《感动中国》观后感【汇编13篇】

时间:2023-11-21 09:29:47 观后感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1

  在中国人的心中,有一种拼搏叫中国女排,有一种情怀叫中国女排,有一种冠军叫中国女排,这都源于有一种精神叫“女排精神”。今天在这种顽强拼搏、永不放弃“女排精神”的指引下,中国女排时隔12年后再夺奥运金牌。这是女排梦,也是中国梦!

  我们热爱的是中国女排,是中国女排的精神,与最终胜负并无太大关系。如果单以实力来看,篮球和足球,无疑将成为中国球迷永远的伤心地,但有多少人会只以成绩论英雄?我们只是希望球员能够表现出应有的拼搏精神。而对于中国女排,人们自然要求更高,因为她们取得过辉煌的成绩,她们有鼓舞人心的女排精神;只是在感受、发扬这种精神时,请先忘记胜负,因为精神首先是一种态度。

  梦想是引导前进的目标,但奔向梦想的道路却十分曲折,战胜困难需要精神的力量,中国女排就是这样成功的。站在冠军的领奖台往回看女排的里约征程,我们就能感受到精神力量的伟大。

  小组赛2胜3负排名第四,让中国女排面对很多质疑,但这并没有打垮女排姑娘们,反而激发了她们放手一搏,敢于进攻的斗志,这种“斗志”是姑娘们的“洪荒之力”,是主教练郎平随机应变的谋略,更是强大的“女排精神”。它让中国女排在四分之一决赛、半决赛、决赛中实现逆袭,打出了漂亮的翻身仗。

  比赛之激烈,过程之曲折,结果之振奋,让人看的心惊动魄、喜极而泣。她们的胜利真的是一分一分拼出来的,是一次次飞身一跃的扑救,是一次次高高跳起的重扣,更是一次次逆境之后的绝地反击。

  女排姑娘们绝不放弃任何希望,把握住每一个机会,每分必争,这就是“女排精神”的再现,它让中国女排打出的竞技状态,所向披靡,这样的中国女排,怎能不取胜?

  的确,排球也是一项集体运动,只有所有队员积极配合互补,才能获得胜利。我们看到每得一分,大家都挥臂庆祝,相互加油鼓劲;每失一分,也在相互提醒,研究战术。

  在半决赛对阵荷兰时,来到里约的12名队员全部上场,每个人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所有人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敢于拼搏,这是集体的力量,团结的力量,在“女排精神”的指引下,这种力量势不可挡。

  带领中国女排团结一致的人就是郎平!历史证明,郎平不仅是一名伟大的球员,更是一名传奇的教练。

  当球员她是“铁榔头”带领中国女排实现五连冠;当教练,她总是临危受命,挽救低谷中的中国女排。这一次她也终于获得金牌教练的称号。

  更重要的是,从队员到教练,郎平是“女排精神”的传承者。

  32年前中国女排首次夺得奥运冠军,女排精神”给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注入强劲的动力;

  12年前中国女排再次夺取奥运冠军,“女排精神”得以传承发扬,振奋了中国体育各项目不断突破;

  今天中国女排第三次获得奥运冠军,“女排精神”再一次焕发出生机,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振奋人心,给予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顽强拼搏的动力。

“女排精神”是女排梦,也是中国梦!今天我们愿意为女排夺冠刷屏!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2

  在我们身边有着许许多多令我们感动的事,也许有人会问:什么是感动?我认为感动就是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帮助你与解决一些问题。这些令我感动的事如同繁星一样在我的脑海闪闪发光。我就给大家摘取其中一颗星,讲一讲那件令我感动的事。

  有一天早上,我早早地就起床做好上学的准备。我迈着轻松的步伐走向学校,当我就要走到学校门口时,看见一个个同学们胸前戴着的红领巾,我顿时停下了脚步,伸手摸了摸右边的口袋又摸了摸左边的口袋,可就是没有看到红领巾的身影,顿时我心急如焚。我又把书包摘了下来,我左翻翻右翻翻就差把书包中的东西全倒出来了,可谁知就连红领巾的影子也没找到。我的心就像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我皱着眉头说:怎么办呀?我急得直跺脚,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我的心更是越来越着急。忽然我脑中冒出一个想法:可以给家里打电话呀!我立即从兜中掏出手机,一打开手机,屏幕上出现了四个大字电量不足。我心想:什么嘛!总是在关键时刻掉链子,平时不用的时候电足着呢!我又立即拨通了电话,可没人接电话。我又连续播了两次电话,可谁知就是没人接。我的心再次坠入万丈深渊。

  忽然我看到了我的好朋友李寒峥,我连忙叫住了她。她好像在思索着什么,我再次叫住了她。我连忙跑了过去,说:李寒峥,李寒峥。你慢点儿。她转过身来,对我说:干什么呀?我一边喘着粗气一边说:你有多余的领巾吗?她疑惑地说:干什么呀?我说:那还用说呀!当然是忘带领巾了。她又说:原来是这样啊!来给你。她摸了摸左边的兜,又摸了摸右边的兜,一看也没有。她又打开了书包,说:等一会儿啊!我说:没事你慢慢地找吧,我不着急。过了一会儿他从书包里拿出领巾,笑着对我说:来给你。我接过领巾,高兴地说:谢谢你了!我连忙把领巾记在了胸前。

  我忽然觉得天出奇的蓝;树出奇的绿;空气格外的清新我高兴地说:咱们一起去学校吧!她说:好啊!走!我忽然发现李寒峥的胳膊上划破了一个口子,我亲切地说:李寒峥,你胳膊上怎么划破了一个口子呀。她说:没事,刚才翻书包时,不小心被划破了。我说:没事就好。我心想:一个朋友因为帮助别人自己受到伤害,还一声不吭,这才是真正值得去交的朋友。这是她说:再说了我们是朋友嘛,朋友就应该互相帮助。这句话把我深深的感动了,我的眼睛里顿时充满了泪水。

  其实在我们身边有着许许多多令我们感动的事,这些事常常微不足道。但是,只要你细心观察、留意身边的事,你一定能够发现。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3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落下了帷幕,这十位平凡之人的不平凡之事,每个人物感动着我。他们是:报国心皎洁的于敏、为霞尚满天的朱敏才和孙丽娜;量与江海宽的赵久富;涓滴见沧海的“炎黄”;爱子心无尽的陶艳波……看了之后,我深受感动。

  在今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朱敏才,孙丽娜夫妇和“同桌妈妈”陶艳波。

  朱敏才,曾经是一位风度翩翩的外交官,在世界各地奔跑,走遍了许多国家。退休以后,本以为他会在北京像老人一样过着安逸祥和的生活,可是现实却不是想象的那样。朱敏才放弃了安逸祥和的生活,和他的老伴孙丽娜一起来到了贵州一个偏僻贫困的小山村当起了一名乡村教师。他们一起在教师的岗位上奋斗了十年。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十年的辛苦,积劳成疾,朱敏才老师突发脑淤血,终身瘫痪,最终累倒在支教事业中。幸运的是,在妻子和学生们的一起期待下,朱老师战胜了死神,从阎王爷哪里逃了回来。

  朱敏才老师僵卧在病床上,言语不清,只要有人问他:“你想干什么?”他还是会艰难地回答:“给孩子们上课!”他是多么伟大的一个人啊!感动中国给予朱敏才老师和孙丽娜老师五个字:为霞尚满天。是啊,他们宁愿为了乡村里的小孩子能够好好学习,快乐成长,放弃了原本安逸的生活;来到这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住在简陋不堪的房屋在这里教书……他们是究竟为了什么呢?他们是为了能让更多的山区孩子走出这座大山,取得更好成就!

  陶艳波的儿子杨乃斌在8个月大的时候因病双耳失聪。陶艳波为了能让儿子学会说话,她去学习唇语,回来之后,她不厌其烦的教儿子。整整3年,杨乃斌叫出了第一声妈妈,陶艳波激动得哭了。杨乃斌7岁时,陶艳波辞掉了工作,伴随儿子一起走进了小学校园生活。她决心陪读。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整整16年,陶艳波成了“同桌妈妈”。

  杨乃彬收到重点高中录取通知书的那天,陶艳波笑了,班主任却抱着她哭了。

  看完感动中国,泪水一次次润湿我的眼睛,心里又有说出不感动。看完后我有许多收获:朱敏才老师和孙丽娜老师是一个平凡的人,却做着不平凡的事。我们应该懂得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老师的教育之恩,更应该懂得珍惜眼前美好的生活,努力学习,将来也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4

  从小到大,我都是父母的“小公主”是父母手上的珍珠,含在嘴里怕化,捧在手里怕摔。从小受父母宠爱的我,不知道什么叫感恩。我在慢慢的成长,我发现我要感恩的人有很多。

  有养育我的人,是她给予我新生命,给我健康。十月怀胎,她忍受了十个月如皮鞭抽打般的疼痛,为的就是呱呱坠地的我,为了照顾我她又是不安定的过了几个不眠之夜啊!当我们一天一天的成长,她又在人生的路上一天一天的消逝,岁月无情,在她的眼角、额头留下了痕迹。

  有教育我们的人,她是辛勤的园丁,是我们的第二任父母。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邀泳。她是大海,我就是一只小船,在您的怀里飘荡。她是园丁,我就是在她辛勤照料下的花朵,她是小河,我就是一条小鱼,在她的胸前玩耍……“老师,我爱你!”这些,是我想对您说的。

  我感谢我的朋友。是她们在我伤心的时候陪我一起哭,在我快乐的时候陪我一起笑,陪我一起疯,陪我一起天真的数星星,在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帮助我,宁愿绕道陪我回家。

  我感谢生活给我了幸福,我感谢幸福给我了爱,我感谢困难给我坚强……

  不要以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这些就是上天给予我们的恩赐,学会感恩,用汗水结出的果实去回报它吧!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5

  中国的2022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我们经历挑战,努力拼搏,渡过难关。我们感到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替我们、替中国负重前行。

  今天,党支部组织观看了感动中国2022年度颁奖典礼。从为国家抗疫、抗洪前线奉献的英雄,到为山区女童奉献的校长、为患者家属奉献的夫妇,他们让我们深深感动,不是因为他们做出的奉献有多大,而是他们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并且能够以此为乐,找到自身的价值。

  张定宇医生,身患绝症的坚毅的人民英雄;陈陆警官,为救援群众牺牲在洪水中的勇敢的消防战士;万佐成、熊庚香,创办一元爱心厨房的公益老夫妇,他们的一段段故事让我们不禁向他们致敬。而改变山区女童命运的云南公益校长张桂梅,最令我感动。

  张桂梅老师是云南省的一个普通中学教师,当地的人们重男轻女,因为资金原因,很多家庭不让自己家中的女孩接受教育,而张桂梅的理想就是让当地的所有女孩都能够有接受教育的权力。她怀着这个理想,四处努力筹集资金,在记者的帮助下,他成功筹集到了200万资金,她把全部筹集到的资金都用来创办学校,经过自己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她终于让学校得以正常运转。她把时间留给了女孩们,自己却由于几年来的劳累重疾缠身,在一次病重倒下的时候,她醒来的第一句话令人深深感动:“能否把我的丧葬费透支给孩子们”。最终,经过十几年的努力,这所女子高中培养出了一届又一届女大学生,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为她捐款,而永远回不去的,是她十几年来患上几十种疾病的身体。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认为这件事最贴近我的生活,如果是上高中的年纪,我可能还不知道上高中和不上高中意味着什么,对自己的人生又意味着什么样的变化,而山区老师张桂梅为了能让山区的女孩子通过高中的教育,改变自身的命运,奉献了自己的时间,用点点滴滴的努力给了山区女孩一个光明的未来。

  2022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度的特别致敬,献给了所有为疫情舍小局顾大局的抗疫英雄们,在这一年中,有的人为了国家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带领人们脱贫;有的人奋战在抗疫一线,为尽快结束疫情,中国的发展更快步入正轨而奋斗;还有更多的人奋斗在自己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为了中国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

  对于我自己来说,可能我不能像这些英雄人物一样,为国家、为人民做出这样的贡献,但是我会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帮助同学,帮助身边的人,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学习,敢于挑战,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演绎出自己的精彩。

  我在敬意、泪水与鼓掌中看完了感动中国的颁奖典礼,但我们不能做一个“坐在路边鼓掌的人”,新的一年中还有很多挑战,我们需要行动起来,把感动化为奋斗的动力,为中国的发展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6

  在现实的生活中,有一种“人”让人感动,在岁月的沧桑中,这种感动让人为之震撼,就像风的力量,这种力量足以让整个民族为之动容。

  我情不自禁的一次次落泪,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被他们的人格魅力所征服,被他们的行为所激励,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静静的观看感动人物的事迹,我认为有一个特质是相通的,那就是“责任”二字。扛起一份责任,献出一份爱心去诠释和谐、诠释人类的理性。

  他们也都是普通人,和我们大多人一样。也许有人认为这是很普通的工作,是他们份内的事情,甚至自己也能做到。但是在我们中不少人往往有始无终,中途因自身或外在的一些原因而不得不中断,坚持不下去,因此,很多人往往难以达到类似感动人物的事迹或境界。

  一曲道德礼赞,一篇精神史诗,一年一度的"心灵收成"。在这个简单却又内涵丰富的舞台上,闪现出这么多感人的事迹和值得感动的人。这些感动,不是因为脆弱,不是因为悲伤,而是“感动”激发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他们崇高的人格,为国为民的伟大理想,让人泪不能止的事迹,让我感到我如此渺小。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些人物衬托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放飞追逐着我们的中国梦。感动中国,感动我们的心灵。中国梦,凝聚中华儿女的百年期盼,让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烘托我们美好的中国梦,支撑我们美好的中国梦。

“做一辈子的好人不难,只要每天检查检查自己”,我要向他们看齐,用实际行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感动就在我们身边,感动一直都在传递着和发扬着,相信和期待更多的爱和梦想被点亮。有一首歌这样唱道:“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让我们一起高举正义之旗,让这种“正能量”洒遍整个神州大地。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7

  一年一期的《感动中国》如约而来,一批各行各业感动国人的故事跃然屏幕,给予我们感动和力量。两弹一星功勋程开甲,把生命献给高原的植物学家钟扬,守岛卫国32年的民兵夫妇王继才、王仕花,生活节俭却捐赠千万的退休老人马旭,不畏牺牲的排雷战士杜富国,勇斗歹徒的退伍军人吕保民,危急时刻安全降落的英雄机长刘传健,雪域邮路上的忠诚信使其美多吉,坚守扶贫一线的基层干部张渠伟,担起未来的80后乡村教师张玉滚。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让我明白了要为社会做贡献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提升自我能力。俗话说“打铁还需本身硬,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好的身体是干事创业的根本,身体力行,才能弯腰实践。不断学习党的政策法规、学习业务理论技巧,主动适应新常态,不断练就新能力。

  二是坚守基本原则。遵守各项法律法规,严守规矩底线,不踩法律红线,按规矩办事,用制度管人。在工作上,始终坚持不推诿不扯皮、不摊派不遥控,搞好单位团结,带好干部队伍。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尊老爱幼,争做人人学习的表率。

  三是履行自身职责。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组织和领导安排的要及时抓落实,自己分管负责的要亲自指导跟踪问效。作为一位公民一名国家干部,要敢于同社会的不良风气说不,要善于带头做合格公民,传播正能量,传递好声音。

  他们活着是一面又一面旗帜,倒下是一座又一座丰碑,折射出一个时代中最闪亮的光芒。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8

  昨晚我看了CCTV中央一频道,有白岩松等节目主持人主持的“感动中国”现场直播。我看着感动着,也在一旁情不自禁的泪流满面着。“瞬间的颁奖,却拢聚了一个人的半生时光来兑现此时的亮点”.每一个人的故事画面都有辛酸,每一段辛苦的情节背后都有眼泪,在电视机前感动了我也感动了我的家人。人生不易,生活不易,要想做自己想做的更是不易。“千辛万苦的是人生,简简单单的是岁月,平平淡淡的是生活,时光磨砺的是性情”.“一个人只要不在生活的磨难中屈服,只要不被命运的捉弄压垮,只要不被恶患的疾病哀苦,只要不被外来的灾难低头”,那就是我们值得尊敬的,值得我们学习的,更加值得我们爱戴赞美的。

  一个人物有一个人物的平凡事迹,一个人的脚步有一个人的操守时光。这些感动中国的人,彰显了中国人的梦想和韧劲,显示了我们中国人的励志精神和坚持态度。这些感动中国的人,“熬老了人生,却也年轻了自己的生命”.一位九十八岁的河南老人还一直用余晖给病人散热;一位为了给孩子上学挣取费用,不惜身体患癌的病痛妈妈;一个为了下水救人,瞬间改变一生悲惨命运的品德高尚之人;为了梦想一年一季的在田野里研发,开采的现代农民;还有为了大山的孩子,为了家乡脱离贫困,情愿放弃在都市发展的爱心老师……那些感动中国,感动着世界的善良人们,她们温暖着中国,也温暖着我的心。

  看了一个多小时的节目,主持人声情并茂的解读着颁奖词,句句感人,声声沁心。夜深了,我好长时间不能安然入眠,脑子一直在想!如果中国人都有那么一份爱心,都伸出温暖的手助人,都为家乡、为国家、为社会做些事情?用自己的力量去做点自己该做的,那么我们的国家会更加繁荣昌盛,会更加和谐平安。“现在时光熬老了我的容颜,岁月夺走了我的青春,可今天的我还有一缕余温,还有满满的热情,那我就不能在家闲置”.我要用我的微薄去关住我该关注的,去帮助我该帮助的亲人和朋友……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9

  泱泱华夏三万里山河,煌煌先哲五千年文明。时光不老,岁月正好,踏万里征程,怀千秋伟业。看吧,各炎黄子孙的点点星火已成燎原之势耀时代之旷野;看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与梦想正在东方升腾!

  感动中国,不避烟火,不虚情调,心怀微光,追光前行。

  夜色难免寒凉,前行必有曙光。生活琐碎,苦难与沉痛横行,但我们仍然热爱与坚强。“没脚走出致富路,没手秀出幸福花”。张顺东和李国秀这对夫妇,两个人只有两只脚和一只手,却从未失去生活的勇气。正如张顺东所言,“人再苦再难,不能没有希望。生活不是等出来的,是干出来的。”于是,凭借超人的毅力,他们的生活日渐富裕,于风暴中奔跑,将一对优秀的儿女抚养成人。

  心里有火,眼底有光,不怕风吹雨打;不避烟火,不负生活,勇向命运挑战。

  感动中国,坚守初心,勇担重任,深藏功名,埋头苦干。

  身为一叶无轻重,众志成城镇贼酋。在那个一穷二白的新中国,他们深藏功名,他们白手起家、埋头苦干,填充了我国一项项空白,使中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我国核动力先驱彭士禄历经磨难,初心不改,俯首甘为拓荒牛,一生致力于核研究的他,用热血,拓出了一条核领域的路。于他而言,“澎湃不仅是状态,也是血脉”。一生的坚守,一世的执着。为我国飞机研制作出突出贡献的顾诵芬也从未居功自傲,在飞机研究上执着了一辈子。心无旁骛,志在冲天,振长策,击长空,颂君子清芬。“宁拙毋小,宁朴勿华”的杨振宁,给中国带来了热血与感动,与邓稼先先生的隔时空喊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更是引人泪目,感动中国,感动世界。

  曾经你们站在祖国的前排,今天你们和祖国一起向未来。殷红鲜血,精忠报国,我泱泱华夏,一撇一捺,都是脊梁!

  感动中国,精神如炬,信念如磐,环宇问天,探月追梦。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奋斗者,荣光属于实干家。若你决定灿烂,山无遮,海无拦。嫦娥奔月,天问问天,祝容探火,北斗环宇,星辰大海,永不止步。众志成城克难关,科技新秀捷报传。万众空巷齐瞩目,举国上下齐欢腾。千代神话,现在已经成真;万年梦想,中国不断奔赴。茫茫环宇,凭我健儿遨游;浩浩太空,任我英雄飞翔。喜哉,大展中华英名;骄哉,大长华夏威风!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航天的每一步发展,都是中国独有的浪漫。跨越过星辰大海,赤子心热血澎湃,用青春谱写精彩。

  平民化的英雄,生活化的事迹,使《感动中国》有了更强的亲和力、感召力和影响力。在这个舞台上,每一个角色都是社会正能量的传递者。无数平凡人的点点星火,在中国这个大舞台上。熠熠生辉。“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步有进一步的欢喜。”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追光的人,自己也会身披万丈光芒。

  你见过什么样的中国?是960万平方公里陆地的辽阔,还是30万平方公里海域的澎湃;是四季轮转的天地,还是冰与火演奏的乐章。远赴人间惊鸿宴,一睹人间盛世颜。那一抹亮丽的中国红,在世界舞台上镌刻着光荣与理想。

  山河已无恙,中国正辉煌。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躬逢盛世向光行,风华正茂遏飞舟。我以微光焕光彩,江聚星火耀中国!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10

  扁担窄窄,挑起山乡的未来。板凳宽宽,托起孩子们的梦想。前一秒劈柴生火,下一秒执鞭上课,艰难斑驳了岁月,风霜刻深了皱纹。有人看到你的沧桑,更多人看到的是你年轻的心。

  这是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你的颁奖词,是对你十八年来辛勤付出的高度评价。我无法清楚地诉说我此时此刻的心情,感动、庆幸,同时又有些不解。我感动,感动你用一根窄窄的扁担,18年风里来雨里去,挑起了一片晴空;我庆幸,庆幸我现在坐在温暖的教室里,接受良好的教育;我不解,不解你为何有如此大的决心留在那个穷困的小山村,甚至在你失去了才九个月大的女儿时。这个穷困的小山村,埋葬了你的青春,折断了你的翅膀,夺去了你小女儿的宝贵生命。

  为何?为何?为何你不选择离开?

  直到我看到你坐在那个破旧的教室里,望着孩子们吃着你为他们准备的午饭时那明媚的笑颜,我才深切明白,有种东西,叫做坚守。

  坚守,坚守那一根带来知识的扁担;坚守那一方坑坑洼洼的讲台;坚守那一块残破不堪的黑板;坚守那一双双求知的清澈的眸子;坚守你为孩子们死撑的那片叫做希望的蓝天。

  《感动中国》的主持人敬老师说:不是杰出者才做梦,只是善梦者才杰出。

  而你,张玉滚,你是一个杰出的织梦者,你用无私与关爱为孩子们织就了一个个五彩斑斓的梦,同时,也造就了自己,一个杰出的`自己!

  阳春三月,春意盎然,此刻,你是否手中握着那根窄窄的扁担,你是否颠簸在那条泥泞的小路上,你是否仍旧担着沉甸甸的课本孩子们的梦想和希望,额头上却早已细汗蒙蒙?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面对孩子们的深切感激,你浅笑安然。你想的是,坚守初心,方得始终,不求感动中国,只求无愧于心!

  感谢你,令我这颗焦灼而无处安放的心沉静下来,我将挥开眼前的阴霾,乘风破浪,坚守一片冰心,只愿活得坦荡,无愧于心!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11

  今天我们学校观看了《感动中国》,每个人都在我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使我最难忘的就是——黄大年,他后来成为了有名的科学专家,他放弃了去伦敦研究回国,说服了妻子留下在读大学的`女儿!回国后我看到了满满的工作计划表每一天都有自己的工作,科技强国别的国家有我们国家也要有,有一次他在工作室晕倒了,最后去了医院以后检查出来了,是癌症。因为每天很晚睡觉,过了几年他进了严重室,过了几天黄教授突然病情加重,过了几年黄教授去世了!颁奖词是:作别康河的水草,归来作祖国的栋梁。天妒英才,你就在这七年中争分夺秒。透支自己,也要让人生发光。地质宫五楼的灯,源自前辈们的薪传,永不熄灭。

  我也有过这样的事,当在期末考试之前,我简直是腰酸背痛,手写的非常的累。但是我坚持了下来,我想我要获得一个好的成绩才能对的起自己的老师和父母。所有我就坚持不懈,吃完饭拿着纸条来背,晚上熄灯前也背,后来期末考试后感觉这些累还是值得的。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得到满意成果!

  今天我的领悟很多懂得的道理也很多。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12

  三月二日,在学校领导的精心组织下,学校老师有幸观赏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朱晓晖的事迹。看完她的事迹,我的内心久久不能释怀。这简直就是当代的张子骞,传扬孝道,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最好的“仁孝行于家”的事例。

  古人云:天地有道为善,孝道之首为敬,敬道之首为爱,爱道之首为孝。朱晓晖与重病父亲的十三年相守将善、敬、爱、孝体现得淋漓尽致。

  善,在词典里的意思是善良、善行,儒家亦称之为仁。孝,字典解释为孝顺,坚持奉养父母。

  从事迹中我们不难看出朱晓晖的仁与孝。说她仁孝,是因为她知道父亲将她从小带大,她就要将父亲照顾到老。说她仁孝,是因为父亲突发脑溢血,生命垂危,她却不抛弃,不放弃。说她仁孝,是因为这一相守照顾,就是十三年载。

  从父女俩蜗居在小小的只有十八平米的车库里,可知他们生活之艰辛。全家的生活来源仅靠着父亲微薄的一千多元的`养老保险。雪上加霜的是父亲病重,医疗费用代价又极为昂贵,在这种艰难的局面下,她的丈夫和孩子都心力交瘁,离她而去,生活的打击愈来愈重。为此,父女俩只能省吃俭用,艰难度日,用爱写诗的朱晓晖诗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咬紧牙关。

  为了节约开支,朱晓晖放下大学生的颜面,时常去菜场捡些废弃的菜叶。当我听到朱晓晖在短片中说:她在市场里看到折价的10元裤子和鞋子却舍不得买的时候,她和父亲在吃年夜饭只有四个菜还算奢侈的时候,我才能深刻的理解到他们生活的窘境。

  然而,生活再窘迫,再困难,朱晓晖都没有放弃父亲,放弃这个家。她说:我爸活着,全家就是幸福。这句话深深地感动了我。当然她没有光说,而是用行动证实了为了父亲,放弃一切。为了敬守孝道,她无怨无悔。

  “既然面对生活,就不要考虑那么多细节。”朱晓晖在说这句话的时候,饱含着深情,充满着坚强、乐观的斗志。因为在她的生命里,有着坚定的方向。

  再看看当代的很多年轻人,他们的做法与仁孝大相径庭,父母将他们从小拉扯大,悉心照顾,然而等他们翅膀硬了,就变得相当绝情无义。对父母置之不理,更有甚至对父母非打即骂,丧尽天良。对比片中的朱晓晖,这些人良心何在,仁孝何在?

  百善孝为先,在中国这个悠久的历史古国里传承千年,观当今之势,似有不兴之象。惟望天下仁人志士,顺天理,复孝道,共肃五伦。让仁孝行于家,行于国。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13

  在2000多平方公里的浙东海域上,矗立着12座灯塔。这里留下了叶氏家族五代灯塔工的足迹。

  自1883年白节山灯塔建成,渔民叶来荣带着一家老小上岛,成为中国第一代灯塔工,一守就是五代人。

  年复一年的守望,必须冒着风险,克服无边无际的孤独。灯塔工要在孤岛上连续工作11个月才有20来天的休息,这11个月时间里,只有海风,只见海水。

  在茫茫大海里,灯塔就是希望,就是家的方向,叶家人为灯塔付出了很多,叶家有三口人因为灯塔失去了生命,但他们没有气馁,一直坚持下来。

《感动中国》观后感【汇编13篇】相关文章:

感动中国伍淑清事迹心得体会10篇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学习心得体会(15篇)

央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优秀7篇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3篇

热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9篇(观看中国诗词大会感受)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10篇 舌尖上的中国三季全集观后感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8篇

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事迹学习心得【汇总10篇】

《感动中国》读后感8篇(感动中国的读后感)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7篇(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