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胡哲观后感影评3篇 评价尼克胡哲

时间:2022-07-17 09:47:00 观后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尼克胡哲观后感影评3篇 评价尼克胡哲,供大家参阅。

尼克胡哲观后感影评3篇 评价尼克胡哲

尼克胡哲观后感影评1

  上次课堂老师放了有关《尼克·胡哲》的视频,深受感触,于是回来又搜了点关于他的资料。

  尼克·胡哲是以为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天生没有四肢,但勇于面对身体残障,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他拥有两个大学学位,是企业总监,更于2005年获得“杰出澳洲青年奖”。为人乐观幽默、坚毅不屈,热爱鼓励身边的人,年仅30岁,他已踏遍世界各地,接触逾百万人,激励与启发他们的人生。

  像这样一个在中国人贩子肯定不会要孤儿院都不一定会收的人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离不开父母在他少年时期的引导鼓励与教育。

  尼克·胡哲以残疾人励志演讲家著称,不过他骑马、打鼓、游泳、足球样样皆能,在他看来是没有难成的事。如果尼克?胡哲生在中国也许他也会成为一个知名的人物,但不太可能会拥有这么多让人难以想象的能力,他可能会成为一个唱歌特别好或者某乐器演奏得特别好的残疾艺术家,奔走于各电视台晚会之间,而在中国最大的可能是他只能成为一个不普通的普通人。

  这里要谈到中国与外国的家庭教育之间的差别。

  中国的家庭教育就像在温室中种豆芽,家长往往会觉得这个社会就像一个大染缸,什么样的奇葩都有,孩子在小时候接触这些事物会不安全,怕孩子受到伤害,另外,中国太注重学业了,家长总是以学业为重,望子成龙,所以生活在象牙塔中的中国孩子总是处在一种病态之中,他们要非常好的智商却总用来解决书本上的问题,而对于出现在身边的一些小问题往往却不能独立解决。而国外家庭普遍采用放羊式教育,这里的放是放养而不是放弃,父母总会在合理的范围内放任孩子去做他们想做的事,让他们自己解决各种问题,在这期间,人的各种能力是最容易培养出来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缺乏创造力的原因,中国为什么目前在自然科学方面还看不到诺贝尔希望的原因。

  因此,个人认为,中国的家庭教育教育理应改革,改变其模式,应向西方学习,所谓师夷长技以制夷,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尼克胡哲观后感影评2

  课上老师给我们看了部视频,介绍了一位澳大利亚的传奇人物——尼克胡哲。在1982年12月4日的那个清晨,尼克的父母原本怀着满心欢喜迎接他们的头生儿子,却万万没想到会是个没有四肢的“怪物”。

  这是一场艰辛的战役,供应尼克所需的一切,是一场持续的挣扎,可以寻求帮助的对象和渠道并不多,这对夫妇只能独自克服各种问题,在尝试和纠错中不断摸索,找寻或设计合适的轮椅设备,筹集资金支付一切,甚至与社会的律例抗争。由于尼克身体上的残障,澳大利亚当时的法律规定不允许他进入正规学校,但他的母亲力争修改法律,经历万般艰难,令尼克成为第一个进入正规学校就读的残障生。

  在一次环游世界传递爱的演讲中有台下学生问尼克,什么是支撑他最大的`力量。尼克毫不犹豫地说,“家庭”。“如果你有一个家庭,不停在撒下爱的种子,你怎么可能愿意离开你的家人,把痛苦留给那些爱你的人?”尼克感叹。在尼克眼中,父母最让他感动之处在于,他们始终是他最好的听众,听他诉说一切烦恼和快乐,从不厌烦。从他6岁起,爸爸教他如何用脚趾往电脑里输入文字,教他游泳,并鼓励他学习踢足球、玩滑板。妈妈告诉他,在任何环境下都要微笑,告诉他,“别人再盯着你看,你可以主动去和别人搭话,以友好的姿态来面对这个世界,那样世界也会对你友好”。“我爱我的父母,比爱我自己更多。我不愿意把痛苦留给他们。”尼克说,这份对爱的回馈和感恩,让他不轻言放弃。

  正是这样的家庭教育造就了乐观的尼克胡哲,但是假如尼克胡哲出生在中国,那又会是怎样的情形呢?也许当他在生下来的时候就被他的家长剥夺了生存的权利,或者被抛弃在社会的某个角落静静地等待死亡,又或许他“幸运”地存活下来但是他接下来的生活也不会很如意。

  当想到这个问题时,我脑海里浮现出躺在街上乞讨的残疾人们用着他们残破的身躯向路过的行人博得怜悯。当胡克尼哲在世界各地用他激情洋溢的演讲打动着着所有听众时,同样是身体上有着巨大缺陷的人,为什么他们的现状差别是如此的巨大。尼克的父母从未放弃过他,无论是在身理上还是心理上,他们始终是尼克最大的精神支柱,他们给了尼克最好的教育,不单单给他提供学习的环境还教育尼克正确面对人生的方式,让尼克重拾对生命的热情。而当中国的父母遇到有着巨大身理缺陷的孩子时,绝大部分家长会抛弃这个孩子,即使当时一时怜悯接受这个孩子,但是在之后的养育中他们会把这个孩子当做他们的累赘,对这个孩子的态度很差,更不用提对孩子的教育了。他们不仅仅不会去给孩子创造学习的机会,也不给孩子进行生命教育和抗挫教育。反而可能在生活中不断地用言语或者其他方式来刺激孩子增加孩子的自卑感。

  最后,当很多人将目光投射到尼克胡哲的众多优点时,我们不能忽视他受到的家庭教育,正是这样的教育使得他一步步走向成功。

尼克胡哲观后感影评3

  1982年12月4日,在澳大利亚一个普通家庭里诞生了一个没有四肢,无手无脚,只得左下肢有一个“小鸡腿”的孩子,他的名字是力克·胡哲。

  没有人知道他的病因是什么,没有人知道该怎么对待他,面对他的只有迷茫无助的前途。

  但他没有放弃,凭借着身边人的爱与关怀,他一步一步地走向了成功。直到今天,他可以自豪坚定地跟大家说:“现在就算你用百万元来引诱我,叫我长出手脚,我也不会考虑。”因为他相信,因为上帝没有赐他一个想要的神迹,所以其实是想让他成为别人的神迹。

  One step a time·One step a life

  在他的演讲过程中,有一句令我深受感动。他“站”在桌子上,从左走到右,一次一步,虽然缓慢但终是会走到终点。One step a time是他的方法,也是支撑着他继续前进的信念。他告诉了我们:一次一步,一步一生。

  没有人能够一次就能攀上顶峰,只有不断坚持努力。这看似平凡的道理,却常常被我们这些所谓的正常人所忽略,我们常常会抱怨生活的不公、命运的不济,却没有认真地为着目标再去努力一次。还记得那个挖水井的寓言,农夫一次一次地挖,却从来没有一次是专注在一个洞里持续地挖。农夫走了很多步,但总是还没有走到终点就已停止。

  这也让我想起了我自己,以前总觉得这个世界充满着不公平,总是愤世嫉俗。但看到这个片子之后,真的,我发现不公平永远都会存在,我们无力改变他,但可以改变自己,让自己在这些不公平中活得精彩!

尼克胡哲观后感影评3篇 评价尼克胡哲相关文章:

尼克胡哲观后感心得3篇 胡克尼哲观后感

尼克胡哲观后感2020最新范文5篇合集(胡克尼哲观后感)

尼克胡哲观后感精华五篇500字左右(胡克尼哲观后感)

2019尼克胡哲观后感500字五篇


相关热词搜索:尼克胡哲观后感   尼克胡哲观看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