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飞书》观后感3篇(神奇飞书感悟)

时间:2022-07-24 16:14:00 观后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神奇飞书》观后感3篇(神奇飞书感悟),供大家赏析。

《神奇飞书》观后感3篇(神奇飞书感悟)

《神奇飞书》观后感1

  神奇飞书动画运用歌舞,音乐剧,默片等技巧绘神绘色展示莫里斯先生和书的故事,在欣赏开心之余更多的思考设书籍对我们人类的影响。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类智慧传承的载体。有人说过“心里暗想,天堂的模样应该和图书馆一样”,图书馆的魅力在于琳琅满目的图书,内涵在于书香飘逸,深刻在于精神思想的洋溢闪烁。大学的核心在于图书馆,作为广商的学生,很庆幸自己学校能够拥有环境优雅、设备齐全、藏书丰富,能够很好的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图书馆。在图书馆里可以寻找到心灵的一份安静、清幽,拂去一份躁动与不安,这一切都归功与书籍的魅力。

  个人认为,一个缺少阅读的人是容易急躁的,因为他不懂得放慢脚步,倾听内心真实的声音;而一个缺少阅读的国家是更加容易急躁的,因为他无暇自我反省。在一个充斥着浮躁和喧嚣的时代,除了多阅读,我真的不知道还有什么办法让自己保持清醒。读书不仅能够是心灵获得一种理想的反思能力和批判意识,还能塑造一颗细腻柔软而丰盈厚重的灵魂。因为一本好书的背后是一个真正写作者的思想的静静沉淀,渗透着写作主题的人文情怀、审美趣味、哲学睿智和历史视野;而写作者的背后则是人类文明的沉淀,是作者“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的人的深层的精神需求和文化属性。扪心自问,当我们今天心甘情愿的把一切“高贵的理性、优美的仪表和文雅的举动”——莎士比亚都埋没在浮躁浅薄的功利追求和物欲享乐中,当我们正在把自己变得“在行动上多像一个市侩,在智慧上多像一个白痴”时,我们还能审美高贵的自羽为“人”吗?

  现有一种观念在蔓延“读书无用论”,或许他们理解的读书和我的理解有着天壤之别,但我认为读书从来就不和财富构成绝对的等比关系,读书多就意味着获得财富多吗?这明显是一种短视现象,是一种非常功利的看法,现实生活中的确是存在着很多无法通过读书来改变贫穷命运、身份地位的例子。现在更多的是“寒门难出贵子论”,社会阶层日益稳固,流动性变得非常的机械,上层设置的一些壁垒让下层望而止步,根深蒂固的“熟人规则”加深了这种差别,让外人难以突破这个微妙人情关系网障。阶层分化越来越严重的现代社会,寒门子弟对富门子弟已经是难以望项背。虽然现实的残酷让我们怀疑不断读书的选择是否值得,但是知识丰厚和能力的强弱却是这个日益被丛林法则主导的社会生存之根本,知识改变命运的说法仍被很多人奉为圭臬。

  在读书人的眼里,不读书的认识可怕的。他们只能够凭借现存的生活经验生活,文化程度上的差异导致价值观念上的差异,从而导致能力上的差别,社会分工的差别。农民耕种、工人操作流水线、作家写作、政客处理政务、报人办报、医生以治病人……这就是分工,读书也许不能够让你成为社会上最有力量和地位的人,但却能决定你将会成为怎么样的人和能够成为怎样的人。

  在书籍的世界寻找到自己的精神归属吧!

《神奇飞书》观后感2

  《神奇飞书》这部短片讲述的是人与书的故事,主人公莫斯在一场风暴过后,房子坏了,书没了,生活被搅得乱七八糟,多彩的人生霎时变得灰暗。陪伴自己的文字随风飘逝,只留下一个熟悉的标志,提醒着自己已是物是人非。但是书籍拯救了他,为他的生活重新增添了色彩。

  短片画面有彩色变为黑白,再由黑白变为彩色,预示莫斯幸福的生活变得对生活绝望,再由绝望中寻找到了希望,这一切都归功于书籍。曾记得博尔赫斯说过“如果有天堂,那天堂一定是图书馆的模样!”莫斯生活的转折就在于一本新的书籍的出现,这本书点亮了他生活的色彩,指引他来到那个他想也没想过的书的世界。书的世界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它给孤独的人以心灵的慰藉,给失落的人以重新拼搏的勇气,给心灵贫瘠的人以精神的富足和浪漫。

  本片能够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奖,对于大多数爱书的人来说不得不说是一种莫大的安慰。现代社会中,各种流动信息充斥我们的视野,越来越少的人愿意在夏日午后独自捧着一本书细细品味,与书为伴。久而久之,我们这个社会就变得越来越浮躁,像“岁月静好”这样的意境已经成为天方夜谭,这不能不说是时代进步的一个悲哀。然而,《神奇飞书》的问世,唤醒了人们对于书籍文化的重视,对于纸质阅读的怀念,使我这类爱书的人重新看到希望的曙光。

  我自身也经历过生活失去色彩的日子,虽然为了不让有的人担心,我佯装平静,其实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连天空的颜色都分不清,光与暗交错,忽而觉得有浓厚的黑色压迫着,没有光线,看不到脚下的路伸向哪里,忽而刺眼的阳光让我睁不开眼,去面对这样的生活挫折。深夜里,问自己,错在哪?终于,我在书籍中重新找回自己,知道如何去释怀生活中的不如意。

  其实阅读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莫斯所在的那个地方,书籍就像孩子,要吃字母饼,要穿干净的衣裳。当然,也有老矣的书,残破的封面,散架的内页,破损的纸张已经支撑不起这厚重的本书了。挽救这本书也是一个新奇的过程,将内页都粘贴好,整理好,老书却没有反应。那本小乐谱书翻到了读书的画面。原来是要阅读它啊,读懂它的每一句话,品味他们每一个字,进入文字的世界,那里散发着智慧的光芒。书有年龄,我们用心阅读它可以让它常新;人也是有年龄的,我们与书为伴用心品味可以得到灵魂的永生。

  我们每个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存活于世,生活中的很多色彩我们无法品味,书籍浓缩了这个精彩的世界。这是如此,它让我们涌现出无数的想象力和好奇心;让我们看到菩提树和彼岸花;让我们品味到亲情的浓、爱情的痛;让我们知道坚持的力量、放弃的代价;让我们万物的规则,人性的善恶。

  很是感谢老师推荐这部极有价值短片让我们欣赏。如果你想俯览万物,请选择书籍,莫斯先生一定会如是说!

《神奇飞书》观后感3

  适逢春困,沾枕即睡。这星期都是到家后吃了饭就睡着,一小时后再起来若无其事接着陪儿子玩。昨天尤为好笑,看书看着,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歪倒在一边,昏昏欲睡。迷迷糊糊中感觉到辰辰蹑手蹑脚走过来,帮我把身上的书拿走了。这一睡一直睡到半夜两点,醒来后洗把脸继续睡到天明。今天下班后问辰辰:“昨天妈妈的书你放哪儿了?”他故作惊讶的说:“不知道呀?没看见。”想想又笑咪咪地说:“书长腿自己跑啦。”他说书长腿自己会跑,我和我妈都笑了起来。我倒是忽然想起一件事,打开电脑,和他一起看了一遍今年的`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莫里斯·莱斯莫先生的神奇飞书》,告诉他说:“书不但会跑,还会飞呢。”

  动画一共十五分钟,没有一句对白。可是曲声悠扬,带点令人遐想的忧伤。很美的故事,很深的内涵。蒙同事推荐,我在周一作文课上和学生一起看了遍,说实话很多内容并没有看明白。可是学生的观后感令我颇受启发,90年代的孩子对动画的甄别能力比我这个70后要强太多。是以儿子一提到书,我就涌起一种想要再看一遍的冲动。

  看完后,似乎比第一遍看时多理解了一些,尤其是动画中用黑白和彩色作对比,象征着有书的人生和无书的人生是多么不同。而另一段莫里斯先生为一本老书听诊的片段,也令我若有所悟:原来不仅仅是我们人类需要书,其实书也一样需要人来阅读他们,那才是他们价值的体现。的确,好书蒙尘,与黄金沙埋又有什么不同。我想起我一大堆被塞在角落里从未翻开过一页的书籍,心里多了很多的惭愧。暴殄天物,实在堪哀。书,是有生命的,因为他的身上有太多作者的心血,就如曹雪芹,增删十载,无限辛酸。在读一本好书的时候,会感觉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樊笼,暂时停止了碌碌人生无休止的追求,长上翅膀飞到书中,和作者对话,和人物对话,体会平凡人生以外的另一个世界。那么,如果将这些书从来都只是束之高阁,无人问津,夜深人静时候,他们会不会偷偷哭泣,叹无知音?

  片中有太多令人回味的细节,一一难以例举。莫里斯先生在书籍的围绕中渐渐老去了,他真的孤独吗?我想不是。当他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就和曾经那位天使一般的女孩一样,恢复了年轻的面容。导演是不是想要告诉我们,读书,可以令人永远保持年轻的心,读书,可以永恒。这个故事,是不是对读书的一种致敬和献礼?

  作为一个自称是爱书的人,能够有幸看到这样的故事片,心里很温暖。纵然曾有人高举大旗说读书无用,我想,错的一定是读书的方法和心态,而阅读本身,从来没有错。再想起自己的生活,不是在办公室,就是在家里。不是在上班的路上,就是在回家的途中。有人问:“这样的生活,不会太单调吗?”我但笑不语。因为,爱书的人会理解我。而对不理解的人,我愿从此沉默,永不争辩。

《神奇飞书》观后感3篇(神奇飞书感悟)相关文章:

影片《神奇飞书》观后感范文五篇精选(神奇飞书电影观后感)


相关热词搜索:《神奇飞书》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