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3篇(国家公祭日活动心得)

时间:2023-02-21 16:33:00 心得体会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最新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3篇(国家公祭日活动心得),供大家参阅。

最新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3篇(国家公祭日活动心得)

最新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1

  今天,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紫金山含悲,秦淮河低回。80年前,这里曾发生了举世震惊、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我三十万同胞惨遭屠戮。这是中华民族永远抹不去的伤痛,也是人类文明最惨烈的悲剧之一。

  80年来,我们曾以无数方式祭奠、悼念、追思南京大屠杀的死难同胞,以无数方式探讨这场屠杀带来的思考:国家的崛起、民族的复兴、和平的共识、战争的伦理、人性的自觉与人道的尊严。现在,我们终于设立和迎接来了国家公祭日,以肃穆的仪式来悼念历史,让澎湃的感情集中表达,必将促使民族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促使一个民族汲取历史力量、以更开放的姿态迎接未来。

  公祭日,展示了我们的人文精神与民族性格。历史构成了一个民族的共同记忆,历史锻造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品格,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浸透热血的土地是每个民族的朝圣之地。当波兰人为奥斯维辛纪念馆献上鲜花,当德国人在大屠杀纪念碑林中默哀,也让我们重回80年前那座血与火的城市,阅读写在大地上的民族史,感受那种紧紧挽结着我们每一个人的血脉深情与民族精神。

  这场惨绝人寰的灾难已过去80年,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已近70年,我们用肃穆的国家公祭仪式提醒着自己,保持历史的痛感,但不煽动民族的仇恨;敦促日本正视历史、反思战争、检省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余孽,但不将民族感情矮化为街头泄愤。经历过深重苦难的民族,更应怀着宽阔的历史眼光,更应懂得珍惜和捍卫人类的核心价值。

  公祭日,也让每个普通中国人找到带着历史感的活法。它让史书上的文字变得意象丰沛,让每个人的生活获得了历史的重量,也让一个民族的几代人之间,有了心传和默契。正是在这个低头默哀的瞬间里,来自不同地域、不同职业、不同社会角色的你我,都抹平了差异,仅仅成为十三亿中国人中的一个。

  有象征意义的是,半年以来,中国领导人几乎参加了每一次抗战纪念日。7月7日全民族抗战爆发周年纪念日,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9月30日“烈士纪念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均参加了纪念活动。此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将出席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的仪式。领导人参与国家公祭,是国际惯例,也是规格和意义的象征,更与每个普通中国人的情感互相呼应,表达了整个社会在民族情感上的同频共振。

  12月13日,为同胞默哀,为中华祈福,在灾难的创伤中培育人道态度与和平精神,在屈辱的历史中学会自立自强。今天,我们这样缅怀历史,正是要历练出迎接美好未来的气度与力量。

最新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2

  这是举国哀悼的时刻。

  一个黑暗的日期:1937.12.13。

  而今天,中国的首个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就于12月13日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

  就这样,庄严肃穆的气氛下,仪式开始了。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像是一条苏醒的龙,这国歌盘旋在人们头顶上空;像压抑了许久的雷,这国歌惊醒了数十万罹难同胞;像一声声洪钟,这国歌震动了十三亿华夏儿女炽热滚烫的心……人们想起了,被任人宰割的痛苦,77年前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往事。“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紧握双拳的人们看到了,眼含热泪的人们看到了,中华民族看到了,那些前仆后继,用鲜血写就的黑暗与光明交错的史诗。

  警钟长鸣,人们默默地垂下头,死一般的寂静,只有警报声尖锐刺耳地鸣叫着,不,是77年前死于非命的同胞们在呐喊,恍惚间,大地似乎震动了,十字形标志如一只巨手不甘地伸向天空。这苍穹之下,曾是饿殍遍野,有兽一般的日军猖狂的狞笑,这是对日军的谴责吗?圆瞪双眼的死难者雕像透过半世纪的尘埃凝视着新一代的人们,可他们却再也无法看见人们的哀悼,无法触摸着新世界发出慨叹,无法因民族的伟大复兴而露出欣慰的笑……

  十六排礼兵抬着花圈正步入场,安魂曲奏响,人们的目光转向遇难者名单墙。(遭难者30,0000)人们不愿提及的数字。可在这名单上的名字,远不及它。这集体的墓碑上,昭示了罪恶的历史真相。

“一九三七祸从天降

  一二一三古城沦丧

  侵华倭寂烧杀抢掠

  尸横遍野血染长江

  三十余万生灵涂炭”

  青少年清脆空灵的嗓音诉说着那炼狱般的六周,可正如他们吟唱“生生不息,山高水长”,中华民族如一颗青松,经历暴雨洗礼后,正孕育着新的生命。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日军的罪行,绝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否认罪责的龌龊行径,定会受到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鄙视。人们不应为一小撮军国主义分子的暴行而仇视日本这个民族,“和平,不是战争;合作,不是对抗”,今天的中国愿同各国人民真诚团结,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共同繁荣的世界。

  新一代的青少年们肩上的责任沉重,牢记历史,才有尊严,才有未来。历史是的教科书,只有坚定不移的信念,携手努力,才能让白骨可以安眠,让战争远离人类。

  和平鸽飞向遥远的苍穹……

最新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3

  国之强盛,家之富足,社会之安宁,未必要源于山之高,河之大,疆域之辽阔。天时地利总有沧海桑田的变迁,总有白云苍狗的转换,而唯有一颗坚强的心,维系着历史的巨轮向着下一个历史的码头前进。谁站在船头,向着历史的深处回望初心与始终,面对伤痕时的内心有多沉重,未来就有多光明,前程就有多远大,历史的丰碑就有多厚重。

  所以,在国家公祭日之际,我们不必亲身经历,却应感同身受。凡有良知者,必要以柔软的内心,包裹着沧桑的历史,对历史喊话,对未来祈福。

  我们在历史深处挖掘沉痛过往,帝国主义的铁蹄似乎还在踢踩践踏,侵略者的刀似乎还在铮铮作响,我们唯有抚摸伤痛,让它结痂,化作坚韧铠甲;收捡断壁残垣,重铸民族信仰,像锈迹斑斑沉睡于地下几千年之久的青铜戈矛,越磨砺,越光芒。

  居安思危,忘战必危,公祭日回顾历史、反思历史,不是要挑起敌对情绪,而是要我们都竖起警觉的耳朵,听,今天的世界

  在平衡中并不太平,人心之变化,地区之复杂,有时候远超我们的想象。你一定不会漠视我们的历史长河中那些跌倒而未颓顿的片段;一定不会遗忘我们的民族艰苦摸索中那些创痛而未绝望的细节;更不会错过我们的国家在新时代的发展中高歌猛进的时代大潮。每一个人都应该是弄潮儿,是水手,不必徘徊,不必彷徨,不必迷茫,党和国家领导人就站在巍巍巨轮之上,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不忘记忆,离不开历史的载体。设立国家层面的纪念日,是以国家名义对历史的记忆;各种各样的纪念碑、历史遗迹,是站立在大地上的记忆,都是在告诉世界、提醒后人,渴望和平、走向复兴的中国人民,不能、不会更不应淡忘那些曾经沉痛的记忆。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就必须建立一个强大的祖国,每一个人都应牢记神圣职责,砥砺前行,这便是对南京遇难同胞的纪念。

最新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3篇(国家公祭日活动心得)相关文章:

纪念国家公祭日个人心得体会6篇 国家公祭日个人感想

2022年国家公祭日勿忘国耻活动心得体会汇总6篇 勿忘国耻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

国家公祭日主题活动心得体会感悟2023范文3篇 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

国家公祭日不灭的历史记忆心得体会3篇(纪念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

2022国家公祭日最新心得体会总结范文7篇 年国家公祭日活动心得体会

2022国家公祭日勿忘国耻主题活动心得体会3篇 国家公祭日勿忘国耻主要内容

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2022【3篇】(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

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左右3篇(关于国家公祭日的心得)

国家公祭日主题活动心得体会3篇 国家公祭日主题活动总结

2022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_第六个国家公祭日感悟范文15篇 国家公祭日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