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红楼梦阅读笔记心得感悟3篇 红楼梦的阅读笔记800高中

时间:2023-02-28 11:03:00 心得体会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高中红楼梦阅读笔记心得感悟3篇 红楼梦的阅读笔记800高中,供大家品鉴。

高中红楼梦阅读笔记心得感悟3篇 红楼梦的阅读笔记800高中

高中红楼梦阅读笔记心得感悟1

《红楼梦》书最少买过十本,很多次翻看,不过没有一次真正完整看完过,要么看过前面三四十回或者抽着看过常被提及的回目。去年看过《白先勇细说红楼梦》,最近抽着看欧丽娟老师的《红楼梦》课程视频,蒋勋的《细说红楼梦》也曾经尝试听过一部分,周汝昌先生的红学著作大学也看过几本,却没完整通读过《红楼梦》很奇怪。欧丽娟老师的课程视频应该可以算今天最棒的偶遇了,文学研究真正扎扎实实下过功夫可以做到怎样,有扎实的文论功底做文学研究可以做到怎样,对前人各种流派、各种成果进行深入辨析可以做到怎样,对《红楼梦》文本烂熟于心可以做到怎样。业余兴趣来说,其他方面很难做到,但是通读下文本,对文本慢慢做到熟悉还是可以做到的,也是应该做到的。

  还是缺耐心,多次看得想把书丢开。对论述型书大多可以做到一口气读完,小说缺耐心,或者说是缺训练吧,仅止于中篇,看过的长篇也就一两部。

  看下来更加对看过的欧丽娟老师的视频认同。《红楼梦》对《西厢记》《牡丹亭》等的继承仅止于文词、情绪等,更多的是批判,甚至很不屑,因为那些作者对贵族生活大多只是猜想、臆测而已,并没有真正的贵族生活体验,对贵族生活也缺乏真正的了解,显示出真空状态;而《红楼梦》则不同,展现的是真正的贵族生活,真正的贵族爱情,扎实。作者也是反对自由恋爱的,因为几个自由恋爱的结果都不好:贾宝玉和林黛玉,柳湘莲和尤三姐……都没有好下场,倒是上承天命,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加以落实的,反而大多有较好的结局。

  抽空耐着性子把余下的回目看完,把欧丽娟老师的视频也追完。

《红楼梦》大量的谶语式表达是曹雪芹追求艺术形式结构的美感精心设计,还是他确实具有强烈的天命神道观的体现?从梦游太虚幻境里的判词到抽中的签里的命运暗示的诗谶,大观园里一幕幕戏剧上演时参透命运或泄露天机的戏谶,指引或预示人物婚恋关系走向的物谶……带来强烈的命中注定的感觉。孔子有五十知天命的说法,其实,回顾来时路,曾经经历时的看似偶然在放-的时间维度里都展现了无法抗拒的必然趋向,这应该是精心设计和一定的天命神道观的体现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正因为如此更加体现出《红楼梦》具有一定的自传性质!

  整本书从头到尾都笼罩在一道一僧的的带有警醒性的对话和解救世人的企图中。就和唐僧师徒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参悟人情天机、终到西天取经成功、修成正果一样,《红楼梦》则可以算是以贾宝玉为代表的红尘众人历尽情劫、看破红尘、脱离苦海、度脱得道的人生记录;贾宝玉则和孙悟空一样由灵石幻化而成……《红楼梦》确实有些像《西游记》的现实生活修炼得道的重构。

  看过一本本红学著作后,终于真的完整读过了《红楼梦》,有点像残留脑海中的红学观点的一次求证之旅。是幸?还是不幸?

高中红楼梦阅读笔记心得感悟2

  如果五千年的文化成就是各有千秋的伟业,则《红楼梦》必是不赞一词,千秋万代的惊世巨着。

  如果色彩斑斓的文化阵地是一代伟人梦想的天堂,则《红楼梦》必是其中最耀眼的一方。

  如果历史遗留的文化巨着是大海里的浪涛,一浪高过一浪,则《红楼梦》必是浪涛的波峰,屹立在珠穆朗玛的顶峰,独现其风采,俯视其万物。

《红楼梦》的横空出世,使千篇巨着都甘拜下风,俯首称臣。

  走进《红楼梦》,顷刻间大观园的大门为我们打开,使我们认识了温顺世故的袭人,出世孤高的妙玉,怯懦的迎春,忍气吞声的尤二姐,敢于反抗的尤三姐和晴雯,以及泼辣能干的探春。

  红楼一梦,写尽了大观园的来历和曾经繁盛的景象,也写尽了大观园里豆蔻年华的热烈,但在那个年代,“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观念造成了大观园里的重重悲剧:跳井而死的金钏,孤守青灯泥佛的惜春,含冤而死的可卿,青春守寡的李纨,被折磨至死的迎春,还有远嫁的探春……在封建社会的残害下,那一个个灵动鲜活的生命,那纯洁如雪善良的心灵,那如天使般的笑脸,无不让人为之叹息,而晴雯却是这重重悲剧的典型代表,她性格倔强,敢怒敢言,敢爱敢恨,她不卑躬屈膝,也绝不向封建势力低头。她说:“难道谁比谁高些……即使冲撞了太太,我也不受这口气。”她谁都不愿奉承,也不想奉承,宁愿得罪别人,也不受窝囊气,可见她是多么的狂傲。

  抄检大观园时,在气势汹汹的势力面前,众人无不战战兢兢,俯首帖耳。唯晴雯不然,她“挽着头发,闯了进来,豁锒一声,将箱子打开,手提箱底,往地下一倒,箱里之物都被倒了出来。”这正显示了她对权势的蔑视,但也预示着她悲惨的结局。

  然而红楼梦的主旋律在于宝黛之间的爱情故事。在大家的心目中,宝玉的形象简直坏透了,他被家长们看成是“不肖的孽障”、“混世魔王”。唯有和他从小一起长大,从不向他讲那些“混账话”的。

  在贾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刁剑严相逼”下生活的林黛玉,是她,也只有她,才是唯一的知己。社会相逼,使他们产生了爱的火花,而他们的爱情却是不被支持的,他们爱的越深,当时的社会也就会对他们伤害的越大,他们俩的弱小力量加之黛玉有病在身,怎能和社会力量相较量的。最终,他们的爱情被当时封建社会酿成悲剧,黛玉离开了大家。

  读完了《红楼梦》,仿佛走进了这座深宅大院,使我们把一切美景尽收眼底,开阔了眼界。我不得不拍手惊呼:“此书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

高中红楼梦阅读笔记心得感悟3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说到心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看完了?红楼梦?,不禁有些怨恨作者为什么要把这本书写得如此悲惨,却又写得如此真挚,仿佛置身于内。

  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下世为人,但把我这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可后来的宝哥哥和林妹妹怎知,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

  那位花季少女“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如弱柳扶风。”

  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那少年的话听起来普普通通,不甜不腻,甚至没有半点风情,但它串起的却是二人前世的缘、今世的情,字字千钧。

  书中有一片段:黛玉自己坐下,却也瞅着宝玉笑,两个人也不问好,也不说话也无推让,只管对着脸傻笑起来,“宝玉,你为什么病了?”“我为林姑娘病了。”

  他们的爱情没有海誓山盟,平淡中却又很美好,却因为封建婚姻制度而以悲剧收尾,这一生,他们都身不由己,爱而不得,被封建礼教紧紧缚住。

  这一世,林妹妹和宝哥哥都爱得太痴,最后却落得一生无限伤感。

  世人都道“金玉良缘”,却无人知道那“木石前盟”。黛玉道:“我自没有金去配你的玉,成全不了你的金玉良缘,这一生的眼泪且都还给你了,我也该走了。”

  此生还尽泪,来世约无凭,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她走了,带着无尽的悲凉,走时身旁没有他,走时她心心念念的宝哥哥正在与别人喜结良缘。

“此阴间泉路,你寿未终,何故至此?”

“适闻有一故人已死,遂寻访至此,不觉迷途。”

“故人是谁?”

  宝玉道:“姑苏林黛玉!”

  生前宝哥哥唤黛玉从来都是好妹妹、林妹妹。各种妹妹地喊着,可那黄泉路上,无人识得他那捧在心头的林妹妹,他唤了一辈子的林妹妹,却在她走后,说出了最冰冷生疏的“姑苏林黛玉”若你是林黛玉,你会选择三岁出家一生顺遂,还是爱上宝玉含泪而终?

  癞头和尚说,她从此以后再不许见哭声,我笑他痴,笑着笑着却还是哭了。

  黛玉黛玉,你本该是这世界上最普通的女孩,是应该十里红妆,嫁给这个世界上最疼你爱你护着你的男子,若有来生,再遇到那个切切唤你林妹妹的翩翩少年,只需远远看一眼,便忘了罢……

  黛玉还完了泪,两人以后终是两不相欠了吧,前尘往事,皆是镜花水月,梦醒成空,纵是这样,我想,真心付出后,黛玉该是没有后悔过的。

  红楼一梦,梦醒时分,大观园的繁华不再,园内女子豆蔻年华的热烈也不在……曾经繁华一时的大观园啊,竟渐渐衰败下去,不复当年景象。

  繁花落尽梦碎后,再忆黛玉入府时,还有位翩翩少年笑着轻唤一声:“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高中红楼梦阅读笔记心得感悟3篇 红楼梦的阅读笔记800高中相关文章:

森林报春读书笔记高中3篇 《森林报》春读书笔记

《瓦尔登湖》高中生阅读笔记3篇(《瓦尔登湖》读书分享)

红楼梦读书笔记阅读心得3篇 《红楼梦》读书笔记阅读感想

高中生阅读西游记读书笔记范文3篇(关于西游记阅读笔记)

孙子兵法读书笔记高中3篇 《孙子兵法》读书笔记

鲁滨孙漂流记阅读笔记及感言4篇 关于《鲁滨孙漂流记》的读书笔记

《狼王梦》高中生读书笔记范文3篇(狼王梦读书笔记高中)

老人与海阅读笔记个人感悟5篇(老人与海第一章阅读笔记)

最新朝花夕拾阅读笔记3篇 朝花夕拾的文章阅读笔记

红楼梦读书笔记4篇 《红楼梦》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