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和自由》读书笔记领悟及领会3篇(读《爱和自由》心得体会)

时间:2023-03-05 09:19:00 心得体会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爱和自由》读书笔记领悟及领会3篇(读《爱和自由》心得体会),以供参考。

《爱和自由》读书笔记领悟及领会3篇(读《爱和自由》心得体会)

《爱和自由》读书笔记领悟及领会1

《爱和自由》的作者是孙瑞雪,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教育精神的创始人;“完整的人和完整的成长”教育思想的创始人;儿童敏感期的创始人;这本书的写作是基于蒙特梭利的教育理论。

  看到书名——《爱和自由》,我们首先会思考爱是什么?自由又是什么?无数人试图回答这个问题,每个心灵对爱的认识是不同的,所以答案也是不同的,无法用言语说清,爱是生命的秘密。父母对于孩子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作为老师的我们对孩子的爱也是伟大的爱,但是这种爱更需要的是一种正确的表达方式,让埋藏在孩子内心深处的种子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人人都在追求自由,可是对自由的定义和爱的定义一样,是没有确切答案的,简单的说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就是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决定自己的行为,这本书可以说自由是一种尊重吧,尊重生命原本的样子,不给孩子太多的规则和束缚,面对孩子,有时我们却又很难把握自由和原则的尺度。

  对于孩子的爱和尊重,我们中国很多父母都喜欢把自己的观念强加到自己孩子身上,把自己很多未曾实现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有朝一日能成为自己梦想的那一个,孩子背负父母沉重的寄托,生活得很累,所以从孩子的立场为孩子着想,从而更理解他们的想法,理解是沟通的最直接的桥梁。

  我知道给孩子爱和自由,如果只是所说那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是要真正的做到却不是那么轻松的,传统的教育,传统的文化,传统的风俗,好多好多的传统限制着我们今天的精神活动和行为,当我们觉得孩子是这样的时候,他们呈现的却总是另一个样子;我们给他们的偏不要,我相信父母此时一定在想,我都把最好的给他了,他总是不要,我有给他爱啊,我是如此的爱他,为什么他还是不如我的意呢?要做到真正的给孩子爱和自由,我们首先要面对的是我们自己内心的痛,面对即使是孩子从你身上掉下来的肉,但是他是他,你是你的这个事实,要放下对孩子的期待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即使我是一名教师,也需要面对这痛的,期待是老师的期待,如果将其投射在学生身上,那便是在禁锢他们的自我发展,是在压抑他们的自我发展,要给他们全然的自由和爱,必须先放下内心的期待,放下对孩子们的那些不允许,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们自由并且给他们真正的爱。

  爱孩子,要时时刻刻关注他们的心理发展,在生活中给予点点滴滴的爱,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每天接触最多的就是孩子,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需要我们老师通过更多的主动关心,真诚的爱,坚持不懈的努力去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这样学生才愿意给我们沟通,因为这是一本爱孩子的书而不是教孩子的书,希望让我们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着孩子们而又给我们光辉灿烂的自由。

《爱和自由》读书笔记领悟及领会2

《爱和自由》一书里表达的是蒙台梭利教育的核心理念:对孩子的爱和尊重。如果你爱孩子,让他的精神愉快,你给了他们美好,儿童就能给我们带来一个金色的未来。

  认识事物的过程好比吃饭,经过消化成为生命的一部分,并自如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这种东西是智力。而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周围的环境都是这样教的:普通的“教”的本质了:让孩子把注意力转向什么,然后“教”什么。但注意力不是感觉,更不是深入的感觉。……孩子小的时候看到的和大的时候看到的不一样,如果我们总是指引她看我们看到的事,那孩子大时可能就看不到小时候能看到的事物了。

  在身边经常听到有的家长抱怨:“我一拿起书,没几分钟孩子就跑开了!”或者“我觉得这本书孩子会喜欢,可是一拿到孩子面前,孩子就说,我不要看。”这个时候我通常会问一句,“孩子不要看书的时候,在做什么呢?”家长的回答一般就是“他就是喜欢玩!”于是我回答:“那你就和他一心一意的玩呗。为什么一定要他这个时候和你看书呢?”当儿童有感觉的时候,将词语同他内在的感觉及时配对上,不要打扰,破坏他的感觉和观察。此时,词语捕捉了感觉,稳固了感觉,清晰了感觉,加深了感觉,使模糊的、稍纵即逝的感觉成为清晰的属他的对象。

  其实关于在《爱和自由》这本书中提到的这一条,顺从孩子的意愿。我喜欢这句话,也坚定的按照这句话在做。孩子快乐,就能产生足够的安全感,才能为独立迈出坚实的步子。因为人们并不懂教育。搞教育的不懂教育,管教育的更不懂教育也不想懂教育,是人类社会的通病。看到这句话,我回忆起小学时一位女老师把一个粉擦努力的向班上一位学习不好的同学砸过去的情形;回忆起童年我的故事外婆用鬼故事把我吓的不敢回家;回忆起爸爸对我说,你这样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回忆起玩得满头大汗的自己被妈妈狠狠打了一顿;太多太多的故事让我下定决心,自己一定不能这样对待我的孩子。好多成人在自己有了孩子的时候,完全忘记了自己的童年,忘记自己童年的故事,忘记自己童年的愿望,忘记自己被束缚后慢慢被磨蚀的没有个性的痛苦!而又继续把这种痛苦施加的自己的孩子身上!虽然我的父母也爱我,但是回想这一路的爱,自己还是觉得有缺憾,虽然我也很爱很爱父母,但是我不能说他们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给予我自由的爱,宽容的爱和理解的爱!所以对下面的话我要谨记在心,学会怎样去爱。

  什么是爱,是一种巨大的宽容和理解,有了爱,即使不懂教育,也能给孩子发展的基本权利,也能使孩子自由,让孩子经自由走向独立。

  爱是什么呢?“爱是忍耐,爱是慈祥,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无礼的事,不求己益,不动怒,不图谋恶事,不以不义为乐,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自息的等待。”

  在数字敏感期没有到来的时候,可以有意识的教孩子数楼梯,但不需要告诉孩子“1是棒子,2是小鸭子”。在绘画敏感期没有到来的时候,可以把画笔交给孩子,但不要教他如何画,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孩子喜欢玩水,喜欢玩沙,喜欢玩土,那么少对他说:脏,不要玩,不要摸,不要碰,这么多的不要,只能使他动不得,玩不痛快,失去的是重要的探索精神。当孩子闹脾气的时候倾听他陪伴他,笑的时候陪他笑,哭的时候安慰他,共同体验人世间的酸甜苦辣,从他的角度考虑他的感觉。当孩子小的时候引导他形成好的生活习惯,形成好的思考习惯。不以成人的意志为转移,而是以孩子的需求为需求。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小孩子也有自己的精神和灵魂,那么请当他是平等的人,而不是成人的附属。

  看完《爱和自由》能够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热爱孩子。在生活世界面前,永远做一个学生,学习如何幸福的生活。

《爱和自由》读书笔记领悟及领会3

  放假有几天了,我读了一本叫做《爱与自由》的书,它是著名的蒙特梭利教育专家孙瑞雪<爱和自由——新儿童教育法>的最新版本。这是一本关于“爱”孩子,而不是“教”孩子的书,正如作者所说:“我爱孩子们,始终留意翼翼地仰视他们。”这本书不是教你具体的方法和技巧,而是告诉我们蒙台梭利教育的核心和理念:对孩子的爱和尊重。<爱和自由>饱含着作者对儿童至深的爱。在十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她始终用心灵和儿童对话,她能看到儿童的渴求,明白儿童的想法,了解儿童的情绪,感知儿童的苦难。

  我们都以前是孩子,成年后,我们又有了孩子。孩子给我们带来期望和欢乐,也给我们带来困惑和焦虑,孩子的成长是每个家庭大事中的大事。然而,正如作者所提到的,我们不是不想去爱孩子,而是,我们是否具备了爱的潜力……

  不论是学校还是家里,我们应对的都是孩子,一个个独立而独特的个体。那么,我们所学的幼教专业,自我有限的教育经验是否能够满足于这么多需要受到良好教育的孩子呢?这也是一个古老的教育话题——怎样因人施教。即书中提到的“爱的潜力”之一。

  我觉得要树立孩子的一种比较良好的自我评价感觉,因为,孩子对自我的评价都不是很客观,大部分评价都来着成人。所以,要让孩子觉得自我是好孩子比让孩子觉得自我是“坏孩子”更容易教育。当孩子出现不遵守纪律的时候,要理解孩子的种种行为,不在孩子面前反复强调他的种种不是,而是能够采取转移注意力,弱化他的错误行为。一个孩子的成长是否能够不断发挥和扩充自我原有的优势,改善不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个比较系统的教育方案。总之,需充分观察和了解孩子的特性,来寻找相应的教育策略,持之以恒,就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我们有足够的洞察潜力,在每个孩子身上看到不一样的闪光点,我们也将更加具备了爱的潜力。

  每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爱真的要有方法,做父母的也真的要不断地学习。如果因为爱孩子而毁了孩子不是太可悲和让人痛苦了吗?我从<爱和自由>学到的,该怎样爱我的孩子!我才有资格和权利对孩子说:“妈妈爱你!”

《爱和自由》读书笔记领悟及领会3篇(读《爱和自由》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教育书籍《爱和自由》读后感合集6篇(《爱和自由》读书心得)

《爱和自由》读后感5篇 爱和自由第五六章读后感

《爱和自由》读后感12篇 爱和自由的读后感

《爱和自由》读后感12篇(爱和自由的读后感)

《爱和自由》作品阅读感悟范文3篇 爱与自由阅读感悟

《爱和自由》读后感范文3篇(爱和自由的读后感)

《爱和自由》读后感12篇(爱和自由第十六章读后感)

《爱和自由》课外书读后感3篇(爱和自由章节读后感)

《爱和自由》读后感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