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脱贫故事主题征文心得体会3篇 “我的脱贫故事”征文

时间:2023-03-22 08:02:00 心得体会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我的脱贫故事主题征文心得体会3篇 “我的脱贫故事”征文,以供借鉴。

我的脱贫故事主题征文心得体会3篇 “我的脱贫故事”征文

我的脱贫故事主题征文心得体会1

  我叫彭小雨,今年33岁,遵义市播州区尚嵇镇人。曾经是威宁的一名人民教师,因为妻子在黔西工作,所以我通过公务员招考来到甘棠镇人民政府。到甘棠镇以后,我被派到三马村任驻村干部。

  从老师到帮扶干部的转变,虽然开始时有些不适,但为了尽快进入角色,我加班加点的把村里关于扶贫政策方面的资料学完,并通过和村干部们交流,了解本村的基本情况和贫困户的情况,共同商议扶贫帮扶方案、方法,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坚决在脱贫路上不掉一户,不落一人。

  尚永贵是我到村后的帮扶对象之一,这名30多岁的汉子的转变也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从村干部那里了解到,因为尚永贵嗜酒成性,既不挣钱养家,也不教育子女,他的妻子最终忍受不了,离开了这个本就贫困的家。妻子走后,尚永贵更加颓废,家里的孩子吃不饱穿不暖,一家人就靠着低保救助为生。2013年,通过评议后他家被纳入精准扶贫户。

  还记得第一次来到尚永贵家,屋里乱七八糟,一股酒味扑鼻而来。多次走访后,尚永贵也还是那副无所谓的样子,无论你如何劝说,他都不为所动,看着他那5个还未成年的孩子,我也陷入了沉思。

  事情的转机也是一次走访中发生的一件小事。那天,我和村干部来到尚永贵家,天气比较冷,走进他家屋里,闻到一股浓浓的煤烟味,而尚永贵喝醉了正在床上睡觉,几个孩子在屋里玩耍,后面经过查看发现是烟管损坏,煤烟直接排放在家中,我便来到街上买好烟管并给他送去安装好,同时给5个孩子送去御寒的棉衣,并对他进行了思想教育。

  这一次,尚永贵和我交流了很多,答应以后会努力戒酒,好好发展生产,抚养自己的几个子女。有了这次的转变,为避免再生“变故”,我到他家的次数就更勤了。

  考虑到尚永贵子女都还小需要照顾,无法外出务工,我便帮他家申请了基础母牛、商品猪及本地土鸡养殖项目,鼓励他将产业发展起来,还帮助他申请护林员的岗位,一年工资10000余元,让他既照顾了孩子又有了稳定的收入。

  一次次的走访、一次次的帮扶,最终尚永贵也终于意识到生活不能如此颓废,在如此好的政策下,努力靠自己的双手好好抚养自己的5个子女才是自己最大的责任。

  现在,尚永贵家中再也没有了横七竖八的酒瓶子,新房子装修好了、新圈舍修起来了、环境卫生也改善了,而他也没有了以往的颓废,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望。

  在这几年的扶贫工作中,我也完全从教师的角色进入到了帮扶干部的角色,作为一名驻村干部,给予群众帮扶和鼓励,帮助他们摘掉“贫困户”的帽子,共赴小康生活正是我驻村工作的意义所在。

我的脱贫故事主题征文心得体会2

  我叫梅杰,是贵安新区税务局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马场镇新寨村是贵安新区税务局的对口帮扶村,2017年12月,我被任命为新寨村第一书记。

  新寨村有新寨组、竹林山组、旧寨组三个自然村寨,全村共计361户,常住人口1628人。作为贵安新区17个贫困村之一,新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9户、433人。

  找准“病根”才能“对症下药”。到新寨村开展帮扶工作后,我和驻村工作组进行了大量的走访调查。那时,新寨村道路崎岖不平,部分道路没有硬化且路面坑洼不平,一到雨天就污水泥浆横流,出行不便。

  要致富,先修路。2017年至2019年,经我积极争取和对接协调,贵安新区税务局投入资金20余万元,逐年推进新寨村“连户路”工程建设,村民出行条件大为改善,彻底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窘境。

  受地理位置所限,新寨村长期存在用水难的问题。为此,我积极向单位和共同帮扶单位汇报情况,争取35万元资金,用于人饮工程改造,解决180余名村民的饮水难题。由于我长期忙碌在项目现场一线,负责道路建设和饮水工程改造建设的相关事宜,大家都叫我“项目经理”。

  缺乏产业支撑是新寨村贫困的主要原因。2017年以来,我带领驻村工作组进行了多次考察和实践。最终,我们找到适合新寨村发展的路子:春季养鹅,秋种土豆,种养殖双管齐下。同时,我和驻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讲愿景、谈未来、算收入、搞试点,顺利推进1000多亩高钙苹果种植。此外,新寨村和周边几个村子联合实施生态养牛项目,我带领驻村干部和村支两委成员积极宣传动员,多方联系推进立项,勘察选址,实地参观,争取资金,把村集体产业项目当成自己的事情干,精打细算投入,竭力发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和贫困户”模式的作用,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2019年底,新寨村脱贫摘帽,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出列。看到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我由衷地高兴。但我知道,新寨村产业帮扶的道路依然任重道远,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仍需不懈努力。

我的脱贫故事主题征文心得体会3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上的辉煌篇章。在扶贫工作中,全党动员,全民参与。身为国家工作人员的我,也不例外,加入了扶贫大军行列。在七、八年的扶贫工作中,我先后在猫洞乡补龙村和玉秀街道岩上村担任过帮扶书记。特别是在岩上村开展帮扶工作期间,遇到过很多人,也遇到过很多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都渐渐从我的记忆中淡去,唯有些许刻骨铭心的记忆,令我终身难忘。

  一心为党着想的老党员徐开礼

  徐开礼是我包保的一户建档户的户主,1943年生,曾担任过村委主任,是一位一心为公的好党员。在走访村民时,从与他一起共过事的老人口里得知,在他任村委主任期间,为了村集体的事业,他没少跟很多人黑过脸,其中有他的上级领导、有一起干事的同事,有村民,还有亲戚朋友。每每当我问及徐开礼老人关于这些事的时候,他说,为了村集体的事业,得罪这些人,他是值得的。

  在每次的走访中,老人总给我说:“骆书记,你太忙了,这么大一个单位要你去管理,没有很特别的事,你就不要来走访了,我有事我会打电话给你的”。我说:“就是因为你从来不打我电话,也不知道你家过得怎么样,才时不时来看一下你呢!”每次这样说话的时候,徐开礼老人总是说:“我这人呀,既是个共产党员,又当过村干部,我是知道的,党不会忘记她领导下的每一个人的,党富有的时候,按规定该给你什么,党就会给你什么;如果党有困难的时候,你能帮什么忙就去帮,不能帮的时候你不要去给党增加麻烦。村委就那么几个人,每天都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我不会去给他们增加麻烦的。”徐开礼老人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一心为党着想的老党员。

  还记得有一次去他家走访,老人告诉我说,一天晚上,一个负责教育包保的老师去他家走访,他给那位老师说:“你的任务,就是负责把书教好,把党的下一代教育好,至于我家,党会管我的。白天你要上课,晚上你要来我家走访,你这么辛苦,我担当不起啊”。说得那位老师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怕别人不好走路的盲人陈彩培

  陈彩培是个盲人,是我们单位一位主播包保的建档立卡户,1963年生。说他是盲人,但他心中总是充满阳光。这从他说话总是兴高采烈的样子可以看出来,从他说话总是高声大气的音声里听得出来。他身材矮小,总是一副很忙的样子,他是和几个老人一起住在村集中安置点里,每次遍访到他的住所,他要么在摸着洗衣,要么在摸着打扫卫生,要么在摸着拣菜……。总的来说没见他闲过。

  那天我们又去遍访,到他家时他不在,住在他隔壁的一位老人指导着安置房右边坎上的一条小路,说他在那里。顺着老人指的方向,我们爬上坎,在小路边的一丛杂草里找到了他。烈日下,他拿着把镰刀,戴着一副破旧的手套,正在逐一清除小路边的杂草和各种说不出名字的刺条。我们好奇地问他割这些东西去有什么用,他笑呵呵地说:“我把这些刺刺割了,让大家好走路”。我们瞬间感动得无法言语,只仿佛他这矮小的身影,在我的心中,忽然高大了起来。

  说到这里,我曾记得有则民间故事,从前有个盲人,他在晚上出行时也随身携带着灯笼,镇上的人很疑惑,于是就去问盲人:“你又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打灯笼呢?”盲人回答说,虽然他看不见灯笼的亮光,但是别人可以看得见,这样别人就会看到自己脚下的路,也看得到他,就不会撞到他了。可以说,那个盲人是灯笼,一半是为了别人看得见路走,一半是为了自己不被别人撞着。而陈彩培老人,他做的事完全是为了别人,丝毫没有考虑自己。他顶着烈日割刺刺,就是为了让别人好走路。

  退伍不褪色,把村办公室当成家的驻村干部张顺川

  张顺川是岩上村的一名驻村干部,当过兵、扛过抢,当我在岩上村办公室遇到他的时候,给我的第一印象和感觉就是两个字“踏实”。后来发生的很多事,刚好验证了这两个字。

  我认识他前,他不是搞脱贫攻坚工作,曾7年获过优秀士兵,9年受到个部队嘉奖。立过三等功,获表彰过“优秀党员”,获过“优秀思想骨干”称号……,这些我们都可以不提,单是在驻村工作中他那兢兢业业的作风,就让我不得不在心底由衷地赞叹他,提笔写他。

  自从到岩上社区驻村后,因为他的工作刻苦,因为他和群众打成一片,也因为他为人处事很好,和大家很“合心”,全村老老小小,村支两委上上下下,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兵兄弟”。

  2020年年初,张顺川刚到岩上村驻村不久,新冠疫情就肆虐而来。但张顺川并没有害怕,作为一名军人,他说,他决不能在疫情战场上退缩!那段时间,他每天忙着进进出出,到处协调物资、安排人员值守卡点、巡逻巡查,到处发放宣传资料。为了搞好疫情防控,他忘记了疫情的危险,忘记了家的存在。有一天,他正在急着摸清每家每户出入的基本情况,听到电话响起,他拿出来一看,是他妻子打来的,由于工作很忙,他接都没接,就把电话挂了,等到了晚上回家时,才知道孩子发高烧,当时急于送医院妻子才打他电话。

  因为到岩里工作时间晚,张顺川对村情、对资料都不熟悉。为了更快地熟悉业务,把村脱贫攻坚资料做好,做扎实,他白天进村入户走访,调查、核实,晚上在办公室加班整理资料,累了就在办公室的沙发上睡一觉,醒来又接着干。

  张顺川不光是一个工作勤奋的人,还是一个很热心的人。在他入户走访过程中,得知贫困户徐天春因为身体肢体残疾无法找到工作,每月就只能靠低保生活。他想,靠低保生活不是长久之计,必须给徐天春找一份合适他自己的工作,一方面让徐天春增加收,改善生活条件,另一方面让徐天春找回生活的自信心。于是他一边鼓励徐天春要对生活充满信心,一边抽时间到附近四处打听,给徐天春到处找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寻找,最后他通过普定商会为徐天春找到了一份工作,每月工资一千五百元,解决了徐天春的就业问题。

  当我问及张顺川对驻村工作的感想时,他说,作为一名退伍军人,他一定会怀着一颗赤诚的心,让自己的青春倾洒在脱贫战场。

我的脱贫故事主题征文心得体会3篇 “我的脱贫故事”征文相关文章:

关于开展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最新学习心得体会3篇

我和我的祖国主题活动心得_我和我的祖国主题教育心得体会3篇(《我和我的祖国》活动心得)

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心得体会范文5篇

观看讲乡村振兴故事做奋进有为青年心得体会3篇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员悟初心心得体会3篇(党员不忘初心主题教育的发言)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员悟初心心得体会3篇 党员参加不忘初心主题教育感悟

王进喜的励志故事事迹心得体会3篇(王进喜的事迹感悟)

党主题教育馆心得体会4篇 主题教育专题党课心得体会

党主题教育馆心得体会推荐6篇(主题教育党课心得体会)

有关参加主题教育活动心得体会3篇 参加主题教育活动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