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阅读心得最新范文3篇(阅读诗经心得体会)

时间:2023-04-15 10:04:53 心得体会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诗经》阅读心得最新范文3篇(阅读诗经心得体会),欢迎参阅。

《诗经》阅读心得最新范文3篇(阅读诗经心得体会)

《诗经》阅读心得最新范文1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这三个古国的文明早已衰落并消失,只有古中国的文明保留了下来,并得到了发展,在经过长期的历史积后淀形成了今天的中华文化,因此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在这无边的中华文化大海中,有一颗金子之重在闪闪发光,不曾黯淡,那就是——《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经总集。现存的《诗经》共收录诗歌305篇,包括西周初年都春秋中叶共500余年的名歌和朝庙乐章,传统上分为风、雅、颂三类。西周到春秋中叶的民风较为开放,人们一般都用诗歌直白的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情感,因此从《诗经》中可以窥得当时的民风民情。其中最为人们所喜欢的是他的爱情诗。

《关雎》是为人们所主旨的一首诗,“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美好的女子是青年的好妻子,为此青年“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结果“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辗转反侧”。这首是描述了一个男子为追求心爱美好的女子使劲浑身解数,表达了男女之间最为纯洁的爱情。类似表达纯洁爱情的诗歌还有《静女》、《木瓜》等,当然爱情不都是美好的,因此也有《氓》这类的怨妇诗。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归,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这几句诗出自《采薇》。男子很早就去戍边守关,边关的军旅生活是艰苦的,性命没有保障、生活条件差这些都是其次,更为难过的是无边无际的孤独,在边关没人慰问、没人关心、没有家人的消息,心是空的!等到终于可以回家时,一切已经物是人非,自己也不再年轻,心情是沉重的,开头的几句试形容的就是他的心情。这首诗写出了广大将士戍边的辛酸。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几句诗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他们都出自《鹿鸣》。《鹿鸣》是一首燕飨诗,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主人向嘉宾或君主表达自己的热情和谢意,以及向人示好,暗示自己的忠诚。因此诗也是一种政治工具。

《诗经》中还有其他主题,在此就比一一举例列举。《诗经》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历史、社会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是中华文化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孔子曾经说过,“不学诗,无以言”,因此教育部门应该把,《诗经》中更多的诗歌以各种形式编入教材,让学生们从小学习,让他们充分了解其中深刻的思想性,提高学生们的思想深度。

《诗经》阅读心得最新范文2

《诗经。考槃》为隐逸诗之鼻祖,讴歌士大夫的一个重要选择——归隐山林。

  自古读书人常走两个极端,一则出仕。二则仕途挫折后隐居林下,诗歌赋画,更有成就者著书立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为什么只走两个极端?因其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因其手足无力、耻于百工?是,也不是。表面客观正确的疑问,回答不了中国传统读书人的骨气问题。

  如今的读书人有更多的中间道路可以选择:经商、从军、自由职业等等。这固然是时代的进步,但传统意义的读书人总是迂腐地选择一种极端,一种用毕生热情去热爱和创造的东西。因此他们之中的杰出者不断走上人类某个领域的顶峰,成为千古不朽的大师级人物,如一生只写一部书的李时珍、曹雪芹。相比之下,当代名家充其量不过一巧匠。

  所谓“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即内圣外王,不得已立言。内圣立德,外王立功,不能实际举帝王之业,以推圣人之道,才退而立言。著书立说为最后,不得以后为之。恍然明白相声大师马三立简单名字的深刻内涵。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常常流连往返于诗经中这些让人陶醉的诗句中。《诗经》本称“诗”,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经典之一。《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共三百零五篇。诗歌形式以四言为主,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其优美篇章描写生动,语言朴素优美,声音自然和谐,富有艺术感染力。

  在《诗经》里不但看不到古时人们的闭塞,愚昧与保守,而且应该说她所表现出来的纯洁的爱情,过人的智慧,积极的生活态度,对现实的满足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完全是超越现代、超越时空的!

  读《诗经》足以静心、净心:《诗经》语言朴实,思想单纯,没有现代人们的那浮躁和不安分。阅读《诗经》,就会被文字里的纯净所感动。当我心浮气躁的时候,看几章,便能沉下心来,安心学习,安心工作。

  读《诗经》足以踏实、专心:《诗经》教会我每一步都要踏踏实实地走,才能到千里之外,留心生活中的每一点滴,珍惜现在,努力工作,日久坚持才能成为富有者,只有专心致志、刻苦钻研,才能成为成功者。

  读《诗经》足以返朴归真:《诗经》犹如东方的圣经,记录着农业文明最古老的光荣。《诗经》内的人们生活在离造物主最近的地方,门前的原野、山峦、岩石,无一不是造物主最原始的作品。人们聆听着大自然苍老的声音和人类年轻的声音,充满感恩的心情。他们远离充斥着欲望、高音喇叭的现代生活。这正是现代人所缺少的特质。

《诗经》阅读心得最新范文3

  品读诗经,除了其诗歌字面上关乎体裁言语的一种欣赏,还有的就是对于其所要表达的含义的思考。诗经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本不朽的著作,我很难能够以学者专家的高度去评判它,毕竟对于这部传世的经典之作,那些所谓文人骚客的研究也已经够多也够完善的,而我只能以一位普通读者的眼光去看待,去讲述它所吸引我的地方,毕竟从一开始选择这一部书便是缘于自身对于古代文学的一种喜欢。

  就是古代诗歌,也正因为作为歌谣,为了获得声韵上的美感,《诗经》中才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诗歌的美感除了字面上的欣赏及意境的感受,很大部分都要通过喉咙来表达,欣赏也需要一种探索和实践。

  因为诗经一书本身就摘录了当时不同地区的民间歌谣,固有“十五国风”之称。也许各地方言的不同及文化的差异及其古今文化的改变,,有的诗歌读起来并没有那么流畅,甚至于有些绕口,一些陌生的字词难以理解或是表达。但这在思想内容的含义上却是不可忽视的,毕竟这反应了一个社会在那个时代形形色色的思想文化内涵。因此除了来自于民间各个地区“风”,还有作为当时王畿之乐,亦为典范的音乐的“雅”与表现当时特殊文化背景下一些关于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我们称之为“颂”。正是这三种文化的合流,融汇成这一部记载了当时社会风土民生的“史书”。

  众所周知,《诗经》有“六义”,除了展示诗歌内容的“风雅颂”之外,“赋、比、兴”便是常用来表达作者思想本意的手法。正是这三种手法塑造了诗经的灵魂,同时也深深影响了两千五百年来中国文化的发展。它就如一位窈窕淑女,引得千百年来文人骚客之好逑,寤寐思服。

  有对于“关关之鸠,在河之洲”迷人景色的描写,也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中人物景致的刻画,甚至于“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窈窕淑女,在水一方”般深情直白的告白,简单的话语透露着古朴真挚的情感。

  被誉为中国招隐诗之祖的“鹤鸣”中“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是人民对君王隐晦的讽喻进谏,对于国家的忧思,对于贤才的渴望。“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用灿烂盛开的桃花表达对新娘的美好祝愿。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赋”和“比”都是一切诗歌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便是在不论用哪种方式都能表达出心中的那份情感。但从诗经中除了这份直白,尽管不变的是真挚而动人的情感,更多的却是一份克制,平和与淡淡的抒情。《诗经》也奠定了中国文学以抒情传统为主的发展方向。

  总而言之,《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它从多方面表现了那个时代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反映了各个阶层人们的喜怒哀乐,语言大胆而清丽,以其清醒的现实性,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早期诗歌,开辟了中国诗歌的独特道路。虽然,由于特殊的社会生存条件,《诗经》作为中国现实主义文化的开端,虽然缺乏浪漫的幻想,缺乏飞扬的个性自由精神,但在那个古老的时代,它是无愧于人类文明的,值得我们骄傲的。 诗经蕴藏了当时社会的多少悲欢离合,沉沦与得志,批判社会的黑暗与赞美生活的美好。诗经亦是“思经”,用诗意的话语来表达对于生活的思考。

  诗经,读得太过仓促,只读得一点皮毛,闲时多多品味几遍不定能寻得些许相同的感触,毕竟之于情感是千年不变的。

《诗经》阅读心得最新范文3篇(阅读诗经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诗经》的读后感书评3篇(诗经读后感?)

《诗经》读后感12篇 诗经读后感怎么写

《诗经》读后感12篇(诗经读后感怎么写)

读《诗经》的心得体会作文3篇(我读诗经的体会)

国学经典《诗经》个人读后感3篇(经典常谈诗读后感)

《诗经》阅读心得3篇(诗经选读书心得)

读《诗经》有感12篇 《诗经》的读后感

阅读中国文学《诗经》心得体会5篇(诗经的阅读体会)

中学生《诗经》阅读心得作文3篇(品读《诗经》作文)

《诗经》高中读后感3篇(读诗经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