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明史概述学习心得3篇(《世界文明史》读后感)

时间:2022-06-26 11:04:00 心得体会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世界文明史概述学习心得3篇(《世界文明史》读后感),供大家品鉴。

世界文明史概述学习心得3篇(《世界文明史》读后感)

世界文明史概述学习心得1

  阅读这本书,是非常快乐、重建信心的过程,因为由渔猎采集社会,到农业社会,再到工业社会,人类尽管面临种.种磨难——来自大自然的灾荒,来自人类自身创造的灾害,如战争、奴役等到,但人类从未被打倒过,作者在书中第五页写道“特定时代的人以符合其所处的特定环境和发展阶段的方式去努力解决他们生活中的问题,并使他们的生活颇有建树,西方文明史读后感。”

  看来是的:西方科技进步导致人类对自然及自身命运的掌控能力提高、人类寿命的增长、活动范围甚至拓展到太空;民主制度的建立消除几千年来统治者对民众的高压统治、国际外交秩序与贸易关系的建立,改变了即往以战争做为得到资源的毁灭性手段。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下结论说‘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西方文明史及西方社会的现状已经是证明。

  可是,除西方发达国家之外的其他国家呢?近代世界所能享有的科技文明成果,几乎全部由西方世界提供,在农业文明时代曾经富裕兴盛过的两河文明、尼罗河文明、中华文明,不是彻底衰退,就是不断在演替兴亡的怪圈中循环,文明失去自我更新的能力,倘若不是西方文明的传播、冲击与滋养,这些文明古国现状将如何?

  作为一个以增长见识为目的普通的读者,在阅读这本书时不自觉会将本身或本民族的遭遇所带给自己的疑问与阅读内容作对比:为什么西方文明能不断克服所面临的困难并改进,而我们的民族照通常所言,只能在朝代的兴替中循环不前呢?

  为什么在公元1500年前后,西方文明能一枝独秀兴起?什么是决定性的因素?是源于希腊文明的惠泽?是如马克斯韦伯所说的新教伦理?或者是戴蒙德所认为的地理环境决定吗?

  照此推论,一则未必不是倒果为因,二则难保不会为种族优越论者提供依据,读后感《西方文明史读后感》。何兆武先生曾经著文分析各国社会的发展形态,认为西方社会的发展轨迹是非常态的,可是他没有分析说为什么常态就是“衰退、停滞”?常态与非常态,内在包含何种不同的因子?

  如果说西方文明中有进步因子,那19世纪的中国和日本,同样遭遇西方文明的冲击,为何日本文明能够很快得以新生成为亚洲强国,而中华帝国却不断受到屈辱。

  倘若如某些学者所言,儒教文化的因循守旧该当此罪,那么日本从前也是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该如何解释日本的成功?不管是从感情上还是之所以如此的原因探究,不是单项选择题,不是多项选择组合,只有猜测。客观角度,说中华文明因循守旧,都不符合历史事实,正如美国史学家徐中约先生所言:“中国近代史,不只是被动应对外界入侵与压迫的历史,也是主动应对并变革的历史。”那么,又有一个问题产生:“什么是成功因子?”

  追问历史,希望可以借古鉴今,可纵使史料浩繁,也不能涵盖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许这个问题会如我们在生活中的许多际遇一样,答案难寻,或者我们不应该去追寻“它为何演变至现在的状况”,而应着眼于了解“现在的状况是什么”?“现在的状况好吗?”“哪些是好的。”如果是“好”的,是否可直接“拿来”造福于我们的民族?

  这些是我们的先人自1840年以来一直在思索的问题、是不会止息争论的话题,如果说中华文明以前所进行的变革的努力没有成功,是因为没有受到强大外力的冲击、推动与润泽,那么,现在,以开放的心态,借西方的眼来审视自己的不足并吸收养分,按照汤因比的理论,这次中华文明的自我更新是否会成功呢?身为一个中国人,是否可对自己的民族进步永怀信心呢?

  这是我从《西方文明史》这本书得到的的思考与信心,只是不知道这路还会有多长?

世界文明史概述学习心得2

  读史不是单纯地看过去的故事,更不是机械地知道公元某年,在何处诞生了什么王朝、发生了什么事件和战争、出现过什么横空出世的人物和创举……这两种最常见、浅薄的读史方式,在大众中普遍存在。纠其缘由,实在是和中国失败的历史教育密不可分:其一,中国的历史老师们自身真会读史的人并不多,历史教学和研究成为许多大中小学老师自娱或是谋生的工具。其二,本质是跑偏了的中国教育体制带来的苦果――应试为旨,拒绝思考。

  今年看到了最新一版的《世界文明史》(第四版精装本),共有五位作者,第一作者为丹尼斯?舍曼(Dennis Sherman),五人皆为美国知名高校的历史学教授。这本排版、印制、配图精美的世界文明史,最精妙的是它别具一格的读史方式,让它足以笑傲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和威尔?杜兰的《世界文明史》,鹤立鸡群于各种“文明史”书之中。它最大的价值在于:告诉人们,怎样读史。

  毋庸置疑,读史使人明智,古今中外,众多杰出人物留下过“以史为鉴”的忠告和劝诫。然而,真正会读史(知道怎么读历史、读得懂历史)的人,其实很少。读史不是单纯地看过去的故事,更不是机械地知道公元某年,在何处诞生了什么王朝、发生了什么事件和战争、出现过什么横空出世的人物和创举……这两种最常见、浅薄的读史方式,在大众中普遍存在。纠其缘由,实是和中国失败的历史教育密不可分:其一,中国的历史老师们自身真会读史的人并不多,历史教学和研究成为许多大中小学老师自娱或是谋生的工具。其二,本质是跑偏了的中国教育体制带来的苦果――应试为旨,拒绝思考。历史课,是最趣味盎然、最容易让学生长智的一门课程,变得已和序列化的乘法口诀表、化学元素周期表无异。不会思考(或不愿再思考)的老师、总是按照上下五千年一路写来的引人瞌睡的历史课本、永不褪色的“背景-原因-意义-影响”套路学习法……失败的历史教育,导致长大后的学生们不再多读史,因为他们从来就没学会怎么读历史,历史没给他们带来智慧。与其如此,何必浪费时间看这些没用的过去的故事?看小说,岂不更乐哉?

  历史究竟该怎么读?估计不同的历史研究者和学术大家,都可以给出一大篇洋洋洒洒的读史心得。丹尼斯?舍曼版的《世界文明史》并没有明确写出一个读史模式,它的独特,在于它不按惯有的方式去把历史事实串起来,以告诉大家历史是这样或那样。它没有作者的个人评说、臆想和推断,而是将历史资料精心的编排起来,再加上行文中用心设置的思考问题,最终呈现给读者的是一部由读者自己思考出来的“世界文明史”。

  书中一共有26章和一个主题分类目录,每一章都由三部分(第一手资料,视觉资料,第二手资料)组成,所以,真正读懂了一章,剩下的就都知道该如何去读了。第一手资料(是历史学家们常用的历史文献资料),视觉资料(和主题密切相关的绘画、雕塑、文学等各类艺术材料及历史地图,很像一个微型博物馆),第二手资料(各历史学者对该主题进行研究后发表的.重要文章,像专家的研究作品集),这些都不是作者观点的文字,行文间处处渗透的是“思考”二字。历史资料、历史记载、历史事实,就是那些东西,从一大堆表象背后能否看到属于你自己的东西,这就是读史和看史的区别了。《世界文明史》就似一位绝佳的领路人,领你踏上读史的正确之路,当然,此后的造化还得靠个人的努力和悟性。

  因为作者选取的很多资料,都是人尽皆知而又特别具有可读性的,对世界文化、历史感兴趣的读者读起来会很轻松。而个人特别希望中国的历史学教育者,能看到这本《世界文明史》,以引领更多的孩子真正走进历史的天空。

  当然,尽信书,不如无书,这本书也不是完美无缺,此书最大的问题在于资料的选择上。虽然作者没有对任何主题发表个人看法,但在资料选择的时候,还是会不可避免地带上个人的主观喜好,比如对公元500年以前中国历史资料的选择,就不够具有代表性、不够全面。这种写史方式,对写作者的学识素养和功底的要求非常之高,我们对作者不应过于严苛,但这样的一种读史方式,却非常值得中国的历史学者和教师们学习,也值得每一位读史的人学习。

世界文明史概述学习心得3

《世界文明史》一书将第二次布匿战争写的史诗一般。很享受的八这一章看完了。

  汉尼拔在九岁的时候,就被父亲名将哈米卡尔带到巴力神面前,让他发誓,不要忘记向罗马复仇。我难以想象,邪恶的巴力神面前还有如此集智慧、坚定、美德于一体的完美的人。而迦太基则是败坏、贪婪的过度,一如他们在迦南。

  汉尼拔26岁离开父兄经营的新迦太基(西班牙),带着4万名士兵进入意大利。在征战的15年中,他战无不胜。或者说,他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取得了所有可能的胜利。

  但是,汉尼拔没有攻克罗马。罗马有几十万可以动员的兵力,但他始终只有四万士兵而已。由于迦太基的贪婪和惧怕,他几乎没有得到来自母国的任何援助。

  汉尼拔没有失败,他靠自己的意志品质在意大利坚守。但是他的祖国和迦太基都遭到了罗马的打击。45岁的他返回迦太基,失去了很多部队,然后在对抗罗马时战败。

  57岁的汉尼拔在迦太基想要除掉他的时候去了东方安条克,继续与罗马为敌。但是安条克还是失败了。他又逃往克里特,但是仍然是罗马孜孜不倦想要获得的人。最终他来到了黑海南岸的城市,那是当时希腊化世界的尽头了。罗马人仍然不放弃抓到他,最终汉尼拔在67岁时候为了不落入罗马人之手,自杀。

  迦太基为什么失败?作者杜兰特看的清楚:这是自由人的罗马对雇佣军的迦太基的胜利。罗马人富有爱国心、团结、沉着,而迦太基则堕落败坏,甚至赔款的时候还要克扣百姓的钱款。战略重要吗?当然。但是战争的背后总是民族性格的对决。过去如此,现在还是这样。

世界文明史概述学习心得3篇(《世界文明史》读后感)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世界文明史   世界文明史心得   世界文明史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