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宫六百年》观后感心得体会3篇(故宫600年观后感)

时间:2022-07-05 17:43:00 心得体会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我在故宫六百年》观后感心得体会3篇(故宫600年观后感),以供借鉴。

《我在故宫六百年》观后感心得体会3篇(故宫600年观后感)

《我在故宫六百年》观后感心得体会1

  2016年,一部《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突然在二次元网站Bilibili(简称“B站”)爆红,并将故宫文物修复师这一职业带火。2020年的最后一夜,《我在故宫修文物》的姊妹篇《我在故宫六百年》在央视和B站首播。

  在9台元旦晚会的“夹击”下,《我在故宫六百年》的首播显得有些落寞。2020年正值故宫建成六百周年,对于《我在故宫六百年》的主创团队来说,选择2020年的最后一天上线首播,既是应时之选,也是无奈之举,“毕竟再不开播,就不能算‘六百年’了。”

  和四年前的《我在故宫修文物》一样,《我在故宫六百年》基本采用了原先的团队,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故宫博物院联合出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摄制。《我在故宫六百年》导演之一梁君健介绍,这次制作时间很紧张,“前期调研到五月份,已经准备开始拍摄,但是六月又遭遇了北京的新发地新冠肺炎疫情,等到正式恢复拍摄就是七月份,满打满算拍完了两个月,十月份就要进入后期剪辑。”当年拍摄当年剪辑当年播出,这在纪录片行业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制片人徐欢也表示,《我在故宫六百年》一开始也希望能够完整记录下故宫第六百年这一年来的修缮情况,但实际上故宫本身的修缮也不是以2020年这一年为一个工作周期,“像养心殿的大修就是一个五年的工作计划,‘岁时保养’则是故宫随时都会进行的修缮保护工作。基于种.种考虑,片子最终就决定从故宫自己策划的六百年展览《丹宸永固》入手,记录下这四个月以来所发生的故事。”

《我在故宫六百年》延续了《我在故宫修文物》三集的内容时长,片子以“丹宸永固”大展、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古建岁修保养为线索,通过故宫博物院古建部、修缮技艺部、工程处、文保科技部、考古部等故宫人的视角,走进故宫的“六百年”。梁君健表示,《我在故宫六百年》这个名字也引起过一定的争议,和《我在故宫修文物》主要聚焦一群文物修复师不同,《我在故宫六百年》的拍摄主体更为抽象,“既包括故宫作为建筑的本体,也包括这六百年间为故宫进行修缮、保护的匠人们,还包括今天的游客们。”

  关注故宫人,讲述人和建筑、人和文物的故事,也是两部纪录片一以贯之的出发点。相比于《我在故宫修文物》中“择一事终一生”的文物修复师们,《我在故宫六百年》中故宫人群体更加扩大,在历史中的面目也更为“隐形”。片中既有专攻彩画绘制的画师,也有工程管理处专攻木活儿、瓦匠的大师傅。故宫匠人六百年间的手艺传承守护着都城的风云变幻,也真正诠释着故宫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在故宫修文物》导演之一张越佳就表示,他所在的央视纪录片团队从2003年就开始拍摄故宫主题的纪录片,从短平快的《故宫100》,到形式灵活的《如果国宝会说话》,从《我在故宫修文物》到如今的《我在故宫六百年》,故宫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博物馆,更是真正的历史和文化富矿,可以解读的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果说故宫主题的创作本身是一条银河,围绕故宫的创作有的是恒星,而我们则更像是一颗彗星,希望能够在众多星光的照耀下发光,留下自己的思考。”

  在这次的拍摄中,围绕“故宫的房顶不落草”“故宫的夜晚”等热门的话题,还专门在片中有过知识点的穿插解读。这是主创者们希望故宫系列纪录片提供给观众的养分,“生硬的知识说教少一点,和故宫的亲近多一点。”和上一部《我在故宫修文物》一样,真正打动观众的并不是技艺的高超,而是故宫人数十年如一日对故宫的热爱。梁君健特别提到,《丹宸永固》大展的开幕式上,有年过八旬的老故宫人坐着轮椅看展,有的人身体不便,依然挪着小碎步急切地往前走着。“这一幕打动了我们,我们拍了下来,但没有做过多的解释,而观众也看到了,看懂了,这就是我们希望表达的,用人的故事去讲故宫。”该片在央视播完后,目前正在B站更新,豆瓣的观众给这部片子9.2分的高分评价,而来自B站观众的打分,则是9.9分。

《我在故宫六百年》观后感心得体会2

  2016年央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B站大火,故宫里那批默默无闻修文物的人第一次被那么多人看到并认识,人们感佩于他们身上的工匠精神,以及专注背后那有趣的灵魂。时隔4年,《我在故宫修文物》姊妹篇《我在故宫六百年》终于推出。

《我在故宫六百年》片头

  其赶在跨年期间播出,因为一到2021年,就变成了“我在故宫601年”。与《我在故宫修文物》一样,《我在故宫六百年》也是在B站上二次走红。B站每周更新一集,总共3集,追剧人数不少,B站评分一度高达9.9分。

《我在故宫六百年》的创作背景是,2020年正值故宫建成六百周年,2020年9月10日至11月15日,故宫举办“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大展。该纪录片就以这个大展为基础,通过故宫博物院古建部、工程部等部门工作人员对故宫各建筑物的保养和修护工作,开启故宫的再发现之旅。

“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大展

  与《我在故宫修文物》相比,《我在故宫六百年》的创作难度会更大一些。如果“六百年”只是延续“修文物”的叙事手法,凸显工匠精神,那么观众的新鲜感并不会那么足。再加上最近两三年,故宫成为全民网红,公众对故宫并不陌生,纪录片要挖掘公众所不知道的故宫的那一面,就更有难度。

  从纪录片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我在故宫六百年》在立意上做了调整。虽然都是以“我”为主语,但“我”的指涉对象发生变化。

“我”首先仍然是修文物的故宫人。只不过,从“修文物”中书画、青铜器、宫廷钟表、木器、陶瓷、漆器、百宝镶嵌、宫廷织绣等的修复者,变成了“六百年”中修建筑的人,他们修复的是故宫建筑上的一砖一瓦、一柱一梁、一字一画……

  修故宫的人依然是纪录片的主角

  故宫建立已经有六百年时间,风吹雨打却依然不减皇家气派,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匠人对这座宫殿的修复、维护、复原。匠人们拥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巧手,褪色的重焕风采,朽坏的再获生机,坍塌的得以重建……巧手依靠的不仅仅是高超的技艺,更离不开赤诚的热爱、敬业的态度、扎实的作风。

  这种“择一事终一生”的工匠精神,以及一代又一代故宫人的传承与坚守,充分诠释了安静的力量、专注的魅力。

  越来越多年轻人投身于文保事业

  看到新老故宫人如此不急不躁、孜孜不倦地专注一件事,很多观众内心都会有这样的冲动:真想加入故宫人这个团队。这里有活干、有猫撸、有鱼喂、有杏打。豆瓣短评上有人写道,“又名:故宫博物院招聘广告加长版!”总算是说出我的心声,只是遗憾专业不对口。

  在故宫里喂鱼,忙里偷闲的时刻

“我”不只是修文物的人,也是故宫六百年岁数的文物本身。故宫里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每一条木、每一幅彩画,都有着自己的历史,也见证了历史本身。从明中都遗址的建筑配件,到嘉庆四年养心殿上的扶脊木,再到紫禁城作为皇宫的最后一座建筑灵沼轩的一块砖,它们都在用自己的语言诉说着当时的历史,从朝代的更迭、国力的兴衰到帝王的悲喜。

“我”在故宫六百年,让我们感到的是时间力量的强大,人的肉身在不朽的时间面前实在是微渺又短暂,帝王将相又如何?他们与普通人一样经历爱恨别离最终消失于无形。而再恢弘的紫禁城,也与无数平凡的屋舍一样,会褪色、会朽坏、会崩塌,故宫的屋顶上也会长草、会落鸟……见证六百年风云变幻的故宫的建筑,提醒着每一个人:在时间面前,众生平等,唯有谦卑。

  故宫屋顶一样长草

  因此,我并不那么关心近三十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到底宅在养心殿干些什么;乾隆与富察皇后有着怎样的爱情故事;亦或者嘉庆帝为什么不在登基时给养心殿见新,直接入住……这些帝王们在紫禁城里度过“举一国之力而供一人”、穷奢极欲的生活,但在六百岁的故宫面前,他们也已“灰飞烟灭”。时间是对“王侯将相”最沉痛的打脸。

“我”是修文物的故宫人,是故宫的文物本身,何尝不是每一个平凡的你我?我们在六百岁的故宫里,可以看到一些什么呢?看到历史、看到传承、看到人文,更是看到了时间。看到永恒与一瞬。没有人可以以肉身抵抗得了时间,匆匆一生,执着于名利等种.种身外之物,是否是必须?是非成败转头空,城墙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我们也能看到时间的快与慢。从车水马龙的现代北京走进故宫博物院,我们会顷刻察觉到当代社会里两种时间流动方式。一种是马不停蹄的快,忙着抢风口,忙着“996”,忙着赚钱;一种是慢,岿然不动、心如止水、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慢,一辈子只专心干一件事的慢。

  当习惯于快节奏的生活,看着故宫里的修复人可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潜心修复每一件破碎的文物,我们既佩服又羡慕。故宫博物院不是仅剩的世外桃源,很多时候,是我们把自己的生活过得太急忙太潦草太囫囵吞枣。就譬如在二倍速看剧的时代,有多少观众能够静下心来观看这部安静缓慢的纪录片?

  我们之所以要奋力保护那些穿越时光的历史遗迹,除了文化的意义外,还有“人”的意义。就如同置身于宫廷深深深几许的故宫,我们会感到的时间的浩瀚与个体的渺小,或许也会顿悟:人的许多偏执,是多么的虚妄。

《我在故宫六百年》值得一看。当你把这个“我”想象成自己时,你会有更多的感悟与收获。

《我在故宫六百年》观后感心得体会3

“在充满不确定的2020年,故宫有一种让人安定的力量。”豆瓣网友“榆桉”在《我在故宫600年》的剧评里留下了这样一句话。

  2020年12月31日,紫禁城600岁的最后一天,纪录片《我在故宫600年》开播,为故宫600岁生日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也给人们送上了2021年第一份充满古老气息和时代力量的新年礼物。

  01、溯源:从《故宫》到《我在故宫600年》

  作为《我在故宫修文物》的姊妹篇,《我在故宫600年》同前篇一样,甫一播出便大受欢迎,广受好评。这两部纪录片带许多年轻人“走近”了故宫,甚至“走进”了故宫。而这两部纪录片的大获成功并不是无迹可寻、无源可溯。

  2005年,央视拍摄了12集大型纪录片《故宫》。“我跟着当时的总导演周兵老师和徐欢老师,第一次参与了故宫在21世纪的第一次创作。徐欢老师就是《我在故宫600年》的制片人。”导演张越佳说,“所以对于徐老师,对于我们的团队来说,故宫其实是一直以来没有放下的选题。”

  2010年,感受到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央视创新拍摄了100集的《故宫100》系列短片,每集5分钟。2015年,关注人物与情感的《我在故宫修文物》横空出世。

  央视故宫纪录片发展的这三个阶段事实上就是纪录片在21世纪的发展过程,“就是从历史大片到信息量拓展,再到如今贴近人与情感。”张越佳总结这三个阶段时说道,“因为传播规律,还有大家的收视习惯和审美,观众的需求都不一样了。”

  在《我在故宫修文物》大获成功后,创作团队就在思考接下来是否可以拍摄不可移动文物——建筑,这也是故宫本身最重要的文物。2017年,徐欢作为制片人和清华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雷建军就开始了策划,不断和故宫的专家沟通、探讨。到了2020年,在前期准备充分和其他外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乘着故宫建成600年的契机,《我在故宫600年》正式开机。

  02、立意:故宫是天下人的故宫

  在调研和拍摄过程中,导演们渐渐发现故宫不仅是故宫人的故宫,也是天下人的故宫。

  从凤阳明中都遗址中紫禁城“土作”工艺的秘密,到嘉靖年间来自临清的砖、养心殿来自京西或是山西的琉璃瓦,到近代以梁思成、朱启钤为主的中国营造学社的抢救性测绘,再到2002年开始的在全世界寻找能够帮助故宫延续生命技术的故宫大修,故宫庞大的古建筑群从设计、建造再到修缮,都是需要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力量来支持的。

  另一方面,导演们不希望把它做成一个知识性的影片,还是想做一个以生活观察性的纪实为基础的一部纪录片。导演梁君健在谈及创作理念时说道,“我们觉得不管是小的可移动的文物,还是大的不可移动的宫殿,它都必须和人发生切实的关系,才能够具有当代性,有价值,有意义,也才能被大家真正地记住、思考。”

  因此,“人”成为了拍摄的一条主线。张越佳介绍道:“我们想把故宫跟现代人修复的故事结合在一起。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很多落脚点。比如说,寻找年老的故宫修复者、设计者。我们拍到了一些岁数很大的、已经退休了的故宫专家,比如彩画专家王仲杰,还有1956年参与角楼修缮的李润德。我们觉得很多都可以深入挖下去,比如将来做人物纪录片。”

  在这部纪录片里,有很多打动人心的人与故事。那些匠人、专家眼睛里的光感动着摄制组和观众。

  比如,一讲起专业就滔滔不绝的考古部工程师吴伟,在新发现的宫殿考古工地上对摄制组说:“可以把你自己的热爱和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是特别快乐的事情。”

  再比如,给几位导演都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彩画匠人乔建军,当他终于第一次爬上搭在奉先殿的脚手架,把脊檩上五彩祥云图案的彩画拓印下来后,快乐得像个孩子,“我(终于)画着这个了,老手艺人的精华完全体现出来了。”片子播出后,乔建军看了后有些不好意思,对导演说,觉得自己当时笑得有点傻。但相信每一个看到片段的人都只会被他的真情流露所感染、感动。

  而除了他们本身对专业的热爱打动人心外,拍摄过程中他们的种.种细节都让摄制组难忘。例如,牺牲了自己休息时间,等了摄制组3个小时的运扶脊木的孟师傅;在摄制组前往家中拍摄时,非常配合、照顾摄制组的乔建军。付曼菲说:“其实是我们打扰了人家平静的生活,但是乔老师却觉得,‘你们愿意来拍摄我这样一个普通的人,我一定要尽力的配合。'所以这样相互的关系会给你很多感动,让你有更多力量去好好地做这个片子,不要辜负他们的期待和帮助。”梁君健也认为:“故宫给我们和拍摄对象之间搭起了一个桥梁,带给我们这样一段值得去记忆、值得去不断的想念的萍水相逢但又动情的经历。”

  纪录片中,导演组对于“人”的考量,不止局限在人物与故事的记录与表达上,更有很多拍摄上的设计。“我们其实一直希望通过建筑的视角来看人,而不是简单的通过人的视角去看建筑。”梁君健表示,宫殿在那里呆了好几百年,它们就这样默默地看着一批人来,一批人又走,可能几百年前看的是皇帝,看的是王公大臣,现在看到的是游客和一些古建工作者,所以我们也拍了很多建筑拟人化的一些视角和镜头,这也是我们这一次的新的尝试。

  此外,纪录片中很明显地加入了观众线,加入了游客的这条线索。“因为我们觉得游客其实也很重要。他们来故宫也有各自的目的,有每一个人对于故宫的不同的体会,不同的感觉。”梁君健说,“这也是我们想讲的。哪怕是普通的游客,哪怕是电脑前面的纪录片的观众,大家也在参与着故宫,也在一起讲着故宫的故事。”

《我在故宫六百年》观后感心得体会3篇(故宫600年观后感)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我在故宫六百年心得体会   我在故宫六百年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