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心得体会共6篇 热处理训练心得体会

时间:2022-07-12 15:13:57 心得体会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热处理心得体会共6篇 热处理训练心得体会,供大家参阅。

热处理心得体会共6篇 热处理训练心得体会

热处理心得体会共1

1、马氏体的组织形态主要有两种类型,即板条状马氏体和片状马氏体. 淬火钢中形成的马氏体形态主要与钢的含碳量有关. 板条状马氏体是低碳钢,马氏体时效钢,不锈钢等铁系合金形成的一种典型的马氏体组织,因其单元立体形状为板条状,故称板条状马氏体. 由于它的亚结构主要是由高密度的位错组成,所以又称位错马氏体; 片状马氏体则常见于高,中碳钢,每个马氏体晶体的厚度与径向尺寸相比很小其断面形状呈针片状,故称片状马氏体或针状马氏体. 由于其亚结构主要为细小孪晶,所以又称为孪晶马氏体. 一般当%时,则几乎全为片状马氏体; 当Wc=%-%时,为板条马氏体和片状马氏体的混合物,随含碳量的升高,淬火钢中板条马氏体的量下降,片状马氏体的量上升. 高碳钢在正常温度淬火时,细小的奥氏体晶粒和碳化物都能使其获得细针状马氏体组织,这种组织在光学显微镜下无法分辨称为隐针马氏体.

2、

(一)马氏体的分解

  从室温到200℃左右范围内回火时,马氏体中一部分过饱和的碳以及细小的ε-碳化物(FexC或)形式析出,并分布在马氏体基体上,使马氏体中的含碳量下降,体心正方的正方度c/a减小(即国饱和程度降低),使马氏体热处理的脆性下降,硬度稍降。此时组织为过饱和程度稍低的马氏体和极细小的ε-碳化物组成的混合组织,称为“回火马氏体组织”,M回。

ε-碳化物:是一非平衡相,使向Fe3C转变的过渡相。

(二)残余奥氏体的转变

  约在200-300℃,马氏体继续分解的同时,残余奥氏体也发生转变,变成了下贝氏体组织。此时主要组织仍是回火马氏体,但由于加热温度较高,马氏体的过饱和程度进一步降低,组织的硬度降低,塑性提高。由于残余奥氏体转变为硬度较高的下贝氏体,因此钢的硬度下降不大。此时组织为“回火马氏体+下贝氏体”

(三)渗碳体形成和铁素体恢复

  约在300-400℃之间,α固溶体中过饱和的热处理碳逐渐析出,ε-碳化物转变为稳定的较小的Fe3C颗粒,α固溶体中的含碳量几乎达到平衡成分,故马氏体变成铁素体(c/a≈1),体心正方晶格变成体心立方晶格,此时组织为“铁素体与弥散在其中的细粒状渗碳体的混合物”,称为“回火屈氏体”,T回。

(四)渗碳体的聚集长大和铁素体的再结晶

  约在400-650℃之间,渗碳体不断聚集长大,内应力与晶格歪扭完全消除,组织是由铁素体和球化的渗碳体所组成的混合物,称为“回火索氏体”,S回。此时,碳固溶强化作用消失,强度取决于Fe3C质点的尺寸和弥散度。回火温度越高,渗碳体质点越大,弥散读越低,强度越低。

3、

一、过热现象

  我们知道热处理过程中加热过热最易导致奥氏体晶粒的粗大,使零件的机械性能下降。

1.一般过热:加热温度过高或在高温下保温时间过长,引起奥氏体晶粒粗化称为过热。粗大的奥氏体晶粒会导致钢的强韧性降低,脆性转变温度升高,增加淬火时的变形开裂倾向。而导致过热的原因是炉温仪表失控或混料(常为不懂工艺发生的)。过热组织可经退火、正火或多次高温回火后,在正常情况下重新奥氏化使晶粒细化。

2.断口遗传:有过热组织的钢材,重新加热淬火后,虽能使奥氏体晶粒细化,但有时仍出现粗大颗粒状断口。产生断口遗传的理论争议较多,一般认为曾因加热温度过高而使MnS之类的杂物溶入奥氏体并富集于晶界面,而冷却时这些夹杂物又会沿晶界面析出,受冲击时易沿粗大奧氏体晶界断裂。

3.粗大组织的遗传:有粗大马氏体、贝氏体、魏氏体组织的钢件重新奥氏化时,以慢速加热到常规的淬火温度,甚至再低一些,其奥氏体晶粒仍然是粗大的,这种现象称为组织遗传性。要消除粗大组织的遗传性,可采用中间退火或多次高温回火处理。

二、过烧现象

  加热温度过高,不仅引起奥氏体晶粒粗大,而且晶界局部出现氧化或熔化,导致晶界弱化,称为过烧。钢过烧后性能严重恶化,淬火时形成龟裂。过烧组织无法恢复,只能报废。因此在工作中要避免过烧的发生。

三、脱碳和氧化

  钢在加热时,表层的碳与介质(或气氛)中的氧、氢、二氧化碳及水蒸气等发生反应,降低了表层碳浓度称为脱碳,脱碳钢淬火后表面硬度、疲劳强度及耐磨性降低,而且表面形成残余拉应力易形成表面网状裂纹。

  加热时,钢表层的铁及合金与元素与介质(或气氛)中的氧、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发生反应生成氧化物膜的现象称为氧化。高温(一般570度以上)工件氧化后尺寸精度和表面光亮度恶化,具有氧化膜的淬透性差的钢件易出现淬火软点。

  为了防止氧化和减少脱碳的措施有:工件表面涂料,用不锈钢箔包装密封加热、采用盐浴炉加热、采用保护气氛加热(如净化后的惰性气体、控制炉内碳势)、火焰燃烧炉(使炉气呈还原性)

四、氢脆现象

  高强度钢在富氢气氛中加热时出现塑性和韧性降低的现象称为氢脆。出现氢脆的工件通过除氢处理(如回火、时效等)也能消除氢脆,采用真空、低氢气氛或惰性气氛加热可避免氢脆。

4、混合物的组分在浓度梯度的作用下由高浓度向低浓度的方向转移的过程叫做传质。在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分的流体内部,如果有组分的浓度梯度存在,则每一种组分都有向其低浓度方向转移,已减弱这种浓度不均匀的趋势。

  A传质方式及历程,物质首先从一相主体扩散至两相界面的该相一侧,然后通过相界面进入另一相,最后通过此相的界面向主体扩散;传质过程的方向及极限,一定条件下,非平衡态的两相体系进行趋于平衡态的传递;两相体系必存在着平衡关系,条件的改变可破坏原有的平衡态;传质过程推动力和速率,平衡是传质过程的极限,组分在两相分配偏离平衡状态的程度为传质推动力。

  A、传质方式及历程

? 物质首先从一相主体扩散至两相界面的该相一侧,然后通过相界面进入另一相,最后通过此相的界面向主体扩散。

  B、传质过程的方向及极限

? 一定条件下,非平衡态的两相体系进行趋于平衡态的传递;两相体系必存在着平衡关系。 ? 条件的改变可、B、传质过程推动力和速率

? 平衡是传质过程的极限,组分在两相分配偏离平衡状态的程度为传质推动力。单位时间,单位相接触面上传递的物质的量,mol/(㎡.s).? 传质速率等于传质系数乘以传质推动力。 ? 破坏原有的平衡态。

  相变的类型可以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即按热力学关系、按结构变化和按动力学关系)来进行讨论。

? 相变的热力学规律是非常清楚的,在按热力学关系讨论相变问题时,系统的吉布斯自由能起了热力学势的作用。一级相变的自由能的一阶导数在相变点是不连续的,因而熵和体积的变化不连续,说明它有相变潜热。而二级相变中,熵和体积在相变点是连续的,而自由能的二阶导数所确定的一些响应函数,如比热容、压缩率和膨胀率则有不连续的变化。在自然界中观察到的相变多数是一级相变,合金和金属中的相变也是如此。

  从晶体学的观点,阐明母相与新相在晶体结构上的差异,即按结构变化对相变进行分类,是对用热力学关系进行分类的一个重要补充。

  结构相变可以分重构型、位移型和有序无序型三种基本类型。重构型相变中,大量化学键被破坏,在重新组合后,新相和母相之间在晶体学上没有明确的位向关系,而且原子的近邻的拓扑关系也产生显著的变化。这类相变经历了很高的势垒,相变潜热很大,过程缓慢。这类相变属于强一级相变。当然,液-固相变和气-固相变也必然是重构型的。另外,还有位移型相变,在相变前后原子的近邻的拓扑关系仍保持不变,相变过程不涉及化学键的破坏,新相与母相之间存在明确的晶体学位向关系,它经历的势垒很小,相变潜热也很小甚至完全消失。因此位移型相变可能是二级相变或弱一级相变。还有一种位移相变,它以晶格切变为主,也可能涉及晶胞内原子的相对位移,这就是人们通常说的马氏体相变,也是强一级相变。有序-无序相变在结构上往往涉及多组元固溶体中两种或多种原子在晶格点阵上排列的有序化。这可以是二级相变或弱一级相变。

  相变动力学的任务在于具体地描述相变的微观机制,转变途径,转变速率及一些物理参量对它们的影响。由于在相变的进程中,系统要经历一系列非平衡态,所以要依靠物理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

热处理心得体会共2

  1.退火:指金属材料加热到适当的温度,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常见的退火工艺有:再结晶退火、去应力退火、球化退火、完全退火等。退火的目的:主要是降低金属材料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切削加工或压力加工,减少残余应力,提高组 织和成分的均匀化,或为后道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等。

  2.正火:指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或 (钢的上临界点温度)以上,30~50℃保持适当时间后,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的工艺。正火的目的:主要是提高低碳钢的 力学性能,改善切削加工性,细化晶粒,消除组织缺陷,为后道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等。

  3.淬火:指将钢件加热到 Ac3 或 Ac1(钢的下临界点温度)以上某一温度,保持一 定的时间,然后以适当的冷却速度,获得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常见的淬 火工艺有盐浴淬火,马氏体分级淬火,贝氏体等温淬火,表面淬火和局部淬火等。淬火的目 的:使钢件获得所需的马氏体组织,提高工件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为后道热处理作好组 织准备等。

  4.回火:指钢件经淬硬后,再加热到 Ac1 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 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常见的回火工艺有:低温回火,中温回火,高温回火和多次回火等。

  回火的目的:主要是消除钢件在淬火时所产生的应力,使钢件具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外,并 具有所需要的塑性和韧性等。

  5.调质:指将钢材或钢件进行淬火及高温回火的复合热处理工艺。使用于调质处理的钢称调质钢。它一般是指中碳结构钢和中碳合金结构钢。

  6.渗碳:渗碳是指使碳原子渗入到钢表面层的过程。也是使低碳钢的工件具有高碳钢的表面层,再经过淬火和低温回火,使工件的表面层具有高硬度和耐磨性,而工件的中心部分仍然保持着低碳钢的韧性和塑性。

3.固溶热处理:将合金加热至高温单相区恒温保持,使过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体中,然后快速冷却,以得到过饱和固溶体的热处理工艺

4.时效:合金经固溶热处理或冷塑性形变后,在室温放置或稍高于室温保持时,其性能随时间而变化的现象。

5.固溶处理:使合金中各种相充分溶解,强化固溶体并提高韧性及抗蚀性能,消除应力与软化,以便继续加工成型

6.时效处理:在强化相析出的温度加热并保温,使强化相沉淀析出,得以硬化,提高强度

9.钢的碳氮共渗:碳氮共渗是向钢的表层同时渗入碳和氮的过程。习惯上碳氮共渗又称为氰化,目前以中温气体碳氮共渗和低温气体碳氮共渗(即气体软氮化)应用较为广泛。中温气体碳氮共渗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钢的硬度,耐磨性和疲劳强度。低温气体碳氮共渗以渗氮为主,其主要目的是提高钢的耐磨性和抗咬合性。

11.钎焊:用钎料将两种工件粘合在一起的热处理工艺

热处理心得体会共3

  转眼已然大四,在这即将毕业的时刻,我们迎来了大四下学期也是整个大学最后一次的实习。在李安铭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校金属热处理实验室并进行了相关的实验研究,着时令我们长了不少见识,也让我们更好地把书本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产好好的融合了,也让我更加的下定决心学好理论知识。马上即将踏上工作的岗位,我也希望借这次的金属热处理实习和将后来的毕业设计进行大练兵,这样才使我在将后来的工作当中不至于像无头苍蝇一样手忙脚乱。以下是本次实习的具体安排:

一、实习的目的与任务

  目的:为了加深对课堂所学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达到根据零件的工作条件正确选择材料及正确制定实施热处理工艺的目的,特安排了本次综合实践。《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在若干基础科学的生产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但它的一些主要理论是通过实践并总结了实践的规律而建立起来的。实践不仅通过自己的实践来验证课堂的理论知识,加深理解、理论联系实际,而且也可以培养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钢的热处理是将固态钢材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以获得所需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工艺 。热处理不仅可用于强化钢材,提高机械零件的使用性能,而且还可以用于改善钢材的工艺性能。其共同点是:只改变内部组织结构,不改变表面形状与尺寸。热处理的目的是改变钢的内部组织结构,以改善钢的性能,通过适当的热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钢的机械性能,延长机器零件的使用寿命。热处理工艺不但可以强化金属材料、充分挖掘材料性能潜力、降低结构重量、节省和能源,而且能够提高机械产品质量、大幅度延长机器零件的使用寿命。 热处理工艺分类:(根据热处理的目的、要求和工艺方法的不同分类如下) 1、整体热处理: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和调质; 2、表面热处理:包括表面淬火、物理气相沉积(pvd)和化学气相沉积(cvd)等; 3、化学热处理:渗碳、渗氮、碳氮共渗等。

  热处理的三阶段:加热、保温、冷却

  任务 1.根据零件的工作条件选择零件材料及制定正确的热处理工艺; 2.选择毛坯的种类、选择成型的方法、绘制出毛坯图 3.制定工艺方案及拟定工艺路线; 4.制定正确的热处理工艺,掌握主要热处理工种(如:正火、淬火、回火)的基本操作技能,正确地使用热处理工种的主要设备,独立地完成简单零件的热处理工作; 5.通过热处理的质量分析,能初步地运用在《工程材料与热处理》中已学到的基本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6.能正确使用洛氏硬度计和小型金相显微镜,了解和掌握金属材料金相组织分析的

二、实习主要内容:

(一)、材料及毛坯类型的选择:钳工凿子(t8) (二)、热处理工艺的制定:

  我们都知道,所谓金属热处理,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四把火”: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所以这次的实习也就紧紧围绕着这“四把火”了。下面是我在这次实习当中所了解得“四把火”: 1 )退火

(1)完全退火工艺: a.加热温度:原则上是碳钢为:ac3+30~50℃,合金钢为:ac3+30~70℃。但在实际生产中,为加速钢奥氏化过程,常常采用更高的温度。常用钢的退火加热温度可查有关资料。 b.加热速度:对于一般形状不太复杂、尺寸不是很大的碳钢或低合金钢工件,加热速度可不予以控制。但对中、高合金钢工件,特别是大件,则多采用低温(≤250℃)装炉,分区升温(即升到一定温度后保温再继续加热)的方法。其升温速度在600℃以下宜控制在30~70℃/小时;高于此温度时可控制在80~100℃/小时。 c.保温时间:保温时间应以保证奥氏体成分大致均匀为原则。装炉量大时,保温时间应适当延长。在箱式炉中退火,通常可按每mm 有效厚度保温~ 分钟估算。 (2)不完全退火工艺:

  A.加热温度:碳钢加热至ac1~accm(ac1~ac3)之间。 b.加热速度、保温时间与完全退火相同。

(3)球化退火工艺:按不完全退火工艺执行。 2 )正火: a.加热温度:ac3 或 accm以上30~50℃。但在实际生产中,除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外,一般都高于这个温度。常用钢的正火加热温度可查有关资料。 b.保温时间:大致与完全退火相同。但当加热温度较高时,保温时间可予缩短。 3 )淬火:

  A.加热温度:ac3 或 ac1以上30~50℃。但在实际生产中,淬火温度往往超过上述范围。碳钢淬火多按ac3 或 ac1以上30~70℃进行。合金钢的淬火温度一般也是根据其临界点选定,但淬火温度可取上限或更高一些,具体温度可查有关资料。 b.保温时间:按经验公式估算:t=αkd。

  其中:t——加热时间(分);

α——加热系数(分/毫米),用中温箱式电炉时,碳钢α=~;

  合金钢α=~;

  k——工件装炉时的间隙系数,实验室条件下可取k=~; d——工件的有效厚度(毫米)。 4 )回火:

  A.加热温度:查资料或按经验公式确定。

  如45#钢可参考经验公式:回火温度(℃)=200+11×(60-h)。 其中:h——要求工件具有的硬度值(hrc值)。 用于其它钢时应作调整,此外还应避开第一类回火脆性温度范围。 b.保温时间:常按经验公式估算:t=αd+b。

  其中:t——加热时间(分);

α——加热系数(分/毫米),用中温箱式电炉时,取α=2~; b——时间基数,一般为:10~20分钟; d——工件有效厚度(毫米)。

(三)、实施热处理工艺 1)制定热处理工艺路线

  下料—→锻造—→球化退火—→机械加工—→淬火—→低温回火—→磨 2)热处理的具体操作步骤:

  钳工凿子(t8):

  热处理工序:(1)淬火780℃,保温15分钟,水冷;hrc:>60;(4﹪硝酸酒精浸蚀时间为:1~10秒钟,即试样变灰色即可);

  热处理工序:(2)回火180℃~200℃,保温45分钟,空冷;hrc:64。(4﹪硝酸酒精浸蚀时间为:1~10秒钟,即:试样变灰色即可)。 t8钢是共析钢,过热敏感性大,容易出现过热的粗大的马氏体组织,导致工件开裂, 淬火后也很少有剩余的碳化物,耐磨性也较差,但大截面工件的中心不会出现网状二次碳化物。

(四)、硬度检测:(用洛氏硬度) 1.洛氏硬度测试法原理:

  附图 1 洛氏硬度试验原理 洛氏硬度测试方法是美国冶金学家洛克维尔(stanly )于1919年提出的。基本原理是用负荷将金刚石压头(锥角为: 120℃的圆锥体)或淬火钢球(直径为:φ)压入被测物表层,稍加停留后卸载,根据压痕深度测出硬度值。 1)洛氏硬度测试方法的优点是:适用范围广,软、硬、厚、薄以及经化学热处理的零件均适用;

  2)操作方便,可直接读数,效率高; 3)压痕小,对工件外观影响不大,可在成品件上进行测试。

  洛氏硬度测试方法的缺点是:精度不够高,当材质存在偏析或不均匀现象时,数值重复 性较差。

2.测量结果

  而导致过热的原因是炉温仪表失控或混料(常为不懂工艺发生的)。过热组织可经退火、正火或多次高温回火后,在正常情况下重新奥氏化使晶粒细化。 2).断口遗传:有过热组织的钢材,重新加热淬火后,虽能使奥氏体晶粒细化,但有时仍出现粗大颗粒状断口。产生断口遗传的理论争议较多,一般认为曾因加热温度过高而使mns之类的杂物溶入奥氏体并富集于晶界,而冷却时这些夹杂物又会沿晶界析出,受冲击时易沿粗大奥氏体晶界断裂。 3).粗大组织的遗传:有粗大马氏体、贝氏体、魏氏体组织的钢件重新奥氏化时,以慢速加热到常规的淬火温度,甚至再低一些,其奥氏体晶粒仍然是粗大的,这种现象称为组织遗传性。要消除粗大组织的遗传性,可采用中间退火或多次高温回火处理。 (二)、过烧现象

  加热温度过高,不仅引起奥氏体晶粒粗大,而且晶界局部出现氧化或熔化,导致晶界弱化,称为过烧。钢过烧后性能严重恶化,淬火时形成龟裂。过烧组织无法恢复,只能报废。因此在工作中要避免过烧的发生。 (三)、脱碳和氧化

  钢在加热时,表层的碳与介质(或气氛)中的氧、氢、二氧化碳及水蒸气等发生反应,降低了表层碳浓度称为脱碳,脱碳钢淬火后表面硬度、疲劳强度及耐磨性降低,而且表面形成残余拉应力易形成表面网状裂纹。 (四)、氢脆现象

  高强度钢在富氢气氛中加热时出现塑性和韧性降低的现象称为氢脆。出现氢脆的工件通过除氢处理(如回火、时效等)也能消除氢脆,采用真空、低氢气氛或惰性气氛加热可避免氢脆。

四、实习心得与体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需躬行”通过这次到工厂参观实习让我了解了很多。真的,有许多东西看似已经懂了,但真正到了实际却又是另一种情况。有时自己认为自己已掌握的东西可能仅是一些肤浅的表面或总体的一个方面,甚至有时是错误的认识,而如果没有实地考察实践,我们是无法发现这些问题的。这次实习给我们每个人一个很好的机会学习那些书本上不能学到的知识,通过我们自己的参观,还查找各种图书资料以及到网上搜寻相关资料,使我们的知识得以巩固和完善,不仅增长了我们的见识,而且对生产操作有了一定的直观认识,对工人也有了一中全新的认识。感谢领导、老师给我们这次充实自己、增长见识的机会!同时我也希望系里能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让我们在实际生产中得到锻炼。所以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要加强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的锻炼。篇2:热处理车间见习总结

  见 习 总 结

(兰石铸锻公司热处理车间 ~) 我按照计划在铸锻公司热处理车间实习到现在一个月已经结束了,这一个月内我对热处理车间的主要生产内容有了初步了解,在这里每天几个小时的所见所闻都使我受益匪浅,这些见闻有的在学校我就有所了解,有的并不是课本上所能学到的;有的是我学校所学知识的实践,有的并非和我学校所学的知识一致;总之,企业生产才是真正的大课堂,现将我这一个月的实习总结和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热处理是将金属材料放在一定的介质内加热、保温、冷却,通过改变材料表面和内部的晶相组织结构,来控制其性能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铸锻件热处理后可以消除金属材料在铸造和锻压过程中所产生的应力,改善粗大树枝状结晶组织,细化晶粒,消除成份偏析。通过这段时间在热处理车间的实习,我对热处理工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

  一.设备 车间常用的为4台天然气加热的热处理炉(内部结构如图1所示),整个热处理工程包括加热、保温、冷却,并且实现了微机控制。温度控制采用由plc脉冲控制的脉冲式燃烧方式,温度输入控制信号为已经过pid计算的信号, plc输出脉冲控制信号,此信号按预先设定的控制周期由输出的线性百分比信号分配了大、小火各自的燃烧时间,plc通过直接控制空气阀的开度及持续时间来实现大小火在执行完所分配的时间后切换,从而实现灵活的脉冲控制。当在快速升温阶段,如果实测温度赶不上设定温度曲线,则一个控制周期接一个控制周期都分配了100%的大火时间,这样便接近实现了连续燃烧,只有在设定温度附近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脉冲燃烧。对不同的工艺曲线,系统均能使烧嘴在最佳状态下工作,并使实际温度曲线和理论工艺曲线趋于一致。

  图1 热处理结构简图

  二.主要的热处理方法

  一些常用的热处理方法有退火、正火、淬火等,我在热处理车间接触的铸件有钩身、曲轴、阀体等,锻件有提环、齿轮、轴类等(图2为技术部制定的法兰热处理工艺)。

  图2 退火:把钢加热到其一适当温度并保温,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方法,称为

  正火:正火是把钢加热到ac3(亚共析钢)或acm(过共析钢)以上适当温度,保温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方法(如图3(b))。作为普通结构件的最终热处理。一些受力不大,只需一定的综合力学性能的的结构件,采用正火就能满足其使用性能要求(具体工艺曲线如图2所示)。

  图4 轴的淬火

  淬火:淬火是把钢加热到ac3或ac1以上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以适当方式冷却,以获得马氏体或(和)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工件经淬火和回火处理后,其组织与淬火前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力学性能有很大的提高,可以充分地发挥材料的潜力,使工件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如图3为轴的淬火过程。

  三.注意事项:

(1)应注意工件的摆放位置,保证均匀加热,防止过热,注意不要使喷嘴或火焰直接对工件加热。

(2)轴类及细长杆工件,要注意工件的放置,以防变形。

(3)完全退火装炉时,一般中小型碳钢和低合金钢工件,可不控制加热速度,直接装入已升温至退火温度的炉内;也可低温装炉,随炉升温。对于中、高合金或形状复杂的大件,低温装炉,分段升温,并控制升温速度不超过100℃/h。

(4)大型工件的去应力退火,应低温装炉,缓慢升温,以防由于加热过快而产生热应力。

(5)正火空冷时尽量放在平坦的地面上;无论何种工件,在空冷时都要散开放置于干燥处空冷,不得堆放或重叠,不得置于潮湿处或有水的地方,以保证冷却速度均匀,硬度均匀。

(6)除一些特殊铸件外,材质不同,但加热温度相同的工件可以在同一炉中加热。 (7)截面大小不同的工件,在同一炉中加热时,小件应放在炉膛外端。 (8)一般情况下,水温不超过40℃,油温不超过80℃。

  四.致谢

  时间飞逝,转眼在热处理车间一个月的实习就结束了,这是我从学校走向企业,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开始,也是我人生起承转合的关键时期。人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我有幸在热处理车间遇到孙彦百主任和安师傅,得到了他们多方面的指导和帮助,特别是在新区服务时孙主任身体力行,亲自带领我们打扫卫生,这种精神头值得我们钦佩和学习,在平时的车间实习中车间师傅对我们所提的问题不厌其烦的讲解,在此我深表感谢,祝愿他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也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不辜负他们的教导和帮助!

  实习人:

  车间主任:

  2014年11月27日篇3:热处理实训总结

  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学院

  热处理实训总结

  年级专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学院

  完成时间: 2013 年 11 月 11 日 1 2 3 4 篇4:金属热处理基础实习总结

  身处校园,感觉生活太美好,感觉外面的世界离自己太遥远,经过多方的努力,终于在

  迈进大学生活第三个年头的时候,有了一次走向社会,体验劳动,体验生活的机会。尽管只

  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但自己从对热处理的几乎一无所知到亲眼见到、亲身经历了热处理人

  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从最初的种种疑惑,种种迷茫到现在的略有了解、略有体会,真的

  是受益匪浅,很庆幸自己能在快要走上社会的时候有这样一次宝贵的机会。以下对自己近两

  个月的收获与体会做一小结:

一、实习公司简介:

  常州河海热处理工程有限公司位于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黄河路130-1号占地面积 公顷,厂房占地3000平方米,办公楼占地500平方米。 现有工艺加工类型:机械零件

  的调质、正火、淬火、铝合金淬火、多用炉渗碳淬火、盐浴氮碳共渗(lcn)、qpq、

  微机控制气体氮化(gsn)、数控高频、超音频淬火、退火、微机控制下贝氏体等温淬火

  等。尤其是盐浴硫氮碳共渗工艺是我公司具有高新技术的环保工艺,已被常州市经贸委批准

  为2003年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其优点是:变形小、硬度均匀、耐磨、抗咬合、耐腐蚀. 二,主要收获

  1,初步了解并亲身经历了热处理行业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 2,粗略的学习和观摩了一些热处理设备的基本操作和运用。 3,亲自动手实践了热处理的一些简单的基础工作。 4,工人师傅教会了我们许多课本之外的东西。 a,对热处理的一个全面认识:

  热处理:是将固态金属或合金,采用适当方式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改变其表面或内部的

  组织结构来获得所需的所需的组织结构与性能的一种工艺方法。由其热处理方式的不同可分

  为普通热处理,表面热处理,化学热处理等。一般意义上三中处理方式居多。 (1)、普通热处理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四把火: 退火:是将金属或合金加热到某一温度(c钢740~880)保温一定时间,然后随炉冷却或

  买入导热性差的介质中缓慢冷却的一种工艺方法。

  退火:是将金属或合金加热到某一温度(c钢740~880)保温一定时间,然后随炉冷却或

  买入导热性差的介质中缓慢冷却的一种工艺方法。

  正火:是将金属加热到某一温度(对碳钢760~920)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出炉在空气中冷

  却的一种工艺方法。

  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c钢770~870)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快速冷却已得到

  高硬度组织的一种工艺方法. 回火:淬火后的攻坚,重新加热到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

(2)、表面热处理有表面淬火,回火等,如高频淬火,回火,超音频淬火,回火等。

(3)、化学热处理如渗碳,渗氮 以及碳氮共渗等工艺过程。 渗碳:将钢件至于渗碳介质中加热并保温,是碳原子渗入钢件表面以增加表层碳含量及获得

  一定碳浓度梯度的工艺方法。

  渗氮亦与之相似。 (4)、盐浴氮化(lcn): qpq工艺操作流程: a,装筐(零件必须用lcn盐氧化,盐液面至少十公分)。 b,除油 c,清洗1 d,清洗2 e,烘干 f,lcn g,热水冲洗 h,冷水冲洗 i,烘干 j,氧化 k,热水或冷水冲洗

  l,烘干 m,浸油封闭

  qpq 盐浴处理的的主要原理为三种生产用盐:

  基盐 :基盐在氮化炉中形成高氰酸根的氮化盐浴。

  调整盐:在生产过程中当氮化盐浴的氰酸根下降时,应向氮化炉补加调整盐,以以使氰酸根

  含量维持在规定的范围之内。

  氧化盐:氧化盐用于氧化盐浴,浴面下降时直接补加氧化盐。 b, 关于热处理一些简单设备的简单认识:

(1)、多用炉的简单了解:

  整套多用炉设备由准备台,主炉(实习公司包括2006主炉,2010主炉),清洗炉,回火

  炉组成,整套设备所有组件都配有手动,自动两种基本操作方式。主炉主要用以渗碳,渗氮,

  碳氮共渗。清洗炉是一个除去工件表面油污的装置,通过把工件浸没在碱性溶液里然后用热

  水淋浴来把油污去掉。清洗炉主要包括夜洗室,喷淋室,升降机,热风发生器,油回收装置

  等部件。回火炉是对渗碳淬火和碳氮共渗等处理后的弓箭加热到规定的温度,使其能顺利进

  行回火处理。整套设备机械装置的出入回火炉均由小推车来带带动,这种推进拉出机械装置

  是由马达,减速机,推拉链,链轨等组成,工作中,可通过安装在推拉连端部推进块或推拉

  钩向上述设备中推进或拉出所处理的工件。

  多用炉的一个完整的操作过程:

  进主炉升温开始均温开始到设定c势强渗开始扩散开始降温开始 ---淬火均温开始淬火开始进清洗炉开始---进回火炉出回火炉。例如:

  清洗阶段 回火阶段

  时间 60min 时间 180min 温度 70°c 温度 180°c (2)、高频,超音频热处理炉的简单了解: 原理:感应器通入一定频率交流电交变磁场---工件内部产生频率相同,方向相反的

  感应电流(涡流),由于涡流的趋肤效应----涡流表面电流密度大,心部电流密度小,由于

  工件表层涡流产生的热量,使工件迅速加热到淬火温度,随即将快速冷却 ,达到表面淬火

  的目的。它是一种适合于局部表面淬火,回火的工件的一种较好的设备,其基本操作包括 (1),根据所要加工的工件选择合适的线圈。(2),线圈的安装与调试(包括看其安装是否

  水平或竖直,在运行过程中是否晃动,冷却液喷淋是否正常等等方面)。(3),用一工件

  先做一个先期尝试,测试收件的各项性能指标是否符合加工技术要求,如不符合,继续调节

  线圈直至符合加工技术要求。(4),一切调试均符合要求开始成批加工,加工过程中定是

  测试加工件的性能以保证符合要求。 (3),摆料的一些简单了解认识:

  摆料是热处理最基础的操作工序,摆料质量的高低,方法的科学等都将影响工件热处理的效

  果。a:根据所摆材料不同 ,选取不同网盘,网盘一般可分39×39, 36×36 , 30×30 一

  般小零件选用3939,较大零件则酌情选择3636或3030。b,对于有螺纹的工件,应将螺纹

  一段朝上插入网盘。c,摆料前,看清其数据记录,初步估计可摆多少层,选用怎样的网架。

  d对于小且易滑动的工件,则应选用有里边的网盘以避免工件滑落堵塞炉腔。 (4),各种硬度计的相关了解: a,里氏硬度计:它的基本原理是具有一定质量的冲击体在一定的试验力作用下,测量冲击体距试样表面1mm处的冲击速度与回跳速度,利用电磁原理感应与速度成正比的电压。里氏硬度值以冲击体回跳速度与冲击速度之比来表示。计算公式:hl=1000*(vb/va) ,式中:hl---里氏硬度值,vb---冲击体回跳速度,va---冲击体冲击速度。 b,洛氏硬度计 :其原理是用压头(金刚石圆锥或淬火钢球)在载荷(包括预载荷和主载荷)作用下,压入材料的塑性变形深度来表示的,通常压入材料的深度越大,材料越软,反之则硬度越大。用一常数k减去压痕深度h的数值来表示硬度的高低,并规定为一个洛氏硬度单位,用hr表示。 三,自我感受与体会 : 近两个月的时间,让我受益匪浅,突然感觉以前的自己似乎都不知道自己所学专业以后要干什么,虽然工作生活条件不是太好,但感觉很踏实,很满足有种很惬意的感觉,两个月学到东西真的比自己在书本上学到的要受用的多,不仅仅包括一些专业知识,更有书本之外生活之中的必须。能在学习过程中将之用之于实践,可谓学以致用。限于自己能力有限,专业知识不全面,不足甚至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望请见谅!!!!!!!

。篇5: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业实习总结范文 《浙江大学优秀实习总结汇编》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岗位工作实习

  期总结

  转眼之间,两个月的实习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感触很深,收获颇丰。这两个月,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我自身的不懈努力,我学到了人生难得的工作经验和社会见识。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岗位工作实习这段时间自己体会和心得:

一、努力学习,理论结合实践,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在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岗位工作的实习过程中,我始终把学习作为获得新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方法,切实做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思想上积极进取,积极的把自己现有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也才能检验知识的有用性。在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中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在学校学到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很少用于社会实践中,这样理论和实践就大大的脱节了,以至于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找不到方向,无法学以致用。同时,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也是弥补自己的不足的有效方式。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社会在变化,人也在变化,所以你一天不学习,你就会落伍。通过这两个月的实习,并结合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的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岗位工作各项政策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条例,使工作中的困难有了最有力地解决武器。通过这些工作条例的学习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各项工作的理解,可以求真务实的开展各项工作。

二、围绕工作,突出重点,尽心尽力履行职责。

  在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岗位工作中我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每项工作。虽然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和认识不够,觉得在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岗位工作中找不到事情做,不能得到锻炼的目的,但我迅速从自身出发寻找原因,和同事交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至于迅速的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定位。为使自己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我一方面抓紧时间查看相关资料,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我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使自己对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岗位工

  作的情况有了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知和了解。根据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优势,把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尽心尽力完成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岗位工作的任务。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我经常得到了同事的好评和领导的赞许。

三、转变角色,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从大学校门跨入到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岗位工作岗位,一开始我难以适应角色的转变,不能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认为没有多少事情可以做,我就有一点失望,开始的热情有点消退,完全找不到方向。但我还是尽量保持当初的那份热情,想干有用的事的态度,不断的做好一些杂事,同时也勇于协助同事做好各项工作,慢慢的就找到了自己的角色,明白自己该干什么,这就是一个热情的问题,只要我保持极大的热情,相信自己一定会得到认可,没有不会做,没有做不好,只有你愿不愿意做。转变自己的角色,从一位学生到一位工作人员的转变,不仅仅是角色的变化,更是思想观念的转变。

四、发扬团队精神,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协同其他同事。 在工作间能得到领导的充分信任,并在按时完成上级分配给我的各项工作的同时,还能积极主动地协助其他同事处理一些内务工作。个人的能力只有融入团队,才能实现最大的价值。实习期的工作,让我充分认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团队的精髓是共同进步。没有共同进步,相互合作,团队如同一盘散沙。相互合作,团队就会齐心协力,成为一个强有力的集体。很多人经常把团队和工作团体混为一谈,其实两者之间存在本质上的区别。优秀的工作团体与团队一样,具有能够一起分享信息、观点和创意,共同决策以帮助每个成员能够更好地工作,同时强化个人工作标准的特点。但工作团体主要是把工作目标分解到个人,其本质上是注重个人目标和责任,工作团体目标只是个人目标的简单总和,工作团体的成员不会为超出自己义务范围的结果负责,也不会尝试那种因为多名成员共同工作而带来的增值效应。 五、存在的问题。 几个月来,我虽然努力做了一些工作,但距离领导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如理论水平、工作能力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岗位工作岗位还不够熟悉等等,这些问题,我决心实习报告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努力加以

  改进和解决,使自己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

  针对实习期工作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打算做好以下几点来弥补自己工作中的不足: 1.做好实习期工作计划,继续加强对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岗位工作岗位各种制度和业务的学习,做到全面深入的了解各种制度和业务。 2.以实践带学习全方位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在注重学习的同时狠抓实践,在实践中利用所学知识用知识指导实践全方位的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 3.踏实做好本职工作。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将以更加积极的工作态度更加热情的工作作风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在工作中任劳任怨力争“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4.继续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为单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为单位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热处理心得体会共4

  在这一周武钢热处理厂实习的过程,我收获颇多,对热处理车间的生产环境有了感性的认识,对热处理设备和工艺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了解了热处理的设备布置,热处理炉的结构、主要参数和用途。从工艺卡片上了解了热处理工件的材质、工件尺寸、技术要求和工艺参数,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了他的工艺,从中学习到了编制工艺的知识,真正从生产实际的角度了解了热处理的生产流程,装炉、仪表控制、出炉等处理过程,和实验室不一样的质量检验的操作。让我觉得只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要联系到实际操作才能学以致用。考虑到安全等原因,没有跟着工厂师傅进行实际操作有点遗憾外,但是从这次实习中学习到的知识和以及感性上的认识让我受益匪浅。 为期一周的校内实习结束了,从工艺编制到实验操作一系列过程,我都做了一遍之后,对整个金属热处理工艺有了清楚的认识,而且学到书本上没有的实验操作的技巧。工艺的编制需要运用以前学习的基础知识,所以这是对以前知识的检验,也让我又一次巩固基础,查漏补缺,温故而知新。实验操作需要体力劳动,既要在炎炎夏日承受待在炉子前面承受高温,又要不顾辛劳地打磨试样辛劳,不仅锻炼了我的耐心和吃苦能力,而且锻炼了我处理试样不符合要求等问题的能力,对以后独立实验有了很大的帮助。总之,这次实习对我有很大的帮助,通过校外实习如果以后在工厂工作可以很快熟悉进入自己的工作岗位,通过校内实习可以锻炼我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这次实习相当有意义,不过能在时间安排上合理一点就更好了。

热处理心得体会共5

  转眼已然大四,在这即将毕业的时刻,我们迎来了大四下学期也是整个大学最后一次的实习。在李安铭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校金属热处理实验室并进行了相关的实验研究,着时令我们长了不少见识,也让我们更好地把书本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产好好的融合了,也让我更加的下定决心学好理论知识。马上即将踏上工作的岗位,我也希望借这次的金属热处理实习和将后来的毕业设计进行大练兵,这样才使我在将后来的工作当中不至于像无头苍蝇一样手忙脚乱。以下是本次实习的具体安排:

一、实习的目的与任务

  目的:为了加深对课堂所学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达到根据零件的工作条件正确选择材料及正确制定实施热处理工艺的目的,特安排了本次综合实践。《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在若干基础科学的生产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但它的一些主要理论是通过实践并总结了实践的规律而建立起来的。实践不仅通过自己的实践来验证课堂的理论知识,加深理解、理论联系实际,而且也可以培养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钢的热处理是将固态钢材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以获得所需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工艺 。热处理不仅可用于强化钢材,提高机械零件的使用性能,而且还可以用于改善钢材的工艺性能。其共同点是:只改变内部组织结构,不改变表面形状与尺寸。热处理的目的是改变钢的内部组织结构,以改善钢的性能,通过适当的热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钢的机械性能,延长机器零件的使用寿命。热处理工艺不但可以强化金属材料、充分挖掘材料性能潜力、降低结构重量、节省和能源,而且能够提高机械产品质量、大幅度延长机器零件的使用寿命。 热处理工艺分类:(根据热处理的目的、要求和工艺方法的不同分类如下) 1、整体热处理: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和调质; 2、表面热处理:包括表面淬火、物理气相沉积(pvd)和化学气相沉积(cvd)等; 3、化学热处理:渗碳、渗氮、碳氮共渗等。

  热处理的三阶段:加热、保温、冷却

  任务 1.根据零件的工作条件选择零件材料及制定正确的热处理工艺; 2.选择毛坯的种类、选择成型的方法、绘制出毛坯图 3.制定工艺方案及拟定工艺路线; 4.制定正确的热处理工艺,掌握主要热处理工种(如:正火、淬火、回火)的基本操作技能,正确地使用热处理工种的主要设备,独立地完成简单零件的热处理工作; 5.通过热处理的质量分析,能初步地运用在《工程材料与热处理》中已学到的基本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6.能正确使用洛氏硬度计和小型金相显微镜,了解和掌握金属材料金相组织分析的

二、实习主要内容:

(一)、材料及毛坯类型的选择:钳工凿子(t8) (二)、热处理工艺的制定:

  我们都知道,所谓金属热处理,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四把火”: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所以这次的实习也就紧紧围绕着这“四把火”了。下面是我在这次实习当中所了解得“四把火”: 1 )退火

(1)完全退火工艺: a.加热温度:原则上是碳钢为:ac3+30~50℃,合金钢为:ac3+30~70℃。但在实际生产中,为加速钢奥氏化过程,常常采用更高的温度。常用钢的退火加热温度可查有关资料。 b.加热速度:对于一般形状不太复杂、尺寸不是很大的碳钢或低合金钢工件,加热速度可不予以控制。但对中、高合金钢工件,特别是大件,则多采用低温(≤250℃)装炉,分区升温(即升到一定温度后保温再继续加热)的方法。其升温速度在600℃以下宜控制在30~70℃/小时;高于此温度时可控制在80~100℃/小时。 c.保温时间:保温时间应以保证奥氏体成分大致均匀为原则。装炉量大时,保温时间应适当延长。在箱式炉中退火,通常可按每mm 有效厚度保温~ 分钟估算。 (2)不完全退火工艺:

  A.加热温度:碳钢加热至ac1~accm(ac1~ac3)之间。 b.加热速度、保温时间与完全退火相同。

(3)球化退火工艺:按不完全退火工艺执行。 2 )正火: a.加热温度:ac3 或 accm以上30~50℃。但在实际生产中,除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外,一般都高于这个温度。常用钢的正火加热温度可查有关资料。 b.保温时间:大致与完全退火相同。但当加热温度较高时,保温时间可予缩短。 3 )淬火:

  A.加热温度:ac3 或 ac1以上30~50℃。但在实际生产中,淬火温度往往超过上述范围。碳钢淬火多按ac3 或 ac1以上30~70℃进行。合金钢的淬火温度一般也是根据其临界点选定,但淬火温度可取上限或更高一些,具体温度可查有关资料。 b.保温时间:按经验公式估算:t=αkd。

  其中:t——加热时间(分);

α——加热系数(分/毫米),用中温箱式电炉时,碳钢α=~;

  合金钢α=~;

  k——工件装炉时的间隙系数,实验室条件下可取k=~; d——工件的有效厚度(毫米)。 4 )回火:

  A.加热温度:查资料或按经验公式确定。

  如45#钢可参考经验公式:回火温度(℃)=200+11×(60-h)。 其中:h——要求工件具有的硬度值(hrc值)。 用于其它钢时应作调整,此外还应避开第一类回火脆性温度范围。 b.保温时间:常按经验公式估算:t=αd+b。

  其中:t——加热时间(分);

α——加热系数(分/毫米),用中温箱式电炉时,取α=2~; b——时间基数,一般为:10~20分钟; d——工件有效厚度(毫米)。

(三)、实施热处理工艺 1)制定热处理工艺路线

  下料—→锻造—→球化退火—→机械加工—→淬火—→低温回火—→磨 2)热处理的具体操作步骤:

  钳工凿子(t8):

  热处理工序:(1)淬火780℃,保温15分钟,水冷;hrc:>60;(4﹪硝酸酒精浸蚀时间为:1~10秒钟,即试样变灰色即可);

  热处理工序:(2)回火180℃~200℃,保温45分钟,空冷;hrc:64。(4﹪硝酸酒精浸蚀时间为:1~10秒钟,即:试样变灰色即可)。 t8钢是共析钢,过热敏感性大,容易出现过热的粗大的马氏体组织,导致工件开裂, 淬火后也很少有剩余的碳化物,耐磨性也较差,但大截面工件的中心不会出现网状二次碳化物。

(四)、硬度检测:(用洛氏硬度) 1.洛氏硬度测试法原理:

  附图 1 洛氏硬度试验原理 洛氏硬度测试方法是美国冶金学家洛克维尔(stanly )于1919年提出的。基本原理是用负荷将金刚石压头(锥角为: 120℃的圆锥体)或淬火钢球(直径为:φ)压入被测物表层,稍加停留后卸载,根据压痕深度测出硬度值。 1)洛氏硬度测试方法的优点是:适用范围广,软、硬、厚、薄以及经化学热处理的零件均适用;

  2)操作方便,可直接读数,效率高; 3)压痕小,对工件外观影响不大,可在成品件上进行测试。

  洛氏硬度测试方法的缺点是:精度不够高,当材质存在偏析或不均匀现象时,数值重复 性较差。

2.测量结果

  而导致过热的原因是炉温仪表失控或混料(常为不懂工艺发生的)。过热组织可经退火、正火或多次高温回火后,在正常情况下重新奥氏化使晶粒细化。 2).断口遗传:有过热组织的钢材,重新加热淬火后,虽能使奥氏体晶粒细化,但有时仍出现粗大颗粒状断口。产生断口遗传的理论争议较多,一般认为曾因加热温度过高而使mns之类的杂物溶入奥氏体并富集于晶界,而冷却时这些夹杂物又会沿晶界析出,受冲击时易沿粗大奥氏体晶界断裂。 3).粗大组织的遗传:有粗大马氏体、贝氏体、魏氏体组织的钢件重新奥氏化时,以慢速加热到常规的淬火温度,甚至再低一些,其奥氏体晶粒仍然是粗大的,这种现象称为组织遗传性。要消除粗大组织的遗传性,可采用中间退火或多次高温回火处理。 (二)、过烧现象

  加热温度过高,不仅引起奥氏体晶粒粗大,而且晶界局部出现氧化或熔化,导致晶界弱化,称为过烧。钢过烧后性能严重恶化,淬火时形成龟裂。过烧组织无法恢复,只能报废。因此在工作中要避免过烧的发生。 (三)、脱碳和氧化

  钢在加热时,表层的碳与介质(或气氛)中的氧、氢、二氧化碳及水蒸气等发生反应,降低了表层碳浓度称为脱碳,脱碳钢淬火后表面硬度、疲劳强度及耐磨性降低,而且表面形成残余拉应力易形成表面网状裂纹。 (四)、氢脆现象

  高强度钢在富氢气氛中加热时出现塑性和韧性降低的现象称为氢脆。出现氢脆的工件通过除氢处理(如回火、时效等)也能消除氢脆,采用真空、低氢气氛或惰性气氛加热可避免氢脆。

四、实习心得与体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需躬行”通过这次到工厂参观实习让我了解了很多。真的,有许多东西看似已经懂了,但真正到了实际却又是另一种情况。有时自己认为自己已掌握的东西可能仅是一些肤浅的表面或总体的一个方面,甚至有时是错误的认识,而如果没有实地考察实践,我们是无法发现这些问题的。这次实习给我们每个人一个很好的机会学习那些书本上不能学到的知识,通过我们自己的参观,还查找各种图书资料以及到网上搜寻相关资料,使我们的知识得以巩固和完善,不仅增长了我们的见识,而且对生产操作有了一定的直观认识,对工人也有了一中全新的认识。感谢领导、老师给我们这次充实自己、增长见识的机会!同时我也希望系里能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让我们在实际生产中得到锻炼。所以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要加强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的锻炼。篇2:金属热处理基础实习总结

  身处校园,感觉生活太美好,感觉外面的世界离自己太遥远,经过多方的努力,终于在

  迈进大学生活第三个年头的时候,有了一次走向社会,体验劳动,体验生活的机会。尽管只 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但自己从对热处理的几乎一无所知到亲眼见到、亲身经历了热处理人

  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从最初的种种疑惑,种种迷茫到现在的略有了解、略有体会,真的

  是受益匪浅,很庆幸自己能在快要走上社会的时候有这样一次宝贵的机会。以下对自己近两

  个月的收获与体会做一小结:

一、实习公司简介:

  常州河海热处理工程有限公司位于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黄河路130-1号占地面积 公顷,厂房占地3000平方米,办公楼占地500平方米。 现有工艺加工类型:机械零件

  的调质、正火、淬火、铝合金淬火、多用炉渗碳淬火、盐浴氮碳共渗(lcn)、qpq、

  微机控制气体氮化(gsn)、数控高频、超音频淬火、退火、微机控制下贝氏体等温淬火

  等。尤其是盐浴硫氮碳共渗工艺是我公司具有高新技术的环保工艺,已被常州市经贸委批准

  为2003年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其优点是:变形小、硬度均匀、耐磨、抗咬合、耐腐蚀. 二,主要收获

  1,初步了解并亲身经历了热处理行业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 2,粗略的学习和观摩了一些热处理设备的基本操作和运用。 3,亲自动手实践了热处理的一些简单的基础工作。 4,工人师傅教会了我们许多课本之外的东西。 a,对热处理的一个全面认识:

  热处理:是将固态金属或合金,采用适当方式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改变其表面或内部的

  组织结构来获得所需的所需的组织结构与性能的一种工艺方法。由其热处理方式的不同可分

  为普通热处理,表面热处理,化学热处理等。一般意义上三中处理方式居多。 (1)、普通热处理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四把火: 退火:是将金属或合金加热到某一温度(c钢740~880)保温一定时间,然后随炉冷却或

  买入导热性差的介质中缓慢冷却的一种工艺方法。

  退火:是将金属或合金加热到某一温度(c钢740~880)保温一定时间,然后随炉冷却或

  买入导热性差的介质中缓慢冷却的一种工艺方法。

  正火:是将金属加热到某一温度(对碳钢760~920)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出炉在空气中冷

  却的一种工艺方法。

  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c钢770~870)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快速冷却已得到

  高硬度组织的一种工艺方法. 回火:淬火后的攻坚,重新加热到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

(2)、表面热处理有表面淬火,回火等,如高频淬火,回火,超音频淬火,回火等。

(3)、化学热处理如渗碳,渗氮 以及碳氮共渗等工艺过程。 渗碳:将钢件至于渗碳介质中加热并保温,是碳原子渗入钢件表面以增加表层碳含量及获得 一定碳浓度梯度的工艺方法。

  渗氮亦与之相似。 (4)、盐浴氮化(lcn): qpq工艺操作流程: a,装筐(零件必须用lcn盐氧化,盐液面至少十公分)。 b,除油 c,清洗1 d,清洗2 e,烘干 f,lcn g,热水冲洗 h,冷水冲洗 i,烘干 j,氧化 k,热水或冷水冲洗

  l,烘干 m,浸油封闭

  qpq 盐浴处理的的主要原理为三种生产用盐:

  基盐 :基盐在氮化炉中形成高氰酸根的氮化盐浴。

  调整盐:在生产过程中当氮化盐浴的氰酸根下降时,应向氮化炉补加调整盐,以以使氰酸根

  含量维持在规定的范围之内。

  氧化盐:氧化盐用于氧化盐浴,浴面下降时直接补加氧化盐。 b, 关于热处理一些简单设备的简单认识:

(1)、多用炉的简单了解:

  整套多用炉设备由准备台,主炉(实习公司包括2006主炉,2010主炉),清洗炉,回火

  炉组成,整套设备所有组件都配有手动,自动两种基本操作方式。主炉主要用以渗碳,渗氮,

  碳氮共渗。清洗炉是一个除去工件表面油污的装置,通过把工件浸没在碱性溶液里然后用热

  水淋浴来把油污去掉。清洗炉主要包括夜洗室,喷淋室,升降机,热风发生器,油回收装置

  等部件。回火炉是对渗碳淬火和碳氮共渗等处理后的弓箭加热到规定的温度,使其能顺利进

  行回火处理。整套设备机械装置的出入回火炉均由小推车来带带动,这种推进拉出机械装置

  是由马达,减速机,推拉链,链轨等组成,工作中,可通过安装在推拉连端部推进块或推拉

  钩向上述设备中推进或拉出所处理的工件。

  多用炉的一个完整的操作过程:

  进主炉升温开始均温开始到设定c势强渗开始扩散开始降温开始 ---淬火均温开始淬火开始进清洗炉开始---进回火炉出回火炉。例如:

  清洗阶段 回火阶段

  时间 60min 时间 180min 温度 70°c 温度 180°c (2)、高频,超音频热处理炉的简单了解: 原理:感应器通入一定频率交流电交变磁场---工件内部产生频率相同,方向相反的

  感应电流(涡流),由于涡流的趋肤效应----涡流表面电流密度大,心部电流密度小,由于

  工件表层涡流产生的热量,使工件迅速加热到淬火温度,随即将快速冷却 ,达到表面淬火 的目的。它是一种适合于局部表面淬火,回火的工件的一种较好的设备,其基本操作包括 (1),根据所要加工的工件选择合适的线圈。(2),线圈的安装与调试(包括看其安装是否

  水平或竖直,在运行过程中是否晃动,冷却液喷淋是否正常等等方面)。(3),用一工件

  先做一个先期尝试,测试收件的各项性能指标是否符合加工技术要求,如不符合,继续调节

  线圈直至符合加工技术要求。(4),一切调试均符合要求开始成批加工,加工过程中定是

  测试加工件的性能以保证符合要求。 (3),摆料的一些简单了解认识:

  摆料是热处理最基础的操作工序,摆料质量的高低,方法的科学等都将影响工件热处理的效

  果。a:根据所摆材料不同 ,选取不同网盘,网盘一般可分39×39, 36×36 , 30×30 一

  般小零件选用3939,较大零件则酌情选择3636或3030。b,对于有螺纹的工件,应将螺纹

  一段朝上插入网盘。c,摆料前,看清其数据记录,初步估计可摆多少层,选用怎样的网架。

  d对于小且易滑动的工件,则应选用有里边的网盘以避免工件滑落堵塞炉腔。 (4),各种硬度计的相关了解: a,里氏硬度计:它的基本原理是具有一定质量的冲击体在一定的试验力作用下,测量冲击体距试样表面1mm处的冲击速度与回跳速度,利用电磁原理感应与速度成正比的电压。里氏硬度值以冲击体回跳速度与冲击速度之比来表示。计算公式:hl=1000*(vb/va) ,式中:hl---里氏硬度值,vb---冲击体回跳速度,va---冲击体冲击速度。 b,洛氏硬度计 :其原理是用压头(金刚石圆锥或淬火钢球)在载荷(包括预载荷和主载荷)作用下,压入材料的塑性变形深度来表示的,通常压入材料的深度越大,材料越软,反之则硬度越大。用一常数k减去压痕深度h的数值来表示硬度的高低,并规定为一个洛氏硬度单位,用hr表示。 三,自我感受与体会 : 近两个月的时间,让我受益匪浅,突然感觉以前的自己似乎都不知道自己所学专业以后要干什么,虽然工作生活条件不是太好,但感觉很踏实,很满足有种很惬意的感觉,两个月学到东西真的比自己在书本上学到的要受用的多,不仅仅包括一些专业知识,更有书本之外生活之中的必须。能在学习过程中将之用之于实践,可谓学以致用。限于自己能力有限,专业知识不全面,不足甚至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望请见谅!!!!!!!

  见 习 总 结

(兰石铸锻公司热处理车间 ~) 我按照计划在铸锻公司热处理车间实习到现在一个月已经结束了,这一个月内我对热处理车间的主要生产内容有了初步了解,在这里每天几个小时的所见所闻都使我受益匪浅,这些见闻有的在学校我就有所了解,有的并不是课本上所能学到的;有的是我学校所学知识的实践,有的并非和我学校所学的知识一致;总之,企业生产才是真正的大课堂,现将我这一个月的实习总结和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热处理是将金属材料放在一定的介质内加热、保温、冷却,通过改变材料表面和内部的晶相组织结构,来控制其性能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铸锻件热处理后可以消除金属材料在铸造和锻压过程中所产生的应力,改善粗大树枝状结晶组织,细化晶粒,消除成份偏析。通过这段时间在热处理车间的实习,我对热处理工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 一.设备

  车间常用的为4台天然气加热的热处理炉(内部结构如图1所示),整个热处理工程包括加热、保温、冷却,并且实现了微机控制。温度控制采用由plc脉冲控制的脉冲式燃烧方式,温度输入控制信号为已经过pid计算的信号, plc输出脉冲控制信号,此信号按预先设定的控制周期由输出的线性百分比信号分配了大、小火各自的燃烧时间,plc通过直接控制空气阀的开度及持续时间来实现大小火在执行完所分配的时间后切换,从而实现灵活的脉冲控制。当在快速升温阶段,如果实测温度赶不上设定温度曲线,则一个控制周期接一个控制周期都分配了100%的大火时间,这样便接近实现了连续燃烧,只有在设定温度附近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脉冲燃烧。对不同的工艺曲线,系统均能使烧嘴在最佳状态下工作,并使实际温度曲线和理论工艺曲线趋于一致。

  图1 热处理结构简图

  二.主要的热处理方法 一些常用的热处理方法有退火、正火、淬火等,我在热处理车间接触的铸件有钩身、曲轴、阀体等,锻件有提环、齿轮、轴类等(图2为技术部制定的法兰热处理工艺)。

  图2 退火:把钢加热到其一适当温度并保温,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方法,称为

  正火:正火是把钢加热到ac3(亚共析钢)或acm(过共析钢)以上适当温度,保温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方法(如图3(b))。作为普通结构件的最终热处理。一些受力不大,只需一定的综合力学性能的的结构件,采用正火就能满足其使用性能要求(具体工艺曲线如图2所示)。

  图4 轴的淬火

  淬火:淬火是把钢加热到ac3或ac1以上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以适当方式冷却,以获得马氏体或(和)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工件经淬火和回火处理后,其组织与淬火前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力学性能有很大的提高,可以充分地发挥材料的潜力,使工件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如图3为轴的淬火过程。

  三.注意事项:

(1)应注意工件的摆放位置,保证均匀加热,防止过热,注意不要使喷嘴或火焰直接对工件加热。

(2)轴类及细长杆工件,要注意工件的放置,以防变形。 (3)完全退火装炉时,一般中小型碳钢和低合金钢工件,可不控制加热速度,直接装入已升温至退火温度的炉内;也可低温装炉,随炉升温。对于中、高合金或形状复杂的大件,低温装炉,分段升温,并控制升温速度不超过100℃/h。 (4)大型工件的去应力退火,应低温装炉,缓慢升温,以防由于加热过快而产生热应力。

(5)正火空冷时尽量放在平坦的地面上;无论何种工件,在空冷时都要散开放置于干燥处空冷,不得堆放或重叠,不得置于潮湿处或有水的地方,以保证冷却速度均匀,硬度均匀。

(6)除一些特殊铸件外,材质不同,但加热温度相同的工件可以在同一炉中加热。

(7)截面大小不同的工件,在同一炉中加热时,小件应放在炉膛外端。

(8)一般情况下,水温不超过40℃,油温不超过80℃。

  四.致谢

  时间飞逝,转眼在热处理车间一个月的实习就结束了,这是我从学校走向企业,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开始,也是我人生起承转合的关键时期。

热处理心得体会共6

  转眼已然大四,在这即将毕业的时刻,我们迎来了大四下学期也是整个大学最后一次的实习。在李安铭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校金属热处理实验室并进行了相关的实验研究,着时令我们长了不少见识,也让我们更好地把书本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产好好的融合了,也让我更加的下定决心学好理论知识。马上即将踏上工作的岗位,我也希望借这次的金属热处理实习和将后来的毕业设计进行大练兵,这样才使我在将后来的工作当中不至于像无头苍蝇一样手忙脚乱。以下是本次实习的具体安排:

一、实习的目的与任务

  目的:为了加深对课堂所学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达到根据零件的工作条件正确选择材料及正确制定实施热处理工艺的目的,特安排了本次综合实践。《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在若干基础科学的生产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但它的一些主要理论是通过实践并总结了实践的规律而建立起来的。实践不仅通过自己的实践来验证课堂的理论知识,加深理解、理论联系实际,而且也可以培养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钢的热处理是将固态钢材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以获得所需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工艺 。热处理不仅可用于强化钢材,提高机械零件的使用性能,而且还可以用于改善钢材的工艺性能。其共同点是:只改变内部组织结构,不改变表面形状与尺寸。热处理的目的是改变钢的内部组织结构,以改善钢的性能,通过适当的热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钢的机械性能,延长机器零件的使用寿命。热处理工艺不但可以强化金属材料、充分挖掘材料性能潜力、降低结构重量、节省和能源,而且能够提高机械产品质量、大幅度延长机器零件的使用寿命。 热处理工艺分类:(根据热处理的目的、要求和工艺方法的不同分类如下)

1、整体热处理: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和调质;

2、表面热处理:包括表面淬火、物理气相沉积(pvd)和化学气相沉积(cvd)等;

3、化学热处理:渗碳、渗氮、碳氮共渗等。

  热处理的三阶段:加热、保温、冷却

  任务 1.根据零件的工作条件选择零件材料及制定正确的热处理工艺; 2.选择毛坯的种类、选择成型的方法、绘制出毛坯图 3.制定工艺方案及拟定工艺路线; 4.制定正确的热处理工艺,掌握主要热处理工种(如:正火、淬火、回火)的基本操作技能,正确地使用热处理工种的主要设备,独立地完成简单零件的热处理工作; 5.通过热处理的质量分析,能初步地运用在《工程材料与热处理》中已学到的基本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6.能正确使用洛氏硬度计和小型金相显微镜,了解和掌握金属材料金相组织分析的

二、实习主要内容:

(一)、材料及毛坯类型的选择:钳工凿子(t8)

(二)、热处理工艺的制定:

  我们都知道,所谓金属热处理,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四把火”: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所以这次的实习也就紧紧围绕着这“四把火”了。下面是我在这次实习当中所了解得“四把火”: 1 )退火

(1)完全退火工艺: a.加热温度:原则上是碳钢为:ac3+30~50℃,合金钢为:ac3+30~70℃。但在实际生产中,为加速钢奥氏化过程,常常采用更高的温度。常用钢的退火加热温度可查有关资料。 b.加热速度:对于一般形状不太复杂、尺寸不是很大的碳钢或低合金钢工件,加热速度可不予以控制。但对中、高合金钢工件,特别是大件,则多采用低温(≤250℃)装炉,分区升温(即升到一定温度后保温再继续加热)的方法。其升温速度在600℃以下宜控制在30~70℃/小时;高于此温度时可控制在80~100℃/小时。 c.保温时间:保温时间应以保证奥氏体成分大致均匀为原则。装炉量大时,保温时间应适当延长。在箱式炉中退火,通常可按每mm 有效厚度保温~ 分钟估算。 (2)不完全退火工艺:

a.加热温度:碳钢加热至ac1~accm(ac1~ac3)之间。 b.加热速度、保温时间与完全退火相同。

(3)球化退火工艺:按不完全退火工艺执行。 2 )正火: a.加热温度:ac3 或 accm以上30~50℃。但在实际生产中,除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外,一般都高于这个温度。常用钢的正火加热温度可查有关资料。 b.保温时间:大致与完全退火相同。但当加热温度较高时,保温时间可予缩短。 3 )淬火:

a.加热温度:ac3 或 ac1以上30~50℃。但在实际生产中,淬火温度往往超过上述范围。碳钢淬火多按ac3 或 ac1以上30~70℃进行。合金钢的淬火温度一般也是根据其临界点选定,但淬火温度可取上限或更高一些,具体温度可查有关资料。 b.保温时间:按经验公式估算:t=αkd。

  其中:t——加热时间(分);

α——加热系数(分/毫米),用中温箱式电炉时,碳钢α=~;

  合金钢α=~;

k——工件装炉时的间隙系数,实验室条件下可取k=~; d——工件的有效厚度(毫米)。 4 )回火:

a.加热温度:查资料或按经验公式确定。

  如45#钢可参考经验公式:回火温度(℃)=200+11×(60-h)。 其中:h——要求工件具有的硬度值(hrc值)。 用于其它钢时应作调整,此外还应避开第一类回火脆性温度范围。 b.保温时间:常按经验公式估算:t=αd+b。

  其中:t——加热时间(分);

α——加热系数(分/毫米),用中温箱式电炉时,取α=2~; b——时间基数,一般为:10~20分钟; d——工件有效厚度(毫米)。

(三)、实施热处理工艺 1)制定热处理工艺路线

下料—→锻造—→球化退火—→机械加工—→淬火—→低温回火—→磨 2)热处理的具体操作步骤:

  钳工凿子(t8):

  热处理工序:(1)淬火780℃,保温15分钟,水冷;hrc:>60;(4﹪硝酸酒精浸蚀时间为:1~10秒钟,即试样变灰色即可);

  热处理工序:(2)回火180℃~200℃,保温45分钟,空冷;hrc:64。(4﹪硝酸酒精浸蚀时间为:1~10秒钟,即:试样变灰色即可)。 t8钢是共析钢,过热敏感性大,容易出现过热的粗大的马氏体组织,导致工件开裂, 淬火后也很少有剩余的碳化物,耐磨性也较差,但大截面工件的中心不会出现网状二次碳化物。

(四)、硬度检测:(用洛氏硬度) 1.洛氏硬度测试法原理:

  附图 1 洛氏硬度试验原理 洛氏硬度测试方法是美国冶金学家洛克维尔(stanly )于1919年提出的。基本原理是用负荷将金刚石压头(锥角为: 120℃的圆锥体)或淬火钢球(直径为:φ)压入被测物表层,稍加停留后卸载,根据压痕深度测出硬度值。 1)洛氏硬度测试方法的优点是:适用范围广,软、硬、厚、薄以及经化学热处理的零件均适用;

2)操作方便,可直接读数,效率高; 3)压痕小,对工件外观影响不大,可在成品件上进行测试。

  洛氏硬度测试方法的缺点是:精度不够高,当材质存在偏析或不均匀现象时,数值重复 性较差。

2.测量结果

  而导致过热的原因是炉温仪表失控或混料(常为不懂工艺发生的)。过热组织可经退火、正火或多次高温回火后,在正常情况下重新奥氏化使晶粒细化。 2).断口遗传:有过热组织的钢材,重新加热淬火后,虽能使奥氏体晶粒细化,但有时仍出现粗大颗粒状断口。产生断口遗传的理论争议较多,一般认为曾因加热温度过高而使mns之类的杂物溶入奥氏体并富集于晶界,而冷却时这些夹杂物又会沿晶界析出,受冲击时易沿粗大奥氏体晶界断裂。 3).粗大组织的遗传:有粗大马氏体、贝氏体、魏氏体组织的钢件重新奥氏化时,以慢速加热到常规的淬火温度,甚至再低一些,其奥氏体晶粒仍然是粗大的,这种现象称为组织遗传性。要消除粗大组织的遗传性,可采用中间退火或多次高温回火处理。 (二)、过烧现象

  加热温度过高,不仅引起奥氏体晶粒粗大,而且晶界局部出现氧化或熔化,导致晶界弱化,称为过烧。钢过烧后性能严重恶化,淬火时形成龟裂。过烧组织无法恢复,只能报废。因此在工作中要避免过烧的发生。 (三)、脱碳和氧化

  钢在加热时,表层的碳与介质(或气氛)中的氧、氢、二氧化碳及水蒸气等发生反应,降低了表层碳浓度称为脱碳,脱碳钢淬火后表面硬度、疲劳强度及耐磨性降低,而且表面形成残余拉应力易形成表面网状裂纹。 (四)、氢脆现象

  高强度钢在富氢气氛中加热时出现塑性和韧性降低的现象称为氢脆。出现氢脆的工件通过除氢处理(如回火、时效等)也能消除氢脆,采用真空、低氢气氛或惰性气氛加热可避免氢脆。

四、实习心得与体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需躬行”通过这次到工厂参观实习让我了解了很多。真的,有许多东西看似已经懂了,但真正到了实际却又是另一种情况。有时自己认为自己已掌握的东西可能仅是一些肤浅的表面或总体的一个方面,甚至有时是错误的认识,而如果没有实地考察实践,我们是无法发现这些问题的。这次实习给我们每个人一个很好的机会学习那些书本上不能学到的知识,通过我们自己的参观,还查找各种图书资料以及到网上搜寻相关资料,使我们的知识得以巩固和完善,不仅增长了我们的见识,而且对生产操作有了一定的直观认识,对工人也有了一中全新的认识。感谢领导、老师给我们这次充实自己、增长见识的机会!同时我也希望系里能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让我们在实际生产中得到锻炼。所以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要加强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的锻炼。篇二:金属热处理基础实习总结

  身处校园,感觉生活太美好,感觉外面的世界离自己太遥远,经过多方的努力,终于在

  迈进大学生活第三个年头的时候,有了一次走向社会,体验劳动,体验生活的机会。尽管只 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但自己从对热处理的几乎一无所知到亲眼见到、亲身经历了热处理人

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从最初的种种疑惑,种种迷茫到现在的略有了解、略有体会,真的

是受益匪浅,很庆幸自己能在快要走上社会的时候有这样一次宝贵的机会。以下对自己近两

个月的收获与体会做一小结:

一、实习公司简介:

常州河海热处理工程有限公司位于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黄河路130-1号占地面积 公顷,厂房占地3000平方米,办公楼占地500平方米。 现有工艺加工类型:机械零件

  的调质、正火、淬火、铝合金淬火、多用炉渗碳淬火、盐浴氮碳共渗(lcn)、qpq、

  微机控制气体氮化(gsn)、数控高频、超音频淬火、退火、微机控制下贝氏体等温淬火

等。尤其是盐浴硫氮碳共渗工艺是我公司具有高新技术的环保工艺,已被常州市经贸委批准

为2003年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其优点是:变形小、硬度均匀、耐磨、抗咬合、耐腐蚀. 二,主要收获

1,初步了解并亲身经历了热处理行业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 2,粗略的学习和观摩了一些热处理设备的基本操作和运用。 3,亲自动手实践了热处理的一些简单的基础工作。 4,工人师傅教会了我们许多课本之外的东西。 a,对热处理的一个全面认识:

  热处理:是将固态金属或合金,采用适当方式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改变其表面或内部的

组织结构来获得所需的所需的组织结构与性能的一种工艺方法。由其热处理方式的不同可分

为普通热处理,表面热处理,化学热处理等。一般意义上三中处理方式居多。 (1)、普通热处理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四把火: 退火:是将金属或合金加热到某一温度(c钢740~880)保温一定时间,然后随炉冷却或

  买入导热性差的介质中缓慢冷却的一种工艺方法。

  退火:是将金属或合金加热到某一温度(c钢740~880)保温一定时间,然后随炉冷却或

  买入导热性差的介质中缓慢冷却的一种工艺方法。

  正火:是将金属加热到某一温度(对碳钢760~920)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出炉在空气中冷

却的一种工艺方法。

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c钢770~870)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快速冷却已得到

  高硬度组织的一种工艺方法. 回火:淬火后的攻坚,重新加热到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

(2)、表面热处理有表面淬火,回火等,如高频淬火,回火,超音频淬火,回火等。

(3)、化学热处理如渗碳,渗氮 以及碳氮共渗等工艺过程。 渗碳:将钢件至于渗碳介质中加热并保温,是碳原子渗入钢件表面以增加表层碳含量及获得 一定碳浓度梯度的工艺方法。

  渗氮亦与之相似。 (4)、盐浴氮化(lcn): qpq工艺操作流程: a,装筐(零件必须用lcn盐氧化,盐液面至少十公分)。 b,除油 c,清洗1 d,清洗2 e,烘干 f,lcn g,热水冲洗 h,冷水冲洗 i,烘干 j,氧化 k,热水或冷水冲洗

l,烘干 m,浸油封闭

qpq 盐浴处理的的主要原理为三种生产用盐:

  基盐 :基盐在氮化炉中形成高氰酸根的氮化盐浴。

  调整盐:在生产过程中当氮化盐浴的氰酸根下降时,应向氮化炉补加调整盐,以以使氰酸根

含量维持在规定的范围之内。

  氧化盐:氧化盐用于氧化盐浴,浴面下降时直接补加氧化盐。 b, 关于热处理一些简单设备的简单认识:

(1)、多用炉的简单了解:

  整套多用炉设备由准备台,主炉(实习公司包括2006主炉,2010主炉),清洗炉,回火

  炉组成,整套设备所有组件都配有手动,自动两种基本操作方式。主炉主要用以渗碳,渗氮,

碳氮共渗。清洗炉是一个除去工件表面油污的装置,通过把工件浸没在碱性溶液里然后用热

水淋浴来把油污去掉。清洗炉主要包括夜洗室,喷淋室,升降机,热风发生器,油回收装置

等部件。回火炉是对渗碳淬火和碳氮共渗等处理后的弓箭加热到规定的温度,使其能顺利进

行回火处理。整套设备机械装置的出入回火炉均由小推车来带带动,这种推进拉出机械装置

是由马达,减速机,推拉链,链轨等组成,工作中,可通过安装在推拉连端部推进块或推拉

钩向上述设备中推进或拉出所处理的工件。

  多用炉的一个完整的操作过程:

  进主炉升温开始------均温开始------到设定c势------强渗开始------扩散开始------降温开始 -----淬火均温开始------淬火开始------进清洗炉开始-----进回火炉------出回火炉。例如:

  清洗阶段 回火阶段

  时间 60min 时间 180min 温度 70°c 温度 180°c (2)、高频,超音频热处理炉的简单了解: 原理:感应器通入一定频率交流电------交变磁场-----工件内部产生频率相同,方向相反的

  感应电流(涡流),由于涡流的趋肤效应----涡流表面电流密度大,心部电流密度小,由于

工件表层涡流产生的热量,使工件迅速加热到淬火温度,随即将快速冷却 ,达到表面淬火 的目的。它是一种适合于局部表面淬火,回火的工件的一种较好的设备,其基本操作包括 (1),根据所要加工的工件选择合适的线圈。(2),线圈的安装与调试(包括看其安装是否

  水平或竖直,在运行过程中是否晃动,冷却液喷淋是否正常等等方面)。(3),用一工件

  先做一个先期尝试,测试收件的各项性能指标是否符合加工技术要求,如不符合,继续调节

  线圈直至符合加工技术要求。(4),一切调试均符合要求开始成批加工,加工过程中定是

  测试加工件的性能以保证符合要求。 (3),摆料的一些简单了解认识:

  摆料是热处理最基础的操作工序,摆料质量的高低,方法的科学等都将影响工件热处理的效

果。a:根据所摆材料不同 ,选取不同网盘,网盘一般可分39×39, 36×36 , 30×30 一

般小零件选用3939,较大零件则酌情选择3636或3030。b,对于有螺纹的工件,应将螺纹

一段朝上插入网盘。c,摆料前,看清其数据记录,初步估计可摆多少层,选用怎样的网架。

d对于小且易滑动的工件,则应选用有里边的网盘以避免工件滑落堵塞炉腔。 (4),各种硬度计的相关了解: a,里氏硬度计:它的基本原理是具有一定质量的冲击体在一定的试验力作用下,测量冲击体距试样表面1mm处的冲击速度与回跳速度,利用电磁原理感应与速度成正比的电压。里氏硬度值以冲击体回跳速度与冲击速度之比来表示。计算公式:hl=1000*(vb/va) ,式中:hl-----里氏硬度值,vb-----冲击体回跳速度,va-----冲击体冲击速度。 b,洛氏硬度计 :其原理是用压头(金刚石圆锥或淬火钢球)在载荷(包括预载荷和主载荷)作用下,压入材料的塑性变形深度来表示的,通常压入材料的深度越大,材料越软,反之则硬度越大。用一常数k减去压痕深度h的数值来表示硬度的高低,并规定为一个洛氏硬度单位,用hr表示。 三,自我感受与体会 : 近两个月的时间,让我受益匪浅,突然感觉以前的自己似乎都不知道自己所学专业以后要干什么,虽然工作生活条件不是太好,但感觉很踏实,很满足有种很惬意的感觉,两个月学到东西真的比自己在书本上学到的要受用的多,不仅仅包括一些专业知识,更有书本之外生活之中的必须。能在学习过程中将之用之于实践,可谓学以致用。限于自己能力有限,专业知识不全面,不足甚至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望请见谅!!!!!!!

  见 习 总 结

(兰石铸锻公司热处理车间 ~) 我按照计划在铸锻公司热处理车间实习到现在一个月已经结束了,这一个月内我对热处理车间的主要生产内容有了初步了解,在这里每天几个小时的所见所闻都使我受益匪浅,这些见闻有的在学校我就有所了解,有的并不是课本上所能学到的;有的是我学校所学知识的实践,有的并非和我学校所学的知识一致;总之,企业生产才是真正的大课堂,现将我这一个月的实习总结和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热处理是将金属材料放在一定的介质内加热、保温、冷却,通过改变材料表面和内部的晶相组织结构,来控制其性能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铸锻件热处理后可以消除金属材料在铸造和锻压过程中所产生的应力,改善粗大树枝状结晶组织,细化晶粒,消除成份偏析。通过这段时间在热处理车间的实习,我对热处理工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 一.设备

  车间常用的为4台天然气加热的热处理炉(内部结构如图1所示),整个热处理工程包括加热、保温、冷却,并且实现了微机控制。温度控制采用由plc脉冲控制的脉冲式燃烧方式,温度输入控制信号为已经过pid计算的信号, plc输出脉冲控制信号,此信号按预先设定的控制周期由输出的线性百分比信号分配了大、小火各自的燃烧时间,plc通过直接控制空气阀的开度及持续时间来实现大小火在执行完所分配的时间后切换,从而实现灵活的脉冲控制。当在快速升温阶段,如果实测温度赶不上设定温度曲线,则一个控制周期接一个控制周期都分配了100%的大火时间,这样便接近实现了连续燃烧,只有在设定温度附近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脉冲燃烧。对不同的工艺曲线,系统均能使烧嘴在最佳状态下工作,并使实际温度曲线和理论工艺曲线趋于一致。

  图1 热处理结构简图

  二.主要的热处理方法 一些常用的热处理方法有退火、正火、淬火等,我在热处理车间接触的铸件有钩身、曲轴、阀体等,锻件有提环、齿轮、轴类等(图2为技术部制定的法兰热处理工艺)。

  图2 退火:把钢加热到其一适当温度并保温,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方法,称为

  正火:正火是把钢加热到ac3(亚共析钢)或acm(过共析钢)以上适当温度,保温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方法(如图3(b))。作为普通结构件的最终热处理。一些受力不大,只需一定的综合力学性能的的结构件,采用正火就能满足其使用性能要求(具体工艺曲线如图2所示)。

  图4 轴的淬火

  淬火:淬火是把钢加热到ac3或ac1以上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以适当方式冷却,以获得马氏体或(和)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工件经淬火和回火处理后,其组织与淬火前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力学性能有很大的提高,可以充分地发挥材料的潜力,使工件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如图3为轴的淬火过程。

  三.注意事项:

(1)应注意工件的摆放位置,保证均匀加热,防止过热,注意不要使喷嘴或火焰直接对工件加热。

(2)轴类及细长杆工件,要注意工件的放置,以防变形。 (3)完全退火装炉时,一般中小型碳钢和低合金钢工件,可不控制加热速度,直接装入已升温至退火温度的炉内;也可低温装炉,随炉升温。对于中、高合金或形状复杂的大件,低温装炉,分段升温,并控制升温速度不超过100℃/h。 (4)大型工件的去应力退火,应低温装炉,缓慢升温,以防由于加热过快而产生热应力。

(5)正火空冷时尽量放在平坦的地面上;无论何种工件,在空冷时都要散开放置于干燥处空冷,不得堆放或重叠,不得置于潮湿处或有水的地方,以保证冷却速度均匀,硬度均匀。

(6)除一些特殊铸件外,材质不同,但加热温度相同的工件可以在同一炉中加热。

(7)截面大小不同的工件,在同一炉中加热时,小件应放在炉膛外端。

(8)一般情况下,水温不超过40℃,油温不超过80℃。

  四.致谢

  时间飞逝,转眼在热处理车间一个月的实习就结束了,这是我从学校走向企业,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开始,也是我人生起承转合的关键时期。

热处理心得体会共6篇 热处理训练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热处理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