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春秋这部书的心得3篇 春秋这本书的内容

时间:2022-07-18 16:41:00 心得体会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阅读春秋这部书的心得3篇 春秋这本书的内容,以供参考。

阅读春秋这部书的心得3篇 春秋这本书的内容

阅读春秋这部书的心得1

  这两天我看了一本书——春秋故事,它告诉了我许多历史故事,故事的内容十分有趣,我很喜欢看“唇亡齿寒”这个故事。

  在公元前655年,晋国派使者到虞国,送上一匹千里马和一对名贵的玉碧,说她们要去虢国,灭了他们,让虞君借给他们一条道儿,虞君瞧了瞧他们送的宝贝,连连答应:“可以可以!”大夫宫之奇拦住他说:“虢国和我们相互帮助,如果把他们国灭了,我们也保不住。”虞君不听,把道借给了他们,晋国使者灭了虢国,一顺手把虞国也灭了,取回了千里马和玉璧。

  晋国的晋献公给虞君一所房子,另外送他一副车马和一对玉碧,晋献公还要重用百里奚,但百里奚宁可做俘虏,也不要做晋国的官。

  读了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生活中我们要虚心听从别人的意见,不能像虞君那样不虚心听从别人的意见,不然像虞君那样,后果自负。

阅读春秋这部书的心得2

  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而自汉武帝以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一个有着合理内核,同时也有不少腐朽因素的一家学说定于一尊,自此而后,中国的思想被强制归于儒学,儒家学说中优秀因素得以发扬光大,但儒学中的腐朽方面也大行其道。

《吕氏春秋》出现于先秦诸子晚期,针对当时的`诸子百家予兼收并蓄,保留了各家思想的合理内核,可以说是先秦诸子的集大成者。比如关于君臣关系、亲子关系方面,儒家主张忠与孝,几乎是无条件的服从,少有下对上的矫正和叛离,其实,想一想,这合理吗?现实吗?科学吗?儒家根本不讲科学不科学,完全是旧对新、老对少、君对臣、亲对子的一边倒,体现其腐朽、顽固的一面。咱们再看看《吕氏春秋》是怎么说的吧。“君虽尊,以白为黑,臣不能听;父虽亲,以黑为白,子不能从。”(《有始览/第一》)在总体上坚持臣对君的服从,子对父的服从的情况下,又提出了要有个是非曲直,要有原则。什么原则呢?“夫覆巢毁卵,则凤凰不至;刳兽食胎,则麒麟不来;干泽涸渔,则龟龙不往。”也就是说,你即使是君主也好,父母也好,都不能走极端,你把鸟巢毁坏,把鸟蛋都拿走,那凤凰不会再来,你把动物全部杀死而且把幼崽也一同杀死,那么麒麟就不可能来了,你竭泽而渔,水干了,湖枯了,那么神龟神龙就再也不存在了。你走极端,把老百姓的血汗都榨干了,那么老百姓就再也不是支持你、拥戴你了,甚至会走向反面。所以,要坚持,“君虽尊,以白为黑,臣不能听;父虽亲,以黑为白,子不能从。”

  这是对于儒家思想的一个很好的矫正。引申一下,对于政府的政策或法令,也是一样,臣民(国民)也应采取同样的态度,政府虽强,以白为黑,民可以不服;官员虽尊,以黑为白,民有权不服从。这就把群众抵抗暴政提供了合法性的论证。当然,这也是始皇帝不喜欢吕不韦的原因啊。其实吕不韦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是个大学问家,《吕氏春秋》也是一部了不起的书。

阅读春秋这部书的心得3

  虽然从小喜欢阅读白话文历史书,《东周列国志》、《史记》等书籍翻来覆去爱不释手,但是正儿八经的《春秋》经却是第一次阅读,听了郭晓东教授的授课,有比较多的疑问需要在未来的学习中一个个解决。先整理一个读书笔记。

  一、春秋三传

《春秋》是第一部汉民族编年史兼历史散文集,由孔子编修,记载了鲁国隐公至哀公时期(即公元前770至前481年近三百年间)的历史。春秋三传”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是对《春秋》这部著作加以解说之书,也是研究儒家思想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朝演变的重要文献。

  听课后,对《春秋》三传的文体和读法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公羊传》,其文字以平铺直叙为主,释史较为简略,而着重阐释《春秋》的“微言大义”。《左传》,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具体史实来对《春秋》加以说明,也可以称得上是一部独立的史书,其文笔也较其他二传更为详实、优美。《榖梁传》,其文体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不传微言,但传大义。

《公羊传》和《穀梁传》用今文(隶书)写成,因此属于今文经学;《左氏传》用古文(六国文字)写成,因此属于古文经学。

  二、围绕《春秋》开篇“元年,春,王正月”思考《春秋》经的意义

  郭晓东教授的讲课引人入胜,传统的黑板板书平实可亲。首先,我对《公羊传》的读法有了非常清晰的认知,看似平铺直叙,甚至不那么优美的文字中,原来蕴含着委婉曲折的渊源。同样是对于君主的称呼,“王、公、君”不同称呼体现的是严肃的伦理纲常;同样是王的更替,即位与否背后有“长而卑、幼而贵”的立嫡之法也有推行仁政的深刻寓意,同样是弑君,名字是否载于史册所显示的是孔子鲜明的政治观点。

  孔子生活在春秋乱世,周天子无德,周朝统治衰微,朝纲不振,同时诸侯各国硝烟四起,礼崩乐坏。孔子为恢复有道社会,周游列国,传达仁政思想、礼教以及经世济民的责任。相较于《史记》来说,《春秋》也许不是一部详实客观的历史书,孔子编修笔削《春秋》,其蕴含了鲜明的儒家思想和政治理想,即期望君王推行仁政,不仅能建立一个健全的法制社会,制法、执法,而且能以人文道德为本位,修身、齐家、治国,从而平天下。

  司马迁对《春秋》的评价非常高: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明大义。可以说,《春秋》之于现代社会,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人文道德和礼仪修养,永远都是民族、国家整体软实力的源泉,对于促进中国各民族的文化融合、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认同,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阅读春秋这部书的心得3篇 春秋这本书的内容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阅读春秋   阅读春秋心得   阅读春秋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