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活动心得体会共9篇(小学文言文教学培训心得)

时间:2022-08-01 00:28:47 心得体会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文言文教学活动心得体会共9篇(小学文言文教学培训心得),欢迎参阅。

文言文教学活动心得体会共9篇(小学文言文教学培训心得)

文言文教学活动心得体会共1

  高中学生文言文学习心得体会五篇

  一

  从上小学起,我们就开始接触并学习文言文。由于年代久远,对于白居易的所谓“老婆婆都能读懂”的诗文,我们读来都难免有些晦涩难懂。但一路学来,收获和意义还是不自觉地显现了出来。

  从牙牙学语我们就开始背诵,读“人之初,性本善”,听爸爸妈妈讲“犬救幼女”“黄香温席”的故事。读《文徵明习字》,深深为他“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的学习精神而感动。

  进入高中,我们学习了越来越多的文言文名篇。我越来越感受到,作为中华儿女,作为想进步的青年,学习文言文是多么的必要。

  读《增广贤文》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我们清楚地懂得了要孝敬父母。读《后汉书》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我知道了给予别人也是一种收获。读《公孙龙子》见侮而不斗,辱也。它教会了我们当正义遭到侮辱、欺凌却不挺身而出,是一种耻辱的表现。读《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读《庄子》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读《左传》,读《中庸》,读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通过学习文言文,我直接了解了历史以及古人的思想。很多中国人不可不知的知识都来自于文言文。三山五岳,三皇五帝……。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面对古人的思想观念,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理解,但是它带给我们的借鉴作用是绝不可否认的。

  古为今用,继承发展。中医是起源于形成于中国的具有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等特点的医学。它无疑很好地继承了我国传统文化。即使在文革期间,中医仍作为“古为今用”的医学实例得到党和国家政策上的支持而得以发展。现代,中医在中国仍然是治疗疾病的常用手段之一。文言文一直是中医考试的必考科目。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仅对于医学方面,文言文中就包含着怎样丰富的智慧啊!

  中华民族是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都凝结在了文字典籍之中。文言文中有无限丰富的凝结着古人智慧的材料。当然,学习这些经典文章将对我们修养内涵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身为中华儿女,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不可推卸的义务和责任。身为中学生,在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又可以增加我们谈吐的魅力,开拓视野,丰富知识.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高中学生文言文学习心得体会二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作为一名中国人,学习并传承祖先留下来的优秀文化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任务。它有利于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对古代人物,生活习俗,风景名胜的了解,通过文言文的学习,可以指引我们生活前进的方向,当我们处于人生低谷时,我们会想到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当我们对自己感到不自信时,我们也会自然联想到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这句名篇。因此我们学习文言文,并最终掌握和熟悉应用文言文是十分重要的。

  学习文言文有下面几种方法:

  第一,从字的层面上看,应该做到读得准、写得出,即能准确把握字音和字形,特别要注意对通假字的学习。

  第二,从词的层面上看,应该从常用实词、常用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几个方面进行学习。具体点讲,就是从常用实词的一词多义,常用虚词的多种用法,词类活用中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以及名词、动词、形容词之间的转化活用现象,古今相同字形的词语在意义上的差别等几个方面进行学习。

  三,从句子的层面上看,应该把握几种特殊的文言句式,包括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和判断句等。具体点讲,就是把握省略句中的主语、谓语、宾语以及介词的省略,倒装句中的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和状语的后置,被动句中的“于”字表被动、“见”字表被动、“为”字表被动、“被”字表被动以及没有被动标志的被动现象,判断句的几种常见格式(如…者,…也。又如用“为、乃、即”等表示的判断句)。

  第四,从文学文化常识层面上看,应留心作家、作品和作者所处时代等文学常识,注意积累古代科举、历法、计时、节日、姓氏称谓和官职升迁等方面的文化常识,结合历史知识,如说官员“左迁”表名官员被贬职。因此,我们在平时学习中一定要注意历史文化的积累。

  第五,我们在学习之余,可以多读一些古典书籍,如司马迁的“史记” ,大家可以买有古今对照的,这样可以边看边对照,有利于提高赏析水平。

  在此我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些我自己学习文言文的启示,第一多读书,这样可以增加自己的阅历。我们可以提前了解一些故事,当我们再次遇到这些题材,即使是古文,我们也可以很轻松地了解大意。第二,平时加强积累,遇到不懂的可以摘抄出来,加以记忆。第三,多翻字典,了解一些字词词义的演变。第四,平时多练习,多读一些文言文,这样自己的文言文阅读水平才会提高。

  高中学生文言文学习心得体会三

  也许对现代的人们来说,文言文已经可以说是和我们渐行渐远了,没有人愿意去真正的领会它。但作为中国文化中最有代表性和最有民族认同感的东西,我们不可以让它消逝在时光的积淀里。

  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高中生,文言文无疑是学习中的一大困惑与难题。有时觉得现代人与古人心灵上的‘交流’存在着太大的障碍了。毕竟,我们与古人相距的年代实在太久远了。我不理解新文化运动的‘打到孔家店’的真正目的所在。他们真的是要划清与古人的界限还是要提醒我们要更加关注我们祖先的智慧结晶。

  其实,学习文言文也并非难事。古往今来,汉语文章的核心无非是抒情和明理。只要我们真正体会到作者内心真实的情感,与其相应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那么我们与古人的距离自然拉近了。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说道‘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那么我们就应该知道,陶渊明此时的心境,他辞官后内心是多么的洒脱与舒畅。那么这句话我们就不难理解。他已经迫不及待的问路人前方路程还有多久,并且抱怨天为什么还不快些亮。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那一经典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所要表的情感就显而易见了。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说道‘一切景语皆情语’一个意象或景色都不会无故出现。以上都是一些写景抒情的文章。或寓情于景,或融情于事,都不难看出。

  都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读文言文正是将史与诗有机的相结合,让我们懂得等多。让我们的精神上多了一根可以依靠的支柱。因此,我现在就不难理解古人们内心都有一份安宁,以及他们精神世界的富有和充实。

  文言文其实也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当今社会,我们再也可能回归不到古人那样浪漫多情的生活。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那样‘流觞曲水’,‘红楼梦’中那样‘踏雪寻梅’的闲情逸致已经不复存在了。但是通过对文言文的阅读与感悟,我们也许可以返璞归真。毕竟,中国人的精气神都在他们的语言文字中表达的淋漓尽致。只要我们深入研究,就一定会明白。你会发现,它离我们不远。文言文是开在沙漠中的一朵娇艳的花,抑或是尘俗荒漠中的一缕幽芳。

  高中学生文言文学习心得体会四

  文言文是研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钥匙。好比学习美国文学要读英文原著一样,学习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必须从文言文开始。

  初中刚开始学习文言文的时候,总是为它的句式独特而感到新奇,不知不觉在文言文学习上就花了大量的时间。基本上只要是学过的古文都能倒背如流,《岳阳楼记》是我印象最深的一篇文章,当时之所以会把它背得那么熟,完全是因为他读起来比较顺口,至于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文章写作的社会背景基本上不明白,但因为老师没有强调,也就那么不了了之了。考试是文言文也基本上不失分,但因为考试时候总是对知识性考察较多,所以便把时间都花在了对句式、词语、断句和翻译上,从而忽略了对作者思想内涵的体会,忽略了文章更深一层的含义。

  上了高中之后,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与初中截然不同。高中的文言文学习,涉猎面更加宽泛了,我也因此有了更大的积极性去学习文言文。每学一篇文章,我都想要有对这篇文章更深入地了解。尤其是学庄子的《逍遥游》时,因为里面的词语生僻难懂,内容虚幻怪诞,学习时可是下了一番功夫。上网,看书,问老师,我用尽了一切可能的方法去学懂它。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守得天日见云开。在学懂了这篇文章后,我深深的为庄子那种“逍遥”的精神所折服,同时也很赞同:“逍遥”的境界不是人人都可以达到的,但却是人人都可以去追求的——这便是我的收获。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许多许多,比如说《廉颇蔺相如传》中,廉颇让我学会了大度做人;每当有了厌学情绪的时候,《劝学》便是我的指路明灯;贾谊的《过秦论》虽然论述的是一个离我们很远的时代,但同时我也懂得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不过无论是诸子论述还是名人传记,每一次对文言文的学习,都让我有了一个与历史名人面对面交谈的机会,每次面对他们,我都会尽量做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用心聆听先贤对我的谆谆教诲。每一次文言文学习的结束,都让我的知识更加丰富,让我的思想更加深刻。

  从一开始的对文言文一无所知,到后来的深入了解,经历一步步摸爬滚打,摸索探寻之后,我越来越被文言文那种独特的魅力所吸引,也明白了学习文言文并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应该从中学到知识,有自己的心得和体会。文言文离我们并不遥远,它是曾经也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语言,是我们祖先的语言,是我们华夏文明的起源。要学好文言文,不仅仅只是会翻译那么简单,中国的文字,从来都不只是你所能看见的表面那么简单。一篇文言文的阅读,会有几十种不同的感受:学生时代,学无止境,对文言文懵懂,才稍有接触;青年时代,斗志昂扬,文言文是激励你向目标前进的动力目标;中年时代,阅历丰富,人生积淀,文言文是你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暮年时代,安享天年,文言文像一位老友,陪伴你安度余生。

  文言文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重要的,尤其是我们这些对社会一无所知的青少年。学习文言文,可以丰富我们的阅历,让我们更早地了解这个社会,不做浅薄无知的“温室花朵”。所以,不要再害怕那些拗口的“之乎者也”,拿起你身边的文言文学习工具书,即刻开始一段智慧的旅程吧!

  高中学生文言文学习心得体会五

  现在高中生学语文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文言文是第一怕,我认为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文言文毕竟是古代的语言,到现在已几乎没有使用价值了。和白话文的相去甚远也使得它难免令人感觉晦涩难懂。对于我们来说,“无用”加“难懂”,哪里还能提起学习的兴趣呢?其次,有的课文太深奥,有的太乏味。比如说《兰亭集序》,《逍遥游》。最后,“考什么学什么”是我们信奉的最高信条。高考试题是不考课内的,我们怎么会“傻”到孜孜不倦地学习课文呢?

  要改变现状,需从课堂开始。我们课前一定要做好预习工作,做到知人论世。如果不知道作者的经历,就无法准确把握文章大意。

  老师上课时表现出对课文相当精熟,基本能背诵,对一些名人逸事、名篇名句能信手拈来,旁征博引,得心应手。老师这样的表现能让我们直接感受到学好文言文的好处,顿生仰慕之情,这就会极大地激发我们学习文言文的热情,鼓舞我们学习文言文的信心。

  多读些事性强的文章,自主阅读文言作品,如《聊斋志异》,《世说新语》。这样可以使我们的兴致很高,我相信就连很厌恶文言课文的同学读起《聊斋志异》来也是津津有味、兴味盎然、爱不释手的。久之,同学们会蓦然发现:文言文其实并非面目可憎,更不可怕,还是有点可爱的。

  在我看来,每一次阅读文言文都是和古人一次心灵上的交流,一次穿越时空的快乐旅程。《苏武传》让我明白了国家大义,气节,《荆轲刺秦王》让我明白了生与死的意义,《出师表》让我明白了忠与义。要用心去品味文言文,通过《岳阳楼记》我读出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感受到了 “微斯人,吾谁与归?”的孤苦无奈。通过《出师表》我读出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通过《赤壁赋》我读出了苏轼“侣鱼虾而友麋鹿”的旷达。通过《陈涉世家》我读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悲愤。通过《廉颇蔺相如列传》我读出了蔺相如“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以国为重的情操。要用心去感受,去体会,我相信同学们一定会爱上文言文的。

文言文教学活动心得体会共2

  文言文教学心得体会

  平安三中 牛晓萍

通过参与学校古文教学活动让我收获颇多,给予我关于文言文教学的许多启发。各位教师的讲解风格不同,课堂内容丰富多彩,教学形式新颖,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和 主动性,同时也让我从中总结出文言文教学的几点要领。

1、文言文教学应该注重基础

  针对初中生的水平、接受能力以及学生自身的素质,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始终把教学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积累上,如重点实词、虚词、通假字、多音多义词、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等。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将会对以后的高中教学有很大帮助,同时也是中学生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的必备条件。教师应该从多个角度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温故知新,对学过的知识进行联想和总结,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让他们即使遇到陌生的课外文言文也不感到棘手,而能够去从容应对。

2、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角色非常重要,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考,尤其是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对作者思想感情的赏析等。引导学生从作者的身世、所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他的思想等角度出发来理解文章的内容。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要及时进行点拨、指导,引导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拓展和思考,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在此次活动过程中,老师们都通过课堂学生分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学,这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能够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来,而且激发了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自觉地就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让我感触很深的一点就是:我们现在的文言文教学应该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形式应该有所创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应该改变过去那种“填鸭式”教学形式,多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不仅让学生将重点的基础知识掌握牢固,还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结文言文学习的规律,例如文言文中文言实词、虚词的总结、通假字的总结以及特殊句式的辨别,多传授给学生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不能只一味地让学生背词语解释、句子翻译和文章中心思想。“授人以渔”我们教师应该把捕渔的具体方法告诉学生,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阅读和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在以后的文言文教学中我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实践,让文言文课堂更加丰富多彩,让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学课堂上大放异彩!

七年级语文集体备课心得体会

  平安三中 牛晓萍

  教师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下面我也就我校实施集体备课的情况谈几点看法: 第一:集体备课有许多可取之处,集体备课真正集中了各位教师的教学智慧,取长补短,为促进教师“共同富裕”大开方便之门。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能帮助年轻教师迅速成长,引领新教师早日入门,尽快熟悉教育教学,可以使新教师在教学中少走弯路,缩短成长周期。另一方面也让老教师更加谦虚谨慎、严谨治学.第二:个人单打独斗只能使自己越来越落后,完全不适应时代及新课程的要求,而集体备课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同事们进行教研交流,了解他人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相互取长补短,推陈出新,这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利于我们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

  第三:集体备课有利于增强教师间的合作意识,凝聚教师的合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不仅适用于学生,也同样适用于教师。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之间学会协作和分享,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知识含量。集体备课能大力促进学校的教科研氛围。.集体备课中,主备人选择要备的课,主备人先备课,备好后,主备人介绍自己的教学构思、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时数、教学构思、教学设计等,其他成员进行补充、删减、矫正,初步形成教学设计预案,最后主备人进行整合。

  集体备课让我们从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明确了新课程改革在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自主、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

  总之,通过集体备课、听课研讨活动,老师们都尝到了合作的甜头,不再紧张别人听课了,更加愿意和别的老师交流了。老师们相信:通过和其他老师的不断交流,我们的不懈努力,我们的课堂教学水平会踏上一个新的台阶。

语文“互助和谐”有效课堂心得体会

  平安三中 牛晓萍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让我认识到有效课堂的重要性。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高,有超常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有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

从我们教师的角度来说,有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作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切性。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解,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四是通过“互助和谐”模式,师友学友在学习过程中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总之,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要切实的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课堂就是我们的主战场。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很多,但课堂教学因素占了相当的比例,我们只有理性地认识我们的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课前的周密准备、课堂求真务实、不断改进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外,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思考与实践。我们遇到的困难也会不少,碰到的问题也会很多,教师要把追求课堂教学艺术的完美与课堂教学的高效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只要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一定会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文言文教学活动心得体会共3

  关于文言文教学的体会心得

  文言文是语文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所蕴含的思想和艺术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但若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文言文却成了他们心中的痛。本人曾经做过调查: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不喜欢学习文言文,基本上是硬着头皮学,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已,这实在是文言文教学的悲哀。分析学生厌学文言文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一是很多太难,内容较枯燥,特别是读不懂时的焦虑使他们对文言文产生了恐惧感;二是老师整天强调“之乎者也”,而的内容和思想艺术方面的东西放在了次要的位置,感兴趣的东西不重视,不太感兴趣的东西却整天强调,天

  长日久,厌学情绪日益严重。我听了学生的阐述,内心深有感触。确实我们不能光埋怨学生,仔细思考一下,我们的教材和教学确实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有些选文确实不太合适,就拿新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二册选文《离骚》来说吧,说句实在话,即使是一位大学教授读起来并不一定很轻松,更何况是刚从初中升上来的高一学生呢?他们的年龄阶段还是爱玩的阶段,应该说他们还达不到那种理性的高度,而且文本又非常难理解,生僻字极多,我们这些一线教师如果没有工具书也很难完全读懂,更何况学生?另外我们现在文言文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这样的:老师给学生范读课文,老师给学生讲解文学常识,老师给学生强调重点字词,然后再让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去理解课文,整个过程学生都是被动的,这样学生怎么会有兴趣,怎么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呢?所以我们的文言文教学需要改进,针对这些问题本人做了一些思考,想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要改善文言文教学首先要从教材选编做起

  作为教材的编者在选例文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的喜好,看学生是否能够接受这篇,是否能喜欢。无论这篇多有价值,如果学生不喜欢,那它的价值就大打折扣。其实学生并不是天生就讨厌文言文的,像那些故事性较强,文本不是非常晦涩的,学生还是非常喜欢的。毕竟他们现在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还是比较感性的,自然对感性的东西感兴趣。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理性的,这样由浅入深,由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是符合学生的心理成长规律的。就如一棵刚出土的嫩苗,它所能接受的是温暖的阳光,和煦的春风;倘若一出土就天天接受狂风暴雨﹑冰雹地震,它不仅不能正常生长,于其反而是一种摧残。所以教材的选编者应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毕竟我们的教育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

  二﹑文言文的考查模式需要改进

  现在语文教师只要讲文言文肯定会讲”之乎者也’’的用法,如果没有这一环节似乎就不是学文言文,而且有些用法已讲了千遍百遍,学生听得耳朵都起茧了,可老师还是得强调,为什么?因为这是考试考查的重点内容,能不强调吗?所以学生无奈,老师也很无奈。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探究词的用法是必要的,但要看是什么样的词,就像“而”“也”之类的,完全没必要考查的这么细。即使我们把这类的词全部从文中删除,我们理解内容不会受任何影响。那我们干吗非要在这些“无用”的东西上大做呢?我们岂不是作无用功?所以我觉得文言文的考查还是应放在的内容和思想上,看学生从中获得精神食粮是什么,这样才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

  三﹑改变教学模式,化被动为主动

  被动接受和主动探索两者所取得的效果是绝对不一样的。学生掌握主动探究所获得的知识肯定要比老师死板灌输的要牢固的多,而且通过主动探究,

  学生还可以从中总结规律,学会融会贯通,既学到了知识,还锻炼了能力,可谓一举两得。那么,如何化被动为主动呢?在这以我讲《鸿门宴》的方式为例,愿能给大家一点有益的启示。在讲《鸿门宴》的时候,我并没有按照传统的方法,先给学生讲文学常识,再讲重点字词句,而是在讲之前,我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学生自己先预习课文内容,若有阅读障碍,借助工具书自己解决,了解整个故事情节,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将让学生以说评书的形式把《鸿门宴》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要求讲的生动有趣。在布置完任务之后,我发现有的同学已经有点跃跃欲试了,毕竟作为高一的孩子他们还是有较强的表现欲的。第二天一上课,我想检验一下学生做得怎么样,采取自愿原则,一位学生主动走上讲台,黑板擦一拍,便开始演说《鸿门宴》,一开场感觉很像模像样,说得也很生动,有点单田芳的架势。可这位同学毕竟是初次表演说评书,有点紧张,

  说到某个地方,下面的情节突然遗忘了,这时让我意想不到的是下面的同学齐声给他提示,评书继续,涛声依旧。当时看到这个场面,我的内心非常激动,因为学生通过自己劳动获得了果实,这样的果实是最甜的。同样,之后的文学常识也是让学生自己来讲,有遗漏的地方我再作补充,而且在梳理重点字词句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一遍而过,因为学生在准备评书的时候大部分都已解决了。

  随后在讲解内容时,感觉非常轻松,因为学生对内容把握得很熟悉。在分析完内容后,我又采取了另外一个活动:就是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把它改编成一个舞台情景剧。结果学生也是热情高涨,表演得非常出彩,于是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的了解和印象,从而也就激发了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当然每篇文言文都有各自的特点,肯定会有很多不同的传授方法,还需要我们去探索。但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我觉得有一条宗旨:

  那就是让学生成为主体,成为主动者,主动去汲取知识和营养,这样学生的能力才能逐步提高,他们才能长成真正的参天大树。

  以上是我谈的关于文言文教学的一点不成熟的见解,也是有感而发,特别是面对学生的抱怨,面对学生的那种痛苦的表情时,感觉心情非常沉重。当某种东西的存在对于一个人是一种痛苦而不是享受时,那我想这种东西已经没有存在的价值了。文言文是我们华夏民族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精髓,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去继承、发扬,而不是负担、痛苦,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我想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去思考的问题。同时,作为语文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去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作不懈的努力!

文言文教学活动心得体会共4

  文言文教学点滴体会

  中国语言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简洁、典雅,是中国文化的精粹,也是我国文化的知识宝库。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有义务将古代文化发扬光大,尤其在“网络语言”、“时髦语言”盛行的今天,我们的语文课堂“任重而道远”。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好语文首先贵在“诵读”,学习文言文就要“熟读成诵”,从第一篇文言文《童趣》开始,绝大多数古文都要背诵。同时领会主旨内容、情感,教师在教学中要博古通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握每篇课文的要领。最后主动积累词汇语汇,不但熟记基础知识,更要掌握学习方法。

文言文教学活动心得体会共5

  初中文言文教学心得体会

  宁陕县城关初级中学

  王丹彤

  初中语文中文言文已占到一定的比重,像本册书有8篇文言文,加上10首诗词,文言文的比重要占到1/2。因学生平日接触文言文读本少,文言词语古今义变化大,有一字多义和词类活用现象,加上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故读懂文言文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一篇文章要么读不明白,要么读明白了用白话文说不出来,重点的文言实词、虚词积累不够,重难点句子理解不准确,学生对文言文感到头疼。在学习中都有这样的体验:学通学懂了就有兴趣和信心,再难都不怕;学不懂有困难,越发没有兴趣和信心,更不愿学。从现在语文教学来看,很多语文教师对文言文教学都很重视,花费课时多,讲解细致全面,但教学效果一直不够理想。我想,要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果,可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多朗读文言文语段。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是很有道理的,文章只有用心多读几遍,真正读进去,才会明白其中的意义。自己悟得的,比老师教、被动记效果要好得多。在读过几遍之后,若仍有部分词句不理解,可查阅词典、字典,或请教他人,这时,你想要知道这些知识,就会格外用心,记忆也会格外深刻,就像人饿了吃什么都香一样。同时,对于自己真正不会的知识一定要及时记笔记,反复记,达到熟练,才会真正变成自己的知识。目前,在语文教学中,因课时紧,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习惯差,学生对课文朗读得很不够,对课文太陌生,即使老师讲解得再详细、再全面,因学生不会的知识太多,也会记不全,记不牢,课文背诵更是因为理解障碍而难上加难,或死记硬背,或勉强记忆,学习效果自然就差。

二、多整理、多积累文言词语。文言文多是记录古代的生活,现代人多比较陌生,加之语言的变化,文言文的词义与今天差距较大,故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词义也有固定的,多积累自然就会熟悉。一般而言,实词意义较单一,如“走”为“跑”,“书”为“写”,“尝”为“曾今”,“布衣”为“百姓、平民”,“牺牲”为“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等等;虚词意义较为复杂,如“之”的用法有七种,连词“而”表示的意义关系有六种,只要熟悉用法含义,做到心中有数,再遇到词语,根据语言环境去判断辨析,自然会容易的多。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后,教师给学生整理古今义差别较大的文言词语和用法较多的文言词语是必要的。对于难以理解的句子一定要对重点关键词反复记,才会掌握。

三、多背诵一些文言文名篇,这对培养学生文言文语感,积累文言文词语是很有帮助的。

四、多阅读一些历史小故事,历史小说,了解丰富的历史背景,对读懂一些文言文很有帮助。毕竟文言文多记录的是历史事件,知道故事内容再读文章就容易读懂了。

  总之,文言文教学应多在读懂文本上下工夫、想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文言文教学才能真正走出困境。

文言文教学活动心得体会共6

  古诗文教学方法初探 如何讲好古诗文,让学生对其感兴趣,从而学好古文是中学语文教师的一个重大课题。就我自己的一些教学经验而言,谈谈我的点滴体会。

一、引入新颖,激发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且文言文的字词句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习惯距离也较大,学生较难读懂,普遍认为“文言文枯燥无味,难以学好”。这是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欲望。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师引入新课的艺术是非常关键的。

  比如,在《木兰诗》的教学中,花木兰的故事是家喻户晓的,我先让学生讲讲他们知道的花木兰的故事,谈谈对人物形象的看法,学生在把握历史背景及花木兰的人物故事后,对《木兰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理解也会简单快捷得多,特别在背诵时会感到亲切许多。在老师的启发下,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争先恐后地要求回答问题。这样,教师在课堂中不仅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反复诵读,培养语感。

  诵读是我国语文传统方法之一,在文言文教学中,要让学生读懂课文,理解文意,必须让学生反复诵读。俗话说:“熟读百遍,其义

  自见。”为此,每教一篇文言文,我都采用教师先范读(或听录音),然后学生再仿读,以及分组背诵竞赛等多种诵读方式结合起来,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积累语言材料,从而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阅读能力,说话能力,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学生通过反复读,不断的揣摩,感情的变化,长期潜移默化,培养了较强的语感。

  三.扩展阅读,课外延伸

  扩展阅读是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以课文为中心,根据不同的学习重点,精心选择一些与文章立意、写作背景、语言风格等相似或相反的文章,构设一种辐射性的网状阅读系统,让学生在思维中进行比较、剪辑、组合的学习过程。学习文言文时,如果仅就文论文,学生很难摆脱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朦胧之感。有了这些文章做参照系,学生就容易与作者建立心理沟通,从而进入立体的艺术境界,审美活动也能最终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通过这种方式能让学生将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和系统的整理,这样,天长日久,学生便会在头脑中形成整体概念,信息网络,便于记忆,便于提取,也便于创造。如学习《石壕吏》一文后,课外拓展读《礼记》选文孔子过泰山侧

四、联系生活,学习运用

  古诗词作为祖国文学宝库中最璀璨的明珠,我们不但要教会学生学习如何诵读,如何理解,如何鉴赏,更要让学生懂得如何运用古诗词。比如:当我们带领学生出去旅游,登上了高山之巅,我们可以问学生:此时你最想用杜甫的哪一句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学生一定能答出:

  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当一学生考试失意时,我问其他同学,我们可以用李白的哪句诗来劝慰他?大家齐答: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当我在教学朱自清的《春》这篇课文中写雨的一段时,讲到“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三个比喻写出了春雨细密、轻盈的特点。我问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学生用杜甫的诗《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很好地回答了我。是啊!“润物细无声”不正是春雨细密轻盈这一特点的绝好写照吗?

  此外,我经常鼓励学生多留意生活中的古诗词,把这些古诗词运用到他们的日记中、作文中。有些学生不但运用自如,更是对一些古诗词进行大胆地加工改造。例如有位同学在写到自己的校服丢了,他独出心裁,模仿《春晓》一诗写到:“春眠不觉晓,校服吹跑了。若有拾到者,酬谢少不了。”他的聪明才智,他对古诗词的巧妙改写不能不让我们由衷地折服。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把握学生心理,就一定能够在文言文教学中有所收获。 总之,为了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好文言文,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更用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是一个师生的双边活动,只有教师与学生互相配合,才能圆满地完成初中文言文的教学任务。

文言文教学活动心得体会共7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心得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新教材还是新读本,文言文都占有较大的比重。近几年来,全国高考语文部分的考试题型、难度、比例也几乎形成模式。了解这些,对于我们的高中文言文教学,将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在新课改的文言文教学中我主要做到以下几点,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1、熟读,背诵

  从任何角度讲,语文能力都是一种文化素质的集中体现。通常人们将语文能力概括为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而居核心地位的,应该是“读”的能力。教授文言文,就应该在“读”上下功夫。

  古人就非常重视文言文的朗读教学。虽然他们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教学方法比较呆板,但重视朗读教学无疑是值得我们效法的。在以往的教学中如果只注重讲授很少留时间让学生去读.结果在课堂上教师讲到什么地方学生们还不知道,教师的讲解、分析、简直就是对牛弹琴。这个教训是深刻的。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古典文学的传统方法即背诵和熟读。背诵古典文学,不但能使学生获得清晰的印象,有助于透彻地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对于开拓思路,丰富词汇,熟悉文言文语法,掌握篇章结构,学习古人的写作技巧,都有积极的作用。文言文的传统的诵读方法是科学的有效的。它利于知识的积累,利于明白事理,利于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高,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语言的运用能力。

  熟读、记忆的目的是为了帮助理解,而理解有助于记忆。若能在透 1

  彻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和背诵若干首诗和文言佳作,真正从中吸取养料。那么,在读文言文时,就会触类旁通,得心应手。正如古代诗人杜甫所说:“读破万卷书,下笔如有神。”而高考文言文阅读中考的正是这种知识迁移的能力。

2、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文言文比较常用的方法是串讲法、翻译法。教师往往占据主体,一讲到底;学生则只需一支笔、一双眼睛、两只耳朵;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教师洋洋洒洒,辛辛苦苦,学生则或忙于做笔记,或梦游周公,或雾里看花;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能力被忽视了,学生成为了被动的接受者。因此,我认为,要提高课堂效率,就必须转换教师角色。教师应起主导作用,具体来说:

(1) “抄”。“抄”是要求学生在课前动手将课文的注释摘要抄录到原文中相应的字、词句头上去。这样做,既疏通了文意,又加深了印象,且便于以后复习。

(2)查。要求学生对注释未涉及而自己理解有困难的字词句,查阅相关工具书,记录在册;对相关的文化常识,文言常识等,查相关的资料,进行疏理。这样的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能力,又有利于知识的积累。

(3)引导分析。如《孔雀东南飞》,教师可先分析兰芝的形象以示范,其他几个人物形象则让学生自主分析。总之,在课文教学中,教师不必面面俱到,可选取关键句段进行讲解,授学生以渔,重视生生互动,导之即可。

  3. 让人文情感走进文言课堂。联系史实和相关的背景,以扩充学

  2生见闻,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高中教材所选的文言文篇目,大多为先秦散文和诸子散文。与这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相关,许多作品虽具文学性,但基本忠于历史史实,且人物、事件互相关联,牵一动十,如《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荆轲刺秦王》等,均与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相搅合,构成严密的因果联系,如果教师只是孤立地讲授课文内容,不注重与历史事件的联系,其结果,一是不易激发兴趣,使学生感到内容单调、枯燥;二是不能让学生更透彻地了解历史理件这间的逻辑联系,从而影响记忆效果;三是不能让学生更深切感悟到知识原野的广阔性,求知欲望便极难得到引导和培养。因此,我认为,语文教师应该多读史书,了解、熟悉中国的历史。在给学生传授相关历史知识时,甚至在比历史老师的讲授更生动、细致、传神。这对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将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让学生学会去发现,发现知识,发现感受,乃至发现自己。教无定法,依据不同的教材内容,面对不同的教学对应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以上是我的在教学中的一点感悟。

文言文教学活动心得体会共8

  初中文言文教学体会

  新编中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份量明显增加,可见,文言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文言文怎样教,如何学,仍然困扰着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及学生,但也促使大家寻求良策,去努力探索。在新教材文言文教学实践中,我从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地位出发,开展重视诵读,激发兴趣,合作探究,培养能力的教学探索,取得良好的效果。下面做简要论述:

一、重视诵读,陶冶学生的知、情、意

  文言文教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方法灵活多样。其中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使学生能“熟读成诵”和“读书破万卷”,就是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纵观新编文言文教材,要求背诵的课文很多,课后的“思考·探究·练习”也大多要求在背诵的基础上用原文回答问题,这正是教改中重视诵读的体现。我在教学中也体会到,诵读有助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因而,教学文言文,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诵读指导,如读正字音、读准句读等,还应让学生诵读,让学生的情感在反复诵读中互动,领略文言文的美,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教学中我采取下列方法,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

1.读准字音。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有不认识的字,由学生自己或小组查字典或词典解决,如果有通假字、古代专有名词,教师应适当作指导,校正读音,扫清诵读障碍。

2.读准节奏。要求在语意层面上通读全文,做到停顿正确,理解文意才不会出错。如《陈涉世家》中“发闾左/戍渔阳/九百人”和“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节奏正确的朗读就有利于正确理解文句的含意,使学生较快地进入赏析文言文的角色。

3.读出语气和语势。这样有利于体会古诗文的感情和意境,表现出诗文的抑扬顿挫、跌宕起伏。如《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通过这样的朗读就会品味出诗人宽广的胸襟,联想到诗人立志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的远大抱负。

  通过诵读指导,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陶冶他们的知、情、意,增强了文言文教学的活力。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是“情景教学”的一种方式,利用多媒体声、形、色具备的特质,模拟各种生活情景,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场景氛围,学生在这种虚拟而又真实的生活空间中得到最深切的情感体验。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能在生动形象的情景中全面正确地把握课文内容,理解和消化重难点,从而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如我利用多媒体讲授《三峡》一文时,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配合优美的旋律在屏幕上展现三峡不同季节的美丽山水画面,引发学习的兴趣。接着指导学生抓住三峡各季节景物特征,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达到了课堂教学的目的。该课件成为学校语文组课件实用材料。

三、选择适当途径,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强调的是分工、合作。探究学习是创造一种能够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得到情感体验,使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得到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我抓住教材的契机,通过圈点与评注、善思与质疑、积累与归类的途径训练学生,提高学生学习探索的能力。

1.圈点与评注,是合作探究的前提。圈点与评注是学习语文的一种有效方法。所谓“圈点”,是给字、句划上符号,以引起重视或质疑。“评注”是把对内容的说明或评论意见写在正文旁边或行间,也可以另附小纸条夹在其间。圈点与评注,对学习语文的益处是十分明显的,它可以培养学生边阅读边思考勤动手的好习惯,为合作探究一些疑难问题做好准备。在实际教学中,可通过教师布置预习题训练学生圈点与评注;也可让学生独立阅读,针对疑难问题自行圈点与评注。

2.善思与质疑,是合作探究的关键。古代许多教育家,都十分注重思考与质疑。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法,《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的为学论,都启迪了我们:教学过程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把学和思结合起来,即善于思考,设疑释疑。如教《醉翁亭记》一文时,一位

  学生提出了疑问:古代许多官员出巡,都要清宫除道,作者既然是滁州太守,上山赏景,为何有那么多人一同上山呢?经过学生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之后我做了适当的点拨,学生终于明白作者游山的乐趣——与民同乐。正是由于学生主动质疑,才为合作探究提供了丰富的话题,从而更好地领悟文章的主旨,也掌握了文章的表现手法。所以说,善思与质疑是合作探究的关键。

3.积累与归类,是合作探究的深化。学习文言文,要善于引导学生积累名言典故,并对文言文的知识点作相应的归纳。如名句的积累一项,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整理某方面内容,定期抄写在黑板上,并利用课前三分钟检查落实。又如古汉语知识点的归类整理为: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多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当然不能机械抽象地归纳出几种用法让学生死记硬背,应立足于课文中鲜活的例子,联系学过的知识,不断归纳积累,再根据积累解决更新的问题。通过归纳比较,学生就会触类旁通,从而提高其独立阅读、准确理解文言文的能力,真正变“学会”为“会学”。

  合作探究,在教学中一般的操作是:以小组的形式开展。但要注意小组成员的调配,力求平衡,也必须让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明确自己的职责,成为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角。同时,教师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高高在上,要走下讲台,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到合作中,并适当作指导。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探讨,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独特的才干才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样比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效果自然要好得多。

四、拓展阅读,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拓展阅读是教师在授完课内文言文后,精心选择一些与文章立意、写作背景、语言风格等相关的文章,构设一种辐射性的网状阅读系统,让学生在思维中进行比较、剪辑、组合的学习过程。学习文言文,如果仅就文论文,学生很难摆脱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朦胧之感。有了这些文章做参照,学生就更容易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或情感体验,从而进入作品的艺术境界,完成从阅读到欣赏、从感性到理性的审美活动。通过这种方式能让学生将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和系统的整理,学生便会在头脑中形成整体概念。例如在学习了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一文后,我让学生阅读了《礼记》的选文: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于焉,今吾子又死于焉。”夫子曰:“何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焉,苛政猛于虎也!”就布置学生运用注释作翻译,并注意“于”“子”“夫”“之”“而”等词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做如下的小结:宁与虎为伴,死于虎口,也不愿去接受暴虐者的统治,暴露出当时社会统治的残酷,真是不堪忍受。这与课文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是何等的相似!又如学习了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之后,拓展阅读了“孙叔敖杀两头蛇”“管仲相齐”等人物小故事,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更多地了解文中所提到的人物,为文章的整体认识充实材料,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

文言文教学活动心得体会共9

  文言文教学之学习心得

  由于文言文产生的时代久远,中学生的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知识掌握不足等原因,文言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在多年的文言文教学实践中,对文言文教学有了一定的感受和心得,通过这两天的学习,通过观看《岳阳楼记》、《狼》两节示范课,通过倾听专家教授讲解,对文言文教学的认识和做法有更进一步的提高。对照示范课,结合自己的教学,我们可以采用诵读试译??讨论交流??鉴赏感悟??扩展阅读的四步课堂模式指导文言文学习。

  诵读试译 ??

  诵读。所谓诵读,就是有表情地以记诵为目标的朗读。诵读能够使学生克服语言障碍,消除时代隔膜,领会其思想感情,加强对文章的理解。诵读的过程也是让学生能读出文章的语气、语调和节奏,表达出文章和作品内在的情感的过程。在诵读时,我们常常按照以下几个步骤去做:

1、写作背景介绍。知人必先论世,让学生对作品产生的时代和作者的概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扫除时代隔膜,使学生在诵读时能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

2、教师范读。帮学生正音正字,以自己的情感打动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3、学生诵读。学生通过齐读或个别朗读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诵读。充分地调动目、耳、口、心,做到目观其文,耳闻其音,口诵其声,心通其意,真正做到“口而诵,心而惟”的境界。教师针对学生在阅读中出现的语音、重音、停顿、节奏等方面的问题给以纠正。

4、试译。学生在对文章进行诵读的基础上,利用工具书和课文注释,对文章进行翻译。试译时应遵循的原则 “忠实原文,不违原意;弄清语序,辨析词义;前后联系,理清难句;固有名词,不必翻译”。教师可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目标,对于文言文程度好的学生,鼓励他们在“信、达”的基础上,认真地斟酌词语,努力向“雅”的高度攀登。让学生自译,对于一些难句,可由学生互译,教师予以点拔。讨论交流 ??

  讨论交流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风格等方面的疑问进行切磋、探讨、交流的过程。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学生在诵读试译的过程中,对文章的语言风格、写作方法、立意等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但因为各人的阅历、切入角度的不同,他们的见解往往不一致。在这种子情况下,让学生互相交流,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和交流的习惯。首先,教师作为一个组织者,要营造讨论的氛围,让学生思维高度活跃,鼓励学生“质疑”。其次,针对重难点问题,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强求一致。教师再适时抛出一些“挑战”性的问题,使学生思维向更深更广的领域迈进。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思考结果进行总结评价。正如示范课《狼》中对狼的形象的讨论,老师提出的挑战问题等一样。

  鉴赏感悟 ??

  鉴赏感悟是一个感觉与理解、感情和认识相统一的活动。这种“感悟”,是反思,是总结,是发现,是创造,它能将学生的思维导入更深更远的境界。在教学中,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

1、美读入境,感受文旨文情。学生对文章进行了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再次进行美读,并且认真咀嚼,品出文章的“真味”,获取更丰富的形象美感。这时的美读还可以帮助学生吸收、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培养审美情趣,从而提高语言能力。

2、含英咀华,体会文意文境。从语言运用的角度,研习一些重点段落,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品语言的情感、意蕴和韵味。教师及时指导、点拔和总结。

3、撰写感想,交流感情体会。即学生学了一篇文言文后,可以将自己的感悟形诸笔端,写成读后感,并在课堂上和同学进行交流。不仅使学生学会了运用语言去重新塑造和描绘文学形象,增强了他们驾驭语言的能力,而且在这种思想与思想的碰撞中,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也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扩展阅读??

  扩展阅读是以课文为中心,根据不同的学习重点,精心选择一些与文章立意、写作背景、语言风格等相似或相反的文章,构设一种辐射性的网状阅读系统,让学生在思维中进行比较、剪辑、组合的学习过程。学习文言文时,如果仅就文论文,学生很难摆脱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朦胧之感。有了这些文章做参照系,学生就容易与作者建立心理沟通,从而进入立体的艺术境界,审美活动也能最终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通过这种方式能让学生将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和系统的整理,这样,天长日久,学生便会在头脑中形成整体概念,信息网络,便于记忆,便于提取,也便于创造。

  在文言文教学中诵读试译??讨论交流??鉴赏感悟??扩展阅读的四步课堂指导模式,能很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储存越来越多文言资料,而且能将所廉说的知识迅速地迁移到习作中去。

  以上是个人的文言文教学实践和这次学习的心得,学习启发了实践,实践印证了学习。不足之处,敬请斧正。

文言文教学活动心得体会共9篇(小学文言文教学培训心得)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文言文教学活动心得体会(共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