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民俗的演讲稿4篇 关于民俗的演讲稿

时间:2023-06-02 08:00:00 演讲稿

  演讲稿的内容要根据具体情境、具体场合来确定,要求情感真实,尊重观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用到演讲稿,那么你有了解过演讲稿吗?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爱民俗的演讲稿4篇 关于民俗的演讲稿,以供参考。

爱民俗的演讲稿4篇 关于民俗的演讲稿

爱民俗的演讲稿1

  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高二(9)班的xx,今天,我在国旗下演讲的主题是《冬至大如年》。

  12月22日,一个重要的节气即将到来――那就是冬至。冬至,冬至,冬天已至,虽然没有北方寒夜里的大雪纷飞,但我们小岭南的冬至也有它独特的味道。对于这个气节,同学们了解多少呢?

  冬至被人们当做一个重大节日,从周代起就有了祭祀活动,宫廷历来十分重视。民间也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还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会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这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因此应该庆祝。《晋书》上有记载“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可见古代人民对冬至的重视。冬至这天,一些文人、士大夫会进行“九九消寒”的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在南方,不论贫富,饺子是冬至必不可少的食物。有谚语说:“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为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老时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当时正值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的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与一大碗肉汤一起分给求药的人。人们吃了娇耳,喝了驱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方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关于冬至,还有许多数不完道不尽的习俗。

  然而,身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在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似乎越来越远的今天,冬至大如年,你还知道多少?虽然我们今年冬至将在学校里度过,但我们依旧可以以简单的行动体验冬至的韵味:为家人打通电话,在他们耳边呢喃一句“冬至安心”;见到老师同学,亲切地打声招呼“冬至安好”;期待着食堂会不会也有一碗热乎乎的汤圆或饺子呢?让我们行动起来,用实际行动传承我们源远流长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

爱民俗的演讲稿2

  端午节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我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可是始终不忍舍弃自我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我的生命谱写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之后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爱民俗的演讲稿3

  在茫茫的的大草原上,响彻着蒙古族男儿的声音。这就是蒙古族的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

“那达慕”是蒙古语,“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每年六月初四开始。“那达慕”有着久远的历史。据铭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记载,那达慕起源于蒙古汗国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举为蒙古大汗时,他为了检阅自我的部队,每年7~8月间举行“大忽力革台”,将各个部落的首领召集在一齐,为表示团结友谊和祈庆丰收。起初只举行射箭、赛马或摔跤的某一项比赛。到元、明时,射箭、摔跤比赛结合一齐,成为固定形式。之后蒙古族人亦简称此三项运动为那达慕。

  摔跤是蒙古族异常喜爱的一种体育活动,也是那达慕上必不可少的比赛项目。蒙古语称摔跤为“博克巴依勒德呼”,称摔跤手为“博克庆”。摔跤手要身着摔跤服“昭德格”。最引人注目的是,摔跤手的皮坎肩的中央部分饰有精美的图案,图案呈龙形、鸟形、花蔓形、怪兽形,给人以古朴庄重之感。

  射箭是那达慕最早的活动资料之一。在公元800多年以前,蒙古人分为许多不一样的部落,他们的经济生活大体可分为游牧经济和狩猎经济两种。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以后,虽然狩猎经济的部落逐渐转向了游牧经济,但狩猎时期长年积累下的拉弓射箭的本领却保留了下来,以防外敌侵略和野兽袭击畜群。射箭比赛的规则是三轮九箭,以中靶箭数的多少定前三名。

  那达慕大会一般举办7之9天,蒙古族的男女老少都沉浸在欢乐之中。

爱民俗的演讲稿4

  俗话说“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这不,腊月二十九一早,我们便兴高采烈地赶到了姥姥家。今日,家中要上演我们的传统节目——捏花馍。

  姥爷将面盆上的湿布揭起,倒上些碱水,和爸爸轮流上阵,将近一个小时才将面团揉匀。这时的面变得白澄澄的,好似个胖娃娃。

  接下来这个环节可是我最喜欢的——捏花馍。这就应当姥姥、妈妈这些心灵手巧的女同志们大显身手了。一块块面团,在她们手里翻来覆去地揉搓着,与此同时,姥姥又开始给我讲那些令我百听不厌的民俗故事:“说起来,这花馍馍也是咱们山西过节时的传统咧。以前,我们只要有一户有喜事,家家户户都捏馍,以示庆贺:邻家喜得贵子要送‘金锁馍’,给老寿星祝寿要敬上‘寿桃馍’;每逢佳节也要做馍,很有代表性的就是中秋,要捏——”

“——‘月饼馍’!”我接过话头,这我早已烂熟于心。

  嘴不停,手也没有一刻歇息。面团在姥姥手中翻来覆去地揉啊捏啊,几经抻、拉、压、拽的“折磨“,姥姥将面团揉成长条,盘了又盘,最终筷子剪刀齐上阵,不一会儿,那“兔子”便有了形,大耳朵,小尾巴一应俱全。姥姥又端出一碗早已准备好的大枣,挑一个去了核,剪一半,往兔眼上一戳——喝!一只活灵活现的“玉兔”便呈此刻我们面前,小巧玲珑,令人爱不释手。

  一个个面团经姥姥之手,变得形态各异,生动至极,好似实物一般。石榴,桃,蝴蝶等等,一应俱全,还有一条摇头摆尾的大鲤鱼呢!我也努力模仿,照样捏了几个,自我感觉极好,托着到处炫耀。

  我们忙了一个多小时,直至汗流浃背。案板很快便摆满了花馍。是时候该下锅了!在等待的时间里,我的心境简直能用“望眼欲穿”来形容,总有“揭开锅盖来看看”的欲望。其实,不出半个小时,花馍馍就“新鲜出炉”啦。每一个都发酵得很好,比入锅时大了几圈,显得十分丰满。一只热腾腾的“大桃”握在手心,只不明白从何处下口,可第一口咬下去,便是满口的香气,这香不一样于平日常吃的馒头香,这其中还掺杂着我们的汗水与欢乐,两种截然不一样的味道,让这馍更添了一份醇香。

  家乡的花馍馍呦,你让我们全家,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提前感受到了节日的喜庆气氛。我们,遵循着祖辈留下的传统,坚持着独特的民间习俗,虽总不回山西老家了,可经过这花馍,我与老家,情相连,心相系!

爱民俗的演讲稿4篇 关于民俗的演讲稿相关文章:

中秋民俗故事演讲稿简短范例大全3篇 中秋民俗故事演讲稿简短范例大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