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进位加法教案例文3篇(二年级上册进位加法优秀教案)

时间:2023-02-10 05:33: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进位加法教案例文3篇(二年级上册进位加法优秀教案),以供参考。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进位加法教案例文3篇(二年级上册进位加法优秀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进位加法教案例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时间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时间生活中非常有用的。

  教学重点:

  1、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时间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1、拿出一本数学教课书,和一只笔,提问:哪个重有些?

  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让学生“掂一掂”,然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

  3、从刚才的实践得出结论:物体有轻有重。板书课题。

  二、观察、操作领悟新知

  1、出示主题挂图,物体的轻重的计量。观察主题挂图。

(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

(2)这幅图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说什么?

(3)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我们现在来交流以下好吗?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单位来表示。

(4)在学生说的同时,老师拿出有准备的东西展示。

  2、克的认识。

(1)提问: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你们知道1克、1千克各有多重吗?要知道物品的质量,应该怎么办呢?

(2)出示天平,简单介绍天平的结构,并说明使用方法。

(3)将一个2分皮放在左边盘内。1克砝码放在右盘内,让学生观察。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个2分皮重多少克?板书:克

(4)“1克有多重?”我们来掂一掂好吗?

  3、千克的认识。

(1)出示盘称。大家认识这称吗?

(2)看看盘称的使用方法。现在要称1千克的水果或蔬菜,谁能当售货员来称一称?

(3)现在先掂一掂自己的书包有多重?估计有几千克,然后用称一称。

(4)刚才大家都说了,一袋盐中农500克,那两袋呢?

(5)板书:1000克

  1000克和1千克比较,请同学们猜一猜,谁重?

  板书1000克=1千克

  齐读:1000克=1千克

  三、效果测评。

  1、完成教材第88页第3题。

  2、完成教材第89页第4题。

  3、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

  4、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进位加法教案例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称一称”的实践活动,亲自感受1课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质量单位的理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实际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和分工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进一步了解克和千克的质量单位概念。

  2、能够用老师提供的称,来称量物体质量。

  教学难点:

  巩固对质量单位实际概念是认识。

  教学准备:

  天平,盘称,适量的生活用品,如水果,蔬菜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请同学们想一想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二、实践、操作领悟新知

  1、称一称。

(1)我们通过调查,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如果想知道同学们带来的水果蔬菜的质量,可以用什么方法?

  要称我们就要用到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称。这些称各有什么用途?

(2)下面我们来重点实践一下生活中最常见的盘称和电子称。

  出示挂图称水果、蔬菜。

  1千克苹果有多少个?能把书中的苹果数一数吗?你们想自己称一称吗?

(3)分组活动。

  明确活动要求:各小组把自己带来的水果、蔬菜各称出1千克。再数一数各有多少个。

(4)刚才我们使用了盘称称物品的质量,是用什么作单位?请小组长上来汇报一下本组称的结果。

(5)通过刚才的小组活动,大家发现1千克的水果、鸡蛋有几个。鱼有几条?

  2、估一估。

(1)大家能估一估你们带来的其他日用品的质量有多少吗?你估计的理由是什么?把估计的结果写到书上。

(2)称一称,验证学生估计的结果。

(3)请大家看书上的图,李奶奶从市场里买了苹果、鸡蛋、鱼,大家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三、教学效果测评

  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8页第1题。

  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8页第2题。

  3、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9页第7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请大家想一想,说一说。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进位加法教案例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全面了解画面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2) 理解算理,掌握笔算加法的书写格式,会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归纳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和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竖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难点:笔算的计算顺序。

  教法与学法:

  教法:演示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第11—13页的情境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旧知回顾,做好铺垫

  口算并说出算法:

  12+7=   13+5=   2+17=

  4+13=   8+12=   14+3=

  二、合作探究,获得新知

(1)动画激趣导入新知。

  出示fiash动画。教材11页情境图。

(2)动手操作,形成表象。

① 口算。

② 摆小棒法。

③ 拨计数器演示法。

……

  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多种算法。

(3) 抛出问题,合作解决。

①多媒体展现,感知竖式。

  3 5

+  2

  3 7

③ 小组合作探究新知。用小黑板出示探究问题。

  根据屏幕展现及摆小棒,用计数器方法列出竖式。

  说出列式理由。

(4) 教学例2。

  3 5

+  3 2

  6 7

  对齐数位,从个位加起。教师指导书写。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 学生板演,老师指导,集体订正。

  35+32=   43+26=

(2) 当医生诊断。

  判断竖式中的错误并纠正。

  四、 知识深化,拓展提高

  完成教材13页“做一做”第2题。

  板书设计

  100以内的加减法(不进位)

  35+2=37(人)   35+32=67(人)

  3 5        3 5

+  2      + 3 2

  3 7        6 7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进位加法教案例文3篇(二年级上册进位加法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黄山奇石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篇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下册3篇(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案)

最新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3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案3篇(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教案)

人教版高二数学教案范文3篇 高一数学人教版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3篇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3篇

一年级年上册语文教案模板设计3篇(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模板范文上册)

关于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3篇(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2篇 6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