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教案例文3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教案

时间:2023-02-15 08:32: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教案例文3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教案,供大家阅读。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教案例文3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教案例文1

  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完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后进行的,主要引导学生应用比的意义解答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本节内容是平均分的延伸,跟分数乘法有密切联系,也是学习第十二册教材比例的基础。

  2、本节内容设计比较灵活,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的方法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学情分析

  1、经课前了解学生对于比的意义理解得比较透彻,也非常理解、喜欢比的多种表现方法,而分东西时他们都喜欢用平均分,认为平均分最合理,也非常喜欢帮助别人分东西。

  2、小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比较强,凡事都喜欢刨根问底,喜欢挑战各种难题,所以本人设计了由平均分向按一定比分配的策略,让他们的认知由平衡向不平衡发展。并一步步引导他们运用旧知识解决新知识,最终真正学到知识。

  3、学生可能会认为为什么平均分分东西会不公平,为什么要按一定的比分才合理。

  教学目标

  1、在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使学生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分配的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通过实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教案例文2

  教学目标:

  1、巩固千克、克、吨的认识,进一步建立千克、克和吨的质量观念。

  2、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和吨有关的实际问题。

  3、初步经历质量单位的形成过程,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4、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巩固千克、克、吨的认识。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某超市招聘售货员的考试,要求应试的人员必须掌握最基础的质量单位的有关知识,刚好我们才学过了这方面的知识,大家有没有兴趣试一试?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称物品,认秤。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为什么下面两样物品称出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

  2、贴标签。

  以给商品贴上质量标签的游戏形式出现,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千克和克的实际质量,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3、补标签。

  教师创设情境:“下面这些物品和动物的质量标签上的质量单位漏写了,你能把它们填补完整吗?”学生用不同的手势表示“千克、克、吨”,集体完成,并请学生陈述自己的理由。

  4、比较下面物品的轻重。教师用第3题中单纯的式子变为比较两种标明质量的物品轻重,吸引学生参与。

  复试

  1、第5、6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第7题。学生独立观察思考、理解图意;尝试列式解答;全班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3、第8题。学生独立尝试解决;同桌交流。

  4、第9题。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解决问题,给每个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最后全班交流,看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最多。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第10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交流,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操作。学生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可能有:10克10克地称5次;先称30克,再称20克;先称2个20克,再称10克等。

  6000克=( )千克 3 g=( )g

  4吨=( )千克 6000 t =( )g

  4千克500克=( )克 3吨70千克=( )千克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第11题。这道思维训练题蕴含着代换的数学思想,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用学具代替苹果梨子摆一摆,增强直观性。解题思路是:3个苹果和3个梨合起来刚好和9个桃子一样重,所以1个梨和1个苹果应和3个桃子一样重。学生若有其他的合理想法,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教案例文3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忆,初步体验分类、归纳的方法。

  2、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1)课时

  一、梳理知识

  1、加法

  出示算式

  25+836+759+243+5

  50+1639+4047+5062+4

(1)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2)把他们分分类(板书)

(3)计算,抽几道说说是怎么算的?

: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4)练习(重点是进位加法)学生出题

  2、减法

(1)明确要求

  师:刚才我们一起进行了加法的有关练习,这一单元我们还学习了减法,减法这一部分和加法有些相似,怎样?我要把这个任务交给小朋友们自己完成,有信心完成吗?

(2)小组合作

  一个填表,一个写算式,一个算答案,一个检查对错

(3)展示交流

(4)练习P78T1

  46-982-565-7

  97-6062-4058-30

  二、巩固练习

  1、教科书第79页第1、2题

  2、想一想,各种图形表示什么?

△+○+□=40△=()

△+○+□+□=46○=()

△+○+○+□=70□=()

  3、P78T2

  三、

  四、作业课堂作业本第48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教案例文3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教案相关文章: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电子教案年3篇 搜索八年级上册苏教版

二年级语文教案12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详案

三年级数学几分之一教案9篇(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模板最新例文3篇(高一数学教案模板最新例文怎么写)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学总结6篇(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学总结)

关于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5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一等奖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模板4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

关于二年级数学教学总结6篇(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小结)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小数的性质》5篇(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教案3篇 三年级下数学教案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