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教案模板3篇(草原教案详细)

时间:2023-02-22 10:16: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草原教案模板3篇(草原教案详细),以供参考。

草原教案模板3篇(草原教案详细)

草原教案模板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2、具体体会课文中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步骤】

  〖教学目标

  1、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新词,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宽广无边的.草原,景色优美,牛羊成群。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2、观看《草原》电视教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意境。

  3、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布置预习

  1、学习生字新词,注意生字的音形义。

  2、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

  3、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

  4、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质疑问难

  1、读生字组词,并读读生字在文中的句子,注意正音。

  组词:

  骏( ) 俊( ) 竣( ) 限( ) 驰( ) 峻( ) 唆( ) 梭( ) 垠( ) 弛( ) 蹄( )

  茶( ) 貌( ) 杯( ) 跤( ) 缔( ) 荼( ) 藐( ) 怀( ) 胶( )

  2、理解词语。

  3、质疑问难,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四、理清课文的线索

  1、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样的?

  2、理清课文线索 默读思考:本文是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的经历事情的顺序来叙述的。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写了几个意思?

  3、交流、整理: ⑴ 草原美景 ⑵ 欢迎远客 ⑶ 亲切相见 ⑷ 热情款待 ⑸ 联欢话别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和词语。

  2、熟读课文。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新词。

  2、读课文,说说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意思。

  二、学习第一段

  1、听师范读,边听边在脑海中勾勒画面。

  2、自由读、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哪一句话可以概括这一特点?

  投影出示: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再读这一段,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3、“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概括了草原的特点,那么作者是怎样写具体的呢?看图,默读这一段,画出有关语句,小组交流细细体会。

  教师适时点拨。

  4、朗读第一段,想象画面,体会作者的心情。画出有关词句,集中交流。

  5、再读第一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具体描述的。

  三、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第二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初入草原和走了许久后景色有什么不同?画出有关语句,集中交流。

  3、出示投影片:读句子,说说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

  分组讨论,教师点拨。

  4、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

  四、学习第三段

  1、默读第三段,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

  2、指导朗读第三段。

  五、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思考: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把你体会最深的一点讲给同学们听。 2、请学生朗读,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

  六、学习第五段

  1、齐读最后一段,谈谈你的感想。

  2、反复朗读“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说说你的理解。

  七、总结

  总结全文:本文通过写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民族团结的精神。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课文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访问记。文章记叙了作者到内蒙古草原访问时所看到的优美景色和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汉族同胞的动人情景,反映了蒙汉两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情厚谊。在初读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线索。然后借助录音、录像、图片,结合对课文重点词句的品味,逐段领略草原的自然之美和人情之美。教学的重点放在:1、让学说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2、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祖国的辽阔美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草原教案模板2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8个二会字、4个新偏旁,理解部分词语;

  3、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快乐,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1、自制的幻灯片;2、生字卡片;3、板书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详)

  一、欣赏草原美景,导入揭题。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在我国的内蒙古及西部的黄土高原上,有杂草丛生的大片土地,还有许多耐干旱的树木。成群的牛羊、成批的牧民都生活在那儿。

  王老师很想到那儿去看一看,所以搜集了许多那儿的图画。现在,我们一起来饱饱眼福。(出示“草原美景”幻灯。)

  你们知道我想去哪儿了吗?对!是草原。(出示生字卡片“原”,指导记忆字音、字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片描写草原早晨景色的文章。(边述边板书:草原的早晨,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识读新词。

  1、自由轻声独独课文,把字读准,把句子读通,再标好小节号。

  2、文中有许多新词,找你的好朋友一起来读读屏幕上的词语,不会的可以看看书上的拼音。

  (出示词语) 响亮打破黎明宁静涌出圈门无边蹦跳牧民追赶跨上骏马远处飘动回荡铺满新绿

  (变化方式检查词语掌握情况,再齐读。)

  3、认识了这些词语后,你们能把课文读得更好。再读读课文,待会儿把你喜欢的句子,或已经读懂的句子,或还没有读懂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以自荐的方式了解学生郎读的情况。)

  4、篇文章这么美,我都忍不住想读一读。你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一下草原的景象。(教师范读,学生想象。)

  5、听完课文,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你来描述一下。

  (学生自由发言,引导揭示草原显现的美。)

  三、体会理解文意,朗读内化。

  过渡: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草原早晨的美。

  1、学习第一段。

  刚刚读第一段的时候,我想到了以前学过的一些句子。

  (1)(出示句子)

  * 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

  * 春风姐姐轻轻吹了一口气,小池塘就醒来了。

  指读,齐读,引导用不同的句式练习说话,如“()唤醒了()。”

  “()把()唤醒了。”“()被()唤醒了。”……

  (2)(出示第一段话)

  “啪!啪!”响亮的鞭声打破了黎明的宁静。铺满新绿的草原醒来了。

  自由读,指读,齐读,引导学生了解写法。

  (3)这段话里,有个展现草原美丽的词,你来找一找。(板书:铺满新绿,练读词语,引导学生想象此番景象,引导背诵相关的诗词。)

  (4)铺满新绿的草原是被——(生齐:响亮的鞭声)唤醒的。鞭声什么样?(指导朗读好“啪!啪!”感受到声音传得远。)

  鞭声是牧民们在——(生齐:黎明)时候敲响的,看来,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起得还真早,他们真勤劳呀!

  (5) 读第一段。

  2、学习第二段。

  过渡:醒来的草原不再宁静,变成了什么样?

  (1)(出示第二段话)自由读第二段,看看你知道了些什么?

  (2)指读,讨论交流:“一只只”、“涌出”、“羊群”说明羊儿多;“蹦跳”、“奔向”说明羊儿的欢乐。

  (3)欢乐的羊儿奔向无边的草原,它们在想什么?它们要干什么?(学生想象说话。)

  (4)羊儿在尽情玩耍,尽情奔跑,怪不得牧民们要——(生齐:跨上骏马,追赶那欢乐的羊群。)(出示板书:欢乐的羊群)

  (5)让我们听着欢乐的乐曲,一起来朗读第二段话。

  四、自主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过渡:生字宝宝等极了,让我们来和它们交朋友。

  1、认读生字:“原、打、宁、门、无”。

  2、自主记忆字形,书空记忆笔顺。

  3、教师范写“原”“打”,在演示中指导学生看清书写注意点。

  4、学生习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略)

  一、欣赏优美乐曲,回顾旧知。(第一、二段话)

  课文第一、第二段话我们已经学过了,让我们一边欣赏优美的乐曲,一边来想象草原早晨美丽的景象。(播放草原歌曲。)

  我们来把草原的景象说一说。(学生回顾所学知识,自由说话。)

  二、继续学习课文,尝试背诵。

  1、学习第三段。

  羊儿越跑越远,越跑越远,好像跑到了天边。

  (出示句子)远处,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牧羊人的歌声。

  自由读,指读,齐读,讨论:牧羊人的歌声是什么样的?

  这么响亮动听的歌声被风吹着,传到很远很远的地方,连天上的白云都能听得到呢!书上用了一个词,是——(生齐:回荡)。

  2、看着美丽的景色,听着悠扬的歌声,你能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吗?(学生读、画、唱、演……尽情表现后,让部分学生上台表达感受。)(板书:美丽)

  3、看来,大家的确被草原的美丽深深吸引住了。看着画面,我们来加上动作赞美一下美丽的草原。(学生自由表演,感情朗读,尝试背诵。)

  三、拓展学习空间,自由畅谈。

  1、网上点击,资料查阅:风俗习惯、美丽风光、特色歌曲……

  2、自由畅谈感受。

  板书设计:

  草原的早晨

  铺满新绿

  欢乐的羊群飘动的白云

  美丽

草原教案模板3

  教材分析

  本课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作者生动地秒学了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

  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可分为两个部分。本课语言通畅易懂,对场面的秒学富有激情,细腻贴切,把民族互助的真情融入其中,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令人回味无穷。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草原特点,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4.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

  1.让学说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3.具体体会课文中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草原特点。

  3.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4.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草原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到过草原吗?在电视、电影中见过草原吗?谁愿意把你的亲身经历向我们大家介绍一下?(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宽广无边的草原,景色优美,牛羊成群/article/。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2.观看《草原》电视教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意境。

  3.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段落好好地读一读,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三.布置预习

  1.学习生字新词,注意生字的音形义。

  2.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

  3.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

  4.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四.检查自学,质疑问难

  1.理解词语。

  2.质疑问难,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五.理清课文的线索

  1.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样的?

  2.默读思考:本文是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的经历事情的顺序来叙述的。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写了几个意思?

  3.交流、整理

草原教案模板3篇(草原教案详细)相关文章:

关于草原教案7篇 草原教案简案

草原教案模板4篇 草原教案详细

草原教案范文5篇 草原教案优秀

《草原》教案范文6篇 草原课文教案设计

《草原》教案范文6篇(草原教案详案)

关于草原教案4篇(草原上课教案)

实用的草原教案4篇 草原教案详案

草原教案5篇 《草原》教案设计

精选草原教案3篇(草原教案教学过程)

草原教案范文6篇(草原详细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