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小学数学教案7篇(小学数学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06 08:18: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有关小学数学教案7篇(小学数学教案范文),供大家阅读。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7篇(小学数学教案范文)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教材第4l页实践活动"男、女生的脉搏"。

  教学要求:1、使同学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能进行简单的收集数据和统 计,学会根据实际问题求简单的平均数。

  2、培养同学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同学的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组织同学参与实践活动,从中体会统计的过程和作用。

  教学难点:同学自测脉搏。

  教具准备:秒表一只、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我们已经学习了求平均数的问题。谁来说一说怎样求几个数的平均数?

  2、出示:下面是第一组男、女同学的数学成果,比较男、女生的平均成果,看谁高?

  男生:95、80、90、85、95。

  女生:100、80、85、95。

  指名同学板演。

  集体订正。提问:求男生的平均成果为什么除以5,求女生的平均成果为什么除以4?

  二、提出问题

  1.我们已经学习了统计表和求平均数。你能知道我们班里男生和女生的脉搏,谁跳得快些吗? 哪位同学大胆猜想一下,男生的脉搏跳得快还是女生的脉搏跳得快?你猜想时是怎样想的?

  2.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现在大家讨论 一下,这个问题可以怎样解决?(得出求平均数的方法)

  三、分组活动

  1.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每人1分钟脉搏次数,填入下表

  2.组织同学分组活动,由教师计时,组长主持每人测脉搏并填在表里, 再让同学求自身小组里男生、女生平均1分钟脉搏跳多少次,并在组内 交流比较男、女生脉搏跳动次数,看谁跳得快些。

  交流汇报。

  3.各组汇报男、女生人数和男、女生脉搏跳动总次数,要求学 生自身求班内男生和女生脉搏跳动的平均次数。

  4.请大家比较一下,你发现结论怎样?前面的猜想对吗?

  四、课堂小结

  五、安排作业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经历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学习过程,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货物方法,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方程,丰富解题策略,发展数学思考,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作用,体验用新的策略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方程,学会解只含有加、减法和乘、除法一步计算的过程。在实际生活中,用列方程、解方程的方法也能把一些分析数量关系比较困难的问题,很容易解决。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二、新课: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

  师: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和我们过去解决实际问题一样,首先要审题。(板书:审题)

  题中告诉我们哪些已知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过去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时,审题后要分析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也要分析数量关系,所不同的是,现在我们要找一个数量关系式。(板书:找等量关系式)

  (3)过去我们解决问题时是想怎样从已知的推算出未知的,现在我们可以把未知的数设为X。(板书:设未知数)可以这样写:先写“解”字,表示解题的过程,而设小军的跳高成绩为X米这句话必须写下来,否则,人家就不知道你下面列出的方程是什么意思。

  (4)谁能根据我们找到的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板书:列方程)

  (5)下面我们用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了。(板书:解方程)

  请学生上黑板板书。

  强调:因为在设的前面已经写上了“解”字,所以在接方程时不再需要写“解”字了。

  (6)、因为这里是解决实际问题,在求出答案后,还应该像过去解决实际问题一样写上答句。(板书:写答句)

  (7)、在问题解决后要检验答案是否正确、合理。突出两点:第一是看方程列的是否合理,第二是看解方程是否正确。(板书:检验)

  2、练一练:第一题

  3、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式。

  (1)、小明打一1200个字的文章,已经打了一些,还剩下280个字没打。小明打了多少个字?

  (2)、学校为扩充图书资料,今年计划投入 资金1.2万元,是去年的1.6倍。去年投入资金多少万元?

  (3)、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7.2厘米,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4、试一试:

  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一头蓝鲸重165吨,大约是一头非洲象的33倍。这头非洲象大约重多少吨?(列方程解答)

  5、练一练:第二题

  三、全课:

  1、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是什么?解题的关键是什么?

  2、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3

  教学目的:

  1、经历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加法。

  2、感知算法多样性,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概括、迁移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

  教学难点:理解进位的计算道理。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

  学 法:观察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准备:课前小研究、多媒体、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数学小故事。

  《加号和减号》

  二、探究新知。

  1、情境导入。

  2、如何解决一共有几瓶牛奶的问题?

  3、提出探究任务和探究要求,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4、四人小组汇报计算方法,同学和老师互相质疑、补充。

  汇报用摆小棒计算时师质疑:

  (1)为什么要从5根小棒里拿1根给9根,怎么不拿2根、3根或是其他的根数?

  (2)看来,这1根小棒是有任务的,你知道它的任务吗?

  (3)为什么要从9根小棒里拿5根给5根,怎么不和刚才一样拿1根或是其他的根数?

  (4)看来,这5根小棒也是有任务的,你知道它的任务吗?

  (5)这种方法和刚才的方法有什么不同之处?有什么相同之处?你能给这种方法取个名字吗?

  三、游戏巩固9加几的进位加法。

  四、全课总结。

  五、板书设计:

  9加几

  情境图

  9+2=11

  9+3=12

  9+4=13

  凑十法: 9 + 5 = 14 5 + 9 = 14 9+5=14

  9+6=15

  1 4 5 4 9+7=16

  9+8=17

  10 10 9+9=18

  六、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没有机械地强调让学生进行凑十练习,而是借助小棒的直观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为何要从5里面拿1给9的道理,又为何要从9里面拿5给5的道理,然后利用计数器上珠子动态变化过程,借助学生对“10个一是1个十”的认识,帮助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计算道理,真正达到了“授之以渔”。另外,在课堂上,老师不仅肯定了学生把9凑成10,而且还引导学生用凑十法的原理把5凑成10这种不常见的凑十方法,为以后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了基础,也为以后简便算法中的凑十、凑整等计算方法奠定了基础,生活中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其实他们是同根同源的,那时学生就会很容易地运用这种凑十的基本方法来解决了,也就发挥了数学的工具性作用。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4

  教学目的:

  1.进一步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

  2.通过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数量关系式的意识;

  3.让学生认识并掌握一个数与11相乘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4×1020×2140×1280×30

  23+4567+9823+5476+80

  96÷3960÷3120÷4180÷3

  小黑板出示。

  二、笔算

  小黑板出示:

  34×5467×1940×87

  集体反馈。

  三、完成复习第6题

  思考:怎么算总千克数?

  集体反馈时,提问:如果这三题,要你要一句话概括一下,你是怎么算的,你会怎么说?

  四、完成复习第7题

  然后指点回答。

  1.用35×90,得电脑的价格。

  2.电脑的价格比计算器的价格多多少元?

  3.电脑的价格与计算器的价格一共多少元?等等。

  五、完成复习第8题

  集体解答。

  六、研究一个数与11相乘的规律。

  出示:

  24×1135×1157×11

  完成后,让学生思考一个数与11相乘有怎么的规律?

  最后通过竖式引导得出:一个数与11相乘,只要将这个数两边位,中间加,还要注意进位就可以了。

  然后用比赛的形式完成思考后面的填空题。

  七、补充作业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2、培养学生的估计和解决与千克、克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掂一掂、猜一猜中帮助学生建立千克、克的质量概念。

  4、培养学生与人友好合作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进一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正确估计生活中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老师昨天上超市买了一些大小差不多的苹果。估计一下:几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

  学生随意估计的结果可能是杂乱、盲目的,在此矛盾的基础上,教师提问:怎样估计才能尽量使结果准确一些呢?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怎样估计才能尽可能使结果更准确一些?

  学生的估计方法可能看有:拿出一个苹果称一称,再根据这个苹果的质量去进行推算;先称好了1千克重的物品,用手掂一掂,再去掂苹果,看几个苹果的质量掂起来和前面的感觉相似;直接用秤称等。

  2、全班交流。

  3、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估计方法带领学生进行验证。

  问题:从录像中你明白了什么?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学生再次用弹簧秤称出1千克重的物品,然后用手掂一掂,然后猜一猜,哪样的物品的质量重1千克。

  2、第2题。先让学生拿出一枝铅笔估一估,再用天平称一称。

  四、反思,拓展升华

  1、:说一说估计一样物品的质量要使结果尽量准确必须注意什么?

  2、想一想,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后记:进行两袋食盐重量的测量,1千克与1000克相等,从而推出1千克=1000克,2千克=0克,练习时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换算。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会写100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2.能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3.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在活动中逐步发展数感。

  4.初步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5.在活动中,经历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过程。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20以内的数,会数、会读10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同时,学生在生活中,自身也积累了许多100以内数的知识,此时学生对认读100以内的数具有了一定的经验和能力。因此,教材在编排上,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100以内的数的意义,更为重要的是,体现了在认数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感,让学生在多样的活动中,能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学生的估计意识。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体验数数、估数方法的多样性和数学的灵活性。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地处市区,是一所名校,校领导特别重视“课改”,多年来教改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一部分学生能自觉地超前学习没有教过的内容,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好,所以,不少学生已经会熟练地认、读、写100以内的数了。在这种氛围和良好的学习环境下,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课堂上敢于发言,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喜欢解决有挑战性的问题。

  四、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数出规定数目的豆子,初步体验估数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微笑着走进教室,和学生轻松地进行交谈。)

  师:今天我们每组的桌子上都有豆子,上数学课,豆子是干什么用的呢?

  (学生小声议论说:豆子是让我们数数的;豆子是帮助我们学数学的。)

  (教师认真地听着学生的谈话,并给予肯定。)

  师: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在数豆子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看谁会思考、会观察。在数豆子的时候,同学之间要会合作,互相谦让;数豆子的时候要小心,千万不要让豆子掉在地上。听明白的同学点点头。

  (学生微笑着点了点头,学生的情绪非常好,这节课就在这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开始了。)

  (反思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不是靠说教能获得的,必须渗透在每节课每个活动中,让学生体悟怎样合作。数学教师正是在学数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做人的道理。)

  2.数出30粒豆子。

  (1)活动规则与学生小组活动。

  ①请你数出30粒豆子,你打算怎么数?

  (学生七嘴八舌地说自己的想法,有的说10个10个地数;有的说5个5个地数;有的说豆子是圆的,不好数,最好2个2个地数。教师对学生说出的方法给予肯定,教师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出规定数目的豆子。)

  ②把这30粒豆子放在手中,感觉一下,然后轻轻地放在盒子的右边。

  ③用刚才的感觉再抓一把豆子,如果你觉得抓得多了或者是少了,可以重新抓一把,然后放在盒子的中间,看看和右边的一堆是不是差不多,再数一数是多少粒豆子。

  (学生的兴致很高,每个人都在小心地抓豆子、数豆子,教师在小组内轻声地指导学生,有困难的学生有的轻轻走到教师身边,有的举手示意教师,教师耐心给学生解决问题。)

  (学生兴奋地交流着自己一把抓的豆子是多少粒。有的说是32粒,有的说是27粒,教师给予积极的肯定,说他们抓得比较准确,有一位学生说我抓了45粒,教师轻声地说:“你抓得有点多了,再试一下。”学生和教师融合在一起,愉快地学习着。课堂气氛非常轻松。)

  (一小组4人很投入地在工作,一位学生在手中掂量着这一把豆子,嘴里小声说着,和刚才的差不多,然后数一数是29粒豆子,高兴地欢呼了一声,同桌说你真棒,教师竖起了大拇指,向他表示祝贺。)

  (另一小组其中一位学生抓了很大的一把,边抓豆子边往下掉,这时小组长提醒他说:“不能这样抓,是用刚才抓30粒豆子的感觉抓的。”这名学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教师笑着摸了摸他的头,并帮助他整理盒子里的豆子。这一小组学生估数的感觉不错,他们估计的大约在25~35粒之间,他们在数豆子时,基本上是两个两个数的,也有个别的是十个十个数的。)

  ……

  ④再用刚才的感觉再抓一把豆子,放在盒子的左边,看一看三堆是不是差不多。活动结束时,老师会发一个信号,(教师走到教室前面右面的小组前)当我在这停下时,你们马上停下。

  (教师巡视了每个小组后,就站在了教室前右面的小组前,微笑着望着大家,有的学生看到了,马上就坐好了,没有看到的学生,经过其他同学的提醒,也很快就坐好了。教师向大家竖起了大拇指。)

  (2)教师小评。

  刚才我们大家在数豆子的时候,都数得非常开心,同学之间合作得非常愉快,而且大家还记着我们的约定,非常好。经过刚才我们的学习,我们心中有了一杆秤,像那样的抓一把豆子大约是30粒,你们可要记住了。(学生高兴地点着头。)

  (反思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在估数的时候有一个参照的标准,30粒豆子就是一个参照物,教师强调学生不断地体验,以加强学生的感觉和认识,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并为下面的学习埋下伏笔。同时,教师也关注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教师注意走近学生,并且用积极的语言去评价学生,学生获得的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兴趣继续下面的学习。)

  (二)活动二:在师生互动的活动中,进一步体验估数

  1.师生互动。

  师:你们数得真开心,我也想抓一把豆子(教师顺手在一个小组内抓了一把豆子),怎样知道我这一把大约抓多少粒豆子?

  (教师把抓的一把豆子放在实物投影仪前面,使豆子的大小和实物一样,然后静静地看着学生。)

  (学生小声地和同桌进行交流,然后全班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也参与学生的讨论和交流。)

  生:可以数一数有多少粒豆子。

  师:这是个办法,还有别的方法吗?你们的心中可是有一杆秤哟。

  生:50多粒。因为我刚才抓那样的一把大约是30粒,老师的手比我的大,所以大约有50多粒。

  师:他用了一个很好的词——大约,谁再来说一说。

  生:(一名学生走到实物投影仪前,用手抓了两次,正好抓完)抓一把是30粒豆子,我正好抓了两把,我估计老师抓的这一把豆子大约是60粒。(学生有的鼓掌,有的说真棒,有的竖起了大拇指。)

  (反思这是学生进行的自主的表扬,是学生之间的自主欣赏。在这个活动交流中,教师没有进行评价,这是有用意的,这只是学生对估计的一种最直接的感受。特别强调的是,数一数也是一种方法,但要引导学生借用自己的一杆秤来进行估数,这对发展学生的数感很有必要。)

  (教师给每个小组都抓了一把豆子,要求学生选用刚才的方法或者是其他的方法来进行估数。)

  2.教师巡视,学生小组活动。

  (一小组活动记录)

  生1:我们先商量用什么方法来数,我建议十个十个地数,这样数得快。

  生:(三人点头)我们同意。

  生2:那我们就开始数吧。

  (学生4个人,头碰在一起,其中两个人数豆子,把十个一堆的豆子放在一边,另外的两人在仔细地观察,不让漏数了豆子。)

  (另一小组活动记录)

  生:(两人)我们用手来测量吧。

  生3:还是数一数吧。

  生:(两人)我们不要争了,我们选一种方法快点做,第5小组的同学都已经数完坐好了。

  生:我们用30粒的一把来测量。

  (学生开始估数,很快他们就干完坐好了。)

  ……

  (全班交流)

  组1:我们是十个十个数的,一共有57粒豆子。

  组2:我们是两个人合作用手测量的,大约是60粒。

  组3:我们是五个五个数的,有66粒豆子。

  组4:我们和第二小组的方法一样,结果也一样。

  组5:我们是分成两堆,差不多一样多,数一数其中的一堆是28粒豆子,另一堆不用数了,大约是56粒豆子吧。

  组6:我们的方法和第3小组一样,是64粒豆子。

  3.在计数器上拨数并写数。

  师:请在计数器上拨出你们小组数出的数,拨好后小组内互相看看拨得一样不一样,不一样的就调整一下,一样的就坐好了。

  (学生在计数器上拨数,教师活动在小组中间,指导个别学生拨数。有的学生拨完数后,主动地走到老师身边,让老师看看是否对。小组内的学生也互相检查拨的数是否一样。)

  (第三小组数的数是66,拨数的时候学生出现了争议。)

  生1:十位上拨6,个位上不拨了,和十位上的一样。

  生2:我认为你说得不对,个位、十位上都得拨6个珠子。

  生:我同意生1的方法。

  生:(三人)我们同意生2的方法,如果是生1那样拨,就是60,不是66了。

  生2:我们看看别的小组是怎么拨的,你看他们小组拨的是61,十位上拨的是6,个位上拨的是1,我们的和他们的是一样的。

  (小组内其他学生点了点头,表示同意该生的看法,教师也微笑着点了点头。)

  师:怎么写这个数呢?请你试着写一写。

  (学生在纸上写数,教师巡视。)

  师:谁先写完了,谁就到黑板上把这个数写下来,一个小组来一个人就行了。

  师:大家写的数真整齐,真好看。我们一起来看64这个数,谁来拨出这个数?

  生:(边拨边说)十位上是6,就在十位上拨6个珠子,个位上是4,就在个位上拨4个珠子。

  师:谁来试着解释一下这个数?

  生:6在十位上,表示6个十,就在十位上写6;4在个位上,表示4个一,就在个位上写4。

  师:说得真清楚。我们再来看看66这个数,两个6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左面的6在十位上,表示10个六;右面的6在个位上,表示6个一。

  生:我跟他的不一样,左面的6在十位上,表示的是6个十,不是10个六。

  师:(笑着)对。66这个数,左面的6在十位上,表示的是6个十;右面的6在个位上,表示6个一。

  (学生开心地笑了。)

  (教师手拿计数器与学生一起拨数:60这个数,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不拨了;十位上是6,就在十位上拨6,表示的是6个十。)

  师:现在回过头来,看看老师一把大约抓多少粒豆子呢?

  生:不超过70粒。

  生:40粒以上。

  生:大约是60粒,因为你刚才抓了好几把,有57的、64的,还有大家想办法估计的数最接近60了,所以说你一把大约抓60粒豆子。

  (学生点头表示同意。)

  (反思学生有写数、读数的基础,在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自己从活动中感悟知识,通过“老师一把大约抓几粒豆子”这一活动,让学生体会到估数的必要,初步体会估数要有一个标准。并从教师和学生的心中都有一杆秤出发,使学生的学习有一种成就感,教师和学生的学习融为一体,比较亲切自然。从学生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很好地掌握读数、写数的方法,学习的效果是不错的。)

  三)活动三:指定物体量豆,体会估计需要有依据

  (教师用积极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像变魔术一样拿出一个小桶,小桶内装满了豆子,教师微笑着望着大家,学生用好奇的眼光看着教师。教师适时地提出学习的要求。)

  师:想办法猜一猜,这一小桶豆子大约有多少粒?

  (学生七嘴八舌地说:肯定比老师的一把多,这是一小桶;那也不一定,要比一比才知道。学生的争议比较大,教师就引导学生想办法估计,提出了进一步学习的要求。)

  1.两人一组,装满一小桶豆子。

  2.看谁猜得最接近。

  3.小组内交流你是怎么估计的。

  (学生先商量着怎么估计,然后动手做,有的学生把这一小桶豆子平均分成了两部分,数其中的一部分,然后加起来;有的是用手量豆子。教师巡视,倾听学生的方法,并轻声加以指导。)

  师:你是怎样估计的?

  (学生走到实物投影仪前展示。)

  生1:我们把这一小桶豆子分成一样多的两部分,数其中的一半是40粒,加上没有数的一半,大约是80粒。

  生2:我们两个人是用手来量的,我这一把大约是30粒豆子,我抓了一把是30粒,我又抓了一把是30粒,一共60粒了,还有豆子不够一把了,我们数了数是20粒,所以这一小桶豆子大约是80粒。

  (教师向他竖起了大拇指,其他学生也自主地鼓掌。)

  (反思学生的思路很广阔。我想,只要教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去想、去做,他们的创造力是无限的。)

  师:我和第一小组的同学也想了一个方法,现在请我们的发言人来说一说我们的想法。

  组1:我数这一层大约是10粒,我还数了数大约是7层,我就一层一层加起来,大约是70粒豆子。

  (反思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应该仅仅是一个巡视者,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在学生活动中,我就和学生一起合作,作为学生中的一员,把这种方法介绍给学生,开阔学生的思路,学生听得效果还不错,有的学生下课以后还在尝试这种方法。)

  (此时,学生的思维特别活跃,学习的热情高涨,教师适时地组织课堂教学,解决新的问题。)

  师:你用什么方法可以抓出大约100粒豆子?

  (教师的问题提出来后,学生马上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大家积极地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一旁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深入到每个小组中去,积极参加学生的讨论活动。)

  生:(欣喜状)我有一个好方法,这一小桶大约是80粒,我再数出20粒豆子,不就是差不多100粒豆子了吗?

  (学生有的鼓掌,有的竖起大拇指表示祝贺,课堂气氛很好。)

  生:我一把抓30粒,我再抓一把是60粒,我再抓一把是90粒,再数10粒就是100粒了。

  (学生非常自信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在他的盒子里有3堆和10粒豆子,其他学生不约而同地起身参观这个学生的做法,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表示祝贺,教师兴奋地说:“这个方法真是妙极了。”)

  生:我想和老师合作,(学生边说边走到前面)老师抓一把大约是60粒,我抓一把大约是30粒,再数10粒豆子,就是100粒了。

  (反思这些方法太好了,这是学生积极参与,开阔思维的结果。只有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教师注意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学生的学习才能锦上添花。这种课堂意境正是教师所期待的。)

  师:真是棒极了,你们认识100这个数吗?

  生:我会在计数器上拨出100。个位和十位上一个也没有,就不用拨珠子了,百位上是1,就在百位上拨一个珠子。

  (学生边说边走到讲台前,在计数器上拨出100,其他学生也主动在自己的学具计数器上拨出100,教师走在学生中间,进行指导。)

  生:我还会写100呢!

  师:大家在练习纸上写一个吧,写完就坐好。

  师:100是个三位数。

  (教师边走边巡视。)反思我观察学生在拨数、写数的时候,没有困难,包括写100这个数,个别有困难的学生,也在同学、老师的帮助下,能比较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所以我针对学生的情况,放弃了原来由教师来讲100这个数的设计,放手让学生自己来研究100这个数。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人人争当小老师,来给大家介绍,教学效果不错。在这里交代100是个三位数,是为猜数游戏做准备。)

  师:刚才豆子帮助我们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知道了我这样抓一把是30粒豆子。(学生边说边做。)

  生:我知道怎样抓出100粒豆子,我了解了好几种估计的方法。

  生:这节课很有趣,我过得很快乐。

  师:这节课我也知道了自己的一把大约抓60粒豆子,我们大家一起学数学,非常开心。大家很用心,我很高兴,谢谢大家给我带来的欢乐。

  师:刚才我们是用豆子帮助我们来估数,现在不用豆子了,你们能来猜数吗?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猜数游戏。

  (反思学生的情感体验很丰富,大家谈到了各个方面,作为教师,我很欣慰,我作为他们中的一员,也参与了整个课堂的活动,我认为我的感觉对学生来说,也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就和学生进行了简单的情感交流。从学生的目光中,我感觉这种交流是成功的,在教学过程中也很有必要;同时,在学生思维充满着跳跃的时候,教师话锋一转,进入到另一阶段的学习,非常及时。)

  (四)活动四:猜数游戏,激发兴趣,发展数感

  1.全班一起做猜数游戏。

  师:请在你的纸上悄悄写一个两位数,不要让别人看到,写完就坐好。

  (教师请两名学生背对黑板,把一名学生的数写在黑板上,大家做裁判,请这两名学生猜黑板上的数。)

  (黑板上的数是50。)

  生1:是20吗?

  生:比20大一些。

  生2:是55吗?

  生:比55少一点。

  生1:是53吗?

  生:快了,比53少一点点。

  (学生很兴奋。)

  生2:是51。

  生:比51少1个。

  (学生和教师都笑了。)

  生:(一起)是50。

  (学生欢呼。)

  2.小组做猜数游戏。

  要求:其中一人心中想一个两位数并写下来,其余的人猜这个数,轮流做这个游戏。

  (学生有的是小组做猜数游戏;有的是同桌两人玩;有的是三人在一起猜数。学生猜数的方法很多,教师边巡视、边指导、边和学生一起做游戏。)

  (反思学生的情绪很高,这出乎我的意料,当我试着让学生自己先进行猜数游戏时,我发现学生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游戏怎么进行下去的问题,能自己作出判断,很了不起。)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7

  第一单元 元角分与小数

  一、教材分析:

  “元、角、分与小数”单元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小数。教材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在“元、角、分”的情境中,学习小数及其简单加减运算的初步知识。选择“元、角、分”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学习小数,首先是由于学生对于小数认识的`最直接经验来自价格;其次,结合购物情境学习小数,可以突出“元、角、分”与小数的密切联系,有助于学生对小数的理解,并渗透了解决问题的要求。另外,教材这样安排也为以后学习小数提供了一个直观、具体的模型。所以在实际教学时,注意本单元小数的学习不要脱离这一背景。

  本单元安排了“买文具”“货比三家”“买书”和“寄书”等具体情境,目的是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及其加减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2、经历比较商品单价的过程,学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3、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

  4、会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的一些事物,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与同伴交流,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 紧密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首先,读懂商品标价牌是购物必需的知识技能。会用元、角、分说明用小数表示的商品价格,是理解小数意义的一个标志。认、读、写小数的学习过程,都是以学生已有的“元、角、分”的经验为背景,并在具体情境中进行的。

  2. 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货比三家”,放手让学生想办法独立去解决“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便宜”的问题,并进行交流,与同伴分享各自不同的策略。教师切忌包办代替,把某一种策略归纳为知识点灌输给学生,禁锢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独特的见解或质疑;对学生的各种策略的评价,要有助于他们提高对策略的选择与合理优化的自我意识。

  3. 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学习加减法计算结合起来

  这不仅是因为计算是手段,解决问题是目的,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更能使学生体会学习计算的必要性;而且也是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的有效途径。学生第一次学习小数加法是结合“买书”的情境进行的,在讨论小数加法的多种算法的过程中,揭示这些不同算法的共性,即相同单位(数位)的数才能相加。这也是理解小数相加时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的根据。学生只要理解了这一点,就打通了把整数加减法的经验向小数加减法迁移的大道。

  4. 逐步扩大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买书”一课,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侧重理解小数加法的算理和算法。“寄书”一课则可以让学生独立探索,因为学生学过整数加减法,已经具有了处理进位退位问题的经验,又初步理解了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所以“寄书”这一课可以提供给学生更大的独立性与自主性。

  四、教学重难点、关键:

  重点:小数含义的理解;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难点:小数含义的理解。

  关键:联系现实背景,结合具体内容,帮助理解。

  课时安排:6课时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7篇(小学数学教案范文)相关文章:

小学四年级数学反思3篇 四年级数学反思左右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3篇 二年级数学优秀说课稿

苏教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文案3篇 五年级数学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案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的教学计划3篇(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小学生疫情防控教案12篇 疫情防疫教案小学

新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教案3篇(2022年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有关小学体育教案范文7篇(小学体育教案范文大全)

有关小学主题班会教案范文6篇 小学主题班会教案精品50个文库

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24篇 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小结

最新小学二年级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5篇(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