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王》教案模板3篇 老王语文课文教案

时间:2023-03-13 12:15:59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语文《老王》教案模板3篇 老王语文课文教案,欢迎参阅。

语文《老王》教案模板3篇 老王语文课文教案

语文《老王》教案模板1

  高中语文课本中,《老王》是当代文学家杨绛于1984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老王》优秀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老王》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和'善'。

  2、品味作者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4、体会作者的平等意识与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学生关心普通人。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走近老王(投影画像)

  师:同学们请看屏幕,从画像上看,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意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对他人关注的习惯。)

  刚才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说得也不错。这幅画中的主人公叫老王(板书课题作者),从题目看,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老王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同学们刚刚对他的描述是不是和作家杨绛写的相符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老王》去进一步了解这个人物。

  2、简介作者(多媒体展示)

  二、认识老王:

  生速读课文

  师:刚才看了老王,现在又读了老王,老王在你的心中有没有留下了新的印象?请用'老王是一个______的人,表现在_______。'的形式表达出来。

  1、老王是苦人。学生迅速浏览课文,谈谈自己对老王的印象。(多媒体展示)

⑴生活艰苦。明确:课文前面四段,主要是介绍老王的基本情况。老王一辈子艰苦。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他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他住在荒僻的小胡同里,小屋破破烂烂的,眼睛又不好。这些说明他的生活艰难。(板书:生活上--条件艰苦)

⑵精神凄苦。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了解到老王的处境艰难,有人说,生活苦不算苦,就怕心苦。老王的心境如何呢?(内心的痛苦和孤独)能结合课文具体谈谈吗?

  明确:失群落伍、单干户、没亲人、不老实--被人瞧不起,没人搭理……(板书:精神上--内心凄苦)

  2、老王是善人。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老王的艰难与辛苦,不只是反映在生活上,还体现在精神上。可以说,老王是个不折不扣的苦人--贫穷卑微,是社会中的弱者,他是不幸的,但难能可贵的是,他在逆境中依然保留纯朴善良的品质。

  明确 :老王的善良也有许多表现,'愿意给我们带送'冰块,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老王的善良更表现在,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小结:老王是不幸的,他在生活的贫困线上苦苦挣扎,穷苦卑微,他的艰苦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对于这样不幸的人,我们应当同情和关心。但老王又是可敬的,他善良纯朴,关心人,讲仁义,他需要钱,但他更重感情,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尊重的。(板书:关爱尊重)

  板书

  生活——艰苦

  苦 关爱

  老 精神——凄苦

  王

  善 老实厚道 尊重

(意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完成对文章内容的个性化理解。)

  三、品味老王:

  师:文章中写了老王很多事,有些事一带而过,有些事却要具体写详细写。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详写”和“略写”?那些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我们要详写。课文中也采用了这种方法。老王的哪件事写得最详细最感人?

  生:最让我感动的是:老王临死还要送鸡蛋香油还人情这一情节。

  师:有此同感的同学请举手。既然大家都认为这一段感动人,那么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一片断。

  1、指名读。(注意读出感情)

  2、学生听读,并思考: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作者在刻画人物时主要运用了哪两种手法?(外貌、行动)这两种手法课文分别体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请大家把它们找出来,3、小组交流体会。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的独到体会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A、对老王的形神描写语句进行分析及“镶嵌”、“强笑”“攥”“直僵僵”等主要字词的理解;B、体现作者感情的字词)

(意在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善待老王:

  1、面对老王的遭遇,作者一家表现如何?学生谈谈对'我们一家'的看法。

  明确: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关心老王生活,三轮改成平板三轮,生意不好做,作者关切地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作者的女儿知道老王有夜盲症,送给他大瓶鱼肝油。说明'我们一家'也是善良的。(投影)

  教师小结:大家的理解都很好。作者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所以她才会用一颗善良关爱之心去对待老王这样的普通人。我们常说,理解是相互的,善良也是相互的。你宽容、慈爱,你才能体会到别人的宽容和慈爱,才会用平等的、尊重的目光,去对待你周围的人,哪怕他只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

  2、师:善良老实的具有金子般心灵的老王就这么去了,在他生前经常照顾他的杨绛有什么样的感受?(愧怍)

  理解'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明确: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她觉得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老王是一个不幸的人。而自己对老王的关爱不够,所以感到 '愧怍'。

  五、关注'老王':

  师:老王生前,杨绛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但她仍感到自己对老王关爱不够,深感愧怍。而我们的身边也有许许多多的'老王',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他们?(多媒体展示弱势群体图片)

  说话训练:任选一张照片准备两分钟发言,角度自选。

  教师总结:在这个世界,人只有身份不同,谋生方式不同,但每个人的人格是平等的,并且在一些普通人的身上,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因此人只有幸运者和不幸者之分,而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社会需要爱,社会呼唤爱,我们要尽可能关心周围的人,特别是那些有不幸遭遇的人和处境艰难的人。我们应当用善良体察善良,用爱心浇灌世界。(多媒体展示)

  六、欣赏歌曲《让世界充满爱》,感受生活。

  七、课外练笔:请赶快拿起你的笔,把发生在你周围的“爱”的故事真实的描述出来,让“爱”的主题永驻人间,让人们体会到人间的那一份真情吧!

  高中语文《老王》作者简介

  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钱钟书夫人,本名 杨季康,祖籍为江苏无锡,出生于北京,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成为 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语文研究生。1935——1938年与丈夫钱钟书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和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1953年,任 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的研究员。主要文学作品有《洗澡》、《干校六记》,2003年出版回忆一家三口数十年风雨生活的《我们仨》,96岁成书《走到人生边上》,剧本《弄假成真》,《称心如意》、《风絮》等,翻译了《一九三九年以来英国散文作品》、西班牙著名流浪汉小说《 小癞子》、法国勒萨日的长篇小说《 吉尔·布拉斯》等。

语文《老王》教案模板2

《老王》教案1 【教学目标】

  1、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

  2、品味作者平淡简捷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体会作者的善良,引导学生以善良对待善良,关爱弱者,并以平等和人道主义的精神关注他们的疾苦。

【教学重点难点】

  1、品味作者平淡简捷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关爱的思想感情,并以平等和人道主义的精神关注他们的疾苦。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明星是因为有着耀眼的光环令我们关注他们;伟人做出了非凡的成就令我们关注他们;因为血浓于水我们关注家人……而我们在生活中接触得最多的却是那些不起眼的与我们没有亲情关系的普通人。他们同样值得我们去关注。

  二、画说老王:

  今天老师要给你们介绍一个十分不起眼的普通人,这就是杨绛笔下的老王。(出示课题)老王叫什么名字,我也不知道。我们先来看看他的画像。从画像上看,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何依据?(生:从他满脸的皱纹看,他是一个历尽沧桑的老人。生:从他破旧的衣着看,他是一个贫穷的老人。生:从他的表情看,他是一个善良的老人。从他佝偻的背影看,他是一个多病的老人……)

  三、走近老王:

  1、从画图来看,老王的确是一个普通人,写老王的作家可不是一个普通人。(简介杨絳。)文章作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

  2、著名作家笔下的普通人自有他不凡之处。现在我们循着杨绛的笔墨,去走近老王。

  3、默读课文(迅速浏览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读准字词的拼音,思考:

  1、你觉得老王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在文中划上记号;

  2、你认为作者一家是怎样的人?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或事例。

  1、老王是苦人。

⑴生活艰苦。明确:课文前面四段,主要是介绍老王的基本情况。老王一辈子艰苦。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他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他住在荒僻的小胡同里,小屋破破烂烂的,眼睛又不好。这些说明他的生活艰难。(生活上--条件艰苦)⑵精神凄苦。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了解到老王的处境艰难,有人说,生活苦不算苦,就怕心苦。老王的心境如何呢?(内心的痛苦和孤独)能结合课文具体谈谈吗?

  明确:失群落伍、单干户、没亲人、不老实--被人瞧不起,没人搭理……(精神上--内心凄苦)

  2、老王是善人。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老王的艰难与辛苦,不只是反映在生活上,还体现在精神上。可以说,老王是个不折不扣的苦人--贫穷卑微,是社会中的弱者,他是不幸的,但难能可贵的是,他在逆境中依然保留纯朴善良的品质。

  明确 :老王的善良也有许多表现,愿意给我们带送'冰块,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老王的善良更表现在,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小结:各用一个字来概括老王的为人和处境,你觉得用哪两个字较合适。(“善”和“苦”)

  3、关注老王,我们深刻体悟了他的“苦”和“善”。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另外一个人。(作者及家人)找出他们的善良之举。

  a照顾老王的生意,常坐老王的三轮(可与“乘客不愿坐他的车”对比)b女儿知道他有夜盲症,送给他大瓶鱼肝油 c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d关切地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

  e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师小结:这篇文章不仅仅写了老王,一个人力车夫的善良,同时透露了一个异常善良的知识分子对劳动人民的关爱和怀念,这是一曲善良的人们在(文革)恶的年代里相互取暖的颂歌,这是一份“以善良对待善良”的真情。

  四、品味老王:

  师:全文写的内容很多,哪处的情节写得最详细最精彩?(生:老王临死还要送鸡蛋香油还人情这一情节。)

(投影)

  分角色朗读“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部分

  小组合作探究:

  1、读一读。你最喜欢读文中哪处的段落或语句,把它有感情的朗读出来。

  2、说一说。你觉得文中的哪些词句写得精彩,把你的理解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3、问一问。你对文中的内容产生了什么疑问,小组交流后提出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

  4、写一写。假如你就是作者,站在老王的遗像前,你心里会想些什么?你想对老王说些什么呢?

  2、讨论交流,巡回指导。

  3、小组汇报。

  a请第一小组推选同学来朗读喜欢的句子。对其中精彩的句子全班讨论读,齐读。如: 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老王送香油、鸡蛋给我们,我拿钱给他时。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表达了老王无私、淳朴、善良、厚道。反复让学生朗读这一句,重音落在“不是”二字,语速稍快。

  B请第二小组同学们把自己体会到的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1)课文中说老王“镶嵌”在门框里,“镶嵌”一词用得好。夸张手法,写出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

(2)“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中“攥”字也用得好。写出了老王拿钱时激动的心情。

(3)例如:“他面如死灰……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这段话用神态和外貌描写,暗示了老王的生计越来越艰难,身体已经到了即将崩溃的境地,也流露出了作者的同情和悲酸。

(4)“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其中“强笑”表现了作者看见老王直僵僵的身体时压抑不住的悲酸和感动。相机引导:

  课文中老王的话语不多,却十分有表现力。“恩”“我不吃”“我不是要钱”话语简短,没任何修饰。想象是另一个蹬三轮的人会怎么说。——老王的淳朴,心底亮堂,语言无华,劳动人民的特点。(意在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创新能力。)C听了第二小组同学精彩的讲解,我们有了很多的收获。也许你还有在小组讨论中没有解决的问题,把它提出来,请大家帮帮你。

  预设:(1)全新的白布,为什么要写?(2)钱?为什么是侮辱?(3)就是您那儿的第二天,为什么用您,……

  当“我”要给老王钱,他不要,可后来还是收了钱。为什么?(老王怕“我”真的托人给他送钱,平白给“我”添麻烦。体现老王的朴实、善良。)

“我”拿钱给老王是为了帮助他,而作者为什么说“我却拿钱侮辱他”?

(因为我没有“领受他的谢意”,没有接受他真诚的感激。连他临终前一个小小的愿望也没能实现。)

  补充追问:善良老实的具有金子般心灵的老王就这么去了,杨絳有什么样的感受?(愧怍)

  老师也有几个问题不太明白:一个并不幸运的人,在那个自顾不暇的年代对老王生前已照顾挺多了,已表现得非常崇高,她为什么还会感到惭愧?为什么还这样想?

(生:她觉得自己照顾老王太少;“我”拿钱去侮辱他;没有接受老王真诚的感激,让老王临死前的一个小小的心愿也实现不了;对生病期间的老王关照太少,连他死了也不知道……)师小结:即使我们并不是命运的宠儿,也应该像杨绛一样对更不幸者心存一份善念,提供一份援助。

  理解“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明确: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她觉得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老王是一个不幸的人。而自己还没有尽到最大的力量去帮助老王,所以感到“愧怍”。

  有感情地再读最后一句。

  D假如你是老王的邻居,面对老王的遗像,对照杨绛先生的善心善举,你心里一定有话想对老王说。

  社会地位、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人往往瞧不起卑微者,要有什么样的精神才能象作者那样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从文章看,最主要的是平等观念。在作者那里,人是生而平等的,各人境遇不同,甚至差别很大,不过是幸运与不幸造成的差别。所谓幸与不幸,包括天赋条件、成长条件、生理条件,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有平等意识,才会平等对话,才会感觉人家上门来“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是很抱歉的。

  再是人道主义精神。这种精神要求社会关心个人、同情个人,尊重个人对社会作出的贡献,尊重人格,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并促进全体劳动者的全面发展。作者一家对老王是怀有这种精神的。知道老王有夜盲症,就送了大瓶鱼肝油。他们总是照顾老王生意,坐他的车,让他挣点钱。老王收钱常常客气,他们总是照原价付。平板三轮不敢坐了,还是关心老王是否能维持生活。总之,对不幸者怀有一颗爱心,才能这么关心人,爱护人。

  五、关注老王

  老王生前,杨绛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但她仍感到自己对老王关爱不够,深感愧怍。而我们的身边也有许许多多的“老王”,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他们?(多媒体展示弱势群体图片)

  说话训练:任选一张照片准备两分钟发言,角度自选。

  教师总结:读杨绛的《老王》,见于文中写老王艰难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我们能体察出作者对不幸者关爱的呼吁。的确,正如一位哲人说,送人玫瑰,历久犹有余香。愿我们的真爱能够克服现实世界中太多的自私、冷漠、残酷,那样将会是阳光灿烂、春意荡漾。让我们在《让世界充满爱》的歌声中收束本文的学习。

语文《老王》教案模板3

《老王》教案

(此稿为听名师授课后的整理)

  和硕县第二中学 徐静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读写理解“惶恐、荒僻、滞笨、愧怍”等词语。(2)、了解杨绛及其写作背景。

(3)、把握课文,理解老王的和杨绛一家的“活命”。(4)、体会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2、过程与方法:

(1)、品读法:通过反复走进文本,掌握课文内容。(2)、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在碰撞中产生知识的火花。(3)、拓展法:指导学生领悟平等的观念及人道主义精神。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学会爱,懂得爱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关爱的思想感情;唤醒大家的爱心意识;揣摩语言,深入领会语句的意蕴。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有人说,日子要像鲜花,一朵一朵地绽放,其实啊,生活有时候不仅不是鲜花,甚至连草也不是,有时生活和生命就如地上的尘土,比如这个故事中的老王。(显示课题《老王》)。

(二)感知“活命”

  1、读这个句子(显示: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这个句子中有一个词语,非常深刻地告诉了我们老王的生存状态。

(明确:“活命”,活命只是为了有家住,有饭吃,听着很辛酸的感觉,挣扎在生存线上。)2、把这个词圈出来,我们今天就来讲这个词语,圈出来把这个词语好好琢磨一下,自己读出声,重重地圈出来。

  3、什么叫“活命”呢?(显示: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了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从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这样的一种状态,活到这样的一种状态,走到生命的最后尽头是这样的一种状态就是“活命”。找一个内心有情怀的孩子来读一读。

  1 4、老王的一生是什么样的呢?第一段老王就开始自述,(显示: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你现在的身份是老王,你要把他对杨绛说的这段话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我给你开个头“哎!……”,谁来说说,你是老王,这就需要一定的转换。

  小结1:深深的一声叹息,这是活命的状态,首先,这个拉车的老人被谁抛弃了?(社会)被社会隔离出来了,孤独的一个人,在中国社会当中一旦脱离了集体,是一个很可怕的事情,那么老王的家庭状况呢?

  5、看第二段的最后一句(显示: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没什么亲人。)现在,我要请一位同学起来和我对话,我是杨绛,你是老王,我们来对话,你要根据我的问话还有原文的意思来回答我,谁愿意做老王?

(如:老王啊,你老伴怎么样了?答:我现在还是个老光棍。

  对不起,家里孩子还好吗?答:没老伴,哪来的孩子啊!

  我真是糊涂了,家里还有什么亲人吗?答:有个哥哥

  有“哥哥”?答:走了。

  其他的亲戚还走动吗?答:两个侄儿。

  真好,两个侄儿,可以帮衬帮衬你吗?答:多少年没见面了,就是两个小混混)

  小结2:这叫什么?先被社会抛弃,然后家里孤苦伶仃,没有亲人。这就是“活命”的状态。6、而且还有更惨的是,看大屏幕(显示: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上什么。)假如老师我也只有一只眼,你会同情我吗?(同情),咱们中国人不是很善于同情的,鲁迅先生曾说过:“中国人都是一群看热闹的看客。”以欣赏别人的痛苦为乐事,《老王》当中也是这样的。现在转换角色,你就是那些旁边的人,你站在旁边,你怎样对这个老王指指点点,可以在这句话的基础上稍微做一点创造,我给你开头“哼……”

  小结:言外之意是“活该”,还有人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活该!”,同学们,受到外人的奚落,是什么状态?(活该)。被社会抛弃,活命;没有亲人,活命;被周围的人奚落、嘲笑是活命。

(三)

  1、真的就是这样一种状态,老王很可怜,但是他有幸遇到了一个女子,杨绛,杨绛是什么人呢?谁来读一下(显示:杨绛,生于1911年,她是清华学者,一代才女。她是《围城》作者钱钟书的夫人。他们夫妇,都是建国初期中国最有学问的高级知识分子。可悲的是,他们遭遇了中国最荒唐的年代——文革,在那些长夜漫漫的日子里,他们经受了非人的苦痛与折磨。)

  2 2、老王和杨绛在茫茫人海中相遇了,杨绛称这位车夫为“老王”,当一个女子遇到一个人把他称为“老王”,你从这两个字中读出了什么?感受到什么?

(明确:亲切、亲密、像长辈、尊重老王、朋友、平等、有责任心去关心他们)

  3、都如此平等、亲密了,可文章开头第一段开头却这样说,(显示: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显然,这个句子中有四个字是可以不要的,哪四个?(明确:他蹬、我坐)

  4、居然杨绛要用这四个字来啰嗦一下,我想问:你从这啰嗦的笔调中感受到了为什么杨绛要强调他蹬、我坐呢?

(明确:1.不像车夫和顾客,更像朋友。

  2.两人同走,但他蹬、我坐,是地位的卑微)

  5、故意体现老王的卑微,我是高高在上地坐着,而老王是弓着身子在蹬着,就是这样矛盾的,一方面亲切地喊着“老王”很亲密,一方面又故意拉开距离和地位的悬殊,玄妙在哪里?我只是提出供大家思考。

(四)“安”与“不安”

  1、最后,老王的结局是什么?(去世了),去世之后,杨绛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不安”圈出来,你们有没有过“不安”的情绪呢?

  2、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人说:人一辈子追求的不是金钱,不是名利,不是财富,不是地位,越老越追求的是“心安”,一个中老年女人如果心不安的话,她离幸福就很远,杨绛心不安。 3、同学们,我们现在要做的事请你们字斟句酌地去读原文,然后在字里行间去咀嚼,你觉得老王去世了,杨绛该不该心安?

(明确:“心安”:女儿给老王送鱼肝油

“不安”:临终前还来送香油和鸡蛋。(追问:老王为什么送香油和鸡蛋?)

  老王送默存去医院,我没有坐。

  过了十几天才问同院的老李关于老王的近况。

。。。)

  4、其实,我也不知道,我没有办法去问杨绛,我们来关注一个细节,老王去世后,过了十几天,我才知道。。。。(显示:我也不懂,没____多问。[没兴趣多问?没敢多问?没脸多问?没功夫多问?没心情多问?没脸多问?……])5、刚才我们分析,其实,他们的关系还是相当密切的,居然到了这个时候我没有多问,你选择哪一个?

  6、当时杨绛处在什么状态下?孩子们,这个中国现当代史上最美丽的女子之一,最高贵的女子之一,中国当代最高贵的一个家庭,他们过得怎么样呢?这是回顾文革岁月的一段文字,很沉痛啊!

(显示:我们草草吃过晚饭,就像小学生做手工那样,认真制作自己的牌子。。。做好了牌子,工楷写上自己的一款款罪名,然后穿上绳子,各自挂在胸前。。。有一天,大雨骤冷,忽有不知何处闯来的红卫兵,把各所“揪出来”的人都召到大席棚里,押上台去“示众”。还给我们都戴上报纸做成的尖顶高帽。在群众愤怒的喝骂声中,我方知我们这一大群“示众”的 3 都是“牛鬼蛇神”。我偷眼看见同伙帽子上都标着名目,如“黑帮”、“国民党特务”、“苏修特务”、“反动学术权威”、“资产阶级学术权威”等等。

  一位中年干部不知从哪里找来一块污水浸霉发黑的木板,络上绳子,叫我挂在颈上,模板是滑腻腻的,挂在脖子上很沉,我戴着高帽,举着铜锣,给群众押着先稠人广众的食堂去绕一周,然后又在院内各条达到上“游街”。他们命我走几步就打两下锣,叫一声“我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背后还跟着七长八短一队戴高帽子的“牛鬼蛇神”。。。

——杨绛回顾文革岁月)

  7、这么美丽的女子,这么有才学的女子,文革时她被下放,被派去扫厕所,那是她最好的待遇,后来外国友人知道钱钟书和杨绛居然在扫厕所时,他们怎么都不理解,中国怎么这么暴殄天物;但是,这还不是最残酷的,最残酷的是连他们的女儿钱媛要回清华大学的家去看望生病的爸爸妈妈,她搜必须贴上一张大字报:我彻底和钱钟书、杨绛夫妇断绝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偷偷地回到家里看望爸爸、妈妈;但这也不是最残酷的,最残酷的是后来杨绛的女婿,钱媛的丈夫,也就是那个把一瓶鱼肝油给老王的钱媛的丈夫,为了不去无缘无故指控别人,最后被逼上吊自杀了。8、也就是说在那个年代,杨绛的一家也已经走投无路了,他们的状态也是什么状态?(活命)。也是活命的状态,而且知识分子的活命的状态要比那些普通百姓的活命的状态还要悲惨,所以,如果我们现在站在这个立场上,我们再来看杨绛为什么没有多问,也许你会有另外的答案,也许你会说,她不是没脸多问,也许她不是没敢多问,到底是什么,老师也不知道。但是,这件事过了很久,一直到八十多岁的时候,杨绛提笔写下了《老王》,最后,她是这样说的:“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9、有人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杨绛比老王幸运,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杨绛是幸运的人吗?她也算不上一个幸运的人,但是现在活过百岁的杨绛还是觉得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她深深地愧怍,觉得对不起老王。同学们啊,这种情怀,这一节课我们是解决不了的,这仅仅是学习的一个起点,今天,我和大家的探讨也仅仅只是一个起点,下面我写了一段文字,是我的感受,希望能把你们引进《老王》的大门,然后你可以以这首小诗作为一个起点,在未来的岁月中去感受,为什么愧怍,为什么会心不安。

  老王和杨绛 你只有一只眼

  但你把这个世界,看得多么明白

  你的房屋荒僻塌败 但你的心里却充满了温暖 你的三轮车都拉不动那破破落落的日子

  但你还是伸出双手

  捧出了

  你的大冰块 还有大鸡蛋

  你呢

  你不安

  一直不安 他蹬 你坐

  你不安 他只有一只眼

  你不安 他要半价收费

  你不安 他送人看病不要钱

  你不安 他的香油和 鸡蛋让你不安 他的悄悄去世让你不安

。。。真的真的 你已经做的够好了 但你还是觉得自己不够慷慨 于是在被命运流放的日子里 你又把自己送上灵魂的祭坛

  你们啊

  活命的你们啊

  在那个年代 一个卑微

  一个艰难

  但你们彼此的牵挂好像那大瓶的鱼肝油

  是疯狂岁月里的热血和肝胆

  而这个世界

  也因为一位百岁老人的愧怍 让多少曾今被嘲笑以往的珍贵涅槃

。。。

(五)总结

  我们说,杨绛和老王都是在活命的状态,但是,最后我们看到他们活出了高贵的生命。(板书:活出了高贵的生命)

  活命,是的,有时候我们的生命不是鲜花,甚至连草也不是,但是它偏偏可以获得那么可爱,活的那么高贵,其原因是:(显示:

  越是被剥削,越是懂感恩; 越是被伤害,越是懂悲悯; 越是缺的多,越是要的少; 爱得越多,隐忍就越多,爱得越多,愧疚的就越多。)

。。。

  5 用一辈子去慢慢地体会和感悟吧!同学们,有时候卑微的生命即使在尘土中也依旧开出了花来。。。

  所以,我们的生命,还是要像鲜花,一朵一朵地绽放,记住这两个词语“活命”、“愧怍”,也许他是我们灵魂的角落,一辈子读懂了这两个词语,我们会走向灵魂的高度,会走向心安。

语文《老王》教案模板3篇 老王语文课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年设计3篇(二年级语文教案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3篇(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苏教版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12篇 初中语文教案详案范文

三年级上册长春版语文教案高效指南3篇 高效课堂三年级语文上册

粤教版高二语文教案最新模板3篇(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课文目录)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蚂蚁和蝈蝈》教案年3篇(一年级6班蚂蚁和蝈蝈的教学接近尾声)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反思范文3篇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一等奖

一年级语文教案年新高效课堂授课人教版小学3篇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程

小学人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案参考文本5篇 二年级语文教案设计人教版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3篇 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