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鼓与小鼓公开课教案3篇(《大鼓和小鼓》教案)

时间:2023-04-30 20:03:53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大鼓与小鼓公开课教案3篇(《大鼓和小鼓》教案),欢迎参阅。

大鼓与小鼓公开课教案3篇(《大鼓和小鼓》教案)

大鼓与小鼓公开课教案1

  设计思路:

  主题活动进入了《好听的声音》,其目标是喜欢听辨周围的各种声音,区别不同声音以及所代表的意义。作为本次主题活动的开始,我选择运用歌曲《大鼓小鼓》作为引入部分,主要是因为本班幼儿对于音乐活动十分的喜欢,结合上一个主题《学本领》中幼儿对于各种动物的声音的听辨以及模仿十分感兴趣,以此作为切入点较为适合。本次活动运用音乐这一幼儿喜欢的形式,通过猜声音、运用瓶宝宝为音乐配乐,激发幼儿对周围声音产生初步的兴趣,从而达到开心、开口、开窍的目的。

  目标:

  1、体验歌曲中大鼓小鼓不同的音乐形象,尝试用适宜的声音配乐。

  2、初步探索声音的轻响与力量、物体多少的关系

  3、准备:声音ppt、大鼓、小鼓、装有黄豆的瓶宝宝、歌曲音乐

  过程:

  1、引入部分,猜猜声音

  运用情节的方式,让幼儿来猜猜生活中的声音。

  提问:听听这是什么声音?

  2、感受鼓声,进行伴奏

  老师范唱,感受大鼓小鼓的声音不同。

  提问:听听这又是什么声音?

  大鼓小鼓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

  老师小结:大鼓的声音响,小鼓的声音轻

  3、运用瓶宝宝表现大鼓小鼓。(幼儿分角色扮演大鼓小鼓)

  幼儿和老师一起为歌曲配乐:“我们用瓶宝宝来做大鼓和小鼓。”

  交流分享:

  提问:你是怎么发出大鼓小鼓的声音的?

  老师小结:力气大声音就响、力气小声音就轻。

  再次来为歌曲配乐,(分角色)运用适宜的声音为歌曲配乐。

  发现问题,寻找原因。

  提问:力气很大可声音还是很小,为什么?

  小结:声音大小还和装的多少有关。

  幼儿做大鼓老师做小鼓再次为歌曲伴奏。

  3、引发思考

  老师将豆子装满后再来尝试。

  提问:我的黄豆装了很多,为什么声音很小。

  老师小结:原来声音的大小除了和力气大小、东西多少有关系,还有其他的原因。

大鼓与小鼓公开课教案2

  1教学目标

  1、了解并能分辨声音的强弱

  2、学唱歌曲《大鼓和小鼓》

  3、能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以更好地塑造歌曲音乐形象

  2学情分析

  《大鼓和小鼓》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不仅有音色、音高的模仿,还有力度的模仿。这首歌曲虽然只有8小节,但所包含的音乐要素却是非常丰富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唱会,还要让学生感受这四种音乐要素的特点,使他们获得音乐的美感。对于一年级孩子们,在激发兴趣的同时,还要在分组或集体活动中,老师要提出具体要求,这样才能动而不乱。即既要注重教材教法,又要关注学生的学法和认知水平。

  3重点难点

  感受大鼓与小鼓的声音及强弱力度特点。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1、教师用猜谜语的方式,启发学生用耳朵仔细听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谜语:有对双胞胎,住在山两边,说话听得见,相互难见面)

  2、启发学生注意“观察”一“倾听”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并模仿这些声音。(教师提示学生模仿:雷声“隆隆”风声“呜……”小狗“汪、汪”小猫“喵、喵)

  3、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

  活动2【讲授】二、知识“声音的强弱“

  1、师敲打出强弱不同的声音,让学生分辨。

  2、认识力度记号“f”(强)、“p”(弱)

  3、教师将学生分组,学生设置情景,表现声音的强弱。比一比哪个组设置的情景多且声音的强弱表现恰当。

  活动3【讲授】三、按节奏读歌词

  1、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擂起了大鼓,咚咚,

  敲起了小鼓,嗵嗵嗵,

  擂起了大鼓,敲起了小鼓,

  咚咚,嗵嗵嗵。

  2、师用敲响鼓的声音引导出新歌曲《大鼓和小鼓》

  3、律动处理(引导学生用手脚来表现大鼓、小鼓声)

  “咚咚”跺二下脚“嗵嗵嗵”拍三下手

  活动4【讲授】四、学唱歌曲

  1、练唱歌曲每句后半部分

  教师唱“擂起了大鼓”学生唱“咚咚”

  2、教师分句教唱歌曲。

  歌曲中,有“1~5”“1~5”“5~1”大跳音程,教师可用手势辅助学生唱准。第一乐句的第二小节、第四小节之后可以换气,而第二乐句尽量不换气。在学唱过程肿,教师应随时提醒学生注意正确的演唱姿势,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

  活动5【讲授】五、歌曲处理

  1、小鼓真听话,你叫它唱它就“咚咚咚”,师用f的力度敲击鼓面。真神奇啊!你们会不会神气的唱一唱第一段歌曲呢?

  2、小娃娃在睡觉,它轻轻的说“懂懂懂”。师用p的力度敲击鼓面。它懂事吗?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声音呢?声音很大呢还是轻轻的?学生再用轻轻的声音唱第二段歌曲。

  3、神气的、有力度变化的唱歌曲,我们能不能像刚才那样唱呢?你叫它唱它就“咚咚咚”小娃娃在睡觉它轻轻说“懂懂懂”。

  4、完整地唱一唱歌曲。

  5、播放范唱

  教师指挥学生神气的、有力度变化的唱歌曲。

  活动6【活动】六、表现歌曲

  1、教师启发学生分组为歌曲设计强弱不同的力度,试试哪种强弱力度更适合表现歌曲音乐形象。

  2、边唱歌曲,边用声势动作参与表现。

  3、分小组边唱歌曲边列队行进。

  活动7【讲授】七、拓展

  1、导语师:其实啊,小鼓还有很多家庭成员呢?你知道还有哪些鼓吗?

  2、介绍、了解其他鼓

  小朋友们说的真好,鼓的家庭还有很多成员呢!师展示朝鲜长鼓、瑶族长鼓等图片给学生看。

  活动8【讲授】八、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声音有强有弱,学唱了一首新歌《大鼓和小鼓》,还见识了许多奇特的鼓,今天的收获可真多啊!希望小朋友们课后把学到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学会的歌曲唱给他们听好吗?

大鼓与小鼓公开课教案3

  活动目标:

  1.区分音的强弱。

  2.学会唱《大鼓与小鼓》这首歌。

  活动重点:

  辨别区分声音的强弱。

  活动难点:

  会正确表现声音的强弱。

  活动准备:

  大鼓、小鼓。

  活动过程:

  1.用身体动作表现强与弱。如:拍手和点手心,拍手心和拍手背,拍腿和拍肩等。

  2.认识强弱记号。

  教师准备两幅图片,上面画有f和p,告诉小朋友f表示强,p表示弱,并用动作表示出来。

  3.学习歌曲《大鼓与小鼓》

  (1)小朋友敲击大鼓、小鼓,进一步感知音量的变化。

  (2)欣赏并学唱《大鼓与小鼓》,小朋友用声音的大小来表示大鼓、小鼓的强弱变化。

  4.用节奏乐器演奏,注意声音的强弱并表现出来。

  活动延伸:

  1.在活动室里放置强弱记号f、p。

  2.表演唱《大鼓与小鼓》。

  评量:能用动作、音量表现声音的强弱。

  分析:此次活动通过身体的动作来感知强弱,通过学唱歌曲辨别强弱,使小朋友在游戏中学会了区分声音的强弱,从而发展了小朋友的音乐感知能力。

大鼓与小鼓公开课教案3篇(《大鼓和小鼓》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安全公开课安全的玩教案2篇(中班安全教育安全的玩教案)

大班第一学期公开课教案6篇(幼儿园大班第一学期公开课教案)

看电影公开课教案2篇(小学看电影教案)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7的组成》3篇(六的分解和组成大班教案)

排球公开课教案10篇(排球公开课教案怎么写)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公开课教案最新文案3篇 小学一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

语言雪地里的小画家公开课教案2篇(中班语言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及反思)

中班健康领域公开课一等奖教案12篇 幼儿园中班健康领域公开课教案

糖果好吃别多吃公开课教案2篇 好吃的糖果说课

小班认识图形宝宝公开课教案6篇(幼儿园小班认识图形宝宝教案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