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案4篇(高中优秀教案生物)

时间:2023-05-31 14:24: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高中生物教案4篇(高中优秀教案生物),以供借鉴。

高中生物教案4篇(高中优秀教案生物)

高中生物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初步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

  了解中国合成牛胰岛素事件。

  【技能】;培养分析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了解中国是首个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物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成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

  阅读访谈,学习科学家们实事求是、艰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兴趣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过程:

  (一)以概述《细胞与分子》模块作为引入。

  师:比较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生物知识特点,大家拿到课本可能会想,初中的时候不是已经学过细胞了吗?为什么高中还要再学呢?初中的生物知识着重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大概情况,而且因为学生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和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很多知识在初中阶段是没有办法说明白的。就拿细胞结构来说吧,初中的时候,老师只能让学生知道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至于细胞为什么是有生命的,细胞是怎么样生活的,都没有办法说得清楚。只有在同学们在初三、高一学习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后我们才可以对生命进一步的学习。学习科学就是这样,当你掌握的知识越多时候,反而觉得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更多。

  这个学期开设的《分子与细胞》模块,将为我们在化学分子的层面上,解释细胞的结构以及生命活动。解答在初中阶段没有办法解开的谜团,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事件以及科学家访谈录

  师:要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个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杰出成果。(展示出我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背景资料)。

  学生阅读背景资料和阅读课文中的访谈录,以问题引导: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生物学上有什么重大的意义?从访谈录中,你认为造就了这次成功的因素是什么?阅读完了这些资料,你觉得对于你学习高中生物,在方法上有什么启发呢?

  (三)简单介绍高中生物的教材、学习方法和意义

  1.教材分为必修3个模块、选修3个模块。必修: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简述三者之间知识结构上的关系;必修:

  1.高中新教材的特点:需要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增加了探究活动(什么是探

  究活动、探究活动的流程: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作出结论)、模型制作等,这些都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

  2.学习生物学的意义:生物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相关领域的成果,各个学科之间的边

  界已经模糊,而出现了多学科的交叉;学习生物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互动,更加是能力培养和思维方式不断完善的过程。

  第一章走进细胞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2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情感态度】: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难点: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是重点;说出生命系统的层次是难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

  四、课前准备:让学生收集关于冠装病毒相关的资料。

  教学反思: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2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了解细胞学说的发展过程

  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细胞形态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的关系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技能】:显微镜高倍镜的使用

  制作临时装片

  观察不同细胞的差异

  【情感态度】:认同科学探索是一个曲折渐进的过程

  认识水华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禁采发菜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显微镜高倍镜的使用;细胞的多样性,特别是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是本课的重点。而了解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学用具:实验材料、显微镜、ppt幻灯片。

  课前准备:准备好实验的材料(选取多少种细胞?)。

高中生物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2、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3、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三、课时安排2

  四、教学过程

  1、〔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老师提示。

  〔生答师提示〕1、提示:血浆生化指标指的是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其中包括机体多种代谢产物的含量。健康机体的生化指标一般都处于正常范围内。当机体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势必影响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因此血浆的生化指标可以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并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例如,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的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的活性最高,在血浆中的活性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时,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引起血浆中转氨酶活性升高。

  2、提示:这说明(1)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内环境的稳定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 (2)不同个体存在一定差异。

  3、提示:(1)肌酐含量超标,肌酐是有毒的`代谢废物,积累过多会影响健康。这表明肾脏的排泄功能有障碍。 (2)葡萄糖含量超标,血糖含量过高可并发酮症酸中毒、糖尿病的心血管合并症等。 (3)甘油三脂超标,可引起高脂血症,易并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

  〔问题〕以 “本节聚焦”的问题,再次提起学生的思考。

  〔板书〕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Homeostasis: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学生互动〕学生思考与讨论,师提示。

  1、提示:绝大多数人都有过发高烧的经历,可以让同学先谈谈自己发高烧时的感受。

  正常的体温是体内细胞进行各种生化反应最适宜的温度。在发高烧的状态下,由于内环境发生一系列变化,导致体内的各种反应出现紊乱,于是机体功能发生异常。发热时的主要症状大部分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病人感觉不适、头疼、头晕、嗜睡等,同时常有食欲不振、厌食、恶心的表现。发热时机体处于一种明显的分解代谢过旺的状态,持续高热必定引起器官的功能负荷加重,有可能诱发器官功能不全或引起组织损伤。孕妇发热可能导致胎儿发育障碍,是一个重要的致畸因子。对于6个月至4岁的幼儿来说,持续高热容易发生惊厥,相当数量的患儿由此造成脑损伤,如智力落后,甚至癫痫,因此应注意及时采用物理方法或服用药物来退烧降温。

  2、提示:内环境渗透压会变小。当内环境渗透压变小时,内环境中的水将较多地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吸水肿胀,进一步导致细胞代谢和功能紊乱。严重时会出现疲倦、周身不适、表情淡漠、恶心、食欲减退、皮下组织肿胀等症状。

  3、提示:因为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和氧分压低,易造成体内缺氧。这说明外界环境的变化势必影响内环境的稳态。若外界环境变化不甚剧烈,并且机体代偿机制良好,内环境的波动较小,仍能维持稳态;若外界环境变化剧烈,机体代偿机制不好,内环境稳态将受到破坏,就会影响身体健康。

  〔社会联系〕生思考,师提示。

  〔讲解〕夏天时,空调房间与室外的温差较大,如果经常进出空调房间,就会出现咳嗽、头痛、流鼻涕等感冒症状。如果在温度较低的空调房间呆的时间过长,就会引起关节酸痛或颈僵背硬、腰沉臀重、肢痛足麻、头晕脑胀等。如果呆得太久,由于空气不好,容易使人头晕目眩。这些症状就是空调综合征,俗称空调病。空调病的主要表现为:感冒、过敏、风湿痛、黏膜干燥、紧张、烦躁、注意力难以集中、头痛,等等。据分析,空调对人的影响主要在于:空调风使人体表面水分蒸发量加大,毛孔收缩,不能正常排汗,也会引起内分泌的紊乱;空调房间里,气流方向经常变换,气流速度增加,空气热量不断变动等因素干扰了人体的嗅觉,削弱了人体对空气中病菌、过敏原和异味的反应;房间内湿度太低,会对眼、鼻等处的黏膜产生不利作用,导致黏膜病;室内空气与外界几乎隔绝,干燥而又温度适宜,空气中有害细菌含量快速上升。

  〔板书〕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活的必要条件。

  〔实验并讨论〕生看或做实验,思考,师提示。

  1、生物材料加入HCl或NaOH后pH的变化更像缓冲液。

  2、提示:缓冲液加入少量酸碱后,pH变化不明显。原因是磷酸缓冲液中含有NaH2PO4/Na2HPO4,其中NaH2PO4溶液呈酸性,当加入少量NaOH时,可以中和OH-;Na2HPO4溶液呈碱性,当加入少量HCl时,可以中和H+。水溶液则不同,因而加入酸碱后,pH变化明显。

  3、提示:生物材料中含有缓冲对NaH2PO4/Na2HPO4、H2CO3/NaHCO3等,它们能够对酸碱度的变化起缓冲作用。此外,机体还可以通过对生理活动进行调节来维持pH稳定。例如,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会产生大量的乳酸和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可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可以分解成C02和水。血液中的C02增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将C02排出体外,所以对血液的pH影响不大。当乳酸钠进入血液后,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这样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以及机体的调节作用,可以使血液的酸碱度维持相对稳定。

  【关于人体血液pH值缓冲作用原理】

  人体血液不会因为进入少量酸性和碱性的物质而使其pH值超出7.35~7.45之间,原因是血液中含有缓冲物质,如H2C0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在此结合有关生化知识对H2C03/NaHCO3在维持血液 pH值稳态中所起的作用加以说明。

  它们的电离如下:H2C03一→H+ + HC03- (1) (双向,可逆);NaHC03一→Na++ HC03- (2);由于(2)式完全电离,有大量的HC03- 存在,对(1)式电离产生同离子效应,使HC03-和H+ 结合成H2C03 ,也就是说(2)式的结果抑制了(1)式H2C03的电离,因此血液中存在大量的H2C03和HC03- ,而H+浓度很小。

  当血液中进入少量酸(例如乳酸、磷酸等)时,由于血液中存在大量HC03-,能和进入的酸中的H+结合成电离度很小的H2C03,使血液中氢离子浓度几乎没有升高,因此血液pH值并不明显降低。

  当血液中进入少量碱时,此时血液中的H+与进入碱中的OH- 结合成难电离的H20,当血液中的H+稍有降低时,血液中存在的H2C03,就立即电离出H+来补充血液中减少的H+,使血液pH值并不明显升高。

  正是因为H2C03和HC03- 的大量存在才会使血液的pH值不会因为少量碱、酸的进入而造成明显升降。

  〔小结〕略(黑体字部分)。

  〔作业〕练习一二题。

  1.D。 2.C。 3.D。

  4.提示:因为人体各种生命活动是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细胞代谢本质上是细胞内各种生化反应的总和。内环境为这些生化反应的进行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条件。当内环境稳态保持正常时,细胞的代谢活动能正常进行;当内环境稳态失调时,细胞代谢活动就会受影响。因此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拓展题

  提示:当动物进食高浓度的糖溶液后,大量的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导致血糖浓度暂时升高。血糖浓度的升高会刺激机体加速分泌胰岛素,同时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共同调节下,血糖浓度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具体调节机制可参考第2章有关血糖平衡调节的内容。

  自我检测的答案和提示

  一、概念检测

  1、判断

  (1)×;(2)√;(3)×;(4)√。

  2、选择

  (1)D;(2)D;(3)D。

  3、画概念图

  略

  二、知识迁移

  (1)水是良好的溶剂,为各种生化反应提供溶液环境;水是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水在体温调节方面有作用;水是某些生化反应的反应物;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等。

  (2)说明健康的人体具有维持体内水平衡的能力。

  三、技能应用

  (1)否。

  (2)血液中的糖分既可来源于食物中的糖类物质,也可来源于其他物质在体内的转化。

  四、思维拓展

  提示:航天器和航天服中的生命保障系统,主要由氧源(气瓶)和供气调压组件、水升华器和水冷却循环装置、空气净化组件、通风组件、通信设备、应急供氧分系统、控制组件和电源、报警分系统、遥测分系统等组成。它能够为航天员提供呼吸用氧,并控制服装内的压力和温度,清除航天服内C02、臭味、湿气和微量污染等。这套生命保障系统与压力服(给宇航员提供正常大气压)一起,在人体周围创造适宜人生存和工作的微型气候环境,有利于宇航员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高中生物教案3

  【学海导航】

  1.知识方面

  (1)举例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2)熟练制作临时装片和操作显微观察。

  2.能力方面

  (1)尝试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2)学习进行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参与课堂讨论与交流。

  (2)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基础整理】

  一、被动运输:

  1.概念:物质进出细胞,

  的扩散。

  2.类型

  (1)自由扩散

  ①特点:物质通过简单 进出细胞。

  ②实例:水、 、 、 、乙醇、苯等。

  (2)协助扩散

  ①特点: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

  的扩散。

  ②实例:葡萄糖进入 。

  二、主动运输

  1.运输方向:由 一侧运输到 一侧。

  2.所需条件

  (1)需要细胞膜上相应 的协助。

  (2)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 。

  3.意义: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 ,排出 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三、列表比较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与主动运输的区别: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运输方向 ___浓度

  →___浓度 ___浓度→___浓度 ___浓度→

  ___浓度

  是否需要载体

  是否消耗能量

  代表例子 氧气、CO2、水、

  甘油、乙醇等 葡萄糖通过红细胞 葡萄糖、氨基酸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膜;离子通过细胞膜等

  补充:大分子的跨膜运输

  1. :物质以囊泡包裹的形式通过细胞膜,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的过程。如人体的白细胞能吞噬入侵的细菌,细胞啐片及衰老的红细胞等。

  2. :物质以囊泡的形式通过细胞膜,从细胞内排到细胞外的过程。如分泌蛋白的分泌等。

  3.实现胞吞和胞吐依赖于细胞膜具有 ,这一生命活动过程所需的ATP主要通过细胞内线粒体进行的有氧呼吸提供。

  【跟踪训练】

  1.下列跨膜运输的生理活动,属于主动运输的是( )

  A.酒精进入胃黏膜细胞

  B.二氧化碳由静脉血进入肺泡内

  C.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 D.水分子出入细胞

  2.水稻吸收Si4+多,番茄吸收Ca2+多,原因是()

  A.土壤中Si4+和Ca2+的多少

  B.细胞液中Si4+和Ca2+的多少

  C.细胞提供的能量多少

  D.细胞膜上载体种类和数量不同

  3.大肠杆菌在生长时,细胞内钾离子的质量分数是培养液的3000倍。如果在培养液中加入不影响细胞呼吸作用的药物,大肠杆菌细胞内钾离子的量分数立即下降,这种药物的作用是( )

  A.破坏了线粒体的结构

  B.抑制了细胞内呼吸酶的活性

  C.破坏了细胞内的遗传物质 D.抑制了细胞膜上载体的活性

  4.若用呼吸酶抑制剂处理小肠绒毛上皮,则会明显影响其细胞吸收的物质是( )

  A.氧气 B.脂肪酸、水

  C.葡萄糖、水 D.钾离子、氨基酸

  5.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的相同点是 ( )

  A.都需要消耗ATPB.都顺浓度梯度进行

  C.都需要借助载体 D.都能按生命活动需要吸收物质

  6.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能量,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这两种物质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是( )

  A.胞吞、主动运输

  B.主动运输、主动运输

  C.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D.主动运输、被动运输

  7.下列关于主动运输意义的论述,不合理的是()

  A.使细胞吸收营养物质和排出废物时摆

  脱了浓度的限制

  B.使细胞可以主动地选择吸收营养物质和排出废物。

  C.使细胞吸收所有营养物质大大加快

  D.主动运输对于活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意义。

  8.图A、B、C表示的是物质运输的三种方式,

  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A是自由扩散

  B.图B运输速度的限制因素是能量

  C.图C是主动运输

  D.图C细胞内物质浓度不断升高,说明该物质进行逆浓度运输

  9.在哺乳动物体内,葡萄糖进出红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为 ( )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被动运输 D.主动运输

  10.下列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中需要载体的是

  A.水分子进入根毛细胞 B.O2进入肺泡

  C.K+ 被吸收进入小肠绒毛 D.CO2进入毛细血管

  11.对于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的物质来说,下列哪一项是该物质进入细胞的必要条件:

  A.必须是动物细胞

  B.细胞必须提供能量

  C.细胞的该物质的浓度一定比细胞内高

  D.细胞必须有大液泡

  12.轮藻细胞中的钾离子浓度是它生存的水环境的63倍,这与轮藻细胞的哪种结构或生理作用是无关的 ( )

  A.细胞膜上的载体 B.细胞质中的线粒体

  C. 细胞膜的被动运输

  D. 细胞膜的主动运输

  13.下列物质进出细胞的过程与线粒体密切相关的是( )

  ①酒精被胃黏膜吸收 ②细胞与内环境进行气体交换 ③肾小管壁上皮细胞吸收原尿中的Na+ ④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4.下列物质中以相同方式通过细胞膜的是( )

  A.甘油和二氧化碳 B.氨离子和水

  C.氨基酸和水 D.葡萄糖和糖元

  15.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中,自由扩散区别于协助扩散的是( )

  A.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

  B.需要载体

  C.由低浓度向高浓度扩散

  D.不需要载体

  16.小肠上皮细胞含有大量的线粒体,与这一结构特征相适应的细胞膜功能( )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渗透作用

  17.透析型人工肾起关键作用的是人工合成的血液透析膜,其作用是能把病人血液中的代谢废物透析掉,这是模拟了生物膜的( )

  A.流动性特点 B.选择功能

  C.选择透过功能 D.主动运输

  18.若对离体的心肌细胞施用某种毒素,可使心肌细胞对Ca2+吸收量明显减少,而对K+吸收则不受影响。这种毒素的作用是( )

  A.抑制呼吸酶的活性 B.抑制Ca2+载体的活动

  C.改变了细胞膜的结构 D.改变了细胞膜两侧的Ca2+浓度

  19.在法囊藻的细胞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的分析表明,细胞液中的成分很不相同,如图所示,阴影部分代表法囊藻的离子浓度,未涂阴影部分代表海水中的离子的浓度。

  (1)K+和Cl-在细胞内积累,而Na+等在细胞液中的含量低于海水中的含量,这表明

  。

  (2)K+和Cl-进入细胞的转运方向是 ,这种吸收方式叫 ,这种吸收需要的两个基本条件是 和 。

  (3)Na+和Ca+进入细胞的转运方向是 ,它们的吸收方式属于 。

  (4)法囊藻细胞液中各种离子浓度与海水中各种离子浓度不成比例,其结构基础是 。

  20.物质进入细胞都要穿过细胞膜,不同物质穿过细胞膜的方式不同。如图所示,为一定范围内,细胞膜外物质进入细胞膜内的三种不同情况。

  (1)据图指出A、B、C所示物质运输方式:A是 ,B是 ,C是 。

  (2)上述三种运输方式中,哪一种加入呼吸酶抑制剂后曲线会发生变化?为什么?

  (3)乙醇、CO2和氨基酸进入细胞的方式分别是 、 、 。

  21.下图是物质出入细胞的三种方式的模式图(黑点代表物质分子),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与甲相比,丙方式的不同之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丙相比,乙方式的不同之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活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物质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

  22.人工膜(在特定条件下人工形成的磷脂双分子层如下图)常被用于膜的透性的研究。科学家用人工膜实验发现:K+很不容易透过,如果在人工膜上加少量的缬氨霉素(一种短肽),K+便可以通过膜,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

  (1)缬氨霉素在此处的功能相当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Na+做同样的实验,缬氨霉素不能协助Na+通过膜,说明:_______________。

  (3)K+能够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部,将若干细胞放入不同浓度的K+溶液中,l小时后,分别测量这些细胞内K+的浓度,并据此做出曲线图(图5),K+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从A点开始,细胞内的K+浓度不再增加,原因是K+的运输与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有关。

  第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基础整理】

  一、1. 顺浓度梯度2.(1)①扩散作用

  ②氧气、CO2、甘油、

  (2)①载体蛋白 ②红细胞

  二、主动运输

  1.低浓度 高浓度

  2.(1)载体蛋白 (2)能量

  3.营养物质,代谢废物

  三、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运输方向 高浓度→低浓度 高浓度→低浓度 低浓度→

  高浓度

  是否需要载体 否 是 是

  是否消耗能量 否 否 是

  代表例子 氧气、CO2、水、

  甘油、乙醇等 葡萄糖通过红细胞 葡萄糖、氨基酸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膜;离子通过细胞膜等

  补充: 1.胞吞 2.胞吐3.一定的流动性

  【跟踪训练】

  1.C 2.D 3.D 4.D 5.C 6.A

  7.C 8.B 9.B 10.C 11.B 12.C

  13.B 14.A 15.B 16.C 17.C 18.B

  19.(1)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2)从低浓度到高浓度 主动运输 载体 能量 (3)从高浓度到低浓度 主动运输

  (4)细胞膜的载体种类和数量不同

  20. (1)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2)主动运输(C),因为主动运输需细胞呼吸提供能量

  (3)自由扩散 自由扩散 主动运输

  21.(1)需要载体 (2)需要消耗能量

  (3)主动运输(乙)

  22.(1)K+的载体

  (2)缬氨霉素不能作为Na+的载体

  (3)主动运输 离子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

高中生物教案4

  一、DNA是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

  1.DNA主要位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线粒体、叶绿体中有少量DNA,它们都有复制和遗传的自主性。

  2.同一种生物在不同发育时期或不同组织的细胞中,DNA的含量基本相等。

  3.所有诱发DNA结构变异的因素均能引起生物的遗传突变。

  4.蛋白质不具备以上这些特征。

  二、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

  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1)原理:T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在自身遗传物质的控制下,利用细菌体内的物质合成T2噬菌体自身的组成成分,从而进行大量繁殖。

  (2)过程:

  ①用35S和32P分别标记不同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

  ②用被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细菌;

  ③在噬菌体大量繁殖时,对被标记物质进行检测。

  (3)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原理:S型菌可使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2)活体细菌转化实验(体内转化)

  过程:

  ①R型菌注射小鼠→小鼠不死亡;

  ②S型菌注射小鼠→小鼠死亡;

  ③加热杀死的S型菌注射小鼠→小鼠不死亡;

  ④S型死菌+R型活菌注射小鼠→小鼠死亡。

  结论: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进入R型菌,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使小鼠死亡。

  (3)离体细菌转化实验(体外转化)

  ①过程:S型菌 DNA+R型菌R型菌+S型菌;

  S型菌 蛋白质+R型菌R型菌;

  S型菌 荚膜物质中的多糖+R型菌R型菌;

  S型菌的DNA+DNA酶+R型菌R型菌。

  ②结论:S型菌的DNA才是使R型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4)结论:由(2)(3)实验可知DNA是遗传物质。

  思考:人和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主要是什么?

  提示:主要是DNA。

  三、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

  1.过程

  ①TMV A RNA 感染TMV A病毒;

  ②TMV A蛋白质 未感染病毒;

  ③TMV B RNA 感染TMV B病毒;

  ④TMV B蛋白质 未感染病毒;

  ⑤TMV A RNA+TMV B蛋白质 感染TMV A病毒;

  ⑥TMV B RNA+TMV A蛋白质 感染TMVB病毒。

  2.结论:在RNA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

  思考:T2噬菌体、HIV、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什么?

  提示:T2噬菌体遗传物质是DNA,HIV、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名师解惑

  探究:作为遗传物质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染色体与遗传的关系十分密切,化学分析表明,真核细胞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那么,遗传物质究竟是蛋白质还是核酸呢?

  作为遗传物质至少应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1)在细胞生长和繁殖过程中能够精确地复制自己;

  (2)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和新陈代谢;ks5u

  (3)具有储存巨大数量遗传信息的潜在能力;

  (4)结构比较稳定,但在特殊情况下又能发生突变,而且突变以后还能继续复制,并且能遗传给后代。

  科学的研究已经充分证明:核酸具备上述四个条件,所以核酸才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核酸又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高中生物教案4篇(高中优秀教案生物)相关文章:

高中美术教案12篇 高中美术教案模板范文

冀教版八上生物教案5篇 冀教版八上生物教学计划

高中生物有丝分裂教案3篇(观察有丝分裂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3篇(高中生物优秀教案)

关于八年级生物教案范文3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详案

高中语文登高优秀教案3篇 部编版高中语文登高说课稿

高中生物教案:ATP3篇(高中生物转录教案)

高中生物教学计划5篇 高中生物教学计划内容

高中美术教案12篇(高中美术 教案)

实用的八年级生物教案3篇(八年级生物教案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