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12篇 一年级美术全部教案

时间:2023-07-12 12:03: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12篇 一年级美术全部教案,供大家参阅。

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12篇 一年级美术全部教案

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1

  教学用具:滋水枪、宣纸、广告色、毛笔、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小组分配角色(目的:使学生意识到合作时需要谦让。)

  师述:咱们先玩个过家家的游戏,小组里的四个小朋友现在是一家人,请小朋友选出谁当大哥、大姐、谁当弟弟、妹妹

  2、请一个小组说一说角色分配。

  3、:既然是一家人了,一会儿做游戏时,可要互相谦让,有困难大家互相帮助,看哪家的兄弟姐妹能得到小奖章。

  (教师展示备好的小奖品)

  二、新课:

  1、玩玩滋水枪

  师述:我给你们带来了一样好玩的东西,但是考验你们的时候也到了,因为每家人只有一把枪,看一看谁最会当大哥,大姐。

  我和水枪要一起去散步了,看!我们一会走直路,这边还有地方再走一走弯路,还会爬大山,好玩吗,你们也试一试吧。(教师演示)

  2、提要求

  四个小朋友都要在一张大宣纸上滋颜色。

  一家人商量一下谁先滋颜色。

  每人随意滋一条路线,那有白纸往那滋,可以边滋边走、可以碰到、穿过别人的线但千万不要只滋一个地儿因为纸湿透了易破。

  如果水分太大可用吸水纸沾一沾。

  听命令:begin(开始)stop(停)。

  教师说stop并举红牌子时学生跟着教师一起说stop,练习一遍,看那家人最听指挥。

  3、学生开始游戏,教师选一组学生到前面来滋。

  4、教师宣布stop学生齐声应答,此时选出优秀家庭,并发奖品。

  并引如下一项游戏

  5、游戏:捉迷藏

  (1)师述:有好多的东西都藏在我们刚滋出来的大纸上,让我们看一看它们藏在哪?当然这也需要你的一点想象力,先仔细看一看滋出的线和形象什么?也可以绕着桌子换个方向找一找,看哪家人的眼睛最尖,找出来的最有趣!

  (2)请一组小朋友上来介绍找到的东西,再让它们显形,选个代表用教师备好的颜色把它们涂出来。

  师问:再加点什么就更像了。

  学生边说教师或学生添画几笔,使它更接近这个形象。

  B、请别的组的小朋友找一找,在他们的画中还能发现什么?

  (3)再继续找一找,涂一涂,把藏起来的东西都找出来.

  A、提要求:四个小朋友把找到的东西互相说一说,再商量一下它们缺什么,怎么补,还要由大哥、大姐监督让一家人轮流补画出来,避免吵架事件发生,凡是发生吵架事件的扣除星星一颗。

  B、学生练习:

  每组哥哥姐姐可以让一名画完的弟弟妹妹去逛一逛、问一问别的家的画。

  6、教师宣布stop学生齐声应答,教师安排放好工具,此时再选出优秀家庭,并发奖品。

  再引如下一项游戏

  7、展示合作的画

  (1)、编个故事介绍你们的画面,如果画面需要可以用滋水枪再滋一些形象和背景。

  (2)、师问:想不想看看别人家的画?

  老师也要和小朋友一起去看一看,选一选喜欢的,或者想让小朋友讲讲的找一幅画。

  (3)、学生讲解自己的作品

  三、:

  1、欣赏:

  今天我们用滋水枪和广告色边玩边画了一张非常有趣的画,其实还有很多边玩边画的方法呢,小朋友看这些是小朋友的作品,看一看,猜一猜这些都是用什么方法画出来的.(课件:图片沙画手指印的画雪地上的画)我这里还有大画家的作品呢,他们更会玩这画画,(继续看课件中的画家作品)。

  2、联想

  (1):图片(生活中的痕迹)你们看这是什么东西,让你联想到了什么?

  (2):动脑筋:变废为宝

  你们看我这里又一个大纸箱,由于脏水把它弄脏了有很多水印,所以有人要扔了它,太可惜了,你觉得他们的污点看上去象什么?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把它的污点变漂亮吗

  师述:我也要学习小朋友,这么善于想象,我想有了丰富的想象力生活中一定会出现更多异想不到的装饰物品。

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形的变化。

  2.能用绘画或者剪贴的形式制作一面小彩旗,并能用制作的彩旗美化环境。

  3.在了解彩旗作用的同时,引导学生提高对形的联想能力和基本的设计制作能力。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在生活中彩旗很常见,用途不同,其形式也很多。在节日、假日、庆典、集会、演出时,广场、商场、楼道、房顶到处可见彩旗飘飘的场面,其色彩鲜艳、形式多样,增添了热闹的气氛和喜气。

  而在商家的眼里,这些迎风飘舞的彩旗,更是推销自己的广告资源。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彩旗的样式设计有了新的变化,同时还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课编排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形的认识,通过小彩旗的制作了解彩旗的作用与形式。在制作中进行形的变化练习,进而培养学生的设计应用能力。从教材介绍的彩旗来看,作业为剪贴的形式(彩旗的图案也可以通过绘画的形式来表现),重点是彩旗形的选择与装饰。我们希望旗的形状多样化,根据彩旗的不同用途,尽可能创造出更多形态的彩旗,并能与同学们一起用彩旗布置环境,美化生活。

  2.重点、难点。

  重点:彩旗形状的变化、美化及设计制作。

  难点:各种形的认识及组合、表现。

  三、教学设计

  ●方案一

  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胶水、旧画报纸、旧挂历纸(或各色彩纸)、筷子(或小木棒)、常规画具

  (教师)课件、各式彩旗的范作、剪刀、胶水、彩纸等,在教室的上方拉好线(挂彩旗用)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说说在生活中、电视电影里、画报图书资料上见到过的古今中外的各式各样的彩旗。

  (2)说说你见过的旗子有哪些形状和颜色。

  (3)说说这些彩旗的用途。

  2.观察比较,欣赏评述。

  (1)播放课件,展示古今中外的各式彩旗。

  (2)展示教师范作,分组讨论后,指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3)教师小结。

  3.分析特点,学做彩旗。

  提问(供学生自主学习或小组讨论):

  (1)彩旗由哪些部分组成?(一般由旗面、旗穗、旗套等部分组成。)

  (2)旗面的形状特点是什么?

  (3)形状与用途有什么联系?

  (4)旗面图案设计与用途有什么关系?

  4.交流讨论,创作表现。

  (1)提问:彩旗的形状还可以有哪些变化?

  (2)选择合适的表现方法(绘画或拼贴)制作一面小彩旗。

  (3)小组以集体合作的方式创作一组或一面彩旗。提示:一组彩旗可以是一个活动主题的内容,如2008北京奥运会、国际服装节等;一面彩旗指可以四人创作一面旗帜,如小队旗、小组旗、童话王国旗等,旗帜可稍大些。

  (4)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5.作业展示,点评布置。

  (1)小组内展示作业,互评作业。

  (2)把彩旗挂在吊绳上或粘在小木棒(或筷子)上,全班评,教师小结。

  (3)创作小队旗的小组,还可举行简单的升旗仪式。

  提出评价建议:彩旗的形状是否别致,图案设计是否新颖以及色彩是否鲜艳、协调、有变化;作品是否有创意,与众不同(联系用途或创作主题展开评价);彩旗的悬挂效果及小组合作的愉快程度等。

  (4)整理场地,保存学生作品。

  6.课外拓展,探求新知。

  (1)收集、观察生活中的小彩旗。

  (2)了解中国国旗的含义及其他国家的国旗图案等。

  (3)考证一下古代旗子的种类和作用。

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3

  [分析]踢踢腿弯弯腰

  一、教材分析

  “踢踢腿 弯弯腰”是借助小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题材,以学生已知的做操、跑步、踢球等经验和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为基础,主要完成撕纸条贴人形的学习任务。踢踢腿弯弯腰以“做做运动身体好”的活动来营造美术学习的情境,踢踢腿弯弯腰通过做做运动、视觉感受、对话、尝试纸条造型、发现与审美、动手实践与创作等活动来展开折、撕、拼、摆、贴人形的探讨与学习。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充分参与,动手操作,并对操作程序作巧妙而明确的设计安排,掌握折、撕、拼、摆、贴的操作方法与要领。而人形动态和画面完整性的表现,既与充分动手操作有联系,又与自主调动记忆、想象、思维等智力因素,以及体验的热情、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有关。当教学活动做到多者兼顾的程度时。将会得到更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小学美术教案一年级下:08课 踢踢腿弯弯腰

  二、教学设计

  对做运动和制作活动有兴趣,并能体验创作人形动态作品的愉悦。

  认知通过各种纸质材料来折、撕、拼、摆、贴人形的方法。

  能用自己喜欢的材料,表现出熟练的折、撕、拼、摆、贴的能力和记忆、想象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为综合学习活动,突出参与

  尝试、发现与重构、动手制作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学习中传达健康教育与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教学实施以“做做运动身体好”的活动参与为激趣引导。教师可提出运动(具体以做操为例)与健康的话题,提示对运动人物动态形象的关注,学生即兴参与运动的活动,体验与直观感受人物的运动与造型,开展健康话题、运动项目的讨论,回忆运动人物的形象。可用踢足球图为例来展开主要学习任务的探讨,教师通过提示找一找材料、读一读教材折撕示意图、试一试折撕出不同纸条,引导学生认知怎样运用材料,理解折、撕的方法。针对现有的纸条,师生互动探讨拼、摆的方法,通过师生共同的参与尝试、发现与重构的探究学习活动,且运用示范突出“拼”与人物形象、 “摆”与画面构图美观的关系,引起对美感的关注。以运动人物视觉媒材的观赏和优秀作业的欣赏引导学生提高审美,教师提出作业要求,学生自由制作或合作拼摆组合创作作业。以大家共同分享快乐,快来参加“班级运动会”为激活点,进行作业展示与学习评价。

  教学评价要点一在于人物运动动态明显,人形姿态合理、美观。二是注意到材料运用巧妙,画面构成有童趣。

  作业要求:

  折一折、撕一撕,将撕出的纸条拼一拼、摆一摆,贴出各种动作的人形,构成一幅有趣的画或让你贴出的人物来参加“班级运动会”。

  四、教学建议

  贴的方法已不是新知,可通过温习来巩固旧知和发挥已有的学习能力。

  应注意帮助和鼓励学生积极尝试、动手制作、相互交流,促进学生养成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

  (彭海鳌)

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4

  教材分析

  本课包括七幅欣赏图片和说明文字。在版面中有五幅图片来自于生活:书

  架、餐桌椅、方形的门窗、长城上的烽火台等。其中一幅还用文字启发学生换个角度观察,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到:从不同的角度看,方形会改变形状。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在生活里寻找方形,体会方形的特点。另外两幅是学生的作品:是用不同的方法、材料表现的方形物,启发学生能用多种材料和方法表现方形,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找找圆形》的基础上,巩固观察的方法,进一步学习各种表现的手法。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方方的物体,观察它们的特征,并区别方与圆的不同,深刻地感受方形稳定,对称的美感,并有选择地利用一种手法表现方形物。本课要着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展开丰富的想像把方形物刻画得更细致、更有趣、更生动,进—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方形,寻找、观察生活中的方形物。

  2、引导学生运用画画、剪剪、贴贴、撕撕玩玩等多种手法来表现方形物,同时能表现出方形物中有趣的细节。

  3、体验方形给人的感受,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和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生寻找、观察和表现方形物,培养他们观察和表现事物的能力。

  在方形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运用不同表现手法大胆想象,添加有趣的细节让画面更生动、更完整。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若干小皮球、若干小箱子、方形物的欣赏图片、学生作品。

  学生准备:彩笔、彩纸、剪刀、糨糊。

  教学过程

  A.导入

  a.学生参与游戏:请两组学生分别帮皮球和箱子搬家,看哪组学生快。通过游戏,学生们发现小皮球难放稳,而箱子一下就放稳。由此知道:方形具有稳定、对称的美感。

  b.揭示课题:方方的物。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来寻找、观察、表现方形物。

  B.新授

  a.启发学生回忆生活中的方形物,拓宽创作的思路:

  (1)你能回忆出生活中有什么物体是方方的呢?(请学生小组讨论并交流。)

  (2)老师出示教材中的图片:请学生们欣赏生活中的方形物。方形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

  (3)分组进行比赛:在相同的时间中哪一组学生绘画的方形物最多,以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最后评出哪组数量最多;哪组刻画最细致?哪组纪律最好(得胜组奖励小星星或小旗等)。

  b.指导学生表现方形物,并刻画出细节。

  (1)出示两幅相同的方形物的作品,请学生们选择哪幅完整?(绘画细致的完整)

  (2)出示多幅学生作品,着重让学生们观察方形物的细节表现。(甚至可以在背景上添加内容,让画面更充实,更丰富。)

  c.小组讨论交流:

  (1)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表现方形物(画画、剪剪、撕撕、贴贴等)

  (2)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表现什么方形物呢?

  d.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C.

  a.作业展评:大家欣赏作品。

  b.互相评论:有哪些独特的方形物?有哪些独特的表现手法?谁的画面最完整?对优秀作品给以奖励:小星星、小旗等。

  c.课后拓展:搜集各种方形物的图片交流,学习。

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5

  一、教材分析:

  人类的创造体现在对物质世界的改造和对生活的追求上。儿童虽然不具有改造物质世界的主动性,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都融于情感驱使的富有乐趣的活动之中。在这些活动中,他们以自由的心态放松着自己的思维,以无拘无束的行动为大胆地创造,感受着无尽的愉悦和满足。具有深远意义的是,这些活动和自由的玩乐就是创造的萌芽。学前时期,儿童就喜欢玩转转儿。无庸置疑,本节课是儿童非常喜欢的游戏活动,教师的任务是让儿童在转转儿的玩乐中感受制作的乐趣,寻找图形和色彩混合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

  了解转转儿玩具的原理,掌握制作的反复法,并能独立操作。培养儿童动脑想、动手表现的能力和兴趣,并养成爱创造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转转儿的制作方法和游戏方法。

  难点:圆的剪制;转转儿中间部位的制作,组织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制作,形成积极参与的游戏氛围。

  四、教学准备:

  师:转转儿几个,剪刀,胶水,卡纸,纽扣等制作工具。

  生:剪刀,胶水,卡纸,纽扣,线等

  五、教学过程:

  1.活动的准备:

  教师和学生充分准备活动工具。教师课前提醒学生在准备剪刀等工具的时候,要注意它们的安全性,准备儿童专用剪刀,并存放、保管好自己的圆规,特别注意圆规的尖部。

  2.活动的导入:

  师:小朋友们都玩过转转儿的游戏吧?(教师取出转转儿然后旋转起来,激发儿童兴趣。)

  3.活动的尝试:

  A.教师知道儿童将纽扣穿起来,绳线的两头打结。

  B.教师知道儿童尝试让纽扣转起来。

  4.活动的发展:

  A.师:纽扣太小,如果添上卡纸,再纸上画上美丽的颜色,转起来就会有梦幻般绚丽的色彩出现。

  B.看教师的范作,激发兴趣。

  C.初步研究、了解制作方法。讨论并掌握制作方法。

  转盘的制作:圆规画园---剪出圆形---给转盘涂上漂亮的颜色---确定圆

  1)心---将纽扣粘在圆形卡纸的正中间---用针穿孔---穿线并打结---尝试旋转。

  2)注意事项:圆心旁边的两个相对应饿点不能距离圆心太远,大致和纽扣的两个对应的孔距离差不多。

  D.学生尝试制作。学生利用自己的工具制作转转儿,并在转转儿上涂上漂亮的颜色。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也可以同桌同学合作完成。

  5.活动的延伸:

  A.试者让转转儿转起来。

  B.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和材料制作转转儿?尝试一下,看看自己有没有独到的发现。

  C.游戏,相互欣赏交流。举办比赛,谁的转转儿旋转的时间最久,转起来最漂亮。

  活动的收拾:

  打扫卫生

  教师

  六、教后记:

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6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石子、沙子,瓶盖、罐子或一些体育用具,集体排列立体图形。

  2、启发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表现具象与抽象物体的造型。体验材料的美感。

  3、强调在排列创作过程中,发扬集体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观察各种工具和材料使用方式,引发对工具和材料的联想。

  2、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

  教具学具:收集可乐罐、沙、石、瓶盖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师生共同交流所准备的物品,及所带材料可排列成哪些物体和造型。

  三、讲授新课:

  1、思考与讨论阶段

  分组展示自己所具备的物品,引导学生思考座谈、开展积极想像,怎样利用手中的材料,分小组集体一起排列出新颖的立体造型。

  2、发展阶段

  人人参与,把瓶罐重叠或向四周扩展加上碎石、沙土排列成一种抽象或具象的图案与造型。通过组与组参观,相互补充,拓宽思路,了解自己小组所设计排列作品的优点与不足,进行修改。

  3、收拾与整理

  作品完成后,督促学生收拾整理好工具与材料,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四、课后拓展

  1、运用所学到的排列方法,在课后回家利用各种物品进行排列组合各种图形的练习。

  2、在排列时,要大胆想像。造型的内容,材料的运用应更丰富更广泛。

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7

  一、教学目标:

  了解、体验、感受绘画的多种不同媒材的特点。

  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拓宽学生对工具、材料的认识。

  三、教学材料:

  蜡笔、毛笔、油画笔、抹布、水粉笔、水粉画颜料、水桶、调色盘、粉笔、水彩笔、刀子等。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1、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要让小朋友猜这样一个谜语:“身体像树叶,尾巴像扇子,没脚也没手,能在水里游。”你知道它是什么?

  2、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条美丽的鱼儿,你看!多有趣啊!教师简单描述:它身上穿着白色的衣服,尾巴在游的时候碰到了沙堆,所以变成了这种颜色。(出示:一条用各种纸质材料做成的鱼)

  3、体验感受:请一位小朋友上来摸一摸它的身体和尾巴,感觉一下:分别是用什么样的纸做成的?

  4、一生上来摸一摸,说一说它的身体是用什么样的纸做成的?再摸一摸它的尾巴,是用什么样的纸做成的?你知道这种纸叫什么纸吗?(学生感觉:粗糙、光滑)

  5、鱼儿身上没有花纹,你可以拿什么工具来打扮它呢?鱼尾巴上也没有花纹,你又可以拿什么工具呢?准备好蜡笔、毛笔、调色盘)

  6、请二位学生上来画,其余学生一起观察他们在不同的纸上打扮的效果会有什么不一样?了解不同工具材料的特性,进一步拓宽对材料的认识。]

  7、说效果,说感受:请其余学生说说画出来效果有什么不一样?请刚才上来画的小朋友说说你们画在沙皮纸、宣纸上各有什么感觉?

  8、教师小结:刚才两位小朋友用不同的工具把这条鱼儿打扮得更漂亮了!学生尝试用不同的作画工具在不同的材料上作画,能产生不同的效果,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8

  年 级:小学一年级

  课 时:40分钟

  执 教 者:周志霞

  教学目标

  1、享受自制“食品”的喜悦,提高对美食的兴趣与欣赏水平。

  2、学习泥塑的简单技法,用可塑性材料进行食物造型。

  3、在布置食品店,进行模拟商品交易过程的游戏中,体验社会生活分工协作的情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泥塑的简单技法,用可塑性材料进行造型。

  难点:制作的精巧,细致。

  教学准备

  教具:学成蛋糕房,各类范品,制作用具。

  学具:教材、彩泥等各类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准备制作用具,规范美术制作习惯。

  二、导入新课

  1、演示:学成蛋糕房,引导学生欣赏。

  1)你看到了什么?

  (蛋糕,面包,糕点,饼干等)

  2)你去过哪儿吗?什么时候去过?

  3)你能简单的为大家介绍一下吗?

  4)你对他们哪儿的什么印象最深刻?

  2、揭示课题

  三、欣赏感知

  1、 教师出示多份蛋糕,供合作小组欣赏感知。

  1)这是什么?

  2)你知道是怎么做的吗?

  3)你觉得好看吗?你觉得哪里最好看?

  闻闻他的味道,怎么样?

  4)想不想尝尝?品尝蛋糕。说说味道?

  2、教师制作的范品展示。

  1)你知道这是又是用什么做的吗?

  2)你知道做的是什么?

  3)你知道制作的步骤吗?

  3、学生们相互讨论,交流。

  你们觉得做糕点怎么样才能做的象?

  (抓住糕点的特征,重点是制作糕点的奶油的样式,精致的制作奶油装饰)。

  4、情境创设

  四人小组为单位,合资开一家小小食品店,你有什么高招来促进销售呢?

  1)你们是怎样分工的?

  2)你们主要是经营什么食品?

  3)你们的特色食品是什么?

  4)价格怎么样?

  四、学生尝试练习

  用彩泥,彩纸等各色材料制作“食品”,经营小小食品店。

  五、教师巡回指导。

  1、及时反馈、纠正。

  2、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参与其中。

  六、展示,游戏。

  1、“小小食品店”开张,模拟经营。

  2、学生扮演,“店主”食品介绍,“顾客”挑选。

  3、学生们游戏活动小结

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9

  一、教材思路:

  本课是属于“造型

  表现”领域的美术课。

  本课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大星球和小水珠,都是圆的,滚动的和转动的,都是圆的。优美、柔和、活泼,是圆的感觉,圆圆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大胆用彩笔表现这圆圆的可爱世界。

  课时:1~2课时

  二、1、教学目标:

  *说说对圆形物体的感觉,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

  *启发学生认识圆形,认识各种圆形物。

  *用线条或颜色画出生活中的圆形物并添画有趣的细节。

  三、重、难点:

  认识圆形,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并能用彩笔表现。

  巧妙画出圆形物,并运用恰当的构图和色彩。

  四、教学准备:

  教师:一些球、钟、游泳圈、纽扣、葡萄实物及圆形物图片、范图,吹泡泡物品等。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生活用品线描写生稿及圆形物实物等。

  五、教学过程:

  ——交流及讨论:

  1、谈谈生活中有哪些圆圆的物品,如锅、碗、球、泡泡、游泳圈、西瓜、水果,地球,时钟等。

  2、欣赏实物及图片、感受圆形的美。

  大星球、小水珠都是圆的,圆形给人优美、亲和、活泼的感觉。

  3、世界上的许多东西为什么要做成圆形呢?(方便,灵活)

  4、说说自己对圆形物的感觉。

  ——游戏及体会

  1、师生玩游戏”吹泡泡”,体会圆圆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2、玩溜溜球或跳跳球亦很有趣。

  ——欣赏及评述

  出示范图,了解作品在造型、构图、色彩几方面的特点。

  要求造型生动,构图饱满,色彩丰富。

  ——展示及介绍

  六、板演示范

  徒手画圆,添画,色彩平涂,整理完成。

  画圆的几种方法,如上半圆,下半圆;左半圆,右半圆;一口气画一个滚溜园等。

  ——讨论与练习

  1、画出几种你知道的圆形物,要求用线条色彩来表现。

  对部分同学进行面对面的指导。

  (提醒注意圆形的画法,添画的构思、操作等。)

  2、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可用用勾线平涂方法画生活中的圆形物;也可用运用身边的线、绳等材料排一排,摆一摆,摆出美丽的图形;亦可用彩纸撕剪等法表现圆形。圆形的相互重叠亦很有趣!

  我们不仅要动脑筋想画什么,还要想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表现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对造型饱满、作业细心,添画有趣的作品予以肯定。

  人们常说:画无定法,就是说,画画没有一定的方法,关键是看完成后的艺术效果,鼓励学生多去尝试。

  七、小结与评价

  1、作业展评、小结。让部分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如何想的,如何画的。

  2、课后作业:多去画画周围的圆形物,让圆圆世界变得更有趣。

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10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泥塑的一般特点和小动物的不同种类。

  2.掌握彩泥或黏土粘贴的一般操作方法,能用彩泥或黏土粘贴出有趣、可爱的小动物形象,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对泥塑的兴趣,从小树立爱护小动物、与动物和睦相处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大自然中有许许多多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它们一直在儿童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为孩子天生就充满着对小动物的好奇和喜爱之情:玩以动物为形象的玩具、画小动物的图案、看以动物为主题的动画片、听有关小动物的故事及读有关小动物的书籍等等,所有这些都是使儿童拥有良好审美情趣的开端。同时,在此过程中儿童学会了观察、学会了想象、学会了创造、学会了与小动物和睦相处。以小动物为主题的教材安排,正是顺应了儿童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符合儿童的天性,相信他们一定会喜欢的。

  本课教学要求粘贴可爱的小动物,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小动物种类、讲一些小动物的故事以及猜一些关于小动物的谜语等。同时,也可要求学生讲述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的故事和描述它们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这不仅会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还可提高趣味性和知识性。

  教材选了十多幅学生的泥塑作品、粘贴步骤的图片和提示、建议等,目的是使学生在创作时有较丰富的参考资料。学生创作时,首先应抓住小动物的外形特征,老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能用夸张、拟人等手法将小动物进行变形,使其变得更加有趣、可爱、奇特。另一方面,在小动物的色彩选用上,要鼓励学生大胆用色,自己进行积极的色彩搭配,不断探索、反复实践。第三,还要进行形象的创新(包括环境的创设),可以设计一个或一组小动物,也可添加环境,还可设计一个场面等,充分拓展学生的创作空间。

  2.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粘贴小动物,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难点:创造性地制作自己心中的各类小动物。

  三、教学设计

  ●方案一

  课前准备

  (学生)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准备彩泥(或黏土)、底板(纸板或木板)等工具材料

  (教师)小动物图片、课件、小动物范作等

  教学过程

  1.播放课件。

  出示各种动物的图片,供学生欣赏。认识动物名称,熟悉外形特征。

  2.知识竞赛。

  分组进行知识讲座的比赛,说说动物的知识和小动物的故事(注意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及外形特征等)等,学生评分,教师总评(提示学生注意:可以用树枝、牙签等进行创作、添加、刻画等,同时告诉学生泥塑的不同形式,可以制作平面的,也可以制作立体的,还可以挖空,本课以平面为主,最后对学生进行卫生习惯、创新意识及与动物和睦相处等方面的思想教育)。

  3.欣赏动物。

  (1)教师带几只小动物供学生观察,学生观察后说说特征。

  (2)教师出示各种范作(有浮雕、圆雕、透雕等作品,以浮雕为主),学生欣赏。

  (3)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彩泥小动物。

  4.方法传授。

  讲授操作方法,观察动物的形态特征,注意它的头、眼、嘴、耳、身体、尾巴等特征(形状、色彩、结构等)。

  (1)先搓泥条,围出动物的基本外形,再粘贴动物器官和花纹(粘贴时注意色彩搭配)。

  (2)用浮雕的方法。先压泥片,再用小刀或另外的制作工具刻出动物外形,然后逐一去粘贴动物的细部。

  (3)播放动物各种动态的课件,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要注意小动物的动态处理:如跑、跳、游等。另外,还可以进行大胆想象,粘贴出形态奇怪、色彩鲜艳的小动物,也可为我们的小动物们创造一个漂亮的乐园,在乐园里“种”上花草树木,这样会使整个造型更丰富多彩。

  (4)教师边示范边解说,同时强调还可以用圆雕和透雕的形式进行制作。

  5.作业指导。

  (1)学生创作时,教师及时巡视指导。

  (2)学生展示作品。

  (3)师生互评,为自己的小动物编小故事或诗歌等。

  6.课外拓展。

  为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做一系列美术作品。

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11

  一、教材分析

  本课划划印印小学美术教案一年级下:07课 划划印印融游戏、训练、知识为一体。使儿童在轻松愉快的.刻印活动中,通过认识、感受线条和色彩的组合获得耐人寻味的形象,能使儿童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发展。 小学美术教案一年级下:07课 划划印印

  划划印印课教学内容是版画中的一种特有形式。让儿童尝试、体验硬笔在纸板上刻划后产生的痕迹,涂上颜色可以印制出美丽的画面。

  本课划划印印的图例介绍了在不同纸板上刻划后印制的画面。由于纸板软硬程度不同,刻划时用力的轻重不同,刻痕的深浅也不一样。印出的效果也就有区别,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儿童自己去体验、感受,用正确的方法,使刻划的痕迹更清楚,更具趣味性,使印制的图形变化更丰富,以此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印制时可让儿童尝试用多种颜色来印制画面,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刻划变化有趣的图形,培养想象能力和审美情趣。

  掌握刻划的要领和印制的方法、步骤。

  养成细心工作的习惯。

  三、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中,教师要准备用不同纸板刻印的不同样式的范图,让儿童了解各种纸板刻印的效果,并通过范刻、范印让学生能熟练地运用基本方法刻印清晰有趣的画面,使之在轻松愉快的操作中增长知识、发展能力。

  教学过程的安排要注意各个教学环节的设置和处理及各个环节的衔接和过渡。通过观察感受——尝试体验——分析比较——表现创造——自我评价,在活动中培养能力,增长知识。

  本课教学可设计为一课时。教学以活动体验的方式入手,用软硬不同的纸让儿童在上面刻划,感受有什么区别,什么样的纸容易刻划出清楚明显的痕迹,在实践中找到合适的刻划方法进行表现创造。

  教学中,教师要对刻画、印制的方法、步骤及涂色方法、要求做出正确引导,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感受成功的快乐。印制时要求画纸与纸板不能移动,以免印出的画面出现重影。

  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儿童用几种颜料涂在一个版面上来印制,看画面的色彩会有什么变化。使儿童的思维创造得到拓展。

  作业评价:可以让儿童从刻划印制好的画面谈自己的感受,体会和想法。

  作业要求:运用正确的方法,流畅的线条来刻划、印制有趣的图形,并给它取个题目。

  四、教学建议

  教学中,在刻画线条时要提醒儿童将硬笔稍作倾斜,控制刻划的力度,并提示学生可用多种线条来组合画面。作业形式以表现创造为主较为适宜。

  印制时,涂色不能太湿.以免印出的画面模糊不清;也不能涂得太干,以免印得不清楚。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让儿童通过重复涂色之后再印,直到印清楚为止。

  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运用展示平台来演示方法步骤、评价学生作业。

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12

  一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不同物品印纹尝试实验,引导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

  2、利用敲印的表现手法,使学生对由于底面不平而产生印纹的美观从而感受形式美感。

  3、学习操作方法,培养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是否能简单地运用敲印的方法组织画面。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课前准备:学生和教师一起收集自然界中表面粗糙、有凹凸的物件。

  2、课前教师收集一些运用拓印方法进行画面肌理创作的作品。

  二、导入新课:

  教师事先准备好四个小组用的颜料:红、黄、蓝、绿。(分别用脸盆放着)找两名学生穿着鞋子蘸上颜料后在地上铺着的白纸上走,让学生观察纸上出现了什么?为什么有的鞋印花纹清晰有的鞋印花纹不清晰?

  学生:因为鞋底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三、讲授新课:

  1、发展阶段:

  让学生用自己的小手蘸上颜料后敲印以及用各类拥有纹理的物品敲印,提醒学生仔细观察、探究,从而找出产生纹理的原因。

  2、利用印纹制作画面时要注意色彩的协调、疏密的安排(可以是没有具体物象的)。

  3、利用纸片的重叠制作图章时,先剪出图形的外轮廓,再剪出图形中所需的小部件,随后粘贴,要注意纸片厚薄的变化(厚薄明显的地方线条光滑而清晰),最后注意图案在图章中要构图饱满,从而产生丰富的图案形象。

  四、小组合作,教师指导。

  五、学生作品,。

  六、课后拓展:

  1、用印纹和彩纸剪贴来组织画面,譬如:用叶脉敲印出草丛,配上彩纸剪贴的蝴蝶,可以产生另一种作品的效果。

  2、对印出的纹理进行联想,看看能成为什么……然后再通过简单的添加,完成作品的创作。

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12篇 一年级美术全部教案相关文章: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通用8篇)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汇总14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培优补差教学工作计划(锦集6篇)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锦集15篇)

小学一年级运动会作文6篇(播放小学一年级运动会作文)

小学一年级开学典礼感人致辞(精选6篇)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汇编10篇】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案(汇编6篇)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学工作总结【精彩7篇】

小学美术期末工作总结2篇 美术期末教学工作总结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