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教案设计【精品8篇】

时间:2023-07-23 12:35:50 教案

  【简介】下面是网友“yongcai”收集的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教案设计(共8篇),以供参考。

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感受汉语之美之奇之瑰丽。

  2.明确阅读的重要性与个性化写作的必要性。

  二、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

  三、学习重点

  感受语文之美,明确学习方法及要点。

  四、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热爱语文学科,激发他们的兴趣。

  五、课时设计

  一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一)#教案#导语

  同学们好!以后就由我和大家一起学习语文。如果同学们在学习上有什么疑难问题,或者在生活中有什么困惑,我都愿意和同学们交流、探讨,我希望能成为同学们的良师益友。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课。我主要是和同学们一起来探讨什么是语文,怎样学习语文。

  虽说这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我觉得这确实有探讨的必要性。因为,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是以识记为主,以字词的积累为主,而现在,我们同学由小学生成为中学生了,由儿童变成少年了,我们就要去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去感悟《离骚》汉赋的气势如虹、唐诗宋词的凝炼隽永、诸子散文的词彩句丽;去探讨那栩栩如生、生动形象的四大名著。

  我们有着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化,学习语文丰富的内涵,他能使你满腹诗书,出口成章;他能使你洞察历史,志存高远;他能使你心灵纯洁,感情丰富;他能使你聪明智慧,善思善辩;他更能使你文思泉涌,笔下生辉。

(二)何为语文

  1、问大家一个应该非常简单的问题:

  什么是语文?(自由回答)组织讨论。

  2、小结

①语:语言。语言是最基础的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利用它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现代语言学要求每个人至少掌握一种语言。进入新世纪,要求更高,升学就业,考工晋级还要考英语。

  中国的语言是汉语,我们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就是汉语的基础,初中的语文课在小学的基础上加以拓宽延伸,就远的方面而言,学好语文是为了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就近的方面而言,学好语文是为了自己的生存。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后面再具体讲。

②文:文字(文学)。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人们交际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古代的人最早以结绳记事,后来逐渐有了六书造字法。我们中国的文字是独特的方块文字,每一个字都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学好汉字自然不用多说,写好汉字更显得十分的重要。汉字的书写非常讲究,书法就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艺术。

③语文学科:我们今天要学的语文,除了说话写字(语基及其运用)以外,还包括现代文的阅读理解、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写作等内容。以及听、说、读、写这些基本能力的训练。

④语文的性质:语文学习必须与生活密切联系。语文是交际工具,它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语文的使用范围十分广泛,它可以深入到整个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只要有人活动的地方就需要语文。古人有一句话叫做“处处留心皆学问”(苏轼审鸡头案的故事),我们也可以说是“处处留心皆语文”(张大千与梅兰芳的君子小人故事)。

  3、刚才的回答我们似乎是在力求科学。我们能不能改变一个风格,回答得尽可能诗意一些,这样,我们以“语文是……”的形式在练习本上尽可能地多地写一些话,给大家三分钟时间,然而小组内交流,请把大家认为精彩的话作上记号,待会儿请一个同学组织一下代表小组发言。

①独立书写,小组交流;

②各组奉献,前面已经被人讲过的就不必再说(发言者自己先报姓名。老师遇到十分精彩的,要问这个创作者的姓名,要求课后交上来)。

  4、出示袁卫星的有关语文一段话,请大家尽快记诵。

①大声地朗读。

  语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但求一字的数茎须;是庄子的逍遥云游,是孔子的颠沛流离;是魏王的老骥之志,是诸葛的锦囊妙计;是君子好逑的《诗经》,是魂兮归来的《楚辞》;是执过羊鞭的《兵法》,是受过宫刑的《史记》;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梦中泪;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是功垂青史的《四库全书》……(袁卫星)

②提问:你知道其中的哪些典故?哪几本书?

③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典故?读过哪些本书?

④背诵,默写。

(三)如何学好语文

  1.你听说过什么办法?你认为哪些比较可行?(自由发言,小组讨论,请另一人发言。也要先报姓名。)

  2.老师总结:课堂内外须做到“六要四多”

  课内:

①要认真预习、听课、作业、复习

②要积极思考并努力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③要养成记好笔记的习惯

④要把字写得工整美观,笔划清楚,万不可潦草

⑤要把话说得清楚、明白、响亮⑥要把作文写得新颖、生动、流畅

  课外:

①多阅读文章、报刊、文学作品

②多写日记、周记、心得体会

③多看有益的影视节目

④多上网搜集资料信息

(四)语文学习的具体要求

  1、做好课文的预习:

①读课文一遍,利用注释或工具书读准字音,在作业本上抄注音、注解一遍,词语三遍。作业本距离左边1厘米处划一竖线。第一行写课题,第一行第一列写日期,第二行开始写内容,要写题目,题号统一写在第一列。次日交。

②再读课文,试着了解作者写了哪些内容,然后明晰作者的思路是什么,文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最后总结出文章的写作技巧是什么,语言运用特点是什么;文章值得借鉴的是什么,读后受到的启发有哪些,文章有什么不足及需要商榷的地方。如果是名家名篇,还需要查找资料了解作者情况及文章诞生的背景等。书上留下读过的痕迹。

③三读课文,试着用有声的语言表达出作品的意境和思想情绪。特别是抒情性强的作品,如诗歌、抒情散文等,吟诵得好,就学好了一大半。

  2、有目的的认真听好课,做好笔记。争取课堂多发言,积极参加讨论(四人小组,组长)。注意要收放自如。有疑问的地方先做好记号,等合适的时机再问。

  3、整理思路和笔记,写写学习心得。按时的、保质保量完成作业。书上课后有作业的,也做在练习本上,要求同上。每篇课文上好后准备好听写,听写内容包括字词以及一些重要的问题。作业优良计,听写100分计。有错误,及时订正,每个写三遍。不合格的重做重听。

(五)其他事项:

  1.课前演讲,写好稿子在方格稿纸上,提前一天给老师看,内容可关于语文的各方面。时间3-5分钟。其他同学点评。10分计。

  2.随堂作文,45分钟完成。写在作文本上,第一页写目录。100分计。

  3.做个随笔集,给它取个名字,自己也可以取个笔名,配点画。每周随笔两篇,思想健康,内容自定,形式不限,字数最少300字。5分计。

  4.做个摘抄集。每周两次,如果是短文章,全抄,写明作者及出处;如果是书籍中的语段,至少500字。抄完后就你所摘录的这段写感想。感想至少也是100字。5分计。

  5.剪报本,贴好后,注明报纸名称、版面和日期。写点评,一个点评至少100字。半个学期交一次,一个学期交两次。优良计。

  6.课外读本自己看,选取内容自己上。加分。

  7.词语手册自己看,抽查,扣分。

  8.作业本在预习时自己做,上完课做完作业。一个单元交一次。平时抽查,扣分。

  9.每人每周练习三篇钢笔字。

  10.积累。每周背诵两首古诗词。

(六)结束语

  同学们,如果不出意外,我们将要在一起度过三年的时光,我们要好好地度过这三年。我很爱你们,不过请记得爱是相互的,我也同样需要你们爱我,非常需要。你们应该向我和其他人证明你们都是真诚、善良、懂事,并且勤奋学习的人。

  我相信你们在这三年里会是你们自己和我共同的骄傲,无论在语文学习上,还是在其他方面。我现在不需要你们在口头向我保证,相信大家在内心已经向自己作出了保证,并且将会在行动中得到完美的体现!

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步》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三、课前准备。

  1、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2、教师:

  (1)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准备。

  (2)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内容。

  (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2)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当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

  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

  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

  (二)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生字词。

  2、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4、带问题朗读课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1)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2)在散步过程当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

  (三)教师导学。

  “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四)教师小结。

  文中描绘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散步过程当中所发生的事,只要意思对即可,给予肯定。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分歧”。

  (五)自主合作探究。

  1、教师引导:精读课文,想一想在散步过程当中“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胆提出来,共同探讨学习。

  2、提示质疑:

  (1)母亲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2)“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

  (六)小结。

  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进行埋下伏笔。“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学生根据课文可能回答,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本段中告诉了我们:“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巳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这个祖孙三代人家中包含着祖孙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这四种亲情纠缠在一起,而他们又取决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为中年人责任的重大。

  1、教师引导:展开想像,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在班里谈感受。

  2、过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之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过渡)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

  (七)学生讨论归纳。

  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过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亲走大路,母亲同时也为儿子解决了这个难题,改变主意,走小路。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1)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小孙子的什么感情?

  (2)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家庭?

  (3)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母亲、妻子、我”是什么样的人?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八)重点研读。

  1、过渡:

  “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对于学生的讨论和作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这部分是对课文的咀嚼和消化阶段,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励学生,适时启发。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重点研读后,全班学生齐声朗读最后一段。请同学们速读课后短文《三代》,思考问题:

  ①这篇短文写了什么事?

  ②《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3、教师引导:

  学生读后,小组交流,教师鼓励,并因势引导:编者为何把《散步》作为本文的范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可以把两篇文章通过比较,体会《散步》写的精彩之处,可以从语言、写作方法等进行比较。(学生答案会多种多样,所以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缘由,只要说得有道理即可。

  4、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

  ①《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写。

  文中有两处对初春的描写,这段描写在全文中起到衬托的作用。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大块小块的新绿”“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第三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些都写出春的气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字里行间留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②在散步中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子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运用对称的句子,互相映衬,使我们读起来很有情趣。语言朴实,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③以小见大的写法:

  通过描写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个社会大主题。

  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春》优质教案 篇3

目标:

  1感受春天的美景,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2写景的组织与安排。

  3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师导入新课: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这是古时候一个孩子写的一首咏四季的诗。四季景色千姿百态,美不胜收。今天我们来欣赏朱自清写的春。同学们曾经学习过哪些写春天的优美诗句。

  生:春回大地千峰秀,日暧神州万木荣。

  生:轻烟芳草地,大地遍春风。

  生: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生: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暧鸭先知。

  生: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生: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生: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生: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生“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师:你最欣赏文中哪些优美语句,请先声情并茂地读一读,也可以做一下赏析。

  生:(读)“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这一段话写了春草,尤其是拟人化的写法赋予春草以生机和活力。

  生:我认为他只有最后一句话读的不太好,读的太有力了,没有表现出风的轻和草的软,我想应该这样读:“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生:我认为他这个读法效果很好,让我们听了好像真的是坐在软绵绵的草上,柔和的风在耳边轻轻擦过。

  生:我认为闭上眼睛才会有这种感觉。

  师:好,请同学们自由读一遍,边读边把作者所描绘的春草的画面在脑海中浮现出来,这样才容易入情入境,也才更容易表达感情。

  生:(读)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些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支去。野花遍地是,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生:我认为他“闭了眼,树上已经满是”这一句读的最好,让人看了有陶醉的感觉。

  生:这一段写了春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一句子运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春天花的五彩缤纷。

  生:文中说“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句话中的一个闹字用的非常好,写出了喧闹沸腾的景象。而且还把蜜蜂拟人化了。

  师:说的好,把蜜蜂人格化了,赋予它以人的灵性。

  生:为什么说野花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生讨论交流)

  生:因为有风,野花摇摆,所以会有眨眼的感觉。

  生:确实,很有道理。

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教案分析 篇4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感。

  2.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3.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课前准备

  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课前布置学生去收集关于春的诗文,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设计

  一. 整体感知

  1.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春》,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样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的。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2. 感知内容

  ① 认知性朗读,读准字音,疏通字词,朗读中教师正音,学生圈点。

  ② 感知性朗读,朗读时记住课文内容,并将大屏幕上的画面按课文内容的顺序重新排列,从而理清文中的思路。

  勾勒轮廓

  春草图 草报春

  春花图 花争春

  盼春 绘春 春风图 风唱春 颂春

  春雨图 雨润春

  迎春图 人迎春

  二.研读与赏析

  朱自清先生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中,在他的笔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无不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以至于也撩拨起我们的喜爱之情。

  3. 潜心精读

  问题组

  ① 你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

  ②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赏析好词好句)

  ③ 读一读,读出情。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体味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每组推举一人全班讨论发言。全班讨论回答,明确上述问题。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一题,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可以是一个词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话写得形象、生动。

  教师小结

  在理清了文章思路之后,同学们针对自己喜爱的图画,抓住重点字词句,仔细品味、赏析,真正体味到了〈春〉一文准确生动、朴实鲜活、精美的语言。文章开头写盼春,起于拟人,终于拟人,体现了结构的美妙和严谨。让我们追随着作者的思路,感受作者的感情脉搏,调集起我们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去朗读全文。

  4. 声情并茂地朗读,体会作品的意境、风格,读出对春天的由衷的赞美,可以小组展开朗读竞赛,学生可以互评。

  三. 体验与反思

  a) 质疑交流

  阅读了本文,你的感受是什么?

  你还有哪些问题没解决?

  学生讨论后,可以向老师质疑,可以向同学提问,以形成对文章的进一步学习与探讨。

  [明确]作者笔下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如同一幅幅细致的工笔画,侧重描绘的是自然界之春;而迎春图则是集中笔墨描绘了人勤春早之春。作者像是一位丹青高手,通过细致观察,用心灵,通过含情的画笔,描绘了春天的各种景物,赋予各种景物以鲜明的感情色彩。结尾以三个形象的比喻,进一步揭示了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

  b) 拓展延伸

  有人说:“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同学们可将自己收集的关于春天的诗文互相交流。

  [作业]

  〈我看秋天〉,仿照〈春〉写一篇文章,字数不限。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① 培养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② 理清故事情节。

③ 培养学生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④ 了解本文语言描写的精妙,深刻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意义。

⑤ 联系现实生活,体验反思,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

① 联想和想像。

② 作品深刻的内涵和思想。

③ 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熟悉课文。

  老师:录音机、磁带。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理清故事情节,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说起童话,我们大家肯定会兴趣盎然,那么你都读过谁的童话?(学生可能说:郑渊洁、安徒生、格林等等),看来大家都读过安徒生的童话,也非常喜欢他的作品。小学时,我们学过他的哪篇童话?(肯定会异口同声地回答《卖火柴的小女孩》)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很有特色,也肯定会受大家欢迎的作品《皇帝的新装》。不过,我想提醒大家注意:学习本文,要学会多角度、多侧面的地学习,去分析。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① 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可请一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边听边猜想。到了一个新情节的开头,不要急于往下读,可以先把书合上,自己先试着想像,看自己的想像和作者的想像是否有差别。(肯定会有不同的想像,可让这些学生谈谈自己的想像内容,老师可及时给予鼓励。)

② 播放本课录音。教师可指导学生边听边圈点不理解的字词,然后借助工具书或与其他学习伙伴解决。

③ 指导学生在书上画出一些自己认为重要的词语、句子或段落,以便帮助理解文章线索,进行深入思考。

  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爱?织?看?穿?揭?议

  本文以新装为线索展开情节,让不同身份的人在这场骗局中登场,充分展示了他们的性格特征。

  3、角色朗读,读出各个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

(旁白一人,皇上一人,老大臣一人,诚实的官员一人,小孩一人,其余所有角色一人。)

  4、布置作业:

① 写生字,理解词义。

② 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做到读音准确,语速适中,能正确读出语气。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对课文主题的认识,对骗子的认识,培养学生敢说真话的可贵品质,培养学生想像能力。

二、教学设计

  指导学生探究性阅读

① 品味文章重点词语或语段。

  a.指导学生在文中划出自己认为精彩的、重要的词语或语段,然后进行旁批,写出自己的看法。

  b.四人小组交流。

  c.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对具体问题可能有争议,如找的重点语段不同、旁批的不够精确等等,教师注意引导,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要注意点拨与指导,促使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答案。

② 理解文章主题。

(小组交流,得出结论,语言不必强求一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本文通过一个昏庸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上当受骗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

③ 多侧面地评价骗子。

  本文除了那个愚蠢的皇帝之外,还有两个重要的人物,那就是骗子。他们为什么用织新衣而不用别的手段来骗皇帝?

  3、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因为皇帝爱新装已经到了成癖的程度,对骗子所说的神奇而又漂亮的新装自然会感兴趣,所以骗子看准了皇帝的心思,用织新衣来骗他,自然会行骗成功。

  你如何评价这两个骗子?(可多角度多侧面地评价)

  小组讨论、交流,老师梳理,得出结论:

  a.骗子针对皇帝的贪图享乐,不理朝政,设下骗局,其出发点是好的,希望皇帝改过自新,治理好国家。

  b.骗子骗皇帝,以骗对骗,只不过是以毒攻毒罢了。

  c.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没有写骗子落人法网,实在耐人寻味,其用意可能是有意向读者敞开一扇感情之门?他并不痛恨那两个骗子。

  d.两个骗子也代表了社会上靠行骗为生的一种社会病态,所以作者把骗局当作一面镜子,当作一把解剖刀,剖析这种社会人生的病态。

  e.骗子不值得肯定,纯粹是为了个人捞取钱财。

④ 结合自身体验反思,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a.文中的大臣、老百姓为什么不敢说真话?现实生活中是否有类似的情况?请你就童话中小孩敢于说真话谈谈作品对我们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4、全班讨论,教师梳理,明确:

  大臣们怕别人说自己是愚蠢的、不称职的人,为了保住自己的官职,所以不敢说真话,而老百姓或出自安全考虑,或受不良世风影响,也不敢说真话。

  现实生活中有类似情况。(可让学生设想一种不敢讲真话的情景:有学生可能会说到在老师面前不敢讲真话的情景,教师应及时向学生检查自己某些方面的不足,以取得学生的认可与信任。)

  b.拓展性阅读训练(学生自由组合,分成小组讨论)。

  说真话需要勇气,有时还要付出代价,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会怎样做?试结合生活经验,讨论有关说真话的问题。

  5、[教师小结]作为一个人,要敢于正视现实,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如果每一个人都多一份真诚,多一份爱,那么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6、布置作业

  不脱离原文主题,大胆想像,为课文续写一个合理的结尾。

  要求:a.大胆想像,勇于创新。 b.书写规范、工整。 c.字数300字左右。

  7、信息反馈:

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教案设计 篇6

  教学目的

  一、领会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朗读、背诵

  教学时数:两教时

  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知识,展现春的意境。

  今天,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

  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怎样描绘春色的?(同学背诵:“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簿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油东吴万里船。”)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又是怎样描绘的?(同学背诵:“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舜钦在《淮中晚泊犊头》的诗中又是怎样写春的呢?(同学背诵:“春阳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铜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二、进行比较,激发兴趣。

  以上背诵的诗都是绝句,容量有限,是取一个景物或两三个景物来写春的,今天学的散文《春》写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再说,春就在我们身边,现在我们就欢乐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文中写的这些景物的姿态、色彩等等你注意到没有呢?让我们细读课文,领略大好春光,寻找与作者观察的差距。

  三、学生朗读全文,要求:

  1.提出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2.文中以迎接春天写到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再写到歌颂春天,读后分分看,哪几节写什么。

  注意正音:

  巢Cháo巢应和hè酝酿yùnniàng晕yùn

  第1节迎接春天。(第一段)

  第2至7节描绘春天。(第二段)

  第8至10节歌颂春天。(第三段)四、讲读体会:

  1.第一段:迎春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近”用得十分准确,告诉我们春天还未来到。

  (2)轻声读第1节,体会四个词尾的作用。两个“着”,两个“了”,给我们以非常柔和、亲切的感觉。

  第二段:绘春。

  春终于盼来了,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先用一句话对春回大地作了概括形象的描绘,然后再分别作细致的描绘。

  (1)齐读总写的一句话“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一切”说明什么?没有一个例外。

  “然”,是词尾,表示状态,样子的意思。

  (2)朗读第2节。总写春回大地后,先分别描绘了哪些景物?怎样描绘的?

  山、水、太阳的脸。

  朗润:明朗,润泽。“朗润”是怎样一幅情景呢?出示月历上山景彩色照片;再叫学生看外语课发的《Lookand

  say》里第140幅“hill”这幅画,那个山,就是润泽的样子。

  水涨Zhǎng

  “朗润”“涨”“红”,非常准确地描绘了春天的山、水、太阳。

  背诵第2节。

  (3)第3节写小草,写得很细。从哪些方面写的?哪些词特别用得好?

  钻,写生命力。嫩,写质地。

  绿,写颜色。满是的,写范围。

  软绵绵,写姿态。

  “钻”,用得非常好,写草的旺盛的生命力,人盼望着春天,草从泥土里钻出来,盼望春天。

  草好,人欢乐。

  朗读、背诵。

  (4)第4节写什么呢?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一派怎样的景象?

  树,花,蜜蜂,蝴蝶,野花。

  眨zhǎ

  赶趟儿:争先奔赴目的地的意思。

  写花的争春,花的色彩,花的甜味,结的果实。

  花下是怎样的情景呢?有一个词用得特别好,哪个词?“闹” “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

  为什么野花会“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的”?没有明写风,但风寓在其中;没有明写太阳,但太阳寓在其中。比喻用得形象生动。

  细笔描绘了一幅繁花似锦,昆虫喧闹,春意盎然的美景,色彩鲜艳,层次分明。

  朗读背诵。

  (5)第5节写风,写鸟,写牧童的短篇。怎么写的呢?

  背诵僧人志南的诗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基扶我过桥东。沾衣不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写风的“抚摸”,风的芬芳醒郁,鸟的呼朋引伴棗叫朋反,引伙伴,短笛的嘹亮。

  鸟的清脆的声音,轻风流水的声音,牧童短笛嘹亮的声音应和着,构成了一首非常动听的春天交响乐,和谐优美,此起彼落。

  朗读。

  (6)雨中的景色描绘得同样十分动人,先写雨的形态,再写雨中景色。找两个词把雨的形态讲出来。

  “细”和“密”。二个比喻形象生动。

  接着写雨中屋、雨中树、雨中草、雨中人,怎么写的呢?

  朗读第6节,开展想象。

  “绿得发亮”“青得通你的眼”,把树木、小草经春雨淋浴后的鲜艳色彩描绘得十分逼真。“逼”什么意思呢?可以在全安石的《书湖明先生壁》诗中找一句话来形容。“两山排闼送青来”,两座山好像把门推开,把青送到眼前。灯光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雨中景是静的,但静中又有动,笔笔紧扣春天。

  (7)第2到6节着重写景,第7节着重写人。寥寥几笔。天上地下,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写到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计”,计划。一年中要做的事,一年的计划,在春天要好好地打算打算。

  工夫:时间。

  朗读第7节,体会:寥寥几笔,有景有人,勾出了春光无限好的美景。

  (8)小结:

  这一部分绘春是全文的重点。细笔描绘,绘声绘色绘态,绘幼绘静,语言非常生动。比如说,写草的生命力,用“钻”;写热烈的气氛,用“闹”:写小草的青,用“逼”。细致的描绘来源于什么?细致的观察。观察以后还要怎样呢?表达出来。要仔细读书,积累词语,描绘起来就会形象生动了。

  3。第三段:颂春。

  (1)朗读8、9、10节。

  (2)在给春以后,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来颂春,用了什么手法呢?

  用比喻手法。三个比喻有联系有区别,使春意越来越浓。先喻为娃娃,再喻为小姑娘,最后喻为健壮的青年,从不同角度写,写春的成长,把春天的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描绘得十分动人。五、作业:

  1.诵读全文,仔细体会本文用词造句的妙处。体会那些像小河里的水流淌一样的词句是怎样从笔端流淌出来的。

  2。下周去长风公园春游,仔细观察春景,领略大好春光,写一篇《春天的歌》,也可自己命题。

  板书设计

  总写一切

  山、水、太阳的脸(远)

  草:钻、嫩、绿、满、软绵绵

  花:开满,红、粉.白、甜味儿(树上、花间、地上)

  绘春分写风:抚摸、酝酿

  雨:细、密

  人:赶趟儿

  颂春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2、感受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

  3、背诵、抄写作者描写生动形象的句子,段落,并仿照课文写一篇介绍植物的文章。

【教学重、难点】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时数】2-3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观察,采集实物,拍照,收集有关植物攀爬运动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举行“植物资源”共享会

  大自然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真是色彩斑斓,奇妙无穷啊!下面我们举行一个“植物资源”共享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实物,图片,照片,介绍自己了解的植物攀爬运动的资料。

  二、提示课题,范读课文

  1、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走近大作家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去了解爬山虎,欣赏爬山虎。

  2、板书课题:爬山虎的脚。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

  4、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出本篇课文的两个探究点(多媒体显示):

  a、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

  b.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又是怎样爬的?

  三、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大家希望先探究什么?为什么?

  2、四人小组研究描写爬山虎脚的三、四、五自然段,要求(多媒体显示):

  a、作者是如何具体生动的描写的?

  b、一定的方式把自己探索到的知识向大家汇报、展示。

  3、学生自由学习。

  四、汇报交流

  1、一组学生竞赛读写“脚”样子的句子,并交流圈出认为重要的词。

(反面、枝状六七根细丝、嫩红)

  可让学生明白作者是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三方面来观察、描写的。

  2、学生上台板画爬山虎的脚,并口述为什么这样画。可趁机让全班跟着他画,体会比喻句的妙处。

  3、三生依次上台(师给带上他自己画的爬山虎的头饰)作“自我介绍”,师鼓励灵活表述。

  4、同桌介绍。

  5、四生开火车读具体写脚怎么爬的句子,并交流“爬”有关的重要动词。(爬:触一巴+拉+贴)

  6、多媒体动画演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7、指导朗读。

  8、点击出示中心句: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质疑:“一脚一脚”能不能换成“一步一步”,为什么?

  9、从中你又能体会到什么呢?(落实人文性)

  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体会,例如:往上爬、蚊龙的爪子、相当牢固、休想拉下等。

  10、小组比赛朗读。

  11、一生扮演爬山虎的角色,演一演,说一说怎样爬。

  五、积累语言。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铭”“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品味“片言明百意”的语言。

  3.理解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特征;体会语言特色及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诵读课文,体味骈散结合的语言之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诵读法、批注法、“知人论文”探究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并理解作者高洁的品质、安贫乐道的情趣和豪迈的气概。

  2.领悟文中君子的高洁品质,并把其化为自己对崇高道德的追求。

  导语设计

  设计1:(背景导入)

  在中国的诸多文化遗迹当中,有很多帝王将相的宫府宅邸,它们或者以豪华气派让人惊叹不已,或者以设计精巧让人流连忘返。但有一处居所,它既小且陋,却因主人的一篇铭文而传颂千载。这就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下面让我们学习《陋室铭》,一起走进“陋室”,走进刘禹锡的精神世界。

  设计2:(激发兴趣)

  来到嘉兴,就不能不说南湖,谁给我介绍一下南湖?(红船,南湖菱)南湖还有一种特产,就是“南湖菱”。谁来介绍一下?

  其他地方的菱都有角,故称“菱角”,南湖菱与其他地方的菱角不一样,是无角菱。据说其他地方的菱角秧苗放到南湖,也会变成无角菱,南湖真是太神奇了。

  “菱”与“灵”相通,据说,吃了南湖菱会让人有灵气,南湖菱养育了充满灵气的嘉兴人。我看不假,在座的同学眼睛都水灵灵的,个个都充满了灵气啊。

  远在唐朝的时候,嘉兴就孕育了一个充满灵气的青年才俊。他就是刘禹锡。他出生在嘉兴,吃了不少南湖菱,很有灵气。他在老师的指引下,在自己的努力下,满腹经纶。19岁时游学当时的京城长安。22岁就进士及第,后来年纪轻轻就成了朝廷里的重要官员,深得朝廷重用。另外,他写的诗与白居易齐名,他写的文与柳宗元齐名。

  我们小学里就学过他的一首诗《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只有内心宁静的人,才能写出如此富有诗情画意的月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陋室铭》。

  设计3:(激情导入)

  荷花也称莲花,它一直是中国画家们喜爱的绘画题材,也是历来为文人墨客们所称颂的景物。李白的“涉江弄秋水,爱此荷花鲜”和白居易的“冷碧新秋水,残红半破莲。从来寥落意,不似此池边”分别抒发了诗人不同的感情。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入荷花别样红”则抒写了满湖荷花带给人们的.无尽喜悦。而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在南康郡做官时,曾亲自率领属下开挖了一块四十余丈宽的池塘种莲。他凭栏放目,触景生情,写下了赞美莲花的传世名篇《爱莲说》。

  设计4:(哲理导入)

  世间万物,总能引起人们对生活的沉思。一些事物所具有的品质,也经常引起人们的联想,并借以鞭策自己过更高尚的生活。今天,我们就学习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看一看作者对莲花的品质作了怎样的联想,表达了他怎样的心志。

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教案设计【精品8篇】相关文章: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范文6篇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精选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篇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济南的冬天》3篇(语文济南的冬天课后反思)

关于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集

七年级语文上册名师同步备课教案3篇 七年级语文教案配套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紫藤萝瀑布》教案及原文3篇(七年级下册语文《紫藤萝瀑布》课件)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经验反思3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经验反思作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总结12篇(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学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模板9篇(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模板3篇(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所有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