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案范文5篇 首都北京优秀教案

时间:2023-09-29 19:04: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北京教案范文5篇 首都北京优秀教案,供大家参考。

北京教案范文5篇 首都北京优秀教案

北京教案范文1

  一、初读,感知课文内容。

  1、板书课题《卢沟桥的狮子》,齐读课题。

  说一说,课文重点写卢沟桥,还是狮子?你是怎么知道的?(初步感知题目告诉了课文写作的内容、重点、选材的范围,感知到题目有统摄全文的作用。)

  2、自由读课文。

  要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3、读词语。(课件出示)

  卢沟桥狮子雕刻流传吼叫

  举世闻名栩栩如生形态各异

  a) 自己练读。

  b) 指名读(先让识字能力强的同学读,再让平时识字能力较差的同学读)。

  c) 齐读。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让我们互相帮助,把课文读通顺,好不好?你们最想帮助谁?

  (让平时读书不太好的同学朗读,其他同学评论。对评论同学的要求是:评论别人的朗读时要先肯定优点,然后再指出不足,如果觉得自己哪些地方能够比他读得好,也可以适当范读)

  二、再读,品味课文语言。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你有不明白的问题吗?

  学生可能提出两个不理解的.词语:举世闻名栩栩如生

  指名互助解决。

  举世闻名:在全世界很有名。

  (师补充: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盛赞卢沟桥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桥”。)

  栩栩如生:像活的一样。

  (如果学生不能解释,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继续学习)

  2. 默读第二自然段,标出有几句话。

  (1)齐读第一句。(板书:真有意思)

  (2)从哪些句子看出这些狮子真有意思?

  自己找到这些句子读一读,并用笔把这些句子画出来。

  指名汇报。

  有大有小大的……小的……甚至……

  样子各不相同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a) 自己读,边读边想象卢沟桥的狮子是什么样的。(自读自悟)

  b) 指名读,看谁能把这些狮子有趣的样子读出来,读完后,再让学生评一评。(班内合作学习)

  c) 师生合作读,感悟句式。(引导学习)

  出示课件:(第二自然段)

  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它们有大有小,大的有几十厘米,小的只有几厘米,甚至连鼻子眼睛都看不清楚。他们的样子各不相同。有的蹲坐在石柱上,好像在朝远方长吼;有的低着头,好像在专心听桥下的流水声;有的小狮子倚在大狮子怀里,好像正在熟睡;有的小狮子藏在大狮子身后,好像在做有趣的游戏;还有的小狮子大概太淘气了,被大狮子轻轻按在地上……(老师读画横线的内容)

  d) 看图片自由品读。(课件出示与第二自然段内容对应的图片,欣赏后再读)

  e) 在小组内展示。

  f) 指名美读。

  (形式多样的朗读设计,又贯穿教师的组织,引导和指点,促使学生们能兴致盎然地读出形,读出情,读出味,读出神。在朗读中,使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积累语言,欣赏作者的遣词造句的艺术技巧,同时视觉和思维发生联系,发展想象力。)

  (3)理解句式,练习说话。

  a) 文中有四个“好像”。“好像”后面写的是什么?(是写的作者由看到的石狮子形象而进行的联想,这样使石狮的形态更加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b) 段末的省略号是什么意思?(意思是各具情态的狮子还有很多很多,课文中仅是举了几个例子,实际上石狮子千姿百态,不可能一一写出。)

  c) 卢沟桥的狮子还有什么样子的?想看一看吗?

  (课件出示其他狮子姿态的图片)你最喜欢那只狮子?它是什么样子?你能仿照课文的写法用上“有的……好像……”向大家介绍吗?

  自己想一想;和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互相帮助把句子说通顺;指名说。

  3、齐读最后一段。

  三、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卢沟桥的资料。

北京教案范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8个字。

  2、了解词句的意思,知道爷爷为什么给小树穿上稻草衣裳,小树能为人们做些什么

  1、能展开合理的想象,以小树的口气对爷爷说话。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知道应该多种树,保护树。

  教学重点:

  了解词句的意思。学会本课生字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8个字。

  2、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二、初读课文

  1、试读,划出不认识的字,利用拼音认读,读准字音

  2、正确的读课文,利用拼音认读,读准字音

  3、指名读,展示性读

  4、再进一步练习正确、流利的朗读

  三、认读文中生字、生词(边读便记住他们的样子)

  爷爷真好衣裳雨伞上衣冷热稻草给

  四、学习生字

  1、利用生字表自学生字

  2、用方法记字形,交流记字方法

  3、卡片认读生字词语,检查效果。

  比较组词:爷()好()伞()给()

  爸()妈()个()红()

  4、指导观察书写

  五、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本课重点指导汉字的书写,同时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多数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并能初步感受到汉字的美。学生在书写时能够认真观察,个别的学生观察不认真,写字的姿势还需要纠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词句的意思,知道爷爷为什么给小树穿上稻草衣裳,小树能为人们做些什么

  2、能展开合理的想象,以小树的口气对爷爷说话。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知道应该多种树,保护树

  教学重点: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设计

  课文有三个自然段五句话,写天冷了,爷爷爱护小树,照顾小树;天热了,小树给爷爷遮挡烈日,渗透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文字活泼,富有情趣,且配有两幅生动有趣的插图,适合低年级儿童的审美情趣和阅读心理。根据课文特点和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本课第一课时可通过“听、看、读、演、议”进行教学。

  1、听——创设情景,移情入境

  良好的情景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出适合课堂教学的情景,给课堂学习打好基调,对于接下去的教学非常重要。所以我在学习课文之前,通过一系列的声音感悟,把学生带入了寒风刺骨的冬天、烈日炎炎的夏天。让他们设身处地地为爷爷和小树着想,为后面的看、读、演、说,奠定良好的感情基调。

  2、看——了解图意,培养观察能力

  新课程其中的一大改变就是图文并茂的课本。课文中的插图其实是很好的教学资源,而且新课程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如学生的观察能力、说话能力等,教师就要利用好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能力。所以我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也是说话能力的培养。

  3、大家看,在这一片绿色的大森林里,生长着许多小树,树上的这些生字你认识吗?自由读,重点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穿、暖、冷、伞、热”。

  5、请大家自己读读,想想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指名介绍生字、卡片读生字)

  6、你看,小树上的生字拼音没有了,你还能读吗?读给同桌听听,看看你读准了吗?

  三、细读课文,指导朗读:

  1、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交流:你读懂了什么?那你们家的门口有什么?(用“我家的门口有……”说话)

  (2)指导朗读,注意停顿。

  2、出示两幅图,问:你最想了解哪幅图里有关小树的故事呢?

  (任意选择图说话,学习自然段)

  (1)学习第二段。

  (随意选择时的过渡语:夏天,小树给爷爷撑开绿色的小伞,爷爷不热了,那么冬天会有什么故事呢?)

  ①听北风呼啸的录音,看图感悟:听,这是什么声音,你感受到了什么?寒风中的小树会感到怎么样呢?

  ②出示“爷爷为小树穿衣服”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话。问:爷爷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

  ③读第二段,想想是谁帮助了谁?(配上动作)

  ④引导学生看图,理解“暖和的衣裳”指什么。你平时生活中有暖和的东西吗?

  ⑤启发想象:小树不冷了,这时候,小树会对爷爷说什么?爷爷又会说什么呢?指导朗读第二段话。(爷爷的关心、小树的高兴)

  (2)学习第三段。

  (随意选择时的过渡语:冬天在爷爷的精心照料下,小树安全地渡过了寒冷的冬天,到了夏天,小树又会怎么样呢?)

  ①听知了的叫声,说话感悟:你听出这是什么季节,爷爷会有什么想说的吗?小树有什么变化?

  ②这时的小树看起来像什么?(“绿色的小伞”)小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你还看到过绿色的什么呢?

  ③讨论:小树像一把绿色的小伞,那它有什么用处呢?(或问:那小树又是怎样帮助爷爷的呢?)

  ④爷爷在树下乘凉心情会怎样?他会说些什么呢?

  ⑤指导朗读第三段。看图体会爷爷和“我”的心情,读出高兴的语气。

  3、齐读课文,并给课文配上动作。(分甲乙组,甲组演爷爷,乙组演小树)

  4、小朋友们,爷爷这样爱护小树,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四、想象练习:

  爷爷和小树就是这样一年一年地过去了,它们之间永远那么友爱,你能想象一下春天春暖花开的时候,秋天果实成熟的时候,它们又在干什么吗?

  五、拓展天地

  1、孩子们,你们看,不管是新春,还是盛夏;也不管是深秋,还是严冬,爷爷和小树都在互相帮助,互相照顾,此时此刻,你要说些什么吗?(保护树木)

  2、当然了,在我们周围也有好多热爱环境,保护树木的人,在他们的努力下,树木长得可茂盛了,你想看吗?(展示树木图片),这些树长得这么高大、这么茂盛,这么喜人,凝聚了多少人辛勤的汗水呀!

  当然,树木也在不时的回报我们,树木对我们有哪些好处呢?(生答:长果实、做木材、做药材、烧火、做家具、净化空气、防沙等等)课件展示“沙化”多可怕呀,没有了树木,就失去了我们美好的环境,美好的生活,所以我们要说——

  课件:滚动的字幕:爱护树木,就是爱护我们自己!因为树木无时无刻不在回报我们。

  孩子们,请爱护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因为它们会以自己独特的美丽和洁净来回报我们,不信?请试一试!

  板书:

  爷爷和小树

  穿衣爱护 不冷

  不热 报答 撑伞

  (互爱互助)

  教学反思:本篇课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且体会到人与自然应该和平相处,互帮互爱。学生知道应该保护自然,大自然才会给予我们更多。

北京教案范文3

  教学目的:

  1、 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9+?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2、 教师尊重学生独特的思考,并促进学生的担出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有自己学数学的兴趣。

  3、 理解凑+法的含义。

  4、 在游戏中培养与人合作的观念,并且有互相谦让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凑+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每组一份小棒,教师的牛奶瓶及数学游戏中卡片。

  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是增加学习氛围,促进学生思考和计算。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况,提出问题

  教学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

  1、 小芳家很穷,小华送给小芳一些牛奶,小冬也送小芳一些牛奶,你想知道牛奶有多少瓶?

  2、 鱼缸有金鱼8条,又买来9条,一共有金鱼几条呢?

  你知道牛奶有几瓶,金鱼有几条呢?这些都是数学问题,你想解决吗?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组织小组活动)

  二、自主合作,解决问题

  问题提出之后,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并加以解决。

  1、9+5 (1)数数法

  (2)9+5=14

  (分小数凑大数)

  (牛奶瓶表示)

  (3)9+5=14

  (分大数凑小数)

  (牛奶瓶表示)

  (4)9+5=14

  看见9就-1

  2、8+9 你喜欢用什么方法,说说你的理由。9+5的'计算,是组织交流后共同解决,7+9的教学层面就在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一些尝试后接受了交流的结果,一些机灵小朋友在交流的基础上举一反三,能有新的想法,在汇报后就进步,进一步尝试,也就是巩固阶段。

  3、试一试。

  9+3 7+9

  可指名8至10位同学板演,不是机械段,而且学生对方法最终选择的体现和最佳方法的呈现,对凑+法要进一步落实。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在此阶段是学生自主实践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体现。

  1、p73 完成书本内容。

  题2,原有金鱼9条,现又有8条,一共有几条?

  看图应用题(仔细观察,说一说图示,然后独立完成)

  2、9+1+5 9+1+3 9+1+8 9+1+9

  9+1+6 9+1+4 9+1+7 9+1+19+1+2 9+1+0

  巩固凑十法

  3、数学游戏:

  游戏可以小组形式组织学生活动,在活动中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4、课外作业:

  继续上课的数学游戏。

  课后评析:

北京教案范文4

  教学目标:

  1、通过初读课文,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填准相应的动词,根据学情选择难写的字词展开学习。通过浏览课文,找出表示时间的重点词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2、通过学习课文,独立填表,在集体交流中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通过联系生活、合作填表,在同伴互助中了解本地春节的风俗习惯。

  3、通过深读课文,体悟情感,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传统文化。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并试着迁移运用。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初读课文,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填准相应的动词,根据学情选择难写的字词展开学习。通过浏览课文,找出表示时间的重点词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2、通过学习课文,独立填表,在集体交流中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通过联系生活、合作填表,在同伴互助中了解本地春节的风俗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比较揭题

  1、营造氛围,聊聊春节。

  在儿童歌曲《过年了》中走进课堂,让学生来聊聊自己是怎么过春节的。请学生把关键的词语(或重要时间、重要事件)板书在黑板的一侧。

  2、点明不同,比较揭题。

  刚才,大家交流的是我们家乡的春节。今天我们要走进的是北京的春节,看看老舍笔下的老北京的春节是什么样的?(师板书课题)请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梳理脉终

  1、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请大家自由、大声地读课文,争取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读准多音字:间断铺户正月掺和分外万象更新

  (3)填准动词:

  ()腊八粥()腊八蒜()杂拌儿

  ()鞭炮()年菜()对联

  ()庙会()灯笼

  (4)请学生互相提醒难写的字词:如熬、逛、榛子等,并展开书写练习。

  2、直击首尾,了解始末。

  (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了解春节开始的时间。

  (2)指名读课文最后1个自然段,知晓春节结束的时间。

  3、浏览课文,理清脉络。

  (1)浏览课文,画出春节经历的几个时间段。

  (2)交流梳理,按顺序排列这几个时间段,揣摩文章的顺序。

  腊月初旬——腊月二十三——过了二十三——除夕——正月初——正月初六——元宵——正月十九

  三、再读课文,了解风俗

  1、默读课文,独立填表。(可联系刚才填写动词的那些事情)

  时间风俗习惯

  腊月初旬

  腊月二十三

  过了二十三

  除夕

  正月初一

  正月初六

  元宵

  正月十九

  2、集体交流,完善内容。

  在读课文中进一步完善表格填写,了解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

  3、同桌合作,梳理内容。

  根据表格,同桌之间互相说说,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

  四、联系生活,迁移运用

  1、同桌合作,完成填表。

  联系课始谈话内容以及黑板一侧的板书,同桌一起合作填写表格。

  时间风俗习惯

  2、小组合作,完善填写。

  小组内展开交流,了解本地过春节的风俗习惯。在老师的帮助下,把表格内

  容填写完整。

  五、巩固训练

  打开“基础训练—《北京的.春节》”,一起来闯关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深读课文,体悟情感,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传统文化。

  2、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并试着迁移运用。

  一、复习回顾,了解内容

  1、利用表格,想想说说。

  看看填写好的表格,想一想,说一说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

  2、简单回顾,说说读读。

  说一说北京人过春节给自己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有感情地读读自己喜欢的那部分内容。

  二、深读课文,感悟写法

  1、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请大家认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北京春节给作者老舍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

  2、聚焦除夕,感受热闹。

  (1)文中具体介绍除夕的活动分别是什么?

  (2)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分组学习,体会写法。

  分组学习描写“正月初一”“元宵”部分,试着说说自己的感受,并思考作者是怎样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的。

  4、分清详略,领悟好处。

  再出示第一课时已填写完整的“北京的春节”的表格,后面加上一栏“详略安排”,继续填写。

  讨论文章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单,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聚焦孩子,体悟情感

  1、跳读课文,找出内容。

  请大家跳着读课文,找出描写小孩子过春节的相关句子。

  2、读读句子,说说感受。

  认真地读读这些句子,说说自己的真实感受。

  3、静心思考,体悟情感。

  如果课文只写这些内容,行不行?如果课文不写这些内容,感觉怎么样?

  四、联系生活,迁移运用

  1、联系表格,安排详略。

  再出示第一课时已填写的“家乡的春节”的表格,后面加上一栏“详略安排”,继续填写。

  2、围绕表格,展开交流。

  家乡人是怎样过春节的,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3、利用表格,迁移练笔。

  选择印象最深的一处,试着写一写。

  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还可以写写《家乡的春节》。

  五、巩固训练

  打开“阅读训练—《北京的春节》”,一起来闯关吧!

北京教案范文5

  教学目标:

  1、指导写好“惯”字。

  2、创设情境,角色体验,使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我知道,你们那是为我好哇!”这句话的意思,懂得独立生活,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

  教学重点:

  创设情境,角色体验,使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我知道,你们那是为我好哇!”这句话的意思,懂得独立生活,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

  教学准备:

  课件、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图片)

  1、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2、师导语:是的,麻雀的爸爸妈妈不辞辛苦,到处找食,找来的也许是一只肥肥的小虫,也许是酸甜的野果,也许只是一粒小小的草籽,无论是什么,他们统统的把这些食物一口一口的喂进自己的孩子的嘴里。我们都感受到了麻雀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爱。(指名说)

  是的,哪有爸爸妈妈不爱自己的孩子呀?

  3、(出示课题)我们一起齐读课题。你认为这只小麻雀的爸爸妈妈爱自己的孩子吗?(爱)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体会麻雀爸爸妈妈的特殊的爱。

  二、新授

  “赶”出家门

  1、 你出声地读一、二自然段。说说小麻雀为什么会被爸爸妈妈赶出家门?

  指名说说。(独立生活)

  出示:你们的翅膀长硬了,自己去独立生活吧。

  “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指名说)

  什么是独立生活?(自己生活,离开爸爸妈妈,自己照顾自己)

  你能用“因为、所以”把这句话连起来吗?(指名说)

  2、默读第二自然段,画出对话

  (1)指名说画的.内容。

  (2)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

  只有一只麻雀不舍得走,它哭着说:“离开了爸爸妈妈,我会饿死的。”

  小麻雀说这段话时什么心情?

  带着这种心情去读。

  麻雀妈妈心软了,悄悄地跟麻雀爸爸商量:“要不,就让它多住些日子。”面对小麻雀的不舍和眼泪,麻雀妈妈怎样?心软了,在和爸爸商量什么?

  请你再悄悄地跟麻雀爸爸商量商量。(自由读、指名读)

  麻雀爸爸坚定地说:“不行,这是害它,总不能让它跟着我们过一辈子吧。从小就娇生惯养,什么时候才能独立生活呢?”

  麻雀爸爸,你对麻雀妈妈的建议有什么看法?

  问:这是害它,“这”指的是什么?(让它多住些日子)

  问:麻雀爸爸此时心意已定,语气是怎样的?(坚定)

  请你们带着坚定的语气再来读读麻雀爸爸的话。

  (3)分角色读三个人的对话。再来体会小麻雀的悲伤、妈妈的心软和爸爸的坚定。

  3、麻雀爸爸的语气是坚定的,心意已定。最后,硬是把这只麻雀赶出了家门。(出示课件)

  (1)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态度坚决)(板书:硬)

  (2)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刚才理解了一个“硬”字的意思。(出示课件)有什么不同?

  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也会有所不同。

  “回”到家中

  1、几个月过去了,一天早晨,那只小麻雀回到家,它欢快的唱着:(生读)

  (1)它怎么唱着?(欢快)

  (2)是呀!又回到家中心情多么欢快,你就是那只小麻雀,你来欢快的唱唱。(指名读,齐读)

  2、这几个月的时间,小麻雀的变化多大呀!连它的爸爸妈妈都认不出它了,他们说:(出示课件)(齐读)

  小麻雀不仅心情变化了,连身体也变得健壮了。(板书:健壮)

  想象:在这几个月里,是什么让小麻雀变得快乐、健壮的?

  1、出示口语交际练习

  请你想象,在这几个月里,小麻雀经历了哪些事情?(出示课件)

  在( )的时候,我( )。

  (预设:在遇到刮风下雨时我就躲进树洞;在遇到猎人时我就藏起来;在空闲时我认识了许多朋友;在无处休息时我学会了筑巢;在空中飞行时我欣赏风景……)

  2、点拨:、其实,小麻雀不但遇到了困难,还有许多让它高兴地事呢!你相象一下,它会遇到什么高兴事?(指名说)

  (交到了好朋友,尝到了从没有吃过的美味,自由的飞翔等等)

  3、出示课件。小麻雀在天空飞翔时,低头一看,啊!太美了。它看到了什么?

  师总结

  在磨难和快乐中,小麻雀学会了勇敢、坚强,学会了保护自己、躲避危险。学会了许多的本领、技能。变得健壮、快乐。其实,无论是困难,还是幸福,这都是在爸爸妈妈的翅膀下无法体会到的。

  体会良苦用心:

  正因为爸爸当初硬把小麻雀赶出家门,小麻雀才迅速的长大了,它理解了爸爸妈妈,它最想对爸爸妈妈说

  出示:我知道,你们那是为我好哇!

  追问:那是为我好,“那”指什么?(被赶出家门。)

  为什么说“你们那是为我好哇”?(让我学会了独立生活)(板书:独立生活)

  回归整体:

  (师引读,生填空)出示:孩子,当初你的翅膀才刚刚长硬,我就把你赶出家门,你哭着说(离开了爸爸妈妈,我会饿死的。)几个月后,你翅膀硬了,欢快地唱着(唧唧喳,唧唧喳,爸爸妈妈快来呀,我是被你们赶出家门的孩子,我看你们来啦!)你终于体会到了爸爸妈妈的良苦用心。孩子们,让我们带着感激之情对父母说(我知道,你们那是为我好哇!)

  (生独立试填、指名说、配乐齐读。)

  总结:

  同学们,当初爸爸硬把小麻雀赶出家门,这也是对小麻雀的爱。(板书:爱)你们现在的学习、锻炼身体都是在经历翅膀长硬的过程。你们能够理解爸爸妈妈和老师对你的严格了吗?你应该怎样做。(努力学习,积极锻炼,争取早日在天空自由的翱翔。早日独立生活。)

  三、学习生字:惯

  1、出示。

  2、看书自己学习惯字

  3、怎么记?惯,习惯的惯,左右结构,左边一个竖心旁,右边的上半部是撇横横竖横点,下面是个贝字。

  4、怎么写?

  (1)笔顺是

  (2)写时注意:右边的上半部是撇横横竖横点;

  贝字最后一笔是点。

  左窄右宽。

  占格。

  5、写一写。

  6、展示。评价。

  四、拓展短文。

  自己读读。

  指名读读。

  谈谈体会。

  板书:

  被赶出家门的小麻雀

  硬 独立生活

  爱

北京教案范文5篇 首都北京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北京教案模板3篇 关于北京教案

精选北京教案范文6篇(小学语文北京教案)

北京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模板3篇 六年级下语文北师大版

精选北京教案7篇(北京课文教案)

北京教案5篇 小学语文北京教案

北京教案4篇 小学语文北京教案

北京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文案3篇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

精选北京教案模板6篇 精选北京教案模板怎么写

关于北京教案范文6篇 幼儿园关于北京的教案

北京教案3篇(小学语文北京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