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8篇)

时间:2023-09-30 20:53:55 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学生掌握7的乘法口诀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抽出两个数的关系进行分析。

  2、解决问题:在问题情景中能准确地捕捉数学信息,主动解决问题。

  3、情感与态度:让学生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培养其热爱劳动的感情。

  重难点:

  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计算思路。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口算:

  2×7=6×5=7×4=4×4=5×7=

  7×1=2×7=7×7=6×6=3×6=

  2、摆一摆:

  (1)蓝色的五角星有2个,红色的五角星有3个2,红色的五角星有几个?

  ?个

  (问:红色五角星有几个?算式怎么列?(3×2=6)3个2也可以说成是2的几倍?

  (2)黄色笑脸有5个,红色笑脸有2个5只,红色笑脸有几个?

  我有几个?

  师::同学们真聪明,从刚才的猜数游戏中老师就看出,大家不仅知道求几个几要用乘法计算,而且还知道了倍的含义,生活中有很多有关倍的问题,今天,我们就用倍的知识一起去解决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好不好?(板书课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4

  (1)(出示课件)并口述:今天是大扫除的日子,老师呀同学们啊早早的来到了教室,瞧!他们都在干什么?图上告诉我们扫地的有多少人?擦桌椅的有多少人?(图上告诉我们扫地的有7人,擦桌椅的是扫地的二倍。)

  你们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板书:擦桌椅的有多少人?)

  (2)如果让你用小棒摆出擦桌子的人数,你会怎么摆?为什么?

  ①.一根小棒代表一个学生:扫地的:

  擦桌椅的:11

  ②把小棒横过来,一根小棒代表7个学生:扫地:

  擦桌椅:

  师:两种方法你喜欢那一种?为什么?

  刚才同学们的想法都不错,第二位同学的想法更简单便于操作,那我们就选用他这种摆法。如果把小棒换成线段,我们一起看看应该怎么画。

  师:扫地有7人,我们可以用这么长的线段表示(出示线段图)

  师:那擦桌椅的应该用多长的线段表示呢?(2个扫地的那么长)

  师:为什么呢?(因为擦桌椅的是扫地的二倍,也就是2个7,所以应该画2个那么长的线段)。要板书线段

  师:我们能用不一样长的线段表示吗?(不能,因为一段线段表示的就是一个7,不一样的线段表示的数不一样。)

  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扫地的有几人,擦桌椅是扫地的几倍呢?求擦桌椅的有几人,我们可以怎样列出算式呢?

  生回答师板书:2×7=14或7×2=14(人)

  :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同学们可以根据图上的数字信息来解决问题,根据图意画出了线段,我们可以简单的看出擦桌椅的人数实际上也就是求二个7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3、练习

  7只

  (1)?只

  (2)完成课后习题“做一做”(P77)

  玩转椅的小兔有3只,跳蹦床的是玩转椅的5倍。跳蹦床的小兔有多少只?

  分析数量关系:

  ?只

  3只

  玩转椅:

  跳蹦床:

  求3的5倍是多少,就是求5个3是多少,用乘法算。

  列式:5×3=15或3×5=15

  (3)练习十七第二题:停车场卡车的辆数是客车的6倍,客车有七辆,卡车有多少辆?

  (4)练习十七第三题:小明有5本故事书,连环画的本书是故事书的7倍。小明有多少本连环画?

  (5)独立完成练习十七第四题。

  三、实践活动

  1、课件出示米奇音乐会图片

  师:今天米妮要举行音乐会想邀请咱们班的小朋友一起来参加。她走不开,就让米奇来请大家,但是在人数上她有个小小的要求把米奇给难住了。她说,要请3位女生,男生是女生的三倍。小朋友能帮帮米奇吗?

  老师请学生自己组合,让后到讲台上集体订正。

  2、实际运用

  师:第一个舞曲结束后,米妮觉得人太少了,她又有个要求。现在男生是女生的3倍了,那再请多少个男生才能是女生的5倍呢?

  四、课堂:

  师:今天的收获是什么?

  五、板书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擦桌椅的的有多少人?

  2×7=14(人)或7×2=14(人)

  答:擦桌椅的有14人。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并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2.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开放性教学,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3.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位数相同,最高位上的数也相同的两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具准备:算盘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比较大小:

  19,3819,129,12

  你是怎样比较的?让学生充分说一说。

  二、交流共享

  1.创设情境。

  张阿姨家刚装修完房子,从商场里面购进四种家电,分别是电视机宝宝、洗衣机宝宝、电冰箱宝宝、空调宝宝,四个宝贝可开心了,都吵着自己花的钱最少,最省主人的心。出示:你能帮他们判断一下,谁用的钱最多,谁用的钱最少呢?

  2.位数相同,首位不同的数的比较。

  听,电视机和空调吵起了,都认为自己的价格最低,你能帮他们判断一下吗?

  指名学生回答判断:

  学生1:2530不到3000,3180超过3000,所以2530比3180小。

  学生2:2530千位上2表示2个千,3180千位上3表示3个千,2千多的比3千多的小。

  总结:位数相同时,先比较最高位,最高位大的那个数大。

  3.位数相同,首位相同的数的比较。

  师:电视机没有比过空调,心里老不服气了,他去找电冰箱比一比。

  电视机和电冰箱都是2千多,怎么比较呢?请你们小组讨论一下,再回答。

  学生小组讨论。

  汇报结果,引导出示,首位相同的比较第二位,第二位大的那个数大。

  4.位数不同的数的比较。

  洗衣机看到他们三个吵架,也不甘寂寞,跳着说,我应该比你们都大吧?哪知道电视机、空调、电冰箱三个宝贝哈哈大笑,你们想知道他们笑什么吗?

  指名回答,引导:几百肯定没有几千多,所以位数多的那个数比位数少的数大。

  5、现在你们知道谁第一,谁第二?谁第三,又是谁是最后一个吗?

  总结: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位数多的那个数大,位数相同的就比较首位,首位大的那个数大,如果首位相同的,就比较第二位,第二位大的那个数大。

  三、反馈检测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引导学生看左图,师接着上面的总结:位数相同的看首位、首位相同的看第二位,那么这两个数怎样比较大小呢?在小组里面交流一下。

  充分交流以后总结:位数相同的看首位、首位相同的看第二位、第二位相同的看第三位。

  出示右图,这两个数怎样比较。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后师问:请你们把这6题分为两类。

  在讨论后总结分成的两类:位数不同的、位数相同的。

  师:位数不同的怎样比较?(位数多的那个数大。)判断1089,999.

  位数相同的怎样比较?(看首位,首位大的那个数大。)那么这6道题,哪几个看首位就能比较出大小了呢?(989,898、7890,8790.)

  首位也相同的怎么办?看第二位,第二位大的那个数大。

  哪几题可以通过第二位比较出大小了呢?(887,878、5680,5860.)

  1001,1010怎样比较呢?(比较第三位、第三位大的那个数就大。)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独立完成后交流,集体评价。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读题,梳理信息后问:小红的书可能有多少页?如果选300页,小红应该怎样说?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情境图后让学生小组讨论。

  依次解决这些问题。

  四、反思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习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归纳:万以内的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位数多的那个数大,位数相同的看首位、首位大的那个数大,首位相同的看第二位,第二位大的那个数大。就这样依次比较,直至比较出大小。(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五、课堂作业

  略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知道它的特征。

  (二)使学生能辨认线段,初步学会画线段。

  (三)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空间的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准备:

  人手一根毛线、一张长方形纸、一把直尺、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想认识它吗?它的名字就叫“线段”。

  (板书课题:认识线段)

  (二)新授

  (1)初步感知

  1、你觉得线段是怎样的?(生:直直的;一段一段的;弯曲的……)

  2、能不能想办法变出一条线段?

  生尝试。

  师(出示准备好的毛线):把毛线拉得直就出现一条线段。

  请一生上来摸一摸。演示:这直的一段叫线段。

  3、同桌合作:一个拉,另一个指出这条线段在哪里。

  请两生演示。

  一生想办法拉出线段,另一生指出:两手之间的距离就是线段。

  演示,问:垂下来的这一段是不是线段?为什么?

  4、小结:线段是直直的。(板书:直直的)

  (2)认识端点

  1、两头粘上去的叫做线段的什么?(端点)(师把毛线拉直粘在黑板上)

  2、一条线段有几个端点?(两个)(板书:有两个端点)

  (3)总结概念

  现在,小朋友认识线段了吗?线段是怎样的?

  让生记线段: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把线段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4)找线段

  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的边都是线段。小朋友找找看,看谁的小眼睛最亮?生:课桌边、黑板边……(让生用手感知)

  (5)折线段

  1、指出白纸中哪些边是线段?

  2、在白纸中折出一条线段。(折痕)

  3、再折比刚才短一点的线段。

  4、在这张纸中折出最长的线段。(摆擂台,让擂主说出理由和折的方法)

  (6)小结

  通过刚才的拉、折、指,你认识线段了吗?

  (7)画线段

  1、生自由画在白纸上,然后反馈评价。

  2、指定条件画。

  A、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说说你是怎样画的?(师演示方法:用0刻度尺示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

  B、画一条比3厘米长1厘米的线段。

  反馈:要求非常准确。(进行认真做事的思想教育)

  3、小结:线段有长有短。(板书)

  (三)巩固

  1、找一找,下面那些是线段?(小黑板出示)

  2、数一数,下面的图形是有几条线段组成的。

  3、过任意两点,能连起几条线段?

  3点能连几条线段?

  4点呢,每两点连起来,共有几条线段?(生思考,动笔画。)

  4点位置方向有不同。

  思考:

  4、比较:看看哪条线段长?

  演示:一样长。(生活中经常用到这样的数学知识。如:穿竖条衣服的人看上去瘦一些,穿横条衣服的人看上去胖一些等)

  (四)总结

  这节课,小朋友有哪些收获?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知道它的特征。

(二)使学生能辨认线段,初步学会画线段。

(三)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空间的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准备:

  人手一根毛线、一张长方形纸、一把直尺、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想认识它吗?它的名字就叫“线段”。

(板书课题:认识线段)

(二)新授

(1)初步感知

  1、你觉得线段是怎样的?(生:直直的;一段一段的;弯曲的……)

  2、能不能想办法变出一条线段?

  生尝试。

  师(出示准备好的毛线):把毛线拉得直就出现一条线段。

  请一生上来摸一摸。演示:这直的一段叫线段。

  3、同桌合作:一个拉,另一个指出这条线段在哪里。

  请两生演示。

  一生想办法拉出线段,另一生指出:两手之间的距离就是线段。

  演示,问:垂下来的这一段是不是线段?为什么?

  4、小结:线段是直直的。(板书:直直的)

(2)认识端点

  1、两头粘上去的叫做线段的什么?(端点)(师把毛线拉直粘在黑板上)

  2、一条线段有几个端点?(两个)(板书:有两个端点)

(3)总结概念

  现在,小朋友认识线段了吗?线段是怎样的?

  让生记线段: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把线段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4)找线段

  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的边都是线段。小朋友找找看,看谁的小眼睛最亮?生:课桌边、黑板边……(让生用手感知)

(5)折线段

  1、指出白纸中哪些边是线段?

  2、在白纸中折出一条线段。(折痕)

  3、再折比刚才短一点的线段。

  4、在这张纸中折出最长的线段。(摆擂台,让擂主说出理由和折的'方法)

(6)小结

  通过刚才的拉、折、指,你认识线段了吗?

(7)画线段

  1、生自由画在白纸上,然后反馈评价。

  2、指定条件画。

  A、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说说你是怎样画的?(师演示方法:用0刻度尺示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

  B、画一条比3厘米长1厘米的线段。

  反馈:要求非常准确。(进行认真做事的思想教育)

  3、小结:线段有长有短。(板书)

(三)巩固

  1、找一找,下面那些是线段?(小黑板出示)

  2、数一数,下面的图形是有几条线段组成的。

  3、过任意两点,能连起几条线段?

  3点能连几条线段?

  4点呢,每两点连起来,共有几条线段?(生思考,动笔画。)

  4点位置方向有不同。

  思考:

  4、比较:看看哪条线段长?

  演示:一样长。(生活中经常用到这样的数学知识。如:穿竖条衣服的人看上去瘦一些,穿横条衣服的人看上去胖一些等)

(四)总结

  这节课,小朋友有哪些收获?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

  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

  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课件出示:平面图形)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字。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板书:认识图形)(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再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平面图形,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通过摸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到物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3)引导发现(课件演示面在体上的分离过程)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发现,这些平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上。(通过看,初步体会面在体上)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这一要求既有挑战性,也有探索性,同时具有操作性。)

(2)小组合作完成。

(3)汇报、交流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通过这种做中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操作过程,亲身体验面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突破本课难点。实现数学学习的亲历性,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

  3、小结我们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圆柱上找到了圆形。我们还发现,这些图形的面都是平的,并且只有一个面,所以,就把这些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4、游戏:我说你想试试你掌握的本领。老师说一个图形的名字,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样子,一边想一边用手指画一画。同桌之间可进行互动练习。(通过让学生闭眼想象所学的图形,培养空间想象力,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连一连:将图形与名字连线(变式图形的呈现,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将获得的性质特征概括到同类对象中去,使学生在概括中获得对图形进一步的理解。)

  2、找一找: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图形?(教师先引导学生看看教室里哪些物体上有这样的图形,可离开座位去找、去指、去摸,再把发现告诉大家。)师:其实,在我们回家的'路上也能看到这些图形,现在,我们一起去马路上看看吧!说一说: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课件演示:介绍交通标志牌的作用,渗透交通安全教育)(将数学课上认识的图形与生活中的物体融合,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借助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找朋友(进一步体验面由体得。)

  4、数一数数一数每个图形分别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

  5、拼一拼今天这节课小朋友学得很好,胡老师要奖励给每个小组一份礼物。请打开礼品袋(袋内装有平面图形若干),用里面的图形拼出你最喜欢的东西。

(1)小组合作。

(2)交流展示。

  说一说,你拼的是什么?用了哪些图形?(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的创造欲,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通过作品的展示,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6、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这节课最有趣的是什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拨一拨(书24页)

  教学目的:

  1、在活动中激发读、写数的兴趣。

  2、在数学活动中对大数有具体感受,发展数感 。

  3、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的活动“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学重点:

  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万以内数位顺序。

  教学准备:

  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数位顺序表: 你知道它们是怎样排列的吗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2、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二、新课

  引入:今天我们继续来拨一拨、数一数生活中的大数。

㈠教学拨数

  第(1)题,教师板书“二千九百三十二”

① 教师让学生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出这个数学,拨好的同学请举手。

② 学生举手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拨的,为什么是这样拨?然后提问学生怎样读这个数。

③ 让学生一个一个地数,数到三十二。整百整百的数数到九百 接着整千的数数到二千

④说一说2392中有几个千,几个百 几个十 几个一

⑤要求学生先4人一组一起数,一起拨。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⑹ 教师让学生打开书本第24页自学拨数,(九千零四十)(一千零一)自习后,教师请学生到教坛前当小老师指导大家拨。

㈡。教学读数、写数

  学生试着读拨出的数。然后将这些数进行分类。

  1、第一类:不带0的数。

(1)学生再读读数,然后将数出示在计数器上。

(2)抽学生代表说说数的读法,该怎么读?为什么这样读。

(3)每人写一个不带0的数,请同桌读一读。然后抽几桌汇报。

  2、第二类:中间带0的数

(1)老师将这两个数先后出示在计数器上,要求学生先读数,再说说这个数的组成,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结:读中间带0的数的方法;不管中间是几个0,都只读一个0。

(3)出示只有中间带0的数,让其他小组的学生读。

  3、第三类:只有末尾带0的数

(1)派代表说说这类数的读法,老师归纳。

(2)出示你所写的数,让其他学生读。

  4、第四类:中间和末尾都有0的数

(1)读一读、说说方法,老师小结。

(2)出示一个代表所写的数,看谁读得快,学生自己读后,抽生读。

(三)你拨我写

⑴拨出书上 看一看上的数 并试着写一写

⑵写数时要注意什么?

(1)每位是几就写几。

(2)哪个位上什么也没有,就用零补足

(四)总结读、写数的方法。

  三、强化训练

  1.书24页认一认 拨一拨 简单介绍算盘

  2.书26页 第3题

(1)指导学生观察图,让学生发现这里有100块糖一袋,有10块糖一袋。

(2)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

(3)说说自己是怎样算出来的。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五、课堂检测

  975、( )、995、1005、( )、1025

  997、( )、( )、1000、1001、( )

  3800、( )、4000、4100、( )、( )

  板书

  读数时

(1)每一位上的数字是几就读几,并跟上计数单位。

(2)中间有一个或两个、三个零,只读一个零

(3)不管末尾有几个零都不读

  写数时

(1)每位是几就写几。

(2)哪个位上什么也没有,就用零补足。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7

  教学内容:本册教科书第29页例1、例2,练习八第1~3题。

  教学目的:使同学认识新的计数单位百和千。初步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借助计数器掌握三位数的数法,并在数数中加深对“十进关系”的理解。

  教具准备:按教科书第29页例1所示方块图制成实物或图形,并自制若干计数器供同学使用。

  教学过程:

  1.复习

(1)观察下列两组数,先回答是怎么数的,再接着后面数出5个数来。

①73,74,75,76,,,。

②19,29,39,49,,,。

(2)99是几位数?再添上一个是多少,它是几位数呢?

  2.导入新课

  怎样数一百以后的三位数,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三位数的数法(板书课题)。

  3.新课

(1)教学例1。

  先出示一个小木块,要求同学随着教师的小木块的逐个出示,一个一个地进行数数。当数到10时提问:

“十里面有几个一?多少个一是十?”

  教师把十个小木块换成一个由同样多木块排成的木条。

  提问:“能不能十个十个地数数?”

  随着木条的逐个出示,同学一十、二十……地数数。数到九十时提问:“它加上一个十是多少?”

“一百里面有几个十?多少个十是一百?”

  教师把10个小木条换成由100个小木块排成的一层木块,然后说明,刚才数数是一个一个地数和十个十个地数,一和十是已经学过的计数单位,今后数一些较大的数,还可以一百一百地数,用红笔在“十、一”左边板书“百”。

  教师把木块一层一层地出示,同学一百、二百……地数数。数的过程中教师提问:

“刚才数了几个一百,是多少?”

“再添上一个一百是几百?”

  当数到九百时问:

“九百里有几个一百?”

“再添上一层,就是几个一百?是多少呢?”

  多让一些同学说一说。教师用红笔在“百”的左边板书“千”,并重述九百再添上一个百就是10个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出示“10个一百是一千”的结语,让同学齐读一遍。

  教师说明,百和千是我们新认识的计数单位,它们是互相紧挨着的邻居,所以又称它们是相邻的计数单位。(板书:相邻)

  让同学看教科书第29页例1的插图,要求联想刚才一个一个、十个十个、一百一百地数数过程,回答:

“十里面有几个一?十和一是什么关系?”(10个一是十,我们就说十和一是十进关系。)

“一百里面有几个十?百和十是什么关系?”

“那么千和百之间是不是也是十进关系?为什么?”

  随着同学的回答,教师在每两个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板书:10

(即 千 百 十 一)

/ / /

  10 10 10

  问:“谁能用一句话说一说每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是什么关系?”

  在同学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表述这个关系,再让同学复述。

  教师稍加小结:一、十、百、千都是计数单位,它们每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都是十进关系。今后可以根据需要,用不同的计数单位来数数。

(2)教学例2。

①出示计数器,让同学说一说每一档所表示的数位名称,要求从右至左按顺序回答。着重认清千在右起第几位,它和哪一位相邻。让同学在自身的计数器上找出千位。教师在千位上拨珠,让同学回答其表示实际的数是多少。

②教学例2的(1)。

  出示例2的(1),从一百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百二十。

  教师结合计数器的演示,边拨珠边数数,一百零一,一百零二……拨珠过程要清楚,动作要慢一些。当数到一百零九时问:

“再加上一个珠子,个位上就有几个一?”

“10个一是多少,这时应该怎样拨珠?”

“看一看各个数位上的数是怎样变化的,所以接下去要数多少?”

  接下去数到一百二十(教法同上)。每个同学再拨珠数一遍。要求数数和拨珠速度一致,一开始可以数得慢一些。教师巡视,和时给同学协助。数完的同学可以和教科书第29页例2的(1)图对照一下。

③教学例2的(2)。

  出示例2的(2),从一百九十八起,一个一个地数,数到二百零六。

  让同学在自身的计数器上拨一百九十八。教师先拨珠并让同学数数。数到一百九十九时,问:

“个位上再加一个珠子,九十九后面就是多少?应该怎样拨珠?这时计数器各个数位上的数出现了怎样的变化?一百九十九后面的数应该怎样数?”

  多让几个同学上前面拨珠演示,并数出后面的一个数。

“谁能说一说为什么是数二百而不是一百,不是向百位进一吗?”

  再继续数到二百零六。

  让同学再拨珠数一遍。教师巡视。

  教学完例2后,教师提问:“一百九十九加一是二百。那么二百九十九再加上一是几百?三百九十九再加上一是多少?……”

  4.巩固练习

  做教科书第30页“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八中的第1~3题。

(1)“做一做”中的题。同学独立拨珠数数后,可以通过提问了解同学数数情况。例如:

“二百九十九后面一个数应该怎样数?”

“和四百相邻的两个数是多少?”等等。

  也可以让同学判断数数中发生的问题,以便加深认识,例如:

“接着九百八十九后面的数是九百九十九,对不对?”等等。

  对于数数掌握较好的同学可以进一步提问。例如:

“谁能不用计数器,任选一题给大家数一下?遇到有困难时,仍可以请计数器帮助。”

(2)做练习八中的第2题。指名让同学说一说。

(3)数数接力竞赛。要求按横排数数,每排人数相等,可以拨计数器数。

  竞赛开始,教师先在自身的计数器上拨一个三位数,每横排第一个同学立即小声地数出它后面的六个数来,并将数的第六个数拨在计数器上;下一位同学看清前一位同学计数器上的数再接着数出六个数……直至最后一个同学在计数器上拨出他数的最后一个数。数得正确且快的一排获胜。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同学拨在计数器上的数,找出数数中存在的问题,和时协助解决。

  5.作业

  练习八第1题(口头练习)。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轴对称、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二年级学生的能力差别比较大,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有不同的层次,对空间图形的理解水平参差不平,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课时目标也应有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变换,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教学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注重实践活动的丰富多样性,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在不同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可以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2、数学思考: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问题解决: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4、情感态度: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

  从实物对称抽象出轴对称图形,感知旋转与平移现象。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区别旋转与平移现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第四课时

  单元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

  1、整理和练习图形和变换,巩固平移和旋转的表象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互相帮助的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

  画平移的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数平移距离

  1、观察43页第一题,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样数平移的距离。

  2、动手涂颜色。

  3、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样找到那条船的。

  二、画平移后的图形。

  1、先让学生给43页第二题的四个点标上记号。

  2、问学生,图形移动3格上边的点移动几格?图形的大小还是保持原来的样子吗?

  3、学生讨论,该怎么样画平移后的图形。

  4、学生汇报方法。

  5、老师总结:先找好四个点移动后的位置,再把四个点连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平移后的图形。

  6、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第2题的两个要求。

  7、独立完成44页第5题。

  三、判断练习

  1、判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和旋转。

  2、判断哪些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

  四、动手操作

  1、自己动手或小组合作完成45页的做一做。

  五、动手完成剪一剪。自学剪一剪,在全班展示作品。

  教学反思:

  结合动手操作,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平移现象。强调无论怎么平移,方向是不变的这个道理。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8篇)相关文章:

有关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篇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拣皮球小班数学教案3篇(小班数学数豌豆教案)

大班数学6的组成教案9篇(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6的组成)

人教版数学《认识时间》教案3篇 认识时间二年级上册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3篇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模板4篇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关于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模板14篇(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总结9篇(数学3年级下册思维导图)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5篇 一份完整的小学数学教案模板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9篇 北师大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