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锦集7篇】

时间:2023-10-04 20:52:18 教案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独立学会小字格的生字,会认双横线里的生字;

  2、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初步理解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和方法:

  阅读文本,查找资料,分组交流讨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大海给我们的欢乐。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中感悟大海给孩子们带来了多少乐趣。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插图

  学习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 你们在大海边嬉戏玩耍过吗?有什么感受?

  2、教师相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根据下列要求初读课文。

  1、读准每个字的字音,读通课文。

  2、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珍藏、神秘、出航 细致

  3、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检查预习情况。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

  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孩子们是怎样踏浪的?

  画出相关的句子。

  2、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出示句子,指导学生想象画面。

  句子:孩子们踩在软软的细沙上,笑着,叫着,跳着,奔向大海,留下一串串小脚印。

  3、学生自由读句子想象画面。

  4、小组交流,全班反馈。

  5、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出示CAI中孩子们嬉戏玩耍的兴奋场面。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读出孩子们心中的喜悦,读出大海给孩子们所带来的乐趣。

  6、另外几句,着重指导学生读出浪花的可爱与顽皮,在读中体会作者

  观察能力和表现手法。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读了第二自然段,你想到了什么?

  2、他们除了堆城堡还会堆什么?他们在玩沙时会说些什么?

  3、小组里演一演。

  4、堆城堡多么高兴呀,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他们拾到了什么,请用笔在书上勾画下来。

  2、想象一下他们会用贝壳做什么呢?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出孩子们的好奇之心。

  三、学习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新

  1、读了四、五自然段,你想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梦想?

  2、全班交流。

  四、总结全文

  大海给孩子们带来了哪些乐趣?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 学习和巩固逗号,句号,冒号,引号的用法,并学习王尔德对待标点这样的“小事”严肃认真的态度。

  2、 练习书写呈三角形的字,注意上紧下松的要点。

  3、 背诵八个成语和古今贤文。

  4、 按要求调查、填表,然后向大家口头汇报调查结果,并说说对学校今后绿化的建议。

  5、 学写毛笔字——横折斜钩、横折弯钩。

  教学时间: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学用字词句——第一题。

  1、 审题。

  (1) 学生自由读题,弄清题目要求。

  (2) 师生明确题意。

  2、 让学生默读小故事,并请学生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3、 学生试着读读没有加标点的短文,然后交流读没有标点文章的感受。

  4、 出示一首标点歌:

  标点符号很重要,组成文章不可少。

  该用哪种小符号,都要认真来思考。

  意思未完用逗号,一句完了用句号。

  喜怒哀乐感叹号,提出问题用问号。

  并列词语用顿号,并列分句用分号。

  提示下文用冒号,对话引用加引号。

  书文名称要标明,前后加上书名号。

  有些意思要省略,可以加上省略号。

  标点符号用准确,文章清楚都称好。

  5、 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和儿歌,回顾逗号,句号,冒号,引号的用法。

  6、 师生小结加标点的方法:先给文章断句,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停顿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7、 学生按照方法逐段给短文加上标点。

  8、 学生自由读读加上了标点的故事,感受语气,集体交流如何加标点。

  9、 练习读出感情,齐读小故事。

  10、学生谈读了故事的启发、收获。

  二 学用字词句——第二题。

  1、 出示三个字:未、允、夹。学生读字,观察字型。

  2、 学生说说三个字的共同之处。(独体子,外形上呈三角形。)

  3、 观察例字,发现这类汉字的书写要点——上紧下松。

  4、 教师范写:夹。

  5、 学生描红、临帖,感受书写的技巧。教师巡视指导。

  6、 反馈:同座互相欣赏书写成果。互评和自评相结合。

  7、 再找找这种字型的其它字,练习书写。

  第二课时

  一 读读背背——成语。

  1、 学生自由认读成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问老师。

  2、 检查成语的读音。重点指导读准:妄、蠢、厉

  3、 集体交流,弄懂成语的含义。(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原有经验或查词典谈自己的理解。)共6页,当前第5页

  (1) 坐观成败:指对于别人的成功或失败采取旁观的态度。

  (2) 按兵不动:是军队暂时不行动,等待时机,现也指接受任务后不肯行动。

  (3) 轻举妄动:妄,盲目。指不经过慎重考虑,盲目行动。

  (4) 操之过急:办事过于急躁。

  4、 学生再次认真读成语歌,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引导:每排两个成语意思相近,可以连用;每行后一个成语的最后一个字都是“动”;成语的意思都和打仗有关;有些成语出自历史典故。)

  5、 练习背诵。

  (1) 根据以上发现,自己练习背诵。(边记边想)

  (2) 同桌互相背诵。

  (3) 指名背、集体背。

  6、 拓展练习:让学生说说其他关于战争的成语,扩充积累。

  二 读读背背——古今贤文。

  1、 回忆已经背诵过的古今贤文,集体背诵。

  2、 学生自由读古今贤文,扫清字词障碍。

  3、 逐句交流、理解,获得启示。

  (1) 小组学习:在小组里,每人读一句,说说理解,互相补充。

  (2) 指名读自己能读懂的句子,说感受,再齐读。

  (3) 反复读,加深理解。

  (4) 说说这些句子都是写什么的。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4、 练习背诵——开展背诵竞赛。

  第三课时

  一 想想做做。

  1、 复习古今贤文《环保篇》,学生齐背。

  2、 由环保的话题引入新课:学生谈谈自己对环保的认识及其重要性。

  3、 了解表格要求。

  (1) 学生认真看看所需填写的表格,弄清要填的内容。

  (2) 根据内容讨论:我们需要做哪些调查工作。

  (3) 分小组,明确分工及注意事项,合作完成调查任务。

  4、 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进行调查,作好记录。

  5、 集体交流,各自汇报调查结果。(汇报时,帮助学生弄清什么是落叶树及落叶树的种类;什么是常青树及其种类。)

  6、 讨论:结合调查结果,说说对学校今后绿化的建议。

  (可以引导学生从花草树木的种类及种植的位置等方面考虑。)

  7、 将建议可行化:小组合作,会画的,会写的,分工合作,完成一份可行的校园绿化建议。

  8、 评选最佳建议。(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第四课时

  (学写毛笔字)

  一 明确学习内容。

  1、 教师出示要学写的两个笔画——横折斜钩、横折弯钩。

  2、 学生书空笔画。

  二 指导书写。

  1、 指导学生读帖,观察、分析两个笔画的书写要点。

  (1) 横折斜钩:露锋起笔,顺势向右下做横画渐轻,在折处稍提后,向右下作顿,再转势向下作弯后回锋向上轻快挑出。

  (2) 横折弯钩:露锋起笔,顺势向右下做横画,渐细,在折处稍提后,向右下作顿,转势向下行笔,略粗,作弧形弯后向右行笔,至钩处缩笔回左稍驻蓄势,再提笔向上挑出。

  2、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两个笔画。

  3、 学生自己练习书写,体会。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4、 反馈笔画的书写情况,学生再练写。

  5、 练习书写带有笔画的汉字。

  (1) 读帖,分析字在格子中的位置,观察笔画在字中的写法。

  (2) 教师范写。

  (3) 学生临帖,练写字:风、九。

  (4) 指名书写字,集体评议。

  (5) 学生再次练习书写。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教学要求:

  教学时间:

  1、 审题。

  指明读练习要求。

  2、 指导。

  (1)要求学生把每句话多读几遍,找出病因。

  (2)想一想这样修改。(通过读句子来体会)

  (3)教师提示修改时要使用修改符号。

  (4)教师归纳修改病句步骤:一读(读有毛病的句子);二想(想一想怎样修改);三改(使用修改符号)。

  3、 练习。

  (1)让学生用一读,二想,三改的方法自己练习修改。

  (2)教师根据学生自练的情况进行针对性辅导.

  4、 反馈。

  (1)挨题讨论修改情况,确定正确答案,

  (2)让学生修改自己的答案。

  (3) 同座互查联系情况。

  (4) 让学生大声朗读修改后的句子。

  教学第五题

  1、 审题。

  (1) 指名读题。

  (2)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 指导。

  (1)学生自由读8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8条成语的意思,学生只要大体说出成语的`意思即可,对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教师给予讲解。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度读。

  (2)同座位练习背诵。

  4、反馈。

  (1)集体背诵。

  (2)指名背。

  教学第六题。

  (1)审题。指名读练习要求。让学生说说该项的练习要求是什么。

  (2)指导。让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试读。教师根据学生的的情况进行范读。让学生说《明日歌》的道理。学生讨论后教师再次朗读。

  (3)练习。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指名读。小组齐读。

  (4)反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 指导。

  (1)让学生自由读课本。

  (2)同座位分角色读。

  (3)教师提示读时要把握各人物的特点,读出语气并范读。

  3、 练习。

  (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2) 指名分角色读。

  (3) 让学生尝试表演。

  4、 反馈。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品读、感悟课文的能力,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3、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理念:

  教学这篇课文,要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统一,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音乐)师:在人类悠远的历史长河里,流传着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你知道吗?精卫()、女娲()、嫦娥()、后羿()、八仙()、哪吒()、大禹()、愚公()指名回答后出示答案。

  师:这些故事之间有什么共同点?(都是神话故事;都是成语;都写了谁干什么。)

  2、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位神话中的人物——盘古,学习他“开天地”的故事。(出示课题,齐读)

(设计理念:通过复习已经学过的神话故事,让学生感受到神话故事的美丽,从而带着一种美好的心境来开始今天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师: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学生自读)

  2、指名比赛读词语。

  3、指名接读课文,纠正读音。(二三自然段重点齐读。)

  4、师:同学们读了课文,对课文的题目有了哪些理解?(简单说说)课文的哪句话是直接写“盘古开天地的”,划出句子,读一读。

  反馈“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5、师:是(白话文☆)啊,在盘古开天地之前,天地是怎样的呢?你能找到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吗?

(设计理念:让学生找到文章的中心句,既使整个教学活动能有机地围绕“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这句话来展开,又使学生初步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指名读句子。

  2、这混沌一片的世界是怎样的呢?指名说,句式: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没有。

  3、师:这是多么荒凉寂寞的世界。齐读课文第一段。

  4、师:巨人盘古的出现,改变了这个世界。出示“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5、盘古创造的宇宙究竟是怎样美丽的呢?我们一起来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设计理念:围绕“混沌一片”,让学生想像当时宇宙的样子,感受到天地分离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体会到盘古开辟天地的重大意义。在这过程中,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了有机统一。)

  四、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出示课文)师:请同学们大声读读课文,然后同桌交流,盘古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2、师:盘古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他发出的声音——。他的双眼——;他的四肢——;他的肌肤——;他的血液——;他的汗毛——;他的汗水——。

  同桌对读,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3、交流发现,反馈:

(1)他的,变成了的。(举例)

(2)句子前后有联系。

(3)总分段式。

(4)并列句式。……(读读,体会语调的变化。教师范读?)

  师:()的(),课文中有哪些?读读,有什么感受。播放课件,再读课文。体会世界的`美丽。

  4、师:让我们再来关注一下这段中的“……”。请你想一想,省略了什么?盘古身体的其他部位还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请展开合理的想象,仔细思考,写下来。

  5、反馈交流。(四人小组合作展示,学着课文的样子,先说“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师:面对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你想说什么?让我们通过自己的朗读来展示这美丽的画面。(齐读第四自然段)(点拨排比段读出语调的高低?)

  6、师:面对这样一个神奇美丽的世界,我们不得不感谢:“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7、师:同学们,是盘古,使混沌的世界有了光明;是盘古,使万物生灵生存繁衍;是盘古,使我们看到了花开的灿烂、日出的辉煌……这一切,全是因为:“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8、师:这句话非常朴实,却比任何语言都更深情;这句话甚至连感叹号都没有用,却饱含着人类对盘古的无限敬仰与赞叹。(师读)“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设计理念:通过排比句式的学习,了解了排比句的特点。在拓展想像说话中,更激起了学生对盘古的敬仰与赞叹。)

  五、拓展介绍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课文,认识了盘古。千百年来,盘古已经逐渐积淀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在华夏热土上,盘古文化不断繁衍,传播中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同学们可以通过很多途径查找有关盘古的资料。老师向大家介绍“盘古文化网”,下节课我们要进一步感受盘古的英勇伟大,交流一下你了解到的更多的知识。

  2、作业:积累词语。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4、观察课文中长城的图片,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挂图,多媒体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我们中国的“人间奇迹”,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大家知道吗?

  2、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运用课件)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 不朽 创造 奇迹 天堂

  2、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 不朽 创造 奇迹 天堂杭州 嘉峪关

(2)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

(3)指名理解词语

(4)齐读出示的词语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想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写了哪三个方面?

  学生读后讨论(名称、特点、抒发情感、点明创造者)

  四、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听写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 不朽 创造 奇迹 天堂杭州 嘉峪关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1、2节

(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看:第1、2节有什么相同之处?

(引读)

(2)作者是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人间奇迹的?

  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引读)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作者所看到的景象(很奇异)

  这应该怎么读呢?

(3)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呢?找一找,读一读。

(课件出示长城的图片)长城像什么穿行在大地?(板书:像巨龙)

  书上是怎样写长城的?大家一起读一读,结合图理解:连绵起伏、蜿蜒曲折

  引读:

  万里长城动起……西到……

  她是多么雄伟壮丽。几千年来她谱写了……

  怎么把这两句读好呢?(范读,生读)

  你能把这两句话背出来吗?(试背、指名背、齐背)

(4)万里长城是这样一的雄伟壮观,作者还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运河)

  引读:运河像……(板书:像绸带)

  与长城相比,你觉得运河怎么样?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

  这一句该怎样读呢?

  引读:京杭大运河北起……南到……几千年来,它谱写了……

  学生再读描写运河的这两句。

  你能把这两句背出来吗?

(5)作者把“长城”“运河”称作是“人间奇迹”,你能说说“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吗?

  引读: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说明中华民族的祖先——?

  再读这两句,你能背出来吗?

(6)朗读全文

  配图片,音乐欣赏朗读课文,激发情感。

(7)背诵全文。

三、作业

  1、多音字组词

  行 曲 折

  2、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板书

  长城和运河

  长城——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奇迹 (像巨龙) 动起山海关 西到嘉峪关市 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

  运河——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

(像绸带) 北起首都北京 南到天堂杭州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字,认识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边读边想象句子所表达的情景,体会孩子们的快乐以及热爱大海的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海给孩子们所带来的快乐。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感受孩子们对大海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听海寻声,激趣导入

  1、 CAI播放大海声音:听,这是谁在说话呢?

  2、学生猜测:大海

  3、 CAI再播放大海与孩子嬉戏的声音:再仔细听,你又发现了什么?

  4、学生猜想:孩子们在大海边嬉戏玩耍的场景。全班进行交流。

  5、师引:听!我们共同感受到了小孩与大海玩得很快乐,你们想去看看那快乐的场面吗?那好,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6、板书:小孩与大海

  二、海边采风,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快速地浏览课文,找出课文中小孩与大海玩耍的场面。

  3、全班进行交流:你采集到哪些画面?

  板书:踏浪、堆城堡、拾贝壳、看船远航

  三、海滩掠影,品味感悟

  1、师引:小摄影师们,让我们先一起去抓拍“踏浪”的画面吧!

  2、师配乐范读,CAI出示句子:

  孩子们踩在软软的细沙上,叫着,跳着,笑着,奔向大海,留下一串串小脚印。

  3、小组进行交流,全班反馈。

  4、 CAI出示海边孩子们踏浪的兴奋场面

  5、指导学生个性化朗读

  6、继续抓拍精彩处,读一读后面这几句话。

  7、师导:浪花真顽皮,逗得孩子们又笑又叫,孩子们在“踏浪”中享受到了大海给他们带来的无限快乐。走,让我们再去欣赏一下我们拍摄的照片吧!

  8、齐读第1自然段

  9、学生交流对大海的印象

  10、师总结:大海不仅给小孩们带来了快乐,还给我们这些小摄影师们带来了许多乐趣,相信下节课,我们会抓拍到更多精彩的作品!

  四、自主识字,指导书写

  1、读生字,选择喜欢的方式自由识记字形。

  2、教师范写难写的生字。

  3、学生书写生字。

  第 二 课时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1、提问:请同学回顾一下,上节课,我们读了第七课,你知道了什么。

  2、师述: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进一步了解大海给孩子们带来了哪些乐趣?

  二、学习课文。

  1 自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想:大海给孩子们带来了哪些乐趣?

  2、画出相关的句子。

  3、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

(一)读第二自然段。

(1)说说写了什么?(孩子们玩沙堆城堡。)

(2)拓展:他们还会堆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3)指导有感情朗读。

(二)读第三自然段。

(1)说说写了什么?(孩子们捡贝壳)

(2)拓展:他们捡到什么样的贝壳?用贝壳做什么呢?

(3)指导有感情朗读。

(三)读第四、五自然段。

(1)说说写了什么?(孩子们看船出海。)

(2)指导感情朗读。

  三、总结全文,有感情朗读课文。

  1、朗读课文,说说:大海给孩子带来哪些乐趣?

  2、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观察能力和表现手法。

  四、拓展学习。

  收集描写大海的句子,和同学们一起欣赏。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 篇7

《三袋麦子》

《三袋麦子》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一篇情趣盎然的童话故事。文章写了小猪、小牛、小猴三个小动物对待麦子的不同态度,语言通俗,情节简单,但文章所蕴含的道理和小动物鲜明的个性要引导学生仔细感悟体味。教学中,我设计了“读”、“比”、“演”、“议”四个环节进行扎实的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读

  1、谈话导人,揭示课题。

  2、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文中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自学。

(2)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3、指名分节读课文,边读边交流字词的自学情况。

  4、自读。要求读得流利而有感情。

  5、赛一赛,看谁读得。

  二、比

  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描述三个小动物不同处理方法的句子和土地爷爷对小动物们的不同态度的句子,进行比较。

  1、比一比,三个小动物收到土地爷爷的麦子以后,分别觉得这是怎样的麦子,又是怎么想的?

(小猪只看到麦子的颜色“黄灿灿”,他想到了吃;小牛只看到麦子的颗粒很“饱满”,他想“保存起来慢慢吃”;小猴觉得这是“上等的麦种”,想到了“种”)

  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小猴想得全面、长远,我又设计了三个问题:

①怎样的麦子是“上等的麦种”?(颜色黄灿灿,颗粒很饱满等)

②小猴能看出这是“上等的麦种”,说明了什么?(a、看得很仔细,比小猪、小牛全面;b、有丰富的劳动经验)

③小猴看出这是“上等的麦种”,他会怎么想呢?(从中体会小猴能认真动脑,考虑问题周到、长远)

  2、比一比,三个小动物对待麦子的处理方法有什么不同?

(小猪迅速做成食品“吃光”了;小牛把麦子好好地“保存”起来,“慢慢吃”,一年才吃了一半;小猴把麦子“全种下了地”,经过辛勤的劳动,获得了大丰收)

  通过比较,不仅三个小动物的做法清清楚楚,孰优孰劣也一目了然。

  3、比一比,土地爷爷对待三个小动物的做法分别是什么态度?

(扣住“哈哈大笑”、“夸奖”、“兴奋”三个词,体会土地爷爷对待三个小动物的做法一个比一个满意)

  三、演

  在充分理解、熟悉课文的基础上,采用表演这一教学方法,既是对课文语言文字的重新整合、加工,又是有创意的运用表达。具体做法是:

  第一步:准备。以小组为单位定好角色,认真熟悉课文,谈谈自己打算怎样来表演。教师指导:要注意小动物和土地爷爷当时的语言、表情,有些台词和动作要展开想像,自己设计。表演时,要进入角色,演出每个小动物的个性。

  第二步:表演。先小组内演练,教师巡回指导,再选几组好的上台表演。

  第三步:评价。师生共同点评。要求从表情、动作、台词、配合等方面作出综合评价,选出“小组”和“演员”。

  四、议

  此时,学生对课文已透彻理解,引导学生感悟三个小动物的个性已是水到渠成了。

  1、思考:在三个小动物中,你最喜欢谁?请说出理由。

  2、同桌二人说说议议:

  3、班内交流;

  开始,大家只看到小猴的优点。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看到三个小动物各有所长,都很惹人喜欢。小猪:憨厚可爱,性格率直,而且是个出色的点心师(能做各种各样的食品)。小牛:勤劳节俭,做事有打算,还是个很好的保管员(经常把麦子搬出去透风、晒太阳)。小猴:聪明能干,观察仔细,爱动脑筋。至此,三个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形象已出现在学生的脑海中。

  4、拓展延伸。

  议一议,如果土地爷爷给你一袋麦子,你会怎么处理?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锦集7篇】相关文章:

高中语文优秀教案6篇(高中语文教案范文)

精品小学语文教案3篇(优秀小学语文教案详案)

三年级语文教案6篇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9篇(3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听听秋的声音》教学反思3篇 三上语文听听秋的声音教学反思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4篇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工作总结3篇 三年级下语文工作总结免费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3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苏教版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合集8篇)

四年级语文教案《巨人的花园》4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巨人的花园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