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方教学设计共3篇(分式乘方教案设计)

时间:2022-06-27 02:55:43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乘方教学设计共3篇(分式乘方教案设计),以供借鉴。

乘方教学设计共3篇(分式乘方教案设计)

乘方教学设计共1

  篇1: 幂的乘方教学设计 幂的乘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进一步体会和巩固幂的意义;通过推理得出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并且掌握这个性质. 2.过程与方法

  经历一系列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通过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义和探索精神,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幂的乘方法则.

  2.难点:幂的乘方法则的推导过程及灵活应用.

  3.关键:要突破这个难点,在引导这个推导过程时,步步深入,层层引导,?要求对性质深入地理解.

  教学方法

  采用“探讨、交流、合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认识幂的乘方法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情境导入】

  大家知道太阳,木星和月亮的体积的大致比例吗?我可以告诉你,?木星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102倍,太阳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103倍,假如地球的半径为r,那么,?请同学

  解:设地球的半径为1,则木星的半径就是102,因此,木星的体积为 423?·v木星=(10)=?(引入课题). 3 【教师引导】(102)3=?利用幂的意义来推导.

【学生活动】有些同学这时无从下手.

【教师启发】请同学们思考一下a3代表什么?(102)3呢?

【学生回答】a=a×a×a,指3个a相乘.(10)=10×10×10,就变成了同底数幂乘法运算,根据同底数幂乘法运算法则,底数不变,指数相加,10×10×10=10因此(102)3=106.

【教师活动】下面有问题: 2222+2+=10,?6 利用刚才的推导方法推导下面几个题目:

(1)(a2)3;(2)(24)3;(3)(bn)3;(4)-(x2)2.

【学生活动】推导上面的问题,个别同学上讲台演示.

【教师推进】请同学们根据所推导的几个题目,推导一下(a)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活动】归纳总结并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

(a)=(am?am???am)?a??? n个ammn???m?m?mn个m= amn.

  评析:通过问题的提出,再依据“问题推进”所导出的规律,利用乘方的意义和幂的乘法法则,让学生自己主动建构,获取新知: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二、范例学习,应用所学

【例】计算:

(1)(103)5;(2)(b3)4;(3)(xn)3;(4)-(x7)7.

【思路点拨】要充分理解幂的乘方法则,准确地运用幂的乘方法则进行计算.

【教师活动】启发学生共同完成例题. 【学生活动】在教师启发下,完成例题的问题:并进一步理解幂的乘方法则: 解:(1)(10)=×5=10; (3)(x)=x15n3n×3=x; 3n (2)(b3)4=b3×4=b12; (4)-(x7)7=-x7×7=-x49.

三、随堂练习,巩固练习

  课本p143练习.

【探研时空】

  计算:-x·x·(x)+x.

【教师活动】巡视、关注中等、中下的学生,媒体显示练习题.

【学生活动】书面练习、板演.

四、课堂总结,发展潜能

  1.幂的乘方(am)n=amn(m,n都是正整数)使用范围:幂的乘方.方法: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2.知识拓展:这里的底数、指数可以是数,可以是字母,?也可以是单项式或多项式. 3.幂的乘方法则与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区别在于,一个是“指数相乘”,?一个是“指数相加”.

五、布置作业,专题突破

  课本p148习题15.1第

1、2题.

  板书设计 篇2:公开课教学设计-幂的乘方 《幂的乘方》教学设计

  古蔺县永乐中学 李守乔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2012版)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第一节第二课时“幂的乘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类比、归纳、猜想、证明,经历探索幂的乘方法则的发生过程;掌握幂乘方法则;会运用法则进行有关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学习的反思能力;体会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转化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通过老师的及时表扬、鼓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幂的乘方法则的生成及应用。

  难点:区别幂的乘方运算与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主要采用“引导探究法”—— 先创设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再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探索其中的规律,获得新知,体验探索数学知识的快乐。

  学法:主要采用“研讨式学习”——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

  流的活动中,体验探究的过程,主动建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知,分以下几个教学活动完成:

1、活动一:温故知新,铺垫新知。

2、活动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3、活动三:解决问题,应用新知。

4、活动四:反馈练习,巩固新知。

5、活动五:综合变式,拓展新知。

6、活动六:学有所思,感悟新知。

7、活动七:完成作业,回味新知。

  活动一:温故知新,铺垫新知

1、知识回顾:口述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am·an= am+n(m、n都是正整数)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2、计算:

(1) a6·a2 = a8 (2) x2·x3·x4 = x9 (3) (-x)3·(-x)5=(-x) 8=x8 (4) a2·a3 + a4·a=2a5

3、下面的计算对不对?如果不对应该怎样改正? (1) x3·x3= 2x3 (2) x3 + x3= x6 (3) a·a3 = a3

4、若am=3,an=2, 则am+n .

5、小结:同底数幂来相乘,底数不变指数加;用准法则是关键,正反两用才到家。

  活动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揭示课题:(32)

3、(a2)3和(am)3都表示一种什么运算?(乘方运算,而且是幂的乘方运算)

2、自主探索:先根据根据乘方的意义填第一个空,再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填第二个空,看看计算的结果有什么规律?

(1) (32)3=32×32×32=36 (2) (a2)3= a2·a2·a2= a6 (3) (am)3= am·am·am = a3m (m是正整数)

3、总结规律:

(1)通过上面的练习,你发现了什么?(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2)对于任意底数a与任意正整数m、n,(am)n=? n个am (am)n =am .am .? .am(乘方的意义) n个m = am+m+ ? +m(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 amn( 乘法的定义)

4、得出新知:幂的乘方的运算公式

  数学语言:(am)n = amn (m、n是正整数)

  文字语言: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活动三:解决问题,应用新知

  例题教学:计算:

(1)(103)5(2)(a4)5(3)(am)2(4)–(x4)3 解:(1) (103)5 =103×5 =1015 (2) (a4)5= a4×5= a20 (3) (am)2 = am .2 = a2m (4) –(x4)3= –x4×3= –x12 活动四:反馈练习,巩固新知

1、计算:

(1) (x3)2 (2) [(a-b)3]4 (3) –(xm)5 (4) (a2)3·a3

2、快速口答:(1)a3·a3=(2) a3+a3=(3) (a3)3 =活动五:综合变式,拓展新知

1、综合练习:a6 + a4·a2 +(a3)2

2、幂的乘方法则的逆用公式:amn =(am)n =(an)m

3、拓展练习:若am=5, 则a2m 活动六:学有所思,感悟新知

(1)本节课你的主要收获是什么?(学习了“幂的乘方运算法则”)语言叙述: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符号叙述:(am)n = amn (m、n是正整数) (2)你认为在运用“幂的乘方运算法则”,重点应该注意什么?(如“注意与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相区别”、“注意幂的乘方法则可以逆用”等)

(3)你能用几句顺口溜来概括本节所学知识和注意事项吗?(参考:幂的乘方有法则,底数不变指数乘;区分法则很重要,正反两用才入道。) 活动七:完成作业,回味新知

  必做题:教材第104页习题14·1第1题的

3、4两个小题。

  附加题:

1、计算:(1) a2·a4+(a3)2 (2) (x3)2·(x4)2

2、比较大小:233和322 篇3:幂的乘方教案设计1 汇报课教案《幂的乘方》

  整体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推导幂的乘方法则,并还能运用幂的乘方性质进行有关计算。 2.幂的乘方与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正确区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现实事物如正方体的体积的认识初步了解幂的乘方的形式,体会幂的乘方的应用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师生共同交流,学生自主发言,渗透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学生树立自信心。

  学情介绍

  从学生的认知规律看,他们已经学习了乘方的意义﹑幂的意义以及

  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其实就是以上的结合,从教学中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幂的乘方,让学生体会乘方运算是一种比乘法还要高级的运算,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幂的乘方法则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幂的乘方与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性质的区分。

  教学方法及教具准备

  教学方法:思考-探索-发现-归纳 教具准备:多媒体演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学生叙述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法则,并用字母表示。 an=am+n(m ﹑ n 都是正整数) 2﹑am·

  用语言叙述为: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3﹑复习练习 ⑴102×104=____⑵an+1×an-1=_____ ⑶2×2=____ ⑷x·x·x·x=_____ n n 2 2 2 2 二﹑知识准备

  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0cm,则它的体积是多少? 103=10×10×10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02cm,则它的体积是多少? 3﹑100个104 相乘怎么表示?又该怎么计算呢? (104)100=104×104×?×104 (100个104) 4﹑猜一猜 m ··a (乘方的意义) (am)100=am·am· =am+m+···m (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a 100m (乘法的意义)

  三﹑新授 1﹑猜一猜

(am)n=amn(m,n为正整数) 推导:

(am)n= am·am·

··am (n个am )=am+m+···+m (n个m) =a mn 结论:幂 的 乘 方的运算 法 则: (am)n=amn (m,n为正整数) 用语言叙述: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2﹑师生共同完成。 (1) (103) 5 (2) (a4) 2 (3) (am) 2 (4)- (x4) 3 解:

(1)原式=103×5=1015 (2)原式=a4×2=a8 (3)原式=a m×2 =a 2m (4)原式=-x12 3﹑学生练习

(1)(106)2 (2)(am)4m是正整数 (3)-(y3)2(4)(-x3)2 (5)(an)3(6)-(x2)m 4﹑判断正误,错误的请改正。

(1)x·x=2x (2)x+x=x (3) a·a=a (4) -(a3)4=a12 4 2 6 2 2 4 3 3 3 在讲解的过程中强调同底数幂的乘法与幂的乘方的区别,以及符号的注意。 5﹑计算

(1)x2·x4+(x3)2 (2)(a3)3·(a4)3 这两题是混合运算,先乘方后乘法。 6﹑公式的逆向应用 m nn =an 若(am)n=am 则 am =(am)n =(an)m 例如 :

  x12=(x2)() =(x6)()=(x3)() =(x4)()=x7?x()=x?x() a3m=(a3)()=(am)()=a3·a()=am·a() 7﹑公式逆用的例题

1、若am=2,an=3,求① am+n的值。

② a 3m+2n 的值。

2、若9×27x= 34x+1,求x的值。

  四﹑知识比较 五﹑板书设计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幂的运算的第二种,幂的乘方,掌握新知识的同时,

  但不能混淆,也就是说不要把幂的乘方与同底数幂的乘法搞混。另一方面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也要学会灵活运用。

  幂乘方教学设计

  乘加和乘减教学设计

  乘车教学设计

  连乘教学设计

  乘车教学设计

乘方教学设计共2

《有理数的乘方》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指数是正整数的乘方的意义,并能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教学重点: 乘方的意义.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乘方、底数、指数的概念并合理运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乘方的定义及意义

  这种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an中,相同因数a叫做底数,相同因数的个数n叫做指数,an读作a的n次方.an看作是a的n次方的结果时,也可读作a的n次幂.

  如:(-2)5,底数是-2,指数是5,读作-2的五次方或-2的五次幂.

  一般地说,指数是几,就叫做底数的几次方或几次幂. 说明:

(1)乘方是一种运算,是已知底数、指数求幂的运算.如(-2)5=-32是已知底数为-2,指数为5,求得幂是-32.an本身既是结果也是运算符号.同加、减、乘、除运算一样,乘方运算可认为是第五种运算.见下表:

(3)当n是2时,可读作平方;当n是3时,可读作立方.如:52读作5的平

  方;103读作10的立方.a2读作a的平方,a3读作a的立方.

  练习:说出下列各数表示的意义,并指出其中的底数、指数、幂及它们的读法.

  2.乘方运算:

  提问:前边练习中各数的幂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回答:根据乘方的定义计算出来的.

  根据乘方定义,an就是n个a相乘,所以,可以利用有理数乘法运算来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例1 计算:

  解:(1)(-3)4=(-3)(-3)(-3)(-3)=81; (2)-34=-(3)(3)(3)(3)=-81;

  说明:

(1)根据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由(1)(3)不难归纳出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数次幂是正数.

(2)由(1)(2)看出(-3)4与-34不同,(-3)4读作-3的4次幂,是负数的偶次幂,结果是正数,-34读作3的4次幂的相反数,结果是负数;又:(-3)4的底数是-3,指数4是管着“-”号的,而-34的底数是3,指数4并不管“-”号. 注意问题:负数的乘方,在书写时一定要把整个负数(连同符号)用小括号括起来.

  注意问题:分数的乘方,在书写时也要用括号把分数括起来. 例

  2计算:

(1)-3×24; (2)(-3×2)4. 解:

(1)-3×24=-3×16=-48; (2)(-3×2)4=(-6)4=1296.

  说明:算式中没有顺序符号的应按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的顺序去做,有顺序符号的应先做括号内的.

  例

  3当x=-4,y=-3时,求下列各式的值: (1)(x+y)2; (2)x2-y2; (3(x-1)2+y; (4)x3-y3. 解:当x=-4,y=-3时,

(1)(x+y)2=(-4-3)2=(-7)2=49; (2)x2-y2=(-4)2-(-3)2=16-9=7;

(3)(x-1)2+y=(-4-1)2+(-3)=25-3=22; (4)x3-y3=(-4)3-(-3)3=-64+27=-37. 课堂练习

  1.口答计算:

(-1)10;

(-1)7;

  83;

(-5)3;

  010;

  的偶次幂等于1.

  2.计算:

(1)-(-2)4; (2)4·(-2)3;(3)32-23; (4)-32-(-2)2;

(5)-22+(-3)2; (6)(-2)2(-3)2;(7)-22×(-3)2; (8)-(- 3)2(-23);(9)-13-3(-1)3. 三、小结

  指导学生看书,强调正确理解乘方的意义,底数、指数、幂的概念;以

  及运算中注意的问题.

四、作业

五、教后记

乘方教学设计共3

  全旗有效教学展示课教案 《幂的乘方》教学设计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2014年10月28日 授课教师:肖艳萍

  授课班级:鄂温克中学八年五班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这一章是继七年级第一章《有理数》内容的拓展和延续。而幂的乘方是该章第二节课的内容,它是继同底数幂乘法的又一种幂的运算。从“数”的相应运算入手,类比过渡到“式”的运算,从中探索、归纳“式”的运算法则,使新的运算规律自然而然地同化到原有的知识之中,使原有的知识得到扩充、发展。在这里,用同底数幂乘法的知识探索发现幂乘方运算的规律,幂的乘方运算的规律又是下一个新规律探索的基础,学习层次得到不断提高。这些知识和方法是以后学习分式和根式运算、函数等知识的基础,在后续的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 1、说已有知识经验

  学生是在同数幂乘法的基础上学习幂的乘方,为此进行本节课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些知识经验创设教学情境。 2、说学习方法和技巧

  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好本节课的重要方法。教学中充分利用具体数字的相应运算,再到一般字母,通过观察、类比、自主探索规律,通过合作交流、小组讨论探索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类比、归纳、猜想、证明,经历探索幂的乘方法则的发生过程;掌握幂乘方法则;会运用法则进行有关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学习的反思能力;体会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转化的数学思想。

  1 四、教材重、难点:

  重点:幂的乘方的推导及应用。

  难点:区别幂的乘方运算中指数运算与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中的不同。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鉴于八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数学活动能力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为指导,主要采用引导探究法。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与同伴交流各自的发现,然后归纳其中的规律,获得新的认识,同时体验规律的探索过程。

  学法:采取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研讨式学习,目的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过程,主动建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教学过程:

  学生的学习是以其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教学过程分以下几个环节: 1、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2、活动二:自主探索,展示新知。 3、活动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4、活动四:反馈练习,拓展思维。 5、活动五:变式练习,拓展知识。

6、学有所思,感悟收获。 7、布置作业,学以致用。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特点,我以复习与回顾已学知识让学生复习乘方的知识,并紧接着利用乘方的知识探索新课的内容,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情境引入:

  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32cm,求这个正方体的体积。 学生可能回答:32×32×32 或(32)3 活动二:自主探索,展示新知

  2 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对有关的学习内容进行探索与思考的过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在探索练习的指引下,自主完成有关的练习,并在练习中发现幂的乘方的法则,从而猜测探索到理解法则的实际意义,从本质上认识、学习幂的乘方的来历。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幂的乘方的性质特点,并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1、(32)3的含义是什么? (a2)3的含义是什么? (am)3的含义是什么?

2、根据乘方的意义及同底数幂的乘法填空,看看计算的结果有什么规律? (1) (32)3=32×32×32=32×3=36 (2) (a2)3= a2·a2·a2= a2×3=a6 (3) (am)3= am·am·am = a3m (m是正整数) 通过上面的练习,你发现了什么?

  对于任意底数a与任意正整数m、n,(am)n=?

  n个am

(am)n =am .am .… .am (乘方的意义) n个m

= am+m+ … +m (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 amn ( 乘法的定义)

  幂的乘方的运算公式

(am)n = amn (m、n是正整数)

  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学生通过实践猜想出结果,即(am)n = amn。但数学是推理性的,由一般到特殊推导出来的公式,要变为可用的法则,要有理性的推导,尤其学过三角形全等的推导后,教师更应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理论推导,为以后学习数学奠定基础。 活动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出示例题: 计算:

(1)(103)5 ; (2)(a4)5 ; (3)(am)2 ; (4)–(x4)3 ; 解:(1) (103)5 =103×5 =1015;

(2) (a4)5= a4×5= a20;

(3) (am)2 = am .2 = a2m;

(4) –(x4)3=–x4×3=–x12;

  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得到不同的发展,促进学生从模仿走向成熟。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是开放多样的,适当增加练习的难度,可以使学生的思路更广阔、更灵活。

  3 活动四:反馈练习,拓展思维

  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刚刚学习的新知识,在此基础上加深知识的应用。多媒体出示练习题目:(学生板演)

  算一算:(1) (32)m

(2)x·x 3

(3) a 3+ a

  3计算:

(1) (103)3; (2) (x3)2; (3) –(xm)5;

(4) (a2)3·a3; 练一练:见课件

  活动五:变式练习,拓展知识

  多媒体出示:幂的乘方法则的逆用公式:amn =(am)n =(an)m 和幂的乘方的逆运算:

  多媒体出示练习题:

  已知:44×83=2x,求x的值

  解: 44×83=(22)4×(23)3 =28×29 =217

  所以x=17

  学生通过对幂的乘方法则的逆向运用,可以加深对幂的乘方的理解,从而灵活运用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 七、学有所思,感悟收获

  学生畅所欲言,在“以生为本”的民主氛围中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反思探究过程,帮助学生肯定自我,欣赏他人。同时根据学生所说所思,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1)、幂的乘方的法则

  语言叙述: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符号叙述:(am)n = amn (m、n是正整数)

(2)、幂的乘方的法则可以逆用,即amn = (am)n = (an)m 八、布置作业,学以致用

  必做题:教材第104习题15·1第1题的3、4两个小题。

  附加题:计算

(1) a2·a4+(a3)2 (2) (x3)2·(x4)2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4

九、板书设计

  幂的乘方

(1) (32)3=32×32×32=32+2+2 =32×3=36 (2) (a2)3= a2·a2·a2=a2+2+2 =a2×3=a6

(3) (am)3= am·am·am =am+m+m = a3m (m是正整数) (am)n=?

  n个am

(am)n =am .am .… .am (乘方的意义)

  n个m

= am+m+ … +m (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 amn ( 乘法的定义)

  幂的乘方的法则

  语言叙述: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符号叙述:(am)n = amn

(m、n是正整数)

  幂的乘方的法则可以逆用,即amn

= (am)n =

  5

  例2:计算(板书解题步骤)

  解: (1) (103)5 =103×5 =1015;

(2) (a4)5= a4×5= a20;

(3) (am)2 = am .2 = a2m;

(4) –(x4)3=–x4×3=–x12;

(an)m

  幂的乘方教学反思

  伊敏二校

  肖艳萍 从本节课的教学反馈来看,创设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时而轻松愉快,时而在观察、计算、思考、交流、总结,思维能力和有条理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培养。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在小结中找出两者的区别,从本质上理解幂的乘方,合作精神得以培养,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幂的乘方是单项式乘除运算的基础,必须让学生牢固掌握。

  我在教学中采用先复习乘方的意义、乘法的定义和同底数幂相乘的性质,再探究(32)3、(a2)3、(am)3三个式子表示的含义是什么,引导学生根据乘方的意义和同底数幂的乘法展开,观察得到的结果,发现其规律,很自然的推导出幂的乘方的运算法则。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把幂的乘方的性质应用于计算,培养学生使用一般原理进行演绎推理的能力。我在这个环节让学生正确识别幂的“底”是什么,幂的指数是什么,乘方的指数是什么,然后正确运用幂的乘方的性质进行正确计算。我在指导学生学习幂的乘方时,对学生易混淆的式子或错误从各种性质的本质入手进行必要的区别,从而明确错误的原因何在。学生练习时,并没有鼓励学生直接套用公式(法则)进行解题,而是让他们说明每一步的理由。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方的意义和幂的意义。

  感觉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

1、练习有乘法和乘方的混合运算的题目时,忘了强调运算顺序。 2、对于大屏幕展示的题目:下列各式中,与x5m+1相等的是(

) (A)(x5)m+1 (B)(xm+1)5

(C) x · (x5)m

(D)

  x · x5 ·

  xm 如果把每一选项的结果在屏幕上展示出来,教学效果会比直接口述好。

3、没有让学生在课本上划一下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没达到强化记忆的效果。

  6

乘方教学设计共3篇(分式乘方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乘方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