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教案6篇 桥教案户外

时间:2023-10-13 09:26: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桥》教案6篇 桥教案户外,供大家参考。

《桥》教案6篇 桥教案户外

《桥》教案1

  一、直接导入新课,读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成果展示

  1、认读词语

  课前大家预习了课文,通过检查,这些字音容易读错,生读。重点强调:“当”的读音。

  (出示课件:咆哮、狞笑、放肆、势不可当)

  2、理解“咆哮”

  (1)咆哮两个字都有口字旁,推想一下,张着大嘴,洪水像什么?(像狮子、像猛兽)。猛兽发出的巨大的声音就是——咆哮!

  (2)感情朗读词语:能不能想象着猛兽咆哮的样子再来读这个词。

  (3)方法小结:推想词语的意思,再想象画面,就能把词读得有滋有味。

  3、指导书写:

  出示预习中难写的字,易写错的字(祭奠)

  (1)教师范写生字,学生观察

  (2)学生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

  在课文中谁祭奠谁?(师板书:老支书、小伙子)

  4、概括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看板书:老太太为什么要祭奠他们,课文到底讲了一件什么事儿啊?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

  三、激情升华

  1、总结全文:对于老支书,他留在我们的记忆里的只是他的形象,还有他在洪水当中的语言动作,让我们一起来重温当时的情景。

  2、师生对读课文:随课件演示读:(此对话中,学生读红色的句子,有课件展示,黑色字体有教师读)黎明时分,灾难突然降临沉睡中的小山村,生读:山洪咆哮着,一群受伤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四、拓展延伸,读说结合

  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桥?

  老一辈革命家就向桥。架在两个时代中间,使人们通过他们从贫穷落后的旧社会,走上了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五年级下册16桥教案辛苦的`老师们就像桥一样,架在愚昧与文明之间,默默无闻地让学子们通过自己,走向新生活,建设更加美丽的新中国。抗洪救灾战士们就像桥一样,一脚跨在地狱大门,一脚跨向美好生活,使再区的人们通过自己,脱离危险,去建设新生活。一本本写满亲情的书籍,就如一座座小桥,架在两代人之间,使出现的“代沟”慢慢愈合。

  五、限时作业

《桥》教案2

  一、设计意图

  纸是孩子生活中经常接触和十分熟悉的,在孩子眼中纸是一种平凡而又好玩的东西。生活中他们喜欢在纸上写写画画,喜欢拿着纸折成、拼成各种各样有趣的东西。每当孩子用纸创造出自己的"杰作"总是欢呼雀跃。因此设计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利用一张普通的纸造出一座不平凡而且坚固的纸桥,从而在实践中增长才干。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实验去解决问题,培养幼儿凡事动手试一试的思维方式,在不断的动手尝试中体验实践的意义,让幼儿了解创造发明并不神秘。

  二、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尝试,发现同一个物体改变它的形状,它的承受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改变。

  2、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和实验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技活动的兴趣及探索愿望,并能与同伴合作分享自己成功的体验。

  三、活动资源准备

  1、广告纸若干、易啦罐做成的"小国王"若干、椅子、积木若干。

  2、电脑课件故事《纸桥》

  四、活动过程

  1、利用课件引入课题,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欲望与兴趣。

  师:小朋友你想去童话王国吗?好,现在我们一起进入童话王国,看看童话王国里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小朋友一边看一边动脑筋想问题。

  2、幼儿根据课件提出的问题,利用操作材料自由地探索。

  (1)师:"小朋友你们想当建筑师帮助纸国王用一张纸造一座坚固的纸桥吗?瞧,纸国王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纸宝宝,你们能把这一张纸宝宝变形,让它变成一坐可以让国王站上去的纸桥吗?

  (2)师:"小朋友真聪明你们把纸宝宝变成波浪型的纸桥,国王就可以站桥上了,真棒!

  3、在幼儿已经了解把纸变形的基础上,拓展幼儿的思维,让幼儿了解,一张纸改变了形状它所承受的力也不同了。激发幼儿带着问题继续实验,并向同伴说说自己成功的桥是怎样做成的,可以做成怎样的纸桥。

  (1)师:"小朋友,真棒做了这么多的纸桥,谁能告诉老师和小朋友你的纸桥是怎样做的?

  (2)师:"小朋友你能告诉老师你的新发现吗?(纸改变了形状后它承受的力也改变了)(3)师:"小朋友,你们真棒帮国王造了一座坚固的纸桥,国王可高兴了,可是他说波浪型的纸桥不好走,走起来很难受,还想请聪明的小朋友帮帮他,让波浪形的桥面可以平整一点,好走一点,你们谁想到了好办法?在桥面上在放些什么?(放多一张纸)4、游戏体验,师幼合作利用纸桥的原理造一座"快乐桥"。

  (1)师:"瞧,现在国王可以舒舒服服地过桥,去看看美丽的世界了。"(2)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来做工程师用纸宝宝为我们造一座快乐大桥,你们可以去邀请客人老师一起来帮忙。"

《桥》教案3

  一。活动目的:

  1。以故事角色的身份进行想象,思考,理解故事内容,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懂得同伴间有困难时要热心相助的道理。

  二。活动准备:

  1。挂图2幅,录有雨声和轻快音乐的磁带,录音机

  2。。鸡妈妈的头饰(1个),小鸡头饰(同幼儿数)硬纸板做的`乌龟数个并用鱼线串成一长条(做小桥)

  3。活动室内布置故事场景:小鸡的家,对岸的小树林。河面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以《小鸡的家》谈话为题,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扮演鸡妈妈,幼儿扮演小鸡,在鸡屋里(播放雷雨声),鸡妈妈启发小鸡们想想,说说:听到了什么声音?外面会发生什么事?

  2。雨停了,鸡妈妈推开门一看,房子被水包围了,启发小鸡们想想过河的好办法。(幼儿积极展开想法)

  3。师:有一个故事也讲到小鸡的家也象我们家一样的被雨水全部包围住了,你们想不想知道那些小鸡是用什么方法过河的吗?

  (二)。教师边出示挂图边有表情的讲述故事一遍,讲述后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故事中有谁?

  3。奇怪的桥是谁搭出来的?

  4。你喜欢故事中的乌龟妈妈和小乌龟吗?为什么喜欢?小朋友在平时有帮助过别人吗?

  (三)。创设情景,乌龟帮小鸡过河。

  1。小乌龟出场,搭成小桥

  2。“鸡妈妈”带着“小鸡”们过桥。

  3。游戏:“小鸡”们在小树林中玩耍,吃虫子。

  (四)。“鸡妈妈”启发“小鸡”们想想如何用小树林里的东西自己搭桥过河。

  (五)。活动结束:小鸡的一家在快乐的音乐声中为自己庆贺。(公开课)

《桥》教案4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纸的折叠方式与承受力之间的关系;

  2、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丰富幼儿对力的感性经验。

  教学准备

  相同大小的纸、塑料小兔若干、两块高矮相同的积木,记录表

  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幼儿通过实验操作发现纸折叠越多越能承受压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解演示法、探索操作法;实物

  活动过程:

  一、观察,发现问题

  师:“我请小朋友看徐老师做一个有趣实验。”

  教师把一张纸架在两块积木上,先让孩子猜想往上面放塑料小兔,纸会不会掉下来,然后往纸上放塑料小兔,请幼儿观察,鼓励幼儿说说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幼儿观察教师实验,并猜测纸上放小兔会不会掉下来。

  二、得出让纸结实的办法

  1、请幼儿想想怎样能使这张纸桥变得更结实,能承受小兔的重量,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师:“你们觉得怎样才能使这张纸桥变得更结实?我请小朋友说一说。”

  2、尝试按照自己思考的方式实验,验证哪种折法承受的.重量最大。

  幼儿说一说自己想到的方法,并说说为什么自己会这样想。

  以幼儿实际操作的方式让幼儿探索怎样折纸桥可以使纸具有较大的承受能力,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

  三、验证猜测结果。

  师:“现在,我们想了好多办法,我要请你们来试一试,用纸来折一折结实的小桥。我要求,每个小朋友折的要和你的小伙伴折的不一样,我们要动动脑筋,看看有什么好办法”

  幼儿两两讨论一下自己想怎样折,然后操作

  幼儿一边操作,教师引导“试试看把纸折成拱形的会不会增加桥的承受力”、“有没有小朋友折成瓦楞的形状”。

  教师有目的的要求小组幼儿折的方式不要全部一样,也有利于幼儿比教。通过自己动手,观察比较的方式自己来得出结论,有利于幼儿自信心的养成。

《桥》教案5

  认知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发现桥的秘密。

  2、了解桥的不同用途,能根据不同的情境设计出适合的桥。

  3、能大胆的设计桥,体验制作的乐趣和成功的满足感。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技能目标:

  初步了解桥的用途与我们生活之间的关系。

  情感目标:

  萌发对周围事物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望。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幼儿人手一份木制蒙台梭利教具。

  活动过程:

  1、导入:故事《图图的麻烦》请小朋友想办法帮助图图过河。用幼儿喜欢的动画人物图图,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将幼儿想到的过河方法进行比较。当我提问时,有的幼儿说可以乘船、可以建桥、可以坐飞机、可以建索道。然后和幼儿进行讨论,比较。而后得出结论建桥是最长久、最实用、最便捷的方法。

  2、观看图片请幼儿欣赏各种不同结构的桥,让幼儿了解桥的基本结构。(1)图片一中的桥是由桥墩、桥架、桥面、护栏构成的。(2)图片二中的桥是由桥拱、桥柱、桥面构成的。

  用幼儿园门口的桥梁修建照片帮助幼儿分析桥的结构。后进行小结:告诉幼儿桥的概念:桥是架在河上连接两岸可供人们通行的建筑物。 在这环节我运用了现代教学媒体电脑幻灯片,拓展幼儿的经验,激发幼儿对桥的兴趣。

  3、进行PowerPoint 制作给图图建一座桥。桥建成后,引导幼儿自己说出给图图桥的结构,目的是为帮助幼儿复习桥的结构,再次激发幼儿对桥的兴趣。

  4、延伸活动:请幼儿用蒙氏教具给需要用桥的地方建一桥。

  场景:

  ①江上

  ②堵车的马路

  ③学校门口

  ④火车通行的地方先帮助幼儿从桥的用途方面对桥进行分析用途:

  公路桥、铁路桥、高架桥、立交桥。如果说前面两个环节是具体的直接感知,那么这里就要进入间接感知阶段,将要通过用蒙氏教具建桥的体现解决难点。

  指导思想:

  新《纲要》科学领域的内容与要求明确揭示了科学领域的指使用具有情境化、生活化、经验化的特点,尤其是对于认知活动这种抽象思维占主体的活动而言,更需要以一种幼儿熟悉的、真实的生活方式呈现。从孩子生活的实际出发选取有益的教材内容,让孩子感到知识并不遥远,知识就在身边变告诉为感悟和体验以积极的、活跃的'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本次活动选取的教材桥是孩子们身边随处可见的,同时又是幼儿园门口重要的交通设施,正因为这样的教材是真正来自于孩子生活的,它可以使孩子们感到原来学习材料和生活是那么贴近,从而以我要学的心态进入学习状态,注意力和思维也更为主动。本次活动将桥的学习定位在了解桥的结构、用途、价值及与自身的关系方面,旨在通过游戏性、趣味性的学习,增强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兴趣与能力,为大班更为广阔的学习奠定基础。

《桥》教案6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熟悉歌词与旋律。

  2.体会朋友之间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

  活动重难点

  1.重点: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熟悉歌词与旋律。

  2.难点:初步跟唱歌曲,唱准最后一句“小兔子过了桥,哈哈”。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第2册第24-28页。

  2.挂图(《大象桥》)。

  3.音乐CD(歌曲《大象桥》)。

  活动过程

  (一)大象桥的故事

  1.教师结合挂图讲述故事。

  有一天,三只小兔子,跑呀跑呀跑,要到山坡上,去呀去吃草,可是山下有条河,河上没有桥,哎呀呀哎呀呀,这可真糟糕。这时候,大象伯伯来呀来洗澡,站在河里把小兔子叫,他把鼻子伸到河对岸,就像一座桥,三只小兔子从大象伯伯身上走过去,过了桥,乐得哈哈笑,高兴地说:“谢谢大象伯伯,您真好!”

  2.理解故事内容

  (1)三只小兔子要到哪里去?(观察挂图第1幅。)

  (2)路上遇到什么困难?(观察挂图第2幅。)

  (3)谁来帮助他们的?是怎样帮助的`?(观察挂图第3幅。)

  (4)小兔子过了桥,心情怎样?对大象伯伯说了什么?(观察挂图第4幅。)

  (二)编成歌儿唱一唱

  1.倾听教师范唱歌曲

  其实这个故事是一首好听的歌曲,名字叫《大象桥》,我们来听一听吧!

  2.说一说自己听到的内容,熟悉歌词。

  (1)你听到歌曲里唱了什么?请你来说一说。(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用完整的一句歌词进行回应,帮助幼儿熟悉歌词。)

  (2)我们一起来念一念歌词吧!(教师带领幼儿有节奏地边拍手边念歌词。)

  3.跟着音乐伴奏演唱歌曲

  (1)请你跟着老师一起唱一唱这首歌曲吧!(跟着钢琴伴奏,幼儿分段跟唱歌曲。)

  (2)这一句有点难,我们再来唱一遍。(重点练习最后一句“小兔子过了桥,哈哈”。)

  (3)请你站起来唱歌,可以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作,我们边唱歌边做动作。(幼儿根据歌词自主创编动作,教师帮助优化动作,然后边唱歌边做动作。)

《桥》教案6篇 桥教案户外相关文章:

《桥》教案模板7篇(《桥》优秀教案)

《桥》教案模板6篇(《桥》教案设计)

《桥》教案12篇(部编版《桥》教案)

《桥》教案6篇 《桥》教案第一课时

《桥》教案3篇(《桥》教案第一课时)

《桥》教案7篇 部编版《桥》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