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舞曲教案9篇

时间:2023-10-30 19:27: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瑶族舞曲教案9篇,以供参考。

瑶族舞曲教案9篇

瑶族舞曲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瑶族舞曲》和演唱《青春舞曲》,让学生感受速度的变化对表现音乐情绪的作

  用。并掌握音乐知识:速度。

  2、通过创编活动《欢乐的盘王节》,演唱、吹奏、律动、舞蹈,体验音乐的节奏、节拍、力

  度、速度的变化,从而归纳出《瑶族舞曲》的音乐风格。

  3、运用网络多媒体手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音乐潜质和创造力,让学生了解更多

  瑶族音乐文化,激发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从而更加热爱祖国。

  教学重点难点:

  速度的变化

  创作活动《达努节》

  教学设备:电脑、打击乐器、钢琴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瑶族舞曲》

  1、完整欣赏,并根据问题进行网络讨论。

  a)欣赏并展开想象,乐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b)乐曲可以分为几段?

  c)乐曲的情绪变化是怎样的?

  分析:《瑶族舞曲》充分表现出民族管弦乐队特有的艺术魁力,生动地描绘瑶族人民欢庆

  节日时的歌舞场面。

  引子部分:夜幕降临了,人们穿着盛装,打着长鼓,聚集在月光下。乐曲起自低音乐器轻轻奏出的舞蹈性节奏,犹如姑娘们敲起了心爱的长鼓,歌舞既将开始。

  第一段:引子过去之后,乐队中音色华丽明亮的高胡奏出幽静委婉的主题,似一位窈窕淑女翩翩起舞,切娜多姿。然后管子、整和低音喉管吹奏主旋律,弹弦乐器以活跃的、五声性音阶式上下进行的音型作背景衬托,姑娘们纷纷敲起了长鼓,加人舞蹈行列,情绪逐渐高涨,人们活跃起来了。这时,乐曲进人三弦和大阮弹出的由第一主题衍变而来的、粗犷热烈的快板段落,表示小伙子也情不自禁地闯人姑娘们的队伍欢跳起来,这个旋律被不断重复,增强力度,渲染了热烈欢快的气氛。在音乐推向第一次高潮之后,渐

  慢渐弱的'过渡乐句引出对比性的中段。

  第二段:中段乐曲由D羽转为D宫,主音大小调转换,调性色彩对比鲜明。中段的旋律风格性很强,笛整和鸣,清新悠扬,情韵连绵,时而具有歌唱性,时而出现跳跃的节奏音型,恰似一对恋人在边歌边舞,互表爱慕之情,憧憬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第三段:再现了开始的主题,乐队进人全奏,把音乐向高潮推进。在结尾部分,乐队各组乐器竞奏不断重复的音型,人们又纷纷加人舞蹈的行列,沉浸在一片狂欢之中,欢笑着、旋转着、歌唱着,气氛越来越热烈,感情越来越奔放,乐曲在强烈的全演奏高潮后结束。

  2、分段欣赏三个不同速度的乐段?

  a)慢速

  b)快速

  c)中速

  3、音乐知识:速度

  音乐进行的快慢称为速度。音乐的速度同其他音乐要素互相配合,使音乐更具有表现力。力度的变化对准确表达音乐的思想情感,塑造音乐形象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速度:速度是指音乐进行的快慢,速度对于音乐性格的体现有重要影响,例如:摇篮曲。优美的情歌、沉痛的葬礼进行曲、回忆等一般运用较慢的速度,活泼的舞曲、欢快的节日场面和戏剧性的展开段等,一般是用较快的速度。同一首乐曲在演奏速度上的差异也会造成表现上和情绪上的不同。速度术语通常是用意大利文或本国文字标写,一般都标

  在乐曲(歌曲)的开端或各乐章的开端处。

  (二)力度:力度是音乐中强弱的程度,它和速度及其他音乐要素一样在音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音乐的力度与音乐作品的内容密切相关,例如庄严,宏大的音乐往往力度较强,而幻想性的音乐都用较弱的力度,上行的音乐团紧张度加强,所以力度往往渐强,下行的音则因紧张度的下降而力度逐渐减弱。

  4、欣赏乐曲,并观看个小组网上寻找的网上有关瑶族的资料。了解瑶族的风土人情。

  二、唱歌《青春舞曲》

  a)复习歌曲,听《青春舞曲》录音,录音中的音乐运用了什么音乐要素的变化,从而加强了音乐的表现力?

  b)尝试改变歌曲的速度,增强音乐的变现力。

  c)演唱处理后的青春舞曲,并用打击乐器伴奏。

  三、扩展活动《欢乐的盘王节》

瑶族舞曲教案2

  活动目标:

  1、幼儿能通过欣赏音乐,感受乐曲的意境,尝试用优美协调的动作来表现,情绪与乐曲相吻合。

  2、在老师的启发下,能听辩出乐曲的曲式结构是ABA结构,并能根据结构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出来。

  3、体验乐曲的优美和随音乐表演的快乐。

  4、体验自主替换歌词的愉悦情绪。

  5、初步感受歌曲中亲切的情绪,用亲切的语调唱歌。

  活动准备:

  瑶族的服饰图片或实物;有关光碟

  活动过程:

  一、播放光碟,幼儿观看

  1、 瑶族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都穿什么衣服?

  2、 全体小朋友学一学瑶族舞蹈的典型动作

  二、欣赏:瑶族舞曲

  1、 整首欣赏后提问

  ① 你听了这首乐曲有什么感觉?

  ② 这首乐曲有几段?每一段的旋律一样吗?哪些一样,哪些不一样?

  2、 分段欣赏

  第一段(A段):旋律优美柔和,速度较慢,表现了瑶族姑娘翩翩起舞的景象。

  第二段(B段):旋律欢快跳跃,富有动感,是瑶族的小朋友在狂欢。

  第三段(A段):回到全曲开始得意境。

  ① 每一段欣赏完后,幼儿了解了旋律后,随音乐用动作表现。

  ② 幼儿进一步了解ABA段落结构的形式。

  三、幼儿随音乐表演

  1、 不要求动作到位,只要能随音乐节奏表现,情绪与乐曲吻合即可。

  2、 感受瑶族舞曲的民族风格,进一步感受ABA结构特点。

  活动反思: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感受与鉴赏式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幼儿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应激发幼儿听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并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幼儿对音乐作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与感受。

  通过对瑶族舞曲的学习,弘扬民族音乐文化,让幼儿感受音乐、鉴赏音乐,用音乐教育来培养幼儿热爱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正确的道德观念与高尚的生活情操。

  小百科:瑶族,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民族语言分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

瑶族舞曲教案3

  教学目标:

  1、能专心欣赏、听出《瑶族舞曲》三个部分速度和音乐情绪的不同,并能顺利完成课本上的填写练习。

  2、能背出《瑶族舞曲》的主要主题,并能用课堂乐器演奏。

  3、能随《瑶族舞曲》的主题音乐做声势练习。

  教学过程:

  1、导入

  上节课我们去了羌寨,这节课我们要去瑶寨访问。

  让我们来看看瑶族人民的服饰(出示图片)和他们载歌载舞欢度节日的情景(出示图片)。

  2、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

  (1)《瑶族舞曲》描写在节日之夜,瑶族人民载歌载舞尽情狂欢的情景。乐曲分为三个部分,课本中列出的是第一部分中的两个主题,主题A非常优美动听,主题B矫健活跃。现在我们先来学唱主题A。

  学生随教师琴声轻声歌唱,反复多次,要求边学唱边记忆。

  (2)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

  这一部分先有一个简短的引子,随即主题A多次出现,描写身着盛装的瑶族姑娘们翩翩起舞,气氛逐渐热烈。主题B进入后,速度加快,刚强矫健,描写小伙子们也加入到歌舞的队伍中。

  请学生静静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提示两个不同主题的进入。

  (3)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乐曲调性发生了转变,拍子也变成四三拍子,旋律安宁,深情委婉,与瑶族特有的柔美舞姿结合起来,很有诗情画意,仿佛是人们在亲切地交谈。

  学生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教师可用微小的指挥动作提示这是三拍子的轻柔舞曲。

  (4)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

  这一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现,但气氛越来越热闹,并加了一个结尾,结尾的音乐速度更快,力度更强,表现歌舞达到高潮,全曲在热烈欢畅的情绪中结束。

  学生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

  (5)完整地听赏一遍《瑶族舞曲》

  教师可用指挥提示音乐情绪的转换,也允许学生在欣赏时身体有所反应,甚至轻声哼唱。

  3、用主题A作声势练习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上的图示:●跺脚、△捻指、×拍手、 摇手。

  (2)先随音乐练前8小节,只用跺脚(左脚)和拍手两个动作。

  (3)再练后8小节。前4小节,学生在手腕上套上自制的手铃套(需在课前准备好)摇手,使手铃发出清脆的响声。最后一小节是最难的,摇手、捻指与跺脚三个动作同时出现,其中摇手要持续两拍的时间,但只要稍加练习,也就不难做到了。

  (4)将整个练习连起来做几遍,其中也可穿插小组或个人做。

  4、用课堂乐器演奏主题A

  (1)再将主题A背唱几遍,在此基础上,学习演奏,注意调高要改成l=C。如用口琴演奏可使用手震音的技法。

  (2)在多次练习的基础上,由教师指挥,全体学生齐奏,力求节奏整齐、音色优美,使学生陶醉在自己演奏的音乐声中。

  (3)加入课堂打击乐器。

  (4)部分学生演奏,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部分学生做声势,气氛一定很热闹。

  5、小结:这节课我们不但欣赏了优美动听的《瑶族舞曲》,还亲自演奏了乐曲的主题,相信这一优美的主题将永远留在同学们的脑海之中。

  随笔:能顺利完成本课内容要求。

瑶族舞曲教案4

  教学目标:

  1、能对民族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民族音乐的相关风土人情与文化背景。

  2、能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创编与表现活动,从中体验瑶族边寨的欢乐场境。

  3、在欣赏中引导学生感受民族器乐曲丰富的表现力,使学生对我国的民族音乐产生学习兴趣。

  教具准备:

  电脑机房,课件、学生自备自己能演奏的乐器、打击乐器

  教学重点:

  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曲调特点。

  教学难点:

  能为全曲分段,分辨各乐段的音乐特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教学:

  瑶族风情

  课件展示:瑶寨风景、瑶族服饰、瑶族婚俗、瑶族长鼓舞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瑶族的风土人情,瑶族是一个古老的山地民族,他们以大山为依靠,赶山、吃饭、逐山而行,世代流动繁衍,是我国少数民族中迁徙最频繁的一个民族。瑶族主要居住在广西、湖南、广东、云南等130个县。瑶族有30多种称谓,主要以头饰区别划分支系。订婚仪式上,瑶族妇女往男方来宾脸上抹泥巴,以图吉利,他们常常跳长鼓舞进行自娱自乐。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瑶族舞曲》,共同感受和体验瑶族边寨的欢乐生活吧!

  二、新课教学

  1、演唱主题音乐。

  学生跟音乐演唱

  2、欣赏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

  思考题:1)全曲分为几部分?

  2)注意听刚才演唱的主题旋律依次在哪一部分出现?

  3)听完全曲有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提出的问题。

  教师小结:《瑶族舞曲》是彭修文根据刘铁山、茅沅同名管弦乐改编的民族管弦乐曲,它展现了瑶族人民欢度节日的动人场面。全曲分为三部分,属于带引子的复三部曲式。

  课件展示:

  复三部曲式结构图:ABA

  引子||:a:||||:b:||cdcab尾声

  第一部分:引子、主题音乐一、主题音乐二

  第二部分:主题音乐三、主题音乐四

  第三部分:主题音乐一、主题音乐二

  三、实践与创作

  1、给学生提供大鼓、碰铃、木鱼、响板、镲等打击乐器,学生为《瑶族舞曲》的主题旋律即兴配打击乐器伴奏,分成四大组,每一组配一段。在配打击乐器伴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一部分所要表达的音乐情绪。

  2、会演奏乐器的同学根据自己所演奏的乐器音色,商量好选一段主题音乐进行练习,教师也参与到学生当中进行演奏。教师可以选引子部分和第一部分的第二主题用琵琶演奏。(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各班的不同情况进行指导)第一组:引子第二组:第一部分第一主题第三组:第一部分第二主题

  第四组:第二部分主题

  再现部分在老师的指导下配打击乐器伴奏。

  3、合奏《瑶族舞曲》的主题旋律

  师:同学们,长鼓舞是瑶族常跳的一种自娱性的舞蹈,今天我们也随着《瑶族族舞曲》一起走进欢乐的瑶家山寨,去共同分享他们的.快乐吧!(按复三部曲式结构演奏《瑶族舞曲》,在演奏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旋律的速度和力度,不会演奏乐器或没有拿到打击乐器的同学,可以用手拉成一个圈或者是即兴创编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进行表演。)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乐器(像瑶族的长鼓、蒙古族的马头琴等),人们借助这些民族乐器和民族器乐曲(像我们今天欣赏的《瑶族舞曲》)来表现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的幸福生活。这些民族乐器和它们的各种表演形式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在表现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生活、劳动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中能起到其他乐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在五年级里我们将开始介绍这些民族乐器和器乐曲,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

瑶族舞曲教案5

  教学目标:

  1、能对民族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民族音乐的相关风土人情与文化背景。

  2、能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创编与表现活动,从中体验瑶族边寨的欢乐场境。

  教具准备:电脑机房,课件、学生自备自己能演奏的乐器、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在欣赏中引导学生感受民族器乐曲丰富的表现力,使学生对我国的民族音乐产生学习兴趣。

  一、引入教学:

  1、瑶族风情

  课件展示:瑶寨风景、瑶族服饰、瑶族婚俗、瑶族长鼓舞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瑶族的风土人情,瑶族是一个古老的山地民族,他们以大山为依靠,赶山、吃饭、逐山而行,世代流动繁衍,是我国少数民族中迁徙最频繁的一个民族。瑶族主要居住在广西、湖南、广东、云南等130个县。瑶族有30多种称谓,主要以头饰区别划分支系。订婚仪式上,瑶族妇女往男方来宾脸上抹泥巴,以图吉利,他们常常跳长鼓舞进行自娱自乐。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瑶族舞曲》,共同感受和体验瑶族边寨的欢乐生活吧!

  2、演唱主题音乐。

  学生跟音乐演唱

  3、欣赏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

  思考题:1)全曲分为几部分?

  2)注意听刚才演唱的主题旋律依次在哪一部分出现?

  3)听完全曲有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提出的问题。

  教师小结:《瑶族舞曲》是彭修文根据刘铁山、茅沅同名管弦乐改编的民族管弦乐曲,它展现了瑶族人民欢度节日的动人场面。全曲分为三部分,属于带引子的复三部曲式。课件展示:

  复三部曲式结构图:

  ABA

  引子||:a:||||:b:||cdcab尾声

  第一部分:引子、主题音乐一、主题音乐二

  第二部分:主题音乐三、主题音乐四

  第三部分:主题音乐一、主题音乐二

  四、实践与创作

  1、给学生提供大鼓、碰铃、木鱼、响板、镲等打击乐器,学生为《瑶族舞曲》的主题旋律即兴配打击乐器伴奏,分成四大组,每一组配一段。在配打击乐器伴奏的时候一定要注

  意这一部分所要表达的音乐情绪。

  2、会演奏乐器的同学根据自己所演奏的乐器音色,商量

  好选一段主题音乐进行练习,教师也参与到学生当中进行演奏。教师可以选引子部分和第一部分的第二主题用琵琶演奏。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各班的不同情况进行指导

  第一组:引子第二组:第一部分第一主题第三组:第一部分第二主题

  第四组:第二部分主题

  再现部分在老师的指导下配打击乐器伴奏。

  3、合奏《瑶族舞曲》的主题旋律

  师:同学们,长鼓舞是瑶族常跳的`一种自娱性的舞蹈,今天我们也随着《瑶族舞曲》一起走进欢乐的瑶家山寨,去共同分享他们的快乐吧!

  (按复三部曲式结构演奏《瑶族舞曲》,在演奏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旋律的速度和力度,不会演奏乐器或没有拿到打击乐器的同学,可以用手拉成一个圈或者是即兴创编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进行表演。)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乐器(像瑶族的长鼓、蒙古族的马头琴等),人们借助这些民族乐器和民族器乐曲(像我们今天欣赏的《瑶族舞曲》)来表现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的幸福生活。这些

  民族乐器和它们的各种表演形式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在表现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生活、劳动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中能起到其他乐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在五年级里我们将开始介绍这些民族乐器和器乐曲,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

瑶族舞曲教案6

  活动目标:

  1.理解音乐基础上,根据图谱拍出相应节奏。

  2.用打击乐器表现,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3.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瑶族舞曲》。

  4.能跟着节奏打节拍。

  活动准备:

  1. 欣赏《瑶族舞曲》

  2.瑶族舞曲配器音乐、铃鼓,圆舞板,木鱼等,图谱、乐器卡片。

  活动难重点:

  用打击乐相互合作拍出节奏。

  根据图谱拍出相应节奏型。

  活动过程:

  一、欣赏乐曲,感受节奏。

  1.欣赏配器乐曲

  仔细听一听,演奏的是什么曲子,用了哪些乐器。

  2.探索发现配器方式

  (1)找找哪些乐器在唱歌

  用了哪些乐器?

  (2)再次欣赏

  听听是不是这些乐器?

  (3)找找哪两个乐器在对话(第一段完整欣赏)

  这么多乐器,他们是怎么唱歌的?谁和谁对唱?(幼儿说到该乐器,教师要示范演奏)

  我们再来听一听,乐器谁先唱谁后唱。(再次欣赏,引导幼儿发现乐器演奏的先后顺序)

  那种乐器在中间出来唱了几句?(双响筒)哪种乐器唱歌最多?(大鼓)

  这几段音乐听上去怎么样?第三段节奏快的时候哪些乐器一起来歌唱的?(所有乐器一起唱歌)

  3.出示乐器图谱

  我们听一听小乐器是用什么节奏对话的'?(请小朋友试一试乐器节奏是怎样的)我们看着“节目单”一起用拍手的方法来演奏。(幼儿第一次完整地演奏。)

  二、借助图谱,配乐演奏。

  1.自选乐器集体演奏

  (1)演奏第一段

  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乐器,跟着指挥听着音乐开始演奏。

  (2)分解演奏

  我们再来一次,想想你的乐器是和谁一起对话的,用什么节奏。

  (3)完整演奏

  瑶族的小朋友现在开始演奏,听着音乐想好节奏。

  (4)交换位置,交换乐器,快乐演奏。

  结束活动:

  跟着音乐一起跳舞。

  活动反思:

  《瑶族舞曲》是一首非常著名的乐曲。乐曲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体验歌曲优雅高贵的旋律和轻盈明快的节奏,感受歌曲表达的欢乐情绪,幼儿对音乐活动很感兴趣,虽然在演奏中不是很熟悉。但是对幼儿来说已经是很棒了。通过此次活动,我深切地感受到。要让幼儿真正喜欢音乐,就必须做到贴近他们的生活兴趣和欣赏角度,相互交流、相互沟通,让他们真正走进音乐的实践中去,发挥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亲身体验音乐给他们带来的欢乐。这样,音乐活动才会受到幼儿的欢迎和喜爱。

瑶族舞曲教案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管弦乐曲与管弦乐队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探究学习的能力,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感受音乐旋律与意境,认识什么是复三部曲式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能够听辨乐曲中的音乐主题,并能辨认其主奏乐器,感受体验不同部分的不同音乐情绪,调动学生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修养。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情趣,增强和培养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操。课型:本课是一节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课时:一课时。

  难点:音乐旋律中变化的力度、速度、情绪与塑造音乐形象的关系。重点:了解瑶族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音乐风格的主要特征。教法:音乐视听欣赏与对比分析、讨论探究相结合。教学过程:一

  图片导入:

  问:我们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有多少个成员,你都知道哪些?再放图片问:这么美丽的服饰来自哪个民族?

  二、进入新课

  (一)人文介绍。瑶族风情、服饰以及文化艺术铺垫。介绍“长鼓舞”等极具“瑶族”特点的“瑶族文化”,教师补充。

  1、瑶族服饰(屏幕出现瑶族服饰并配以文字介绍)。

  2、瑶族长鼓(加以文字介绍)

  3、长鼓舞介绍以及欣赏(播放视频)

  4、《瑶族舞曲》简介(拓展:还有其他版本的瑶族舞曲)

  (二)初听《瑶族舞曲》全曲,了解全貌

  1、乐曲描绘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表达瑶族人民怎样的心情?你是从乐曲的哪些特点中得到这样的感知的?全曲可分为几个部分?

  2、学生讨论

  3、教师总结:全曲描绘了瑶寨人在节日的夜晚,围坐在篝火旁,载歌载舞的热烈场景。结构为:A +B+A’三大部分

  (三)分段欣赏

  1、第一部分思考:音乐给你怎样的`感受?

  旋律优美抒情,仿佛在夜幕降临的时候瑶族姑娘和小伙子们正穿着节日的盛装从四面八方缓缓地聚集在一起,姑娘们伴着轻柔的音乐翩翩起舞。情绪是(幽静委婉)速度是(舒缓)

  2、第二部分思考:与前者比较有何异同点

  速度开始加快,旋律也变得轻松活泼,小伙子们和姑娘们一起伴着轻快地音乐尽情地舞蹈,抒发着自己内心的感情。情绪是(热情奔放)速度是(轻快)

  3、第三部分:

  速度再次变慢,旋律变得柔和委婉,仿佛是跳完舞的人们正在静谧的月光下亲密地交谈。绪是(平静柔和)速度是(舒缓)

  (四)完整地再次复听全曲,鼓励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音乐。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主题二由主题衍化而来,在速度、力度方面同第一主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总结:

  引导学生讨论:瑶族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音乐特点。教师总结

瑶族舞曲教案8

  设计意图:

  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老民族,这首曲子非常优美,由于幼儿平时对少数民族的乐曲接触的太少,所以我选择了它。曲子表达了瑶族人民盛装打扮,载歌载舞,还要走亲访友,开展娱乐社交活动,因此设计此活动,让幼儿了解瑶族的民俗风情,感受乐曲的美,并利用奥儿夫的音乐特色我们尝试用嗓音给乐曲伴奏。

  活动目标:

  1.欣赏ABA形式的曲子,引导幼儿将乐曲中的'节奏转变成用嗓音的表现形式。

  2.能与同伴合作演奏。体验瑶族人民在节日中欢歌曼舞的气氛。

  活动准备:

  1.《瑶族舞曲》的音乐磁带,录音机,图谱三张。

  2、奥尔夫乐器,低音木琴,铃鼓10个,木鱼10个。

  活动过程:

  1、以提问的方式引题。

  师:“小朋友,我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那你们都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呢?(幼儿回答)那我们是哪个民族呢?(汉族),今天卢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首好听的《瑶族舞曲》,仔细听这首曲子有几段。

  ⑴提问:这首歌曲有几段?(三段)

  ⑵哪两段是一样的啊?(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

  2、欣赏第一段曲子,尝试用不同的嗓音给歌曲伴奏。

  师:“以前我们都是用乐器给音乐伴奏,今天我们用一种很好玩的音乐给歌曲伴奏好吗?(好),老师已经把歌曲里的节奏写下来,你觉得用什么嗓音合适?

  ⑴鼓励幼儿能说出跟别人不一样的嗓音。

  ⑵选取最佳的两种用图谱形式给歌曲伴奏。

  ⑶跟着音乐旋律完整的把第一段用嗓音的形式给歌曲伴奏。

  3、欣赏第二段曲子,鼓励幼儿自己用嗓音给乐曲伴奏。

  师:“现在我们来欣赏第二段曲子,小朋友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嗓音给歌曲伴奏,看看有没有碰到困难?

  ⑴提问:刚才在欣赏的时候有碰到困难吗?

  ⑵你希望在第二段用什么嗓音?

  ⑶选取一种固定的形式给歌曲伴奏。

  ⑷完整的随音乐伴奏一次。

  ⑸用乐器伴奏一次。

  4、教师引导幼儿知道第三段和第一段是一样的。

  (1)师:“刚才我们都知道曲子的第一段和地三段是一样的,那我用同样的办法给乐曲伴奏好吗?”

  (2)跟随音乐完整的用嗓音伴奏一次。

  5、手拿乐器为歌曲完整伴奏一次。

  师:“现在我们拿着乐器面向客人老师给歌曲伴奏好吗?”

瑶族舞曲教案9

  打击乐活动“加油干”

  ㈠活动目标:

  1、感知劳动性质的音乐,并在即兴创编歌词及模拟劳动动作的基础上,学习演奏打击乐器。

  2、会看指挥演奏打击乐器的能力。

  ㈡活动准备:

  1、在日常生活中,幼儿有用力做事情的体会;

  2、碰铃、铃鼓、圆舞板若干,大鼓、钹各一个;

  3、《加油干》挂图。

  ㈢活动指导:

  1、观看“加油干”的画面,感知劳动性质的音乐。

  A、学唱歌曲“加油干”,并在会唱歌的基础上,为歌曲第5到7小节创编歌词,引导幼儿把做过的'劳动动作编到歌曲中去。

  B、让幼儿听辨这首歌什么地方唱得慢?什么地方唱得快?慢的部分启发幼儿根据所编的劳动内容,做相应的劳动动作,快的部分用拍手等表示劳动快乐。

  2、学习打击乐器。

  A、全体幼儿随音乐做动作,用合拍的拍手表示干活,较快地拍手表示劳动快乐,边拍手边跺脚喊“嗬嗨”表示很用劲。

  B在全体动作熟练的基础上,看指挥做分声部动作。老师的手指到哪边,哪边的幼儿就随乐拍手。

  C幼儿注意听前奏,认真看指挥,演奏打击乐器。在节奏较快的部分,应敲得轻些。

  3、最后一次演奏时,加上大鼓、钹演奏。

  4、活动延伸:继续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各种劳动场面。

瑶族舞曲教案9篇相关文章:

《瑶族舞曲》音乐教案10篇(瑶族舞曲音乐欣赏教案)

《瑶族舞曲》欣赏课教案5篇 瑶族舞曲欣赏课优秀教案

大班音乐活动——欣赏《瑶族舞曲》8篇 中班音乐活动瑶族舞曲

幼儿园瑶族舞曲音乐教案说课稿范文合集大全(中班音乐欣赏瑶族舞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