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语文教案范文5篇(语文教案简单)

时间:2023-11-05 20:03: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有关语文教案范文5篇(语文教案简单),供大家参阅。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5篇(语文教案简单)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1

  教学目标:

  1、知道学习汉语拼音能帮助识字和阅读,学习普通话。要学好汉语拼音。

  2、学会a o e三个单韵母,认清形,读准音。

  3、认识声调符号,在教师指导下正确认读带调的三个单韵母。

  4、会在四线格内抄写a o e三个单韵母。

  教学重点:

  a o e的发音和韵母带调读。

  教学难点:

  e的发音及a o e的第二声和第三声。

  教学过程:

  1、 音乐准备,小朋友,从今天起我们要学习汉语拼音了。汉语拼音的用处可大了!能帮助我们识字、读书,还会说一口好听的'普通话,想学吗?大家一定要用心地学。我们一起来学首儿歌:学习拼音用处大,识字读书要靠它,帮我学好普通话,看谁学得顶呱呱!

  2、 看图说话引出a:说说图上画了谁?她在干什么?

  3、 你们瞧!图上的小朋友唱歌时,嘴巴是→张得大大的。教师示范发音,幼儿听音,看口形。幼儿模仿发音,教师边检查边领读。发音要领:发音时嘴巴张大,唇形自然,声音响亮。教顺口溜:张大嘴巴,a a a。

  4、 学习四个声调:单韵母a的头上常有四顶不同的帽子。(出示)它们戴上不同的帽子,读起来的声调也就不同了。这四顶帽子就是“声调符号”,我们根据符号读韵母。ā戴上了第一顶平平的帽子,就是第一声,读音也是平平的。(教师发音,幼儿跟读。)á戴上了第二顶从左下到右上的帽子,就是第二声。读的时候就像有人问你话,没听清时,你会问:“á,你在说什么?”就是这个音。领读,模仿,轻读,读准á。(用手势助读。)ǎ戴上了第三顶帽子,就是第三声。音又不同了,由高到低再到高,形状像个钩。(教师发音,幼儿跟读。)à戴上了第四顶帽子,从左上到右下的帽子,就是第四声。我们读时声音要从高到低,就像惊叹:“à,你来了!”我们一起来做汽车爬山坡的游戏。练习a的四个声调。

  5、 指导看书。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在书上什么地方?(翻开课本,找到汉语拼音第一课。)边看图边读课文。集体反复练读2-3遍,再指名读。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2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会用“居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课文,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能背诵课文重点语句。

  4、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能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5、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难点】

  体会赞颂花生顽强生命力的语句。

  【教学准备】

  老舍的《落花生》和《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梅花魂》等文章;

  演示文稿。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类比导入,揭示主题

  梅花、竹子历来被中国人所喜爱,他们的清高、淡雅和坚贞往往被用来比喻有气节、有骨气、有灵魂的人。比如诗人郑燮在《竹石》中描写竹子: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以此抒发自己不畏磨难的铮铮铁骨。比如陈慧英的《梅花魂》中外公说: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腰。他们就像梅花一样!这些诗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看似状物,实则是写人,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这就是“借物喻人”或“借物喻理”。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这样的文章《落花生》,看看作者许地山是如何通过写落花生来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不加字、不漏字,不读破句子,把课文读正确。)

  1、学生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检查朗读,提示重点字词的读音与结构,如茅、榨、榴等。

  (要求会书写,会组词。)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要求:默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

  1、你对课文哪一部分最感兴趣?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课文的学习。

  2、集体读第一段,了解种花生、收花生。重点体会“居然”一词:

  ⑴ 读出花生收获后一家人的意外、惊喜。联系生活,会用“居然”造句。

  ⑵ 种了就是想收的,为什么收了却又说没想到?没想到什么?为什么没想到?感悟、体会花生顽强的生命力。

  四、品读课文,研析重点

  1、花生顽强的生命力令我们惊喜、赞叹,同样也让母亲高兴。在第二段中有一句话表现了母亲的高兴,谁能帮我们找出来读一读。从这些句子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过渡:是啊,一次没想到的收获,也要过个节来庆祝,可见这一家人对生活是多么的热爱。这收获的哪里是花生,分明收获的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啊!

  2、读一读4~15段,看看这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一家人是如何边吃边议论花生的?

  读“吃花生、议花生”的内容。

  过渡: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容易被人忽视的特点,而这容易被人忽视的恰恰是花生最可贵的好处。

  3、默读父亲的话:

  (出示演示文稿──父亲的一段话:花生的好处很多,……)

  要求:读这段话,你能读懂什么?还有没有不懂的?

  ⑴ 根据你对父亲的`话的理解。完成下面的表格:

  比较花生苹果、石榴、桃子

  不同点

  相同点

  启 示

  ⑵ 反复读一读“我”说的话:“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联系生活,先想一想“体面”“讲体面”“只讲体面”的各自含义,再深入体会父亲对我们的期望。

  五、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朗读最后一段,找一找从哪个词可以看出父亲的话给“我”很深印象。体会“印”字用得准确,体会父亲的话对“我”一生的影响。

  “那一夜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许地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长大后他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一起读一读他说过的这句话:

  出示演示文稿:

  我要像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六、作业

  语文能力的提高仅凭课堂上的学习和看几本语文书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更多的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老师推荐几篇文章和几首乐曲,希望同学们利用课外时间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认真读一读,听一听,相信你一定能从中享受到书籍和音乐带给你的震撼、快乐以及幸福。

  书籍(文章)。

  老舍的《落花生》、茅盾的《白杨礼赞》、陶铸的《松树的风格》、陈慧英的《梅花魂》、周敦颐的《爱莲说》,读一读这些文章,把点明中心的句子画出来。

  乐曲:《小草》、《劳动者之歌》。

  〖板书设计

  落花生 顽强的生命力

  借

  物 有用

  喻

  人

  默默地奉献

  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3

  导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变、教、先、演、脚、肩、始、练、生、经、抽、久”12个生字,会写“久、生、先、低、很、话、她、始”8字,认识部首“双人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引导看图,读懂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活动的爱好和兴趣,体会童年的快乐,明白熟能生巧的道理。

  导学重点:朗读课文,正确认读“会认”字和正确书写“会写”字。

  导学难点:理解毽子为什么在“我”脚下不听话。

  导学关键:本文设计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说话、识字训练,给学生创造“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机会,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导学方法:问题导学法 拓 宽 导 学 法

  课前预习:课前练习踢毽子,并说说感受。

  导学时间:两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有一位小朋友非常喜欢玩毽子,她是怎么完的呢?我们这节课一起去瞧一瞧,请同学们打开书本15课《毽子变乖了》。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生字词,可请教周围的小伙伴。

  2同桌互读,当个小老师,帮助你的伙伴纠正读音。

  3出示拼音语卡片:指名读。

  4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检查字音。

  5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不加字,不漏字。边读边给课文各自然段标上序号。

  三、创设情景,细读感知

  1、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想:课文写了什么事?

  2、自由读第2自然段,注意一句一句地读,读通顺,边读边想:从哪可以看出毽子“真是听话极了”?

  3、过渡:老师和毽子成了好朋友,所以毽子在她的脚下真是听话极了。而在我们的脚下呢,还是一样听话吗?

  4、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小组交流:怎样才能让毽子听我们的话呢?老师是怎么说的?用“——”画出来。用“△”画出这段话的两对反义词。

  5、学习第2自然段,自由读一读:说说读了这一段话,你明白了什么?

  四、总结全文,训练说话

  1、学习了全文,你有什么收获?

  2、师生交流:你碰过“毽子变乖了”这样的事情吗?如果有,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一听。

  3、师作总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学习了课文,回忆一下课文写了什么事,结果怎样呢?

  二、指导朗读

  1、自由选段落读,你最有把握读好哪一段就读哪一自然段。

  2、小组读一读:互相学一学,你的伙伴读得好在哪?

  3、分小组比赛读。

  三、句子训练

  1、出示句子:毽子一点儿也不听话。

  天气一点儿也不( )。

  ( )一点儿也不( )。

  2、指导学生仿例子说句子。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

  2、自主学习生字:你发现了这些生字有几种结构?那些字你认为最难认最难写?你是怎样记的?

  3、指导学生学习左右结构的字,先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再看看这些字在填字格中的位置,然后指导书写左右结构中最难记最难写的字。

  4、导书写3个独体字,注意看清楚笔画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学生独立书写生字,教师巡回指导。

  6、组织学生交流、欣赏、看谁写得美。

  五、读课文。

  作业设计

  语文百花园四

  导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巩固识字,区分声母,辨析同音字。

  2正确读字词、朗读诗歌和背诵谚语。

  3培养看图说话的能力,进行词语和句子的训练。

  4指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过程与方法:

  1以练为主,积累运用,巩固双基。

  2抓住要点,掌握方法,拓展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兴趣。

  导学重点:图读字词和说句子的练习。

  导学难点:进行说话训练。

  课前预习: 复习声母的N和L,收集相关生字。

  导学时间:两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又去逛语文百花园,让我们到园里走一走,相信你们一定能寻找到很多知识。

  学习第一题(连一连,读一读)

  1、连一连。出示第一题,百花园里,苹果成熟了,一个个像大灯笼,你们想不想把他们摘下来?请自己动手吧,把他们摘到适合的篮子里。(动笔连一连)

  2、自由读一读。

  3、出示卡片认读,先带拼音读,再去掉拼音读。

  里 你 兰 南 流 牛 龙 农

  二、学习第二题(汉字真有趣)

  百花园里,汉字游乐园真有趣,有写字音读音相同,但字型不同,他们表示的'事物也不相同,你们发现这个秘密了?请赶快进去找吧。

  1、说一说,读一读。

  2、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这些汉字的?

  三、练习第三题(看图说一说)

  1、百花园里的水果和蔬菜也真丰富,你能说出这些水果和蔬菜的名称吗?看图,说一说。

  2、你还认识那些蔬菜和水果?把知道的告诉大家。

  四、学习第四题(读一读)

  1、自由读: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交流读,互相正音。

  3、师范读,生有感情朗读。

  五、第五题(我的采集本)

  在你读书的时候,你会经常发现一些令你 感动或特别喜欢的句子,如果把这些句子都记录下来,相信同学们会积累许多好词好句。

  1、出示课文的句子:我们的生活像七彩虹一样美。

  师:这个句子真美啊!读一读,体会体会。

  2、你在看电视或读书的时候,听过和读过让你特别喜欢的句子吗?试说出几句,与同学们分享一下。

  3、把你喜欢的句子采摘到采集本中。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4

  教学目标:

  1、要词句训练中,抓特点,找规律,培养语感

  2、积累名言,从中受到教育和鞭策。

  3、初步了解章回小说。

  4、了解民间传统传唱艺术,热爱民间健康的艺术式样。

  教学重点难点:

  要词句训练中,抓特点,找规律,培养语感

  教学准备:

  找到一本章回小说

  教学流程:

  一、基础练习

  A写出下列词语

  第一组的词语小组内四个人共同完成,看哪一组完成的`快。

  第二组同学自己独立完成

  B读两组句子,体会每组句子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要在语境中体会词语的意思

  C仿写句子。从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描写喜怒哀乐的一种心情。

  二、日积月累

  1、自读自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小组交流自己的收获

  3、说说自己对这三个名人了解。

  请学生在小组内熟读这些名言。

  互相学习

  看谁一口气背的多

  三、知识窗: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些短文。

  请同学们说一说这征文与其他文章有什么不同?

  你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小说?这叫什么什么小说。

  这样的小说有什么特点?

  四:开心一刻

  自读这段快板,说说你在什么时候听过这样的快板。你喜欢吗?为什么?

  读出这段快板有感觉与韵味,你会读吗?

  用课件补充民间传唱艺术,,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5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

  2把握文章内容

  3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4当堂成诵

  教学理念:

  1以读带讲2有法可依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美丽的西湖留下了多少文人墨客的足迹!杨万里在一个晴日来游西湖,看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苏轼在一个雨天来游……而明代汪珂玉说:“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能真正领山水之绝者,尘世几人哉!”今天咱们有幸认识一位能真正领山水之绝的人,他就是《湖心亭看雪》的作者张岱。

  二出示作者简介

  三明确学习目标

  四出示文言小品五步读书法:

  1初读文章,掌握字词2细读文章,把握内容

  3品读文章,赏析语言4悟读文章,体会情感

  5诵读文章,牢记心间

  (一)初读文章,掌握字词(以作预习要求)

  1教师范读(正音,句读)

  2学生自读并准备字词

  3检测预习情况,打好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二)细读文章,把握内容

  带着问题去读文章,通过填空练习翻译句子,把握文章内容。

  (三)品读文章,赏析语言

  1学生自由朗读文章并小组交流感受

  2学生自由发言,畅谈感受,教师点拨

  3出示交流重点,巩固赏析成果

  (四)悟读文章,体会情感

  1“痴”如何理解?你会对舟子说些什么?

  2教师对学生发言进行总结

  (五)诵读文章,牢记心间

  减字背诵法(一共四遍,难度递增)

  五拓展延伸

  练笔:学习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法写一段景物描写,让读者能从中品出你的情感来。(50字左右)

  六小结

  短短40分钟,我们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再次体会了白描和情景交融手法的神奇;遇到了如雪般美妙的文字和如雪般圣洁的情怀。相信当郑州第一片雪花落下时,你会有更多的遐想吧?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5篇(语文教案简单)相关文章: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3篇 语文教育教案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5篇(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模板范文)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4篇 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有关语文教案6篇 语文教案范例

有关语文教案模板4篇(语文面试试讲教案万能模板)

有关语文教案4篇(优质语文教案)

有关语文教案3篇(语文教案范例)

有关语文教案5篇(语文教案范例)

有关语文教案4篇(语文教案范例)

有关语文教案4篇(语文教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