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范文6篇 免费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25 12:14: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小学语文教案范文6篇 免费小学语文教案,以供参考。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6篇 免费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1

  教 学

  目 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知识点梳 理

  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 学

  过 程

  第1课时

  一、启发谈话、提示课题

  1、课前老师布置你们搜集有关非洲地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请大家拿出来。

  2、学生进行交流。

  3、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卖木雕的非洲少年。提示课题。

  二、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把课文读正确,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生字情况。把朗读的句子读通顺。

  3、朗读提示: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默读课文,了解叙述顺序。

  1、布置默读。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2、默读,思考,做记号,也可以与学生讨论。

  3、全班交流。理清课文的顺序: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

  四、学习生字

  第2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1、各种形式朗读词语。2、朗读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

  二、个性阅读,突出重点

  1、学生分小组学习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

  (1)有感情地朗读。(2)说说从哪里可看出少年的可爱?

  2、全班交流3、想象:找出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并想想当时他是怎样想的?

  三、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把人物的'对话语气读好。

  四、夸夸那个黑人少年

  五、学生积累运用四字词语

  找出课文中的四字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并运用。

  六、板书设计

  27、卖木雕的少年

  介绍木雕

  挑选木雕 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放弃木雕

  赠送木雕

  课 后

  反 思

  课文准确而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组,要注意让学生积累并学会使用。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2

  教学目标

  1.认真看图,理解图意。通过看图学习短文,让同学知道祖国江南十分美丽、富饶,激发同学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两个新偏旁,“艹”草字头,“氵”三点水旁。

  3.学习6个词语,7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4.通过学习短文,理解句义、词义。

  5.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读懂短文,理解句义、词义。

  2.学会新偏旁,识字,写字。

  教具准备 音节、生字、词语卡片,图片,田格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公开课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看图,理解图意。通过看图学习短文,让同学知道祖国的江南十分美丽、富饶,激发同学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读懂句子,理解词义。

  (三)正确朗读短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看图读短文,理解句义、词义。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读汉字卡片:工 田 鱼 鸟 水 儿

  2.读韵母卡片:

  (二)看图,初步了解图画内容,练读短文。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2.练读短文。

  (1)借助拼音自身练习读短文,读准字音。

  (2)出示音节词语卡片练读:zh* p2i ni3o 6r ch4n li3nhg 4n l] y#u y#u y* m! xi1ng hu4 zh#ng y$u

  (3)自身练读短文,逐步做到一目双行。

  (4)指名分句读,齐读短文。注意“绿油油”应读l] y#u y#u,“油”读一声,不要读成二声y$u。

  (三)看图读文,学句、学词。

  1.指名读第1句,学词、学句。

  (1)教师指图问:

  ①谁知道什么是小竹排,它有什么用处?(板书:小竹排)

  ②小竹排上坐着谁,竹排上还有什么?(祖孙二人,他们正在谈着什么,孙子手中抱着一只鸡,身后有一箩筐的米)

  ③什么叫顺水流?(顺着水流的方向往前行)

  ④这祖孙二人坐在竹排上听见了什么?看见了什么?

  (2)读第1句,注意句号的停顿,要读出祖孙二人乘小竹排顺流而下、头上小鸟鸣叫、水中鱼儿成群这种美景。

  2.指名读第2句。

  (1)看图,读第3行,问:什么叫两岸?(板书:两岸)

  ①河的两岸有些什么?(引导同学先看竹排的左岸)(岸上有许多树和古式建筑)师述:岸上有这样多的种类不同的树,我们总的叫它们“树木”。(板书:树木)

  ②这些树木长得怎样?

  ③读短文第3行。

  (2)看图,读短文第4行。

  (3)看图,读短文第4行。

  ①指图上竹排的右岸,问:河岸上还有什么?什么是禾苗?(禾苗)师述:稻子、麦子、玉米、谷子等等粮食作物的刚长出来的幼苗都叫禾苗(板书:禾苗)。

  ②看看图,读读短文第4行,说说禾苗长得怎么样?(“绿油油”讲禾苗很绿,长得好)

  (4)指导读第2句。

  两岸/树木密,

  禾苗/绿油油。

  3.指名读短文第3句,读懂句子,理解词语。

  (1)看图,师述:在这里河中小鱼儿成群,河岸上树木茂密,禾苗绿油油,小燕子在空中鸣叫着,疾飞着,风景这般美,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2)“江南”是指什么地方说的?(教师板书:江南)师述:江南是指长江以南的地区。这里气候温暖,河流、湖泊多,鱼多,虾也多;江南适合稻子生长,每年幼稚季节收获多,所以说江南是鱼米乡。(板书:鱼米乡)

  (3)看图,读短文最后一行,问:为什么说“画中游”?

  师述:这是用打比如的方法,告诉我们江南风景美如画。祖孙二人坐在竹排上顺水前行,一路观赏着两岸如画的美景。真好像在画中游览一样。

  (4)指导朗读第3句。

  江南/鱼米乡,

  小竹排/在画中游。

  (四)巩固复习。

  1.读词语:树木禾苗小竹排江南两岸鱼米乡

  2.朗读短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3

  一、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读准“累、拾、禁”这3个多音字的读音;读写“凉爽”等11个词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千姿百态、尽收眼底、纵横交错”等词语的意思。

  2、能按游览顺序(地点变换)给课文分段,说说各段的主要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7自然段。

  4、激发热爱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二、课时安排:

  3课时

  1、自学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

  2、读懂课文,了解各段的主要意思,联系上下文说出词义。

  3、词句训练和朗读、背诵的训红练,学习按全方位顺序写一段话。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知道大意

  2、学会8个生字,读准“累、拾、禁”这3个多音字的读音;读写“凉爽”等11个词语

  3、能按游览顺序(地点变换)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吗?

  那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初读课文,提出要求:a通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划出来,按要求自学。B想一想:课文写了谁,游览了景山公园哪几个景点?用记号标出。

  (2)交流自学结果:指名试读课文,评议、正音。特别注意多音字“拾”在“拾级而上”中的'读音,“累”在“果实累累”中的读音,以及“禁”在“紫禁城”中的读音,让学多读几遍。注意生字“压”与“庄”,“伐”与“代”的区别。

  (3)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

  三、指导分段

  说说课文写了“我们”游览了景山公园的哪几个景点。(景山公园大门、果园、万春亭)

  根据单元提示,引导学生讨论后明确:本课作者以地点变化写游览的经过,可以参考表示地点的词语分段。让学生划出表示地点的词语再分段。

  四、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四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说说各段的主要意思。

  2、联系上下文理解“千姿百态、尽收眼底、纵横交错”等词语的意思。

  3、激发热爱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抽读一些生字,回忆课文的分段,按什么分。

  二、新课

  (一)阅读第一段(第1自然段)

  你能不能来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可以用“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看到什么”的句式。

  默读课文,把具体描述“万春亭”和“大花坛”的句子用“-------”划下来,认真读一读。

  (二)阅读第二段(第2自然段)

  想一想:这一段的第1句话可以省略吗?写了它有什么好处?“果实累累”是什么意思?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它的意思。

  出示一段话:

  果园里的果树果实累累。海棠果在微风中摇动,一只只苹果又红又大,大柿子沉沉地挂在枝头。

  这段话与课文中哪几句话相似?你喜欢哪一段话?(可以说喜欢的理由,也可以用朗读表示)

  用“我们在什么地方,看到什么”的句式说说第二段的主要意思。

  (三)读第三段(第3—7自然段)

  请学生用各种自己认为好的方法去理解“拾级而上”、“举目眺望”、“尽收眼底”的意思。

  再让学生填空

  ()楼房()厂房()立交桥

  理解“屹立、淡雅、鳞次栉比、纵横交错”等词语的意思。说说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三、回忆全文的内容。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背诵,指导完成部分作业。

  2、让学生学习按方位顺序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词语。

  2、回忆课文内容,说说课文的分段及各段的段意

  二、指导朗读、背诵

  1、请学生自己选一个你认为写得最好的自然段朗读。

  2、抽读,师生评议。

  3、以各种形式齐读。

  4、在朗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背诵。

  三、指导完成作业

  学生自己提问(你认为比较难的题目),可以由同学帮忙解答。

  四、回忆课文中表示方位的词语,引导学生用上方位词(按方位顺序写一段话)。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4

  目标预设:

  1、 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书的知识。

  2、 会认8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3、 了解获得书的途径。

  4、 介绍自己喜欢的一本书,激发读书的兴趣。

  相关资料:

  1、 教师准备:书的资料

  2、 学生准备:利用周末时间在爸妈的副食下买一本适合自己看的书。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购书的途径。

  2、 认识书的封面、封底、目录和序文。

  3、 认字2个,写字1个。

  教学重点:目标1、3.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流程:

  一、组织交流扩展读书途径

  1、 上周末,老师请爸爸妈妈带你们外出,购买一本适合自己看的书,你们买到了吗?学生展示已买到的书。

  2、 你们买了什么书?在哪儿买的?学生交流书名及购书的途径。

  3、 观察图画,你发现哪些地方图书很多?生活中你在哪些寺方能见到图书?

  4、 老师出示词卡:新华书店、图书馆、阅览室、文化站、报刊亭,认读词卡。

  (孩子进行买书实践,为学习书的封面,学会查找目录打下基础。)

  二、认识图书

  1、 老师出示图书:从封面上你都看到了什么?(著作名称、作者、出版社名称等)书的封底有什么?(发行单位、书号、定价、条形码等)

  一本书除了封面、封底、正文外,还有什么?(扉页、序言、目录等)

  2、 展示台投示,认识目录

  你们知道这本书里有几个故事吗?你是从哪儿发现的?咱们学会看目录,有什么好处?学生通过看目录,感受目录的作用。

  3、 课件演示认识序文:我们拿到一本书要想快速了解它的主要内容,你们知道怎么做吗?介绍序文,认识序文及其作用。

  (指导学生了解目录、序文的作用,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三、自主识字、写字

  1、 我们全面认识了图书,这几个词语你能读读吗?

  2、 抽读生字。’

  3、 学生扩词:封()()录()()

  4、 怎么写“录”字才美观呢?

  5、 在老师指导下,学生书写,学生评价。

  (巩固认识生字,进一步认识图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图书,选择好书做朋友。

  2、 学会给图书分类。

  3、 认字6个,写字3个。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你最喜欢什么书?为什么?

  二、图书会

  1、 丁丁冬冬也有许多爱看的书,瞧,他们请来了图书朋友,和它们打打招呼吧。

  (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十万个为什么、科学家的故事、中国古代传说、伊索寓言、丑小鸭、宝葫芦的秘密、木偶奇遇记、小王子等)

  2、 学生介绍自己看过的书。

  3、 这么多朋友,为什么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手拉手站在一排?

  4、 你听说过四大名著吗?能介绍一下相关的资料吗?

  (识字与介绍课外书巧妙结合,让学生重点了解四大名著,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生大多没看过四大名著,可引导其认识名著的作者,鼓励今后读书。)

  三、和好书交朋友

  1、 出示句子:书是知识的海洋,书里有精彩的世界。

  2、 爱书的孩子,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书?

  3、 教师出示两本书:《蜡笔小新》与《新语文读本》你喜欢哪本书?为什么?

  (小组合作讨论:《蜡笔小新》是漫画书,知识容量小,书里有一些不文明的语句,读后收获很少。

  《新语文读本》有许多优美的文章,知识丰富,读后受到做人做事的教育。)

  4、 好书让我们学到知识,好书教我们做人的道理,与好书做朋友,我们的心灵会更加纯净。你也有好书介绍给大家吗?

  (引导学生挑选好书,帮助其分清良莠,通过相互讨论,不但使学生知道了许多好书的书名,增长了见识,还在口语交际中锻炼了说话能力。)

  四、为好书安家

  1、 图书也有自己的家,它们的家在哪儿?你在书店查找图书方便吗?为什么?

  2、 我们在家里整理图书,可以将它们分为几类?教师相机出示词卡:杂志、工具书、教科书、连环画、童话书等。

  3、 学生朗读后,做游戏:给好书找家

  将自己手中的书按“杂志、工具书、教科书、连环画”分类,将它们分别送回自己的家,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好。

  4、 好书是我们永远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么对待它?(学生介绍护书方法)

  (给图书找家,既有利于学生寻找图书,又培养了学生动手爱书护书习惯。)

  五、自主识字写字

  1、 出示词卡:杂志、工具书、教科书、连环画、西游记、小王子

  2、 认识这些生字吗?有什么办法记住它?给它们组组词吧。

  3、 谁能把下列生字写得美观?义、丑、王

  4、 学生练一练,自评、互评。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一、复习字词:开火车认读词语

  二、参观图书室

  1、 给自己的图书安家之后,让我们去看看学校的图书之家吧。

  2、 参观图书室,图书室分哪两部分?(阅览室和藏书室)

  3、 参观藏书室,了解这里的图书是怎么分类的?

  4、 我们怎样在图书室借阅图书?请图书管理员做介绍。

  (借阅图书的过程较为复杂,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同时练习借阅。)

  三、学写读书笔记

  1、 读书后为什么要写读书笔记?(巩固知识,积累优美词句)

  2、 怎么写读书笔记:(摘抄优美句子,写体会、剪贴文章;提问解答等)

  3、 老师示范,学生练习。

  (读书笔记贵在坚持,它既是对生字的巩固,又是知识的延伸与拓展。)

  四、拓展性学习:

  你还喜欢看哪些书?有什么收获?把你的所得写出来让大家欣赏。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5

  【教学目标】

  1.会写7个生字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侦察、欲出又止、踌躇不前、若无其事”等新词。

  2.借助关键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细读“救幼龟”语段,讨论人们不同的态度,分析人们“救”与“不救”的原因,感受自然现象的复杂性,体会关键词在文章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预设】

  (课前谈话)(厄瓜多尔、加拉巴哥岛、西班牙、大海龟-巨龟之岛)

  1.你知道关于太平洋绿龟的哪些信息?(资料一)太平洋绿龟名片

  名称:太平洋绿龟,又名绿海龟

  产地:多生活在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

  食性:以鱼类、海藻等为食

  天敌:蛇、沙蟹、食肉鸟等

  繁殖:岛上产卵—筑巢孵化—幼龟归海——海中成长

  2.了解幼龟归海的危险:(资料二:课文第二自然段)

  太平洋绿龟长大后体重在一百五十公斤左右,幼龟体重不到它的百分之一。幼龟一般在四五月份离巢而出,争先恐后爬向大海。从龟巢到大海需要经过一段不短的沙滩,稍不留心,幼龟便可能成为食肉鸟的'美食。

  3.认知几种食肉鸟:嘲鸫、海鸥、鲣鸟。

  一、正音,读课文,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初步了解题目意思。组词;知道“道”的多种意义;初步对课题释义。

  2.检查课前预习情况,依据学情重点指导。

  我们摘录了课文中写太平洋绿龟、食肉鸟和人们表现的词语,读词正音。(出示1)探、侦察、欲出又止、踌躇不前、鱼贯而出、

  (出示2)啄、企图、颓丧、饱餐一顿、响彻云霄

  (出示3)若无其事、愚不可及、气喘吁吁

  说说需要引起自己注意或要提醒大家的字词。

  3.自由地朗读这篇课文,想一想,人们与绿海龟、食肉鸟之间发生了什么事?预设学法:尝试说——看图表选择“关键词”说——同桌练说

  二、细读“救幼龟”语段,感受自然现象的复杂性

  这节课,我们就走进“救幼龟”的语段,也就是课文的第3、4两个自然段,来看看人们当时为什么要救。读了课文,我发现当时对于要不要救这只幼龟,人们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哪些人打算救?谁不打算救?

  板块一:“救,还是不救?”

  【救】哪些句子写了“我与同伴”的态度是打算救。

  1.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

  (关注点:紧张、焦急、“你得想想办法啊!”等)

  2.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

  (关注点:不能见死不救、一片、呼喊等)

  感受不同的表达方式:

  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

  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的一片呼喊:“不能见死不救!”

  “不能见死不救!”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的一片呼喊。

  【不救】哪些句子写了向导的态度是不救。

  1.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关注点:若无其事、“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2.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

  板块二:“为什么要救,为什么不救?”

  1.说说人们这么做的理由,用“因为……所以……”作答。

  ①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

  ②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

  ③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④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⑤下文中的后果

  ……

  2.聚焦一幕,说说“我和同伴”为什么要救那只幼龟?而向导不打算救幼龟?

  (“救”的关注点:企图、拉、啄)

  (“不救”的关注点:侦察、欲出又止、踌躇不前、探)

  3.出示“自创一幕”:我看见一只幼龟爬出来巢穴,一只嘲鸫飞来啄它。他们让向导去救幼龟,向导抱起小龟走向大海。为什么课文中要把这一幕写得这么详细?

  4.读第3、4自然段。

  三、存疑进入下文学习,探讨“自然之道”的内涵

  出示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在课文的细节描写中寻找答案,在下节课继续探讨

  四、课堂作业

  《课堂作业本》第9课第五题。最后一小题改为:

  ★(4)我能把课文的主要内容写下来。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6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九个生字,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故事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读准“沿”字的音,掌握“观、际、答、弄”四个字的字形。

  【教学难点】理解这个成语故事的意思。

  【教学准备】能活动的挂图、玻璃板、投影仪或生字卡片。每个学生准备一张16开的白纸。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解题

  (一)谈话导题:

  今天咱们来学习第六课坐井观天(教师边说边板书课题。)

  (二)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提出下列问题:

  “坐井观天”中的“观”字是什么意思?“坐井观天”又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是写谁坐井观天?结果怎样?(启发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初读课文,暂不讨论。)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一)让学生借助拼音小声自读课文,边读边想:

  这篇课文分为几个自然段。

  (二)提问:

  青蛙与小鸟共有几次对话。

  三、分段学习课文

  (一)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段有几句话。

  1。青蛙坐在什么地方?(教师板书:青蛙、井里。并把剪好的一只青蛙的图片贴在黑板上放大了的插图上的井底。)

  2。小鸟从哪儿飞来?落在什么地方?(教师板书:小鸟、天上。并把剪好的小鸟图片贴在插图中的井沿上。)

  3。什么地方是井沿?(沿,就是边。井沿,就是井口的边沿。教师指着插图中的那口井来讲解。)

  (二)青蛙和小鸟一共有几次对话?(3次)

  1。学习它们的第对话。

  (1)青蛙问小鸟什么了?(指导朗读,要读出问话的语气。)

  (2)小鸟是怎么回答的?小鸟为什么要从天上飞下来,落在井沿上?(小鸟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渴。)

  (3)小鸟说“我飞了一百多里”说明什么?(说明天很大很大。)

  2。学习第二次对话。

  (1)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又说什么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青蛙说的`话,要读出不相信的语气。)

  (2)青蛙说小鸟说“大话”,这“大话”指的是什么?(说小鸟的话是吹牛的话,是不符合实际的话。)

  (3)青蛙认为天有多大?认为天只有井口大。

  (4)“弄错”是什么意思?(是搞错的意思)。什么叫“无边无际?”(“际”是靠边的或分界的地方,也就是边际,“无际”就是没有边际,“无边无际”在本课是形容天很大,没有边际。)

  3。学习第三次对话。

  (1)让学生小声自读六、七两个自然段。

  (2)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后是什么表情?这里的“笑了”是什么意思?(嘲笑)

  (3)青蛙说自己不会弄错的原因是什么?(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

  (4)小鸟为什么“也笑了”?小鸟这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它是怎样劝告青蛙的?(教师指导朗读小鸟说的话,要表现出既觉得青蛙可笑,又仍然很耐心,很诚恳。)

  (5)假如青蛙真的从井底跳出来,(教师边说边把插图上的青蛙图片从井底移到井外来。)看看天,它会发现什么?会怎么说呢?(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4。让学生齐读课文,读后提问。

  在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上,青蛙和小鸟各是什么看法?它们的看法为什么会不同?(引导学生认识到小鸟是在天空中飞翔,所以它看到的天确实是无边无际的;而青蛙天天坐在井底,它的目光受到限制,它也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空。)

  5。小结。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懂得了什么道理?(启发和引导学生认识到青蛙天天坐在井里,它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盲目自信、自以为正确,不肯接受小鸟的帮助,这是不对的。我们要学会全面看问题,要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6。戴上青蛙、小鸟的头饰,分角色朗读课文。

  注意读出青蛙、小鸟对话时的不同语气。

  四、布置作业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把“坐井观天”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6篇 免费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范文4篇 小学语文教案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教研工作计划7篇(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2023春季)

小学语文教师年度述职报告9篇 关于小学语文教师个人述职报告

小学语文教师教研的活动总结4篇 小学语文教研活动汇报

小学语文教案万能模板(合集14篇)

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11篇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研组工作总结

小学语文教案11篇

小学语文培训的心得体会合集15篇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交流7篇

秋季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精彩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