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量》教案6篇(常见的量教学实录)

时间:2023-11-27 17:54: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常见的量》教案6篇(常见的量教学实录),供大家赏析。

《常见的量》教案6篇(常见的量教学实录)

《常见的量》教案1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长度、面积、体积的计量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等。

  2、能正确使用学过的计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3、熟练掌握有关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并能正确进行单位换算。

  重点难点:

  1、重点是能正确使用学过的计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是能正确进行单位换算。

  教学过程:

  一、常见的量与计量单位

  1、长度、面积、体积、容积单位。

  长度单位

  毫米(mm)

  厘米(cm)

  分米(dm)

  米(m)

  面积单位

  平方毫米(mm2)

  平方厘米(cm2)

  平方分米(dm2)

  平方米(m2)

  体积单位

  立方毫米(mm3)

  立方厘米(cm3)

  立方分米(dm3)

  立方米(m3)

  容积单位

  毫升(L)

  升(mL)

  2、各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有什么联系?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升=1000毫升)

  3、你还知道哪些长度、面积或体积单位?

  如:1千米=________米; 1平方千米=__________平方米; 1公顷=________平方米。

  4、质量单位: (1)常见的质量单位:克(g) 千克(kg) 吨(t)

  (2)进率: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3)估一估:①1只梨大约有多少克? ②你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5、时间单位

  (1)常见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时、分、秒。

  (2)进率:1年=12个月=365天(闰年366天); 1月有31日、30日、28日或29日;

  1日=24时 ; 1时=60分; 1分=60秒

  (3)说一说:①1节课有多长?1小时大约有多长? ②1秒是多长?你跑100米大约要多少秒?

  6、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1元=10角; 1角=10分

  二、单位换算

  1、说一说:如何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

  如何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

  2、练一练:(1)3时20分=( )分; (2)2.6吨=( )吨( )千克

  (3)3080克=( )千克( )克;(4)7 dm38 cm3=( )dm3=( )L

  ☆友情小提示: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要乘进率,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要除以进率。【可以在理解单位改写原理的基础上,运用小数点移动的方法进行改写。】

  三、知识应用

  独立完成P87做一做及思考题,组长检查核对,提出质疑。

  四、层级训练

  1、巩固训练:P88练习十六第1、2题。

  2、拓展提高:P88练习十六第3、4题。

  五、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学习心得__________( a.我很棒,成功了; 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常见的量》教案2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质量单位、时间单位、人民币单位的意义,掌握这些单位之间的进率。

  2.能熟练的进行这些单位之间的换算。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通过系统地回顾总结与反思,让学生体验到收获知识的快乐。

  情感态度:通过系统地回顾总结与反思,让学生体验到收获知识的快乐,在解决问题中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整理学过的质量单位、时间单位、人民币单位的意义。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教学难点:熟练的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法学法:自主复习法、讨论法、练习法、合作复习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1.出示课本中的信息,让学生自由阅读这些信息。

  2.说说这些信息中有哪些量?哪些是质量单位?哪些是时间单位?哪些是人民币单位?(或者让学生把这些量进行分类)

  3.对于这些单位,你还知道哪些知识?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对常见的量进行系统的复习和整理。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引导学生复习常见的质量单位。

  (1)说说常见的质量单位有哪些?

  (2)举例说明哪些物体的质量大约是1克,哪些物体的质量大约是1千克,哪些物体的.质量大约是1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1克、1千克、1吨的实际大小。

  (3)说说克、千克、吨之间的进率。

  2.复习常见的时间单位。

  (1)说说常见的时间单位有哪些?

  (2)说说这些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

  3.复习常见的人民币单位。

  (1)说说常见的人民币单位有哪些?

  (2)说说常见的人民币的进率是多少?

  4.让学生根据回答,对这部分知识自己进行系统整理。

  5.交流整理的结果。形成下面的知识网络。

  (1)常用质量单位:吨(t)千克(g)克(g)

  (2)单位之间的换算: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3)常用时间单位:世纪、年、月、日、时、分、秒

  单位之间的换算:1世纪=100年1年=365天(平年)1年=366天(闰年)(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是大月)(大月有31天)(平年与闰年的判断方法)(四、六、九、十一是小月小月有30天)

  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

  1日= 24时1时=60分1分=60秒

  常用计时法:12时计时法24时计时法(转化方法)

  (4)常用单位:元角分

  单位换算:1元=10角1角=10分

  常用的量是学生最容易出错的一部分知识,有部分学生只是死记了一些进率,并没有真正理解感受每个单位的大小,在复习中要让学生用身边具体的东西来表示每个单位的大小,加强理解。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你觉得这部分内容哪点比较难掌握?我们应该怎样克服这一点?

  1.分层练习,重点突破。

  (1)课本48页第1题。

  学生独立填写,集体交流说说自己的方法。使学生知道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要乘它们之间的进率,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要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2)课本48页第2题。

  让学生仔细观察图,找出图中每一个钟面上的时间。

  先算出小明上午在校的时间,在算出小明下午在校的时间,最后算出小明一天的在校时间。

  (3)课本48页第3题。

  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填写表格,集体交流时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2.整体延伸,拓展深化

  课本48页实践活动。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板书设计

  常见的量

  1.常用质量单位:吨(t)千克(g)克(g)

  2.单位之间的换算: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1.常用时间单位:世纪、年、月、日、时、分、秒

  2.单位之间的换算:1世纪=100年1年=365天(平年)1年=366天(闰年)

  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是大月大月有31天

  四、六、九、十一是小月小月有30天

  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

  1日= 24时1时=60分1分=60秒

  3.常用计时法:12时计时法24时计时法

  4.常用单位:元角分

  单位换算: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反思:

  本课有以下特点:一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所学过的量及相应的计量单位,加深对知识的巩固。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量的意义的理解,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注重让学生亲自体验这些量及其单位的实际意义,理清各种量所代表的具体含义和它们之间的特殊关系。三在练习中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常见的量》教案3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课时的教学要对学过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进行全面地复习,并结合实例让学生体会这些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复习课在教学设计上关注以下几点:

  1.关注学生自己整理知识的能力。

  结合教材习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对学过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进行集中、系统地整理,在整理的过程中加深学生的记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关注学生个体对知识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列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对所学的.时间单位有感性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有关“年、月、日”的知识网络图

  教学过程

  整理复习

  1.回顾学过的时间单位。

  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学习了哪些时间单位?

  预设

  生:时、分、秒、年、月、日。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本学期学习的“年、月、日”的相关知识。

  2.课件出示教材92页8题,组织学生整理自己掌握的“年、月、日”的知识。

  师:关于年、月、日,你学过哪些知识?整理一下,与同伴说一说。

  学生独立整理自己掌握的年、月、日的相关知识后小组交流。

  (师巡视指导)

  指名汇报。

  预设

  生1:我是列表格整理的。

  一年有12个月

  大月:1,3,5,7,8,10,12月

  31天

  小月:4,6,9,11月

  30天

  特殊月:2月

  28天(平年)

  29天(闰年)

  生2:我再补充一下,平年一年有365天,闰年一年有366天。我们还可以用“左拳”和“歌诀”来记忆大月、小月和特殊月。

  生3:我还有补充,一日有24时,我们的生活中通常有两种记时法,分别是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

《常见的量》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小学数学中学过的计量单位,准确把握每种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以及不同量的计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师: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中,经常进行各种量的计量。每种量都有自己的计量单位,我国现在采用的法定计量单位与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是一致的。这节课我们来复习量的计量。(板书课题)

  复习各种量的.计量单位以及各自的进率。

  长度、面积、体积单位复习。

  举例说说什么叫相邻单位?

  以上三种单位的进率有什么规律?

  见教材118页三种量的图示,用尺量一量然后说说各表示什么?(1厘米、1平方厘米、1立方厘米)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进率。

  重量单位的复习

  常用的重单位有哪些?

  填写教材118页的表。说说它们的进率关系。

  练习:6000千克=()吨2千克=()克

  时间单位的复习

  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下面的时间单位。

  分、时、秒、月、日、年、世纪

  填写教材119页的时间单位表。说说各自的进率。

  怎样判断某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

  (年份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不能被4整除的是平年)

  (整百数年份能被400整除的才是闰年,如1900年虽能被4整除,但不是闰年)

  名数的改写复习

  看教材119页“名数”的示意图,举例说说什么叫名数、单名数、复名数。

  看书自学有关内容说说怎样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怎样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

  练习:先填写教材119页例题的空。再结合教材120页说说填空的过程。

  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120页的“做一做”

  全课总结(略)

《常见的量》教案5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掌握质量、时间和人民币的单位及相邻单位的进率,能够根据实际选择、应用合适的单位;掌握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以及量的简单计算。

  2.学生在整理、应用常见的量及量的单位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各个量的具体意义;能说明对常见的量选择、分析、判断的理由,提高分析、判断和推理等思维能力。

  3.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常见的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有据思考、判断、分析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重点难点:

  常见的量的归纳整理和应用。掌握时间单位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二、回顾整理

  1.小组整理。

  提问: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哪些?(板书:质量)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各是多少?常用的时间单位、人民币单位各有哪些?(板书:时间 人民币)你能说说这些单位,以及相邻单位间的关系吗?请先独立整理,再小组交流。

  学生整理,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集体交流。

  (1)提问:你知道质量单位的哪些知识?

  (2)提问:我们学习过哪些时间单位?你知道这些单位间的.关系吗?说说你的认识。

  提问:闰年有什么规律?怎样判断某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

  提问:我们认识了哪两种计时法,两种计时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4时计时法 普通计时法

  (3)提问:关于人民币的单位你有哪些认识?

  生:元 角 分

  1元=10角 1角=10分

  三、基本练习

  1.做练习与实践第1题。

  学生直接填空。

  集体反馈,指名说说分别填写了哪个单位,怎样想的。

  指出:填写单位时,要先根据实际明确填写哪种量的单位,再根据具体物体选择合适的单位。

  2.做练习与实践第2题。

  学生先填写在书上,再指名口答结果,选择23题说说怎样想的。

  提问:通过这题的练习,你对单位换算有了怎样的认识?

  3.做练习与实践第3题。

  学生先完成填空,再集体校队。

  追问:每年第一季度的天数怎样计算?

  四、应用练习。

  1.做练习与实践第4题。

  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计算。

  集体校对,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2.做练习与实践第5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指名口答,让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引导学生完整说出飞船进入预定轨道的时间时20xx年6月16日18时55分。

  3.做练习与实践第6题。

  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解答。

  集体交流,展示学生的解答过程及结果,要求说明怎样想的。

  说明:像这样计算载重量的问题,一般要按较大数量计算,求出物体最重可能有多少,和能承载的重量比较、判断。

  五、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常见的量》教案6

  教学目标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会进行计算,学会检查,并提高准确率。

  教学重点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解决问题。

  1、哪种要便宜。

  出示书本上的`两幅图,让学生看懂图意。

  第一幅图:如果把2千克的大瓶作为标准,那么小瓶的要达到大瓶的数量,需要乘4,所以价钱也乘4。如果把小瓶的作标准,那么大瓶装的买500克,只需要除以4,价钱也除以4。

  第二幅:判断哪种油便宜。先让学生思考,再讨论。

  二、计算。

  让学生把这些题做在2号本上,教师批改后,再针对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出一些题让学生练习。

  三、解决问题。

  出示题目和图片:有96位客人用餐,可以怎么样安排桌子?

  合理地安排桌子,要让客人都有座位,桌子上又没有空位。

  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安排方法,如8张圆桌,2张方桌;4张圆桌,7张方桌。

  四、递等式计算。

  也要求学生做在2号本上,独立完成。

  五、解决问题。

  出示题目:小明星期天想帮妈妈做事情,下面是小明做每件事所需要时间:

  用洗衣机洗衣服30分,扫地5分

  擦家具20分,晾衣服5分

  怎么样做得快?至少要花多少分?

  教师引导学生用洗衣机洗衣服的同时,先后做扫地、擦家具两件事,共用25分,最后晾衣服5分,最后晾衣服5分,所以至少要花35分。

《常见的量》教案6篇(常见的量教学实录)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