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教案优秀6篇

时间:2023-12-14 10:24: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高一教案优秀6篇,以供参考。

高一教案优秀6篇

高一教案优秀1

  一、创设情境

  教师播放歌曲动画《再别康桥》,导入本课。

  二、朗读诗歌

  1. 提问:你觉得诗词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2. 教师介绍背景: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徐志摩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他一生的转折点。徐志摩曾说:“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由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3. 教师朗诵全诗,配背景音乐和画面。要求学生注意节奏与重音。

  4. 学生分各种形式朗读,教师逐节指导。屏幕出示全诗及其节奏与重音提示。

  点评:诗歌重在诵读,在诵读的基础上领悟是学习诗歌的好方法。

  三、自主学习

  学生带着任务在学习网站的“自主学习”栏目自学。“自主学习”包括“学习任务”、“徐志摩”、“诗歌意象”、“诗歌形式”、“诗歌诵读”和“英国风光”等内容。

  四、学习反馈

  方法:屏幕出示问题,学生抢答。

  1. 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诗歌。

  ◆ 刚才你阅读了哪些古代的别离诗?如果我们把这些诗歌和《再别康桥》比较一下,它们送别的对象有什么不一样呢?

  ◆ 有着诗人感情的物象(云彩等)我们叫什么?诗歌选择的是哪些意象呢?

  ◆ 诗人告别康桥时,按理说,应该有送行的人、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等平常物象,而作者却避开了这些,选取云彩等自然景物,这有什么好处呢?

  2. 从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诗歌。

  闻一多提出的诗歌形式上的'“三美”主张是什么?你觉得《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具有吗?

  ◆ 音乐美:

  A、 从押韵上看:本诗一节一韵,每节换韵。

  B、 从节奏上看:诗歌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C、 从首节和末节来看:回环复沓,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 建筑美:

  A、 从字数上看:《再别康桥》共7节,每节两句,每句6~8字。

  B、 从排列上看: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给人以流动的美感。

  ◆ 绘画美:

  A、 选用“云彩,金柳”等词语,给读者色彩想象。

  B、 诗人用了动作性很强的词语,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如“招手”、“荡漾”等。

  C、 全诗共7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等。

  重点赏析“绘画美”,赏析的同时出示画面,然后学生看着画面回忆相应的诗句,再看着画面背诵全诗。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从诗歌的意象、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现代诗歌,屏幕显示。

  点评:诗歌鉴赏的方法是重点,通过重点讲解便于学生网上拓展,同时也有利于对本课另外三篇现代诗的学习。

  五、网上拓展

  布置任务:点击“相关网站”,进入“徐志摩名作欣赏”网站,和因特网上的专家一起赏析徐志摩更多的诗歌名作。然后,把你的学习成果让我们大家来分享。

  点评:让学生充分自由地去学习和创新。

  六、成果展示

  学生朗读并赏析“徐志摩名作欣赏”中的现代诗,重点赏析诗歌的意象美和形式美。

  点评:给学生自我展现的舞台。

  高一语文《再别康桥》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1928年11月6日,初载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署名徐志摩。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陈道: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心灵,唤醒了久蛰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

  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11月6日在归途的中国南海上,他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这首诗最初刊登在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10号上,后收入《猛虎集》。可以说,“康桥情节”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此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时间是1928年11月6日,地点是中国上海。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有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由于他当时时间比较紧急,又赶着要去会见另一个英国朋友,故未把这次感情活动记录下来。直到他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才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不过当时的徐志摩留下的是英文版的《再别康桥》,当时是一位不知名的中国人翻译过来的。

  高一语文《再别康桥》作者简介

  徐志摩(1897~1931年)现代诗人、散文家。浙江海宁县硖石镇人。名章垿,小字槱森,后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云中鹤。1897年出生,至1931年飞机出事,生活了35年,英年早逝。原名徐章垿,为什么改名叫徐志摩呢?因为他小时候特别可爱,清末时长着一个大脑袋,留着一个"猪尾巴",所以他的父亲就请了一个名叫志慧的和尚看相,说是将来必成大器。所以1928年,他出国时改名"徐志摩"——志慧和尚摸过的。

高一教案优秀2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等差数列定义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能力目标

  掌握等差

  数列定义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归纳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等差数列的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推导及应用教学难点等差数列“等差”的理解、把握和应用

  教学过程

  由XX《红高粱》主题曲“酒神曲”引入等差数列定义

  问题:多媒体演示,观察——发现

  一、等差数列定义: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

  例1:观察下面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

  二、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已知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a1,公差是d。

  则由定义可得:

  a2—a1=d

  a3—a2=d

  a4—a3=d

  an—an—1=d

  即可得:

  an=a1+(n—1)d

  例2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a1是3,公差d是2,求它的通项公式。

  分析:知道a1,d,求an。代入通项公式

  解:∵a1=3,d=2

  ∴an=a1+(n—1)d

  =3+(n—1)×2

  =2n+1

  例3求等差数列10,8,6,4…的第20项。

  分析:根据a1=10,d=—2,先求出通项公式an,再求出a20

  解:∵a1=10,d=8—10=—2,n=20

  由an=a1+(n—1)d得

  ∴a20=a1+(n—1)d

  =10+(20—1)×(—2)

  =—28

  例4: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a6=12,a18=36,求通项an。

  分析:此题已知a6=12,n=6;a18=36,n=18分别代入通项公式an=a1+(n—1)d中,可得两个方程,都含a1与d两个未知数组成方程组,可解出a1与d。

  解:由题意可得

  a1+5d=12

  a1+17d=36

  ∴d=2a1=2

  ∴an=2+(n—1)×2=2n

  练习

  1。判断下列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

  ①23,25,26,27,28,29,30;

  ②0,0,0,0,0,0,…

  ③52,50,48,46,44,42,40,35;

  ④—1,—8,—15,—22,—29;

  答案:①不是②是①不是②是

  等差数列{an}的前三项依次为a—6,—3a—5,—10a—1,则a等于()

  A、1 B、—1 C、—1/3 D、5/11

  提示:(—3a—5)—(a—6)=(—10a—1)—(—3a—5)

  3、在数列{an}中a1=1,an=an+1+4,则a10=。

  提示:d=an+1—an=—4

  教师继续提出问题

  已知数列{an}前n项和为……

  作业

高一教案优秀3

  活动理念:

  高一年级的学生刚刚从四面八方走进一新的班级,在新的环境、在的集体中,他们正在急切地寻找着自己的位置,这时候,培养他们的集体观念,引导他们负起集体责任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有利于班级体的建设,更可以增强每个学生心中的归属感。同学们,当你沉醉在大海的波澜壮阔时,你可曾想过?那是一滴滴水珠汇集而成的?万里长城,举世瞩目,但你可曾看到那是一块块砖石垒成的!一滴水晶莹可爱,可他经不起阳光的蒸晒,也经不起轻风的吹拂,但是一滴滴水珠聚集在一起,却可以汇成广阔的海洋。同学们,既然我们有缘来到了这个新班级,希望我们都愿做一滴小小的水珠,紧紧的团结在我们的家中。

  活动目标:

  1.让学生了解集体的力量与荣誉感。

  2.进一步了解身边老师与同学。

  3.如何增强班级的荣誉感,共同团结奋进,建设好我们美好的家园。

  活动过程:

  1.主持人致开头词

  2.欣赏一个小品《中秋之夜》。

  3.讨论与思考

  a.家的概念是什么?

  b.我们应该如何建设好我们的班级,我们的家。

  4.请欣赏配乐诗朗诵:《我们》

  在这金秋的9月,在哪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我们―这群青春洋溢的少年,走进了这个集体。从此,我们生活的轨迹有了一段同行的日子;从此,我们的心有了一份共同的牵挂;从此,我们便是不需血脉相连的兄弟姐妹;从此我们成了一家人。一滴水的寿命是短暂的,但当它汇入海洋,与浩瀚的大海溶为一体时,它就获得了新生,因为大海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也是如此,当你单枪匹马,孑然一身时,力量是微薄的。只有像水滴一样汇入大海,全身心的融入的集体中,才能获得无穷的力量,你的.生命才能迸发出灿烂的光华。让我们一起为了我们的家而努力奋斗吧!谢谢。

  5.创设情境――我为班级添砖加瓦

  1)只有我们每个同学为班级添砖加瓦,我们集体这座房子才能高大而坚固,只有我们每个人都有真心,用爱意去护卫自己的家,她才会为我们挡风遮雨。让同学思考自己在这一个月里为班级添了什么砖加什么瓦?

  2)要建造一座温暖的小屋,光有“砖”和“瓦”是不够的,那样的房子经不起风雨,只有好的“水泥”把它们粘合在一起,这座小屋才是坚固的,那有哪些“水泥”可以来粘合我们的“砖”和“瓦”呢?(真诚、友谊、相互理解….)

  6.玩游戏(培养学生间的合作精神)

  7.请欣赏小品:《傻根与钱多多》

  活动名称:立锥之地(找四组同学,每组4人,最好是男生归男生,女生归女生。每组发一张报纸,先将报纸放在地上,同组的4位同学,不论用什么方法,让4个人都能站在报纸上,坚持5秒钟,然后将报纸对折,重复上述同样的过程,随着报纸越来越小,难度就会加大,看哪组同学坚持到最后,就为获胜小组,给于一定的奖励。)活动后总结,同学间要学会合作,共建班集体。

  8.全班合唱:《相亲相爱》

  9.主持人致结束语

高一教案优秀4

  活动目标

  1、 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自信的重要性。

  2、 让学生能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坚定信念。

  活动过程

  (有捉蜻蜓游戏开始)

  1、 游戏准备|:请每位同学张开右手,手心朝下方平,左手竖起食指放在旁边同学张开的手心下。

  2、 游戏规则:听到老师口令后,每位同学同事做两个动作,第一是自己的右手要尽量抓住旁边同学的食指,第二自己的左手要尽量逃离旁边同学的手心而不被抓住,这个游戏比的是大家的反应快慢情况。

  (学生进行分组活动)

  总结:从大家的游戏结果来看,游戏前比较有自信的同学容易获得成功,为什么会这样呢?古往今来,每位成功人士都对自己充满信心,人生的任何一次成功,都是伴随着自信而取得的。 在布鲁斯金学会以培养世界上最杰出的推销员的网页上有这样一句话:“有些事情不是因为做不到而没有自信,而是因为不自信而使事情难以做到。”现在把这句话送给大家,希望对大家以后的学习、生活有所帮助、有所启迪。

  那么什么是自信呢?自信就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肯定与相信。在生活中,自信又是怎么表现的呢?有人说自信是美丽,自信是成功的秘诀,自信还是快乐的`天使,下面我们就来听自信的故事。

  (学生活动,分组讲有关自信的故事)

  总结:祝每位同学都拥有自信的金钥匙,不管是在失败还是成功的时候,让我们记住一句话——一切都会过去的!让我们一起期待明天会更好!(在我真的很不错歌声中结束班会)

高一教案优秀5

  学习重点:了解弧度制,并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

  学习难点:弧度的概念及其与角度的关系。

  学习目标

  ①了解弧度制,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

  ②认识弧长公式,能进行简单应用。对弧长公式只要求了解,会进行简单应用,不必在应用方面加深。

  ③了解角的集合与实数集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培养学生学会用函数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圆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角,记作1,或1弧度,或1(单位可以省略不写)。这种度量角的单位制称为。

  2、正角的弧度数是数,负角的弧度数是数,零角的弧度数是。

  3、角的弧度数的绝对值。(为弧长,为半径)

  4:完成特殊角的度数与弧度数的对应表。

  角度030456090120

  弧度

  角度135150180210225240

  弧度

  角度270300315330360

  弧度

  5、扇形面积公式:。

  二、师生互动

  例1把化成弧度。

  变式:把化成度。

  小结:在具体运算时,弧度二字和单位符号rad可省略,如:3表示3rad,sin表示rad角的正弦。

  例2用弧度制表示:

  (1)终边在轴上的角的集合;

  (2)终边在轴上的角的集合。

  变式: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的.集合。

  例3、知扇形的周长为8,圆心角为2rad,,求该扇形的面积。

  三、巩固练习

  1、若=—3,则角的终边在()。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2、半径为2的圆的圆心角所对弧长为6,则其圆心角为。

  四、课后反思

  五、课后巩固练习

  1、用弧度制表示终边在下列位置的角的集合:

  (1)直线y=x;(2)第二象限。

  2、圆弧长度等于截其圆的内接正三角形边长,求其圆心角的弧度数,并化为度表示。

高一教案优秀6

一、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让物块在旋转的平台上尽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

  教师:物块为什么可以做匀速圆周运动?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从实验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活跃课堂气氛。)

二、新课教学

  向心力

  1.向心力的概念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物块受到重力、摩擦力与支持力。

  教师:物块所受到的合力是什么?

  学生:重力与支持力相互抵消,合力就是摩擦力。

  教师:这个合力具有怎样的特点?

  学生:思考并回答:方向指向圆周运动的圆心。

  教师:得出向心力的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指向圆心的合力。

  (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使概念的得出自然、流畅。)

  2.感受向心力

  学生:学生手拉着细绳的一端,使带细绳的钢球在水平面内尽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

  教师:钢球在水平面内尽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什么力使钢球做圆周运动?

  学生:对钢球进行受力分析,发现拉力使钢球做圆周运动。

  (设计意图:利用常见的小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增强学生对向心力的.感性认识。)

  教师:也就是说,钢球受到的拉力充当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大家动手实验并猜想:拉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动手体验并猜想:拉力的大小可能与钢球的质量m、线速度的v、角速度。

高一教案优秀6篇相关文章:

幼儿园中班教案小蜜蜂8篇(中班语言儿歌小蜜蜂教案)

关于健康教案10篇

大班音乐教案买菜11篇

幼儿园大班数学谁的花园大教案【5篇】

安全教育教案(9篇)

大学珍爱生命远离溺水主题班会教案(必备5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穷人》教案及反思(锦集7篇)

喜迎新年畅想未来主题班会教案【最新13篇】

认识梯形教案12篇(变化的梯形教案)

喜羊羊和灰太狼教案3篇(灰太狼和喜羊羊游戏教案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