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篇

时间:2023-12-16 11:50: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篇,供大家赏析。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从一个点起画角)。

  教学重点:

  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从一个点起画角)。

  教学难点:

  用直尺画角(从一个点起画角)。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具:

  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学生准备红领巾、三角板、纸、两根硬纸条做成的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制作吗?有一天,小明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后,突然像发现了一个大秘密似的叫了起来:“快来看啊,快来看,红五星上有许多——”

  学生:观察剪好的五角星。

  师:对,就是角,同学们你们观察的真仔细。

  看到这儿,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讨论提出问题)

  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哪里还有角?

  (2)什么是角?

  二、学习新知:

  师:在图中你发现那里有角?能上来指一指吗?

  学生:同为交流观察到的角,再到前台指给全班同学看。

  师:你能说说观察到的角是什么形状的吗?

  学生:学生通过自己感知的角,用自己的话谈谈对角的感受。

  演示角从实物(钟表、三角板、扇子)中抽出来的过程。结合刚抽出来的图形讲述什么样的图形是角。

  学生:理解角,认识角。

  师:你能给角的各部分起个名字吗?

  学生:学生给角的各部分命名。

  教师小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你能做一个角吗?

  学生:学生独立做角,可能会根据情景图的'提示剪一剪、摆一摆,也可能用画一画,折一折等方法作角。

  三、认识直角:

  出示情景图

  师:你能指一指图上其他的角吗?

  学生:到情景图上找角。

  出示:

  显示在实物中抽象出来的角。

  学生:观察并再一次认识角。

  师:观察这些角,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小组交流:学生可能发现:

  (1)这些角有大有小。

  (2)第三幅和第四幅图中的角形状一样……

  师:这样的角叫做直角,我们可以给它标上直角符号。你看,直角符号像什么?你还在哪见过直角?

  学生:在直角上标上直角符号。学生可以在教室里找,也可以在其他地方找。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再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说画面中的角,然后让学生在教室里找一找角。由此引出对角的认识和学习。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

  教材第59页及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

  1、在前面所学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圆的轴对称特性。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加深对所学平面图形的对称轴的认识。

  3、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提高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圆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

  用圆设计图案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等。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轴对称的物体,想一想: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观察图形,找出这些图形的特点。

  师生共同回顾总结: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2、你能画出下面两个圆的对称轴吗?能画多少条?学生尝试画出圆的对称轴,并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后师生共同总结: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每一条过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3、导入:我们可以利用圆的这一特点去设计很多漂亮图案来装点、美化我们的生活。本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有关圆的知识。

  二、预习反馈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

  (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设计美丽图案——花瓣。

  (1)课件出示教材第59页最上方的图片。观察思考:4个花瓣由几个半圆组成,这几个半圆的圆心分别在哪里?半径怎么找?

  (2)想一想,自己尝试画一画。可参考课本第59页的步骤。

  (3)交流画法。在讲述过程中要重点说出:圆心的位置在哪里,是如何找到的?半径是如何找到的?学生讲述,教师在黑板上画。

  小结:画图时首先要找出图中包含的各个圆或半圆,找到它们的'圆心、半径。

  2、设计美丽的图案——风车图。

  (1)观察图案,想一想如果画这个图案,应按怎样的步骤。

  (2)在小组内交流后动手完成。展示自己画出的图案,并说一说画图步骤:

  ①先画一个圆,在圆内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径。

  ②分别以这4个半径的中点为圆心,以大圆半径的一半为半径向同一方向画半圆。

  ③把所画半圆涂上颜色。

  3、设计美丽的图案——太极图。

  指名说一说画太极图的步骤:

  (1)画一个圆,在圆内画一条直径。

  (2)分别以组成这条直径的两个半径的中点为圆心,以大圆半径的一半为半径,分别向上、下两个方向画半圆。把大圆分成上、下两部分。

  (3)把圆的一半涂上颜色,如图所示。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第6题。

  2、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第8题。

  3、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第9题。

  五、拓展提升

  观察图案,说一说下面两个图案的画法。

  六、课堂总结

  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

  七、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十三第7题和第10题的第1、4个图案。

  画一画,看一看,想一想。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在小组内交流后再汇报。观察图案,找到各个圆、半圆的圆心和半径。观察图案,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首先要对图案进行“分解”,知道每一部分是怎么来的。难度较大,可在课下完成。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思考、交流、讨论等一系列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并且体会到探索之趣,经历成功之乐,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了学生的能力。不足之处: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体现。教学建议:教学时,在学生掌握了基本方法后,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创造,以张扬他们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数应用题的复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

  2、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寻找出简便的解法,并理出解题思路;

  3、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4、让学生了解到生活与数学的关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培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

  关键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

  重点 复习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

  难点 找准单位“1”

  教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教学课件演示 教学意图

  一、基础训练导入。

  师:今天我们要对分数应用题做一下全面的复习。大家想一下我们解答分数应用题最关键的是什么?

  专项训练:

  课件:练习:已知根据条件,说出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并说出有关的数量关系式。

  在每道题后追问:从信息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指名回答,并作评价:说一说你们找单位1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我们以信息中的第6题为例,谁来说说,应该怎样画线段图呢?根据线段图教师问:线段图画好了,如果要求用去和还剩的吨数应该怎样做?

  常规性基本训练,复习找单位“1” 训练:为新知识做铺垫。

  二、根据看线段图列式

  师:谁来说说,根据线段图应该这么列式呢? 出示线段图 【教学课件演示】

  注重线段图的应用,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写出乘法数量关系式。同时,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基础练习

  基础练习只列式不计算

  师:用我们刚才复习的方法做。(学生做完后教师指名回答)你是怎么想的?把谁看作单位“1”?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用什么方法计算?

  归纳总结:请同学们把这4道题分分类,并要说出分类的依据是什么?自己不能完成的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有能力的就独立完成。学生进行思考;在学生回答时要引导学生说出分类的依据是什么,这类题目应当怎样解答。

  尝试练习,然后提问:这道题你是怎样想的?分数和比联系在一起会出现许多的新问题。出示:文艺书和科技书本数的比是1∶4。谁来说说可以得出哪些信息?

  【教学课件演示】

  培养学生审题要仔细,弄清数量关系。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分数应用题分类的依据是。

  四、对比练习

  1)读题,分别找到两道题的单位“1”,并说说这两道题有何不同?2)根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列式计算,全班讲评。

  通过两题对比,突出较复杂应用题的难点,帮助学产生加强审题意识,提高分析能力。

  五、巩固练习

  练习八的3-5题

  师:下面请同学们独立进行计算,完成练习八P118第3题和第4题。

  (1)、读题,分别找到两道题的单位“1”,并说说这两道题有何不同?

  (2)、根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列式计算,全班讲评。

  (3)、出示P118页5题。

  提问:把谁看作单位“1”?

  结合讲解,进一步强调在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时,一定要找准单位“1”。因为分数乘法应用题是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的,求哪个数量的几分之几,就要把那个数量作为单位“1”。在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时,更要注意每一步是把什么数量看作单位“1”,每一步中的`单位“1”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课件演示】

  加强解题思维的训练,沟通新旧知识,沟通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强化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七的第7题:

  3个同学跳绳。小明跳了120个,小强跳的是小明跳的5/8,小亮跳的是小强的2/3,小亮跳了多少个?

  渗透健康教育:

  跳绳运动,是对付肥胖、预防血脂异常、高血压最切实可行的方式,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耐力的有氧代谢运动。同学们要积极进行跳绳运动,

  学生独立进行思考计算,请个别同学讲解回答。

  2、练习二十七的第8题,练习二十七的第9题。

  (1)一个县去年绿色蔬菜总产量720万千克,是今年绿色蔬菜总产量的9/10。今年全县绿色蔬菜总产量是多少万千克?

  (2)一个县去年绿色蔬菜总产量720万千克,比今年少了1/10,今年全县绿色蔬菜总产量是多少万千克?

  渗透健康教育:

  绿色蔬菜含维生素U较多是抗癌、防癌的复合剂,对胃溃疡高血压、动脉硬化、视网膜出血、紫癜以及出血性肾炎等疾病有治疗效果多吃的蔬菜会对胃肠功能的恢复有所帮助。

  【教学课件演示】

  强化数量关系的分析,强化方程的解法,体现解法的多样性、解法的最优化,提高学生自主意识和优化意识。

  通过强化练习提升学习水平,让各种类型的学生都有所提高。

  七、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今天我们学习了应用题,解答这类应用题要先找准单位“1”和相等的数量关系,再确定算法,然后列式计算,先找单位1,再看知不知,已知用乘法,未知用除法,比1多就加,比1少就减”。

  【教学课件演示】 帮助学生抓住解题的重点,已知单位“1”的用什么方法解,不知道单位“1”的又用什么方法解。帮助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网络的建构。

  八、作业:

  练习二十七的第8、10题 【教学课件演示】

  板书: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复习

  根据条件分析单位“1”和找准对应分率。

  用算术方法解:已知单位“1”用乘法,不知单位“1“用除法。

  用方程解:单位“1”不知道或者题目的条件中含有“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用方程的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应用题,并能掌握检验方法。

  2、根据题意,能画线段图分析图意。

  3、学习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身边数学,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过渡引入

  1、根据题意,判断谁是单位1,并写出各题的数量关系。

  (1)故事书本的2/5等于连环画的本数。

  (2)梨重量的7/8是840千克。

  (3)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2/3 。

  2、一个儿童体重35千克,他体内所含的水分占体重的4/5,他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

  [这两组算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本课知识有联系,通过学习,为学习新知作过渡。]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1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大约占体重的2/3,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 。我体内有28千克的水分,可是我的体重才是爸爸的7/15。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1)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根据题意与线段图理解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3)根据题意,启发学生: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写出数量关系式。

  体重× 4/5 =体内水分重量

  师引导:这道题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该怎样求?能不能根据上面的等量关系式,设未知数χ,再列方程求出?

  (4)学生尝试练习方程解答,个别板演,教师点评。

  (1)解:设这个儿童体重χ千克

  (2)算术法:28÷4/5 χ× 4/5=28 χ=28÷4/5

  χ=35答:这个儿童体重35千克。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篇相关文章: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模板7篇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二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石》教案8篇(部编二年级黄山奇石教案)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11篇 二年级上册音乐小鸡的一家教案

四年级上册四单元作文300字7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300字)

有关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5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苏教版

关于年级数学上册工作计划4篇(数学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人教版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6篇(小学数学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锦集14篇)

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3篇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园地七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白鹭》教案4篇(白鹭的教学设计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