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大全4篇 语文 教案

时间:2023-12-20 16:35: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语文教案大全4篇 语文 教案,以供参考。

语文教案大全4篇 语文 教案

语文教案大全1

  教学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 品位精美的语言,揣摩作者的感情。

  3、 联系现实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设想:

  本单元为我们展现的是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展现了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因此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品味优美的语言,揣摩作者深厚的感情,从而陶冶学生爱美的心灵,锻炼学生发现美的眼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更加关注自然和环境,是本单元教学重点,也是本文的重点。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法、讨论法

  教学仪器: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长期待在城市里,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有)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想)那么今天我就领着大家走进大自然,到山中去拜访一些朋友吧。我们一起学习李汉荣的《山中访友》。

  (板书:题目、作者)

  二、 明确目标:(彩屏显示)

  齐读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品位精美的语言,揣摩作者的感情。

  3、联系现实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

  三、 整体感知:

  1、 正音:检查预习,扫清文字障碍(彩屏显示)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生齐读)

  幽径(jìng)唱和(hè)湛(zhàn)蓝栀(zhī)子

  玄(xuán)奥清澈(chè)禅(chán)心犬吠(fèi)

  憔(qiáo)悴(cuì)树冠(guān)凝(níng)静

  2、 范读:(同时出示问题组)

  由教师或朗读最好的同学配乐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激发学生的感情。听读同时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组:

  1、“我”主要拜访了哪些“朋友”?

  2、这些“朋友”各有什么特点?(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

  3、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3、 自由朗读:

  带问题大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再次感知课文内容,揣摩作者感情。为思考、回答问题做准备。

  4、 默读、思考、讨论、回答:

  第二问题有一定难度,可让四人小组讨论回答。

  讨论归纳:(彩屏显示)

  早晨:(德高望重的)古桥(青翠的)树林

  (洁白的)白云(雄浑的)瀑布

  大

  (明镜般的)的山泉(小诗般的)溪流

  “我”热爱

  自(玄奥的)悬崖(清纯的)云雀

  然(慈祥的)老柏:月夜

  5、 师小结:

  文中作者将大自然当成亲密的朋友,跟他们互诉心声,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板书:“我”热爱山中“朋友)

  四、 研读与赏析:

  在整体感知基础上共同品味精美的语言。以学生的品味为主,教师贵在引导。(主要从词、句的写法,及其表达的感情等角度引导)。以四人小组共同品味精美片段为例,让学生掌握品味语言的方法,再由学生自主寻美、品美,达到学以致用,最后教师归纳本文写作方法。

  (一)、共同品美:(四人小组研读第四自然段)

  1、 出示问题组:(彩屏显示)

  1、 作者描绘了一幅什么景?

  2、 你认为哪些语句写的美?说说你的理由。

  (可以从写法、作用、及表达感情等角度体会)

  3、你能运用想象,描绘一下这富有诗意的画面吗?

  2、齐读:带着问题齐读第四自然段。

  3、小组讨论、回答:

  师引导归纳:(彩屏显示)

  树——打手势(迎风招展)拟亲切

  大鸟——唤名字(鸣叫、嬉戏)人——生动

  自露珠——交换眼神(晶莹剔透)化形象

  和然

  谐脚——根须想童真童趣

  头发——树冠——

  美“我”手——树枝象浪漫色彩

  思想——树汁

  4、想象描绘:

  学生用生动的语言自由描绘,然后教师展示自己描绘的内容:(彩屏显示)

  教师描绘:我走进宁静而神秘的树林,被那优美的景色深深的吸引:那青翠的树枝迎风招展,探出头来,像是在跟我招手;树上美丽而又顽皮的鸟儿们在欢快的鸣叫、嬉戏,像是在叫着我的名字,欢迎我的到来;一缕阳光透过树梢,照在亮晶晶的露珠上,那露珠更显得晶莹剔透,像是在跟我调皮的挤眉弄眼,跟我交换眼神。他们不把我当外人,我能见外吗?我闭上眼,觉得我被他们同化了,不自觉的变成了一株树,也成了他们中的一员。

  5、美读比赛:一男一女两同学进行朗读比赛(第四段),看谁读的最有感情。

  (二)、自主寻美、品美:

  师提问:

  1、文中还有哪些景写的美?你认为其中哪些语句写的美?为什么?

  2、这些语句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你能否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1、 学生自由发言并朗读:

  2、 师小结:(总结写作特点)

  文章还有很多优美的句子,我们就不一一品味了。其实真篇文章都写得很美。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和拟人化的手法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充满诗意的画面。

  五、 体验与反思:

  由“我”与山中“朋友”的感情,感悟文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反思现实中人与自然不和谐的现象,进而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更加关注自然和环境。

  问题组:

  (彩屏显示)

  1、文章体现了人与自然一种怎样的关系?

  2、生活中人与自然有哪些不和谐的现象?

  3、假如你是自然中的一员,你想对破坏自然的人们说些什么?

  1、 学生自由发言:

  2、 师总结:我们应该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形成和谐的朋友关系。我相信,这也是本文作者的心声。

  六、 布置作业:

  1、 假若多年后山中环境发生了变化,你是山中“朋友”中的一员,请你向作者倾诉一下你的心声。或者以作者身份写《再访山中朋友》。

  2、 研究性学习:写一份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调查报告。

  (以你所在的城市或生活小区为调查对象。)

语文教案大全2

  教学目标:

  1、能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初步懂得对人要有爱心,要相互尊重,善待他人。

  2、默读课文,继续学习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重点:

  能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初步懂得对人要有爱心,要相互尊重,善待他人。

  教学难点:

  理解老师让同学们都戴帽子的真正用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读全文,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上节课已经解决了一些问题,继续学习。一起走进这个感人的故事。

  二、深入理解课文,解决问题

  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想汪霞为什么要戴着帽子去上学?

  (1)得了恶性肿瘤(解释什么是恶性肿瘤)——不得不接受化疗(用化学药物治疗恶性肿瘤)

  (2)“不得不”换词理解——而必须接受化疗的结果就是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几乎掉光。

  (3)曾经是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现在却因为病痛的折磨,几乎掉光了,小汪霞的内心怎样啊?(痛苦伤心等)

  那你应该怎么读啊? 自己试一试,指名读

  2、同学们,我们想象一下,如果你就是汪霞,因为化疗,那一头曾经乌黑发亮的头发几乎掉光了,你将要每天顶着一颗光秃秃的脑袋去学校上课,这时你会怎么想?是什么心情啊? (很不安、害怕)

  你们能体会到汪霞的心情,能用自己的朗读把汪霞这种不安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

  3、此时,你觉得汪霞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可怜,自尊心强,自卑)

  过渡:这个可怜的孩子当她回到熟悉的校园时,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她担心的事情发生了吗?咱们应该读哪个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汪霞的心情发生着怎样的变化呢?(开始接着最后)

  1)师生共同找出关键词句,简单说一说

  2)读到这,你有什么问题吗?

  3)“为什么汪霞一开始迟迟不敢进去,到最后她大步走进教室”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

  4)她为什么迟迟没敢进去?为什么戴着一顶帽子就迟迟没敢进去?

  5)那么此时的汪霞会是什么心情呢? (害怕紧张担心等) 怕什么?

  6)那你应该怎么读呢?自己试试读一读这一句话。 指名读——评读

  7)同学们想象一下,迟迟没敢进去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你能用你的语言来形容一下吗? (生自由回答) 再读这句话,该怎么读?练读

  2、正在此时,她发现了什?

  (当他把目光投向教室的时候,发现每一个同学都戴着帽子)

  理解“意外”

  1)意外什么意思?她为什么会感到意外?读这句体会她意外的心情

  2)大家想象一下:他们的帽子都有可能是什么颜色的呢?又有可能是什么样式的呢? (学生自由发言)

  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 (生自由发言:五颜六色、各色各样、形态各异、千姿百态、------)

  那么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同学们的帽子呢? (五花八门)

  3、同学们都戴着五花八门的帽子,跟他们那些帽子比起来,汪霞觉得怎么样? (自己的那顶帽子显得那样普通,几乎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4、如果你就是汪霞,此刻你就站在教室门口,看到眼前的景象,还是迟迟没敢进去吗?还会担心害怕吗?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心情呢?(和大家一样,不再觉得自卑、不安。)

  5、比较句子:她觉得自己和别人没有什么两样。

  她一下子觉得自己和别人没有什么两样。

  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多“一下子”好吗?好在哪儿?(心情变化很大,立刻变轻松)这句话应该怎么读?练习朗读最后一句。

  6、师小节:抓住汪霞的心理变化,细腻的写出了汪霞由开始的不安,到现在能轻松地笑了这样的变化。板书:不安----轻松

  7、自由读全段,再次体会汪霞的心情变化。

  过渡:汪霞这么大的转变首先要归功于谁呢?我们来看看老师究竟说了些什么?

  第二自然段

  1、默读画出老师的话,想想对老师说的话有什么问题吗?(订正提问)

  预设:为什么要从下星期一开始?为什么所有的同学都要戴帽子?为什么帽子越新奇越漂亮越好?解决问题。

  2、老师是怎样宣布这件事的?什么是和蔼而郑重?试着用和蔼而郑重的语气宣布一下这件事。(出示句子)

  1)在什么情况会郑重的说?联系生活实际(升旗开幕式考试)

  2)读到这,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老师为什么要严肃认真的说?(重视注意一定做到)

  3、讨论:老师为什么让所有的同学都戴着帽子?老师真正的用意是什么?

  (打消汪霞害怕被同学嘲笑的顾虑,化解了她因为头发掉落后而产生的不安、自卑心理,让她能和大家融洽的相处)

  师:从老师看似普通的两句话里我们可以感受到老师是多么用心良苦啊!刚才的问题解决了吗?指导朗读两句话

  4、老师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同学们汪霞的病情呢?(保护她的自尊心)

  师:正是因为老师巧妙、周到的安排,汪霞才能和大家轻松的相处,可见老师的爱心、善解人意啊!我们不仅要学会尊重,善待他人,而且还要讲究方法使被关心的人乐于接受,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板书:尊重,善待)

  过渡:同学们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吗?你是从哪知道的?

  第四自然段

  1、汪霞常常忘记了什么?真正忘了什么?

  2、什么是似乎?同学们似乎忘记了什么?还似乎忘记了什么?

  3、现在你觉得汪霞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三、师总结

  汪霞是不幸的,因为病魔不仅让她身受痛苦,而且使她失去了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但是汪霞又是非常幸运的,因为她拥有充满爱心的老师和同学们。这位可亲可敬的老师,不但保护了汪霞幼小的心灵,同时教会了同学们如何尊重他人。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更多的人和汪霞一样等着我们伸出友爱之手,去帮助他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创造一个充满爱的世界吧!

  四、口语交际

  现在,你想对谁说什么?

  板书设计:

  9 帽子

  尊重 善待

  不安—————轻松

语文教案大全3

  复习内容:学会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造句并正确区分两种修辞手法。

  复习目标:学会的修辞手法造句并正确区分两种修辞手法。体会祖国语言文化的精妙。

  复习重点:学会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造句并正确区分两种修辞手法。

  复习难点:学会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造句并正确区分两种修辞手法。

  复习准备:小黑板,收集课文中的一些比喻句、拟人句。

  复习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引入。

  2、小组交流收集到的课文中的一些比喻句、拟人句

  二、复习比喻句、拟人句的特点

  1、比喻句有什么特点?

  2、说比喻句有什么特点。个别说。

  3、生总结:比喻句的.特点--比喻是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此类似的地方,借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二者有相似点,能给人具体形象的感受。

  4、拟人句有什么特点?

  5、说拟人句有什么特点。个别说。

  6、生总结:拟人句的特点:按着人的想象和联想直接把物当做人或把人当做物,或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描写。有人的或物的某种行为、动作或感情。

  7、比喻句、拟人句有什么区别?

  8、小组讨论。

  9、个别发言

  10、师生总结:比喻是用与本体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作比‘也就是打比方;一定得有相似点,通过相似点使本体同喻体联系起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更具体地惑知事物。拟人句利用事物与人之间的不同特性,使两体融为一体,这是区别比喻和拟人句的最重要的标志。

  三、随堂练习。

  1、说出下面句子是比喻句还是拟人句。

  2、造比喻句、拟人句。

语文教案大全4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磬、攒、琉璃、藻井、中轴线”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

  2.了解祖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

  3.了解方位词在按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的重要作用。

  过程和方法目标:

  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写作思路。

  2.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学以致用,初步学写说明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故宫博物馆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的集中体现,学习它,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2.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教学方法:

  1.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

  2.图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划分结构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重点研讨太和殿相关段落,理清文章局部思路,体会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说话训练,采用与本文不同的顺序口头介绍故宫,训练学生按一定顺序介绍建筑物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 导入新课 展示目标

  多媒体显示“故宫”全景录像。

  故宫集中体现 了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是中国数千年宫殿建筑艺术的总结性杰作,让我们随着作者去参观故宫,去感受故宫的宏大壮丽和精美绝伦吧!

  二、检查预习,组织学生以“我所知道的故宫”为话题进行交流,营造学习氛围。

  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故宫的图片和资料。

  三、自学探究 感知目标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教师提示需要掌握的词语(多媒体显示)

  矗立(chù) 鳌头(áo) 湛蓝(zhàn) 琉璃(liú)

  殿檐(yán) 藻井(zǎo) 蟠龙(pán) 中轴线(zh07u)

  金銮殿(luán) 击磬(qìng) 檀木(tán) 攒(cuán)

  乾清宫(qián) 坤宁宫(kūn) 肃穆(mù) 奏报(z06u)

  慈禧(xǐ) 额枋(fāng) 妃嫔(pín) 翊坤宫(yì)

  2.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两遍,给每个自然段加上序号,注意方位词运用。

  3.教师要求学生画出参观故宫的路线图,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4、选三们同学口述参观故宫的`路线,其余同学补充。

  四、展示质疑 理解目标

  1.明确空间顺序。

  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理解课文总说、分说相结合的特点。

  五、延伸拓展 升华目标

  多媒体显示太和殿内景。

  1.学生齐读5――8段。

  2.学生精读5――8段,思考:

  (1)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2)作者为什么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六、快乐过关 检测目标

  要求学生采用与本文不同的顺序口头介绍故宫。

  七、课堂小结

  故宫博物院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值得介绍的东西很多很多(九千间房屋,九十多万件藏品,九百多万件档案材料),如果全部说明,难免太多太杂,中心不突出。

  八、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

语文教案大全4篇 语文 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教案大全4篇 美术教教案

浣溪沙,浣溪沙韩淲,浣溪沙的意思,浣溪沙赏析 -诗词大全7篇 “浣溪沙”

初中教师辞职报告大全11篇 中学教师辞职报告怎么写

母亲节演讲稿大全12篇 母亲节演讲稿两分钟

幸福优秀作文大全11篇 优秀作文《幸福》

教育实习个人总结大全6篇 幼师教育实习总结报告

货物运输合同大全11篇 运输货物合同怎么写

关于消防安全的演讲稿大全6篇(有关消防安全的演讲)

2023端午节拓展策划书大全(精华10篇)

大学毕业生自我鉴定大全8篇(大学毕业生自我鉴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