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蚂蚁教案5篇(蚂蚁教案幼儿园)

时间:2023-12-28 11:25: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关于蚂蚁教案5篇(蚂蚁教案幼儿园),以供参阅。

关于蚂蚁教案5篇(蚂蚁教案幼儿园)

关于蚂蚁教案1

  教具准备

  点子图练习纸、练习本、

  过程预设

  活动(一):圈一圈,算一算——结合点子图回顾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出示“蚂蚁做操”的情境图。

  学生独立观察画面,说一说情境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

  2.结合数学信息尝试提出乘法问题。

  即:每行有12只小蚂蚁,有4行,一共有多少只小蚂蚁?

  3.在点子图上圈一圈、算一算,并与同伴说说你的计算过程。

  你是怎么圈的?结合圈的结果说一说,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方法一:每行12只,共有4行,用连加法计算12+12+12+12=48;

  方法二:把蚂蚁从中间平均分成两份,先算6×4=24,再算24+24=48或24×2=48;

  方法三:分成两部分,先算10×4=40,再算2×4=8,最后算40+8=48;

  活动(二):试一试,说一说——探索竖式计算方法,理解竖式每一步的算理

  1.你能试着用竖式来算一算12×4吗?

  鼓励学生试着用竖式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

  2.交流各自的算法,理解竖式每步的含义及书写格式。

  方法一:加法竖式;方法二:完整呈现计算过程的竖式;方法三:简写后的一般竖式。

  (1)交流方法一,对用加法竖式计算的,要引导学生说一说是几个几相加,尝试写出乘法竖式。

  (2)交流方法二,在黑板上呈现出竖式的计算过程。

  结合点子图说一说竖式计算中每一步所表示的实际意思,即每一步求出的是点子图的哪个部分。

  回顾列表计算的方法,表格中的每一步与竖式中的哪一步是对应的?

  (体会乘法竖式与点子图、列表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8,40,48的含义。)

  第一步,4乘2结果是8个,所以8写在个位;

  第二步,4个10是40个,写在1的下面,相同数位对齐;

  第三步,再把8和40这两部分加在一起,得48。

  (3)交流方法三,学习乘法竖式规范的简写形式。

  与方法二的竖式进行比较,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结合前面的过程说一说:为什么8写在个位,表示什么?4写在十位,表示什么?合起来是什么?

  活动(三):算一算,说一说——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出示“213×3=”,你会算吗?试试看!

  1.学生尝试独立解答。

  2.集体交流各自的算法。

  【学习成果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一些计算方法。

  口算方法:200×3=600 10×3=30 3×3=9 600+30+9=639

  列表方法:

  600+30+9=639

  竖式计算方法: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

  ①具体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②说一说竖式计算每一步所表示的具体含义;

  ③比较一下列表的方法和竖式计算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

  (都是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另一个乘数的每一位,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它们的算理相同。)

  3.练一练,巩固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第53页“练一练”第2题:算一算,并说一说竖式每一步的意思。)

  活动(四):想一想,说一说——回顾总结自己的收获

  今天这节数学课,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等待我们用学习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就请同学们留心观察身边的乘法问题吧!

关于蚂蚁教案2

  音乐活动:蚂蚁避雨

  活动目标:

  活动准备:与歌曲相对应的图片。

  活动过程:

  1.随音乐进场。

  2.出示小蚂蚁和小蘑菇:“小朋友,你们看谁来了?”

  “小蚂蚁和小蘑菇,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

  幼儿自由讲述(“想得真不错”、“你讲得真有趣”、“太好了!和别人的不一样”)

  “有一首歌讲的就是它们的故事,想听吗?”

  3.教师范唱歌曲。

  “好听吗?”(幼儿鼓掌)“歌曲里都说了什么?”

  “你还听见了什么?”

  “再听一遍,这次可要听仔细了!”

  “谁来说说歌曲里的话?”幼儿说,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

  4.教师带领幼儿有节奏地念歌词。“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连起来说一遍啊?加上节奏,好不好?我们一起来——”(2遍)

  “说得真好听!加上音乐会不会更好听呢?试试看!”

  5.重点知道歌曲里的间奏,控制不唱。

  “刚才念的时候有几个地方需要停顿的,是哪里呢?”(幼儿自由说)“好,听听看!”(伴奏时,间奏处要很轻)

  师:天晴了,345;雨停了,345

  小蚂蚁说声:“谢谢你”,653;小蘑菇说声:“不客气”653

  “好,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好吗?”

  “你们知道这一小段音乐叫什么吗?”“他有什么好处呢?”

  “间奏的时候,我们可以做什么动作?”

  “我们从头再来一遍,注意间奏的地方要加上自己的`动作,好不好?”

  6.幼儿随音乐演唱歌曲。“下面我们把这个故事唱出来,有信心吗?”重点指导个别歌句。

  7.游戏“藏图”

  “下面周老师要考考你们,如果我拿下一幅图,你们还能把这首歌完整地唱出来吗?”

  (教师取下任意一幅图,“赶快看看,这幅图上说了什么?”)

  (可根据幼儿掌握的熟练情况,逐个取下图片,直到所有图片都取下“让我们一边唱歌一边表演好吗?”)

  8.“歌曲里谁帮助了谁?”“小蘑菇是怎样帮助小蚂蚁的?”

  “你最喜欢歌曲里的谁?为什么?”

  “这首歌还没有名字呢,谁来给它起个好听的名字?”(这个名字真好听)

  9.活动结束

  “小蚂蚁和小蘑菇成了好朋友。你们有好朋友吗?”

  “好,请你找到你的好朋友,我们一起跳个朋友舞,好吗?”

关于蚂蚁教案3

  教学步骤:

  一、学生朗读全文,积累词语。

  畏畏缩缩 左顾右盼 义无反顾 怜悯 主宰 蹒跚 戳破

  (建议:要有侧重点地掌握词语的音、形、义)

  二、整体把握文章 (划分层次,明确主要内容)。

  本文层次十分清晰,可分为两部分,如何划分?

  明确:1-5为第一层次 6-9为第二层次

  请概括层意。

  明确:第一层(对一只发现饼干屑蚂蚁的生动描写);第二层(由蚂蚁而引发的个人感悟)。

  三、分析文章 ,理解感悟式写法。

  1.第一层次理解与分析

  1-5自然段有四个自然段是描写蚂蚁的。请同学们专注朗读1、2、3、5四个自然段,想想这是只怎样的蚂蚁?

  (朗读后,学生交流)明确:胆小而又自足的蚂蚁。

  请同学们标画出表现蚂蚁“胆小”和“自足”的相关语句,再读读。想想作者为什么能把蚂蚁写得如此传神呢?

  (学生交流)明确:因为作者采用拟人化手法,生动刻画了蚂蚁的动作、神态、心理。

  请选择你认为最传神生动的词句,说说你的感受(词句品味)。

  (可结合课后“词句品味与积累”,交流展示)。

  (结合练习题一):文中运用了一系列拟人化的词语来写蚂蚁是为了赞扬蚂蚁吗?目的是什么?

  (学生交流)明确:不是为了赞扬蚂蚁。在文中作者只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目的是为了传神生动地描写蚂蚁,同时有一定的幽默感(如:义无反顾、重大判断等)

  总结:像作者一样,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你笔下的动物就可能写得生动形象、活灵活现。但这必须建立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

  板书:细心观察--对象人格化(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

  2.第二层次理解与分析

  第二层是写作者的内心感悟。请同学们细读6-9自然段,分析作者是如何感悟的,感悟的切入点是什么?

  (学生交流)明确:(蚂蚁)凭借运气获得了饼干屑,就快乐得要晕过去,不知道上方就有一副怜悯的眼光在居高临下地观察它,更不知道某一根手指顷刻之间就能将它捻成碎末--(联想)--(我)另一高度上面同样有一副眼光正在注视着“我”,主宰“我”的命运。

  由上述可知,虽然蚂蚁在人类的眼中是个十分渺小的事物,然而我发现此时我们与蚂蚁却有着惊人的相似,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交流)明确:往往自足于眼前的幸福,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

  从整个生物界来说,我们与蚂蚁一样只是生物链中的一个因素,我们何尝不也是一只渺小的蚂蚁!

  板书:

  文章 末尾说“蚂蚁是令人感慨的动物”而不是说是令人感动的动物,为什么?

  (学生交流)明确:从全文上看作者对蚂蚁毫无感动之情,而是一种怜悯和同情,不忍心伸手戳破它的快乐,而由蚂蚁联想到人类自己。请同学们想想,作者内心有怎样的感慨?

  (自由发言)明确:对生命的悲悯、同情,对自足于眼前幸福的反思,对无法主宰自我生命的无奈,对生命意义的冷静思考等等。

  四、作业:

  根据平时的观察,选择你熟悉的`一种动物,写一则生动的片段(200字左右)。

  要点:细心观察,对象人格化(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

  主要内容:

  针对感悟式的写法和对动物的生动描写,通过写作深化认识,学会运用。

  教学步骤:

  一.展示学生所写的动物片断。

  1.以四人为一小组,互阅习作,以训练中的两个要点为标准,推荐最优秀的写作片段一则。

  2.小组代表上台朗读习作,学生互相点评。

  3.教师总结,并让学生在原作上加以修正。

  二.感悟式写法的训练。

  从《蚂蚁》一文可知,感悟式写法必须借助联想,同时联想还得有恰当的契合点。《蚂蚁》一文就以“自足于眼前幸福,无法主宰命运”为契合点。请同学们在原作的基础上,找个契合点,由物及人进行联想,续写一段自己的感悟。

  学生(现场写作,在原文基础上续写一段感悟),学生代表交流展示,教师点评。

  三.明确感悟的特殊性。

  感悟还要有特殊性,不要落入俗套。作者南帆就是这样。一般人可能由蚂蚁感悟到勤劳或生命力顽强等等,但作者却与众不同,由蚂蚁感悟“幸福”“命运”等问题,这是十分可贵的。同学们能否对自己的感悟再作思考,也力求与众不同,有一定高度。

  学生(现场交流,修正)

  四.课后将文章 抄正、上交。

关于蚂蚁教案4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细心观察和亲自动手的能力。

  2、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表述蚂蚁的形状、颜色和身体特征。

  3、从小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意识。

  活动准备

  蚂蚁头饰、蚂蚁挂图、放大镜每人一个、盆、沙子、小碟、投影仪、活蚂蚁、小透明盖。

  活动过程

  活动一:

  1、把投影仪打开,上面放着几只活蚂蚁在上面爬,让幼儿猜猜这是什么?教师:“小朋友们,今天教师让你们看一种很有趣的小动物,你们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幼:“小蚂蚁。”师:“你们可真聪明”

  2、比赛捉蚂蚁:让幼儿从大盆里用手把蚂蚁捉到自己的小碟子里,再思考一下用什么方法让蚂蚁不要爬出来。

  师:“你们看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好多小蚂蚁,你们想不想和它们玩呀?那好,咱们做个游戏,比赛捉蚂蚁,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胆大。把盆里的小蚂蚁捉到自己的小碟子里,捉好之后还要想办法不让蚂蚁爬出来。好了,你们听明白了吗?”师:“准备好了吗?开始比赛。”

  3、观察蚂蚁: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自己捉到的蚂蚁是什么样的?(小不小呀?是什么颜色的.?有没有眼睛、口、足…?)小朋友做事要有始有终,我们现在再把小蚂蚁放回去。

  活动二:

  看挂图,分析挂图

  在教师的指导下,来分析蚂蚁的外形特征。说出自己看到的蚂蚁和挂图上的有什么不同吗?

  师:“小蚂蚁我们都观察了,现在呀,我们来看一只大蚂蚁,你们想不想看呀?

  出示挂图

  师:“那你们看看你们捉到的蚂蚁和教师这里的这只蚂蚁一样吗?”

  师:“有说一样的有说不一样的,那哪一样哪不一样?”让幼儿

  观察挂图

  师:“谁能看出蚂蚁身体分为几部分?”(头、胸、腹三部分)

  师:“那我们再看一看,蚂蚁头上都有什么呀!”(眼睛、口、触角)

  师:“那你们知道小蚂蚁的触角是干什么的吗?”(两蚁相遇时,靠触角相碰,传递消息,就像我们说话一样)

  师:“胸上还有什么?”(叫足,一共有三对)

  师:“好了,我们今天知道了这么多关于小蚂蚁的知识,你们表现的都这么好,想不想玩一个游戏呀?”

  活动三:

  游戏《小蚂蚁搬豆》

  1、交代游戏名称

  2、这个游戏怎么玩呢?老师会选出最听话的小朋友来玩。

  小蚂蚁们先站好两组进行比赛,看哪组搬的最快。

  玩法:小蚂蚁们在搬豆过程中要遇到很多困难。先钻过山洞,跑到小河边,跳过小河,爬到小豆豆那里,拿一个豆跑出起点。

  3、游戏反复玩几遍。

  活动结束:

  今天我们认识了小蚂蚁还做了游戏,你们高不高兴呀?现在我们带着这些小蚂蚁,送它们回家吧!

关于蚂蚁教案5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对蚂蚁的家进一步了解,并将故事内容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学习根据故事情节的需要。恰当地运用多种绘画材料进行作画,在画面中表现颜色的对比。

  3、启发想象力,创造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4、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5、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

  绘画用的纸,彩色笔,油画棒,彩纸,黑笔,胶水。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引出课题

  1、春天来了小朋友观察过小蚂蚁吗?好玩呀?

  2、哦,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讲个蚂蚁的故事,小朋友想不想听?

  3、教师讲述故事,小朋友能把这些小蚂蚁的表情画出来吗?

  二、幼儿创作

  1、请小朋友画一画,想一想,你画的这些小蚂蚁是什么样的表情。画时要注意小蚂蚁们的大小,颜色。

  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作画,合理安排画面。引导幼儿添画有关景物丰富画面。

  三、幼儿作品展示、讲评

  1、展示幼儿的作品,师生共同欣赏,评议。

  2、将幼儿作品展出,鼓励幼儿相互参观,欣赏。

  活动建议:

  1、蚂蚁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请幼儿在家多观察蚂蚁的生活特点。

  2、绘画之前请幼儿说说蚂蚁的特征。

  活动反思:

  在本次美术课中,我一共投放了四种绘画材料。幼儿在绘画中能够慢慢地学习进行绘画创作,我感觉进行这样的美术教学活动,孩子的先前经验很重要,对美术绘画材料基本都很熟悉。

  小百科:蚁科通称蚂蚁,节肢动物门,多为黑色、褐色、黄色或红色,体躯平滑,或有毛刺、刻纹和瘤突。

关于蚂蚁教案5篇(蚂蚁教案幼儿园)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