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反思9篇(幼儿园20以内进位加法教案反思)

时间:2023-12-29 12:56: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反思9篇(幼儿园20以内进位加法教案反思),供大家阅读。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反思9篇(幼儿园20以内进位加法教案反思)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反思1

  在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学生由生活情境中找到数学问题后,课堂上绝大部分学生都知道9+6=15,但当你问他们“你是怎么想的”时,他们就说不出来了。就在学生脑子一片空白时,我并不急于教给学生算法,而是将这一学习任务完全交给学生,我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主动学习的工具——小棒,对学生说“把你的想法用小棒摆一摆,好吗?摆完了和你的同学说一说。

  让他们自由、独立地去探索,找到解题的.方法,允许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算法,,此时此刻我要让学生充分地感受数学、体验数学的过程。我在学生汇报方法时我也没有在黑板上板书抽象的算理并且接着给出9+8=?继续追问学生是怎么想的?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当学生再次汇报时,这时我才水到渠成板书算理。通过两次摆小棒,对于已经知道得数的学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对于不知道得数的学生,他们也学会了如何计算进位加法。突出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对于学生不同的算法,我都应该加以鼓励,并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使学生之间能互相启发,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

  也就是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结构,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展示知识的全过程,使呈现给学生的算理“活动”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反思2

  今天教学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例5,这是“用数学”的内容,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开放的问题情境——运动场中啦啦队表演图,看着这一幅图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能够列出不同的算式,为了让孩子们的思维不受局限,我在本课为孩子们创设了比较大的空间:

  空间一:自主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始。出示主题图后,我先给了孩子们观察图的时间,但没有让他们说看到了什么,而是直接将要解决的问题提了出来“一共有多少人?”那么啦啦队一共有多少人呢?你能帮着解决这个问题吗?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主体作用。孩子们很快就想到了答案,有的算式列成了“8+7=15”,有的列成了“9+6=15”,列出算式后,我还重点让列式的孩子给同学们讲了为什么这样列,孩子们讲的非常完整“第一排有7个小朋友,第二排有8个小朋友,两排一共有15个小朋友”,“我看到男生有9个人,女生有6个人,男生和女生一共有15个人”。这一环节让学生体验到了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使学生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问题,寻求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空间二:找不同,进一步体会加法含义

  在学生列出了两个不同的算式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两种解答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通过这一问题的思考,孩子们感受到了这两种解答方法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图得到的,列式不同,但解答的方法是相同的,都是用加法求出一共有多少人,进一步体会了加法的含义。

  这一例题的解决让学生切实经历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并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反思3

  这节课总体来说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形式多样的练习题以及双语课的语言氛围使得课堂气氛较好。但同时也有很多遗憾之处。如在探究过程中教师的参与性没有充分发挥,对学生的巡视走马观花,而未深入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共同参与到他们的探究中。对于进位加法的`算理,未给与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落实,讲透,使得在时间控制上有些偏差。在游戏时我原本设计先给学生时间进行小组分工,但教学时有所遗漏,使得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自己职责不明,未达到预期的竞争场面。

  比赛已经落下了帷幕,但是作为教师如何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带进课堂,让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得到发展,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究和努力的方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将不断努力和探索,以取得更大的进步。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反思4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0 ~ 51页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对几个事物进行搭配的过程,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对几个事物进行搭配的所有方案,探索搭配的规律。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验证、归纳,并主动与他人开展交流,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和逐步优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

  3、结合具体,让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让学生在探索规律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在他人的帮助下,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探索策略

  三、教学准备

  3种点心、2种饮料的贴图;3件衬衫、2条裤子、3条裙子的贴图

  四、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平时早餐喜欢吃什么?如果给你提供汉堡、馒头、蛋糕3种点心,(贴3种点心图)你准备选什么?如果只选1种点心,共有几种选择?

  再给你提供牛奶、豆浆2 种饮料,(贴2种饮料图)如果只选1种饮料,共有几种选择?

  如果请你选1种饮料再配1 种点心做早餐,你准备怎样搭配?

  谈话:看来我们有多种不同的搭配,那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呢?猜一猜。

  (二) 独立探索,合作交流

  1、独立探索

  谈话:是不是6种呢?每个小朋友动手验证一下,你能写写画画表示出各种不同的搭配吗?

  2、小组交流

  谈话:你是怎样选择的,说给你小组里的同学听,比比谁的方法最好。

  3、全班交流

  谈话:哪一组先来交流你们的方法。

  展示,并让展示的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如果学生无序找,让其余学生评价这种方法好不好。这一环节要让学生充分交流不同方法)

  谈话:刚才同学们都用了自己的方法解决了问题,通过交流你现在觉得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4、谈话:你能用符号再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5、教师贴出符号。谈话:这是老师用的符号,谁来说说怎样选择,才能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1) 边演示边小结学生找的'顺序:先找1种饮料,可以分别和3 种点心搭配,两种饮料就有2个3种不同的搭配,共6种。

  (2) 谈话:有没有其他的找法了?边演示边小结学生的方法:先找1种点心,可以分别和2种饮料搭配,3种点心一共有3个2种搭配,共6种。

  6、饮料的种数和点心的种数,与有多少种搭配有什么关系?你找到规律了吗?

  学生回答后板书:饮料的种数X点心的种数=搭配的方法数

  (三) 教学“想想做做”

  1、做第2题。谈话:早餐吃完了,接下来你通常做什么事?(上学)

  上学前我们搭配一套衣服穿。

  出示一组服装,说说有些什么衣服?(3件衬衫、2条裤子、3条裙子)

  问题1:穿衬衣和裙子,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学生独立解决。小组里说说想法。(3X3=9种)

  问题2:穿衬衣和裤子,有几种不同的搭

  配方法?学生独立解决。小组里说说想法。(3X2=6种)

  问题3:不管怎样搭配,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学生独立解决。小组里说说想法。(方法1:6+9=15种。方法2:3X5=15种)

  问题4:你最喜欢怎样搭配?

  2、做第1题。谈话:穿上你最喜欢的衣服,我们一起到学校去。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少年宫去,(出示路线图)说说你获取了什么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学生独立解决。小组里说说想法。

  3、谈话:少年宫双休日开设了很多兴趣班,你知道星期六开哪些班,星期天开哪些班吗?如果两天你都去少年宫你准备怎样选择?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

  五、小结拓展

  谈话: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搭配,你找到搭配的规律了吗?同桌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奇妙的搭配?(小组合作出题)

  解读:

  1、创设了充满情趣的问题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本课教师选择了生活中最常见的搭配,如:早餐、服饰、兴趣班课程的选择等搭配问题,并有几句过渡语很自然地把几个环节串成一个有机整体,课堂充满生机。

  2、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再创造过程。

  教师重视让学生找的过程,提倡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让学生通过独立探索、小组交流经历知识的再创造进程。

  3、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模型。

  本课让学生经历了从实物到图、从具体到抽象的几个过程,并通过“饮料的种数和点心的种数和有多少种搭配有什么关系”这一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构建数学模型。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反思5

  在教学中,我觉得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是:

  1、创设了有趣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引入部分,我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小羊图,然后让学生根据小羊图提出数学问题,从而顺利地引出新课,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重视算法多样化。虽然学生还没有正式学过进位加法,但是根据学生已有的计算经验,肯定会有好多小朋友能正确地算出得数。在学生列出9+3=12时,我就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是记大数,再接着数小数的;有的是从3只小羊中拿来一只,和9只合起来是10只,再加2只是12只;有的说一只一只数出来的。

  上完了这节课,我觉得需要在下次上课时要注意的地方是:优化算法不应太早,应该暴露不同方法的弱点,使学生对方法的优劣有切实的.体会,作出自己的选择,真切地体会到“凑十法”的优越性。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反思6

  本学期我又教一年级,打开教材第一感觉教材在更新,让我意识到我的教学理念也要更新,尽管自己教龄比较长但还是要认真钻研教材。因此,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仍认真地备好每节课。对于《20以内进位加法》这一内容我进行了一些调整。

  第一、调整教学内容:

  教材把《9加几》和《8、7、6加几》分为两课时教学。我认为合理的安排,精心的设计也能用一课时解决。

  第二、调整教学过程:

  《20以内进位加法》主要是让学生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进行算法优化。教材是这样安排的`既提倡算法多样化又重点讲凑十法,在凑十法中既可以看大数拆小数,也可以看小数拆大数。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反而不知道怎样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题,怎么办呢?我把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把9加4作为教学的重点,突破凑十法,看到9想到1,9和1凑成10,所以我们把4分成1和3。那4还可以分成2和2,什么数与4相加要把4分成2和2呢?学生前面对凑十法理解得比较透彻,马上想到了4和8相加时把4分成2和2.我就因势利导让学生观察()+6(6分成1和5)、()+6(6分成2和4)、()+6(6分成3和3)这三组算式中都是加6为什么为什么分成的数不同呢?他们分别与谁相加呢?为什么?这样的设计进一步强化了“凑十法”。

  第三、精心设计练习:

  我出了两组题进行练习。第一组是:9+2 9+3 9+4 9+5 9+6 9+7 9+8 9+9第二组是:8+3 8+4 8+5 8+6 8+7 8+8让学生观察每一组的加数和得数,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很善于思考,说出了自己的见解。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理解凑十法的基础上迅速牢固的掌握9加几和8加几的得数。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反思:

  1、这节课只是让学生系统的学会了“凑十法”为学生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指明了一条路。如果学生要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还需要课后加强练习。

  2、这节课的教学容量比较大,对后进生还需要单独辅导,多加练习。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反思7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将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

  本单元分三小节完成,第一节,学习9加几,这一小节以实际情景提供计算题,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并接受凑十法,第二节,学习8、7、6加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凑十法,同时要求学生在“拆小数,凑大数”、“拆大数,凑小数”和“交换加数的位置”等几种方法中,会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算法。第三小节,学习5、4、3、2加几,这一小节是完全脱离实物,让学生独立思考算法,进一步巩固“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种算法,也为今后学习加法的交换律打下基础。

  在教学中,学生对凑十法掌握较好,能根据具体的题选择合适的凑十法,在口算小数加大数的`试题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还是习惯用凑十法,只有少数学生用交换加数的位置想另外一个算式来口算的方法。本单元的解决问题与以往的解决问题相比,有两个新的要求,一是要求在得数后面写出单位名称,二是要求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反思8

  在教学中,我觉得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是:

  1、创设了有趣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引入部分,我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图,然后让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从而顺利地引出新课,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重视算法多样化。虽然学生还没有正式学过进位加法,但是根据学生已有的计算经验,肯定会有好多学生能正确地算出得数。在学生列出9+3=12时,我就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是记大数,再接着数小数的`;有的是从3里面拿出1,和9合起来是10,再加2是12;有的说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上完了这节课,我觉得需要在下次上课时要注意的地方是:优化算法不应太早,应该暴露不同方法的弱点,使学生对方法的优劣有切实的体会,作出自己的选择,真切地体会到“凑十法”的优越性。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反思9

  《20以内进位加法》是一年级上期计算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知识点,也是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同时,它也是以后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多位数学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知识学习效果的好坏,将对今后学生计算的准确和迅速程度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如果学生在这一部分知识的接受上产生问题,没有掌握好,计算会很慢而且很容易出错,以后继续进行口算练习和多位数的笔算就会遇到很大的困难,与其他同学的差距也会越拉越大。因此,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一年级学生必须练好的基本功。

  教材编排中这部分知识分为三节新授课教学,第一节学习《9加几》,在这节课中学生会初步接触“凑十法”;第二节学习《8、7、6加几》,在这节课中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凑十法”,会熟练用“凑十法”计算大数加小数;第三节课学习《、4、3、2加几》,让学生体会小数加大数,还可以用交换加位的位置,变成大数加小数来计算,也为以后学生加法交换律打下基础。

  在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对“凑十法”掌握较好,能根据具体的题目来选择合适的凑十法进行计算,在口算小数加大数的时候,大部分学生还是会选择“凑十法”,只有少数孩子会用交换加数的位置的方法来计算。在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期间,我组织很多、各式各样的口算练习,有自制的口算卡片、有自制的口算课件、有自制的口算练习题卡,分小组口算比赛、请学生当小老师自已出题来考考其他的孩子、同桌互相出题练习口算。多形式、大剂量的练习,让学生对20以内进位加法这一知识重点的'把握效果较好,口算的准确性和迅速性得到大幅提高。在期末考试中,16分的口算题,1.5班的口算准确率达到97.98%,1.6班的口算准确率达到96.06%,(试题中还出现了较多的超纲题目)。

  总之,在《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中精讲多练,使大部分孩子对这部分知识都能顺利掌握,但还是有极个别的孩子在口算时计算速度较慢,还要多加练习熟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反思9篇(幼儿园20以内进位加法教案反思)相关文章: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10篇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

《小雨沙沙》教学反思11篇 小雨沙沙沙 教学反思

《夜宿山寺》教学反思12篇(敕勒歌夜宿山寺教学反思)

猜猜我是谁教学反思5篇 语言猜猜我是谁教案反思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12篇 认识钟表简短活动反思

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学反思12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长度单位教案

《桂花雨》教学反思9篇(桂花雨教学反思简短100字)

《充气雨衣》教学反思7篇(充气雨衣教案)

高一英语教学反思10篇 教学反思英语初中

《自然之道》教学反思10篇(自然之道教学设计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