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混合运算8篇(混合运算教学目标)

时间:2024-01-02 16:42: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数学教案混合运算8篇(混合运算教学目标),以供参考。

数学教案混合运算8篇(混合运算教学目标)

数学教案混合运算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乘法和加、减法两步混合运算 的运算顺序,并能按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2.在学习活动中增强类比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将本课学习的策略内化成自己的问题解决策略。

  教学准备:

  课件、常规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你有过到商店买东西的经历吗?在商店里购物时,你 遇到过怎样的数学问题?

  2.出示例1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自主观察。

  3.提问:小军和小晴一起来到商店想买一些学习用品。你能看图说说,图中有哪些学习用品,它们的价格各是多少吗?

  二、互动新授

  1.引导学生解答教材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1)出示问题(1):小军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元?

  (2)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答。

  (3)通过交流,板书学生所列的分步算式,并要求他们结合列出的算式说说思考的过程。

  (4)引导综合算式。

  介绍:像刚才这样,求“一共用去多少元”时,列了两道算式,并一步一步地去解答,这种方法叫“分步解答”,这两道算式叫“分步算式”。我们还可以把这两道算式合在一起列成一道含有两步运算的算式。 结合解题思路边介绍,边板书“综合算式”:5×3+20。

  (5)初步理解运算顺序,介绍书写格式。

  提问:用这道综合算式求一共用去多少元,应该先算什么? 师明确:用综合式计算时,一般要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并用递等式表示。先在原题下面,即第二行的左边写“=”,再在“=”后面写第一步运算的结果,没能参加运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接着对齐第二行的“=”,在第三行写“=”,并在“=”后面写第二步运算的结果。(教师边说边板演)

  让学生照样子完成教材中的填空。

  (6)认识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提问:观察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板书课题:混合运算) 学生独立思考后,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2.引导学生解答教材提出的第二个问题 (1)出示问题(2):小晴买2盒水彩笔,付出50元,应找回多少元?

  (2)启发: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想?

  (3)鼓励:试着列出综合算式,如有困难,可以先列分步算式。

  (4)讨论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提问:这道综合算式应该先算哪一步? 要求学生根据确定的运算顺序,试着用递等式计算。

  3.归纳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引导比较:观察2道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指出:在这样的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中,不管乘法在前还是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再让学生完成计算。

  2.“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独立思考,标出每题的错误之处并改正错误。

  (2)汇报交流,引导反思:进行混合运算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4.“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先计算出每组上面的得数,再和下面的数进行比较。最后集体交流,说说计算的方法。

  5.“想想做做”第5、6题 让学生先读题,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最后交流汇报。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即在没有括号的算式中,如果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数学教案混合运算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带小括号的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使学生能够正确区分:计算同级运算、两级运算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3.使学生养成规范解题,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小括号的作用,能准确地计算带有小括号的混合式题。

  教学难点

  学生能规范地脱式计算。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软件及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我们刚刚结束了+-黄金周,老师想知道你们是怎样度过的,你们想知道小动物去了什么地方吗?

  [多媒体软件伴随录音:清晨数学王国的闩口站满了游客,不一会儿却传来吵闹声。鸭姐姐得意地说:我的票上有+、-号我该排在队伍最前面。猫头鹰也不甘示弱,说:我的票上有、号,我该排在第一个。两人吵闹得面红耳赤,大黄狗跑过来大声嚷到:别吵了,我的'票上有( ),你们都该排在我的后面去。师:同学们,你们当小裁判,判断下谁该排第一?跟随学生回答揭示课题。

  二、探究尝试,总结规律。

  1.以旧带新

  3+4x8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试给它加上我们的新朋友小括号,使它变成

  另外一道题。学生试做例题(3+4)x8

  2.合作探究

  3+4x8 (3+4)X8=3+32 =7x8=35 =56

  师:请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观察、比较去体会小括号的作用)你觉得小括号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充分认识小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

  3.反馈练习

  42(17-11) 100-(60-10)

  (35+14)7 12(2x3)

  (让学生先读题,自选两道独立完成。)

  4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做题时要注意什么呢?

  一看(看清题里是否有小括号,有哪些运算);

  二想(想一想这道题的运算顺序);

  三算(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运算);

  四查(要有步步检查的好习惯)。

  三、巩固练习,不断深化。

  1.小动物们在我们公平的裁判下来到了数学电影院,观看了电影《符号妈妈》。

  同学们谈一谈看完电影的收获。(通过一场电影,把学习的几种运算顺序融为体,既实现了知识的整合,又便于学生掌握和区分。)

  2.小动物参观了数学迷宫,闯关练习。

  第一关:先读题,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

  顺序。

  20+7x6 (82)X9

  4x68 72-99

  36(43-39)100-15+5

  第二关:判断下面各题,结果相等的画,不相等的画,请同学们自己读题,认真思考一下。

  10+155=(10+15)5

  5X(3-2)=5x8-2

  2x4x3=3x2x4

  60-(30-20)=60-30+20

  3.小动物来到了数学游艺厅。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用数字2、5、6和运算符号组成两步式题,结果要比14大。

  四、小结

  师:小动物们快快乐乐地玩了一天,同学们猜猜它们会有什么收获?

数学教案混合运算3

  目

  衔接内容四则混合运算录

  ―、万以上数的认识...........................................(1)

  万以上数的读写.............................................()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数.......................................(7)数字编码...................................................(4)用计算器计算...............................................(1)整理与复习.................................................(8)综合与实践:三峡工程中的大数...............................(6)

  二、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1)

  加减法的关系...............................................(1)加法运算律.................................................(7)整理与复习.................................................(2)三'角.........................................................(79)

  线段、直线和射线...........................................(9)角的度量...................................................(8)

  四、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03)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03)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教案选

  问题解决..................................................(21)整理与复习................................................(29)

  五、相交与平行.............................................(39)

  相交与平行................................................(39)

  六、条形统计图............................................(49)

  条形统计图................................................(49)

  七、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64)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64)

  八、探索规律...............................................(82)

  探索规律..................................................(82)问题解决..................................................(93)整理与复习................................................(01)综合与实践:节约一粒米....................................(07)

  九、不确定现象.............................................(12)

  不确定现象................................................(12)

  十、总复习..................................................(219)

  总复习..................................................(219)?2?

  衔接内容

  四则混合运算①

  第1课时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8页主题图,第59页例1及“试一试”。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感受四则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存在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初步学会列综合式解决含有两步计算的问题。

  3.理解并探索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重、难点】

  1.初步学会列综合式解决含有两步计算的问题。

  2理解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运算方法。

  3.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运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

  主题图,例1图。

  ①本单元为衔接内容,仅供20xx年秋季四年级使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谈话引人:昨天老师家附近新开了一家超市,逛的人真多,我也去逛了一圈,给你们看看当时的图片。”

  ?1?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教案选

  出示主题图。

  教师:说说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能发现(或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学生根据图能发现1个现成的数学问题:(1)买1件成人衣服和3件儿童衣服要多少元?至少能提出1个数学问题:(2)买文具盒和书包一共用了多少元?

  教师根据情况板书两个问题,引导点拨:这两个问题现在能解决哪一个?为什么?[问题(1)条件不够不能解决,只能解决问题

  教师:那我们现在就一起来先解决问题()。(板书例1)

  [点评: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情境图,将新知识与生活中常见的问题紧密结合。既让学生感受到新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也让新知识有旧知识的依托,不让学生感到陌生和突兀,能激发学生有信心、有兴趣、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二、探索新知识

  1.教学例1。

  (1)观察例1文具盒每个7元,买了6个;买书包用去55元。买文具盒和书包一共用去多少元?

  分析:①“一共用去多少元”包括买的哪些东西?

  ②我们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试着自己做一做,小组内交流方法。

  (2)全班交流计算方法,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有没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提出综合算式=7X6+55。

  教师:在我们解决问题时,除了用分步式,还可以用这样的将两个分步式综合成一个算式——综合式来解答。

  ?2?

  衔接内容?四则混合运算

  ①先说说这个算式与我们之前学过、见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引导得出:这个算式有乘法和加法。我们通常把加减法称为一

  级运算,乘除法称为二级运算,“7X6+55”这个算式就是含有一级和二级运算的算式。这种含有一级和二级运算的叫作四则混合运算。

  引出课题:四则混合运算——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板书)②想想这个算式要算几步?为什么?

  ③议一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在这个乘加的混合运算中,我们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3)解决主题图中问题(1)。

  ①再看看刚才的问题(1),你觉得需要补充什么条件就能解答出来?(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条件:成人衣服每件120元,儿童衣服每件29元)

  ②想一想:你会怎样做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③能试着用今天学的综合式来列式并解答吗?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提出算式=120+29X3,重点说说先算什么运算,再算什么运算。教师:看看问题(1)(2)所列算式,都属于哪种运算?在解答时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看来,以后我们遇到混合运算中有乘法和加法时,都应该

  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教师:那如果是乘法和减法呢?你觉得又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

  2.例1的变式题。

  教师:老师将刚才的问题(2)变一下,看看你会怎么做?

  出示问题(3):文具盒每个7元,买了10个,买一个书包用去55元。买10个文具盒比买一个书包多多少元?

  ①这个问题,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②你能列综合式并计算吗?试一试,独立完成。

  指名板演=7X10-55。

数学教案混合运算4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系统地总结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2、适时渗透法制、德育教育,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法制哩念。教学重点:能系统地总结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⒈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将前几节课学习的混合计算进行练习,比一比谁练习得最好。(板书课题)

  ⒉口算

  90÷3012×578×2270÷903×1557÷3200÷5027×396×12280÷40

  4×1960÷15

  二、整理混合运算顺序

  ⒈运算顺序。

  ⑴出示:280+120÷10280+120×10

  请同学们算一算,说说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⑵出示:30÷6×530-6+5

  请同学们算一算,说说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⑶出示:(120+150)÷9017×(78-29)请同学们算一算,说说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⑷提问:刚刚计算的几道题可以分成几类?应该怎样计算?

  ⒉完成练习五第2题

  ⑴出示:480-180+6031+2×30240÷4×20480-(180+60)(31+2)×30240÷(4×20)请同学们分组分别进行计算。

  ⑵比一比。

  提问:每组中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呢?

  三、实际应用

  ⒈完成练习十一第5题。

  ①出示题目列表。提问:通过这张表,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要求的是什么问题。请同学们列综合算式来计算。

  ②指名请同学们说说解题思路,并相应地说综合算式为什么这么列式。

  ⒉完成练习十一第6题。

  ①出示第6题的`3小题。提问:这3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②同学们独立完成。

  ③分析、比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四、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十一第1、3、4题

  练习十二⑵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体会到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体会到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⒈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复习混合运算,完成练习十二上的练习。(板书课题)

  ⒉口算:

  720÷90484÷2450÷5028+4213×4840÷21360×265-1756+8

  ⒊计算下面各题。指名说说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87-49+21(90+70)÷80100-5×1332×(47-17)

  二、灵活运用

  ⒈完成练习十二第7题。

  ⑴出示题目:请同学们一线一组地算一算。

  ⑵比较: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关系?

  ⑶小结:能过这组题的计算,我们可以认识到一个数边续除以两个数,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结果相同。⑷组织同学们分组举例,并证实以上的结论。

  ⒉完成练习十二第8题

  ⑴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可以不计算,通过观察比较。

  ⑵集体订正,指名说说每题比较时的思考过程。

  ⒊完成练习十二第9题

  同学们独立完成,发现问题及是纠正。四、全课小结:通过练习,你有那些收获?

  十二、布置作业

数学教案混合运算5

  [教学目标]

  1.根据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正确地列竖式进行计算。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1.复习。

  (1)用口算卡片进行口算练习。

  7+4 12-3 18-9 30+15 44+6 35-10

  10-5 9+6 7+7 47-20 58-18 40-30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38+25+18 76-29-35

  学生完成后,请两名同学板演,教师订正如下:

  教师提问:连加、连减的题目按什么顺序计算?

  学生回答:连加、连减的题目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教学意图:通过复习,可以使学生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为运用迁移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2.新授。

  (1)教学例3: 68-29+51=

  ①读题,说说这道题与刚才所做的复习题有什么不同?

  学生可做如下回答:复习题是连加、连减,这道题是加减混合式题。

  教师可向学生进一步说明,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像这样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师板书课题:加减混合)

  ②通过对连加、连减的学习,你能用学过的知识独立试做这道题吗?

  学生独立试做,并请一名同学板演。

  教师订正答案如下:68-29+51=90

  教师向学生说明,像这样的加减混合式题也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也像连加、连减一样,可以用简便写法列竖式计算。

  ③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56+24-30 67-34+39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订正如下:

  (2)教学例4: 72-(47+16)=

  ①读题,说说例4与例3有什么区别?

  学生回答:例3是不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式题,而例4是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式题。

  教师提问:算式中的小括号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小括号可以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师进一步提问:小括号怎样改变题目的运算顺序?

  学生可做如下回答:没有小括号的算式,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有小括号的算式就要先做括号里面的计算,再做括号外面的计算。

  ②说说例4的运算顺序。

  学生回答:先做括号里面的47+16,然后用72减去47+16的和。

  ③按照刚才所说的运算顺序独立完成例4,要求列两个竖式进行计算,想一想:有没有简便写法?

  教师订正答案如下:

  72-(47+16)=9

  教师说明:由于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这种式题的竖式没有简便写法,只能写两个竖式。

  ④完成下面两题:33+(55-46) 76-(13+42)

  教师订正答案:

  说明,在加减混合的运算中,能口算的不用写竖式。

  教学意图:这两个例题的教学,全是采用学生试做的方法。学生通过对以往知识的学习,运用知识的迁移完全可以解答这两道题。教师要对学生信任,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3.课堂练习。

  (1)计算。

  (教师订正答案 72 21 98 47 72

  31 97 79 82 65)

  (2) 把下列计算中不正确的改正过来,想一想错在哪里?

  ①64-(17 + 28) = 19 ②26 + (86 -59 ) = 5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第①小题是错的.,第②小题是对的,26+27得53,用27+26也得53,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是不变的。而第①题把被减数和减数的位置变换了,这是不正确的,因为被减数是整体,减数是部分。通过比较分析,使学生明确不是任何加减混合的两步式题都能用简便写法来计算。如果括号前面是加法,可以用简便写法;如果括号前面是减法,就不能用简便写法。

  教学意图:通过这两组的学习,使学生巩固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及竖式的正确写法,加深学生对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式题竖式写法的认识。

  4.课堂。

  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教学意图:通过课堂,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清楚的认识,给学生和质疑的条件与机会,意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数学教案混合运算6

  教学内容:

  教材第20页例5和“练一练”,练习五第1~3题,带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要求:

  使学生认识中括号及中括号的作用,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

  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做第20页复习题。

  指名学生口答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说明理由。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要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2.按照要求,在算式里添上小括号。

  24X18—16÷2 ……最后一步算乘法。

  24X18—16÷2 ……最后一步算除法。

  提问:在混合运算中,使用小括号有什么作用?

  3.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知道,在列式时为了改变算式中的运算顺序,要用到括号。但有时只用小括号还不够,还要用到中括号。(板书[ ])

  说明:像这样的括号,叫做中括号。(说明中括号的写法)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带有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式题。(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说明运算/顷序。

  中括号是加在小括号外面的第二重括号。请同学们照课本上

  读一读,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然后告诉大家。

  提问: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怎样算?(板书: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2.教学例题,小学数学教案《带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

  现在请大家看下面的例题,(板书例题)请大家说一说,这道题有怎样的特点?

  说明小括号外面还有中括号。让学生说一说要先算哪一步。

  (板书算式,说明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并在下面划线)

  提问:小括号里面计算的结果是几?(板书递等式)接着要再算哪一步?(说明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并在下面划线)

  请同学们接下去一步一步算在课本上。同时指名一人板演。

  集体订正。

  追问: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算式,要按怎样的/顷序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的题。

  让学生先说一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运算过程。

  2.做练习五第1题。

  让学生先在课本上方框里填数。

  小黑板出示,学生口答,老师在方框写出相应的数。

  提问:第1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第2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请同学们根据运算顺序在练习本上列出这两题的综合算式。

  指名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

  提问:第1小题为什么要把前两步括在括号里?第2小题为什么要把减法这一步括在括号里?

  想一想,使用括号有什么作用?

  3.说运算顺序。

  让学生依次说一说练习五第2题的运算顺序。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算式要怎样算?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五第2、3题。

数学教案混合运算7

  一、复习

  1,先着重让学生说一说复习题中各题的运算顺序,并直接口算出得数.

  2.教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二、新课

  1.教学例

  教师:刚才我们计算的两步式题,都是直接口算出得数.为了便于看出运算顺序,从现在开始,我们学习两步式题的脱式运算.

  接着教师出示例l,说明脱式的书写格式.

  教师:两步计算的式题,脱式时要先在原题下面的左边写=,再在=的后面写第一步运算的结果35,还没进行运算的部分+5要照抄写下来;接着对齐上面的=在下行写 =,在=的后面写第二步运算的结果.

  然后,让学生做做一做的`习题.

  教师巡视,看学生的书写格式是否合乎规范,对书写不规范的要帮助改正。然后共同订正。2、教学例2.

  教师出示例2.

  教师:这两个算式各含有哪些运算?它们有什么相同的运算?(有加、减和乘法运算;它们都有乘法运算,)

  教师:在没有话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不管乘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乘法

数学教案混合运算8

  教学内容: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练习三第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

  教学重难点: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计算下面各题

  56+7315(34-29)-+

  过程要求:

  1、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2、说一说运算顺序。

  二、讲授新知

  1、教师明确说明: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

  2、举例说明

  计算:+

  (1)观察算式说一说运算顺序。

  (2)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学生汇报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

  =+

  =

  3、尝试练习

  1--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三第3题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选出两题,请学生进行板演,学生评价。

  四、课后作业设计:

  一、计算:

  -+(+)2

  (-)75-25-

  二、列式计算

  1、与的差的是多少?

  2、减去的,差是多少?

  3、的比少多少?

数学教案混合运算8篇(混合运算教学目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