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教案5篇(囚绿记教案完整)

时间:2024-01-04 20:00: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囚绿记》教案5篇(囚绿记教案完整),以供参阅。

《囚绿记》教案5篇(囚绿记教案完整)

《囚绿记》教案1

  教学目标:

  1、联系当时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2、巩固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从品味关键句——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入手。

  教学重难点:

  1、明确“绿”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

  从圈划、品味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含有言外之意的语句入手,把握本文的主旨,提高感悟能力。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巴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

  二、研读课文

  1、本文题为“囚绿记”,意思是记述“囚绿”的经过。

  ①“囚绿”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哪几段写“囚绿”的?

  ②“囚绿”之前、之后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文章自始至终紧扣一个“绿”字,快速阅读课文,明确行文线索

  恋绿(1 —7 )

  囚绿(8 —11)

  释绿(12—13)

  念绿( 14 )

  1、学生朗读“囚绿”的'经过,同时思考以下问题

  ①作者为什么要“囚绿”?

  ②常春藤具有怎样的特点?

  蓬勃、固执、向阳

  ③面对挚爱的绿,作者有怎样的体验与理性思考呢?(明确绿的象征意义)

  生命 希望、向往光明 自由、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三、 拓展延伸

  1、文章给你什么深刻的人生启示?

  2、选择最能打动你的或能给你启示的语言进行美点赏析。

  以“致__”为题,写一段话。

《囚绿记》教案2

  教学目标:

  1、从解读题目入手,理清作者的感情线索。

  2、概括作者笔下绿的特点,理解绿的象征好处。

  3、多元解读文章主题,感受优秀作品恒久的生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绿的象征好处,感受优秀作品恒久的生命力。

  教学方法:

  诵读感知、读写品悟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顾城有诗云:“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这天就让我们带着一双慧眼,一齐去寻找那片绿,共同走进陆蠡的《囚绿记》。

  二、检查预习,积累字词:

  请大家在文章中找出下列字词,并注音:

  陆蠡(lǐ)涸辙(zhé)淅沥(xī)猗郁(yī)移徙(xǐ)婆娑(suō)瞥见(piē)蕈菌(xùn)揠苗助长(yà)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题目为《囚绿记》,“绿”是指什么?“囚绿”是怎样回事?作者为什么“囚绿”?

  明确:“绿”指常春藤。

  “囚绿”是作者把常春藤的两条柔枝从窗子的破洞中牵进房间,让它垂在自己的书桌上,以便时时欣赏。

  “囚绿”是因为喜爱。

  2、课文哪几段是直接写“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请用与“囚绿”形式相同的短语概括。

  (赏绿)――囚绿――(释绿)――(念绿)

  四、细读课文,品味情感:

  1、找出文中对绿的前后不同的称呼,看看不同的称呼反映出作者对绿的情感前后有什么不同的变化。尽量使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提示:运用圈点批注符号)

  赏绿绿影喜悦满足欢喜留恋

  囚绿绿色喜悦不快可怜恼怒

  释绿绿囚珍重祝福

  念绿绿友怀念

  2、找出文中直接描述常春藤的句子,并标上序号,品味作者笔下绿的特点。

  (1)囚禁前,作者是如何描述这位绿友的精神风貌的?概括出这位绿友怎样的特点?(生命力旺盛蓬勃无拘无束)

  (2)囚禁后,作者又是如何描述这位绿友的精神风貌的`?此时的它又有什么特点?

  (柔弱而蓬勃向阳固执)

  在自由自在的环境中,常春藤这位“绿友”活泼可爱,充满朝气;而囚禁后成了“病孩子”,但即使这样,它仍然十分固执,永不屈服。如此强烈的反差,如此鲜明的比较,作者仅仅是为了写“常春藤”吗?

  五、感知作者,深化主题:

  1、知人论世

  陆蠡:1908—1942,原名圣泉,浙江天台人。1931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后与友人创办泉州语文学社。1935年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修改,业余从事散文创作和翻译。1938年创办科学、文化综合性杂志《少年读物》。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不久由捕房转到虹口日本宪兵拘留所,刑审数月,惨遭杀害,时年34岁。

  联系作者简介,试从文中找出有关本文写作时代背景的句子。

  明确:13段

  2、齐读13段: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了。我们一齐看看最后作者写了什么资料。这一段中最触动你的是哪一句话?

  “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我们回看课题,“囚绿”在那里发生变化了。

  变成了――“囚人”

  什么人?(中国人。)

  中国人有没有被屈服呢?(没有)

  请看这“绿”和“中国人”之间,作者是如何将二者联系起来的?

  (运用象征手法,绿其实象征了不屈服于黑暗,渴望自由、阳光的中国人。)

  蓬勃——期望、生命

  绿象征(托物言志)向阳——自由、光明

  固执——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物)(志)

  小结:

  陆蠡作为一个爱国的作家,他不仅仅抒发了自己对绿的热爱,更赋予绿以时代需要的精神,寄托了作家对民族未来的完美祝愿。这种写作方法就是我们常说的托物言志。

  3、归纳主题:

  文章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抒发了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颂扬了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表达了对自由和光明的向往之情。并借“有一天”重见常春藤的期望,祈祝沦亡的祖国河山早日获得解放。

  六、再读课文,发散思维:

  本文给你什么深刻的人生启示?

  (提示:从常春藤的身上和作者对绿的态度和方式上去思考。)

  1、困境中要坚强,冲破阻力才能成功。

  2、爱不必须要占有,真爱就应学会放手。

  3、世间的一切生命其实都是平等的,我们就应尊重生命。

  八、布置作业,课后练笔: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期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在寂寞中,常春藤不离不弃地陪伴着作者,这绿色的常春藤在作者的眼中已不是一株植物,而是一个老友,也许作者常常会与这位老友交谈。在“赏绿、囚绿、释绿、念绿”这几个部分中任选一部分,设计一组作者与常春藤的对话。

  要求:对话要贴合作者在每个时段的情绪。

  能体现绿的象征好处。

  语言要求生动形象。

  附板书设计:

  蓬勃——期望、生命

  绿象征(托物言志)向阳——自由、光明

  固执——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物)(志)

《囚绿记》教案3

  教学目标

  1、能用生动的语言再现作者与绿藤的故事片段

  2、能比较熟练地运用种种符号给文章作批注

  教学重点、难

  1、用生动的语言再现作者与绿藤的故事片段

  2、批注 课前准备让学生查找陆蠡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情境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第一块:与陆蠡相识组织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对作家作品的了解,并评价学生在这方面的学习态度。学生谈完后,教师强调本文中所蕴藏的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谈作家作品,但是不能照本宣读,回答精要,不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学生可以带有关的资料

  第二块:讲述与绿藤的故事1、组织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来熟悉课文,再现作者与绿藤相处的情景。邀请两三位学生上台讲。情境导入 语:悲欢离合往往是人与人之间的故事,草木非人,但它们却永恒地在演绎着生命的故事。《囚绿记》中,作者和绿藤间有着怎样动人的镜头呢?请你熟读课文后,用生动的语言(不看书本)来向大家讲述一下作者与绿藤的故事。2、组织分析三位学生在讲述故事重点内容安排上的共同点。3、提升学生的认识: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笔墨来描绘绿藤的`执着呢?绿藤象征什么?作者通过讲述特与绿藤的故事到底要抒发哪些情感呢?1、学生先熟悉课文,然后尝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讲故事。练习几分钟后,争取上台向全班同学讲。语言要生动,表达要连贯。2、抓住共同点思考分析。结论提示:对绿藤的执着的描写;作者对绿藤的感情。针对三个问题,可以查资料,可以与同桌讨论分析。为增强效果,可以用录音机为部分同学配乐。

  第三块:再当评论家1、组织学生围绕课堂讨论的重点为本文作批注。2、组织交流批注。1、认真写批注。2、大胆发言,积极交流。要求学生批注要做得整洁,以便于自己复习。

《囚绿记》教案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而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主旨。

  1、针对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点,了解作者在文中寄寓的真挚热烈的思想感情。

  2、了解文中“绿”的象征意义,唤起学生对“绿”的意义的品评。

  3、从被囚的“绿”的博爱与恩泽,激发起学生爱绿的浪花。

  态度情感价值观:联系时代背景,了解作者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情绪的歌颂。

  二、教学方法与课时安排

  1、以引领式的自读为主,间以提问、质疑等教学方法。

  2、安排一教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从“囚绿”到“释绿”乃至“爱绿”、“护绿”情感的培育和激发。

  教学难点:对“囚绿”深层含义,即象征意义的理解和品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巴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多好的人!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囚绿记》的作者,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散文家和翻译家陆蠡。陆蠡是一位真诚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1942年,他才34岁,坚贞不屈死于日寇酷刑之下。

  现在,让我们一起研读陆蠡的散文代表作《囚绿记》,去接触他那崇高的灵魂。

  二、研读课文

  1.本文题为“囚绿记”,意思是记述“囚绿”的经过。

  ①哪几段写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

  请快速阅读课文,圈划关键句(即那些写行动的句子)这样也就理清了全篇的思路,如能象“囚绿”那样用两个字概括更好。

  ②哪一段,哪几段写得特能打动你,使你动情的,做一下记号,待会儿我们要好好朗读和品味。

  ③质疑。有疑惑的地方打个问号。

  学生自读、圈划。

  2.全班交流:文章自始至终紧扣一个“绿”字,择绿、近绿、囚绿、释绿,这过程与作者的感情有什么联系呢?

  每一个意念与行动都体现着作者对绿的爱,文章的最后,作者向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一株常春藤“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一年后还在怀念并盼望再见。曲折有致地表现了爱绿色生命的生活经历和心灵历程。每一步都有感情的深化。一浪又一浪地把爱绿色生命的心潮向前推进。

  3.刚才你在快速阅读时,哪一段或哪几段最打动你?我们来读一下,好好品味。个别读(说明理由)、散读、全读。

  4.我们在朗读时,都被作者对绿的挚爱感动了,作者为什么对绿——一株常春藤这么爱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思考两个问题,圈划有关词、短语、句子,作些批注。

  ①作者笔下的绿有怎样的特点呢?

  ②面对挚爱的绿,作者有怎样的体验与理性思考呢?(提示:应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烽烟四逼”。)

  学生自读、思考、圈划、批注。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深化感悟。

  在交流中明确概括绿特点的词语,形成板书。

  蓬勃

  绿向阳固执

  从作者的体验思考中,我们感悟了作者为什么那么爱绿,那就是:

  因为绿蓬勃向上,充满生机;因为绿永远向着阳光,固执,坚持已见;因为绿使处于孤独、寂寞、苦闷中的作者以精神的激励,所以,他深深地爱绿——一株常春藤。

  这就是本文的主旨吗?不!还有更深一层的思想,绿有它的象征意义。

  5.什么是象征?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绿”的象征意义。(提示:由绿的特点,作者的体验思考联想一下。)

  全班交流中明确,形成板书

  象征:生命、希望向往光明、自由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6.小结:作者以一株常春藤为线索,牵出无限的情思,唱出了一曲绿色生命之歌。绿色是自然给予人类的审美心理需求,它给人以和平安宁的象征,给人以生命活力的感召力量。古诗词中就有不少写“绿”的名句,能背几句吗?(学生背诵,谈自己的理解。)绿树村边合,青山锅外斜。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最爱东湖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这些诗句中写到绿,体现了诗人独特的感悟、思想,因此千古传颂。绿在视觉上给人以美感,色彩美;心理上使人愉悦,安宁。这就是一般人都喜欢绿,爱绿的原因。而我们的作者在“烽火四逼”的民族危亡时刻,不仅写爱绿,更赋予绿以时代需要的象征意义——(齐读板书。)我们从中窥见他渴望光明、自由,呼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崇高的灵魂”。他确实有一颗——“黄金的心”。在那抗日救国的年代,《囚绿记》确有照亮民族心灵的作用。

  文章贵在立意,立意贵在真实、深刻,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囚绿记》就是这样一篇真实、深刻,有鲜明时代气息的优秀散文,值得我们写作时学习、借鉴。

  7.我们从品味关键句入手,读懂了这篇优美的散文,感受到作者那黄金的心。由此可见,我们要快速读懂一篇散文,可以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从品味凝聚作者感情体验,理情思考的语句,从含有言外之意的语句入手,把握主旨。而其中借物抒情,托物寄意类文章,应从物的特点思考,展开联想,联系相似点,明确象征意义。

  当我们自己写作时,应在文章的显要处文首文尾,段首段尾,写上凝聚自己感情体验与理性思考的语句,使文章脉胳清楚,更深刻感人。

  8。布置作业:A、B选做

  A课文《囚绿记》在表现手法上有许多可供我们鉴赏学习的地方。如:

  ①文章的结构清晰,简繁得当,各尽其妙。

  ②借物抒情,托物寄意的象征手法。

  ③善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

  ④文字表达细腻、质朴等。

  同学们从表现手法角度好好品味一番,就你感受最深的某一特色,写一段20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

  B续写一段话,锻炼写作能力:作者离开北平之时: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请你结合文意,接着这句话“用形象的语言描绘一下这一株被‘囚禁’多日的常春藤重见阳光的情态”。

《囚绿记》教案5

  学习目标:

  1、读一读

  2、画一画

  3、说一说

  4、赏一赏

  重点和难点

  1、掌握象征的写法。

  2、体会作者在行文中所表达的向往光明、顽强斗争的精神。

  学习过程:

  一、 导入:

  你喜欢绿色吗? 我们应该怎么对待绿色?

  二、朗读课文,圈点批注

  1、用“.”圈出文中生字、难字;

  2、用“O”在段首圈写出段落序号;

  3、用“——”在文中画出直接描写常春藤的语句;

  4、用“【】”批注表现常春藤特点的内容。

  三、整体感知:

  本文题目“囚绿记”作何解释,“囚绿”是怎么回事?作者为什么“囚绿”?

  四、理清层次

  在文中题目为“囚绿记”,课文中哪几段是写“囚绿”?“囚绿”之前、之后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寻绿(1 - 4)

  赏绿(5 - 7)

  囚绿(8 -12)

  放绿( 13)

  怀绿( 14)

  五、研读课文:

  1、请同学们逐段找出文中直接描写常春藤被囚之前、之后生长状况的句子,并说说表现了它什么样的特点

  2、绿藤被囚后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这说明了什么?

  六、探究写法;

  1、【知识链接】

  ① 陆蠡其人:(1908~1942),现代散文家,翻译家。1942年,因出版抗日书籍,被捕,刑审数日,受尽酷刑,英勇不屈,年仅34岁。从一介书生到抗日英烈,34岁短暂的生命有如燃烧的流星,划过漫漫夜空,爆出了美丽耀眼的火花。

  ②陆蠡其时其文:1937年7月,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时值日寇入侵,“黑云压城城欲摧”“山雨欲来风满楼”。本文写于1938年,当时作者是富有正义感的`青年作家,困难当头,不能不愤怒、忧烦,不能不生发出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

  2、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绿”的象征意义

  七、拓展延伸:

  1、本文给你什么深刻的人生启示?

  2、观赏名人事例及视频,激发正能量。

《囚绿记》教案5篇(囚绿记教案完整)相关文章:

语文六年级小学教案6篇(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设计)

小学主题班会教案模板5篇 小学主题班会教案集共20个主题

语文蟋蟀的住宅教案9篇 课文蟋蟀的住宅教案

小班体育教案范文6篇(小班体育简短教案)

小学体育《篮球》教案5篇 小学体育篮球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下册教案10篇(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小刺猬》小班美术教案6篇(小班美术课小刺猬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7篇 七年级政治上册期末复习教案

语文教案《风》8篇 《风》教学设计

简单的排列教案8篇(数字排列顺序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