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声教案6篇 欣赏《音乐之声》教案

时间:2024-01-07 21:59: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音乐之声教案6篇 欣赏《音乐之声》教案,以供参阅。

音乐之声教案6篇 欣赏《音乐之声》教案

音乐之声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聆听,欣赏电影《音乐之声》,体会歌声所传达的情感信息,思考音乐在电影中的重要作用。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熟悉四三拍的节奏,了解多种演唱形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分析:

  通过学唱歌曲《音乐之声》,不仅能拓宽学生的音乐欣赏面,还能让学生了解这部优秀的电影,从而激发学生欣赏兴趣,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音乐之声》体会其中对于音乐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教学难点:

  理解插曲流露的情感,训练节奏感。

  教学过程:

  1、在《音乐之声》的歌声中走进教室,初步体会歌曲中对于音乐的赞美之情。

  2、教师简介《音乐之声》这部电影的内容,播放课件,配合视频和音乐让学生了解电影的时代背景和故事情节,图像、声音、内容合为一体,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为下面欣赏歌曲做好铺垫。

  3、介绍并欣赏主题曲《音乐之声》创作背景及相关内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歌曲的内容和情感风格。

  4、播放《音乐之声》在影片中的片段,欣赏原汁原味的电影歌曲,体会歌曲情感,分析歌曲内容,感受四四拍的节奏,让学生说出欣赏感受,并再次欣赏《音乐之声》,鼓励学生跟着哼唱。提示学生注意演唱形式的变换。

  5、思考歌曲的演唱形式,介绍独唱、齐唱,比较合唱与重唱的异同,并提醒学生注意在演唱二声部时第一要注意唱准自己声部的旋律,二要相互配合,和谐统一。

  6、欣赏影片中的其他插曲《DoRemi》和《孤独的牧羊人》,分别播放从电影中剪辑下来的视频,体会不同的'音乐风格与乐趣。说出两首歌曲带给我们的感受(《哆来咪》欢乐有趣,《孤独的牧羊人》诙谐幽默)。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在电影中的重要作用:烘托情感,渲染气氛,让感情发挥的淋漓尽致,让电影得到更完美的诠释。

  7、小结及作业:

  适当的时间自己欣赏《音乐之声》这部影片,完整体会影片和歌曲的魅力。

音乐之声教案2

  教学内容

  1.歌曲:《渴望春天》。2.创编:为歌曲配打击乐伴奏。3.配乐散文:《春》。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VCD、打击乐、铃鼓、三角铁、响板、沙锤等。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渴望春天》,并在反复地练唱中体会6/8拍子活泼欢快的特点。

  2.通过对散文《春》的配乐朗诵,使学生感受音乐与文学的密切关系,审美内涵。

  3.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

  1.教师要充分注意“教学导入”环节的重要性,精心设计。如:(1)可以通过教科书上的彩色画面启发学生的想象力,用语言描述春天的景色;

  (2)可用优美的旋律导入;

  (3)可用简短的诗句导人;

  (4)可用录像资料(风光片,春景图,配乐散文)导入。要求学生共同参与。

  2.请学生朗诵散文诗《春》,并选择适当的乐曲做背景音乐,有感情地表演。

  教师也可以发动学生自主找一些抒情音乐的录音并请大家边听边讨论,选择合适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

  3.播放歌曲《渴望春天》。请学生仔细聆听,听后用语言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4.随录音轻声哼唱歌曲。其间,教师可以为学生范唱,也可以用钢琴伴唱,通过多种形式的练唱,使学生逐渐熟悉歌曲。

  5.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相同的旋律片段。如:一、二乐句的开头:(插图)并打着拍子反复地唱一唱,加深印象。

  6.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变化音。如(插图)在演唱中注意唱准音高及旋律对感情表达的作用。

  7.再次播放歌曲《渴望春天》的录音。提示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感受音乐:

  ①音乐的速度是什么样的?快,稍快,很快,极快。结合词、曲特点,谈一谈为什么用这样的速度来表达。

  ②歌曲演唱的`力度是什么样的:很弱(pp)、弱(p)、中强(mf)、强(f)、很强(ff)。你认为歌曲应该用哪种力度表现最合适。

  ③应该用怎样的情感才能恰当地表达歌曲的情绪?

  ④你喜欢这首歌曲吗?为什么?谈谈对整首作品的感受。

  8.在老师钢琴伴奏下,(或用录音带伴奏;老师指挥)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渴望春天》。演唱形式可采用领唱、齐唱。之后,也可由学生独唱或小组唱。

  9.请学生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伴奏型可由师生共同设计,更多的是鼓励学生自己设计,边唱边加入打击乐伴奏。

音乐之声教案3

  单元分析:

  戏剧是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它包括了表演、音乐、美术、文学等各个方面,儿童剧场是艺术课系列单元的延续,通过这个平台向学生们介绍丰富得戏剧艺术,使学生能够体验和感受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对时间范畴的多元艺术门类有所了解和认识。

  本单元设计了“音乐之声”和“三岔口”两个课题,分别涉及现在比较时尚的音乐剧和传统京剧中的哑剧表演形式。通过对两种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对比、分析、学习,使学生在感受、体验、表演、思考等方面获得戏剧的有关知识与技能,增进学生对戏剧艺术的热爱,提高学生欣赏戏剧艺术的能力。

  课时建议:6课时

  课题一 音乐之声

  教学目标:

  1.感受音乐剧《音乐之声》片断及插曲,了解音乐剧的特征。

  2.体验音乐剧抒情优美的情绪,学会用色彩表现情绪,制作小动物剪影。

  3.制作雪绒花装扮教室。

  教学准备:

  1.电影音乐剧《音乐之声》的VCD、CD 等。

  2.彩纸等美术手工工具。

  课时:1课时

  教与学的活动过程:

  活动一:快乐的多来咪

  1.教师安排学生在课前查找有关音乐剧方面的资料,初步了解音乐剧的有关知识。请大家在艺术课中介绍自己所知道的音乐剧,讨论在音乐剧中的感受。

  2.欣赏音乐剧《音乐之声》片断,了解剧中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引发对音乐的热爱,对老师的喜爱。

  音乐剧《音乐之声》,充分表达了教师玛利亚对大自然的热爱,她给孩子们教的“多来咪”无疑是一堂诙谐生动的音乐课,7个调皮苦闷的孩子爱上了音乐和玛利亚,他们唱出了怡人的《孤独的牧羊人》、激昂的《最爱的东西》,睿智的《十六以后是十七》等,给她们的生活增添了无尽的乐趣。特拉普家的孩子们在父亲的晚宴上,在客人们面前说“晚安、再见”时,那乐趣横生的情景令人难忘。

  活动二:感受乐曲

  a) 在欣赏歌曲的`同时,请学生上台表演不同的角色,感受音乐的情绪,并请台下的同学把对音乐的感受用色彩表现出来。

  b) 小结:欢快的乐曲用浅色表现,深沉的乐曲用深色表现。旋律的音高、节奏不同,色彩的深浅程度不同。

  小游戏:教师方不同情绪的音乐,让学生用色彩表现。增强学生对音乐直觉的感受能力。

  活动三:我是小小牧羊人

  欣赏歌曲《我是小小牧羊人》,感受乐曲的情绪,带领学生分角色表演、体会,教学生快速制作小动物的剪纸外形,通过夸张表现,突出教案频道 动物特征。选用色彩鲜明的彩纸,要求造型具有个性。

  活动四:我爱雪绒花

  1.播放雪绒花的音乐,观赏植物雪绒花,带领学生制作雪绒花作品。

  要求:选用与乐曲情绪相适应的彩纸,运用油画棒进行大胆的造型表现。

  2.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3.表演《雪绒花》,学生利用自己制作的作品装扮舞台或教室,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与情感体验。

  札记:儿童剧场是艺术课系列单元的延续,本课涉及现在比较时尚的音乐剧。通过这个平台向学生们介绍丰富的戏剧艺术,使学生能够体验和感受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对实践范畴的多元艺术门类有所了解和认识。

  执教时间:4月3日——4月5日

音乐之声教案4

  教学内容:

  1.欣赏:《新疆之春》(小提琴曲),《春晓》(歌曲),《春节序曲》(管弦乐曲),《春天奏鸣曲》(小提琴与钢琴)。

  2. 器乐:学吹竖笛《春游》。

  3.创作与表演:为旋律创作歌词,并表演。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以描绘春天为主题的声乐、器乐作品,了解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并感受其抒情性、审美性。

  2. 学会用竖笛吹奏《春游》。

  3.通过学生创编歌词、填词唱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以及对音乐的理解、表现能力。

  教学过程:

  (一)欣赏

  1.《新疆之春》

  (1)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品表达的情绪,如:豪放、乐观、奔放、流畅、欢快、载歌载舞等。

  (2)出示《新疆之春》的主题旋律片断(第一、二部分),引导学生对两个部分的主题片断进行分析。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如:各部分在演奏形式有什么不同?第一部分主题是钢琴伴奏,小提琴以装饰音、强音、跳弓等多种演奏形式出现,第二部分则是小提琴以双音演奏舞曲般的节奏和拨弦的形式演奏,让学生充分体会和感受小提琴这一乐器的丰富的表现力。

  (3)通过欣赏《新疆之春》,使学生了解新疆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热情奔放的性格特征及他们的精神风貌。

  2.《春节序曲》

  (1)边听边感受这首乐曲的风格特点,如:热烈的、欢腾的、载歌载舞的等。学生小组讨论并谈感受。

  (2)将不同部分的音乐主题用板书、投影、课件等方式呈现出来。请学生边听边对比音乐的不同特点,如:欢快的`、抒情的、流畅的、赞美的等情绪特点,以及力度上的特点。

  (3)学生自主地找一段主题旋律并为其划旋律线,感受旋律的表现特征。

  3.《春晓》

  (1)使学生了解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春晓》这首诗构思精巧,令人回味无穷,加入黎英海的配曲,更使其意境深这。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词曲结合的歌曲的深刻内涵,并吟诵全诗。

  4.《春天奏鸣曲》

  (1)作品是贝多芬所作10首小提琴奏鸣曲中的第五首,该曲因音乐绚丽甘美,明澈如水而得名。共四个乐章,可以选听其中的第一乐章,教师可以根据优美、抒情的旋律引导学生想象和联想。

  (2)组织学生讨论:乐曲第一部分中,小提琴演奏和钢琴伴奏有什么特点?

  (二)学吹竖笛《春游》

  1.教师弹琴,学生轻声哼唱旋律;熟悉曲谱。

  2.学生练习吹奏。学生可相互帮助克服技术难点。

  3.引导学生找出乐曲中旋律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如:二、四句旋律完全相同,第三句变化;结尾不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4.为乐曲配打击乐伴奏,在有标记的地方敲击三角铁或其它打击乐器。

  (三)创作与表演

  1.请学生即兴为《春节序曲》(教材内容)的旋律配一段歌词,并试着唱一唱。分小组创编,然后为大家展示成果。

音乐之声教案5

  教学目标:

  1、了解影视剧本的特点,了解《音乐之声》的剧情;

  2、把握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的性格特点,感受其形象美;

  3、结合影视剧本的特点,赏析其画面美,培养学生阅读影视剧本的兴趣;

  4、引导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教学重、难点:

  1、揣摩文中的两个场景,感知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体会课文是如何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玛丽亚的形象的;

  2、揣摩语言,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课文的画面感以及其中人物唱词所体现的音乐故事片的特色。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音乐,是人类的通用语言,是人类发自内心世界和灵魂深处的艺术结晶,是人类情感最美好的表达方式。喜爱音乐的人是快乐的,有音乐相伴的人生是幸福的。今天,我们一起到美丽的阿尔卑斯山麓去寻找仙乐飘飘处处闻的人间仙境。一起走进《音乐之声》。

  二、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了解《音乐之声》及其故事背景;

  电影《音乐之声》1965年上映,由在百老汇上演的音乐剧改编而成,取材于1938年发生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故事。是电影史上最经典的歌舞片之一。(20xx年2月18日,其原型玛丽亚在美国去世,享年99岁。)

  2、了解戏剧中最受欢迎的影视剧的魅力,体会影视剧本的特点;

  影视剧本的特点:

  电影文学剧本是专供拍摄影片而创作的剧本,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称电影文学。

  电影文学剧本跟小说、戏剧一样需要塑造人物、交代情节,其容量也像戏剧一样受到时间的限制。

  3、自由阅读剧本节选,找出剧中场景及主要人物,了解故事内容。

  冯.特拉普:

  玛丽亚:

  麦克叔叔:

  三、整体感知,了解剧情:

  1、学生朗读课文,感知文意。

  本文写了哪些画面?

  2、快速朗读全文,思考:课文是如何体现音乐故事片的特色的?

  四、欣赏品味,引读提高:

  1、师生共同赏析作品的画面美

  (1)仔细品读第一个场景描写,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一画面,感受其诗情画意。

  巍峨峥蝾的阿尔卑斯山上,挺拔的松树漫山遍野。树林中不时传来云雀的歌声,婉转悠扬。高高的山巅上尚未化尽的点点残雪,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如温润的白玉般,摄人心魄。山风呼啸,松涛阵阵,和着乐声,回响在旷野上。

  山脚下,群峰相拥,绿水环绕,萨尔茨堡坐落其中。极目远眺,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比。一座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在绿树浓阴中静静矗立,山坡上绿草葳蕤,树林茂密,小溪潺潺,真乃人间仙境也。

  (2)学生评点并体会其作用。

  2、感受形象美:

  (1)师生共同品读描写玛丽亚野外歌唱的情形的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2)课文第二个场景是众修女七嘴八舌评说玛丽亚,请概括众人的意见,说说众人眼中的玛丽亚是个怎样的人。

  (3)课文临近结尾处写玛丽亚回到修道院的情形。请仔细阅读课文,尝试表演,体会其性格特征。

  (4)剧本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有哪些独到之处?你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

  剧中为什么没有对玛丽亚的心理描写?

  五、小结:

  《音乐之声》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的音乐故事片,这一节课我们集中欣赏了其画面美、形象美。眼前似似乎是萨尔茨堡那壮田优美的景色、玛丽亚活泼轻快的身影,耳边似乎传来玛丽亚欢快的歌唱,那优美动人的旋律从心里流过,得到了至美的艺术享受。让我们诚挚地道一声:感谢玛丽亚,感谢勒曼。

  六、作业:

  1、修遭院院长把玛丽亚比作“皎洁的月光”“天上的云彩”,你认为这样的比喻恰当吗?为什么?你也试着用一两个比喻去形容一下玛丽亚;

  提示:结合语境,这两个比喻句生动而恰当地表现了玛丽亚自由活泼的性格,以及众嬷嬷对玛丽亚的由衷喜爱而又无所适从。

  2、你周围有像玛丽亚这种性格的人吗?注意观察,用一段话描写这个人。

音乐之声教案6

  教学内容:

  1、了解音乐剧《音乐之声》

  2、学唱歌曲《Do-Re-Mi》

  教学目标:

  1、欣赏音乐剧《音乐之声》片断,感受其角色形象和表现的内涵,结合影视特点,来塑造人物形象和表达情绪情感的艺术特点。培养学生欣赏音乐剧的兴趣,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2、学习演唱插曲《Do-Re-Mi》,体验歌曲愉悦的情绪,并尝试用轻快、富于弹性的声音结合分角色创编表演,表现歌曲的形象内容,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简单分析歌曲的情绪,引导学生感受、表现音乐形象和情绪。

  教学难点:正确的咬字吐字,流畅地歌唱。

  教学准备:学生:

  1、课前查找资料,初步了解音乐剧的有关知识。教师:

  2、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问好:

  用音乐方式互问好:同学们好,魏老师你好,你好,你好,大家互问好!

  二、导入:播放课件

  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让我们来看

  看她是谁?她就是电影《音乐之声》的女主角—玛利亚。电影《音乐之声》是一部著名的美国音乐剧。教师:在这部音乐剧中,玛丽亚用她那特有的'教育方式,用爱心与音乐和七个失去母亲的孩子成为了好朋友,玛丽亚从最基本的do-re-mi开始教起,教会了孩子们许多歌曲,不仅使他们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而且还找回了他们渴望已久的欢乐和自信。

  三、学习唱名do-re-mi-fa-sol-la-xi

  1、教师:在歌曲《Do-Re-Mi》中,有这样一句歌词,要学唱歌就先学哆来咪。今天,就让我们从最基本的七个唱名do-re-mi-fa-sol-la-xi开始学起。哦,对了,除了刚才给大家引见的新朋友玛丽亚外,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七个神奇的小精灵,你们猜猜他们是谁?他们就是简谱中的七个唱名:1234567。

  2、讨论:我们怎样理解这七个唱名之间的音高关系?提问:谁能说说自己的看法?

  生活中的理解:用上下楼梯台阶之间的高低关系来理解;教室里同学之间的高低个排列来理解。

  音乐中的理解:首先让我们有请七个神奇的小精灵,在黑板上按序排列七个唱名的顺序,大家来唱一唱。然后再移动个别音的位置,大家再来唱一唱。

  教师:如果我们再在音符的下面或者后面加上线或加上点,又会产生什么效果?一起来看大屏幕。播放课件

  教师:不同音高的音,不同时值的音相互组合就成了一首首好听

  的歌曲。我们来试着唱一段旋律。

  3、学习带有附点、带有变化音的旋律。播放课件

  4、旋律填词:播放课件

  教师:好听的旋律,再加上歌词,就会变成动听的歌曲。

  音符后面加个点,时值就会长一半。音符下面加一线,时值就会短一半。#在音符左上角,音符就会升半音。b在音符左上角,音符就会降半音。然后我们继续重来一次。

  四、学唱歌曲《Do-Re-Mi》

  教师:我们来看看玛丽亚是如何教孩子们学习《DO—RE—MI》的。

  1、播放歌曲视频:欣赏英文歌曲《DO—RE—MI》。说说初步感受,讨论歌曲情绪。介绍各唱名在英文中的谐音所指,帮助学生理解歌曲内容。教师提示:比如“mi”与英文中的“me”我同音,“fa”与英文中“far”远同音。教师:玛丽亚在教孩子们唱这首歌时,把音乐中的七个唱名与英语中的常用词巧妙的编织在了一起,非常生动有趣。我们想一想,如果我们用中文又该怎样演唱呢?接下来,就听魏老师来给大家演唱中文的《Do-Re-Mi》。

  2、指导歌词的学习。播放课件

  教师范唱中文版《Do-Re-Mi》。指导学生学习演唱歌曲《Do-Re-Mi》,体验歌曲愉悦的情绪,并尝试用轻快、富于弹性的声音,表现歌曲的形象内容,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三、表演音乐剧片段

  教师:我们也来试着用不同的演唱方式,表现歌曲内容。

  1、在表演中培养学生顺畅衔接乐句的能力和即兴表演的能力。

  2、分组合作表演。把学生分为do-re-mi-fa-sol-la-xi七组。每一组代表一个唱名,采用齐唱、对唱的形式来完成。

  3、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选小演员7名上台表演。启发学生自由设计动作,表现情绪和内容。引导学生根据情节讨论演唱的形式和角色顺序。(齐唱部分,全体“学生”也参与伴唱)

  4、表演点评。师生的合作表演《Do-Re-Mi》。师生合作游戏、歌唱表演,感受角色的不同音高和学习的无限快乐。

  5、延伸:小结本课内容和音乐剧的特点,布置下节课继续欣赏、学习音乐剧《音乐之声》、感受其无穷魅力。

  教师:音乐剧是融音乐、戏剧、舞蹈于一体,通俗易懂的大众化现代歌剧艺术。今天,我们通过自己的一系列参与活动,亲身体验和感受了音乐剧带给我们的快乐与享受。让我们伴随这轻快的旋律、踏着欢快的节拍离开教室。请同学们回家上网继续查询有关《音乐之声》的详细资料,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讨和学习音乐剧《音乐之声》,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四、播放音乐,组织下课。

  播放歌曲《孤独的牧羊人》音乐,学生分组按序踏着音乐欢快的节拍离开教室。

音乐之声教案6篇 欣赏《音乐之声》教案相关文章:

开学第一课小学教案精选13篇

《感恩母亲》教案【汇编6篇】

健康活动吃饭不挑食教案4篇(吃饭不挑食小班健康教案反思)

小班音乐教案青蛙音乐会3篇(池塘青蛙呱呱叫小班教案)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实用10篇 大班幼儿音乐课教案

小班音乐教案模板5篇 小班音乐教案20单

小鸟小鸟音乐教案11篇 歌曲小鸟小鸟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教案模板4篇 美术教案设计模板大全

《鹬蚌相争》语文教案9篇(小学语文鹬蚌相争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4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