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感》教案8篇(感知夏天的教案)

时间:2024-01-10 14:44: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夏感》教案8篇(感知夏天的教案),以供参考。

《夏感》教案8篇(感知夏天的教案)

《夏感》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章的思路。

  (3)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重点

  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把握作者情感。

  三、教学难点

  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2、提问法3、合作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刚刚送走骄阳似火的夏,又迎来落叶纷飞的秋。下面请大家欣赏一组照片,看看照片描述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致?(学生发言)这就是我国北方夏季麦收的繁忙景象。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梁衡的美文《夏感》,去欣赏北方夏天的美景,去感受北方夏季里的激情。板书课题:夏感梁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读准加点字字音

  芊芊(qiān qiān)细草黛(dài)色磅礴(páng bó)

  贮(zhù)满匍匐(pú fú)秋波澹澹(dàn dàn)

  (2)说出下列词语词义

  芊芊:草木茂盛。黛色:青黑色。

  磅礴:气势盛大。澹澹:荡漾的样子。

  闲情逸致:闲适的情致春华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

  2、学生听读课文,思考问题:

  (1)文章采取了怎样的结构方式?各层分别写了什么?

  (2)夏天的特点是什么?

  (3)作者是从几个方面来描绘夏天的?各是怎样的?

  (4)文章抒发了作者对夏天怎样的情感?

  三、再读课文,探究欣赏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后完成:

  1、文章首段和末段在文中各起什么作用?

  2、作者是如何描写夏天的景致的?

  3、作者为什么不歌颂春花秋月,而要赞美这紧张、急促的夏天呢?

  4、品味语言

  根据示例,选出你最喜欢的一个词或一句话,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示例1:我喜欢“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这个句子,它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由春到夏的酝酿过程。

  示例2:我喜欢“轻飞漫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这个句子,它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并用一个“潜”字写出了夏天的炎热。

  四、拓展延伸

《夏感》教案2

  【目标导航】

  1、 积累“黛色 灵秀 贮满 终极 匍匐 融融 澹澹 芊芊细草 轻飞曼舞”等词语。

  2、 理解文章“总——分——总”的写作思路。

  3、 诵读、品味文章优美语句的含意及表达的效果。(重点)

  4、 学习作者抓 住特征写景的方法。(难点)

  【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

  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 他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治家。主要著作有:《梁衡文集》,散文集《夏感与秋思》。

  【学习导航】

  一、重点字词

  1、芊芊细草:qiān qiān:草木茂盛 2、黛色dài:青黑色 3、磅礴páng bó:气势盛大

  4、贮满zhù :储存满,积蓄满 5、匍匐pú fú:爬行

  6、秋波澹澹d àn dàn :水波荡漾的样子学习过程

  7、春华(huá)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 8、闲情逸致:闲适的情致。

  9、承前启后:承接前者,引出后者。与承上启下 、承前启后的意思相同。

  10、轻飞曼(màn)舞:形容姿态优美曼妙。

  二、讲解赏析课文内容

  1、齐读第一段,问:

  夏天给人的总体感受是 、 、 。(用原文中的词填 空)

  2、快速默看课文2—4段,看看这三段各是写夏天那个方面的特点?

  3、看看第一段和2—4段是一种怎样的关系?说明理由。

  4、自由朗读课文第二段,找出本段中写夏天天气的句子用笔画起来。

  5、在炎热 的天气里,作者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6、学生探究在作者所写景物的句子里,你喜欢哪句话?为什么?(可从修辞、关键词、感受器官的感受等方面进行 分析)

  分析示例:比喻句

  我喜欢“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因为这句话以彼物喻此物,用人们习见的“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写出了林带的繁茂和气势。

  再看拟人句:

  我喜欢“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其中“曼舞”是想像,用了拟人写法,想像其优美的舞姿,很生动。

  过渡:作者捕捉了夏天里有特色的景物,突出了夏天热烈的气势,还以显微镜的效果观察了夏天的颜色。

  7、默看课文第三段,找出具体描绘夏之色的句子。这种颜色是一种什么样的颜色?作者在写夏天的色彩时,又写到了“春 之色”和“秋之色”,这是一种怎样的写法?请你也仿照这两个句子,并发 挥想象,写两 个“夏之色”的句子。

  8、第四段。 (朗读的处理:语速要快,语气要短,要读出农民的紧张的.心情)。

  你会想到以前学过的哪首诗歌?

  9、过渡:作者感知了夏天如此热烈、成熟的景物,感受到农民的紧张、繁忙,那么作者对夏天有什么样的感情?

  10、读最后一段,说说本段有什么作用?

  全文的结构

  【小结】

  作者围绕三个 方面来写夏天突出热烈、紧张、急促,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的特点,描绘夏天金黄色的大地上暑气蒸腾、麦浪翻滚、万物蓬勃生长的景象,表达了对夏天的喜爱之情,深情赞美了辛勤劳作的农民。

  【达标训练】 基础训练册

《夏感》教案3

  教学目标

  1.感受夏天的特点及文章的语言魅力。

  2.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作者观察、描述景物的特点。

  第一课时(总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走过了秋天、冬天和春天,我们该来经历火热的夏季了。大家心中的夏天是怎样的呢,谁能说说呢?

  (学生七嘴八舌)

  在诗人、作家笔下,夏并不是一个受到青睐的季节。他们笔下的夏是“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干燥炎热的风”,“凶恶的嘶叫着”,“人像快干的鱼”,“大地在高热度中发抖”(引自茅盾、老舍、高尔基、罗曼·罗兰诸人作品)——一种作为艺术的'内容中苦闷压抑象征的夏感;或者是“日常睡起无情思”(杨万里),“手倦抛书午梦长”(蔡确)——一种轻松闲适中透出无可奈何的夏感。

  可是,当代作家梁衡却敢于履新涉奇,从人所寡言处言之,高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夏季,令人由衷叹服。我们今天所学的课文——《夏》确实能够得上是当代散文中一篇难得的精品。(板书夏梁衡)

  二、研读课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作者梁衡笔下的夏具有哪些特点?(紧张、热烈、急促)

  ②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热爱、赞美)

  2.细读课文,深入思考:

  ①比较:

  A.春夏景物比较:明确夏天的景物特征。

  B.夏天的色彩与春秋天的色彩比较,比较写夏之热烈。

  C.“春日融融、秋波澹澹”与“苦涩的汗水”对比,得出作者写夏天的原因在于歌颂劳动,歌颂劳动人民。

  ②抓住特征描写景物

  A.(例如第二段)描写夏景——选择细草成厚发绿烟成黛色长墙蝉太阳烘烤麦浪翻滚热风浮动等极具季节特征的景物描写

  B.对“旺季”描绘——麦子刚割过棉苗(挑)、高粱、玉米(举)、瓜秧(匍匐)

  C.用“五月人倍忙”体现夏于紧张、急促的旋律用田间挥镰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快打等来具体表现。

  D.抽象事物具体化——色彩冷、赤(抽象)

  用“碧波、嫩竹”具体表现冷用“夕阳、红叶”具体表现赤

  三、作业:

  根据自己的感受,抓住特征,写一段夏景。

  第二课时(总 课时)

  教学目标

  1.体味文章语言特色。

  2.通过比较阅读,体味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文章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一、回顾全文,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课学习,你有哪一些收获?

  1.运用对比、比较的方法揭示事物特征。

  2.学习到抓住特征写景。

  二、学习文章的语言特色——生动、准确、表现力强。

  1.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对偶)

  2.动词的运用。(结合课后探究练习二)

  3.短句的运用。

  4.叙述、议论、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

  5.照应。

  三、比较阅读:

  正如作者所说,“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有闲情逸致的人”不喜欢夏天“紧张的旋律”阅读下面这首诗,说说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这首唐诗描绘了一幅情调清和的夏日图画,表现诗人悠闲自在的闲适情趣、而课文抒发的是对夏天充满“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的赞美,和对那些在夏日里分外繁忙的农人的讴歌,表达作者对这种充满激情的火热生活的向往。

  四、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峻青的《海滨仲夏夜》。要求:1.注意写景方法2.体味作者感情

《夏感》教案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理解积累“磅礴、贮、黛色、匍匐、芊芊、轻飞曼舞、闲情逸趣”等词语,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体会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鉴赏本文新奇丰富的想象美。

  2、过程与方法:

  联想想像法、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品味赏析语文,感受热烈、紧张、急促的夏天的世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作者所表达对夏的喜爱,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欣赏品味的语言、在欣赏和品味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

  难点:

  体会的写作技巧。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一、导入新课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有人钟爱百花争艳的春天,有人喜爱瓜果飘香的秋天,有人喜欢白雪皑皑的冬天,但是夏天,好像总是寂寞的时候多,请同学们在记忆中搜索有关夏的诗文。

  的确,历代的文人墨客书写春、秋、冬的比比皆是,但是写夏的却很少,可是当代作家梁衡却敢于履新涉奇,从人所寡言处言之,高声赞美这春与秋之间,充满活力和激情的夏季,令人由衷的叹服。今天,让我们踏着夏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与作家梁衡一起,来一次夏天的旅行!

  二、走进夏

  1、朗读是开启语文殿堂的金钥匙,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认真思考:

  ① 划出不会读的字词

  ② 作者喜欢夏天吗?从文中的哪一句话可以看出?

  ③ 夏天有哪些值得作者欣赏的地方呢?

  2、美文需要美读,教师配乐范读(钢琴曲《夏日香气》)

  ① 请学生对老师的朗读加以点评,并思考:教师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朗读脚本?

  ② 方法指导:诵读时,要在脑海里想像文中的画面,朗读时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

  ③ 学有致用,学生朗读(齐读——个别朗读)

  你们的朗读,让老师感受到了生活的火热与生命的激情,难怪作者要高声赞美夏天。

  三、品味夏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一篇好往往用精美的语句表达其思想感情。因此,我们在读时不仅要了解的.内容,还要细细地品味的语言。

  1、请同学们默读2、3段,圈划出你认为用得好的词或是写得美打动你的心的句子,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① 方法提示:从用词之美或修辞之美上去体会

  ② 小组讨论、交流阅读心得

  2、一篇精美的散文真是读你千遍也不厌倦,作者用他那充满激情的妙笔描绘出了气势磅礴、充满生机的夏天,热情地赞美了一群勤劳朴实的农民、读罢全文,令人由衷的叹服。梁衡的为什么会具有如此巨大的魁力呢?我们不妨来探寻一下写景的技巧!

  景物描写的方法:按照顺序,写景要有条理;运用修辞,写景要形象;

  斟词炼字,写景要准确传神;动静结合,写景要有神韵;

  点面结合,写景要全面且突出重点;融入感情,写景要言情。

  四、拓展延伸

  罗丹说过:“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当你试着用敏感而虔诚的心灵去捕捉生活中的情趣之光时,你会发现眼前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世界竟是如此的卓然不群、令人感动!年轻的我们既需要激情的喧嚣,也需要沉静的思考,让我们在春日融融、夏日炎炎、秋波澹澹、冬雪皑皑中,去领略欣赏美吧!

  秋天在不经意间已悄然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老师希望同学们用美的眼睛去观赏秋天,用美的心灵去感悟秋天,用你的妙笔去抒写秋天的赞歌。今天,让我们写一篇《秋感》,老师相信同样精美的会在我们之中产生!

《夏感》教案5

  教学目的要求:

  知识与能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

  教学难点

  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用案人自主创新

  一、导入新课:

  1、导入:

  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对于季节,我们有着太多各自的感触,现在大家仿照小黑板的句式进行表述。我们大家一起来看一下句式:仿句:我爱春天,爱她的万物复苏,爱她的草长莺飞。我爱 ,爱她的 ,爱 的。

  (要求:从春夏秋冬中任选一季进行表述。)(生思并且作答同时统计爱这季节的人数)好,大家对季节的喜爱各有缘由。然而爱夏的却寥寥无几,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梁衡他爱的夏天,看看他到底爱她的什么,那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他的《夏感》,去领略夏天的独特之美。(板书课题)

  2、了解作者:

  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 他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治家。

  3、检查字词预习: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贮满(zhù ):储存、积存。 澹澹(dàn ) :水波荡漾的样子。

  芊芊(qiān qiān ):草木茂盛。 磅礴(páng )(bó) :气势盛大。

  黛色(dài ):青黑色。 匍匐(pú )(fú):爬行。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真朗读,注意字词,句读,情感。(全班齐读)

  朗读本文要大声,要有“磅礴之势”,倾吐“升腾”之气,表达出“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的情调、语调,读出梁衡散文语言的刚性气质、男性风格。

  2.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天的感受?

  夏天的自然景色 、夏天的色彩、夏天的旋律

  三.研读课文

  1、你认为文章哪一段最优美?请简述理由。

  从修辞和感观两个方面赏析第二自然段

  配乐朗读优美段落(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配乐朗读让学生感受句式的特点:短小体现节奏快。

  2、找出课文中你认为精彩的三至五个个比喻句和拟人句,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

  此题意在 品味语言,巩固前面所学的比喻和 拟人的修辞方法。

  先看比喻句: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具有视觉效果,应合开篇第一句话,以突出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本来这些“特点”是抽象的,这里用比喻,就化抽象为具象了。

  “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 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这是以彼物喻此物,用人们习见的“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

  “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车”,它们在麦浪中行驶,让人产生幻觉,像是“舰船”,以喻其疾速、 气势雄壮。

  再看拟人句:

  “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是作者的想像,生动形象。

  “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曼舞”是想像,用了拟人写法,想像其优美的舞姿,很生动。

  “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写两种作物用了两个形象的动作,像描写人一样,很有趣味。

  “这时她们……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这些农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来是比较抽象的,这里用人的跑步冲刺来形容,化抽象为形象。

  3、文章最后写道:“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思考:那么据你所知,有关夏天的古诗句有哪些?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代杨万里《小池》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代杨万里《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辛弃疾《西江月》

  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草木尽焦卷,川泽皆竭涸。 轻觉衣重,密树苦阴薄。――王维《苦行》

  四、品味语言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请你发挥想像,写几笔“夏之色”、“冬之色”。

  此题意在品味语言,又学以致用,训练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达。对这个学段的学生来说,或许仿句难了点,不必要求太高,只要句式大致相同就可以了。

  这两个描写春和秋的句子,概括性强,又生动形象。它们句式相同,字数也差不多,语句错落有致,琅琅上口。

  仿句可以丰富多样,如:

  夏之色为火的红,如太阳,如辣椒,昭示着旺盛的生 命。

  夏之色为浓的绿,如树叶,如劲草,展示着美丽的青春。

  冬之色为冷的白,如冰雪,如天云,孕育着新的生命力。

  冬之色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旧生 命的终结。

  五、展示才华:课堂小作:(片断描写)

  本文启示我们“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请你也另辟思路写一篇《夏感》来体现夏的美。

  示例:夏日数阴

  时近中午,骄阳高照,好象一位醉酒的汉子在发泄着胸中的怒火。山路蜿蜒盘旋,拾级而上,两侧的树木郁郁葱葱,浓密的树叶挡住了烈日的毒辣。树下一片凉爽。嶙峋的山石,深黛于飘渺中,仿佛 一位钟情的少女在脉脉流洒着朦胧之美。

  (走在夏天的树阴下,一片片随风飘落的`树叶,拍打在身上的那种轻柔的触感,还有夏季特 有的浓密的绿荫下的清凉。)

  提示:

  乡村的夏季(夏季到来,晒场上铺洒着汗水浸黄的谷粒,任凭笑声破碎一生扼守的清白,这是夏季的乡村。柳的风姿在月光下舞蹈出妙蔓轻雅,诱惑成群的莹火虫点缀她紫色的衣裳,这是乡村的夏季。)

  夏季乡村的傍晚(夏季乡村的傍晚,村口的老树下,男人们席地而坐,他们谈论着今年的收获,计划来年的种子,就着激情饱满的话头,一碗老酒在他们的手上传递,就如传递着沉重的希望。晚霞悄然停歇在她们淡雅的睡衣上,微风拂动下,宛若颤抖的蝶翼。孩子们是夜的精灵,他们骑着竹马木牛,驰骋在黑暗自由的创意中。)

  夏季乡村的清晨(夏季乡村的清晨,你跟随母亲走进朝阳铺满的田野,看落花生的叶儿们徐 徐打开,在温柔的表达中,聆听她们与阳光的对话。听玉米在 露珠中拔节,随风动作的红帽子,一个一个调皮的孩子。你能够深深地体会到:与土地的结合,就能够品尝汗水的滋味;与土地亲近,就会得到果实最深情的回报。)

  夏季的着装(走在夏天的街道上,一位位拥有美好身段的女同胞们,毫不吝啬的显露出他们雪白的肌肤,“紧身短衣”“超薄迷你裙”,实在是可以为夏季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夏季的稻田

  夏季的菜地

  ……

  六、课堂小结

  本文围绕三个方面来写夏天突出热烈、紧张、急促,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的特点,描绘夏天金黄色的大地上暑气蒸腾、麦浪翻滚、万物蓬勃生长的景象,表达了对夏天的喜爱之情,深情赞美了辛勤劳作的农民。

  七、作业:

  1、收集描写夏季的诗词。

  2、修改你的片断并书写好在班级学习园地 展示你的才华和书法。

《夏感》教案6

  全班同学齐呼口号:我阅读,我快乐,我成长。

  一、导课

  二、授新课

  第一板块:眼脑机能训练(课件展示)

  1、集中注意力训练 小游戏:“大家来找茬”

  2、做眼保健操 (学生主持)强调:科学坐姿(头正、肩平、腰直、足安)

  第二板块:复习阅读技巧、方法

  1、速读三忌:忌指读、忌摆头、忌复视、要默读

  2、固定程序阅读的七步程序

  一题目、二作者、三出处、四基本内容、五重要事实、六写作特点与争议之处、七新思想与读后启示。(学生按行依次快速回答)

  3、写景抒情散文方法大盘点:

  (1)理清条理层次

  (2)赏析语言,词,句(修辞)

  (3)体会感情

  (4)积累素材

  第三板块:高效阅读训练

  阅读检测,解读文本。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同学们,继续保持科学坐姿,深呼吸两次。预备、开始!(计时)文章字数666字,计算阅读速度 字/分

  读后谈初读感受。(学生各抒己见)

  出示检测题:1、2、3、4(课件展示)

  注:第4个问题先回忆“高效阅读中分析语言特色”的技巧。(学生回答)

  三、拓展延伸:

  仿写

  四、总结:

  春游芳草地,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夏赏荷花池。四时之景不同,而美亦无穷也。我们生活中也并不缺少美,希望我们每位同学都能拥有一双慧眼,去发现美,去大胆的`表现美,请以“美,就在我们身边”为题写一篇文章。

  全班同学再次齐呼口号:我阅读,我快乐,我成长。下课。

《夏感》教案7

  一、观看电视示范朗读

  二、感情饱满地大声朗读课文。

  三、文章的标题是“夏感”,何为“夏感”?(或者说夏天在作者的心中是一个怎样的季节?)解释为对夏天的感受 。夏天带给作者一种怎样的感受?

  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夏天。 (1组)

  四、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景物? (2组)

  析: 此题意在训练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要学会归类,避免举例的杂乱。

  五、找出课文中你认为精彩的几个比喻句和拟人句,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

  析:此题意在品味语言,巩固前面所学的.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

  (一)以先看比喻句:(3组)

  (二) 再看拟人句:(4组)

  六、【互动探究】

  1.文章首段和末段在文章中各起什么作用?(5组)

  2、在作者的笔下,我们感受到了夏独特的魅力。作者赞美夏天所蕴含的感情是什么? (6组)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吟诵描写夏季的古诗词或唱有关夏天的歌曲或画一幅代表夏天特色的画。(7组)

  2、 认真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句: (8组)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请你发挥想像,写几笔“秋之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之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析: 此题意在品味语言,又学以致用,训练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达。这两个描写春和秋的句子,概括性强,又生动形象。它们句式相同,字数也差不多,语句错落有致,琅琅上口。

  【课堂检测】 1. 选词填空。

  (1)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 )的旋律。

  A.急切 B.激烈 C.急促 D.急忙

  (2)火红的太阳( )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

  A.照 B.晒 C.沐浴 D.烘烤

  (3)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 ),在天地间升腾。 A.走动 B.滚动 C.劳动 D.飘动

  2.仿照下列各组所给的词汇分别再写三至五个结构相似的词语。

  (1)例: 淡淡绿烟 芊芊细草 密密厚发 滚滚麦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例: 春日融融 秋波淡淡 冬雪皑皑 目光炯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例: 听听窗纸 歇歇腿脚 说说想法 打打麻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感》教案8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

  教学难点:

  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调查导入: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一季?引入:喜欢夏天的人寥寥无几,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梁衡的《夏感》,看看作者对夏天有何独特的感受。

  2、了解作者:

  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 他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治家。

  二、解题。

  文章的题眼是什么?什么意思?(教师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说出“感”的意思,如:感受、感动、感激、感染、感觉、感想、感知、感情、感触等等)

  三、听读课文,扫除字词。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贮满(zhù ):储存、积存

  澹澹(dàn ) :水波荡漾的样子

  芊芊(qiān qiān ):草木茂盛

  磅礴(páng )(bó) :气势盛大

  黛色(dài ):青黑色

  匍匐(pú )(fú):爬行

  四、讲解赏析课文内容

  1、齐读第一段,问:这是写夏感中的哪个词?(感受)夏天的总体感受是什么?(紧张、热烈、急促)

  2、快速默看课文2—4段,看看这三段各是写夏感中的那个词?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归纳:三段分别感知了夏天的自然景色 、夏天的色彩、夏天的旋律,(依据归纳,板书夏之景,夏之色,夏之韵或夏之人)

  3、看看第一段和2—4段是一种怎样的关系?说明理由。

  讨论归纳:2—4段作者具体感知了夏天的景物,夏天的颜色,感受夏天里农民紧张的劳动,正好说明了第一段中的三个特点,所以是总分的特点。

  4、自由朗读课文第二段,找出本段中写夏天天气的句子用笔画起来。(学生读画,然后说说天气的特点:炎热或者火热)

  5、请用你的语气读出天气的变化。(指名读,教师提示:可按天气的变化过程把握语气,先可慢读,天气热起来后就要读出热的气势)

  6、在炎热的天气里,作者主要写了哪些景物?(草,树,蝉,阳光,远处的山,天上的云,麦浪)

  7、学生探究:在作者所写景物的句子里,你喜欢哪句话?为什么?

  学生讨论、归纳发言,教师适当点拨。(可从修辞、关键词、感受器官的感受等方面进行分析)

  分析示例:“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这是以彼物喻此物,用人们习见的“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

  “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车”,它们在麦浪中行驶,让人产生幻觉,像是“舰船”,以喻其疾速、气势雄壮。

  再看拟人句:

  “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是作者的想像,生动形象。

  “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曼舞”是想像,用了拟人写法,想像其优美的舞姿,很生动。

  8、挑出文章中“火红的太阳……夏天到了”训练朗读。

  9、过渡:作者捕捉了夏天里有特色的景物,突出了夏天热烈的.气势,还以显微镜的效果观察了夏天的颜色。提示学生默看课文第三段,找出具体描绘夏之色的句子。这种颜色是一种什么样的颜色?(是一种金黄的颜色,更是一种透出旺盛的生命力的颜色。)

  10、为了写这种颜色,作者用了什么写法?(对比)找出对比的句子,根据作者对夏天的描写也仿照它的形式写一句话。

  示例:

  夏之色为火的红,如太阳,如辣椒,昭示着旺盛的生命。

  夏之色为浓的绿,如树叶,如劲草,展示着美丽的青春。

  冬之色为冷的白,如冰雪,如天云,孕育着新的生命力。

  冬之色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旧生命的终结。

  11、分析第四段。本段主要以朗读带分析(提示学生朗读的处理:语速要快,语气要短,要读出农民的紧张的心情)。

  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指名读后评价,有时间的话应该全体朗读。读后说说你会想到以前学过的哪首诗歌?(悯农:锄禾日当午——)

  12、过渡:作者感知了夏天如此热烈、成熟的景物,感受到农民的紧张、繁忙,那么作者对夏天有什么样的感情?(赞美和喜爱之情)

  13、朗读最后一段,说说本段有什么作用?(点明中心、总结全文)

  全文的结构:总——分——总。

  四、总结全文。

  本文紧扣“夏感”,先总写对夏天的感受,然后具体感知夏天的景、色、人,抒写了作者对夏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感主要有三层含义:感受、感知、感情,写出了自己对夏天的独特认识。

  五、文章最后写道:“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

  却极少有夏的影子。”思考:那么据你所知,有关夏天的古诗句有哪些?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代杨万里《小池》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代杨万里《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辛弃疾《西江月》

  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草木尽焦卷,川泽皆竭涸。轻觉衣重,密树苦阴薄。

  ――王维《苦行》

  小结全文

  罗丹说过“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当你试着用敏感而虔诚的心灵去捕捉生活中的情趣之光时,你会发现眼前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世界,竟是如此卓尔不群,令人感动!让我们大家睁开心灵的眼睛,去感知这个天地之间的不同的美好吧!

《夏感》教案8篇(感知夏天的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