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的复习教案5篇(高三语文教案大全)

时间:2024-01-16 16:26: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高三语文的复习教案5篇(高三语文教案大全),供大家赏析。

高三语文的复习教案5篇(高三语文教案大全)

高三语文的复习教案1

  编写者:淳安中学蒋金海

  课题:修辞(修辞方法)复习第一课时

  课型:复习策略指导课

  教学目标:

  学会理清修辞方法部分的复习目标;

  学会把握修辞方法部分的复习重点;

  学会设计修辞方法部分的复习方法;

  学会调控修辞方法部分的训练内容。

  教学重点:,

  如何引导学生把握复习重点。

  教学难点:

  如何指导学生设计合理的复习方法。

  课前预习:

  学生解答近几年高中会考、高考中有关修辞方法部分的.试题(印成讲义),教师借此了解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统计分数);学生分析.试题中的考查内容、考查形式,形成对修辞方法部分考核的初步感知,以便在课堂上深入讨论。

  教学过程:

  理清修辞方法部分的复习目标

  教师提问:大家知道修辞方法部分的复习目标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

  可能一:不知道,或不太知道。

  可能二:根据高考说明回答“辨析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教师提示,:要理清一个知识点的复习目标,其根据有哪些?

  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应该根据以下两方面——

  考试说明(包括会考高考)B、考试.试题

  结合以上两方面,我们可以分解出如下4个能力考核点:(幻灯投影)

  能够辨识常见的修辞方法(高考列出8种,会考列出12种);

  能够理解修辞所表达的内容和表达作用;

  能够评价修辞运用的优劣;

  能够根据要求运用修辞方法。

  本环节小结:有效的复习,其前提就是要有明确的复习目标,所以每一个同学在进行每一个知识点的复习时,都应该首先要理清复习目标。从以上的分析操作,我们也基本了解了理清复习目标的方法。

  二、把握修辞部分的复习重点

  教师提引:目标的确立,为我们把握复习重点提供了范围。目标是针对所有学生的,而复习重点则应该是针对个人的。所以我们还有必要围绕目标,确立自己的复习重点。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确立自己的复习重点?

  学生讨论:各抒己见,说说各自的想法及做法。

  根据学生的讨论,小结如下:

  根据考试命题的倾向:

  会考的选择题中,修辞方法是必考题,题型已由单一的辨识题演变为辨识修辞方法与理解表达作用结合考的形式。

  高考的选择题中,近几年已没有单纯的修辞题。而是放在以下题型中去考:a诗歌鉴赏题中,结合诗句内容考查包括修辞方法在内的写法;b现代文阅读题中,结合文章内容考查修辞方法所表达的内容及作用;c语言运用题(第五大题)中,根据表达需要运用修辞方法.写作(造句)。②根据自己的知能结构现状:

  在预习中,我们利用会考高考.试题作了先测,大家可以针对自己答题的情况,分析自己在修辞方面掌握的程度,找出薄弱点,以此作为自己以后复习的重点。

  设计合理的复习方法

  1.教师导引:确立了复习重点后,我们还要设计好合理科学的复习方法,才能使复习真正有效。我们要时刻都有学习效率观,并努力探索有效的学习方法,科学地安排复习的`内容、复习的时间,这样才是一个真正会学习的人。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讨论一下如何设计有效的复习方法。

  2.学生讨论献策,教师点评。

  3.师生共同小结:

  遵循的原则:全面与重点相结合的原则,

  以训练带知识的原则,

  查漏补缺及时矫正的原则。

  具体的方法:

  辨识题。我们要善于抓住各修辞方法的特征加以辨析,特别是几种不易辨别的修辞。同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来分析。辨识题的复习要结合理解题同时进行。

  理解题。对于理解语意,我们要考虑不同文体的特点,并且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表达作用,我们则既要考虑各种修辞的一般作用,也要考虑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特殊作用。

  评价题。我们要掌握各种修辞在具体运用中的要求,也就是要掌握评价的标准。评价题虽不常见,但也应做好相应的准备。

  运用题。往往是综合题,需要我们考虑各方面的命题要求,既有修辞上的,也有可能是句式上的,还有可能是内容上的。我们可以结合小.写作练习进行。

  调控训练内容

  教师提问:

  大家都很反对“题海战术”,但缺乏必要的训练,也是不可能形成能力的,所以我们有必要掌握好训练的“度”。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调控自己的训练呢?大家不妨讨论讨论。

  学生讨论,教师指点以下内容:

  大家可以对《强化训练精编》中的修辞练习题作一分析,按照复习目标中的四个考查点,看一看这个练习题题型分布得合理不合理?

  (辨识题太多,运用题、评价题太少)

  每一个能力点大致需要训练多少次才能达标?

  我们还应该再增加一些什么题型才能复习到位?

  师生一起.总结:

  对现有的训练材料,我们千万不能拿来就作,不加辨析,不加选择。否则既有可能造成无效劳动,也有可能造成训练不到位。

  要调控好训练,应注意几点:

  要注意题型分布的合理。

  要根据自己的现状确定训练的“度”。

  要会选择有效的训练题。

  要学会控制训练的节奏。

  五、课堂.总结:

  本节课没有在修辞本身的认知上作更多的讨论讲解,而是着眼在如何复习修辞,其目的就是希望大家能提高自我复习的能力,能够提高语文学科元认知的能力。这种能力才是我们要培养的终身需要的能力。

  这种元认知能力,具体地说,就是需要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清楚地认识到“我应该学哪些内容?”“我应该如何地学?”“我学的效果怎样?”“我应该怎样改进自己的学习?”等等问题。

  语文学科的知识是非结构性的,学习效果的好坏完全取决于是否有良好的学习策略。只会被动的学习,而毫不讲究学习策略,决不会提高语文的素质。

  因此,希望大家树立主动学习的观念,提高自己在语文学习上的元认知能力。这才是本节课的主要目标。

  六、作业布置:

  用25分钟的时间作完《强化训练题精编》的修辞练习,并思考评价修辞运用优劣的标准是什么。

高三语文的复习教案2

  课型:

  复习策略指导课。

  教学目标:

  1、学会理清修辞方法部分的复习目标;

  2、学会把握修辞方法部分的复习重点;

  3、学会设计修辞方法部分的复习方法;

  4、学会调控修辞方法部分的训练内容。

  教学重点:

  如何引导学生把握复习重点。

  教学难点:

  如何指导学生设计合理的复习方法。

  课前预习:

  1、学生解答近几年高中会考、高考中有关修辞方法部分的试题(印成讲义),教师借此了解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统计分数);

  2、学生分析试题中的考查内容、考查形式,形成对修辞方法部分考核的初步感知,以便在课堂上深入讨论。

  教学过程 :

  一、理清修辞方法部分的复习目标。

  1、教师提问:大家知道修辞方法部分的复习目标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

  可能一:不知道,或不太知道。

  可能二:根据高考说明回答“辨析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2、教师提示:要理清一个知识点的复习目标,其根据有哪些?

  学生讨论。

  3、教师小结:

  我们可以分解出如下4个能力考核点:

  (1)能够辨识常见的修辞方法(高考列出8种,会考列出12种);

  (2)能够理解修辞所表达的内容和表达作用;

  (3)能够评价修辞运用的优劣;

  (4)能够根据要求运用修辞方法。

  本环节小结:有效的复习,其前提就是要有明确的复习目标,所以每一个同学在进行每一个知识点的复习时,都应该首先要理清复习目标。从以上的分析操作,我们也基本了解了理清复习目标的方法。

  二、把握修辞部分的复习重点。

  1、教师提引:

  目标的确立,为我们把握复习重点提供了范围。目标是针对所有学生的,而复习重点则应该是针对个人的。所以我们还有必要围绕目标,确立自己的复习重点。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确立自己的复习重点?

  2、学生讨论:

  各抒己见,说说各自的想法及做法。

  3、根据学生的讨论,小结如下:

  根据考试命题的倾向:

  ①会考的选择题中,修辞方法是必考题,题型已由单一的辨识题演变为辨识修辞方法与理解表达作用结合考的形式。

  高考的选择题中,近几年已没有单纯的修辞题。而是放在以下题型中去考:

  a、诗歌鉴赏题中,结合诗句内容考查包括修辞方法在内的写法;

  b、现代文阅读题中,结合文章内容考查修辞方法所表达的内容及作用;

  c、语言运用题(第五大题)中,根据表达需要运用修辞方法写作(造句)。

  ② 根据自己的知能结构现状:

  在预习中,我们利用会考高考试题作了先测,大家可以针对自己答题的情况,分析自己在修辞方面掌握的程度,找出薄弱点,以此作为自己以后复习的重点。

  三、设计合理的复习方法。

  1、教师导引:

  确立了复习重点后,我们还要设计好合理科学的复习方法,才能使复习真正有效。我们要时刻都有学习效率观,并努力探索有效的学习方法,科学地安排复习的内容、复习的时间,这样才是一个真正会学习的人。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讨论一下如何设计有效的复习方法。

  2、学生讨论献策,教师点评。

  3、师生共同小结:

  (1)遵循的原则:全面与重点相结合的.原则,

  (2)以训练带知识的原则,

  (3)查漏补缺及时矫正的原则。

  4、具体的方法:

  (1)辨识题。

  我们要善于抓住各修辞方法的特征加以辨析,特别是几种不易辨别的修辞。同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来分析。辨识题的复习要结合理解题同时进行。

  (2)理解题。

  对于理解语意,我们要考虑不同文体的特点,并且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表达作用,我们则既要考虑各种修辞的一般作用,也要考虑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特殊作用。

  (3)评价题。

  我们要掌握各种修辞在具体运用中的要求,也就是要掌握评价的标准。评价题虽不常见,但也应做好相应的准备。

  (4)运用题。

  往往是综合题,需要我们考虑各方面的命题要求,既有修辞上的,也有可能是句式上的,还有可能是内容上的。我们可以结合小写作练习进行。

  5、调控训练内容。

  (1)教师提问:

  大家都很反对“题海战术”,但缺乏必要的训练,也是不可能形成能力的,所以我们有必要掌握好训练的“度”。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调控自己的训练呢?大家不妨讨论讨论。

  (2)学生讨论,教师指点以下内容:

  大家可以对《强化训练精编》中的修辞练习题作一分析,按照复习目标中的四个考查点,看一看这个练习题题型分布得合理不合理?

  (辨识题太多,运用题、评价题太少)

  每一个能力点大致需要训练多少次才能达标?

  我们还应该再增加一一些什么题型才能复习到位?

  (3)师生一起总结:

  对现有的训练材料,我们千万不能拿来就作,不加辨析,不加选择。否则既有可能造成无效劳动,也有可能造成训练不到位。

  (3)要调控好训练,应注意几点:

  ①要注意题型分布的合理。

  ②要根据自己的现状确定训练的“度”。

  ③要会选择有效的训练题。

  ④要学会控制训练的节奏。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没有在修辞本身的认知上作更多的讨论讲解,而是着眼在如何复习修辞,其目的就是希望大家能提高自我复习的能力,能够提高语文学科元认知的能力。这种能力才是我们要培养的终身需要的能力。

  这种元认知能力,具体地说,就是需要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清楚地认识到“我应该学哪些内容?”“我应该如何地学?”“我学的效果怎样?”“我应该怎样改进自己的学习?”等等问题。

  语文学科的知识是非结构性的,学习效果的好坏完全取决于是否有良好的学习策略。只会被动的学习,而毫不讲究学习策略,决不会提高语文的素质。

  因此,希望大家树立主动学习的观念,提高自己在语文学习上的元认知能力。这才是本节课的主要目标。

  五、作业 布置:

  用25分钟的时间作完《强化训练题精编》的修辞练习,并思考评价修辞运用优劣的标准是什么。

高三语文的复习教案3

  1 、训练目标

  训练学生全面准确理解话题词语的含义,选好切入口,化大为小。

  2 、写作指导

  命题作文,是作文命题最常见的形式,就是题目已经确定,不必再自行拟题。如:《愿景》、《北京的符号》、《肩膀》、《财富》、《纪念》、《我想握住你的手》、《提篮春光看妈妈》《举手投足之间》《好奇心》《带着感动出发》《他们》等。这看似没有审题的难度,其实命题作文的针对性很强,带有明显的指向性。

  我们要注意这样几点:

  (1)要仔细分析题目本身的含义。

  (2)题目由哪些词语构成,它们都有怎样的含义,关系怎样。

  (3)命题作文的材料范围往往是个人经历与社会生活。

  (4)命题作文一般各种文体都可以写。

  3、审题指导

  示例一

  请以“高度”为题目,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60)

  高度

  人生匆匆,只有追求高度,创造辉煌,才无悔在人间走这一遭。

  人的一生就像在爬一座高山。若止步不前,只能见到平凡不过的风景。若勇敢攀登,奇花异草,天地湖海尽收眼底。试想,若你心存高远,想成为天空中那最灿烂夺目的明月,我想你通过不懈努力,就有可能真的实现自己的梦想。就算不能,你至少也能成为天空中那最耀眼的明星。明星不也为人们所欣赏的吗?可见追求高度的重要性。

  大鹏从一出生就努力向天空中腾翔,高度虽不可观,可其一直不愿放弃。斥晏(池边的小鸟)讥笑说:“你何必费如此大的力气?我们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了下来,何不在杂草间嬉戏游玩?”然而,结果是大鹏从东海飞往南海,在更广阔的海面上自由翱翔,斥晏只能在杂草间荒度一生。“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斥晏不愿追求高度,一生只会碌碌无为。大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泰勒斯与常人一同行走,泰勒斯走高地,常人走低地。泰勒斯不小心从高处滑落下来,常人耻笑他。泰勒斯却说:“你无需笑我,你连想掉下来的机会都没有,你是悲哀的。”于是,泰勒斯又费力重新走在高地上。是啊!如果你只甘于现状,连从高处掉下来的机会也没有。伟大的人必能在掉下来后自省,通过继续奋斗,到达一个更高的高度,贝多芬是一个音乐天才,创造无数首世人推崇的名曲。而他后来失聪,就如从高高的云端掉落到深渊中一般。他不甘于命运的作弄,扼住命运的咽喉,创作了《月光》等更加优美动人的曲子。我想他后来的成就应该比先前的成就更加珍贵难得。他所达到的新高度是令人敬畏的。

  曾听朋友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做人低调,做事高调。”这里的“高调”或许就是指做事要追求高度,追求完美吧!我正努力让自己成为这样的人。

  丁玲曾说过:“幸福不是月下饮酒,花前吟诗,而是在猛烈的'暴风雨中做勇敢的搏击。”朋友们,请无畏于追求高度,或许这过程是痛苦的,是漫长的,但你一定会在暴风雨的搏击中飞向新的高度。如果能这样,此生何悔?

  点评:文章纵横捭阖,颇有驰骋之意。开篇立意,何其简洁有力。文章骨架既定,走笔收放有度,“大鹏”与“斥晏”,读自《庄子》,悟于心,而行诸文,是文章精彩处。先“大鹏”而后“泰勒斯”“贝多芬”,由鸟及人,循序渐进,用喻形象生动而有厚重感。文章首尾呼应,突出追求高度至于“无悔”的情感,又不落痕迹。如果用例还鲜活些,时代些,就更靓了。

  示例二

  请以“情在不言中”为题,写一篇作文。

  [分析]

  静水流深,大爱无言。面对世间最真挚的情感,一切言语都是苍白的,本命题作文就是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习惯,从生活的细枝末节中发现蕴藏着的美,从而提升人生境界。写作时,可以从身边的生活入手,提取让你感动的细节,从而表现他人对你的深挚情感。也可以跳出个人的小圈子,赞扬那些为他人、为社会默默奉献,显示人间至情大爱的典型人物。写作时应紧紧扣住“不言”与“至情”的关系。

  [例文]

  情在不言中

  孔子曰“予欲无言。”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手段,但语言不能代替一切。当我们情感的波涛拍打海岸,心灵的洪水冲决堤坝时,我们需要无语。此时无声胜有声啊。

  不露痕迹的化妆是最高超的化妆,无需言语表达的情是最真切的情。

  “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土地爱的深沉。”泪水,晶莹的泪水足可以取代一切倾诉、一切呐喊、一切抒情的朗诵,因为这其中包含着诗人最深沉的爱。

  橡树和木棉相互依偎,没有甜蜜的言语,没有海枯石烂的誓言,有的只是深情的凝视。语言在此时已成为累赘,因为他们的爱已经穿越时空。

  还记得第一次离家数月回到家门口的时候,母亲和你的无言相对吗?还记得第一次做出喷香的饭菜,母亲那惊讶却又无言的喜悦吗?还记得为了你的学费,父亲寒冬腊月奔波忙碌时你眼角闪动的泪花吗?——

  生而为人,我们生活在各种情感——亲情、友情、爱情以及对身边每个人的爱戴——的包围中,同时我们也被身边的人默默地爱着。

  天使丛飞,默默无闻地帮助失学儿童,用坚强的翅膀为孩子们撑起一片成长的天空。他没有炫耀,没有自夸,而是在无语中做着人世间最伟大的事业,付出着人世间最伟大的真情。不言的情让丛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人民的好儿子孔繁森,赴藏工作十余年,在地广人稀的高原上默默地奉献着。寂寞挡不住他对藏族同胞的爱,无语掩盖不了奋斗的激情,他在默默无语中奉献出了自己的一切。

  真正的情感不需要言语。我们用无言接受着他人的爱,同时也应默默无闻地奉献出自己的爱。正如《圣经》上所说,爱是恒久忍耐,爱是不自夸。情感的表达会因无言而更加原始真切。

  情,在不言中!

  [简评]

  这篇文章最大的成功,在于从“接受情感”与“付出情感”两个层次展开,既论证了别人对自己的最真挚的爱往往是无言的,又深化一步,论证了每个人也应该对别人付出无言的情。构思的精巧,议论的深刻,陡然提高了文章的层次。

  4、跟踪训练

  训练一:

  以“平衡”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不要写成诗歌,不少于800字。

  【构思指津】

  “平衡”是指对立的各方面在数量和质量上相等或相抵,或几个力同时作用于一个物体上;各个力互相抵消,物体保持相对静止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绕轴匀速转动状态;平衡是跳水运动员优美的弧度;平衡是刘翔百米跨栏高举的双臂;平衡是任长霞心中惩恶扬善的天平;平衡是鸟儿的翅膀;平衡是船的双桨;平衡是飞机的双翅。纵观世界,平衡造词很多,平衡的自然,平衡的心态,平衡的代谢等。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平衡。如果自然界生态失去平衡,人类就会遭到自然界的惩罚;如果营养失去平衡,新陈代谢失调,就会产生疾病;如果心态不平衡,就会受压抑,生嫉妒;如果国家发展不平衡,就会出现以强凌弱———那么,我们如何做到平衡呢?通过你的文章可尽情讲故事,抒感想,发议论;从人事、历史、自然等选择自己熟悉的题材。

  训练二:

  以“微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不要写成诗歌,不少于800字。

  【构思指津】

  这道命题作文,重点培养学生的审题构思能力,引导其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与人为善的处世方法。人生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有风霜雨雪,也有电闪雷鸣。成功的时候不要得意忘形,微笑着去享受它;失败的时候,不要捶胸顿足,微笑着去接受它;失意的时候,不要灰心丧气,微笑着去面对它————生活的经验证明,用微笑把自己推销出去,成功的机会往往会更大。你若是微笑着,干同样的工作你就能比别人省不少力气;相反,如果整天绷着脸,你就可能事倍功半————构思时,应注意将立意集中在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如学习中的某一次成功或失败、跟同学的某一次矛盾冲突与和解等,从而给读者以启迪。

高三语文的复习教案4

  教学目标

  1、培养初步鉴赏古典诗歌能力;

  2、提高解答古典诗歌鉴赏题能力。

  教学重点:把握重要环节,抓住关键词句。

  教学难点:对诗歌背景及其所用典实的了解。

  教学方法与思路

  1、从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考查的内容归纳所要复习的重点;

  2、掌握具体方法;

  3、实例训练,形成能力。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引言导入,板书课题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诗的王国,优秀的诗人像群星灿烂,优美的诗篇流传久远。古典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近年高考的必考内容。然而在实际学习中,由于年代相去甚远,许多同学对古典诗歌的理解总是有一定的难度,有时似懂非懂,有时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在考试中失分较多。这说明我们有必要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提高古典诗歌鉴赏题的解答能力。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古典诗歌鉴赏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板书课题:古典诗歌鉴赏)

  二、从高考题归纳古典诗歌鉴赏的要点

  1、投影显示1996年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习题1)。

  引导学生思考:鉴赏的内容有哪些?

  明确:第一题是元曲句子的鉴赏,第二题涉及结构、内容、主旨、风格。

  2、投影显示1997年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习题2)。

  引导学生思考:鉴赏的内容有哪些?

  明确:

  3、归纳古典诗歌鉴赏题的鉴赏要点:

  (1)字词

  古代诗人在用词方面可谓孜孜以求。苦吟派的`卢延江曾说: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贾岛推敲的诗坛趣话更是流传千古。

  提问:你还能举出表现古人讲究炼字的例子吗?

  明确: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

  一诗千改始心安。(袁枚)

  (2)诗句

  诗句的理解往往是理解全诗的关键所在,因此,对诗句的考查也是重点之一。它的内容包括诗句的意义,修辞技巧,表现手法,有时还考查诗句所涉及的典故等。

  (3)意境

  诗歌的主题通常借助意境来表达。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而成的境界,因此,鉴赏古典诗歌,必须体味意境。体味意境的主要方法是抓住诗歌的画面和气氛去理解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是什么。

  (4)评价

  包括作者评价、内容评价、思想评价、艺术评价等,往往是总体评价。

  三、借鉴题例,把握鉴赏三个环节

  1、显示题例:习题1、习题2

  2、思考与练习

  3、把握鉴赏三个环节:了解感悟联想

  板书设计:

  词语把握

  语言选词炼字

  句义把握

  1、了解名物

  典实

  背景

  2、感悟

  3、联想

  三种境界:

  (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3)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四、实例训练,形成能力

  1、出示材料甲,训练对词语的把握能力。

  材料甲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D)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躁情绪。

  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内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2、出示材料乙,训练整体把握能力。

  材料乙读陆游的《小园》,选出分析有误的一项(D)

  小园烟草接邻家,桑枳阴阴一径斜。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锄瓜。

  A、第一、二句是描写,B、第三、四句是叙述。

  C、卧读陶诗是指D、卧度陶渊明的诗。

  E、这首诗属于田园诗歌,F、其选材和表达的意蕴与陶渊明的诗很相似。

  G、陆游不H、可眼不I、愧为爱国诗人,J、即使是写田园生活,K、也表达出忧国忧民之心。

  4、出示材料丙,5、训练整体鉴赏能力。

  材料丙对以下一首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A、作者在诗中用一秋字,主要是为了交待送别友人的季节。

  B、江南江北在诗中有照应的作用,突出了江水的阻隔;望字传出思念之神态。

  C、第四句写望中所见,给人以孤独、寂寞、空虚的感触;水悠悠暗含着无限的思念之情。

  D、作者将对友人的感情渗透在景物的描写之中,做到了言尽而意无穷。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写一篇关于张炎《南浦*春水》的鉴赏文字。

高三语文的复习教案5

  设计说明:

  该教学设计是在分析教材和考虑学情的基础上进行的这篇课文是新课标必修五教材中的古代抒情散文单元的一篇文言文首先,作为文言文,要重视吟诵、品读,于是在教学中我加大了朗读的份量,设计几种朗读方式,包括教师的范读,学生的齐读、单读、分散读,在朗读中积累文言词语、句式知识、体悟文本中蕴含的情感其次,《陈情表》是古代散文中传诵千古的名篇之一文本中涉及的语汇较多,消化理解文言实词是学生读懂文本、真正理清文本思路的前提,也有助于学生更进一步体悟作者在字里行间蕴含的真挚情感,因此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授课中让学生结合文本详尽的注释疏通文意,教师做适当的点拨进而针对文本提出所陈何情文本的教学设计流程也是按照这一顺序展开的。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掌握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以及文言句式,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2、通过诵读,理解所陈之情,体会陈情的方式。

  3、品味作者在文中蕴含的真挚情感。

  教学重点: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真挚情感。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悟以情动人的陈情艺术,进而分析作者是怎样通过陈情达到“愿乞终养”的目的。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中蕴含的真挚感情。

  2、点拨法点拨关键的字、词、句,使学生在深层意义上领会文中蕴含的拳拳真情。

  3、讨论法讨论文中的关键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讨论中获取新知。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距今一千七百多年的魏晋时期,时局动荡,风云变幻公元265年,司马炎篡位称帝,改国号为晋,魏国灭亡晋武帝司马炎为了稳定局势、巩固政权、笼络人心,便采用怀柔政策,大力征召西蜀名士入朝为官,于是蜀汉旧臣李密便走进了他的视野李密幼年丧父,母亲改嫁,由祖母刘氏一手抚养长大,以孝谨闻名,博学善辩但就在晋武帝下诏征辟的时候,李密年迈的祖母已经是“夙婴疾病,常在床蓐”一面是宠命优渥的皇帝诏命,一面是难以割舍的祖孙之情;一面是言辞切峻的朝廷诏书,一面是恩重如山的养育之恩,在这人生的重要抉择之时,李密将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李密的《陈情表》。

  二、初读课文(学生读完后,教师做诵读指导,同时做正音指导、点拨句读)

  教师范读第一段,指名学生朗读第二、三段,全班齐读第四段

  (要求:诵读要注意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感情)

  三、再读课文、缓读领会:

  (要求:缓慢诵读、圈点勾画参照课文注释还不能完全理解的字、词、句,师生共同解决)。

  四、三读课文、速读课文,思考:

  (1)、李密为何陈情,陈情所遇到何种困难(要求:用原文语句作答)

  陈情的缘由:愿乞终养(陈情是为了达到“奉养祖母,暂不出仕”的目的)。

  所遇到的困难: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进退两难)。

  (2)、把李密所陈之情用最精炼的词语概括出来

  所陈之情:中国古代最传统的两种感情:忠情、孝情

  五、四读课文

  品读鉴赏文本,挖掘文本的内涵:(要求:小组合作、逐段探究)

  提问:李密是如何陈情的?

  (一)赏析第一段:

  (在理解李密身世悲苦的基础上把握朗读时凄苦、悲凉的语速、语调)。

  1、本段中总括的句子: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2、对“险衅”“闵凶”如何展开的:(在文中找出原话并且对所陈之情加以概括)。

  身世凄苦: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闵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人丁衰微: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待汤药,未尝废离。

  (这段文字的内容,作者写得凄苦而悲凉,以致使晋武帝对他由恼怒化为同情怜悯)

  (二)赏析第二段:

  找出朝廷对李密征召的词语和李密对被征召的态度的语句,此段李密向晋武帝所陈之情。

  朝廷对李密征召的词语:察、举、拜、除。

  李密对被征召的态度的语句:辞不赴命,辞不就职。

  所陈之情:进退两难之情,进,无以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退,不能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

  这种进退两难之情也就是古人常说的“忠孝不能两全”,对李密而言忠孝之间自然是想先尽孝而后尽忠,那么就要说服晋武帝认可自己这一请求,这也是李密陈情的关键所在。

  (三)赏析第三段:李密是怎样进一步说服晋武帝,以达到“愿乞终养”的目的的?

  1、讨论本段第一句话的作用(伏惟圣朝以孝治天)

  为达到“终养祖母”的请求提出的理论依据,使自己的请求既合情又合理,又响应朝廷的号召,让晋武帝不得不答应“愿乞终养”的目的。

  2、引导学生理解“本图宦达,不矜名节”的含义

  朝代更迭之际,新君最忌讳的是臣子眷念旧朝,作者李密是前朝官员,陈情的对象是今朝的君主,为打消对方的疑虑,自己“本图宦达,矜名节”的人生态度就必须明确突出,此处一笔,正是问题关键所在,晋武帝的疑虑彻底打消。

  3、品味“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剩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一小节的情感。

  宋代学者评价说:读《陈情表》不哭者,必不孝这一小节充分体现了李密的拳拳孝情,非常打动人,晋武帝即使是铁石心肠也应该有所触动了。

  (四)赏析第四段:

  本段的层次如何划分

  两个层次:第一层表明自己陈情的目的,第二层进一步表明自己的忠心。

  1、本段开头指出“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的作用

  从生命的自然规律上,进一步的为自己的“愿乞终养”树立理论根据,依旧合情合理,无可辩驳。

  2、本段中,作者直接表现陈情目的的语句

  “愿乞终养”

  2、理解“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一句的含义

  六、教师总结:《陈情表》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它陈孝情情真意切,诉忠情赤胆忠心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希望李密对祖母的拳拳深情能让我们每个人都有所感悟,有所行动,为我们的亲人捧上自己的一份微薄但却真挚的回报

  七、板书设计:

  陈情表

  李密

  不幸遭遇,诉祖孙之情

  情

  进退狼狈,诉两难之情

  孝治天下,找出理论依据

  理

  先尽孝后尽忠,解决办法

高三语文的复习教案5篇(高三语文教案大全)相关文章:

五年级数学复习教案9篇 北师大五年级下数学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掌声》教案6篇(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掌声教案)

初中语文《秋天》教案3篇(秋天课文初中语文)

小学三年级语文《惊弓之鸟》教案3篇(《惊弓之鸟》的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4篇 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语文教案:《认一认》11篇(认一认教案反思)

二年级上册语文《我是什么》教案17篇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篇(语文小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二年级上册语文小鹰学飞教案3篇 小学语文小鹰学飞

《鸟的天堂》四年级语文教案3篇(鸟的天堂课文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