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9篇

时间:2024-01-22 13:07: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六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9篇,供大家赏析。

六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9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1

  教学内容:

  教材第77页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根据圆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掌握圆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全面的运用知识的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灵活运用圆的周长或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具学具准备:

  一根长绳、面积单位。

  教学设计:

  ⊙激趣导入

  同学们,图形世界是美丽的、奇妙的`,世界因为有了五彩的图案而更加美丽。谁来说一说你知道哪些美丽的图案?它们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

  出示教材69页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然后提问:

  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外方内圆和外圆内方的物体吗?外方内圆的图形我们称它为圆外切正方形,外圆内方的图形我们称它为圆内接正方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怎样求这两种图形的面积。

六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2、使学生巩固五年级的相关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

  一、 课堂教学常规的说明:

  1、上课的各项要求说明等。

  2、练习的各项要求说明等。

  3、其他说明。

  二、 复习旧知:

  (一) 填空:

  1、分数单位是1/8的最大真分数是( ),最小假分数是( ),最小的带分数是( )。

  2、1米的3/7是( )米,3米的1/7是( )米。

  3、一座挂钟的分针长10厘米,时针长7厘米,一昼夜,分针尖端走了( )厘米,时针扫过了( )平方厘米。

  (二) 解决问题:

  1、一个正方形的周长与圆的周长相等,已知正方形的边长是3.14米,圆的半径是多少米?

  2、把一些桃平均分给12只猴子,正好还剩1个;如果平均分给8只猴子,正好也剩1个。这些桃至少有多少个?

  3、甲、乙两车从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甲车在超过中点10千米的地方与乙车相遇,已知相遇时甲车行了140千米,乙车行了多少千米?

  4、一根钢管长3米,重4千克,这样的钢管每米重多少千克?1千克这样的钢管长多少米?

  5、甲6分钟做13个零件,乙8分钟做17个零件,丙12分钟做25个零件,比一比,他们谁做得最快?

  6、如果用两根长62.8厘米的绳子分别围成一个圆形和一个正方形,你觉得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些?大多少平方厘米?

  7、将一个直径是12厘米的圆分成64等份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8、一满瓶油连瓶重650克,用去一半后连瓶重400克,瓶重多少千克?油重多少克?

  9、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15.7米,在花坛周围铺一条宽0.5米的环形小路,这条小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0、一捆电线长178米,装了8盏电灯,还剩下4米,平均每盏灯用电线多少米?(只列方程)

  (三) 拓展练习:

  1、某汽车站有甲、乙、丙开往三地的汽车通过,甲车每隔15分钟开过此站,乙车每隔10分钟开过此站,丙车每隔12分钟开过此站。现三辆汽车在同一时刻从此站开过后,再过多少时间又同时从此站开过?

  2、(1)工人们修一段路,第一天修了公路全长的一半还多2千米,第二天修了剩下的一半还少1千米,还剩20千米没有修完。公路的全长是多少千米?

  (2)有一桶油,每次抽出桶里油的一半,连续这样抽了5次后,桶里还有油10千克,求这个桶里原有油多少千克?

  3、周燕有一盒巧克力糖,7粒一数还余4粒,5粒一数还余2粒,3粒一数正好,这盒巧克力糖至少有多少粒?

  4、甲、乙两人原来一共有46元。甲买一本故事书用去12元,乙买一本科技书用去18元,这时两人剩下的钱正好相等。甲、乙两人原来各有多少元?

  5、公路上一排电线杆,共25根,每相邻两根间的距离原来都是45米,现在要改成60米,可以有几根不需移动?

  6、一个最简真分数的分子,分母是两个连续自然数,如果分母加上4,这个分数约分后是2/3,原来这个分数是多少?

六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3

  一、复习内容

  分数除法的复习与应用。(教材第46页整理和复习,第47页练习十)

  二、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很好地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难点:正确列出数量关系,掌握四类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

  1.复习倒数。

  (1)师:倒数的意义是什么?(学生抢答,教师板书意义)

  (2)师: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征?(学生抢答)

  (3)师: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

  引导学生分整数、小数、分数回答。

  2.复习分数除法及其计算法则。

  (1)师:分数除法有哪些类型?

  引导学生回答:分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分数。(板书类型)

  (2)师:写一道除法算式,让同桌算一算。分数除法与分数乘法的'计算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回答:分数除法要转化为分数乘法计算。

  (3)师:整数除法和分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吗?算一算,说一说。(课件出示题目)

  3×7= 21÷3= 21÷7=

  5/3×1/2= 5/6÷5/3= 5/6÷1/2=

  学生通过计算得出:整数除法和分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都是乘法的逆运算。

  师生共同总结:无论是整数除以分数,还是分数或小数除以分数,都可以转化为乘法计算,也就是说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板书计算法则)

  (4)点名学生说一说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复习分数除法应用题。

  师: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几类应用题?它们的特点和解题思路是什么?

  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后汇报。(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四种应用题类型)

  二、知识应用

  1.教材第46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集体订正。同桌之间说一说混合运算的顺序。

  2.教材第46页整理和复习第2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师:3个问题分别属于哪一类应用题?(点名学生回答)

  (3)让学生先写出数量关系,再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答疑)

  3.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1~4题。

  第1题:教师读题,学生判断正误,点名学生说出错误的原因。

  第2题:点名3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订正。

  第3、4题:先让学生读题说一说属于哪一类应用题,再独立计算。(教师订正)

  注意引导和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

  4.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5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画线段图理解题意。

  (3)同桌交流,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

  (4)点名学生说一说解题思路,教师订正并总结。

  三、巩固反馈

  (课件出示题目)

  1.判断。

  (1)一个数除以真分数,商一定大于被除数。( )

  (2)甲数比乙数多1/4,乙数比甲数少1/4。( )

  2.粮店运来面粉140袋,是运来大米的袋数的7/9,大米运来多少袋?

  140÷7/9=180(袋)

  3.一根电线杆长12 m,埋入地下部分的长度是露出地面部分的3/7,这根电线杆露出地面的部分是多少米?

  12÷1+3/7=

  4.天猫商城举行促销活动,一款移动硬盘降价19后售价400元。这款移动硬盘原价多少元?

  400÷1-1/9=450(元)

  5.修一条路,甲单独修需16天,乙单独修需24天。如果乙先修了9天,然后甲、乙二人合修,还要几天?

  1-9/24÷1/16+1/24=6(天)

  四、课堂小结

  本单元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1.这节复习课我分成了三大模块。第一模块为建立知识网络,第二模块为检测效果,第三模块为质疑总结。

  第一模块先让学生回忆章节中的所有概念及其含义,重新感知概念,然后梳理概念,根据这些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构建知识结构图。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整合能力,他们能快速读懂提纲、表格等形式的知识框架结构。

  第二模块需要改进之处是,我应该针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学习问题进行总结和提示,把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并告知学生,并在学习方法上进行指导,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模块只有几个学生进行质疑,说明学生的质疑能力还有待加强,这是以后需要更加努力的环节。

  2.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4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复习是对已学知识加以回忆,并进行系统整理的过程,不是讲授新知识,因此要特别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到本册教材为止,小学阶段的三种统计图已经全部教学结束,所以在本节课中要特别注重三种统计图的对比,引导学生体会如何根据统计需要选择恰当的统计图,不同的统计图能反映出数据的哪些信息等;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段整理和比较,让学生从不同方面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数据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归纳整理

  1.归纳整理。

  师:本学期我们在统计与概率方面学习了哪些知识?请同学们先自行整理,再在小组内交流。

  借鉴教材“独立思考”板块,引导学生从统计图的类型、特点和分段整理、分析数据等方面进行回忆整理。

  2.学生汇报,相互补充。

  引导学生自由交流、相互补充,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整理统计与概率部分的知识,学生对统计图方面的知识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建立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知识体系。

  ⊙分类整理

  1.复习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1)回顾。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扇形统计图,你们对扇形统计图有哪些了解?

  (①特点: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圆内的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数。②作用:从图中能清楚地看出各部分与总数的百分比,以及各部分与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巩固练习。

  组织学生完成教材106页1题。

  ①呈现问题,请学生独立思考并尝试解决。

  ②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2.根据统计要求选择恰当的统计图。

  (1)呈现问题:

  下面几组数据分别选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更合适?(课件出示)

  王羽家去年1~6月份支出情况统计表

  月份

  1

  2

  3

  4

  5

  6

  金额/元

  20xx

  3800

  2900

  2200

  3000

  2700

  王羽家去年5月份各种支出所占百分比情况统计表

  用途

  教育

  食品

  还购房贷款

  水电费

  服装

  其他

  百分比/%

  15

  30

  30

  5

  15

  5

  王羽家去年5月份各种支出情况统计表

  用途

  教育

  食品

  还购房贷款

  水电费

  服装

  其他

  金额/元

  450

  900

  900

  150

  450

  150

  (2)明确三种统计图的作用。

  师:你们知道三种统计图各自有着怎样的特点和作用吗?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以表格的形式整理出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特点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

  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圆内扇形的面积表示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比。

  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

  用折线的起伏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作用

  从图中能清楚地看出各部分数量的多少,便于相互比较。

  从图中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也能看出各部分数量的多少。

  从图中能清楚地看出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比,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学生独立解答。

  (表①要表示出去年1~6月份支出的增减变化情况,应选用折线统计图;表②要表示出去年5月份各种支出所占百分比的情况,应选用扇形统计图;表③要表示出去年5月份各种支出的具体数量,应选用条形统计图)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三种统计图的作用,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复习分段整理数据。

  (1)回顾:本学期在学习数据的整理、分析方面我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交流:除了可以将数据进行排序外,还可以将数据进行分段整理、分析,并交流分段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和作用。

  (2)巩固练习。

  组织学生完成教材106页2题。

  ①组织学生整理数据。

  ②小组内讨论解题方法并汇报。

六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5

  教学内容: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回顾整理——总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整理,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意义,能找出一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会根据可能性的大小设计方案。

  2.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通过交流整理与复习的不同思路,学会整理知识的方法,逐步养成回顾与反思习惯。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意义,能找出一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

  教学道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顾旧知

  1.谈话:同学们,我们学校要按级部举行竹竿舞比赛,你能为六年级五个班设计一个决定各班出场顺序的方案吗?学生可能说:

  (1)抓阄。

  (2)包袱剪子锤。

  (3)设计一个圆盘。

  ……

  只要学生设计出的方案合理,教师都要加以肯定。

  2.(多媒体出示)六年级五个班的人数情况统计如下:(单位:人)

  48、50、48、49、48

  谈话:你能指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各是多少吗?如果让你组织这次比赛,你认为每班各出多少人参加比赛比较合理?为什么?

  全班交流,小结。通过此题,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各表示意义的不同。

  二、整理归纳,知识建构

  1.谈话:同学们真了不起,能灵活的运用统计与可能性的知识来解决身边的问题。下面让我们回顾一下,本册统计单元你都学习到了哪些知识?

  每个同学仔细回忆,也可以翻翻课本,然后与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都有哪些新的不同?

  学生独立完成。

  2.师:为了整理得更加全面,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对本册学过的.统计知识进行整理、比较。

  小组合作整理。

  师谈话: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讨论成果和大家交流一下?

  组长用实物投影展示汇报,其他同学补充说明。

  师: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下表。

  出示表格,小组合作完成。

  全班交流。

  师小结:通过与大家的合作交流,我们在回顾整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和区别,可以看出同学们对这些知识理解的非常透彻,掌握的非常扎实。

  三、综合应用,拓展延伸

  第一关:开启智慧大门,必须首先破译开启大门的密码,共有三个不同的密码。

  (1)下面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即是开启智慧大门其中的一个密码,你知道是多少吗?

  1280 1660 1880 20xx 2890 3298

  (2)下面这组数据的众数即是开启智慧大门的另一个密码,你知道是多少吗?

  22 24 25 22 23 22 26 22

  (3)上面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即是开启智慧大门的第三个密码,你知道是多少吗?

  对于出错的学生将给予一次“复活”机会,对“学困生”降低一下难度,争取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过关。

  第二关:谁先开启智慧大门

  请你设计一个合理的方案确定先用哪一个密码开启智慧大门。看谁设计的更合理?

  学生独立完成,小结评价。

  第三关:小博士擂台

  智慧谜面:在一个布袋里放入若干张形状与大小完全相同的红、黄、蓝三种圆形卡片,使得从布袋里摸出一张蓝色卡片的可能性为1/9,应该怎样放?请把你的想法写出来。(看谁的方法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答案。

  四、总结反馈,畅谈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对老师,对同学想说些什么?

六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6

  教学内容: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回顾整理——总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巩固比的有关知识。

  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思维水平。

  3.通过交流整理与复习的不同思路,学会整理知识的方法,逐步养成回顾与反思习惯。

  教学重点:

  巩固比的有关知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课件出示三幅“奥运会”会徽旗帜图:分别是长3厘米、宽5厘米;长3厘米、宽3.8厘米;长4厘米、宽3.7厘米。

  师:你认为哪幅图最匀称?

  学生交流。

  师:能不能用数学语言描述长与宽的关系?

  学生交流。

  出示课题:比的整理与复习。

  二、回顾知识,整理归纳

  1.回顾知识,合作梳理

  (1)师:请大家四人小组合作,把所学有关比的知识用喜欢的方式整理出来。

  学生整理。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整理的情况与大家分享一下?

  小组代表汇报,全班交流。

  (2)师谈话:对于这一部分知识,你认为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3)我们学习比的基本性质是用什么方法得出的?

  学生交流:类推的方法。

  2.沟通联系,主体内化

  师:请小组讨论,比、除法、分数之间有联系和区别?请用表格的形式整理。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整理的情况与大家分享一下?

  小组代表汇报,全班交流。

  师:求比值和化简比有什么区别?请大家用表格的形式整理出来。

  全班交流。

  三、综合应用,拓展延伸

  1.判断

  (1)比的.前项与后项可以是任意数。 ( )

  追问:既然比的后项不能是0,而足球赛中常出现的“2 :0”的意义是什么?它是一个比吗?使学生明确足球赛中出现的“2 :0”不是数学意义上的比。

  (2)小强身高1米,他爸爸身高173厘米,小强和他爸爸身高的比是1:173 。 ( )

  (3)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一个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 )

  (4)比的前项增加5,要使比值不变,后项也要增加5。 ( )

  (5)8:4化成最简整数比是2。 ( )

  (6)盐占盐水的1/20,盐与水的比是1:20。 ( )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答案,交流师让学生说一说判断的理由。

  2.我班男生有24人,女生有18人,体育老师拿来14个篮球,怎样分公平呢?

  学生解决,集体订正答案。

  师生总结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特点、解题思路、检验方法。

  把人数改成男生有18人,女生有18人可以怎样解答?你发现什么?

  3.实际运用

  张叔叔和李叔叔、王大伯三家合资办厂,由于他们齐心合力,经营有道,一年下来,除去缴纳税款、发工资和其他费用,获得利润14万元。该怎么分配这些利润。

  现在同学们四人一组,也像他们一样围在一起,商量商量如何分配这14万元的利润。教师巡回,作适当的指导。

  四、全课总结,升华提高

  今天我们复习了比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用比解决问题的事例还很多,说说看比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

六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7

  教学内容:

  自主学习天地P57-58练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2、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3、进一步学习制作复试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教学重点:从统计表里收集信息,并能用这些信息分析问题。

  教学难点:

  如何根据信息绘制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全班交流

  1、练功房。

  基础练习,了解统计图的种类。分辨什么数据用什么统计图描述更清楚更直观。

  2、智慧树

  (1)这是什么统计图?

  (2)分析图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3)第3题,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3、实践大本营

  提高练习。

  让学生选择一题来绘制统计图

  (1)绘制统计图需要哪些数据?

  (2)绘制统计图你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二、变式练习题

  课件出示练习题。

  学生看题,先集体分析题目,一起探讨数学问题。

  1、这是什么统计图?

  2、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3、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4、你还有什么疑问?

  教学小结:

  通过这次练习,你有什么收获?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结复式统计图的理解与掌握

  通过自主交流与探索,让学生自主选择。

六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有关数的整除概念,弄清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

  2.提高判断能力,能灵活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概念之间相辅相承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数的整除概念。数的整除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今天我们复习数的整除这一单元的部分知识。(板书:数的整除复习概念)通过这节课复习,我们要准确掌握概念,并理解概念,弄清概念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从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复习过程

  1.复习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请大家看投影片上的三道算式:

  ①106=1.6 ②382=19 ③156=2.5

  (1)第①和②、③两道算式有什么不同?

  (2)②和③相比较又有什么不同?(板书:整除)并追问:什么叫整除?

  (3)观察整除式382=19,谁能被谁整除?为什么?

  (4)在38能被2整除的前提下,38是2的什么? 2又是38的什么?(板书;倍数、约数)

  (5)什么叫倍数?什么叫约数?

  (6)倍数、约数能单独存在吗?它依存于哪个概念?

  (7)从382=19这个式子中,可以看出38是2的倍数,还能看出38是谁的倍数?那么38可以叫做2和19的什么?(板书:公倍数)

  (8)2和19只有38这一个公倍数吗?有多少个?为什么?

  (9)既然2和19的公倍数是无限多个,那么有最大的公倍数吗?有最小的吗?是多少?

  (板书:最小公倍数)

  (10)什么叫公倍数?什么叫最小公倍数?

  (11)依据382=19这个等式,谁能用整除、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来说明等式中3个数之间的关系?

  2.复习约数公约数最大公约数。

  (1)我们已经知道38是2的倍数,2是38的约数,除2以外,38还有哪些约数?(板书;1,2,19,38)

  (2)2的约数有哪些?19的约数有哪些?

  (3)观察38,2,19这三个数的约数,你能指出它们的公约数吗?(板书:公约数)

  (4)几个数的公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为什么?

  (5)38和2的公约数中最大的一个叫38和2的什么?(板书:最大公约数)

  (6)38和2的最大公约数是几?38和19的最大公约数是几?

  (7)什么叫公约数?什么叫最大公约数?

  (8)2和19有公约数吗?是几?有最大公约数吗?是几?

  (9)2和19的最大公约数是1,2和19是什么关系?

  (10)什么叫互质数?(板书:互质数)

  (11)请你举出有互质关系的两个数。

  3.复习质数、合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

  (1)观察38,2,19的约数的个数,并以此为标准,给这三个数分类,可以分几类?

  (2)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板书:质数、合数)

  (3)如果把382=19改写成38=219,2和19叫38的什么?为什么?(板书:质因数)

  (4)说2和19是质因数对吗?为什么?

  (5)质因数能单独存在吗?它必须依存于什么概念?还有什么概念不能单独存在?

  (6)把38这个合数写成2和19,这两个质因数相乘的形式叫什么?(板书:分解质因数)

  4.复习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

  (1)在计算中,我们常常需要判断一个数能不能被另一个数整除,我们可以根据数的一些特征来判断。我们都学过哪些数的整除特征?(板书: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

  (2)38,2,19中哪个数能被2整除。为什么?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什么?

  (3)能被2整除的数叫什么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呢?(板书:奇数、偶数)

  (4)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的依据是什么?

  (5)能被5,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6)改38中的一个数字,使它能被3整除,怎样改?

  (7)能同时被2和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你能分别举几个数吗?

  (三)复习概念间的关系

  (1)在刚才复习的这些概念中,有哪些概念不能单独存在,请你列举出来。(板书:倍数、约数、质因数)

  (2)倍数、约数、质因数分别依存于什么概念?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是依存关系。(板书:依存关系)

  (3)哪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图表示?

  (4)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叫什么关系?(板书:包含关系)

  (5)小结:我们通过观察382=19这个等式中三个数之间的关系,不仅整理出了数的整除有关概念的网络图,还通过分析了解了概念间的关系。

  (四)练习

  (1)填空。

  ①在自然数中,既是质数又是偶数的最小的一个数是( );既是质数又是奇数的最小的一个数是( );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最小的一个数是( );既是偶数又是合数的最小的一个数是( );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的一个数是( )。

  ②所有自然数的最大公约数是( )。

  ③能被3和5同时整除的最小三位数是( );最大三位数是( )。

  ④小于10的所有质数的和是( )。

  ⑤一个四位数,千位上的数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百位上的'数既是偶数又是质数,十位上的数是自然数,但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个位上的数是最小合数,这个四位数是( )。

  (2)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①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一定互质。 ( )

  ②最小的质数是自然数中全部偶数的最大公约数。 ( )

  ③任意两个自然数的积,一定是合数。 ( )

  (3)思考题。

  有14,30,33,35,39,75,143,169八个数。①把这八个数分别分解质因数;②把这八个数分成两组,每组四个数,且使它们的乘积相等。应该怎样分?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分三个层次教学。

  1.通过一题多问,从具体到抽象,把本单元的主要概念联系起来,形成网络。即:

  复习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复习约数公约数最大公约数。

  复习质数、合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

  复习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从而有目的、有计划的将这部分知识进行了系统整理,使学生对这块知识一目了然。

  2.进一步分析概念之间的各种联系,明确概念间的不同关系。从而提高和深化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如:约数和倍数与整除的依存关系等。

  3.应用概念综合练习。

  练习充分,有层次,注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巩固知识和提高思维能力的目的。

六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9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的练习课。(教材第39~40页练习八第4、8~10题)

  教学目标

1.复习“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两类分数除法应用题,使学生熟练掌握这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2.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难点:熟练掌握这两类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反思

  一、基础练习

  1.只列式,不计算。(课件出示题目)

  (1)一条公路,已经修了300 m,是全长的1/3。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2)一条公路,已经修了300 m,比全长少2/3。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点名学生回答,并说一说分别属于什么类型的应用题?

  2.师:这两类应用题的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

  引导学生回顾这两类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二、指导练习

  (一)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教学教材第39页练习八第4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明确应用题类型。

  (2)师:第(1)题和第(2)题分别把什么看作单位“1”?

  学生独立思考,点名学生回答。

  (3)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4)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点名两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5)师生共同归纳方法。

  教师小结: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我们可以用方程法和算术法解答。(板书下列方法)

  方程法:设单位“1”的量为x。x×比较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比较量。

  算术法:比较量÷比较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单位“1”的量)。

  (二)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

  1.教学教材第40页练习八第8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明确应用题类型。

  (2)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点名两名学生板演(分别用方程法和算术法),集体订正。

  (4)师生共同归纳方法。

  教师小结: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我们仍可用方程法和算术法解答。(板书下列方法)

  方程法:设单位“1”的量为x。

  ①x×(1±比较量比单位“1”多(少)的几分之几)=比较量。

  ②x±x×比较量比单位“1”多(少)的几分之几=比较量。

  算术法:比较量÷(1±比较量比单位“1”多(少)的几分之几)(=单位“1”的量)。

  2.教学教材第40页练习八第9题。

  (1)学生独立完成,两人一组互相订正,并说一说解题思路,互相纠正。(教师巡视指导)

  (2)引导学生比较第8题和第9题,说一说两道题的异同之处。

  (三)综合运用

  教学教材第40页练习八第10题。

  (1)分四组解决问题,先明确问题类型,再列出数量关系,最后解答。

  (2)各小组汇报结果,教师点评。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题目)

  1.判断:白兔的只数是灰兔只数的2/7,单位“1”是灰兔的只数,数量关系式:灰兔的只数×2/7=白兔的只数。(?)

  2.水果店里有苹果36 kg,占水果总质量的3/10。水果店共有水果多少千克?

  (方程法)解:设水果店共有水果x kg。

  3/10x=36 x=120

  (算术法)36÷3/10=120(kg)

  3.淘淘家七月份的水费是120元,比六月份增加了1/3。淘淘家六月份的`水费是多少元?

  (方程法)解:设淘淘家六月份的水费是x元。

  1+1/3x=120 x=90

  (算术法)120÷1+1/3=90(元)

  四、课堂小结

  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板书设计

  练习课

  一、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方程法:设单位“1”的量为x。x×比较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比较量。

  算术法:比较量÷比较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 =单位“1”的量 。

  二、已知比一个数多 少 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

  方程法:设单位“1”的量为x。

  ①x× 1±比较量比单位“1”多少的几分之几=比较量。

  ②x±x×比较量比单位“1”多少的几分之几=比较量。

  算术法:比较量÷1±比较量比单位“1”多少的几分之几=单位“1”的量 。

  教学反思

  1.本课时是对“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两类应用题的复习巩固。因为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学生还会学到这两类问题,所以及时对已学的类型进行巩固练习就显得很重要,一方面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防止学生因学得过多而混淆。

  2.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一本漫画书,豆豆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4,第二天看了剩下的2/3,还剩40页没看。这本漫画书一共有多少页?

  分析:将全书的总页数看作单位“1”,根据条件列表如下。

  根据上表可以得出以下两个等量关系,据此列方程求解。

  (1)全书总页数×第二天看完后剩下的页数占全书总页数的分率=剩下的页数。

  (2)全书总页数-第一天看的页数-第二天看的页数=剩下的页数。

  解答:解:设这本漫画书一共有x页。

  1-1/4×1-2/3x=40

  x=160

  或x-1/4x-1-1/4×2/3x=40

  x=160

  答:这本漫画书一共有160页。

  解法归纳: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然后列方程求解。

  相关知识阅读

  王爷分饼

  古时候,一位王爷去山上看望习武的儿子。兄弟几个见父王来了,立刻围了上来。王爷说:“孩子们,父王今天带来了你们最喜欢吃的大饼。”说着取出一个大饼平均分成了两份,给了老大一块。嘴馋的老二说:“父王,我想吃两块饼。”于是王爷把第二块饼平均分成了四份,给了老二两块。贪心的老三说:“父王,给我三块饼。”王爷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分成了六份,给了他三块。一向老实的大哥说:“父王,老四最小,应该给他六块。”老四听了非常高兴,觉得父王给他最多。你们觉得谁最多呢?

六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9篇相关文章:

一年级语文《雨点儿》教案11篇(小学语文一年级雨点儿教案)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7篇(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师工作总结)

初一的数学上册教学计划9篇 初一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华东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教师教学反思3篇(初中数学八年级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必备3篇(教案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5篇 小学五年级品德上册教案

一年级《连加连减》数学教学反思9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的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8篇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八年级数学老师的教学总结3篇(数学八年级教学工作总结)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反思9篇 大班数学公开课优质课教案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