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苏教版上册语文教案8篇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时间:2024-01-24 11:16: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六年级苏教版上册语文教案8篇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以供参阅。

六年级苏教版上册语文教案8篇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六年级苏教版上册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充分感受人间真情,知道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给予无私的帮助。

  4、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1、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充分感受人间真情,知道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给予无私的帮助。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写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1、记得上个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爱如茉莉》吗?谁来说说讲的是什么?(生回答)是啊,爱,一个温馨的字眼,一个永恒的话题。在那飘雪的寒夜,爱就是一股驱走寒冷的暖流,就是一种克服万难的力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板书课题:爱之链。

  2、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是一种怎样的爱?这“爱”发生在谁与谁之间?这“爱”又是怎样被链接起来的?)让我们一起来在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读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平翘舌音:餐、蹭、糙;前后鼻音:吻、腕;后鼻音:蹭。

  2、指名读词语。

  乔依 颠簸 凄凉 矮小 脚腕 蹭破 车胎 瘪了

  袜子 油污 绝望 餐馆 亲吻 粗糙 脸颊

  荒芜人烟 天经地义 潸然泪下

  3、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荒芜人烟:指没有人居住的地方。

  天经地义:指非常正确不容质疑的道理。

  潸然泪下: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三、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

  2、按提纲“乔依帮助老妇人——老妇人帮助女店主”给全文分段,再试着概括段意。

  第一段(1—8自然段):讲一天晚上在乡间的小路上下岗后又找不到工作的乔依非常热情地无偿帮助一位在寒风中几乎绝望的老妇人修好了汽车,老妇人非常感动。

  第二段(9—11自然段) 写老妇人来到乔依妻子开的小餐馆,得到了女店主的热情服务和细心照顾,老妇人深受爱的感染,留给女店主一些钱就悄悄地走了。

  第三段(12自然段))乔依的妻子发现老妇人留下的钱和字条以后非常感动,心中充满了爱的暖流。

  四、作业

  1.生字描红、临写,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六年级苏教版上册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蕴含的深刻哲理:正是因为对未来充满新鲜的幻想和憧憬,人才会在成长中努力地追求,而不被各种不良_所吸引,对地平线这个谜的探索的过程就是人生不断往前看,不断奋斗的过程。

  3、认识一个生字,正确书写8个生字,读写“无拘无束、悠悠然、仙翁、咀嚼、沉沦、寂寞”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体会文中地平线不同含义以及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含义,从课文中获得人生的启迪。

  教学方法:

  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有关贾平凹的资料以及文章读一读。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见过“地平线”吗?交流课前的观察,或是搜集到的有关地平线的资料。

  (地平线是指向水平方向望去,天跟地交界的线。)

  2、师述:你望到了吗?是呀,教室的四壁、室外的高楼大厦,挡住了我们的视线。不过,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今天我们一同学习的《地平线》这篇课文,将会让你真真切切地看到那一道道的地平线。

  二、初读课文

  1、师述:课前预习了吗?咱们比一比,看谁的预习最扎实。

  2、出示生字,读准字音。

  渭、咀、嚼

  ①、“渭”的偏旁是“氵”,推测“渭”的`意思,组词“渭水”、“渭河”、“渭北大平原”。简介“渭北大平原”——渭北大平原指的就是渭河以北地区的黄土质冲积平原。读着这个词,让你产生一种怎样的感受?(宽广、辽阔、平坦)

  ②、“咀”、“嚼”的偏旁都是“口”,推测“咀嚼”的意思。除了食物可以咀嚼以外,还有什么也可以咀嚼?待会儿让我们来好好地“咀嚼咀嚼”这篇课文。

  2、课文读得怎样呢?我们请几位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倾听。(读后评议)

  3、课文读通了,但又读懂了多少呢?你在文中看到了几道地平线呢?快速浏览,快速寻找。(自然的、人生的)

  三、解读“自然的地平线”。

  1、那就让我们先跟随着作者,走进渭北大平原。谁来带我们看看那道地平线?指名朗读。

  2、解读地平线:

  ①、读一读有关语句,想一想地平线的样子,看一看屏幕中的彩图,拿出手指看着屏幕画一画地平线。

  ②、这道地平线在你脑海中留下的是什么印象?地平线的位置是在远处的天与地形成的三角形的交叉处;地平线的颜色是很亮的灰白色;地平线的形状是一道线;地平线的标志是“有树丛在那里伏着”。

  3、这道地平线有没有引起你的遐想?

  4、想到自己已经看到了天的尽头,那该多么激动兴奋呀!谁来读好第3节这句话——“啊,天到尽头了!”

  四、解读“第一次追寻地平线”。

  1、师述:带着对这道很亮的灰白色线的遐想,“我”开始了第一次的追寻。

  2、画出“我”第一次追寻地平线的经过和结果。(“但”字分清经过与结果)

  3、读着“我”追寻地平线的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4、指导朗读。

  五、总结:作者是否能走出这神秘的地平线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齐读一至五自然段

  二、解读“第二次追寻地平线”。

  1、师述:就在“我”傻愣愣地望着远方那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时,一位老人走进了我的视野中。

  2、第一次分角色朗读6—11自然段,分清角色,思考:从“我”与老人的对话中,你对地平线有了哪些了解?

  (一是地平线是永远走不到的;二是地平线是个谜。)

  “永远走不到”和“谜”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3、第二次分角色朗读6—11自然段,思考:从“我”与老人的对话中,你还能读出什么?体会一下“我”的心情。

  (急切、好奇)

  4、第三次分角色有感情朗读6—11自然段。指名读,师生读。

  5、解读第二次追寻:带着几分疑惑,“我”开始了第二次追寻。画出“我”第二次追寻地平线的经过、结果。(“然而”)

  6、引读:两次追寻失败了,此时“我”在想些什么?齐读第13自然段。

  7、出示第13自然段:

  ①、这里的“咀嚼”是什么意思?(联系语境)

  ②、“我”咀嚼着老人的什么话?(联系上文)

  ③、从老人的话中,“我”咀嚼出了什么?(联系“我”的经历)

  ④、你是怎么理解这段话中的“谜”的?你觉得“我”一次又一次地追寻这谜一样的地平线,有意义吗?

  (追寻的过程是充满新鲜和乐趣的,即使是失败了,失败的也是这样有滋有味的。对未知事物的一种执着的探索精神。乐在其中,乐就乐在追寻这个谜一样的地平线的过程。不是浪费时间,不是在冒傻劲,而是对它真的产生了兴趣。)

  8、指名朗读13自然段。

  三、解读“人生的地平线”。

  1、师述:后来,“我”一天天长大,踏上社会,“我”还会追寻那谜一样的地平线吗?齐读第14自然段。

  2、出示重点句:地平线总是在前面吸引着你。永远去追求地平线,人生就充满了新鲜、乐趣和奋斗的无穷无尽的精力。

  ①、这里的“地平线”和上文中的“地平线”是一个意思吗?(这里的“地平线”已经从自然界中的地平线升华为人生的地平线,指的是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

  ②、这里的“追求地平线”与上文中的“追寻地平线”一样吗?(追寻的内容和结果)

  为什么这样说呢?

  ③、反复诵读:

  是的,在人生的不同时段里,我们应该为自己确立不同的地平线,20岁、30岁、40岁、50岁追求的地平线各不一样,但有一点却是一样的——(齐读)

  也许,在我们遇到挫折,处在失败的低谷时,这时一抬眼,看到了那道人生的地平线——(男生读)

  也许,在我们取得成功,处在胜利喜悦中时,这时一抬眼,又望到了一条新的地平线——(女生读)

  马上就要小学毕业了,考上一所理想的中学,是我们在座所有同学人生路上的一道地平线——(齐读)

  3、一遍遍咀嚼着这句话,此刻,你有什么感言呢?

  四、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在近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共同阅读了《地平线》这篇散文。现在,林老师要问你,地平线是什么,你的答案会变得丰富起来吗?地平线是——

  让我们在记忆中珍藏大自然中那谜一样的地平线,让我们珍视人生道路上那充满新鲜、乐趣和奋斗的无穷无尽的精力的地平线,让这一道道的地平线,伴随着我们的人生道路,一路去追寻,一路去收获!

六年级苏教版上册语文教案3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懂得:接触社会,有目的查阅资料是获取材料的重要来源。

  2.练习按所提出的问题和所的卡片资料及自己在阅读和参观访问时所获取的新鲜资料,介绍某种事物的方法。

  3.借助练习,“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学习摘抄、制作、运用资料卡片的方法。

  教学重点:

  按顺序介绍苹果的品种等情况。

  教学难点:

  把文章写得形象生动、活泼有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人

  苹果是许多人都喜爱吃的水果。它和葡萄、柑橘、香蕉并称世界四大水果,尽管如此,苹果的种植史、生存条件、栽种地域和营养功效等人们往往知之甚少,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教材的资料,结合我们的参观访问以及到图书馆查到的资料,以(苹果家族)为题写一,来向人们介绍一下我们都爱吃的苹果。(板书:苹果家族)

  二、自学课文

  1.自学课文第一部分。思考讨论:

  (1)这一次练习的目的是什么?

  (2)文章要求我们本次习作可从哪几方面去写?

  (3)课文对完成本次习作有何具体要求?

  2.讨论交流。

  [讨论第(2)题时相机板书:苹果的常见品种、苹果的栽培史、苹果的.生存条件、苹果的栽种区域、苹果的营养功效]

  过渡谈话:以上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通过学习我对本次习作练习的目的、内容、要求都有了清楚的了解,但光这还不够,同学们对的内容掌握得可能还不够全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

  3.自学课文第二部分。

  思考:教材的每张卡片回答了习作练习中提出哪一个问题?

  4.讨论交流。

  三.交流所得

  1.思考:我们在课前参观访问、查找资料中获取了哪些资料?它回答了练习中提出的哪一个问题?

  2.交流讨论,并逐一分类补充到卡片中去。

  四、明确写法

  1.进一步明确习作要求。

  以(苹果家族)为题,按所提问的顺序介绍苹果。

  2.交流习作内容。

  (1)分小组互相练说。

  (2)指名说。

  (3)评议(鼓励学生要大胆想象,避免生搬硬套卡片上的资料,并提示学生要注意运用过渡语句)

  3.独立。

  4.评议修改,布置学生以习作为蓝本,准备做苹果展销会上的小推销员。

  板书设计:

  习作3

  常见品种

  栽培史

  苹果家族生存条件

  栽种区域

  营养功效

六年级苏教版上册语文教案4

  教学要求:

  1.学会认识不同的风的等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2.通过诵读,学习欣赏,让学生形成丰富的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学习欣赏,让学生形成丰富的语言积累。

  教学难点:学会认识不同的'风的等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练习5教案教学设计精品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创设情景:

  学生读这 段文字。思考:为什么都向一个方向倾斜?

  学生帮小芳回答这个问题。

  2.教学第二部分学生读这些词语,思考他们的区别。

  学生读句子试填适当的风。

  给出恰当的答案,让学生说出理由。

  3.教学第三部分。学生诵读风速歌。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直观地认识、了解风速。

  拓展: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里用这种方法来推测风速,并跟气象报告做比较,看是否接近。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欣赏)

  1.诵读

  讨论:同学们现在已经是秋天了,你们能用最简洁 的语言来描述一下秋天吗?学生回答

  出示《秋》,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子音,读准节奏。

  指名读,教师指导。

  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练习朗读,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2.欣赏

  指名说小诗写的是什么欣赏。

  学生谈谈读后的感想。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2.学习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

  写好钢笔、毛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

  1.指导

  让学生读这两段话,指出选自哪里?

  引导学生读帖。通过观察让学生说出书写的格式。通过观察,让学生说出书写的格式,/article/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在一行中的位置,那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写整齐,写成一样大小。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里。纠正写得不够好的字。

  (2)教师范写。

  (3)学生再次描红临写。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六年级苏教版上册语文教案5

  一、导入:

  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第七课《爱之链》。爱是什么?有人说,爱如茉莉,洁白纯净芬芳怡人;有人说,爱如港湾,可以遮风挡雨;有人说,爱如大海,能够包容一切;还有人说,爱如珠链,串起生活中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爱是什么?今天,咱们就和文中的主人公一起感受爱,感受温暖。

  二、复习:

  1、课文写了哪两件事?

  2、指名说,板书:乔依--老妇人--女店主(成心形上半部分,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斜着画)

  三、学习1--8节:

  1、请同学们浏览课文1--8节,老妇人的车胎瘪了,她当时心情是怎样的?

  指名说。又冷又怕紧张无助几乎完全绝望了

  从“几乎”这个词能让我们感受到,老妇人的内心还是非常渴望--有人来帮助她的。

  2、乔依是怎样帮助老妇人的?请同学们默读第四节,你的脑海中浮现怎样一幅画面?

  3、交流。

  4、如果你就是那位老妇人,看到这一切,你的内心涌动着怎样的情感?你眼中的乔依是怎样一个人?(感激,感动。助人为乐,热情,真诚)

  5、所以,老妇人一边打开钱包,一边问:“我该给你多少钱?”言下之意就是--你要多少钱,我就给你多少钱。老妇人觉得只有这样,才能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6、导读第六节,出示小黑板:“乔依愣住了……他一直就是这么做的.。”

  7、理解“天经地义”。

  从“常常、从来、一直”你体会到什么?

  8、因此,乔依压根没想到应该得到钱的回报,(导读第七节),乔依笑着对老妇人说--“如果您遇上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就请您给他一点帮助吧。”其实,乔依这个时侯也遇到了麻烦事,请同学们看看第一节。

  指名说,乔依遇到了什么麻烦事?(家境本来就不好,工厂又倒闭)

  简单讲解环境描写作用。

  9、过渡:在这种情况之下,乔依还那么真诚、热情的帮助老妇人,他从没想得到过钱的回报,只希望老妇人能够把爱心继续传递下去,这使老妇人深受感动,于是在他的影响之下,第二个感人的故事发生了。

  四、学习9--11节:

  1、默读9--11节,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出示小黑板填空题:

  来到了小餐馆,老妇人看到(),突然想起了(),于是()。

  提示:她还看到什么,会想起什么?思考,同位交流。

  2、全班交流。

  点拨:老妇人留下钱和纸条,仅仅是因为女店主怀有身孕吗?(引导学生体会女店主的热情周到的服务)

  五、学习12节:

  1、引读。

  2、出示句子“她轻轻地亲吻着丈夫的脸颊……亲爱的,乔依……”

  从女店主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3、这正如一首歌中所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让我们一起来唱这首歌《爱的奉献》。

  六、总结全文。

  1、回忆课文内容,说说课文为什么用“爱之链”做题目?

  乔依在困难时常常得到别人的帮助,所以,他认为在别人需要时伸出友爱之手是天经地义的。他帮助了困在风雪中的老妇人,老妇人又帮助了女店主,女店主反过来关心乔依,一切因为爱,形成一条美丽的珠链。

  2、想想课文内容,是不是仅仅这三件事形成的珠链?(不是,之前乔依常常得到别人的帮助,也常常帮助他人,以后,相信这种爱的故事还会发生,延续。)

  3、师小结,丰富板书内容。在爱心串成小珠链的外侧画一条大的心形珠链。

  4、结束语:

  是啊,即使我们身处困境,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天,我们也不要忘记帮助别人,把温暖带给别人。

  七、作业:

  以“乔依醒来……”为开头,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提示:(1)注意故事的连续性;

  (2)注意细节描写,抓住人物的对话、表情和动作等;

  (3)注意构思的巧妙性,与课文情节发展能够吻合。

  (4)要升华“爱”的主题。

六年级苏教版上册语文教案6

  教学要求:

  1、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美味,可以用他的名字为习作命题。

  2、写的时候,要从色、香、味、形几个方面有重点的介绍这一美味,突出其特色。

  3、适当地介绍这一美味的做法,增加习作的感染力。

  4、交代清楚自己喜欢这一美味的原因,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写的时候,要从色、香、味、形几个方面有重点的介绍这一美味,突出其特色。

  教学难点:交代清楚自己喜欢这一美味的原因,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二、创设情景,介绍美味

  1、模拟在饭店吃饭前的场景,介绍自己喜欢的美味。

  介绍:指名介绍自己喜欢的美味的色香味形。

  讨论:听了他的`介绍,我看见有人咽口水呢?谁来评一平,他介绍得怎么样?

  2、模拟在饭店吃饭的场景。

  3、这道菜不错!我也想做一做可以吗?

  4、口头练习说

  小组讨论

  (1)代表发言(2)集体评议

  三、现场采访,表达感受

  你品尝之后有什么感受?

  四、关注细节,充溢情趣

  1、你是怎么品尝这道美味的?有没有听过关于他的传说?只有写出他

  的一些细节,习作才会生动充满情趣。

  2、你一定非常喜欢自己介绍的这道美味把!把你于这道菜的故事讲给大

  家听好吗?

  五、集体习作,表达经验

  第二课时

  一、交流习作,指导修改

  1、指名学生读习作,师生共同评议。

  2、小结提出修改意见。

  3、学生修改。

  二、佳作欣赏。

六年级苏教版上册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本课词语,会用“多么……多么……”、“不是……而是……”造句。

  3、理解重点句的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书信的格式。

  4、通过信中的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关怀的情感,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使生命开花的愿望。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句的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书信的格式。

  教学难点:

  通过信中的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关怀的情感,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使生命开花的愿望。

  教学准备:

  课文朗读磁带、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两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谈话导入

  1、巴金爷爷是四川成都人,“五?四”以来著名的作家,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家乡孩子想念他,都给他写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87岁时写给家乡孩子的一封回信。

  2、他为什么写这封信?信中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他的哪些希望呢?

  二、自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画出本课生字新词。

  2、思考:巴金爷爷为什么写这封信,信中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他的哪些希望?

  3、讨论交流:

  ①朗读正音,奉的韵母是“eng”,不是“en”;慕的韵母是“u”,不是“o”。

  ②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③学生质疑问难。

  4、指名试读课文,并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三、精讲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家乡的孩子写了40封信,给巴金爷爷怎样的感觉?(站在面前,争先恐后,讲个不停,好不热闹)

  3、朗读第一段的第二句话,感受四十多个孩子围着巴金爷爷唧唧喳喳的热闹场面。

  4、朗读巴金老人感谢孩子们的话。这些话体现了巴金对孩子们的什么感情?

  5、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四、精讲课文第二段

  1、巴金爷爷写这封信的时候,已经是87岁了,写字困难,手不听指挥,写信比较艰难。朗读第二段第一句话,体会写信的不容易。

  2、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巴金爷爷还是拿起了笔,给家乡的.孩子们写信,这是为什么呢?

  3、默读课文第二段,画出最能表达巴金爷爷思念孩子们的情感的句子。

  ①理解“我多么想看见你们天真的笑脸,多么想听见你们歌唱般的话语,但是我没有体力和精力支持这样一次长途的旅行”一句的意思,体会巴金爷爷思念孩子们,但力不从心的思想感情。

  ②理解“多么……多么……”表达的强烈感情,并用“多么……多么……”练习说话。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文后习题3。

  2、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精讲课文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三段,思考:这一段写了哪些内容?

  2、巴金是个普通人吗?巴金是“五·四”以来著名作家,创作了二十几部中、长篇小说,十二本散文、游记,大量的短篇小说,还有很多译著,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但他为什么只是把自己当作普通人呢?

  3、巴金为什么而写作?

  ①理解“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这句话的意思,体会为表达对祖国和同胞无限的爱而写作的思想感情。

  ②用“不是……而是”练习说话。

  4、巴金在信中怎样评价自己的一生的,同时又表达了什么希望?

  ①默读课文,思考:巴金为什么说自己的一生是老老实实、平平凡凡的一生?巴金思索、追求,明白了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②理解“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的意思。

  ③什么是生命开花结果?读巴金说的第二句话,讨论:我们生存需要什么?我们比生存需要多得多是什么?

  ④让生命开花结果和实现生命的意义是不是一回事?(“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这句话就是讲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享受)

  5、小结

  6、指导感情朗读。

  二、讲读课文第四段

  1、巴金爷爷希望看到自己的生命开花,但是又不可能再活一次,只能怎么办?

  2、感情朗读,体会巴金爷爷珍惜时间,让生命开花结果的美好感情。

  三、讲读课文第五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2、用亲切的语气朗读课文,把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真诚关怀的情感读出来。

  四、讲解信的格式

  1、以上我们讲的是信的正文。书信的格式包括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2、默读课文,对照格式,说说这封信中的称呼、结尾、署名和日期分别是什么?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年级苏教版上册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1、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美味,可以用它的名字为习作命题。

  2、写的时候,要从色、香、味、形几个方面有重点的介绍这一美味,突出其特色。

  3、适当地介绍这一美味的`做法,增加习作的感染力。

  4、交代清楚自己喜欢这一美味的原因,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写的时候,要从色、香、味、形几个方面有重点的介绍这一美味,突出其特色。

  教学难点:交代清楚自己喜欢这一美味的原因,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二、学例文,掌握方法。

  习作要点:

  赏美食(色香俱全)

  做美味(动作准确)

  尝美味(写出情趣)

  补充:美食传说、趣文

  三、创设情景,介绍美味

  1、介绍自己喜欢的美味。

  2、小组讨论

  (1)代表发言

  (2)集体评议

  三、现场采访,表达感受

  你听后有什么感受?

  四、集体习作。

  一、交流习作,指导修改

  1、指名学生读习作,师生共同评议。

  2、小结提出修改意见。

  3、学生修改。

  二、佳作欣赏。

六年级苏教版上册语文教案8篇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相关文章:

二年级上册数学的教学工作总结6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数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7篇 五年级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思维导图

2023年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总结11篇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七年级语文教案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3篇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3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倒数的认识》教案3篇(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倒数的认识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工作计划6篇 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复习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5篇(上海沪教版语文六年级)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4篇(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3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上册苏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