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篇

时间:2024-01-26 15:01: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篇,以供参阅。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篇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读通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积累描写丑小鸭和白天鹅的词语。

  能力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抓住重点词语品读课文。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丑小鸭形象的现实意义,激励他们坚韧不拔,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教学重点:理解丑小鸭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把握丑小鸭这一形象的思想内涵,品味童话语言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揣摩关键语句,理解文章的深层内涵。

  一、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以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导入:先播放动画片《人猿泰山》的片段,生用一句话点评一下主人公。引出课文《丑小鸭》。

  意图:设计此环节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为后面的活动作好情感准备。

  2、合作探究:

  ⑴学生读文章,分别用词语概括丑小鸭在成长期(丑小鸭)与成熟期(白天鹅)的性格特点。成长期:自卑、懦弱、窝囊、坚强……

  成熟期:善良、谦虚、真诚……

  ⑵划出你对丑小鸭性格评价的文字依据。

  ⑶筛选出一组最恰当的词语:自卑──谦虚

  ⑷抓住关键语句或词语美读,体会丑小鸭在两个时期的不同心情。如第二段的“他觉得非常悲哀,因为自己长得那么丑陋,而且成了全体鸡鸭嘲笑的对象”

  师:换成第一人称,用第一人称的口吻说说这句话。

  师:“你”为何悲哀?

  师:评价美与丑,总有一个参照物的,“你”把自己跟谁比觉得丑?要是你身边都是小天鹅你还会觉得丑吗?为什么?“你”此时的心情怎样?(由以上问题学生讨论出文章的主旨)

  教师小结:身处的环境固然对自己影响较大,但快乐与否的根本问题是能否正确地认识自我。(板书:认识自我)

  ⑸找出其他表现丑小鸭自卑的句子或词语,进行赏析:

  师小结:如果不是这样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把头低低的垂到水面上),他永远也不会知道自己是一只美天鹅,永远只会活在自卑的世界里。看来自卑是我们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啊!不自卑就是要自信,可过于自信就是自负,看看成熟的白天鹅吧,他怎样教诲我们。

  (板书:不自卑、不骄傲)

  ⑹如果你就是那只白天鹅,你在回忆自己丑小鸭时期时,你会有怎样的感慨?

  3、延伸拓展:

  ⑴用一句名言或精辟的话把丑小鸭变成天鹅的过程的感受表达出来。(谈启示)

  生:逆境更能出人才;爱拼才会赢;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分别讨论其概括是否恰当)。

  ⑵迁移阅读:《动物学校》、《老鹰和小鸡》、《寻找内心的奇迹》。(学生谈读后感受)。

  ⑶总结:(认识自我名言小结)

  师结束语:最后就让我以希腊神托所上的一句名言送给大家:“人啊,认识你自己”不自卑、不自负,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正确认识自我,走好人生第一步吧!

  板书设计:

  丑小鸭

  →

  白天鹅

  (认识自我,不自卑,不骄傲)

  平凡

  →

  成功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13个,书写9每一个生字,掌握多音字“了”,会写“夏”字,在学文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和主动识字的惯。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夏天的迷人,积累词句,培养表达,想象能力。

  3.在读中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

  教学建议

  《多彩的夏天》语言优美,图文并茂,抓住“炎热、多彩、有趣、悠闲”等特点描写了夏天的迷人景色,贴近自然,贴近生活,富有儿童情趣,通俗易懂,有利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在教学本课时,可以采用课内外结合的方法;可以采用新旧课文结合(与《问银河》《数星星的孩子》结合,在体会夏天炎热时结合本单元《雨后》的情景,理解“如果下起雨来就在小雨中奔跑,洗一个痛快地凉水澡。”的感觉);可以读书与识字、感悟、积累、运用相结合;课文与语文天地相结合;可以用多种方法结合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教学时可在朗读的基础上抓住每段的第一句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课文的结构特点,但不要刻意讲解“总分关系”、“中心句”等概念。

  在教学本课生字时可以继续采用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学能力。最后小组内检查或同位之间互相检查。

  在指导书写方面,可以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自己讨论,然后提出不会的字大家共同解决。

  拓展练习

  一、在()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太阳厚厚的`()悠长的()

  ()的植物浓浓的()悠闲的()

  ()的衣裙点点的()悠扬的()

  二、比一比再组词

  夏()酒()烦()恼()澡()闲()

  复()洒()顺()脑()操()困()

  三、照样子写句子。

  例:我们不必穿着厚厚的衣服,也不必为大风沙烦恼。

  不必,也不必。

  四、读课文填空

  课文共有个自然段,每一段都是围绕着一句话的意思来写的,这个句子叫做中心句,请找出每一自然段的中心句,写在下面。

  1.2.

  3.4.

  5.精品教案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字。理解“庞大、躲避、枯萎、哺乳动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愿望。

  教学重点: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用具:课件、搜索有关恐龙的图片、故事……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理解“庞大、躲避、枯萎、哺乳动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愿望。

  教学重点:会认15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用具:课件、搜索有关恐龙的图片、故事……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

  执教日期: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拓展学习空间。

  1、直观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现在你们的本领可真大:认识了许多字;读了很多书;掌握了不少的课外知识。今天,老师当当主考官,要考考你们,怎么样,对自己有信心吗?(有)

  请大家快速抢答出这是什么动物的骨骼?(出示恐龙骨骼模型)

  2、交流资料,拓展学习空间。

  ①赶快把你们搜集到的有关“恐龙”的资料拿出来,我们一起交流交流吧!(小组交流或同桌交流)

  ②播放课文插图动画。

  3、听录音,强化感知。

  (放录音)的确,在大约两亿年前,恐龙有过一段非常辉煌的`历史。那时,还没有人类,恐龙是当时地球的主人,它们到处漫游,足迹遍及整个世界。

  二、探究学习,读文识字。

  1、(播放课文录音)仔细倾听录音,想想这是关于恐龙什么的话题?

  2、大家感兴趣的话,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究“恐龙灭绝的奥秘”(板书课题)

  3、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划出含有生字的词语,借助课后拼音提示,练习正确发音。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并进行交流。

  4、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的方式理解“庞大、躲避、枯萎、哺乳动物”等词语的意思。

  5、默读课文,标出关于恐龙灭绝的几种说法。(指导默读:不出声,不指读)

  6、读第四自然段。

  (1)认识分号

  (2)思考:这段末尾省略号是什么意思?

  (3)你能帮助科学家再想出一些可能的原因吗?(在小组内展开讨论)

  7、交流学习情况,师生共同解决疑难,理解课文。

  三、渗透思想教育,拓展延伸。

  正是因为文中介绍的这些说法不能让人完全信服,所以才留给我们更多遐想的空间。作为小学生,我们要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大胆想象恐龙灭绝的原因。也许你的设想会成为科学家们打开恐龙灭绝之谜的金钥匙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字。理解“庞大、躲避、枯萎、哺乳动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愿望。

  教学重点: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字。

  教学用具:课件、搜索有关恐龙的图片、故事……

  执教日期: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复习字词。

  1、玩魔方(老师翻动魔方,学生用多种方式读词语,并练习说话)

  2、抽读词语卡片。

  二、开火车分段读课文

  三、指导观察,联系写字。

  1、学生先自己观察文后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2、师重点指导并范写“迷、染、寒”这几个字词。

  3、学生练写。

  4、评一评(自评、互评)。

  5、展示(将优秀的作业进行展示)。

  四、做一做,完成课后练习。

  1、读一读,朗读课文(多种方式)。

  2、读读抄抄。

  板书设计: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

  学习目标: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字,会认双横线中的7个字,认读新词,适时理解“绿草如茵”的意思。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到美好的环境是靠我们的双手劳动创造的。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朗读。

  2、懂得青蛙没有读掉泥塘的原因。

  教学难点:

  1、懂得劳动创造美好的生活,知道劳动的辛苦。

  2、想象青蛙的所想、所为,填补文中空白,续编故事。

  教具准备:

  生字卡、生词卡、CAI等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品读课文1——2自然段。(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一、设境诱情,回忆导入。

  1、(出示烂泥塘图),孩子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知道了这个烂泥塘让青蛙吃了不少的苦头,现在青蛙想把它卖掉,听,青蛙正在高声叫卖呢!我们也来帮帮它叫卖吧!(出示“卖泥塘哟,卖泥塘!”指名读,后全班齐读)

  2、过渡导入:你们的吆喝声可真响亮,相信森林里的小动物都能听得见的,那么有小动物来买泥塘吗?买了没有?为什么?带着这些课前大家特别想知道的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在课文的3—8自然段中来寻找答案吧!

  二、入情入境,探究原因。

  1、生自由地大声读课文3—8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问题,找画对应的词句,初步了解文意。

  2、展示初读效果:

  分别请学生回答问题“哪些动物来买泥塘?结果如何?”师适时板书:老牛没草走了。

  野鸭水太少飞走了。

  3、细品3—8自然段

  过渡:我们先来看看老牛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吧!

  (一)品读3、4自然段。

  (1)指名读3、4自然段,其它学生边听边勾画对应的'词句。

  (2)依学生回答,出示老牛说的第一句话,师引导:谁能用你的朗读声告诉大家,在水坑坑里打滚是件挺舒服的事?

  指名读,师评,突出“挺舒服、嗯”等词,后再指生读、齐读。

  过渡:不过,老牛还是有点不满意,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3)依生回答,出示老牛说的第二句话,指名读,读出不满。

  ①想:泥塘周围没有草会给老牛带来哪些后果呢?(生想象说话,如:没草吃,饿肚子……)

  小结:难怪老牛不满意呢!

  ②再指生读这一句,后齐读。

  ③男女生赛读老牛说的话。

  (4)师小结:所以老牛——(生接读:没有卖泥塘,走了。)

  过渡:听了老牛的话,青蛙想:要是在泥塘周围种些草,泥塘肯定能卖出去,于是他就去采集草籽,播撒在泥塘周围的地上。

  (二)品读第6自然段

  CAI出示青蛙辛勤劳动的画面,师动情导语:草籽播撒下去了,青蛙经常给草籽施肥、浇水,在青蛙的辛勤劳动下,泥塘周围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1)指生想象说话,适时出示绿地毯似的草地。

  师:同学们,课本上用一个四个字的词来形容这绿地毯似的草地,是哪个词呀?

  (2)生找、说词,适时出示:绿草如茵,理解词义,生齐读生词。

  过渡:快把泥塘边有这么美的草地的好消息告诉小伙伴们吧!

  出示:“到了春天,泥塘周围绿草如茵。”

  (3)指生读,评读,再指生读,后齐读。

  生想像说话:此时,青蛙会怎么想?(预设:泥塘一定能卖出去……)

  过渡:想到这里,青蛙又高兴地大声吆喝起来——

  出示:“卖泥塘哟,卖泥塘!”生齐读

  (三)品读7—8自然段

  过渡:青蛙这响亮的吆喝声又把谁吸引来了,它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1)生自由读7、8自然段,分别依问题勾画文中的词句。

  (2)依学生的回答出示野鸭说的话,指名读,后思考、回答:水太少了,会给野鸭带来哪些不便?

  师小结:难怪野鸭有点不满意,你能读出野鸭的心情吗?

  ①指名读,评议,再指生读,后齐读。

  ②师生合作,读第8小节:

  师:所以野鸭——(生接读:没有买泥塘,也飞走了。)

  (3)男、女生分读7、8自然段。

  4、分角色表演课文3—8自然段。

  三、拓展想象说话。

  1、青蛙听了野鸭的话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出示:青蛙想:——————-,于是————。

  生自由想象,自思自说,后展示。

  2、森林里的动物可多了,还会有哪些小动物来买泥塘呢?它们又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出示:1、一只小鸟飞来了,它——————,说:“——————”。

  2、————————来了,它————————。

  3、——————————,————————————。

  四、识写“城、站、服、采”四个生字。

  过渡:孩子们,你们真是太会想象了,想出了那么多的好办法,帮助小青蛙把泥塘越变越美丽,小青蛙为了答谢你们,送给了你们精美的礼物(出示精美的礼物),不过,你们也要像小青蛙那样,付出你们的劳动,用你们的智慧记住这四个生字宝宝才能得到它,有信心吗?

  1、出示“城、站、服、采”四个生字,生齐读。

  2、仔细观察字形,交流记字方法。

  3、观察各字占格特点,师范写难写字“城、站”,生仿写。

  4、生继续描红练字,师巡视纠偏。

  五、总结、升华。

  (CAI出示,烂泥塘和环境有所改善的泥塘),看烂泥塘在小青蛙的辛勤劳动下变样了,可是现在它还是没有卖出去。你们已经给小青蛙出了那么多金点子,泥塘最终卖出去了没有呢?我们将在第21课里找到答案。

  板书

  20青蛙卖泥塘(上)

  老牛没草走了

  烂

  野鸭水太少飞走了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

  2、借助课文插图和多媒体,了解词语意思,欣赏如画的壮乡山水,感受如诗的壮族风情。

  3、诵读课文,培养语感,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认识8个生字,并能按笔画在田字格中写端正、写匀称。

  【课前准备】根据课文内容及相关的录像、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录像导人,初步感知

  1、导语: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河壮丽,在我国南方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那里山奇水秀,景色迷人,想跟老师到壮族之乡去看看吗?

  2、多媒体播放一段桂林山水的录像片,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欣赏如画的风景。

  3、指名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板书课题:识字2),会是什么内容呢?

  二、初读课文,识字识词

  1、学生借助拼音,仔细读课文,要求看音节,读准字音,读顺词语。

  2、指名分行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3、再读课文,对照画面,想想课文描写了什么?

  4、读后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三、图文对照,理解词义

  1、指导学习第一行:

  ⑴多媒体显示一组秀峰倒影图,学生看图后说说画面中的景物。

  ⑵媒体画面对应处相机出现词语:碧水、秀峰、倒影。⑶学生有感情朗读。

  2、指导学习第二行:

  ⑴多媒体播放一段对歌,听这是什么声音?接着显示壮乡青年男女榕树下对歌的画面。对歌,是壮族人民的风俗习惯,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也有这样的风俗吗?

  ⑵学生说这两个青年在什么地方对歌。教师边叙述边出示相应词语:对歌、榕树、壮乡。

  ⑶画面特写,认识榕树。有感情朗读第二行。

  3、指导学习第三、四行:

  ⑴“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那里的山水姿态各异,形象万千,想不想细细欣赏一下它的奇特?多媒体显示一幅山水画卷,接着显示一组画面,学生说说它们的样子。

  ⑵教师相机出示对应的词语:象鼻、骆驼、笔架。指名齐读词语。

  ⑶再来欣赏漓江的.水,多媒体显示江上景象,指导学生看图认识画面景物。

  ⑷教师相机出示词语:竹筏、鸬鹚。读好这两个词。

  ⑸看到这样的山,这样的水,你有什么感受?相机出示词语:画廊。读好这个词。⑹连贯朗读第三、四行。四、反复诵读,巩固识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联想画面景象。

  2、指名朗读课文,读出情趣。

  3、多媒体显示词语(不带拼音),学生认读后显示画面景象,看看读得对不对。

  4、逐步出示每行词串,学生诵读后串词成句,练习说话。5、配乐朗读课文。

  五,指导写字,写好生字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2、读课后生字表,找出左右结构的字,媒体相机出示,学生说说结构比例。

  3、媒体出示”碧”和“架”,学生观察后说注意点,两字下部的横画用红色显示。

  4、重点指导“鼻”和“廊”;

  “鼻”:先看清结构特点,再看教师示范,然后在书上描红。“鼻”也作偏旁,读作鼻字旁。

  “廊”:注意里面的”郎”部,下面只有一点。看教师范写,再在书上描红。

  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教师巡视,提醒纠正写字姿势。教室里播放舒缓轻柔的乐曲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朗读课文

  二看图说话

  1看图,运用书上的词语练习说话,想象大自然的美丽。

  2四人小组交流,选派一名说的最好的上台说。

  3指名说,师生评议

  三开展“我是小导游”活动

  准备好导游解说词,评选出“最佳小导游”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

  一、导入

  播放课件。(画外音)1920年的一个夜晚,马金纳乘坐的轮船不幸在海上触礁了船沉了,落水的人拼命挣扎,等待救生船。过了很长时间,马金纳已经筋疲力尽,救生船却还没有来。此时的马金纳绝望了,他再也没有力气继续游了,马金纳最终脱离危险了吗?其他遇难的人获救了吗?《歌声》这个故事会告诉我们答案。

  二、新课

  (一)自学

  1.自读课文,圈出不懂的词语,可以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再有不懂的问题可以向小组的其他的同学请教。

  2.同桌互读,相互纠正字音。

  3.小组分段练读。注意纠正生字读音的'错误,把句子读流利。

  4.指名分段读,全班正音。

  (二)识字、写字

  1.小老师领读词语。

  2.抢答读字。

  3.交流识字方法。

  4.书写。

  (三)交流(学习第一小节)

  1.读第一小节,想象:夜时在,海上,落难在茫茫大海中的情景。

  2.理解“挣扎”“筋疲力尽”的意思,感受到在这样的环境中,连马金纳这样的大男人也“绝望”了,而这种困境,对于10岁的小姑娘更加困难。

  3.朗读。学习第四小节。齐读。读出人们遇难被救的欣喜及对小姑娘深深的谢意。

  :航船遇险不是偶发事件,不是人人能遇到的,对于一个成人都做不到的事情,一个仅10岁的小姑娘用自己的歌声鼓舞着人们,她的乐观、镇定、不向命运屈服的勇气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三、练习

  1.画出课文中带有下面词语的句子,再抄下来。

  挣扎 筋疲力尽 隐隐约约 激昂 聚拢 增添

  2.照样子写词语。

  断断续续 抹一抹

  3.填空。

  ( )歌声 ( )海面

  4.用“激昂”造句。

  四、实践

  班级举行歌咏比赛,在歌声中感受到生活的快乐与美好。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

  教学设计思想:

  寓言《揠苗助长》是一篇讲读课文,选自《孟子.公孙丑上》。这篇课文,是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了学习让学生明白事物是有它自身内部的发展规律, 借助外力,强求速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这则寓言执教者主要以学生自主的学习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时,先让学生带着问题看课文录相,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接着学生根据阅读要求自学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从而进一步了解课文。再通过游戏“勇敢者闯关,”由小老师解决同学们的问题,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帮助同学们理解了课文内容。跟着执教者设计小练习帮助学生巩固了课文内容的学习。最后,让学生通过校园网自由讨论并交流读了这则寓言明白了什么?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过像《揠苗助长》的事情吗?说说还知道哪些寓言?小组表演课文……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又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一. 教学要求:

  1.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2.理解寓言含义,回答课后问题。

  3.朗读课文,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二. 教学重难点:

  理解寓意、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三. 教学准备

  课件

  四.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题,以旧引新。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什么是寓言呢?在二年级我们学过哪些寓言?这节课老师再给你们讲一个寓言故事,也就是我们要学习的13课寓言二则的第一则寓言,揠苗助长。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

  1.读了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

  2.带着问题我们来看看《揠苗助长》的录相(进入网站)

  过渡: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的`?

  3.点击课文自学。

  自学要求: ①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

  ②理解文中的词语,可以同桌互相讨论。

  1.游戏:勇敢者闯关,小老师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

  2.完成课堂练习。填空:古时候有个人,巴望

  做法

  结果

  3.指导朗读

  ① 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一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朗读。

  ② 指名朗读,问:你为什么这样读呢?

  ③ 指名读全文,评议,全班齐读全文。

  三、讨论:读了这则寓言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进入校园网)

  四、理解寓意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读文中1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课前搜集阅读有关阿凡提的故事。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组表演课文。

  3、结合自己了解的阿凡提的故事展开讨论“我眼中的阿凡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板的霸道与阿凡提的机智。

  课前准备:

  课件、搜集有关阿凡提的故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阿凡提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阿凡提的故事。

  二、学文

  (一)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读课文,老师提示要注意认读生字,多和生字打招呼,直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出示生字,会读的字多读读,不会读的字到课文中找一找念什么,并想想怎样记住它。

  4、齐读生字

  5、选择一个自己认为难记的字,说说怎样记住它,并用这个字组词或说一个句子。

  6、开火车识字。

  7、小组长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并在评价册上给以评价。

  (三)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1)指名阶段朗读。

  (2)重点段落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如:穷汉的委屈,老板的贪婪,阿凡提的机智幽默要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教师和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评价,指出优点,找到缺点,并用恰当的语言提出来。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注意解释文中的重点词语:“智慧”“幽默感”“打抱不平”“抵消”等。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二、分组表演课文。

  1、分组准备,可根据人物性格加入自己的语言、动作等。

  2、指名在班上表演。

  3、教师和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评价。

  4、指导学生明白“扭”“拉扯”“揪”“咧着”等动词的意思。

  三、“我眼中的阿凡提”。

  学生给据自己的积累,讲讲阿凡提的故事,说说阿凡提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四、写字

  1、开会车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出示要写的生字

  以各种形式和生字“打招呼”

  3、让学生挑出最难写的字进行指导。

  (1)老师范写

  (2)学生描红

  (3)讨论怎么记住这个字?

  4、让学生找其他生字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如左右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等

  5、学生练写其他的生字。

  6、用这些字组词,或说一句话。

  五、学后总结

  老师让学生总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六、课后延展

  1、课后开展阿凡提系列丛书阅读活动。

  2、将阅读后的感想写在小本本上。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9

  《春雨》是一首令人赏心说目的诗歌。这首诗文质兼美,全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雨轻柔细密的特点,滋润万物的作用和小朋友们在雨中植树,绿化祖国的活动。教学中通过多读这种最基本的语言实践,走进语言、感悟语言、积累语言,从而发展思维,发展语言。

  (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

  在课前口语交际时,我和学生一起交流了自己搜集到的描写春天的古诗词,把学生带入充满诗情画意的大好春光的意境之中。我满怀激情地引导学生:“春姑娘已经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而且还带来了一位可爱的小妹妹,你们知道她的小妹妹是谁吗?”提出问题后,我用多媒体播放了儿童歌曲《春雨濛濛地下》,优美的歌声,生动的画面,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他们抢着回答:“春天的小妹妹是春雨。”我接着说:“春雨在古代被称为‘喜雨’,有大诗人杜甫的诗为证——《春夜喜雨》,可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是一位现代诗人笔下的春雨,现代诗人是怎样描写春雨的呢?”导入新课,在感官上,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诗的氛围。逐渐融入诗的意境之中。

  (二)感悟语言,启发想像

  导入新课后,我就让学生自读课文,在多读多思的基础上,向大家汇报读书成果。学生汇报后,我在屏幕上打出了这样几句诗:

  飘在果园点红桃花

  酒在树梢染绿柳芽

  落在田野滋润庄稼

  降在池塘唤醒青蛙

  我特意把“飘、洒、落、降”四个字写成红色,把“点红、染绿、滋润、唤醒”写成蓝色,在学生反复诵读后,体会到“飘、洒、落、降”都是“落下来”的意思,作者运用这几个词,一方面写出了春雨轻柔细密的特点,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汉语言的丰富性,而“点红、染绿。滋润、唤醒”则采用了拟人的方法,写出了在春雨中大地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在这飘飘洒洒的春雨中,小朋友们在雨中植树,给这幅优美的画面,增添了许多生机。学生在品味语言的魅力之后,我启发学生:“作者把春雨当成人来写,你们觉得春雨像什么人?”学生思索后便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春雨像勤快的小姑娘,把春天装扮得非常美丽;有的说,春雨像一位画家,给田野山川画了好多新衣服;还有的说,春雨是神奇的.魔术师,她走过的地方就改变了模样……

  (三)表情朗读,开拓空间

  句式相似,节奏感强,是这首诗的语言特色,学生在感悟、想像的基础上通过有表情地朗读来体验感情,领悟诗情画意。怎样读才能体会出“润物细无声”的感受呢?我为学生范读了“春雨沙沙,春雨沙沙”两句,读“沙沙”一词的时候,声音轻而快,学生通过仿读揣摩后,终于感受到了春雨细微绵密的特点——的确是“润物细无声”啊!我又适时地播放了《春雨濛濛地下》画面,桃花盛开,柳枝飘拂,濛濛的春雨,如烟似雾,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感情共鸣。

  诗的广阔意境给学生留下了自由开拓的空间,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后,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春雨贵如油,春雨无论飘落在哪里,都带来了生机,带来了希望,想一想春雨还飘落在哪些地方?那里会出现怎样的情景?”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阅读经历,经过认真的讨论,做出了许多精彩的答案:“春雨飘落在花园,鲜花绽开了笑脸。”“春雨飘落在校园,操场上长出了绿绿的小草,我们在草地上玩耍、做游戏,多么开心!”学生们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后,我适时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我们的家乡属于半干旱地区,已经有好几年没下过一场透雨了,让我们带着对春雨的渴望一起来背诵这首诗好吗?”

  叶圣陶先生说:“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像,如果抓住一、二句话也许就够了,不一定需要繁复冗长的讲说。”《春雨》这首诗的教学,增强了形象的感受,减少了理性的分析,达到了阅读的最佳效果。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学习目标:

  1、能认识“拦、伤、严、裹、独、持、度、掀、隔”等9个生字,会描写“拦、伤、严、独、持、度”等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妈妈和小熊对话的语气。在阅读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找出描写给小冰熊裹棉被原因的句子。

  3、能发挥想像,说一说小熊一家外出旅游时,会采取哪些办法,不让小冰熊融化。

  4、知道冰受热会融化,棉被等能隔热、保温的道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习重点与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熊妈妈阻止小熊的话。

  2、知道冰受热会融化,棉被等能隔热、保温的道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习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师:这个小熊大家都不陌生吧?今天,我们请来了一位新朋友,它就是——小冰熊。

  板书课题 35 小冰熊

  2、齐读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师:这个小冰熊是哪儿来的呢?请你自己轻轻读课文,注意不加字,不漏字,读准生字的字音。媒体出示:

  我会填:

  小冰熊是( )( )送给( )的礼物。

  谁 在什么时候 谁

  2、交流填空

  三、学习1—3节,理解内容

  1、小熊喜欢妈妈送的礼物小冰熊吗?请你读读1—3小节,说说你是从哪些句子当中知道的?

  2、交流,媒体出示句子:

  小熊别提有多高兴了,他抱着小冰熊用嘴亲了又亲。

  晚上,小熊舍不得小冰熊一个人睡,就把它抱进了自己的被窝。

  小熊极不情愿地把小冰熊抱出来,果然,小冰熊浑身湿漉漉的,还比原来瘦了些。

  3、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小熊对小冰熊的喜爱之情吗?

  选一句自读

  指名读:结合学生的朗读,适时总结

  一直拿在手里,舍不得放下,真是“爱不释手”呀。 板书:爱不释手

  晚上,小熊舍不得小冰熊一个人睡,他想:( ),

  于是把小冰熊抱进了自己的.被窝。

  小熊跟小冰熊就像影子一样不分离,这叫做—— 板书:形影不离

  4、小熊这样做行吗?熊妈妈是怎么劝阻小熊的?

  媒体出示句子:

  熊妈妈看见了,忙拦住说:“使不得,使不得,你嘴里的热气会把小冰熊弄伤的。”

  妈妈发现了,连忙说:“不行,不行,它同你睡,会热坏的。”

  学习生字:拦 动作理解

  伤 拼音 找朋友

  请你选一句读读,注意读出熊妈妈劝阻的语气。

  指名读

  小老虎和小花牛比赛读

  5、妈妈的话有道理吗?哪一句句子证明妈妈说得对?

  (小冰熊浑身湿漉漉的,还比原来瘦了,那时因为——板书:融化)

  四、学习4—6节,理解内容

  1、小熊很喜欢小冰熊,却不知道怎么爱护它,我们来看看妈妈是怎么照顾小冰熊的?

  自读第4小节,找找句子

  交流出示句子:

  熊妈妈另外拿来一条小棉被,严严实实地把小冰熊裹在里边。

  学习生字:

  掀 字音 动作理解

  严 书空 严严实实

  裹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顺口溜:衣服里面包果子,裹、裹、裹

  2、熊妈妈为什么要给小冰熊裹棉被呢?

  (1)请你和同桌一起学习第五小节,找出有关句子用直线划出来。

  (2)交流句子,学习生字:独 怎样记

  隔 和“融”作比较

  持 分析字形

  度 部首 除部首有几笔

  (3)读读所划的句子,注意读正确,指名读,齐读

  (4)齐读第五、六小节

  (5)再练习说话:媒体出示

  熊妈妈用棉被把小冰熊裹起来,是因为( )。第二天,小熊一起床就( ),果然,( )。

  3、熊妈妈用棉被隔开了外边的暖空气,(板书:隔开)小冰熊好好的,一点事儿都没有(板书:安然无恙)

  4、想像说话

  小熊一家要去旅行了,请你替小熊想想办法,一路上怎么照顾小冰熊呢?

  小熊的一家要去旅游了。在汽车上,小熊 。来到宾馆的房间里,小熊 。

  旅行结束回到家,小熊看看心爱的小冰熊平安无事,心里高兴极了!

  五、复习词语,结束全文

  1、比比眼力,比比脑力:

  情愿 严严实实 受伤 单独 温度 隔开 保持 掀开 拦住 坚持 伤心 严厉

  2、师总结

  板书设计:

  小冰熊

  小熊 熊妈妈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1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读文中1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学习默读课文,养成边读课文边画出重点词语的习惯。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对任何事物只有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准备

  胡子、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一、情境激趣,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是否丢失过自己心爱的东西呢?心情怎样?你会怎么做?

  2、师:有一个商人,走失了一峰骆驼,他也很着急。

  (出示课件:商人焦急的图片)怎么办呢?他最终找到了吗?

  3、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情境激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提朗读要求:做到正确、流利、不多、丢字;不认识的字词学生可用查字典的方法来解决。

  2、小组内读课文,教师指名分段读课文。

  3、教师以游戏形式检查认字情况。

  4、学生简述故事大意,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蜘蛛爸爸是如何处理问题的。

  学生通过自己查字典,不仅可以提高识字词的能力,而且培养自主意识。

  采用灵活多样的游戏形式检验学生认字情况,加深了印象,提高了兴趣。

  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深入品味,读中感悟

  1、学生再次自由读文,思考:“老人知道了骆驼的那些情况?又是如何知道骆驼的情况的?”你是从哪看出来的?读一读,说一说。

  2、小组讨论、交流

  3、集体交流

  通过分角色朗读、表演并重点抓住“不紧不慢、愤愤不平”等词语,随机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4、师:你从老人身上学到了什么智慧?

  提出中心问题来感悟课文,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交流和讨论,会让学生更加充分的理解课文,并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在小组交流和班内汇报中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

  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表演,加深学生对文章人物内心的体验、感悟。

  四、拓展延伸、写寻物启示

  1、师:同学们,你能帮商人写一个寻物启示吗?

  2、交流想法,教师总结

  3、写入采蜜集、小笔头

  拓展延伸、写寻物启示,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把课堂升华到另一个高度。

  五、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小组讨论如何能很快记住这些字

  2、书写指导。指导学生字的占格和间架结构,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并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首古诗生字“枫”,读准“斜”,理解词语。

  2、读懂《山行》,用自身的话语说说古诗的意思。

  3、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古诗激趣

  1、同学交流古诗,背诵古诗。

  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1)理解课题,认识作者

  (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

  (3)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4)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二、揭题

  学习《山行》

  1、认真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

  2、同学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诗,交流。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作者:杜牧(唐)同学用课外知识交流对杜牧的`认识,加深记忆,更方便的理解诗意。

  (3)交流: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深处……

  (同学发现交流,在结合同学质疑,解读古诗词鱼。)

  3、句子的理解:

  A、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

  B、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C、因为留恋这枫林黄昏的美景而停下车来(观赏)。

  D、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4、同学用自身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

  (自身说、同桌说、指名说)

  5、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6、介绍古诗

  (可用小导游、小画家、小诗人……来表达古诗的意思。)

  7、交流: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在朗读熟练的基础上,体会感情。

  8、美读古诗

  形式多样,体会情感。

  三、作业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篇相关文章:

五年级语文教案《桂花雨》12篇 桂花雨教案一等奖第二课时

恐龙无处不在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篇(八年级下册恐龙无处不在讲解)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篇(二年级语文上册20课教案)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9篇 每周一歌音乐三年级下册

音乐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8篇(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工作计划)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9篇 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篇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范文6篇(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3篇

三年级下册语文《燕子》教学反思6篇(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燕子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