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12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时间:2024-01-31 10:20: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三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12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欢迎参阅。

三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12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三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2、理解用第二个因属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的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教学重点:能正确的进行还进位的笔算乘法。

  教学难点: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课前我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一头聪明且爱动脑筋的兔小妹住在森林深处的城堡里,一天,它正准备出门拔萝卜,可它家门前被几块大石头挡住了去路,是搬也搬不动,推也推不开。于是它仔细的观察了一下,发现石头上面有一些数学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石头才会消失。但兔小妹也被这些问题难倒了。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它吗?

  生:愿意!

  师:真是一群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出示复习题:

  1、口算。

  15×10 24×10 25×20

  2、笔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41×2 123×3

  师:同学们,你们帮兔小妹解决了这么多的难题,真棒!那你们有信心接受接下来的考验吗?

  生:有。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46页例1。

  师: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认真观察的态度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从中得到什么数学信息?

  生:王老师去书店买书,买了12套,每套书有14本,她在想一共买了多少本

  师:如何列式呢?请把你的算式写在练习本上。开始!

  生:14×12=

  师:你能不能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探究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问题呢?开动你们的小脑筋去想一想,做错没关系,老师喜欢肯动脑筋的孩子。

  组织学生用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然后各组选代表说出本组的想法,展示各组不同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生1:14×10=140(本)14×2=28(本)

  140+28=168(本)或14×12=168(本)

  生2:

  12×10=120(本)12×4=48(本)

  120+48=168(本)或14×12=168(本)

  生3:12=3×4 14×3=42(本)42×4=168(本)

  生4:……

  师:你们把这个问题回答得这么完整,真是了不起。那同学们,为了计算更简便,你们还有更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列竖式(也就是笔算)。

  老师讲解笔算的过程,强调该注意的地方。

  2、总结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先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第二个乘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三、知识运用

  1、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2、啄木鸟治病:

  四、布置作业

  课本练习十第1题、第2题、第4题。

  五、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

  (1)先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第二个乘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三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2

  一、单元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第一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

  二、教学内容:

  万以内进位加法

  三、教学目标:

  1、经历万以内进位加法的认识过程,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

  2、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进位的加法题

  四、教学重点:

  万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五、教学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知

  1、口算:

  50+70300+500900—50044+22

  30+5035+5587+49(遇到困难)

  2、87+49不能用口算一下子就算出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万以内进位加法。

  (二)新课展开

  1、春天到了,学校安排我们坐车去动物园春游,三年级一班有45人,二班有47人,一辆车限坐88人,两个班坐一辆车能坐的下吗?

  2、列式计算。用举手的方式,认为不行的`举手?为什么不行?说明理由。

  3、同桌交流算法:

  5+7=1240+40=8012+80=92

  45+7=5252+40=92

  47+5=5252+40=92

  4、同学们用了这么多的方法,真能干!那有没有同学直接用45+47算的,说一说你是怎样思考的?(请生上台演示)

  5、列竖式计算

  6、多媒体出示例1图片,独立完成计算,(两个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在书上完成)

  7、列竖式计算(重点讲解)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独立完成做一做1、2

  2、请生回答,集体讲解订正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位数的运算法则,你们学会了吗?

  (五)作业

三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并产生积极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讲故事

  故事发生在20xx年3月15日,有一个罪犯逃到了深圳。他拿着一张签发日期是20xx年2月29日的边境通行证,在深圳海关准备入关。尽管他经过整容,变了模样,可还是被检查证件的武警叔叔一眼识破,将他扣留。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2、同学们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学习了“年月日”的知识你就清楚了。(板书课题)

  3、年、月、日是表示时间的单位,我们以前还学过哪些时间单位呢?(时分秒)时分秒是表示时间较短的单位,年月日是表示时间较长的单位。

  二、学习新课

  1、创设情境,感受生活中年月日的应用。

  A:展示书上提供的各个情景,让学生说说呈现的是什么情景,这些情景发生在什么时间?

  B: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环保意识的教育。

  C:引导学生交流:你还知道哪些有意义的日子?

  2、合作探究,认识大月、小月。

  A:小组合作,根据问题合作探究:一年有几个月?哪几个月31天?哪几个月30天?二月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天?

  B:师说明:我们把每个月的天数是31天的几个月叫做大月,把每个月的天数是30天的这几个月叫做小月。

  C:看年历卡,完成做一做。

  3、探究记忆大月、小月天数的方法。

  A:师提问:怎样才能很快的记住大月、小月的天数呢?

  B: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C:学习拳头记忆法和歌诀记忆法。

  D:完成做一做。

  4、基础练习。

  A:抢答:大月有哪几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小月有哪几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你出生在哪个月?那个月是大月还是小月?老师出生在12月,这个月是大月还是小月?

  B:小游戏(判断大小月)

  游戏规则:大月举右手,小月举左手。3月、9月、2月……

  5、观察比较,认识特殊的2月。

  A:出示书上20xx年和20xx年二月的卡片。

  B: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

  C:师说明:2月有28天或者29天。2月是28天的这一年叫做平年,2月是29天的这一年叫做闰年。

  6、自主计算平年、闰年全年的天数。

  A:学生自主计算。

  B:交流汇报。知道平年365天,闰年366天。

  7、探索规律,判断平年和闰年。

  A:学生出题“考”老师。由学生根据年历卡说出年份,老师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2月有多少天?(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B:师说明:其实,闰年和平年的年份也是有规律的。

  C:引导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探究:认真观察做一做的月历,你发现了什么?

  D:提问:你能按规律再写几个闰年吗?每几年里有一个闰年?

  E:师小结: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一般”说明还有特殊的情况。如果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F:判断平年和闰年练习:

  三、巩固练习,应用提高。

  1、填空。

  (1)8月1日的前一天是()月()日。

  (2)6月30日的后一天是()月()日。

  (3)小星在外婆家连续住了62天,正好是两个月,这两个月是()月和()月。

  2、判断。

  (1)每年都是365天。

  (2)一年中有7个大月,5个小月。

  (3)25个月就是2年多5个月。

  (4)因为1900是4的倍数,所以1900年是闰年。

  3、找规律填空。

  1月,3月,5月,7月,8月,(),()。

  4、小强今年12岁,可是他只过了3个生日,猜一猜他的生日是几月几日?

  5、导入的侦探故事揭谜。

  20xx年2月没有29日这一天,边境通行证是伪造的。

  6、练习十二的练习。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三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六册第一单元例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在指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的条件下,会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感知方向的相对性和培养方向感,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难点:

  1、能在不同的位置认识方向,体会中心点变了,但东南西北是不变的。

  2、东南西北按顺时针方向转。

  教具准备:

  课件、指南针、方向牌、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游戏活动,导入新课

  1、 活动:我们先来活动一下,大家一起来

  向前点点头,向后指一指,向左弯弯腰,向右拍拍手。

  师:在刚才的活动中用到那些方向词?(前后左右)

  (请2人一起面对面做游戏)

  老师同样这么说,为什么他们做的不一样?(朝向不一样)

  小结:看来单单用前后左右来表示方向,还不够清楚。我们还要学习新的有关方向的知识。

  2、师:生活中还有那些表示方向的词?(揭题,板书课题)

  对于东南西北,你们已经知道哪些?大家已知道这么多,你们真爱学习,知识真丰富。这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怎样辨认东南西北。

  二、联系生活,自主探索

  1、 学习辨认方向

  师:你们知道早晨太阳从什么方向升起的?

  那我们教室的哪一面是东呢?(发方向牌:东)

  还有3个方向呢?看来有点难,请电脑博士帮帮忙吧。

  出示儿歌

  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齐读,确定其余三个方向,发方向牌:西北南)

  学生一起面向太阳(面向东)站立,边指边说,同桌互说。

  2、 活动巩固方向

  活动一:指一指

  现在我们已经初步辨认东南西北,接着老师报方向,你们能迅速地指出来吗?

  东,西。 南,北。

  现在你们发现什么?(东和西相对,南和北相对,板书)这是辨认方向的一个好方法。

  练一练:咱们来一道填空题

  我的前面是东,我的后面是( ),我的左面是南,我的右面是( ),

  我的后面是西,我的前面是( ),我的右面是北,我的.左面是( )。

  活动二:转一转

  现在老师再报出一个方向,你们能很快地面向着这个方向吗?

  面向东,面向南,面向西,面向北,(再来一次)

  在这个活动中你发现什么?(顺时针转,板书)

  这是辨认方向的又一个好方法。

  只要告诉我们一个方向,就能按照顺时针转的方法辨别其余三个方向

  练一练

  我的前面是西,大家用顺时针转的方法,指出其余三个方向。

  我的前面是南呢?

  活动三:写一写

  发现了这么多的辨认方向的好方法,真不错。现在老师要收好方向牌,要求同桌合作完成。

  要求是:一人,先东南西北选一个方向站好,再说说其余方向。还有一人记录。

  汇报:你是怎么想的?

  现在你们又发现什么?(小结:人的朝向是可以变的,但方向是不变的)

  活动四:猜一猜

  蒙住一同学的眼睛转几圈,然后大家告诉他前面是什么方向,再让他猜出其余方向,大家当裁判。

  再让他当小老师出题考考大家吗?

  三、走进生活,活学活用:(课件)

  1、 完成书上例题1

  2、 要求:学生当向导,介绍以本学校的校园为中心,东南西北有什么建筑物?

  3、 综合练习

  《帮迷路的小兔回家》:一天下午,一只小兔在树林里迷路了,它分不清东南西北,只记得自己的家在树林的东面,可树林的东面在哪儿呢?它怎么也找不到,这下,小兔可着急了。你们有办法吗?

  小结:数学知识能够帮助我们辨认方向,(课件)使我们不会迷路,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关于东南西北方向的知识,我们以后还会继续学习。

  四、总结

  1、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2、 回去看看自己家的东南西北有什么建筑物?

  3、 写一则《我帮迷路的小兔回家》的数学日记

三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5

  一、教学内容

  复式统计表。(教材第36~37页例1)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将两个简单统计表合成一个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会填写信息。

  难点: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使学生能对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学校开运动会准备购买一批水果,下面是一位同学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吃的一种水果的情况。(课件出示下面表格)

  师:你能说一说每种水果的喜爱人数分别是多少吗?(点名学生回答)

  师:上面的统计表就是我们上学期学过的简单统计表,它能直观看出各种数据是多少,不过如果我们想知道班上男生和女生对这五种水果的喜欢情况,它就无能为力了。这时候我们就需要用另外一种统计表来表示,这也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复式统计表。(板书课题:复式统计表)

  二、学习新课

  教学教材第36~37页例1。

  (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例1情境图)

  (1)调查数据,完成简单统计表。

  师:这几幅图中的同学分别在干什么?(点名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看图,明确有的学生在看书,有的学生在看电视,有的学生在玩电子游戏,有的学生在踢足球,有的学生在画画,有的学生在跳绳。

  师:你最喜欢哪种活动呢?(小组交流讨论)

  师:如果我们希望分别了解本班男生、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情况,我们应该如何设计统计表?

  引导学生应按男生、女生分别统计,并制作成两张统计表。(课件展示下方统计表)

  点名两位学生分别统计本班男生、女生最喜爱的活动,根据学生统计情况师生一起填表。

  师:从上面的两张统计表中,可以知道哪些信息?(点名学生回答)

  师:这两张表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小组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观察两张统计表,注意到两张表统计的项目相同,都是2行7列,都是统计人数,不同之处是统计对象分别是男生和女生,表格中数据不同。

  (2)将简单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

  师:上面的每张统计表都只是独立反映了男生、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人数。如果要对男生、女生最喜欢的一种活动的'人数进行比较,就显得不是很方便了。所以,人们就想到把这两张简单统计表合并成一张统计表。

  师:这张统计表和以前的统计表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相同点?(小组交流讨论,点名小组代表回答)

  师:男生、女生合并在一起,自然由简单统计表的2行变为3行,列不变,仍为7列。

  师:该统计表填写了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数据,像这样的统计表就是复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可以表示多组数据,简单统计表只能表示一组数据,与简单统计表相比,复式统计表更有利于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

  引导学生明确:复式统计表左上角的一个格用斜线隔成三部分,分别表示表内横向、竖向所放内容以及所统计数据的名称。竖排表示统计的对象是男生和女生,因此对应表头处写“性别”。横排表示的是最喜欢的活动情况,因此对应表头处写“活动”。中间部分是不同性别最喜欢的活动人数,因此在表头对应的中间格写“人数”。

  组织学生独立地将两张统计表中的数据填入教材第37页的复式统计表,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和检查。

  根据学生填入统计表中的数据,组织学生完成教材第37页例1第(1)、(2)、(3)题。

  师:通过解决这3个问题,你能说说复式统计表的优点吗?(点名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明确:复式统计表反映的内容更丰富,更容易比较几个相关联的事物,对表中数据进行计算也更直观。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37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讨论)

  根据调查的实际结果填表并回答问题,略。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6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公园路线图、公交车站牌、城市平面图等活动中,认识路线图,并会运用方向描述行走路线。

  2.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3.在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运用生活经验帮助思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认识路线图,会运用方位词语描述行走路线。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综合性很强的实际问题(如学会看城市交通图、平面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动画“做一做怎么走”。

  1.小红从家向东走了120米,又向()走了()米到游泳馆?

  2.说一说,小红、小兰、小明上学的路线?

  3.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师:认识路线在日常生活中是很重要的,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生活中我们最常用的“公交路线图”

  二、教学公交路线图

  这里是一张1路公交路线图。我们的目的地是动物园

  提问:

  1.1路公交车是从火车站开往哪里的?经过了哪几个车站?

  2.王老师要从火车站到医院,有几站地?

  小结:我们在乘车的时候,首先要了解车的行驶方向,然后根据需要,正确的选择乘几路公交车和下车地点,现在你知道我们改乘哪路车了吧!

  3.学生讨论,回答相应问题。

  小结:除了公交线路图,有时我们到某个地方旅游的时候,总是要先看看游览的路线图,要游玩什么景点,怎样走才能不走重复的路线,路线图都会告诉我们,因此认识路线图十分重要!

  三、认识方位图

  师:老师这里有一张中国地图,出示动画“中国一些地区方位图”

  你知道成都在我们的哪个方向吗?教师将方位标放在北京的位置,让大家看成都的方位。

  学生自己试着标注一些地区的方向。

  四、总结

  这节课你都学习了什么,你掌握了吗?

三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表达估算的思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巩固技能:

  1.师出示口算卡片:

  1800÷32400÷6250÷5420÷6

  2700÷9140÷7120÷65400÷6

  学生直接说得数。看哪一组开得又对又快。

  2.同桌一人说算式一人回答,答对的.就坐下。

  (二)引入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教学挂图,呈现农贸市场的情境图

  师:上一节课我们共同为赵伯伯、李阿姨和王叔叔解决了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为李叔叔他们三人解决困难,好吗?他们遇到了什么难题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呈现李叔叔三人的情境图:

  师:你们看,李叔叔他们三人想怎么把蔬菜运走呀?

  (用三辆车一次把这124箱蔬菜全部运完。)

  课件演示:小精灵聪聪出现了: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同桌交流、讨论。

  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板书:

  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师:这道题该怎么解决呢?(让学生讨论)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师引导:你能大概猜一下他们每一个人运了多少箱吗?可以用什么方法快速地解决它呢?

  生讨论后反馈结果。

  请一学生叙述估算的过程。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把124看成120,120÷3=40(箱)

  (2)把124拆成120和4,再分别和3除,每人平均分了40箱,还剩4箱,又分了一次,最后还剩下一箱,每个人大约运了41箱。

  师板书:124÷3≈40(箱)

  或者124=120+4120÷3=404÷3=1……1

  124÷3≈41(箱)

  (三)应用

  出示课件:三年级有男生89个,女生62个,老师打算让三个男生和两个女生组成一组,请问大约一共可以分成多少组?

  老师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代表进行列式,教师总结。

  (四)小结:

  师:刚才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很快地解决难题的?这节课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学生发言)

三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8

  一、 教学内容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例如,用两位数除多位数,每求一位商的步骤与用一位数除的步骤基本相同;又如,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学习小数乘法的必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这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教材向学生介绍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看这两种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学习平均数的含义和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个单元,专门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

  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教学难点: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

  四、教学进度表安排:

  周次 时间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1 2、9—2、13 位置与方向 3

  2 2、16—2、20位置与方向2+2

  3 2、23—2、27 口算除法、笔算除法3+1

  4 3、2—3、6笔算除法 4

  5 3、9—3、13 笔算除法 4

  6 3、16—3、20

  整理和复习 2+2

  7 3、23—3、27简单的数据分析、平均数2+2

  8 3、30—4、3 整理和复习、年、月、日2+2

  9 4、6—4、10 整理和复习、口算乘法 2+2

  10 4、13—4、17 口算乘法 1

  期中复习考试3

  11 4、20—4、24 笔算乘法 4

  12 4、27—5、1 整理和复习、面积 2+2

  13 5、4—5、8 面积 4

  14 5、11—5、15 面积、整理和复习2+2

  15 5、18—5、22小数的初步认识 4

  16 5、25—5、29 小数的初步认识、解决问题 1+3

  17 6、1—6、5 解决问题、数学广角 2+2

  18 6、8—6、12 总复习 4

  19 6、15—6、19期末复习4

  20 6、22-6、26 期末复习4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难点:建立空间观念。

  (三)、课时安排:6课时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除了东、西、南、北这四个方向外,还有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3、借助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教学难点: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预习:

  1、查找有关指南针的资料。

  2、寻找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二、谈话导入

  (出示课本情境图)

  通过前几堂课的学习小明学会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今天他带了一个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来到校园中的操场上,准备继续学习更多与方向有关的知识。你们猜他带的是什么?(指南针)

  三、 学习新课

  1、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和使用方法,增强民族自豪感。

  (出示指南针图)由学生汇报交流预习1收集的资料,教师给予归纳,并重点指导怎样利用指南针辨别方向: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早在20xx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后来又发明了罗盘。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指南针盘面上的指针受地球磁场的影响,红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北,白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南。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利用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2、根据指南针现在的指示说说校园里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北面是教学楼,南面是花坛,东面是图书馆,西面是体育馆)

  3、借助指南针盘面上的标记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问:多功能厅、食堂分别在校园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归纳:从“东”出发,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北,东和

  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南。从“西”出发,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园的东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

  四、巩固练习

  1、给出一个方向由学生讨论后制成方向板。

  北

  2、利用方向板辨认教室中的八个方向。

  3、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4、出示我国行政区域图,问:这是哪国的地图?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让学生找出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厦门的位置,说说厦门在北京的什么方向,

三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9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1.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堂上应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本教案首先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情境,然后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空间,让学生根据情境中的信息自主提出问题,并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探究解题方法,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为较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奠定了基础。

  2.鼓励算法多样化。

  《数学课程标准》把“鼓励算法多样化”作为第一学段的教学建议之一,但多样化之后的重要环节是“重视算法的优化”,因此,本教案让学生在交流、比较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口算过程,在倾听他人的想法的过程中发现最优方法,这样设计有利于学生理解算理,完善并掌握算法,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你们爱吃水果吗?(爱吃)

  师:看,老师这里有三种水果,分别是草莓、橙子和苹果,在水果盛装的过程中还有好多学问呢,你们想了解吗?(想)

  2.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习了一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那么两位数乘一位数,整十、整百数,几百几十数又该如何口算呢?今天我们就进一步来学习口算乘法。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重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于是在上课开始,以同学们爱吃的水果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学生兴奋的状态下导入新课。

  ⊙开放探究,得出结论

  一、教学例1。

  1.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找出图中提供的数学信息。(每筐装15盒草莓,一位阿姨买3筐)

  (2)鼓励学生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组织学生组内交流,发表自己的想法)

  (3)引出例题中的问题:3筐草莓有多少盒?

  2.探究口算方法,明确算理。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并列式。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15×3)

  (2)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这样列式的理由。

  (因为每筐装15盒草莓,一位阿姨买3筐,就是买3个15盒草莓,也就是求3个15是多少,所以列式为15×3)

  (3)讨论、交流15×3的口算方法。

  [把每筐草莓分成2份,一份是10盒,另一份是5盒,买3筐就是买3个10盒和3个5盒,先算3个10盒是10×3=30(盒),再算3个5盒是5×3=15(盒),最后把两次口算的结果加起来,30+15=45(盒)]

  3.拓展延伸。

  (1)出示题目:150×3=?

  (2)思考口算方法,汇报交流。

  (口算150×3时,先算15×3=45,再在45的末尾添上一个0)

  (3)观察、对比,交流算式的不同之处。

  (15×3与150×3进行比较,是把第一个乘数15扩大到原来的10倍,第二个乘数没有变化)

三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1、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教学重点

  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一、情景引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游乐园玩一玩,看,游乐园里都有些什么?你们想玩吗?

  师:这3位小朋友也想玩这些游乐项目,可是他们不知道如何付钱买票,你们愿意帮帮他们吗?

  2.看价格表,提问题,并列出式子:

  5×3 8×3 10×3 20×3

  3.师:哪些算式你们计算出结果?把能你会计算的'算出来。

  师:10×3 20×3 12×3像这类口算我们这节课一起来学习,板书课题“数口算乘法”

  二、互动新授

  1、学习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

  (1)合作学习、探究算法

  ①首先我们看到10×3=?

  师:用我们的乘法口诀解决不了,那我们可不可以用数的组成来解决呢?(3个10是30)。

  ② 20×3=?

  师:20×3表示什么?,用小棒摆出3个2捆结果是多少呢?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先算2×3=6,再添1个0,师:你们听明白了吗?

  师:20×3为什么可以先算2×3;2指的是2个什么?

  强调:2个+×3=6个十就是60;让学生多说算理。

  (2)迁移类推,发现规律

  师:20×3同学们会,能不能根据刚才的计算方法算出

  200×3 20xx×3呢?

  同桌可以说一说,在作业纸上写出来,汇报时强调学生说出算理。

  (3)引导,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道算式,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归纳: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先用“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计算出结果后,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4)练习30×4= 3000×3= 400×4=

  2、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12×3=?

  师:12是几位数?你能不能把它转变成我们前面学过的乘法呢?

  同桌2人交流说一说,你口算的方法,用小棒摆一摆,(一起作业网倒计时3分钟)。用希沃上传学生的作品。

  师:你看明白了吗?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向这位同学提问?师:强调。

  12×3=36(元)

  先算:10×3=30

  在算:2×3=6

  最后:30+6=36

  让学生多说一说

  拓展延伸:22×3=?

  引导学生归纳总,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时,先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再分别与一位数相乘,最后把它们的积相加。

  三、巩固练习

  口算下面各题,和同桌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0×7= 200×7= 700×2=

  21×4= 23×2= 32×3=

  (1)学生独立在作业纸上完成。

  (2)全班校对答案。

  (3)选取其中几题指名学生说说计算方法。

三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11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经历数据收集、整理统计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细心的好习惯。并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让学生经历“复式统计表”产生的过程,进一步体验统计表必要性。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目标解读:

  20xx版课程标准解读提出:“了解在现实中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作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方法。使学生树立数据分析的观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让他们投入到数据分析的全过程中。在此过程中,学生将不仅仅学习一些必要地知识和方法,同时还将体会数据蕴含的信息,提高自己运用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收集数据、记录数据的方法已经有初步的体验,会将数据整理后填入单式统计表,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决简单的问题,也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借助复式统计表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丰富信息及其应用价值,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统计的方法和意义。复式统计表呈现、处理数据的方法也是学生以后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正确填写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经历”复式统计表“产生的过程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三、教学准备

  动画课件,活动单,随堂检测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生交流: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的课余生活很丰富,老师这里有六个活动项目(相机出示情境图中的六项活动)提出问题:你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

  生畅谈

  教师提出问题:老师特别想知道我们全班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该怎么办呢?

  生:可以进行调查

  教师提问: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调查呢?

  预设:举手表决统计数据,画正字

  好今天我们就采取举手表决的方式调查,老师有个问题男女生的特点不一样,喜欢的活动差别也很大,合在一起调查出的结果,能较真实的反应实际情况吗?那我们该怎么调查?

  预设:男女生分着调查。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创设了一个调查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为复式统计表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调查,探究新知

  1.自主调查收集整理数据

  调查活动要求:先对男生做调查。

  (1)找两名女同学到前面来,两个任务,第一全部负责统计数据,第二一个负责调查,一个负责记录。

  (2)男同学在心中选好自己喜欢的活动,当调查员说出你心中的活动时,请高高举起你的右手,不准动,(每人限举一次)

  (3)在统计时全体同学保持安静,全部坐好,同时其他同学同桌进行监督看有没有多举或不举情况。

  用同样的方法调查女同学

  根据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并填入以下表格。

  2、分析数据

  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知道哪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对比分析,引发冲突。

  (1)观察讨论:这两张表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这两张表统计的项目都是一样的,但调查的对象不同,每项的数据也不同。)

  (2)提出问题:最喜欢看书的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多多少?

  最喜欢踢球的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多多少?

  ……

  (3)引发冲突:两张表不方便比较,有更好的方法使男女生各项对比更方便?

  合并成一个表格

  4、合并表格,揭示课题。

  师提出问题,我们这两个表有相同的活动项目,怎么合并呢?

  预设有的同学可能拉近两个表的距离。教师出示这种情况这叫一个表吗?教师动画演示。请同学们思考:这两个表相同的项目怎么办?不同的地方又将怎么处理,最终将这男女同学不同的数据,同时在一张表中体现出来。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与你的小伙伴交流一下。

  下面自主合并。找同学到前面板演

  (1)集体交流。

  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合并的?

  (2)教师动画演示过程

  (3)比较表格:这张统计表与合并前的统计表有什么不同?

  合并前的只能体现一个项目的信息,合并后可以同时体现两个统计项目的的信息。这样看起来会更简便。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复式统计表。可以同时体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统计项目的信息。

  5、解读信息,体验优势。

  认识表头,从表头可以看出一个表包含哪些项目。

  这张表包含哪几项内容?根据上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男生最喜欢哪种活动的人最多?女生呢?

  (2)参加调查的一共有多少人?

  (3)你对调查的结果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力亲为调查统计的全过程,从复习学过的单式统计表入手,把握学生知识的起点,通过对比分析,引发学生内在的认知冲突,从而产生合并创造一个更简洁的表格的欲望,真切地感受到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和必要性,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三)巩固运用,拓展提升

  (四)回顾课堂,畅谈收获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复式统计表和单式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不同?它有什么优势?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总结、畅谈收获让学生重温回顾本课内容的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深化统计思想,享受数学的简洁美。

  (五)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练习

  今天我们学习了复式统计图,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它吗?

  预设;学生可能没见到过,教师提示在我们的教室里就有?

  生课程表,还有值日表

  教师:其实只要你留心观察,在我们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

三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12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P46笔算乘法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方法的多样化。

  2、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3、通过比较方法的内在联系,渗透数学思想与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并能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难点:理解算理。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点子图、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为了奖励我们三年级爱读书的学生,王老师准备为大家购买《童话故事》书,这一套书有14本(出示课件2),老师想买2套,请问,一共买了多少本?

  算式是什么? 14×2=28(本)(板书:14×2=28)为什么用乘法?求2个14是多少?

  认真观察算式中的两个乘数这是我们学过的几数乘几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

  买10套呢?(出示课件3)14×10=140(本)(板书:14×10=140)

  这是我们学过的(两位数乘整十数)。

  2、那么如果王老师要买12套,一共买了多少本呢?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例1(出示课本的主题图4)

  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二、探索尝试,寻找方法

  1、从题中我们知道:每套书有14本,(课件出示5)这是14本《童话故事》书,这也就是1套书,2套书,3套书……12套书。如果我们把每一本书看做一个圆点的话,就出现了眼前这样一幅点子图。(课件出示6)这是1个14,、2个14、3个14……12个14.12套书一共多少本?

  12个14列成算式就是14×12,我们能不能想办法将14×12这个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或整十数呢?拿出老师课前发的点子图。我们一起来看温馨提示:

  (课件出示7:温馨提示)

  (1)先独立思考,你能不能想办法将14×12转化成14乘一位数或14乘整十数来计算?

  (2)用彩笔在点子图上先分一分,并圈画出来,再把算法在点子图右边写出来。如果有困难,可以看看书中的小朋友是怎样分的。

  2、现在大家动手分一分,算一算。

  3、老师选择几位同学,讲讲他们分的过程。(张贴学生作品)

  ①把12套书分成3个4套,1个4套有14×4=56本,3个4套有56×3=168本;

  ②把12套书分成2个6套,1个6套有14×6=84本,2个6套有84×2=168本;

  ③把12套书分成1个2套和1个10套,2套有14×2=28本,10套有14×10=140本,一共有28+140=168本;

  ④把12套书分成3套和9套,3套有14×3=42本,9套有14×9=126本,一共有42+126=168本;

  ⑤把12套书分成4套和8套,4套有14×4=56本,8套有14×8=112本,一共有56+116=168本;

  ⑥把12套书分成5套和7套,5套有14×5=70本,7套有14×7=98本,一共有70+98=168本;

  4、这些作品在分一分,算一算的过程中都计算出了14×12=168(本),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大家的分法虽然不同,但他们之间有一个共同特点,你发现了吗?(都是把这些点子分成了几部分,然后再合起来)也就是先分再合。(板书:先分再合)

  师:为什么要分呢?

  生汇报

  师:分了以后数变小了,就会算了,分的过程中就已经把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成了两位数乘一位数或两位数乘整十数。就将我们今天要学的新知识转化成了以前学过的旧知识。这是数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思想方法转化的思想。(板书:转化)

  5、通过在点子图上分一分、算一算我们知道14×12=168,如果没有点子图,你能根据右边的提示试着列竖式计算吗?(出示课件9) 谁愿意到黑板上来算? 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列竖式计算。

  算完后在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算的?(出示课件10)

  请演板的同学给大家讲讲你是怎样算的?

  师重点强调、点拨:

  ①结合竖式,这里是14还是140,为什么?(出示课件11)14个10是140.

  ②140个位上的0可以不写吗?为什么?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时,所得的积表示几个十,所以末尾要和十位对齐。(出示课件12)

  (6)我们一起回顾一下14×12用竖式计算的过程,是分三步进行计算的,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2去乘14得28,28表示几个几?第一次相乘的积和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去乘14得140,140表示几个几? 第二次相乘的积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28和几加起来?

  我们在列竖式计算时也是把12分成10和2用,他们分别乘14,最后再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其实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和口算的算理是一样的都是先分再合,只不过书写形式不一样。

  (7)优化方法

  我们已经通过竖式计算出结果,看看谁的眼睛最亮,其实刚才的这些分法当中有一种分法,正好和竖式计算的'过程完全一样,你找到了吗?把12套书分成2套和10 套。

  竖式中的28对应的是图中什么颜色圆点?是几套书的本数?140对应的是图中什么颜色圆点?是几套书的本数?

  (口算、竖式、点子图三者对照比较,找相对应的部分。)

  对照点子图我们理解了算理,结合竖式同桌两人再说一说怎样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4、揭示课题:这道题在计算中每次相乘的积满十进位了吗?也就是不需要进位,谁能根据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说出课题?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不进位)(板书课题)

  5、出示学习目标。(出示课件5)

  (1)结合点子图,明白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算理 。

  (2)能正确书写竖式,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三、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对照目标谈谈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2、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呢?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什么方法?(转化)今后我们再遇到新问题我们可以怎么办?(转化成学过的知识自己来解决)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做一做。(完成课本46页的做一做)指名板书讲解汇报计算过程

  2、啄木鸟治病。(课本47页第3题)

  3、解决问题我能行

  小结:在数学学习中我们经常用旧知识去解决新问题。希望同学们能用这节课学到知识去解决数学王国里更多的新问题。

  课后反思: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是在学习了笔算两、三位数位数乘一位数和含整十数的两位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然后进位和连续进位。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十位部分积的对位问题,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因此在计算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在新知的探索过程中,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分两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主要是为解决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理解,而理解算理主要是以学生对乘法算式意义的理解为突破口,从引入部分的口算、学生用不同方法对例题的尝试及学生对不同方法的理解,都仅仅围绕乘法的意义来展开。12套童话故事书,每套14本,一共有多少本?学生很快分析并解答了出来:12个14是多少? 第二层次主要是为解决十位部分积的对位问题,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14×12=,师巡视辅导,然后指名板演不同计算方法,让学生根据题意观察、比较、不同算法,辨析、交流分辨对错。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掌握起来容易多了,能够理解1个十乘4得到4个十,故4应照齐十位,其它依此类推。效果良好。

  这是一堂计算课,学生要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习习惯。由于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活动。所以教师在设计安排练习题时,要悉心钻研教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安排。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必须明确每一道题,计算是枯燥的,但也是有用的,因此引导学生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既练习了所学知识,又体会数学的作用,逐步树立应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更积极主动更有兴趣的来学习今后的计算课。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渗透一种数学策略,掌握一种数学方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如课堂提问的策略问题,面对学生的突发问题,有时不知道怎样去引导。出现了一些重复教学的情况,如:对学生估计过低,学生已经表达清楚地内容,总要自己再重述一遍。 还有些孩子在计算的过程中,容易一部分按乘法计算,另一部分按加法计算;也有一些孩子把个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的积,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的积,应该是相加,而写为相乘。计算不熟练。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强化训练。

三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12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12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工作总结

《认识时间》大班数学教案6篇(认识时间的教案大班)

三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11篇(小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政治下册七年级教案9篇 七下政治教案doc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11篇 小学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教学反思材料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时间教案6篇 二年级数学人教版认识时间教案

六年级数学教学案例随笔3篇(小学数学六年级教学随笔)

三年级数学老师家长会发言稿10篇(家长会五年级数学老师发言稿)

关于三年级数学日记范文6篇 三年级数学日记范文200字

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教学总结15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期末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