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教案5篇 新教材高一化学第一章教案

时间:2024-02-06 10:24: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高一化学教案5篇 新教材高一化学第一章教案,以供借鉴。

高一化学教案5篇 新教材高一化学第一章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递变性。

  (2)掌握N2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重要用途。熟悉自然界中氮的固定的方式和人工固氮的常用方法,了解氮的固定的`重要意义。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通过“位、构、性”三者关系,掌握利用元素周期表学习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方法。

  (2)通过N2结构、性质、用途等的学习,了解利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等线索学习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氮气的化学性质。氮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教学过程

  [引入]

  投影(或挂出)元素周期表的轮廓图,让学生从中找出氮族元素的位置,并填写氮族元素的名称、元素符号。根据元素周期律让学生通过论分析氮族元素在结构、性质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教师引导]

  氮族元素的相似性:

  [学生总结]

  最外电子层上均有5个电子,由此推测获得3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所以氮族元素能显-3价,最高价均为+5价。最高价氧化物的通式为R2O5,对应水化物通式为HRO3或H3RO4。气态氢化物通式为RH3。

  氮族元素的递变性:

  氮 磷 砷 锑 铋

  非金属逐渐减弱 金属性逐渐增强

  HNO3 H3PO4 H3AsO4 H3SbO4 H3BiO4

  酸性逐渐减弱 碱性逐渐弱增强

  NH3 PH3 AsH3

  稳定性减弱、还原性增强

  [教师引导]

  氮族元素的一些特殊性:

  [学生总结]

  +5价氮的化合物(如硝酸等)有较强的氧化性,但+5价磷的化合物一般不显氧化性。

  氮元素有多种价态,有N2O、NO、N2O3、NO2、N2O4、N2O5等6种氧化物,但磷主要显+3、+5两种价态。

  [教师引导]

  氮族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有哪些递变规律?

  [师生共同总结后投影]

  课本中表1-1。

  [引入第一节]

高一化学教案2

  教学目的:

  (一)认知性学习目标

  了解化学发展简史及化学与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初步理解“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这句话的含义。

  (二)技能性学习目标

  掌握学习化学的正确方法

  (三)体验性学习目标

  明确在高中阶段为什么要继续学习化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了解我国在化学方面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学生理解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指导化学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逐步使其产生持久稳定的学习动机。

  教学用具:

  (一)实验用品

  (二)教学用品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

  【引言】手机可能已经成为大家的必备行头之一了,而且还孕育出了拇指文化。大家想想我们为什么要买手机,你的手机都有哪些的功能,又该如何操作呢?与之相类似,在高中化学是我们的必修课之一,大家是否想过在高中为什么学习化学,化学都有哪些作用,又该如何学呢。这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些问题,我想通过这堂课大家对他们都会有一定的了解,套用一句经典的话“化学天地,我的地盘我做主”。

  【板书】绪言——“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

  【投影】运用纳米技术拍出的照片。

  【讲述】这张图片中的汉字“中国”是中科院物理所的研究人员,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的探针移动硅原子所形成的图形,那些深黑色的沟槽是硅原子被拔出后立下的笔画,它的宽度仅2nm,是当时已知最小汉字。

  通过这张图片向我们展示这样一个事实,现在我们对物质的研究已经进入了分子和原子时代,而这正时化学研究的领域。

  下面咱们首先就探讨一下化学的研究领域是什么。

  【板书】一、化学的研究对象

  【讲述】我们要学习化学,那么首先要明确就是化学研究的对象就是什么。化学所研究的是地球上的、地球外的,看得见的、看不见的,由原子或分子组成的各种物质。大家看到了化学的研究对象是很广泛的,涉及到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物质,而且自人类在地球上诞生以来化学就与已经我们形影不离了。今天化学则更时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没有化学真不敢想象这世界会是个什么样子。就拿电池来说吧,它的工作原理就是通过化学反应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如果没有电池,那么CD中流淌的音乐,手机中储存的短信等等都将不复存在,多么可怕的事情呀。可通过化学的研究可以生产出更快、更高、更强的电池,使大家和没电说拜拜,音乐尽情地听,短信尽情的发。

  下面咱们就来看看化学是如何与我们一同走过风风雨雨的。

  【板书】二、化学发展史

  【投影】狩猎图和制陶图

  【讲述】在古代人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生存问题,因而那时与化学有关的问题都是实用的技术。比如狩猎的需要促使人们使用石器;饮水的需要促使人们烧制陶器等等。

  【投影】工业大革命和元素周期律

  【讲述】随着工业大革命的兴起和人们对疾病矿物研究的深入,产生了原子——分子学说,使化学从实用技术成为一门科学,是近代化学发展的里程碑。在此理论的指导之下相继有大量化学元素被发现,通过总结、归纳,揭示物质世界本质规律的`元素周期律横空出世,为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投影】

  【讲述】到了现代,建立在物质结构理论之上的化学更是方兴未艾,展示出勃勃的生机。而此时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化学与其他学科交叉和融合,形成了一系列新兴的学科[LY1] ,从而更加奠定了化学基础学科地位。

  【板书】

  【讲述】刚才我们了解了化学的历史,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化学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板书】三、化学与人类社会

  【讲述】下面咱们以四人前后桌为单位,分别从材料、能源、环境、生命几个方面探讨一下化学与他们的关系。(学生提前准备)

  【活动】学生依据是前准备的资料发言

  【讲述】刚才大家的发言都很精彩。通过大家的讲解,我们知道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并在许多的方面发挥着它独特的作用。那我们也该如何学习化学呢?

  【板书】四、化学学习

  【讲述】要学好化学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习兴趣,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实中,北大、清华学子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也都归功于注意培养、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加之平时的刻苦努力,学习上屡见喜报。关于如何培养学习兴趣,我给大家三条建议:

  1、正确对待学习的内容。正如道路有直有弯一样,学习的内容也有易有难。遇到容易的题的时候,不要骄傲;遇到难题的时候也不要气馁。

  2、营造一个自我突出的环境。如果周围同学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那么我自信心就能很好的保持下去;如果我能做的事,而其他的同学不一定能做,那么我的自信心就会更加强烈了。

  3、接受赞扬。别人的赞扬是自己比别人更胜一筹的客观评价。

  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还要有好的学习方法。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定到注意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1、课前预习。

  2、认真听讲。

  3、做好作业。

  4、系统复习。

  相信通过大家不懈的努力,一定会学好高中化学!

  附录:

  绪言: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

  一、化学的研究对象

  二、化学发展史

  三、化学与人类社会

  四、化学学习

  【总结】

高一化学教案3

  一、教材分析

  气体摩尔体积是在学习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学习的,它将气体的体积和气体的物质的量联系起来,为以后学习气体参加反应的计算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

  2、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3、掌握气体体积与物质的量之间的转换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从分析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入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通过设置问题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进行归纳,体验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对结论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和气体摩尔体积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感受科学的魅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气体摩尔体积。

  教学难点: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气体摩尔体积。

  四、教学过程

  【引入】在科学研究和实际生产中,常常用到气体,而测量气体的体积往往比称量质量更方便。那么气体体积与它的物质的量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气体体积与其物质的量之间的桥梁——气体摩尔体积。

  气体摩尔体积

  【教师活动】播放电解水的实验视频。

  【学生活动】观察、讨论、思考并回答问题。

  1、阅读教材P13 —P14科学探究的内容,并填空。

  (1)实验中的现象:两极均产生气体,其中一极为 氢气,另一极为氧气,且二者体积比约为 。

  (2)

  质量(g)物质的.量(mol)氢气和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氢气氧气从中你会得出结论: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1molO2和H2的体积。

  2、下表列出了0℃、101 kPa(标准状况)时O2和H2的密度,请计算出1 mol O2、H2的体积。从中你又会得出什么结论?

  物质物质的量(mol)质量(g)密度(g·L-1)体积(L)O211.429H210.0899结论: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

  【过渡】1mol任何气体在同温、同压条件下体积几乎相等,1mol固体或液体是否也类似的关系呢?【问题】下表列出了20℃时几种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请计算出1 mol这几种物质的体积。

  密度/g·cm-3质量/g体积/cm3Fe7.86Al2.70H2O0.998H2SO41.83

  结论:在相同条件下,1mol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高一化学教案4

  一、 学习目标

  1、 掌握原电池实质,原电池装置的特点,形成条件,工作原理

  2、 了解干电池、铅蓄电池、锂电池、燃料电池

  3、 了解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二、 知识重点、难点

  原电池原理、装置特点、形成条件、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三、教学过程

  引入: 你知道哪些可利用的能源?电池做为能源的.一种,你知道

  是怎么回事吗?它利用了哪些原理?你知道金属是如何生

  锈的吗?

  新授: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

  实验:4-15:①将锌片插入稀硫酸中报告实验现象。

  ②将铜片插入稀硫酸中报告实验现象。

  ③将与铁锌铜片相互接触或用导线连接起来插入稀硫酸中报

  告实验现象。

  ④在③中把锌片和铜片之间连上电流计,观察其指针的变化。

  结论:①锌片能和稀硫酸迅速反应放出H2

  ②铜片不能和稀硫酸反应

  ③铜片上有气体生成

  ④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说明在两金属片间有电流产生

  结论:什么是原电池?(结论方式给出)它的形成条件是什么?

  原电池定义: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形成条件: ①两个电极

  ②电解质溶液

  ③形成闭合电路

  讨论:1、Zn|H2SO4|Cu形成装置后有电流产生,锌片上发生了什么

  反应?铜片上发生了什么反应?(可以取锌片周围的溶液

  用NaOH溶液鉴别;取铜片上生成的气体检验。)

  结论:在锌片周围有锌离子生成;铜片上生成的是H2

  讨论:可能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俩金属片上的反应式的书写。

  结论:在Zn上:Zn – 2e- = Zn2+

  在Cu上:2H++2e-= H2

  Zn失去电子流出电子通过导线--Cu--电解质中的离子获得电子

  我们把: 流出电子的一电极叫负极;

  电子流入的一极叫做正极

  两极反应的本质:还是氧化还原反应,只是分别在两极进行了。

  负极失电子 被氧化 ,发生氧化反应

  正极得电子 被还原 发生还原反应

  实验:分别用两个铜片和两个锌片做上述实验④。

  结论:两种情况下电流计不发生偏转,说明线路中无电流生成,铜

  片上无气体生成。即两电极必须是活泼性不同的金属与金属

  或金属与非金属(能导电)

高一化学教案5

  【知识目标】

  1.认识化学键的涵义,知道离子键的形成;

  2.初步学会用电子式表示简单的原子、离子和离子化合物。

  【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化学物质的形成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研究的意义,学习研究科学的基本方法。

  2.在分析、交流中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质疑,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几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情感目标】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重点、难点】离子键、化学键

  【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启发

  【教学用具】PPT等

  【教学过程】

  讲述:我们每天都在接触大量的化学物质,例如食盐、氧气、水等,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是这些微粒是怎样结合成物质的?

  问题:食盐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

  食盐晶体能否导电?为什么?

  什么情况下可以导电?为

  什么?

  这些事实说明了什么?

  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发言。

  多媒体展示图片(食盐的晶体模型示意图及熔融氯化钠和溶液导电图)

  解释:食盐晶体是由大量的钠离子和氯离子组成。我们知道阴阳离子定向移动

  才能形成电流,食盐晶体不能导电,说明这些离子不能自由移动。

  问题:为什么食盐晶体中的离子不能自由移动呢?

  学生思考、交流、回答问题。

  阐述:这些事实揭示了一个秘密:钠离子和氯离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而且很强烈。

  问题:这种强

  烈的相互作用是怎样形成的呢?

  要回答上述问题,请大家思考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学生思考、交流、发言。

  板演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因为是阴阳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以叫离子键。键即相互作用,氯化钠的形成是由于离子键将钠离子与氯离子紧紧地团结在一起。

  板书:离子键:使阴阳离子结合的相互作用。

  问题:钠离子与氯离子之间的离子键是不是只有吸引力?也就是说钠离子与氯离子可以无限制的靠近?

  学生思考、讨论、发言

  归纳:离子键是阴阳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即有吸引力(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引力),也有排斥力(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电子与电子之间),所以阴阳离子之间的距离既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它们只能在这两种作用力的`平衡点震动。

  如果氯化钠晶体受热,吸收了足够的能量,阴阳离子的震动加剧,最终克服离子键的束缚,成为自由移动的离子。此刻导电也成为可能。

  引申:自然界中是否存在独立的钠原子和氯原子?为什么?

  说明:原子存在着一种矛盾情绪,即想保持电中性,又想保持

  稳定。二者必选其一时,先选择稳定,通过得失电子达到稳定,同时原子变成了阴阳离子。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结合形成电中性的物质。因此,任何物质的形成都是由不稳定趋向于稳定,也正是原子有这种矛盾存在,才形成了形形色色,种类繁多的物质。所以说:矛盾往往是推动事物进步、

  发展的原动力。问题:还有哪些元素的原子能以离子键的方式结合呢?

  这种结合方式与它们的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吗?

  学生思考、交流、讨论

  归纳总结:活泼金属易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活泼非金属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它们之间最容易形成离子键。例如元素周期表中的Na、K、Ca、及F、Cl、、O、S等。由这些阴阳离子随机组合形成的物质有NaF、K2S、

  CaO、MgCl2、Na2O等。

  活动探究:分析氯化镁的形成过程。

  我们把通过离子键的结合成的化合物叫离子化合物。即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叫离子化合物。

  板书:离子化合物:许多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合物。

  讲述:既然我们已经认识了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我们该用什么工具准确地表达出离子化合物呢?元素符号似乎太模糊了,不能表示出阴阳离子的形成;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表达阴阳离子的形成,但是太累赘,不够方便,考虑到阴阳离子的形成主要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有关,我们取元素符号与其最外层电子作为工具,这种工具叫电子式。用点或叉表示最外层电子。例如原子的电子式:Na Mg Ca Al O S F Cl 阳离子的电子式:Na+ Mg2+ Ca2+ 阴离子的电子式:F- Cl- O2-S2-

  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NaF、 CaO、 MgCl2、 Na2O、 K2S

  列举两个,其余由学生练习。

  引申:我们由氯化钠的形成发现了一类物质即离子化合物。那么,其它物质的情况又如何呢?

  问题:氯气、水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

  是不是它们的组成微粒间也存在着作用力呢?

  学生思考、交流、发言。

  说明:两个氯原子之间一定是通过强烈的相互作用结合成氯气分子的,水中的氢原子与氧原子之间一定也存在着很强烈的相互作用。而且这些强烈的相互作用力与离子键有些不一样,我们将这种相互作用叫共价键。我们将在下一节课学习。

  我们将物质中这些直接相邻原子或离子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力统称为化学键。

  板书:化学键:物质中直接相邻原子或离子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总结:世界上物质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但是我们目前知道的元素却只有100多种,从组成上看正是100多种元素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成千千万万种物质。才有了我们这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而这些原子形成物质的目的都是相同的,即由不稳定趋向于稳定。这是自然规律。

  课后思考题:

  1.认识了氯化钠的形成过程,试分析氯化氢、氧气的形成。

  2.结合本课知识,查阅资料阐述物质多样性的原因。

  二、共价键

  1.概念: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2.成键微粒:一般为非金属原子。

  形成条件: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或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与不活泼的某些金属元素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

  分析:成键原因:当成键的原子结合成分子时,成键原子双方相互吸引对方的原子,使自己成为相对稳定结构,结构组成了共用电子对,成键原子的原子核共同吸引共用电子对,而使成键原子之间出现强烈的相互作用,各原子也达到了稳定结构。

  板书:3.用电子式表示形成过程。

  讲解:从离子键和共价键的讨论和学习中,看到原子结合成分子时原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这种作用不仅存在于直接相邻的原子之间,也存在于分子内非直接相邻的原子之间,而前一种相互作用比较强烈,破坏它要消耗比较大的能量,是使原子互相联结形成分子的主要因素。这种相邻的原子直接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

  板书:三、化学键

  相邻原子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

  讨论:用化学键的观点来分析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

  教师小结:一个化学反应的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高一化学教案5篇 新教材高一化学第一章教案相关文章:

高一学生检讨书6篇

高一新生军训工作总结7篇(高一新生军训个人总结)

高一化学教学工作总结11篇(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11篇 高一化学反思300字左右

高一化学教学计划3篇 高一化学教学总结

语文高一必修一教案11篇(高一语文必修一教案详案)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7篇(高一历史纲要上教学反思范文)

高一语文必修一教案12篇(部编高一语文必修一优秀教案)

高一《诗经》教学反思3篇(诗经两首教学反思简短)

高一英语期末教学反思4篇(高一英语学期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