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大班教案7篇(大班rg推荐)

时间:2024-02-19 10:04: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推荐大班教案7篇(大班rg推荐),以供参考。

推荐大班教案7篇(大班rg推荐)

推荐大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优雅、诙谐的曲调特点,,并学唱歌曲。

  2.能根据不同提示用不同嗓音及肢体动作表现不同性格的猫咪。

  3.感受扮演角色的快乐,体验与同伴一同歌唱、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音乐、毛线团、猫耳朵头饰、角色标识物。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激发兴趣

  1.出示猫咪图片:我这里有许多宝贝,今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这里有各种各样的猫咪,你喜欢哪一只?为什么?

  2.小结:原来不同猫咪的叫声是各不相同的。各种各样的`叫声可以表示不一样的心情,就像我们人说话一样。

  二、根据提示,练习发声

  小猫咪很喜欢玩毛线球。你们想不想玩啊?那试试看能不能用猫咪的叫声来问我要呢?

  1.练习气息的长短。

  小结:乖巧猫的声音是长的,调皮猫的声音是短的。

  2.练习高低音。

  小结:小猫还会根据毛线球位置的高低来叫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呢。

  三、欣赏音乐,学唱歌曲

  1.完整欣赏,初步感受歌曲内容与旋律。

  提问:宠物商店里有四只不一样的猫咪,希望你们成为他们的小主人,究竟挑选哪一只带回家?听听他们是怎样介绍自己的?

  教师连续范唱两遍,第一遍不加动作,第二遍加入小幅度提示性动作,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2.分段欣赏,幼儿按照猫咪角色特点学唱歌曲。

  提问:他们都是怎样的猫,你最喜欢什么猫?

  小结:笑眯眯的是可爱猫,动个不停的是调皮猫,打着领结、看上去特别精神的是帅气猫,露着牙齿、很厉害的是威风猫。

  3.完整学唱,尝试表现不同性格的猫咪。

  (1)提示歌词顺序,按顺序逐一用四句各系演唱四种角色的猫咪。

  (2)提出音色挑战,用嗓音的转换来表现不同性格特点的猫咪。

  四、角色分配,表演歌曲

  (1)用标识分组并确定角色,分角色演唱。

  (2)看指挥,分角色轮唱。

  (3)交换座位,再次轮唱。

推荐大班教案2

  一、创设情景,激发思维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对于这三个面积单位的大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新出现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却毫无感知,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我有意设计了一个全班出动摆木棒的场面,让学生“动中生奇、动中生疑、动中生思”,进入学习新知的最佳心理状态。如,将全班学生带到操场上分成四大组坐好(每组10人),各人先课前备好一米长的木棒,然后让每组10人一个接一个摆10米长的一边,四组合作摆出一个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个组分别指定小组长负责。学生们完成任务后,就会提出许多疑问:老师让我们摆的这个正方形好大呀,在教室里可摆不出来,为什么要摆这个正方形呢?它有多大?跟我们今天学的内容有什么关系……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处在探求原由和如何解决问题的状态中。

  二、观察讨论,获取概念

  针对学生的疑问,结合学生摆出的正方形,让学生集中观察:放下木棒,站到高处看正方形面积的大小,结合讨论:(1)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2)面积是多少?(3)谁知道100块这样的土地面积是多少?当学生讨论得出100块这样的土地面积是10000平方米时,我马上就告诉学生10000平方米就叫1公顷。反过来再让学生思考:(1)你们现在知道1公顷是多少平方米吗?(2)1公顷实际上是表示边长多大的正方形面积呢?这样在学生观察讨论的基础上,发现1公顷所表示的土地面积实际上是蛮大的',“公顷”的概念在学生的大脑里基本建立。

  三、动手操作,发展思维

  为了进一步深化“公顷”这一概念,教学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分组进行实地测量,深入地感知1公顷面积单位的大小。如我问学生:你们想不想知道几个篮球场的面积相当于1公顷呢?学生回答想。我又问:那该怎么办呢?学生回答必须知道篮球场的面积,也就是必须知道篮球场的常和宽。于是我将学生分成四个大组,让每个大组拿出自备的5米长的卷尺,并发给每组测量记录表(其中包括篮球场长、宽面积、1公顷相当于几个篮球场的面积等几个栏目),然后让他们在组长指导下,开始实际测量,并做好记录,最后集合学生汇报测量计算结果:大约有27个篮球场那么大才是1公顷(我校的篮球场)时,学生更深深体会到1公顷这个面积单位的大小了。

  四、团结协作,互相交流

  要求学生分组测量篮球场的长,有的测量篮球场的宽,有的在一旁监督测量正确性,有的报测量结果,有的记录等。充分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解决问题,把数学活动变成了学习生活,不仅使学生学到了重要的的基础知识,还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精神。

  五、归纳总结,形成体系

  最后将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与1公顷这一面积单位进行比较,归纳得出公顷是用来测量土地的面积单位,它是表示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让学生形成知识的体系。

推荐大班教案3

  设计意图:

  “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组间交流、分享智慧”。在幼儿间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能让每个幼儿都有学习、表达的机会,有利于幼儿主体性得到最大的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得到最大的激发,同时这种学习是要与同伴合作、互相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的。在科学探索活动中,这种学习方法尤为有效。前几天,有一位小朋友给大家讲了个《乌鸦喝水》的故事,许多孩子对石子投入瓶中能让水位升高很感兴趣,并提出,要是旁边没有小石子乌鸦还会想出其他办法吗?为了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同时进行幼儿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设计了此次活动。

  活动目标:

  1、探索如何让瓶子里的水位升高。

  2学习小组合作探索,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互相交流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乌鸦喝水》

  2、小石子、沙子、碎布头、海绵、棉花、纸张等各种投放材料

  3、饮料瓶子若干

  4、统计纸

  活动过程:

  一、课件引题

  1、观看课件前半段(乌鸦口渴,找到一个装有半瓶水的瓶子):“小朋友,有一只乌鸦口渴了,它找到一个瓶子,喝到水了吗?”(没有)

  2、“你们能帮乌鸦想办法喝到水吗?”

  二、幼儿猜测并记录乌鸦喝水的方法

  1、小组讨论,将猜测的方法记录下来“现在我们要五个小朋友一组,互相说说自己想出的'办法然后请一个小朋友当记录员,将你们想的办法画下来。”

  2、每组选一名幼儿述说本组的讨论结果。

  三、幼儿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探索“如何喝到水”探索如何让瓶子里的水位升高。学习小组合作探索,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互相交流的乐趣。

  1、提出探索要求:一组中两个小朋友当选材员去选择不同材料进行实验,并将多余的材料放回原处,大家观察瓶里的水位有没有升高,实验成功与失败的水瓶分别摆放在各自的陈列台上,一名记录员要将实验结果与原先的猜测是否一致做上标记,还要有一名小朋友做实验汇报。

  在小组合作探索中,幼儿先要自行分配角色,出现几名幼儿争当同一角色时,让他们用猜拳形式来解决。

  2、幼儿小组合作进行探索,教师以噪音控制员的身份巡回指导。

  3、每组选一名幼儿将记录结果进行讲述

  4、评选最佳合作小组: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教师本着幼儿是主体的原则,力图营造一个良好的探索环境,尝试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幼儿主动积极参与,体验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乐趣。通过此次活动,我觉得在进行科学探索活动中,教师应提供给幼儿充分活动空间和材料,为幼儿提供足够的选用机会,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让每个幼儿都承担不同的探索职责,使每个幼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有利于其主体性得到最大的体现。在这种活动环境中来促进幼儿积极思维、主动交流分享对方的经验,对于探索中产生的各种预测是否正确并不重要,教师应真诚地接纳和认可,要力求每个幼儿在探究活动中都有所发现,有成功的体验。幼儿与教师的平等关系,幼儿与幼儿互相学习互相合作的伙伴关系,能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增强自主性,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推荐大班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校园内的意外受伤事故,了解校园内的安全隐患。

  2、提高同学们的'自我安全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提高同学们的自我安全保护。

  【教学难点】

  1、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提高学生安全意识。

  【教具准备】:

  载有问题的幻灯片

  【活动设计】

  一、芝麻开门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迅猛,经济高速增长,社会秩序良好。但任何时期都会有一些不法分子伺机而动,侵害他人,尤其以中小学生、老人为直接侵害对象。为此,我们不得不防。

  二、观察在线

  你曾遇见过或听到过这些事情吗?

  敲诈勒索 暴力伤害等

  三、点击问号

  老师不是常教育我们,要以爱心去帮助他人吗?为什么当“尼姑、和尚”上门化缘时,我不能开家门放他(她)进来?

  假如我一个人在家时,爸爸(妈妈)的好朋友来敲门,而爸(妈)又不在家,此时我能开门吗?假如因不开门而引起大人们生气,那该怎么办?

  小偷撬门扭锁,就我一人在家,我该怎么对付这个坏蛋?

  遇到暴力侵犯时,我该怎么办?

  四、实践演练

  (1)、请同学们分组演练

  (2)、评价随机应变的能力。

  五、总结

  课后反思:在课程的开始部分,同学们畅所欲言,说出自己身边都有哪些危险,然后同学们围绕这些危险展开了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同学们分为正反两方展开讨论,学生对家里的危险、遇到陌生人等方面的意识知之甚少,甚至有些同学不知如何保护自己,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进一步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

推荐大班教案5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注意换气和休止符,唱出藏族人民载歌载舞欢迎客人的欢快情绪。

  2.了解西藏民族风俗习惯,愿意和老师一起跳藏族舞蹈。

【活动准备音频、西藏有关的图片、舞蹈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了解西藏民族风俗习惯,感知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1.今天,我带了一个非常漂亮的民族娃娃来,你们想看看她吗?想和他做好朋友吗?(出示藏族娃娃图片)

  2.知道我们中国有多少个民族?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3.(观看图片)看看西藏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

  4.看看图片上,你们都看到了些什么?

  小结:西藏有美丽的大草原,住着藏族牧民,他们爱用青稞酒和酥油茶来招待客人,向最尊敬的人献上哈达。

  二、听一听——欣赏歌曲,了解歌词中有关藏族的风俗习惯和藏族乐曲的.特点

  1.欣赏歌曲一遍,说说歌词里都唱了些什么?

  2.再听歌曲一遍,这首歌跟我们以前学过的歌曲一样?哪里不一样?

  小结:通过换气和休止符,可以唱出藏族人民载歌载舞欢迎客人的欢乐情绪。

  3.学唱歌曲,跟着老师学唱歌曲。

  三、跳一跳——学跳舞蹈,激发幼儿积极的参与舞蹈表演

  1.(观看视频)看看西藏的舞蹈是怎么样的?

  2.一起学几个西藏舞蹈的简单动作。

  3.随着音乐一起舞蹈。

推荐大班教案6

  教学目标:

  ·学唱歌曲,唱出三拍子歌曲的欢快、跳跃。

  ·借助《雁儿飞》的图片和教师相应的体态动作提示,理解歌词内容并记忆歌词顺序。

  ·尝试与同伴合作排成“人”字形队伍表演《雁儿飞》,注意飞行时控制自己的动作幅度及前后同伴之间的距离。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知道大雁,秋去春回。

  (材料准备)雁儿与小树、磁带

  重点与难点:

  重点——初步学唱歌曲,能够用肢体动作体验大雁飞的情形。

  难点——体验三拍子歌曲特点,以及歌曲中的强弱起伏。 教学过程:

  一、经验回忆

  1、 雁南飞

  冬天到了,哪些动物要飞到南方过冬?它们为什么要去南方过冬?会排成什么样的队伍飞行?

  二、倾听歌曲

  1、 感知旋律和歌词内容

  ·伴随《雁儿飞》的音乐,老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雁儿是怎样向南飞的?雁儿在冬天向南飞,春天飞回来,小树们有什么变化?

  2、老师范唱歌曲(演示图片)

  借助图片的提示,引导幼儿回忆歌词内容和顺序。

  提问:你听见歌舞中唱了什么词?你是怎样记住歌词的?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记住歌词?

  3幼儿学唱歌曲

  在老师的`动作提示下,幼儿随音乐学唱歌曲《雁儿飞》。

  三、人字飞行

  1、 感受大雁人字飞

  在老师的指导下,幼儿学习合作排成“人”字形队伍表演歌曲。

  雁儿南飞时,排成了“人”字形的队伍,你们还记得吗?我们也请一个组小朋友来学雁儿排队,,哪组小朋友愿意来试一试?

  活动引导:引导幼儿对照“人”字的结构,检查这一组幼儿的队列情况。

  指导全班幼儿随歌曲音乐,分组排“人”字形队列。

  2、跟着歌曲人字飞

  下面我们大家都来试一试,先找到空地方,当我放歌曲录音的时候,你们开始排队,歌曲唱完,我来看哪组小朋友的队列已经排好!

  播放歌曲,幼儿学雁儿排列“人”字形队伍飞行

推荐大班教案7

  设计思路

  此次音乐活动《萤火虫》是大班主题活动“黑夜秘语”系列活动中的一个活动。走进黑暗的世界,孩子们要面对恐惧,他们将依靠各种感官来认识自已生活中的另一半世界,建构对黑夜的认识。在倾听了故事《不开灯的夜晚》、欣赏了散文《我喜欢长长的夜》、科学活动《白天和黑夜》、《夜晚多么美》的活动后,孩子们再不会被黑夜“吓坏”了,他们对黑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经过探索发现了黑夜中的萤火虫是那么的美,从而产生了我们今天的活动。

  活动目标:

  1、在欣赏歌曲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歌曲内容,引起学唱的兴趣。

  2、学习听辨并唱准两段歌曲结尾处的区别。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多媒体《萤火虫》

  活动过程:

  一、欣赏歌曲

  1、组织幼儿通过多媒体课件欣赏歌曲《萤火虫》:一个宁静的夜晚,有一个怕黑的孩子睡不着觉,妈妈轻轻地在孩子的耳边唱了一首歌曲帮助孩子入睡。

  2、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你从歌里听到了什么?

  二、理解歌曲内容。

  1、这首歌真是太好听了,让我们一起再听一遍。

  2、说说二段歌词是否一样

  3、萤火虫有什么本领?

  三、初步学唱歌曲

  1、引导幼儿用语言和动作模仿萤火虫,交流、表达自己的感受。

  2.跟音乐轻声学唱,引导幼儿感受夜晚萤火虫慢慢飞舞,四周静悄悄的氛围。

  3.怎么样使这首歌更好听?(注意要中速)

  4、教师重点范唱结二段不一样的地方

  四、结束部分:我们一起来把这首好听的歌演唱给大家听。

  课后反思:

  这是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萤火虫》,主要目的是让幼儿感应歌曲短短长的乐句,幼儿通过纱巾的摆动以及其他的肢体动作来表现此曲的优美意境。在活动中,我通过游戏来满足孩子各种情感需要和发展。如:小手指变成萤火虫跟着音乐到处飞等。在整个游戏中我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身体各种肢体动作来进行创造性表演。

  在这节音乐教学活动中选材方面适合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对萤火虫的形象孩子都很愿意去模仿。活动中孩子的参与性较以往积极,能大胆表演。在活动的设计上思路清晰,过渡自然、大方、亲切,与幼儿建立平等、融洽的关系,使幼儿学得轻松、愉快。

推荐大班教案7篇(大班rg推荐)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我有友情要出租4篇(幼儿园大班绘本教案:《我有友情要出租》)

大班健康跳跳教案10篇 大班健康活动跳

消防演练大班教案3篇 大班消防演练方案及流程

大班艺术采茶教案5篇 幼儿园大班采茶舞教案

大班主题教案:小小设计师3篇(幼儿园大班小小设计师)

大班语言教案狐狸和乌鸦12篇 幼儿园语言课狐狸和乌鸦教案大班

大班防火教案与反思11篇(《防火》大班教案及反思)

关于大班美术教案范文4篇 大班美术教案大全200

大班防火教案12篇 防火自救教案

大班美术教案集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