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看马戏教学反思4篇(马戏团教案反思大班),以供借鉴。
看马戏教学反思1
《奇谋孔明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课文写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教学时我深刻领会教材,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理念。但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往往落实的不尽如人意,现总结得失如下:《用奇谋孔明借箭》教学反思
一、创设安全的学习氛围。
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师生交往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交流,从而增强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所以,课堂教学中,只有良好的民主伙伴关系,才能进一步创设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如当学生提出第一个疑问“借”用得不对时,我就进行纠正,他也许会有苦恼,也许会有被批评的不悦,而我并没有这样做,这就还给了学生学习的充分自由,使他们充分享受到参与的乐趣,享受到发表不同意见的乐趣,使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促进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大多数学生是“疑而不问”,那些不善于质疑的人,一般学习态度懒散、知识面狭窄,而乐于发问的人却思维活跃,解决问题能力比较强。质疑就是刺激学生积极思维的诱因,也是促其发奋学习的动力。有了质疑,学生就会产生求知欲,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追求。“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学生由疑而问,也是一个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过程。因此我们要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哪怕是一些幼稚、肤浅的问题。
三、张扬儿童创造的天性。
“疑”是创新学习课堂的主轴承,思维是创新学习的核心,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发展学生智力与能力的突破口,而创造性是良好思维品质的重要方面,在过去的教学中我往往只注重教育学生确信书上写的、老师讲的,如果有学生提出异议,就很生气,即使学生的意见是对的,也要顶回,其实这样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如果我直接批评了那位学生:“明明是草船借箭,有什么不对?”那样,学生就不会发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通过这个“借”字表达得淋漓尽致,当然更不会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如果我先告诉那个学生:“曹操就是生性多疑,是比不上诸葛亮的。”相信这个学生会很受打击,以后可能只会遵循所谓的“正确与否”,从此扼杀了儿童创造的天性。
从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深深地领悟到,只有那种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空间的教学,只有那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的教学,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看马戏教学反思2
【案例背景】
《看马戏》是一首非常有趣的儿歌。本课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儿歌,儿歌描写了小花狗和小猴子表演马戏的情景;第二部分是拼音,声母zcs和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声母zcs的两拼音和三拼音练习以及由音节组成的短语。儿歌读来琅琅上口,深受小朋友的喜爱。本课将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重在读儿歌识字,第二课时重在学拼音。本篇将主要反思第一课时的内容。
【案例描述】
板书设计:
12、 看马戏
小花狗 做算术
小猴子 走钢丝
顶瓷碗
做倒立
导入环节,我通过出示马儿表演马戏的图片引出课题里的词语“马戏”,然后再根据“马”的演变过程学习生字“马”。在出示课题之后,我还根据课文的第一句话“马戏城,看马戏。”进行延伸,让学生运用句式“什么地方,干什么。”进行说话练习。在学习课文的环节,我通过一个主线“谁表演了马戏?”进行层层学习,先对课文有了总体感知,再分别学习“小花狗”表演的节目和“小猴子”表演的节目。为了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枯燥,我在引导学生一起学完“小花狗”部分后,采取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按照“说一说”、“夸一夸”、“读一读”三个过程进行自主学习。最后,在学完儿歌的基础上,我又延伸了一些动物表演节目的图片,让学生也来学着课文来说一说“谁表演了什么?”,最后再回归课文,齐读课文。
【案例反思】
一、过渡自然、润物无声
本节课,我觉得最成功的地方就是过渡环节的处理比较自然,知识的渗透不留痕迹。比如,在学习生字的时候,我并没有突然出示一张生字卡片,而是注重环节和环节之间的联系:在学习“马”的时候,就利用导入环节的图片“马儿”,将马的演变过程播放给学生看,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无形中告诉了学生“马”是一个象形字;在学习“做”和“狗”的时候,我采取了在语言环境中进
行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说一说“生活当中可以做些什么?”、“你家的小狗叫什么名字?”利用这些看似生活化的谈话,既能无形中学习了生字,还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在学习“是”“几”时,我也是将这两个子串在一句话中学习,并通过玩游戏“你来问,我来答”,让学生回答“1+1是几?”、“2+5是多少?”不仅让学生认识了生字“是”、“几”,而且知道了“是几”就是“是多少”的意思,达到了润物无声的目的。
二、 指导朗读,重在点评
这节课,我也极其关注学生的朗读。在学习小花狗的部分,为了让学生读出马戏的有趣,对小花狗的喜爱、佩服,我通过对比的方式,将马戏城的'小花狗和生活中的小花狗进行比较,让学生感受到小花狗的厉害、了不起,并来夸一夸它,这样就成功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就比较容易。在朗读时,我主要采取指名读的方式,并且在每一个小朋友读完后,我马上进行了点评,从“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重音、感情”等方面进行了点评,由于我重在点评,小朋友们也一次比一次读得好,这样小朋友的朗读就显得比较有层次感。
三、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本节课进行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就是小组合作。虽然小组合作一般适合在高段展开,但我降低了小组合作的难度,从效果来看,小朋友是能够顺利完成的,虽然最后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看,学生在这一环节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基本做到了人人思考,人人表达。在小组汇报的环节,小朋友配合得也很顺利,可见,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这也给了我一些思考:在课堂上,我们确实应该多相信孩子,多给孩子一点自主的时间和空间,有时候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可能比老师的灌输更有效果。
这节课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些许不足之处。
一、对孩子缺乏个别关注
一年级的孩子在课堂上注意力比较分散,有几个小朋友上课的时候一直在做小动作,甚至有转前转后影响课堂秩序的情况,但我考虑到课堂的流畅性,并没有及时去纠正这些学生,所以这一节课虽然我的教学目标达成了,但这些个别学生却被我“放弃”了。我应该多关注这些孩子,通过点名表扬其他学生,或者提问的方式来及时提醒他们。其实,老师时刻的行为习惯的提醒,小朋友们才会有意识地去自我纠正。
二、小组合作的形式思考不够细致
总体来说,小组合作在低段应该也是可以运用的,但是细致来看,我这节课的小组合作其实有点流于形式。虽然给了学生明确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
但是学生并不理解老师这样做的目的,也不能达到应该的学习目的。尤其是在“夸一夸”和“读一读”的环节,学生夸的内容有点简单,一般只会说到“小猴子真了不起!”、“小猴子真棒!”,并没有发自内心地去感受到小猴子的厉害,读的时候就更没有读出来该有的语气了。所以,低年级小组合作的形式还需要再做思考,虽然这种形式能做到人人参与,但我觉得完全放手还需要一个过程,在完全没有训练过的情况下,教师的适时点拨还是必要的。
看马戏教学反思3
《看马戏》是小学语文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中的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儿歌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马戏城里的小动物们表演的节目。儿歌中的小动物们活泼可爱,学生很容易对他们产生喜爱之情。
在朗读儿歌的过程中落实字字过目,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的要求,同时能熟读成诵。书写方面,学习笔画“竖折折钩”,书空“是”字,复习笔画“横折弯钩。本课要求认读的'平舌音和整体认读音节,学生第一次接触,所以它是教学中的难点。
这堂课中我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首先,揭示课题后,由课题引出的“马”字的学习,这个部分用的时间过长,教学活动不紧凑。其次是我自身的疏忽,学生在拼读第四声的时候,声母有带声调的现象,我没有及时纠正。最后是活动形式还不够丰富,虽然尽力想了许多调动气氛的教学方式,比如学习“八”的时候让学生用手势比划“八”和“人”的不同,在朗读时,安排师生合作、男女比赛等各种方式。在拼读拼音找字宝宝的环节,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这个部分如让学生找自己的好朋友一起拼读,这样他们的兴趣会更高,也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
看马戏教学反思4
我把课堂导入的环节和调动学生的兴趣紧紧结合在一起,在课堂的初始阶段创设轻松的学习情境。因为“兴趣”是最好的学习驱动器,学生有了学习积极性,就会产生了探究的欲望,就能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你看过马戏吗?向大家介绍一下。”马戏是小朋友所感兴趣的`,因此学生也比较喜欢学习。
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在课堂上,我就尽量多地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发言。
在朗读上,我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了朗读指导,如:范读、领读和引读等,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看马戏教学反思4篇(马戏团教案反思大班)相关文章:
★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反思5篇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后反思
★ 小学二年级语文《我是什么》教学反思6篇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优点缺点改进二年级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