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科学教案3篇

时间:2024-04-02 16:25: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实用的科学教案3篇,欢迎参阅。

实用的科学教案3篇

实用的科学教案1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了解几种区分生熟鸡蛋的方法。

  2、培养幼儿通过实验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3、提高幼儿比较观察和细致观察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向父母询问区分生熟鸡蛋的方法。

  2、物质准备:(1)生熟鸡蛋(生鸡蛋标上数字1、熟鸡蛋标上数字2)若干个;

  (2)托盘、餐巾、小碗(没人2个分别贴上生、熟标签)、手电筒;

  (3)记录用的区分生熟鸡蛋的方法图、记录表、铅笔没人一套;

  (4)快乐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教师扮演兔妈妈,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1、老师:“小朋友,你们好,我是兔妈妈,今天我想请你们到我家做客,你们愿意吗?“幼儿听音乐入场坐好。

  2、出示鸡蛋引出课题。

  老师:“欢迎到我家做客,我为大家准备了煮鸡蛋吃,,可我不小心把煮熟的鸡蛋和生鸡蛋魂在一起了。小朋友们能不能帮我想想好的办法,把生鸡蛋和熟鸡蛋区分开,但是还是不能把鸡蛋弄破?”

  二.启发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动手尝试区分生熟鸡蛋

  1、组织幼儿讨论,让幼儿说说自己想出来的办法。

  2、幼儿动手尝试区分,并做好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老师:“大家想了许多好办法,让我们来试一试吧。为了更好地把生熟鸡蛋区分清楚,我为大家准备了两个碗,请你用自己想的办法先试一试,然后把你认为的生鸡蛋放到写有“生”的碗中,在记录表示画×,把你认为的熟鸡蛋放到写有“熟”字的碗中,在记录表上画√。”

  3、组织幼儿说一说是怎么区分的。

  请幼儿把自己验证的结果、方法和记录表讲一讲。

  三.引导幼儿通过看图来了解、验证区分生熟鸡蛋的方法

  配班老师扮演小松鼠敲门:“我是小松鼠,听说小朋友正在帮兔妈妈想办法区分生熟鸡蛋,我也从电脑上搜索了几种非常简单的区分生熟鸡蛋的方法,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教师组织幼儿观看图片内容,了解三种区分生熟鸡蛋的方法。

  (1)把生鸡蛋和熟鸡蛋分别用手转动起来,生鸡蛋转动的慢,熟鸡蛋转动的快。

  (2)用收晃动生熟鸡蛋,感觉里面有东西的是生鸡蛋,熟鸡蛋则感觉不到。

  (3)用手电筒照生鸡蛋时比较透亮,熟鸡蛋不透亮。

  教师和幼儿边看方法图,边用一组鸡蛋进行尝试验证。

  四.幼儿利用已知方法,帮兔妈妈再次验证,并填写记录卡。

  1、幼儿用每一种方法去区分生熟鸡蛋并填写验证结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要求幼儿用第一种方法试验后,把记录表写好:转得快的鸡蛋是熟的,画√,转得慢的鸡蛋是生的,画×。

  用第二种方法试验后,在没有感觉的鸡蛋下面画√,在有感觉的鸡蛋下面画×。

  用第三种方法试验后,在不能透亮的鸡蛋下面画√,透亮的鸡蛋下面画×。

  2、组织幼儿说一说自己的验证结果。

  3、请幼儿将熟鸡蛋剥开,进行验证。

  老师:“孩子们,你们真是太聪明了,生鸡蛋和熟鸡蛋终于分清楚了。现在请小朋友自己动手把熟鸡蛋剥开吃吧!”

  五.简单讲解区分生熟鸡蛋的原理。

  启发幼儿想一想、说一说,为什么用这种方法能区分生熟鸡蛋?

  教师总结:因为生鸡蛋里面是液体,转动时里面的蛋清、蛋黄也在自转,影响了鸡蛋的旋转速度,熟鸡蛋里面是固体,不会影响鸡蛋的旋转度;熟鸡蛋里面是实心的,所以晃动时不会有什么感觉,生鸡蛋则会感觉到里面有东西;用手电筒照时,生鸡蛋清很透明,而熟鸡蛋则不透明。

  2.将生鸡蛋打开比较生熟鸡蛋的不同。

实用的科学教案2

  活动设计思想:

  孩子们都觉得彩虹很神奇,彩虹只有在雨后才能看见,晴天的时候都是躲起来看不见的,小朋友都会好奇的问:“彩虹那么漂亮,只有雨后才能看见它,晴天看不见。为什么彩虹要躲起来呢?”针对孩子这个大胆的提问,于是我就设计了这个课题,让孩子在尝试的过程中了解到为什么彩虹雨后才能看见它。

  活动目标:

  一、让幼儿感知道彩虹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彩虹的成因。

  二、通过实验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产生兴趣。

  三、学习与同伴交流实验结果。

  活动技术支持:

  水、盆子、镜子、喷雾器、杯子、彩虹的图片

  活动过程与方法:

  一、通过谜语,引出课题。

  谜语:“一座长桥架天空,五颜六色真好看,晴天找它看不见,雨后天晴就出现。”(谜底:虹)

  二、出示图片,帮助幼儿回忆彩虹的特征。

  (一)你们见过彩虹吗?在什么地方彩虹就会出现呢?

  (二)彩虹是什么形状?彩虹有什么颜色?

  三、实验:自己做彩虹

  (一)幼儿分组讨论,需要些什么东西制作彩虹。

  (二)请小朋友自己选者喷雾气、镜子、水、盆,透明杯子、白纸等尝试做彩虹,教师从旁指导。

  教师指导:1.教师利用喷雾气在空中喷雾,幼儿背对太阳观察现象。2.利用装着水的透明杯子对着太阳,也能产生彩虹的现象。

  3.把小镜子的一半斜插进水中,在镜子对面放一张白纸,使阳光能反射到白纸上,白纸就能出现彩虹了

  四、交流讨论:

  (一)问:你的做的彩虹出现了吗?

  (二)问:你用了什么用具制造出彩虹的?小结:彩虹是由器重颜色形成的弧形彩带,就像天空中架起的一座桥桥。彩虹有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喷雾里的色彩、白纸上的色彩、杯子中的色彩都是太阳的颜色,太阳给水珠、镜子、杯子折射后显出的七种颜色,这些颜色混合在一起就是太阳光。夏天雷雨过后或阵雨过后,天空就会出现小水珠,太阳照在这些小水珠上,天空中就会出现美丽的七色彩虹。天空晴朗,没有下雨的时候就不会有彩虹出现了。

  五、活动延伸:

  1.请小朋友想想还有没有其它制造彩虹的方法。

  2.请家长和小朋友一起查找有关彩虹的资料。

  活动创新之处:

  一、运用尝试的方法,提供幼儿尝试的机会,使幼儿在操作过程,学会借用工具避免了局限性。

  二、给幼儿交流的机会,使幼儿能从交流中、观察中、操作中、小实验中发现问题,并大胆提出问题。

  活动结果预测:

  幼儿能从玩中学,能自由讨论、发表意见,自由选者工具制造彩虹,符合了幼儿爱动手、动脑,爱探索的特点,效果较好。

实用的科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知道有多种方法可以使瓶中的水位升高。

  2.能够发现乌鸦能否喝到水与水量的多少及加入瓶中物体的大小有关系。

  3.愿意动脑思考,体验合作与探索发现的乐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大石子、小石子、沙子、贴有水位线并标有1号、2号的塑料瓶若干、漏斗、小勺子、小抹布、小组活动记录单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讲述乌鸦喝水的故事,引起幼儿兴趣

  二、交流验证,知道“填石头”能够增高水位

  1.提出问题:刚才的故事中,小乌鸦用什么方法喝道了水?

  2.验证猜测:请一位小朋友来验证“填石头”的方法是否可行

  小结:经过小朋友的验证发现小乌鸦的方法是可行的,石头放进瓶中,水位线真的升高了。

  三、动手实验,探索并发现乌鸦能喝到水的方法

  第一次实验:取三个2号瓶,并放入不同的材料,观察是否都能让乌鸦喝到水。

  1.提供2号瓶,观察与1号瓶有什么不同。(水位)

  2.引发猜想,2号瓶里的水少,填入哪一种材料能让乌鸦喝到水?为什么呢?

  3.操作实验,发现往2号瓶里填小石子和沙子,乌鸦可以喝到水。填入大石子则不能喝到水。

  4.交流思考,影响水位上升的因素

  小结:水位线受石子间缝隙大小的影响,加入小石子或沙子后,水会流到缝隙中,但因缝隙小,剩下的水被挤到上面来,乌鸦就能喝到水了。而大石子见得缝隙较大,可以容纳大部分的水,被挤出的水就变少,乌鸦就不容易喝到水了。

  第二次实验:怎样做才能让乌鸦在填了大石子的`2号瓶里喝到水呢?

  1.提出问题,引发猜想:怎样做才能让乌鸦在填了大石子的2号瓶里喝到水呢?

  2.操作验证,交流讨论:“继续在装有大石子的2号瓶内加入小石子和沙子还能继续增高水位线,让乌鸦喝到水。”这又是为什么呢?将实验结果用对号、或错号标记到小组活动记录单上。

  活动延伸:

  联系生活,交流经验。让小朋友们想想说说还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帮助乌鸦成功的喝到水。

  小结:经过我们一起齐心协力的合作,开动脑筋的思考,找到了很多方法来帮助小乌鸦,那么在生活中,我们也会像小乌鸦一样遇到大大小小的难题,希望我们都能学习小乌鸦多动脑筋,多观察思考,然后去动手把它解决掉!

  活动反思:

  乌鸦喝水,这个故事虽然很简单,但转而变成一个科学活动之后,却让我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从一开始内容的选择,到后来目标的制定,再到环节的不断调整,可以说是一个不断突破、不断蜕变的过程。

实用的科学教案3篇相关文章:

《我与地坛》教案3篇 我与地坛教案设计

我与地坛教案9篇 《我与地坛》教案21

关于四年级上册《鸟的天堂》教案3篇(小学语文四年级鸟的天堂教案)

精品中班科学活动教案5篇(中班科学活动示范课)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案7篇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设计

实用的户外活动教案范文6篇 户外活动游戏活动教案

大班综合教案:美丽的花3篇(幼儿园大班美丽的花教案)

食品安全班会教案3篇(校园食品安全主题教育班会教案)

教师节教案范文3篇(教师节教学方案)

幼儿园小班防溺水安全教案6篇(防溺水手抄报简单幼儿园小班)